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洪炎宋 1067 — 11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洪州南昌人字玉父
洪刍弟。
哲宗元祐间进士
谷城
复知颍州谯县,有循政。
累官著作郎秘书少监
高宗初召为中书舍人
与兄洪朋洪刍及弟洪羽俱有才名,号四洪
诗酷似黄庭坚
有《西渡集》。
全宋诗
洪炎(一○六七?
~一一三三),字玉父南昌(今属江西)人。
黄庭坚甥。
哲宗元祐末进士,累官秘书少监
晚年以徽猷阁待制提举台州崇道观,卒于高宗绍兴三年(生卒年据王兆鹏《宋南渡六诗人生卒年考辨》,载《古籍整理与研究》第六期)。
与兄朋、刍,弟羽,俱以诗文知名,号四洪
著有《西渡集》,传本以清光绪二年(一八七六)泾县朱氏惜分阴斋校刊本最为完善。
 洪炎诗,以惜分阴斋本(藏江西省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简称丛书本)。
新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八七九
洪炎(一○六七?
——一一三三),字玉父南昌(今江西南昌)人。
黄庭坚之甥,与兄朋,弟刍、羽俱以文词名世,号四洪
元祐末进士,为谷城,以兄弟罹元祐党同贬。
起知上谯县宣和中,累官至秘书少监,复坐元祐曲学罢。
建炎初少监召,久不至,绍兴二年又申命之,且兼权右谏议大夫
绍兴三年,除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以疾请祠,遂以徽猷阁待制提举台州崇道观
同年十一月,卒于信州,赠左通奉大夫
著有《西渡集》(存)、《尘外纪》、《侍儿小名录》等。
见《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三、五九、六○、六二、六三、六四、七○,《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九,《宋史》卷二○六《艺文志》五,《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赵希訜南宋
简介
宝祐六年(1258)抚州知州
开庆元年(1259)信州知州
景定三年(1262)荆湖南路提举常平等事
景定三年(1262)衡州知州,bin1。
程洵南宋 1135 — 11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196 【介绍】: 徽州婺源人字允夫号克庵又号翠林逸民
程鼎子。
朱熹内弟。
从学于,与之往复论为学之要及克己之功。
历任庐陵录参,与新任主管官不协,去官。
有《尊德性斋小集》、《三苏纪年》等。
全宋诗
程洵(一一三五~一一九六)字钦国,后更字允夫号克庵婺源(今属江西)人。
朱熹内弟,从学,家有道问学斋,为之易名为尊德性斋。
累举进士不第,后以特恩信州文学,历衡阳主簿吉州录事参军
宁宗庆元二年卒于官,年六十二。
著作不见著录,明嘉靖九年(一五三○)裔从孙程资得敝稿于其伯父孟河家,并由其友鹗补脱订讹,刊为《尊德性斋小集》三卷。
事见本集卷首程资序及补遗瞳《程克庵传》。
 程洵诗,以清鲍氏《知不足斋丛书·尊德性斋小集》为底本,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五八三○
程洵(一一三五——一一九六)初字钦国,后更字允夫号克庵婺源(今江西婺源)人,朱熹内弟。
尝以「尊德性」名其斋
进士不第,后以特恩信州文学,历衡阳主簿,调庐陵录参,以「伪学」去官。
庆元二年卒,年六十二。
有《三苏纪年》十卷、《尊德性斋小集》十卷。
周必大克庵先生尊德性斋小集序》,程曈《程克庵传》(《尊德性斋小集》附)。
程迈宋 1068 — 11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8—1145 【介绍】: 徽州黟县人字进道
哲宗元符三年进士
仁和,以捕盗功改秩知西安,后提举江西常平,断案如神,讼者叹服。
高宗时,历知福州温州,官至显谟阁直学士
有《漫浪编》等。
全宋诗
程迈(一○六八~一一四五)字进道黟县(今属安徽)人。
哲宗元符三年(一一○○)进士
仁和,改知西安县,徙知盐城
提举江西常平,除直秘阁
高宗即位,迁太府卿,知福州
历知温州平江府镇江府饶州,再知福州
绍兴十五年卒,年七十八。
新安》卷七、《宋史翼》卷二○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九六三
程迈(一○六八——一一四五)字晋道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
元符三年进士崇宁中累官至发运使
宣和三年,除直秘阁
建炎三年,授起居郎,充集英殿修撰福建转运副使,守太常少卿,命检正诸房公事
四年,知福州,迁徽猷阁待制
绍兴二年温州,改知信州
八年,为江淮荆浙闽广等路发运使
九年,知镇江府,寻升徽猷阁直学士、知饶州
十一年,以显谟阁直学士再知福州,充福建路安抚使
绍兴十五年卒,年七十八。
著有《漫浪编》五卷、奏议启劄三十卷、《止戈堂诗》一卷。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二之三二、选举三四之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二八、三一、三二、五八、一二○、一二五、一三一,《程公家传》(《新安文献志》卷八四),《程迈传》(《新安文粹》卷七),《宋史》卷二○九《艺文志》八。
冯梦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剑州将乐人字初心一字景说
笃志嗜学,博洽经史。
理宗嘉熙二年进士
宗正寺簿,又历秘书丞给事中诸职,累擢礼部尚书
所荐拔多为名臣。
尝奏立龟山书院,时谓扶植道南一脉,其力居多。
全宋诗
冯梦得字景说号初心将乐(今属福建)人。
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进士
历知连山衡山县明嘉靖衡州府志》卷一),通判建昌军
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荆湖宣抚司干办公事
贾似道入相,力拔之。
景定五年(一一六四)除秘书丞,兼直舍人院
翰林学士知制诰
度宗咸淳初侍右郎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七),为给事中
历知建宁府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五)。
礼部尚书
有《初心玉堂集》十六卷等,已佚。
事见《隐居通议》卷二三、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一四、一六。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七九八九
冯梦得字初心一字景说南剑州将乐(今福建将乐)人。
嘉熙二年进士
宝祐中临武
景定五年由知信州秘书丞,兼直舍人院、兼权侍右郎官
咸淳中历官太府少卿给事中、试礼部尚书
尝奏立龟山书院,扶植道学。
见所撰《豫章先生遗稿序》,《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宋史》卷八二、四一七,嘉靖延平府志》卷一六,《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九,光绪《湖南通志》卷二四三。
方崧卿南宋 1135 — 11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194 【介绍】: 兴化军莆田人字季申
方廷实从子。
孝宗隆兴元年进士
淳熙三年信州上饶县
通判明州、知南安军
光宗绍熙元年吉州二年广东路提刑,移广西转运判官,复移京西,所至有政声。
筑最书堂,聚书四万卷,手自雠校。
曾校正韩昌黎文集》,作《韩诗编年》、《韩文举正》。
全宋文·卷五八一七
方崧卿(一一三五——一一九四)字季申莆田(今福建莆田)人。
隆兴元年进士
信州上饶县,累官至京西转运判官,所至皆有惠政。
家藏书四万卷,尝校正韩昌黎文集》。
绍熙五年卒,年六十。
有《韩集举正》四十卷(存)。
见《水心文集》卷一九《京西运判方公神道碑》,《周文忠公集》卷七一《方君崧卿墓志铭》。
曹琥明 1478 — 15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8—1517 【介绍】: 庐州府巢县人字瑞庆号秀山
弘治十八年进士
户部主事
以疏救周广,被谪寻甸通判
广同知
时镇守中贵托贡献,颇有征敛,摄府事,坚持不予,士民德之。
巩昌知府,未任卒。
维基
曹琥(1478年—1517年)字瑞卿南直隶庐州府巢县(今安徽省巢县)人。
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应天府乡试第一百三名举人
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式乙丑科二甲第四十七名进士
南京工部主事,改户部主事
因上疏解救周广吏部拟调其任河南县通判钱宁想把他调任边缘之地,于是改为寻甸府通判,此后升为广信府同知
宁王朱宸濠和镇守宦官假托进贡之名,频繁徵调索取。
他代理广信政事,坚持不给,当地士民纷纷称赞其德。
此后,他升任巩昌府知府,未任去世。
嘉靖初年,赠光禄卿
刘寻北宋
简介
大观元年(1107)信州知州
林镠
维基
林镠字元美福建福州府闽县林浦乡人
永乐十九年(1421年)辛丑进士宣德年间,授上饶知县
在任期间整理学务,平定盗乱。
正统年间,升宁海知州
天顺年间,升抚州知府,有惠政。
林镠福州东林世家之祖,其子为林瀚
福州东林家族在明朝一季,共有八位进士,其中有五位官至尚书
史称「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
王楫南宋
全宋文·卷四九六○
王楫上饶(今江西上饶)人。
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乾道九年左承议郎提点江淮荆浙福建广南坑冶。
淳熙三年,罢都大提点,追五官,送台州编管。
后起知南剑州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一六七、七二之一六、七二之五四,嘉靖《延平府志》卷七,同治《福建通志》卷九三。
赵若盈
全宋诗
赵若盈(《宋史》卷二三四《宋室世系表》作楹),魏王廷美十世孙,曾官信州府同知(《历朝上虞诗集》卷三)。
释德韶五代至宋初 890 — 9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1—972 【介绍】: 五代宋初僧。
处州缙云人俗姓陈
幼出家于本郡,年十八诣信州开元寺受戒。
后唐庄宗同光中,寻访名山,参见知识。
后谒静慧禅师文益,于是大悟
天台山,见智顗遗迹,恍如旧居,建寺院道场,大兴法道,归依者众。
吴越钱俶嗣位,迎至杭州,尊为国师
有《传灯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891-972) 俗姓陈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人。
17岁出家,次年受戒于信州开元寺
后唐同光间曾历参投子大同、龙牙居遁等,终嗣法眼文益
归住天台山白沙道场。
台州刺史钱弘俶曾从其问道。
后汉隐帝乾祐元年(948)钱弘俶吴越王位后,尊之为国师
世称天台国师
从其学者甚众,以永明延寿最为有名。
宋高僧》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二五有传,后书录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宋诗
释德韶(八九○~九七一)俗姓陈字惠舟(《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一说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宋高僧》卷一三)。
天台山,称德韶国师
后汉乾祐元年(九四八)吴越忠懿王钱俶即位,延请德韶,申弟子之礼。
宋太祖开宝四年卒,一说五年卒(同上书),年八十二。
景德传灯录》卷二五有传。
今录偈、颂各一首。
天台国师名德韶
处州龙泉人
生陈氏
母叶。
梦白光触体。
觉而娠。
生而杰异。
年十五。
有梵僧见之。
拊其背曰。
汝当出家。
尘中无置汝所也。
乃往依龙归寺剃发。
十八诣信州开元寺受满分戒。
后唐同光中
舒州投子庵主不契。
龙牙遁禅师问。
雄雄之尊。
因什么亲近不得。
曰。
如火与火。
曰忽遇水来。
又作么生。
曰。
汝不会我语。
又问。
天不盖。
地不载。
此理如何。
曰。
合如是。
惘然。
固要为说。
曰。
道者汝向后自会去。
疏山有矮师叔者。
精峭号能齧镞机。
问。
百匝千重是何人境界。
矮曰。
左搓芒绳缚鬼子。
曰不落古今师说。
矮曰不说。
曰为什么不说。
矮曰。
个中不辨有无。
曰师今善说。
矮骇之。
久而辞去。
所至少留。
见知识五十四人。
括磨搜剥。
穷极隐秘。
不知端倪。
心志俱疲。
至曹山。
但随众而已。
无所咨参。
有僧问。
眼禅师曰。
十二时中。
如何得顿息万缘去。
法眼曰。
空与汝为缘耶。
色与汝为缘耶。
言空为缘。
则空本无缘。
言色为缘则色心不二。
日用果何物为汝缘乎。
闻悚然异之。
又有问者曰。
如何是曹源一滴水。
法眼曰。
是曹源一滴水。
于是大悟于座下。
平生凝滞。
涣若冰释。
感涕沾衣。
法眼曰。
汝当大宏吾宗。
行矣。
无自滞于是。
天台
智顗禅师遗踪。
如故居。
眷然有终焉之心。
初寓止白沙时。
吴越忠懿王
以国子刺台州
雅闻韶名。
遣使迎之。
申弟子之礼。
日夕问道。
曰。
他日为霸主。
无忘佛恩。
汉乾祐元年戊申
王嗣国位。
遣使迎至尊。
事之以为国师焉。
说法简而要。
拨去枝叶。
曰古圣方便。
犹如河沙。
六祖曰。
非风幡动。
仁者心动。
是为无上心印。
至妙法门。
我辈称祖师门下士。
何以解之。
若言风幡不动。
汝心妄动。
若言不拨风幡。
就风幡处通取。
若言风幡动处。
是什么。
若言附物明心不须认物。
若言色即是空。
若言非风幡动。
应须妙会。
与祖师意旨了没交涉。
既非种种解会。
合如何知悉。
若真见去。
何法门不明。
虽百千诸佛方便。
一时洞了。
或问如何是古佛心。
答曰此问不弱。
又问亡僧迁化。
向何处去。
曰终不向汝道。
曰为什么不道。
曰恐汝不会。
问那吒太子
析肉还母。
析骨还父。
然后化生于莲花之上。
为父母说法。
未审如何是太子身。
曰大家见。
上座问。
故每曰。
大凡言句。
应须绝渗漏乃可。
僧随问。
如何是绝渗漏句。
曰汝口似鼻孔。
又曰。
中无色识。
色中无识。
识二俱空。
何能令见色。
则不能自见其己体。
若不能自见。
云何见馀物。
古圣方便。
皆为说破。
若于此明得寂静法。
不寂静法也收尽。
明得远离法。
不远离法亦收尽。
未来现在。
亦无遗馀。
名一法界。
何有遮障。
各自信取。
僧义寂者。
曰。
智者之教。
年祀寖远。
必多散失。
新罗国有善本。
愿藉禅师慈力。
致之使再开。
东土人天目。
于是以闻忠懿王
遣使航海。
传写以还。
适与智者同姓。
疑其后身也。
开宝四年辛未
华顶西峰忽摧。
声震山谷。
六月有星。
陨于峰顶。
林木皆白。
二十八日集众告别而化。
阅世八十有二坐六十有五夏。
赞曰。
闻僧问法
如何是曹源一滴水。
而法眼但曰。
是曹源一滴水。
乃开悟。
夫问词答语。
无所增损。
所谓悟者。
何自而发之。
及观所对问者。
如问古佛心。
对曰此问不弱。
如问如何是太子身。
对曰大家见上座问。
则问答之间。
不令意根椿立。
盖尝曰。
大凡言句。
须绝渗漏。
而学者方争趋微妙之域。
欲见祖师之心。
譬如趋越而首燕也欤。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缙云陈氏子。
幼年出家受具。
同光中
寻访知识。
初发心于投子。
次谒龙牙遁和尚问云。
雄雄之尊。
为什么近之不得。
牙云如火与火。
问忽遇水来又作么生。
答汝不会我语。
又天不盖地不载时如何。
答合如是。
不喻。
益。
牙谓曰。
汝向后自会去。
疏山百匝千重。
是何人境界。
疏云左搓芒绳缚鬼子。
进云。
不落古今师说。
疏云不说。
进云。
为什么不说。
疏云。
个中不辨有无。
进云。
师今善说。
疏大骇。
如是历参五十四善知识。
亦倦于参请矣。
后至临川但随众耳。
一日有僧问净慧如何是曹源一滴水。
慧曰。
是曹源一滴水。
其僧惘然。
则豁尔开悟于侧。
遂以所见似慧。
慧云汝向后当为国王师。
祖道光大。
吾不如也。
天台
州牧钱俶
以国王子。
向韶之名。
延请问道。
知其他日必贵。
因以佛法嘱累焉。
汉乾祐元年。
戊申果嗣国位。
忠懿王
即遣使迎致。
申弟子之礼。
择形胜地。
为作道场。
而般若其一也。
开堂说法。
凡十二会。
语多不录。
得其旨者。
遍天下。
智者顗公之传钞疏为多。
自唐季以五代之乱。
放失海外。
新罗诸国。
至是而忠懿以书币求于高句丽。
使一家教观全璧而还者。
韶之力也。
故世以智者后身云。
开宝四年辛未华顶西峰忽摧。
声震遐迩。
曰吾宁久乎。
明年六月
大星陨于峰顶。
林木变白。
方示疾于莲华峰众参问如常。
时二十八日
集弟子言别而逝。
寿八十二。
腊六十三。
释德韶者。
姓陈氏
缙云人也。
幼出家于本郡登。
戒后同光中寻访名山参见知识。
屈指不胜其数。
初发心于投子山和尚
后见临川法眼禅师
了心要。
承嗣焉。
始入天台山建寺院道场。
无几大兴玄沙法道。
归依者众。
汉南国王钱氏尝理丹丘
有先见之明。
谓曰。
他日为国王当兴佛法。
其言信矣。
遣使入山旁午。
后署大禅师号。
每有言时无不符合苏州节使
钱仁奉有疾。
遣人赍香往乞愿焉。
乃题疏云。
令公八十一。
仁奉得之。
甚喜曰。
我寿八十一也。
其年八月十一日卒焉。
凡多此类。
未终之前也。
华顶石崩振惊百里。
山如野烧蔓筵。
果应终。
焚舍利繁多营塔。
命都僧正赞宁为塔碑焉。
享年八十二。
法腊六十四。
开宝五年壬申岁六月二十八日也。
语录大行。
出弟子传法百许人。
其又兴智者道场数十所。
功成不宰心地坦夷。
术数尤精利人为上。
至今江浙间谓为大和尚焉。
论曰。
梵语禅那华言念修也。
以其触情念而无念。
终日修而无修。
又云正定也。
正受也正则廓然冥而定矣。
正受简邪思惟。
增遍计故。
所以奢摩他以寂静故。
三摩提以观如幻故。
若禅那者俱离静幻故。
始云菩萨不住此岸不住彼岸而度众生令登彼岸也。
若然者诸圣住处既如彼。
诸圣度生复若何。
稽夫法演汉庭。
极證之名未著。
风行庐阜
禅那之学始萌。
佛陀什秦摈而来。
般若多晋朝而至。
远公也密传坐法深斡玄机。
渐染施行依违祖述。
吴之僧会亦示有缘。
俱未分明肆多隐秘。
及乎慧文大士
肇寻龙树之宗思大禅翁继传三观之妙。
天台智者引而伸之。
化导陈隋。
名题止观粤有中天达磨哀我群生。
知梵夹之虽传为名相之所溺。
认指忘月。
得鱼执筌。
但矜诵念以为功。
不信己躬之是佛。
是以倡言曰。
吾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也。
此乃乘方便波罗蜜径直而度免无量之迂回焉嗟乎经有曲指。
曲指则渐修也。
见性成佛者。
顿悟自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
此心即佛毕了无异。
如此修證。
是最上乘禅也。
不立文字者经云。
不著文字不离文字非无文字。
能如是修不见修相也。
又达磨立法要唯二种。
谓理也行也。
然则直而不迂不速而疾。
云不立文字。
乃反权合道也。
尔时梁武不知魏人未重。
向少林而面壁。
慧可以神交。
亦犹白雪虽歌巴童寡和。
后则临汧。
牧圉子孙终号于强秦避狄。
岐邠文武乃成其王道。
可生璨。
璨生信。
信下分二枝。
一忍二融。
融牛头也。
忍生秀与能。
能传信衣。
若诸侯付子孙之分器也厥后此宗越盛焉。
荫车百辆。
尼拘树而展转垂枝施雨万方阿耨龙而连筵布润。
是时也应其悬记属于此人。
后来得道无央数。
是欤。
重之曰。
夫禅之为物也其大矣哉。
诸佛得之升等妙。
雌龙得之破障缠。
率由速疾之门无过此。
故今之像末斗诤复生。
师足既伤资争未已。
如闻此心是佛。
便言。
三十二相何无。
闻一路涅槃。
则曰。
八万法门何在。
曾不知经中发菩提此见佛性也。
云何修菩萨行。
此行布修行也。
因信不及无明所迷溺丧忘归。
何由复业。
或举经以示之。
则对曰。
此性宗法。
或谓之曰。
莫是魔说还焚毁否。
且置而勿论。
又欲弃之。
又欲存之。
不其惑乎。
昔者于阗诸部谓道行经为婆罗门书。
乌茶小乘谤大乘学作空华外道。
西乾尚尔此何惊乎良以六代宗师一期举唱。
但破百年之暗。
靡营一室之隳。
殊不知禅有理焉禅有行焉。
脱或戒乘俱急。
目足更资。
行不废而理逾明。
法无偏而功兼济。
然后如可与言禅已矣。
其如玄学多斥讲家。
目为数宝之人。
终困屡空之室。
那不见经是佛言禅是佛意。
诸佛心口定不相违。
施设逗根用有时处。
况以经江高国纪之名。
论海总朝宗之会毗尼一学轨范千途。
授形俱筑释子之基。
唱随行净沙门之业。
拟捐三事何驾一乘。
终包不足之羞。
岂倒转依之地。
通人不诮竖子何知。
佛事门中不舍一法。
吠声贻责迁怒伤人。
因击鼠以破盆。
为争抟而噬主。
自他俱有彼我须均。
纵横尽而成一秦。
气剂和而成一味者也。
今从贞观及于宋朝
于山选山露须弥而出海。
于羽求羽。
放金翅以腾空。
令其钻仰之俦慕此坚高之道矣。
吾徒通达无相夺伦。
譬若文武是一人之艺不能兼者互相非斥耳。
若相推重佛法增明。
酬君王度己之恩。
答我佛为师之训。
慎之哉。
慎之哉。
徐之垣
维基
徐之垣字维翰号心韦浙江宁波府鄞县人,书画家、词人。
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登进士
永丰县知县,每巡行阡陌,老幼多邀其入室,辄为述古孝悌事,以劝勉之。
会入觐,调繁吉水县永丰民诣巡按请留任,巡按谕已奉旨,不可留。
丰民私相议,县令赴吉必由府,当邀之。
之垣信州吉阳吏胥方具舆盖迎之,丰民肩其舆,夺其盖,拥归邑。
之垣不能禁,以状白大吏,次日藩司遣人慰谕,命送令之任,丰民闭城大噪,为罢市。
藩司复遣通判卢某之垣至郡议之,丰民数千偕行至寓所,环坐以守。
藩司见众志坚,为移文巡按,托其上请。
丰民谓必可得,稍稍引归。
巡按方以病在告,郡守之垣速微服至吉,无使丰民知。
之垣既抵新任,丰民闻之,怅然如失父母。
信州故有宋赵忠定公一杯亭,民为新其亭,易名「攀云」,并祀焉。
吉阳邹忠介公故里,之垣至,忠介方没,力营其身后事,且为立祠,其治吉如治丰。
久之,丁内艰归,服阕,崇祯年间,补任福建松溪县县
曾任湖广提学御史,取授御史,时中官张彝宪监户工二部,外吏入觐者皆匍匐上谒,之垣独不往。
侍郎陈子壮以争宗室改官事下狱,之垣疏救之。
留中不下,遂请病归。
起补原官,出按湖广,首辅温体仁以其尝疏侵之,奏其人善病,不任封疆。
仍移病去。
体仁归,召对平台称旨,命按江北
改督学,至庐州,会贼破城,仅免。
任满复告归。
官至太仆寺少卿
明朝亡后,削发为头陀,居光溪别业,所谓「在涧楼」者,在山林隐居,终身不入城。
自以不死庐州之难,复目睹变革,深用悔恨,尝题其柱曰:「早已觉来都是梦,譬如死去未曾埋。
」君子悲之。
擅长书法、绘画。
姚述尧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嘉兴华亭人,寄籍临安钱塘字进道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孝宗淳熙间历知、信二州,旋改主管亳州明道宫
工词。
有《萧台公余词》。
全宋诗
姚述尧字进道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清乾隆杭州府志》卷六七)。
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乐清县清光绪乐清县志》卷七)。
九年权发遣处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一六八)。
淳熙九年(一一八二)于知鄂州任放罢(同上书职官七二之三六)。
十五年,起知信州,旋改主管亳州明道宫(同上书职官七二之四九)。
全宋文·卷四九二二
姚述尧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乾道中历知乐清县事,权发遣楚州
淳熙中提点江淮等路坑冶。
九年,知鄂州,以言者论放罢。
十五年,被命知信州,旋改主管亳州明道宫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三六、四九,食货三四之二六、二九,永乐《乐清县志》卷七,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
陈荩明至南明
维基
陈荩(17世纪—17世纪),又名陈赓字鸣墀直隶魏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陈荩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举人,到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工部观政七年大理寺右评事十年丁忧
十三年左评事
累任职授广信府知府福建参议,有德行。
崇祯十七年(1644年)担任御史巡行云南,上疏请求弘光帝派兵保卫当地四十万公帑,获准许,并加监军衔。
陈荩为人傲慢,不懂得军事,宗室朱寿𮢅招募三万名士兵、二千匹战马、十二匹象,军队骁勇、兵器锋利;成军后派赵应选、胡一青、王永祚、蒲缨到黔、楚,但是南京已经失陷。
隆武帝提拔陈荩佥都御史,命令他到福建,路过吉安万元吉招引守城,多次打败清朝军队。
之后二人意见不合,陈荩引退到南安,吩咐赵应选与胡一青支援忠诚。
忠诚府失守,陈荩败走宝庆,因为部下被张先璧、刘承胤控制而失意,回到隆回居住。
来王进才搜掠他家,他转至奉天,在当地郁郁而终。
詹仪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严州遂安人字体仁
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
尝问学于吕祖谦朱熹之门。
孝宗淳熙中信州,迁广东提刑,又擢广东转运使
论广盐官鬻之弊,孝宗韪之,除吏部侍郎静江府
在任六年,官鬻弊革。
已而因蜚语谪袁州
光宗即位,许自便,归卒。
全宋文·卷五四一四
詹仪之字体仁严州遂安(今浙江淳安西南)人。
绍兴二十一年进士
乾道中家居,从张栻吕祖谦问学。
淳熙初信州,时朱熹吕祖谦鹅湖,往复问辩无虚日。
二年静江府,历帅广东,入为起居郎
十年吏部侍郎,再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兼提举买马。
十六年,以盐法事谪袁州
光宗即位,许自便,既归而卒。
著有《奏议》二卷、《淳熙经筵日进故事》一卷、《淳熙东宫日纳故事》一卷。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三二、六二之二四,《景定严州续志》卷三,《宋史》卷二○三、二○八,《宋元学案》卷七三,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粤西金石略》卷九。
汪舜举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歙州祁门人字伯俞
哲宗绍圣进士
累官信州通判
徽宗宣和间,参与镇压方腊起义,得授朝请大夫、直秘阁
后除江南东路提点刑狱
舒璘南宋 1136 — 11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6—1199 【介绍】: 宋庆元奉化人字元质一字元宾号广平
幼有大志,尝补入太学,从张栻陆九渊朱熹吕祖谦等游,刻苦磨厉,未尝少怠。
孝宗乾道八年进士
江西转运司干办公事教授徽州,被誉为第一教官
荐知平阳县,秩满,通判宜州
理宗淳祐中追谥文靖
有《舒文靖》、《诗学发微》等。
全宋诗
舒璘(一一三六~一一九九)字元质一字元宾号广平奉化(今属浙江)人。
张栻陆九渊游。
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以上舍赐第。
江西转运司干办公事徽州教授,知平阳县通判宜州
宁宗庆元五年卒,年六十四。
宝庆四明》卷九、《宋史》卷四一○有传。
全宋文·卷五八四七
舒璘(一一三六——一一九九)字元质一字元宾号广平明州奉化(今浙江奉化)人。
补入太学
张栻陆九渊朱熹吕祖谦游。
乾道八年进士
淳熙中信州教授,继为江西转运司干办公事
绍熙中徽州州学教授丞相留正称之为当今第一教官
庆元二年平阳县
五年通判宜州,寻卒,年六十四。
淳祐中追谥文靖
所著有《舒文靖》。
杨简舒元质墓志铭》(《舒文靖公类稿》附录),《宋史》卷四一○有传。
唐仲友南宋 1136 — 11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6—1188 【介绍】: 婺州金华人字与政号说斋
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为西安主簿
三十年复中博学宏词科
建康府学教授秘书省正字
上万言书论时政,孝宗纳之,召除著作佐郎,出知信州台州
治政理财颇有建树,为学多与朱熹相左。
后为朱熹劾罢。
归而益肆力于学,著述颇丰。
有《六经解》、《诸史精义》、《帝王经世图谱》、《九经发题》、《陆宣公奏议解》、《天文详辨》、《地理详辨》、《愚书》、《说斋文集》等。
全宋诗
唐仲友(一一三六~一一八八)字与政金华(今属浙江)人。
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衢州西安簿。
三十一年再中弘词科,通判建康府(《景定建康》卷二八)。
孝宗时上书论时政,召除秘书省著作郎,出知信州
淳熙七年(一一八○)移知台州八年江西提刑(《嘉定赤城志》卷九),被劾奉祠
十五年卒,年五十三。
有《悦斋文集》四十卷等,大多已佚,今存《悦斋文钞》十卷、补一卷等。
宋元学案》卷六○、《宋史翼》卷一三有传。
 唐仲友诗,以民国永康胡氏梦选楼刊《续金华丛书》本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九《说斋小集》(简称名贤集)。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卷。
全宋文·卷五八五六
唐仲友(一一三六——一一八八)字与政号悦斋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尧封子。
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第,为衢州西安主簿
三十年再中宏词科通判建康府
上万言书论时政,召试,除秘书省著作郎
出知信州淳熙七年移知台州
江西提刑,为朱熹所劾罢,益致力于经史学。
十五年卒,年五十三。
著有《六经解》(残存)、《诸史精义》、《帝王经世图谱》(存)、《孝经解》、《九经发题》(存)、《陆宣公奏议解》、《经史难答》、《乾道秘府群书新录》、《天文详辩》、《地理详辩》、《鲁军制九问》(存)、《愚书》(存)、《悦斋文集》等。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三六、选举一一之三二、选举一二之一四、选举二○之二一、选举三一之二二,《宋元学案》卷六○及周学武《唐仲友年谱》(《台大研究生》第一期)等。
陈禾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州鄞县人
字秀实
哲宗元符三年进士
监察御史,迁左正言
立朝有风操。
童贯等怙宠弄权,徽宗拂衣,牵帝衣而谏。
谪监信州酒。
遇赦,起用,历知广德军和州秀州
王黼得政,宁饿死不出。
后令知舒州,命下而卒。
谥文介
有《易传》、《春秋传》、《论语孟子解》。
全宋文·卷三○五八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元符三年进士,累迁太学博士,擢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迁左正言,除给事中
后谪监信州酒。
历知和州秀州,调舒州,命下而卒,谥文介
著有《易传》九卷、《春秋传》十二卷、《论语解》十卷、《孟子》十卷。
宋史》卷三六三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