地点
人物库
郑节
维基
郑节字介甫山西沁州人,河南汝宁府汝阳县民籍。
河南乡试第四十九名举人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中式辛巳科会试第二百八十五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三十七名进士
强宏明 1411 — ?
维基
强宏(1411年—?
),字仕容河南汝宁府汝阳县人,民籍。
进士出身
河南乡试第四十名
正统七年(1442年)壬戌科会试第八十三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五十八名。
孙仅北宋 969 — 10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9—1017 【介绍】: 蔡州汝阳人字邻几
孙何弟。
真宗咸平元年进士
景德初太子中允开封府推官,迁右正言知制诰同知审官院
以尝倅京府,谙民政,命知永兴军府,为政颇宽。
大中祥符初,还知审刑院,累进给事中
有《甘棠文集》。
全宋诗
孙仅(九六九~一○一七)字邻几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
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进士,为舒州团练推官,召直集贤院
景德初开封府推官判官
后迁右正言知制诰
出知永兴军
大中祥符元年(一○○八)知审刑院,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权知开封府,改左谏议大夫,出知河中府
归朝复领审刑院
天禧元年卒,年四十九。
有集五十卷,已佚。
宋史》卷三○六有传。
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二六九
孙仅(九六九——一○一七)字邻几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孙何弟。
咸平元年状元,解褐舒州团练推官,举贤良方正入第四等,擢光禄寺丞、直集贤院,俄知浚仪县
景德初太子中允开封府推官,改判官,迁右正言知制诰同知审官院
历知永兴军府、审刑院权知开封府,出知河中府,复领审刑院
久之,进给事中
天禧元年正月卒,年四十九。
有集五十卷。
宋史》卷三○六有传。
周虓东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汝南安城人字孟威
周琼子。
州召为祭酒,仕至西夷校尉,领梓潼太守
帝海西公太和五年,平广汉李弘益州李金根起事。
孝武帝宁康初苻坚遣将来攻,以母妻被执,遂降。
太元三年,潜至汉中,为追还。
后与侄苻苞谋袭,事泄,受鞭挞,徙太原,以病卒。
秦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汝阳人字周京
屡试不第,遂绝意仕进,工古文。
崇祯间征辟,不就。
农民军克汝阳,绝食死,年八十二。
有《髣园消夏录》。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京汝南诸生
有头责斋诗。
刘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广江陵人字甸方
诸生
有膂力。
崇祯中曾助守荆州,拒农民军。
后随王参将赴援汝宁,战死。
周琼东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汝南安成人周楚子。
劲烈有将略,历数郡,为梁州刺史、建武将军,领西戎校尉
孝武帝太元中,东羌校尉窦冲叛,欲入汉中,皇甫钊、周勋等谋纳之,乃亟收斩钊、勋。
寻卒。
韦玄贞初唐 ? — 6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84 【介绍】: 京兆杜陵人
初为普州参军
高宗时,以女为皇太子李显妃,擢拜豫州刺史
中宗嗣位,妃为后。
及帝被降为庐陵王玄贞配流钦州,死于流所。
吴同春明 1544 — ?
维基
吴同春(1544年—?
),字伯与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人,民籍,进士出身
河南乡试第五十三名,会试第二十六名,万历二年(1574年)甲戌进士第二甲第十九名。
广德州知州,擢刑部员外郎九年十一月陕西恤刑,升山西太原府知府十五年二月山东提学副使十八年正月山东布政司左参政,管理漕运事务,十一月调任山西雁平道右参政十九年十月以平五台山矿盗张守清等功,加按察使衔
父亲去世归乡。
李贞初唐 ? — 6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8 【介绍】: 宗室。
太宗子。
封汉王后改封越王
善骑射,涉文史。
历任安州都督相州刺史
武则天临朝,迁太子太傅豫州刺史
则天垂拱四年,与其子琅邪王李冲及诸皇族密谋反则天
起于博州应于豫州,破上蔡
然起事仓卒,众无斗志,凡二十日,即败。
服毒自尽。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8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徙居长安(今陕西西安)
唐太宗第八子。
封汉王改封原王,徙封越王,历、扬、安三州都督,相、绛二州刺史
武后临朝,累迁太子太傅豫州刺史
武后垂拱四年(688)韩王元嘉等图谋反正,兵败,仰药而死。
玄宗开元四年(716)复爵,谥曰敬
善骑射,颇涉文史,兼有吏干。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昭陵碑林太子少保豫州刺史越王贞墓志》。
全唐诗》存诗1首。
郑立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长汀人字从之
徽宗政和五年进士
初调崇安,改知海门,未赴。
时金兵南下,擢行军总管奉使福建民兵数千人,转战而前,收复、蔡等州。
后入蔡州固守,金人再围之,城陷被害。
狄仁杰初唐 630 — 7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0—700 【介绍】: 并州太原人字怀英
狄知逊子。
明经
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时称平恕,迁侍御史
宁州豫州刺史
所至皆有政绩。
武则天即位,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后为来俊臣诬害下狱,贬彭泽,转魏州刺史
神功初复相。
后出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安抚大使等职,率军追击突厥兵。
入为内史
封燕国公
卒谥文惠
追封梁国公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30—700 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明经,授汴州佐,转并州法曹参军
高宗仪凤中,为大理丞
侍御史度支郎中,出为宁州刺史
武后时,入为冬官侍郎,充江南巡抚使。
转文昌右丞,出为豫州刺史
左授复州刺史,徙洛州司马
天授二年(691),拜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彭泽
征为魏州刺史,转幽州都督
神功元年(697),入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寻拜纳言
圣历初,为河北道元帅,还授内史
三年(700)卒,赠文昌右相谥文惠
中宗追赠司空睿宗追封梁国公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仁杰善举贤才,能诗文。
新唐书·艺文志》录有《家范》1卷、文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
仁杰字怀英
并州太原人
明经
汴州佐。
天授二年累迁至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来俊臣诬搆下狱。
免死贬彭泽
神功元年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银青光禄大夫
武后欲以武三思太子
仁杰切谏。
请立庐陵王
后感悟。
卒复唐嗣。
寻拜纳言右肃政台御史大夫
圣历三年卒。
赠文昌右相
谥曰文惠
中宗反正。
追赠司空
睿宗追封梁国公
许可琼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蔡州朗山人
许德勋子。
楚王马希广,积功至水军指挥使希广倚为腹心。
后汉乾祐三年,命可琼率战舰五百艘屯长沙城北津,拒来犯之马希萼朗州兵。
可琼竟举全军降。
马希萼入,授可琼蒙州刺史
南汉入侵,帅众走全州
卒。
袁永基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汝阳人
世袭汝宁所千户
崇祯末李自成军克汝宁时,拒战死。
何安中北宋
全宋文·卷三○一四
何安中蔡州(治今河南汝南)人。
政和中刑部员外郎宣和初开封府司士曹事
见《宋会要辑稿》礼五七之三二、职官六九之二及以下所收文题署。
洪其道
维基
洪其道字心源号鲁斋河南汝宁府商城县人
进士出身
性端方,为文非六经语不道。
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举人十四年丙戌科会试中第,未殿试,十七年(1589年)己丑进士,初授黄陂县知县,调雒南知县,平赋税,捐羡馀,政绩大著
尤好推奖髦俊,三年以异等内召,拟擢谏垣,因忤时宰意,授吏部,改刑部主事,升南京户部员外郎,未几拂袖归里,衣食朴遬如农家。
设家塾,教授生徒。
叶梦得宋 1077 — 11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7—1148 【介绍】: 苏州吴县人字少蕴号石林
哲宗绍圣四年进士
丹徒
徽宗朝累迁翰林学士,极论士大夫朋党之弊。
颍昌府,发常平赈民,抵制宦官杨戬等搜括,捕抑贪吏,遭废黜。
高宗即位,除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
绍兴中,除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致力于抗金防务及筹措军饷。
官终知福州福建安抚使
平生嗜学博洽,尤工于词。
有《建康》、《石林》、《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石林诗话》等。
全宋诗
叶梦得(一○七七~一一四八)字少蕴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后定居吴兴弁山,家有石林园,因号石林居士
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除起居郎,二年,迁翰林学士,三年,出知汝州,寻落职,提举洞霄宫
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起知蔡州,移帅颖昌府。
杨戬李彦提举鸿庆宫。
钦宗靖康元年(一○二六),知杭州(《乾道临安》卷三)。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落职,提举太平观
二年,为翰林学士侍读
三年,罢归湖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一六、一七、一八、二○)。
绍兴元年(一○三一),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寿春等六州宣抚使,抗击金兵。
十二年冬,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
十四年,请老,提举洞霄宫
十六年,致仕(同上书卷一四七、一四八、一五二、一五四)。
十八年,卒于湖州
叶氏家富藏书,著述繁多,《石林总集》一百卷等,已佚;有《石林居士建康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十卷,今存八卷,系帅建康时诗文)、《石林燕语》、《避暑录话》、《岩下放言》等传世。
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叶梦得诗,以毛晋汲古阁原藏明抄本《石林居士建康集》为底本,校以邓邦述校跋清影印抄宋刻本(简称影宋本)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叶梦得(1077-1148) 字少蕴号石林居士
苏州吴县人,居乌程
有《石林》。
全宋文·卷三一六二
叶梦得(一○七七——一一四八)字少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后卜居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卞山石林谷,因自号石林居士
绍圣四年进士第,调丹徒
大观中,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以忤童贯,降龙图阁直学士、知汝州,寻落职奉祠
政和中,起知蔡州,历知颍昌府应天府杭州,或起或废。
高宗建炎二年,复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寻除户部尚书
三年二月,拜尚书左丞
以与宰相朱胜非意见不合,执政十四日而罢,以资政殿学士归隐卞山
绍兴元年,起为江南东路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寿春等六州宣抚使次年罢。
八年,再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知建康府行宫留守
两镇建康,布置江防,多得其力。
资政殿大学士观文殿学士,移知福州
十六年,拜崇信军节度使致仕。
十八年卒,年七十二。
梦得博学强记,著书三十馀种。
今尚存《春秋谳》、《春秋考》、《春秋传》、《石林燕语》、《避暑录话》、《老子解》、《石林诗话》、《石林》等十七八种。
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保雍北宋 975 — 1033
全宋诗
张保雍(九七五~一○三三)字粹之蔡州(今河南汝南)人。
真宗景德二年(一○○五)进士,授山阴主簿,知三泉县通判齐州永兴军,知汉州
曾出使契丹,使回任荆湖北路转运使两浙转运使
仁宗明道二年卒,年五十九。
事见《元丰类稿》卷四七《刑部郎中张府君神道碑》。
全宋文·卷三○五
张保雍(九七五——一○三三)字粹之禹城(今山东禹城)人。
景德二年进士甲科,授山阴主簿,监尉氏酒,知三泉通判齐州鄜州晋州
仁宗即位,以屯田员外郎汉州,擢拜都官
还朝,联拜职方度支判官契丹国信使荆湖北路转运使,迁祠部郎中
满岁,更两浙转运使,加刑部郎中
明道二年九月卒,年五十九。
曾巩刑部郎中张府君神道碑》(《元丰类稿》卷四七)。
杨亿北宋 974 — 10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4—1020 【介绍】: 建州浦城人字大年
幼颖异。
年十一,太宗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
淳化中,献《二京赋》,赐进士及第
真宗即位,超拜左正言,预修《太宗实录》;又与王钦若同总修《册府元龟》,其功居多。
曾两为翰林学士,官终工部侍郎,兼史馆修撰
性刚介耿直,重交游,与王旦刘筠谢绛等友善。
娴熟典章制度,喜奖掖后进。
为文才思敏捷,精密有规裁。
诗学李商隐,词藻华丽,号“西昆体”。
卒谥文
编《西昆酬唱集》,有《杨文公谈苑》、《武夷新集》等。
全宋诗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
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
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
四年,直集贤院
至道二年(九九六)著作佐郎
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
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
三年,召还,拜左司谏
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
景德二年(一○○五)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
三年,为翰林学士
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
天禧二年(一○一八)工部侍郎
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
四年,复为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
谥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
所著《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
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昆酬唱集》二卷。
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为底本。
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
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昆酬唱集》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
另从《宋文鉴》、《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八卷。
词学图录
杨亿(974-1020) 字大年
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
雍熙初,年十一,授秘书省正字
献《二京赋》,赐进士第
曾与刘筠钱惟演等唱和,编成《西昆酬唱集》,号西昆体,存《少年游》词一首,见《梅苑》。
全宋文·卷二八二
杨亿(九七四——一○二○)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
幼颖异,雍熙元年,年十一,诏试阙下,授秘书省正字
淳化中,命试翰林,赐进士第,直集贤院
真宗即位,超拜左正言,预修《太宗实录》。
处州,召拜左司谏知制诰
景德初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俄判史馆,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
三年,召为翰林学士,又同修国史
大中祥符七年,知处州,代还,以为参详仪制副使,知礼仪院判秘阁太常寺
天禧二年,拜工部侍郎
四年,复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判馆事
十二月,卒,年四十七。
仁宗时追谥「文」。
亿才思敏捷,工文章,诗学李商隐,词彩华丽,号「西昆体」。
著作甚富,有《括苍》、《武夷》、《颍阴》、《韩城》、《退居》、《汝阳》、《蓬山》、《冠鳌》、《辞荣》等集,及《内外制》、《刀笔》共一百九十四卷,今仅存《武夷新集》二十卷。
宋史》卷三○五有传。
张淮
维基
张淮(1488年—?
年),字豫卿号南溪直隶太仓卫官籍,治《易经》。
应天府乡试第一百二十二名举人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会试第一百九十五名,登第三甲第一百零九名进士
礼部观政,授汝宁府推官,升刑部主事,改南京兵部员外郎,升郎中,出为瑞州府知府十三年(1534年)闰二月擢升四川按察司副使,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