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龙子钧明初
维基
龙子钧江西泰和县剡溪人,明初官员。
龙子钧吉安府学生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中式庚午科乡试,次年联捷辛未科三甲进士
官至浙江道御史
主要活动
  • 1391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余绍祖南宋
全宋文·卷五○一二
余绍祖字光裔洪州奉新(今江西奉新)人。
绍兴二十七年进士,授潭州推官
历知庐陵县
淳熙末通判江陵府
秩满,擢知归州,命下,以疾终。
见《夷坚志》甲卷六,雍正《江西通志》卷六七。
主要活动
  • 1157年,进士
朱晞颜南宋 1133 — 12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3—1200 【介绍】: 徽州休宁人字子渊
孝宗隆兴二年进士
历知永平广济二县,皆有政绩。
升知兴国军,入对论三事,皆切直。
除知靖州,奏言襄、汉通和蜀,宜移武昌大军戍襄阳,留水军从控鄂、沔。
后知吉州,擢广西运判,上便宜事数千言,革客钞科抑之患。
西京转运判官,擢广西安抚使,官至工部侍郎知临安府
全宋诗
朱晞颜(一一三五~一二○○)字子渊休宁(今属安徽)人。
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当阳
历知永平广济县通判阆州,知兴国军吉州广南西路京西路转运判官
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知静江府
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太府少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
四年,迁权工部侍郎,俄兼实录院同修撰
五年,兼知临安府
六年卒,年六十六。
著作已佚,仅《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一七存《桂岩吟藁》一卷。
事见《新安文献志》卷八二宋谈钥朱公行状》。
今录诗十五首。
全宋文·卷五七七三
朱晞颜(一一三三——一二○○)字子渊,或作名希颜字子渊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
隆兴元年进士第,授当阳
历知永平广济县,升知兴国军
入对,论事称旨,除知靖州,改知吉州,擢广西安抚使
后召为太府少卿总领江东军马钱粮权工部侍郎,兼知临安府
庆元六年卒,年六十八。
见《新安文献志》卷八二《朱公行状》。
主要活动
  • 1164年,进士
  • 1181年-1183年,荆湖北路靖州(靖州县),靖州知州
  • 1186年-1188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安),吉州知州
  • 1188年-1192年,广南西路静江府(桂林市),广南西路转运判官
  • 1191年-1193年,京西南路洛阳(河南省洛阳市),京西南路转运判官
  • 1193年-1195年,广南西路静江府(广西省桂林市),静江府知府兼安抚使
  • 1196年-1198年,淮南东路楚州(江苏省淮安市),淮东总领军马钱粮,1198年8月在任。。
  • 1197年,两浙西路镇江府(镇江),镇江府知府
  • 1199年-1200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杭州),临安府知府兼安抚使
  • 1199年-120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侍郎
尹昌明 1395 — 14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9 【介绍】: 吉安府吉水人字辑祯
宣德八年进士
行人司正,死于土木之变。
维基
尹昌(1395年—1449年)字祯行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进士出身
江西乡试第二十名。
宣德八年(1433年)癸丑科会试第十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三十名,授行人司行人,升司正
正统十三年(1448年),跟从明英宗北征,次年土木之变中殉难。
曾祖父尹胜明。
祖父尹辉。
父亲尹子载。
主要活动
  • 1433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洪彦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饶州乐平人,徙鄱阳字仲达
神宗元丰间进士
广西提举常平
徽宗时殿中侍御史,论蔡京朋奸误国,又论何执中吕惠卿张商英等,皆条摭其过,不为隐避。
给事中,出知滁州吉州
卒年六十三。
全宋文·卷二八六一
洪彦升字仲达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
进士及第,调常熟,历郴州判官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擢提举广南西路常平
御史中丞石公弼荐,遂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
任言责五年,多所弹劾,不为回隐,迁给事中
政和四年罢,以集贤殿修撰出知滁州
寻加右文殿修撰,进徽猷阁待制,知吉州
久之,知潭州,未行而卒,年六十三。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三一,《宋史》卷三四八本传。
主要活动
  • 神宗元丰间,进士
  • 1109年-1110年,广南西路桂州静江府(广西省桂林市),广南西路提举常平等事
  • 1109年-111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监察御史
  • 1109年-111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侍御史
  • 1110年-111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殿中侍御史
  • 1113年-111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给事中
  • 1114年-1116年,淮南东路滁州(滁州市),滁州知州
  • 1125年-1126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安),吉州知州
杨寅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泰和人字羲叔号临皋
后迁居庐陵
杨士奇裔孙。
万历三年进士
东莞知县
九年诏天下核所部田以清赋税。
寅秋规划周详,日至田间计亩均科。
溢额万石余。
累迁广西按察司副使左江兵备道
杨应龙时为监军,设策分化安、杨之党。
有《临皋文集》。
主要活动
  • 1575年,进士
吴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吴县人,祖籍安徽休宁字容斋
雍正间江西吉安知府,寻乞归。
归后居渎川,筑遂初园,建藏书楼名“璜川书屋”,藏书甚富,多宋元善本。
世称“璜川吴氏”。
余之祯
维基
余之祯(1546年—?
年),字善先号晓山四川成都府内江县人,民籍。
由县学附学生中式四川乡试第四十四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会试第三百五十九名,第三甲第二百一十四名进士
曾任江西吉安府知府
陕西按察司副使万历十七年(1589年)七月广东左参政,复除陕西右参政,十八年七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九月御史彭应参论劾,暂令回籍。
主要活动
  • 1568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冷应澄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隆兴分宁人字公定号觉斋
理宗宝庆二年进士
静江府司录参军,以治狱平恕称。
景定初累知德庆府,奏罢配盐法及乞用楮券折银纲等五事,以纾民力。
转运使,劾守令贪横不法者。
擢知广州主管广东南路经略安抚司公事,马步军都总官
兵围襄、樊,日缮器械,蓄裕财粟,以备仓卒,后果赖其用。
卒于家。
全宋诗
冷应澄字公定号觉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进士,调庐陵主簿
静江府司录参军
景定元年(一二六○),知德庆府,移知广州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
事见清道光义宁州志》卷一七,《宋史》卷四一六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七九三四
冷应徵,字公定号觉斋隆兴府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宝庆元年进士,调庐陵主簿
寻为静江府司录参军,知万载县通判道州,迁登闻鼓检院,知德庆府,升广东路转运使。
直宝章阁、知广州
后卒于家。
见《宋史》卷四一六本传,《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七。
主要活动
  • 1226年,进士
  • 125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判登闻院
  • 1259年-126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判鼓司
  • 1260年-1261年,广南东路德庆府(广东省德庆县),德庆府知府
  • 1268年-1272年,广南东路广州(广东省广州市),广南东路提举常平等事
  • 1268年-1273年,广南东路广州(广州市),广南东路转运判官
  • 1270年-1273年,广南东路广州(广州),广州知州兼安抚使
  • 1270年-1273年,广南东路连州(广东省连州市),连州知州
刘清之南宋 1134 — 11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4—1190 【介绍】: 临江军人,徙居庐陵字子澄号静春先生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
宜黄县,以荐召对,论“古今未有俗不可变、弊不可革者”。
太常寺主簿、差权发遣常州,改衡州
被诬告罢归,筑槐阴精舍以讲学。
光宗立,起知袁州,病卒。
初中进士后欲应博学宏词科,及晤朱熹,遂志于理学。
吕祖谦张栻神交,为汪应展、李焘敬慕。
有《曾子内外杂编》、《戒子通录》、《墨庄总录》及文集等。
全宋诗
刘清之(一一三四~一一九○)字子澄学者称镜春先生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明隆庆临江府志》卷一二)。
靖之弟。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
历知建德宜黄县
孝宗召对,改太常主簿通判鄂州,改知衡州
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以言者论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四八)。
光宗即位,起知袁州,未赴而卒。
年五十七。
有文集、《衡州图经》等(《宋史·艺文志》),均佚,仅《戒子通录》八卷传世。
宋史》卷四三七、《宋元学案》卷五九有传。
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五七九九
刘清之(一一三四——一一九○)字子澄号静春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
万安县,知宜黄县
丞相周必大荐于孝宗,召对称旨,改太常寺主簿
通判鄂州
权发遣常州,改衡州
光宗即位,起知袁州,疾作,犹贻书执政论国事。
绍熙元年卒,年五十七。
清之少从兄靖之学,后见朱熹,遂致力于义理之学。
著有《曾子内外杂篇》、《训蒙新书》、《外书》、《戒子通录》(存)、《墨庄总录》、《祭仪》、《时令书》、《续说苑》、《农书》、文集。
宋史》卷四三七有传,又见《朱文公文集》卷八七《祭刘子澄文》,雍正《江西通志》卷五○。
主要活动
  • 1157年,进士
  • 1181年-1182年,荆湖北路鄂州(武昌),鄂州知州
  • 1186年-1188年,荆湖南路衡州(衡阳市),衡州知州,1188年1月奉祠
  • 1187年,两浙东路衢州(西安县),衢州知州
施结北宋
简介
崇宁三年(1104)饶州知州
崇宁四年(1105)婺州知州
大观元年(1107)兴国军知军
大观四年(1110)吉州知州
主要活动
  • 1104年-1106年,江南东路饶州(鄱阳县),饶州知州
  • 1105年-1106年,两浙路婺州(金华),婺州知州
  • 1107年-1109年,江南西路兴国军(阳新),兴国军知军
  • 1110年-1112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安),吉州知州
程洵南宋 1135 — 11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196 【介绍】: 徽州婺源人字允夫号克庵又号翠林逸民
程鼎子。
朱熹内弟。
从学于,与之往复论为学之要及克己之功。
历任庐陵录参,与新任主管官不协,去官。
有《尊德性斋小集》、《三苏纪年》等。
全宋诗
程洵(一一三五~一一九六)字钦国,后更字允夫号克庵婺源(今属江西)人。
朱熹内弟,从学,家有道问学斋,为之易名为尊德性斋。
累举进士不第,后以特恩信州文学,历衡阳主簿吉州录事参军
宁宗庆元二年卒于官,年六十二。
著作不见著录,明嘉靖九年(一五三○)裔从孙程资得敝稿于其伯父孟河家,并由其友鹗补脱订讹,刊为《尊德性斋小集》三卷。
事见本集卷首程资序及补遗瞳《程克庵传》。
 程洵诗,以清鲍氏《知不足斋丛书·尊德性斋小集》为底本,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五八三○
程洵(一一三五——一一九六)初字钦国,后更字允夫号克庵婺源(今江西婺源)人,朱熹内弟。
尝以「尊德性」名其斋
进士不第,后以特恩信州文学,历衡阳主簿,调庐陵录参,以「伪学」去官。
庆元二年卒,年六十二。
有《三苏纪年》十卷、《尊德性斋小集》十卷。
周必大克庵先生尊德性斋小集序》,程曈《程克庵传》(《尊德性斋小集》附)。
郭仕明 1477 — 1528
维基
郭仕(1477年—1528年)字正学别号可斋江西赣州府赣县民籍,吉安府泰和县人
治《诗经》,行三,由县学生中式丁卯(1507年)江西乡试第八十三名举人,年三十二岁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二百四名,第三甲第二百八名进士
五年大理寺右评事八年丁母周孺人忧,十三年丁父忧,服除,进寺副,再进寺正
嘉靖元年(1522年)出知湖广辰州府三年甲申调任武昌府五年丙戌入觐,调贵州镇远府,升四川按察司副使,整饬威茂兵备七年十月卒于官。
主要活动
  • 1508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僧文益五代 885 — 9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5—958 【介绍】: 五代僧。
馀杭人俗姓鲁
七岁即削发于新定智通院。
南唐国君李昪迎住报恩禅院,署号净慧。
卒谥大法眼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5—958 俗姓鲁余杭(今属浙江)人。
五代时僧人
法眼宗创始人。
7岁出家,20岁于越州开元寺受戒。
先从育王寺希觉律师学律,后南游入,参长庆慧棱禅师及宣法大师,终往漳州罗汉寺学于桂琛,遂得法。
晚年在金陵清凉山报恩禅院传法,深受南唐中主礼遇。
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卒,谥“大法眼禅师”。
宋高僧》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二四有传。
有语录传世。
全唐诗》存诗1首,另《景德传灯录》、《唐诗纪事》等书中尚存其诗偈13首。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
禅师讳文益
馀杭鲁氏子。
七龄秀发。
新定全伟律师落发。
越州开元希觉律师
受具足戒。
觉公盛化四明
往习毗尼。
工文章。
觉大奇之。
俄辞去。
初谒长庆棱道者
无所契悟。
与善脩洪进。
漳州抵湖外。
将发而雨。
溪壮不可济。
顾城隅有古寺
解包休于门下。
雨不止。
入堂。
老僧坐地炉。
而曰。
此行何之。
曰行脚去。
又问如何是行脚事。
对曰不知。
曰不知最亲。
疑之。
三人者附火。
举肇公语。
至天地与我同根处。
老僧又曰。
山河大地与自己。
是同是别。
曰同。
琛竖两指。
熟视曰。
两个。
即起去。
大惊。
周行廊庑。
读字额曰石山地藏
顾语脩辈曰。
此老琛禅师也。
意欲留止。
语未卒。
又至。
雨已止。
业已成行。
送之问曰。
上座寻常说。
三界唯心。
乃指庭下石曰。
此石在心内。
在心外。
曰在心内。
笑曰。
行脚人著甚来由。
安块石在心头耶。
无以对之。
乃俱求决择。
寻皆出世。
临川崇寿。
僧子方者问曰。
公久亲长庆。
乃嗣地藏
何意哉。
曰。
以不解长庆说。
万象之中独露身故。
子方举拂子示之。
曰。
拨万象。
不拨万象。
子方曰。
不拨万象。
曰。
独露身𡁠。
子方曰。
拨万象。
益云。
万象之中𠰚。
子方于是悟旨。
叹曰。
我几枉度此生。
谓门弟子曰。
赵州曰。
莫费力也。
大好言语。
何不仍旧去。
世间法尚有门。
佛法岂无门。
自是不仍旧故。
诸佛诸祖。
秖于仍旧中得。
如初夜钟。
不见有丝毫异。
得与么恰好。
闻时无一声子闹。
何以故。
为及时节。
无心曰死。
且不是死。
止于一切。
祇为不仍旧。
忽然非次闻时。
诸人尽惊愕道。
钟子怪鸣也。
且如今日道。
孟夏渐热。
则不可。
方隔一日。
能校多少。
五月一日
道便成赚。
须知校丝发不得。
于方便中。
向上座道不是时。
盖为赚。
所以不仍旧。
宝公曰。
暂时自肯不追寻。
历劫何曾异今日。
还会么。
今日只是尘劫。
但著衣吃饭。
行住坐卧。
晨参暮请。
一切仍旧。
便为无事人也。
又曰。
见道为本。
明道为功。
便能得大智慧力。
若未得如此。
三界可爱底事。
直教去尽。
才有纤毫。
还应未可。
祇如汝辈睡时。
不瞋便喜。
此是三界昏乱。
习熟境界。
不惺惺。
便昏乱。
盖缘汝辈杂乱所致。
古人谓之夹幻金。
即是真。
其如矿何。
若觑得彻骨彻髓。
是汝辈力。
脱未能如是。
观察他什么。
楼台殿阁。
诸圣未必长把却汝手。
汝未必依而行之。
古今如此也。
又曰。
出家儿。
但随时及节便得。
寒即寒。
热即热。
欲识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古今方便不少。
石头初看肇论。
至会万物为己者。
其唯圣人乎。
则曰。
圣人无己。
靡所不己。
乃作参同契。
首言竺土大仙心。
无过此语也。
中间亦只寻常说话。
夫欲会万物为自己去。
盖尽大地无一法可见。
已而又嘱曰。
光阴莫虚度。
所以告汝辈。
但随时及节。
便得。
若也移时失候。
即虚度光阴。
于非色中作色解。
于非色作色解。
即是移时失候。
且道色作非色解。
还当得否。
若与么会。
便是没交涉。
正是痴狂两头走。
有什么用处。
但守分过时好。
尝指问僧曰。
还见么。
曰见。
曰。
来眼里。
眼到竹边。
曰总不与么。
笑曰。
死急作么。
有偈曰。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唯识唯心。
眼声耳色。
色不到耳。
声何触眼。
眼色耳声。
万法成办。
万法匪缘。
岂观如幻。
大地山河。
谁坚谁变。
周显德五年戊午七月十七日示疾。
李国主驾至。
慰问甚勤。
闰月望。
剃发沐浴。
辞众讫。
跏趺而化。
颜貌久而如生。
阅世七十有四。
坐五十有四。
公卿李建勋已下。
素服奉全身。
江宁丹阳乡建塔。
谥大法眼禅师
赞曰。
玄沙论三句。
初无金银铜轮之语。
不然。
殆与教乘何异哉。
琛公精深广大。
唯以直下便见。
拟成剩法为要。
非三句所能管摄也。
以仍旧自处。
以绝渗漏句为物。
颇事边幅。
永明乃其的孙。
岂所谓深山大泽。
龙蛇所由生者耶。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姓鲁氏馀杭人
七龄即获依新定智通院全伟禅师削染。
甫弱冠。
希觉律师
登具于越之开元寺
既而师。
又以毗尼之道。
盛化于鄮峰之育王寺
仍听禀焉。
未几南游。
止长庆法会。
俄偕友出湖湘
漳浦罗汉琛公地藏寺
琛公问云。
上座何往。
答行脚去。
云行脚事作么生。
答不知。
云不知最亲切。
有省。
遂求咨决于焉。
后至临川
州收请以崇寿院出世。
筵罢。
四众围绕升座。
谓众云。
诸人既尽在此。
山僧不可无语。
聊为举古人一则现成公案去也。
珍重。
便下座。
时有僧于座下出礼拜。
益云好问著僧方欲伸问。
次。
益云。
长老未开堂。
不答话。
有子方上座。
自长庆来。
棱和尚偈。
问云。
作么生是万象之中独露身。
子方举起拂子。
益云。
恁么会又争得。
进云。
和尚尊意如何。
益云。
唤什么作万象。
进云。
古人不拨万象。
益云万象之中独露身。
说什么拨不拨。
子方悟。
述偈投诚。
江南国主
教戒。
迎住报恩禅院
署净慧号。
上堂。
古人道。
我立地待汝构去。
山僧今日坐地待汝构去。
还有道理也。
无。
那个亲那个疏。
试裁断看。
住清凉上堂。
出家人但随时及节便得。
寒即寒热即热。
欲知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不见石头和尚因看肇论。
便解道。
竺土大仙心。
东西密相付参同契语。
岂不是会万物为己么。
上座若能会万物为己去。
尽大地无一法可见。
后头道。
光阴莫虚度。
是古人恐尔移时失节。
苦口叮咛如此。
珍重。
显德五年戊午秋七月十七日示疾。
闰月五日
剃澡毕集众告别。
跏坐而逝。
寿七十四。
腊五十五。
谥大法眼
塔全身于江宁县丹阳乡名无相。
后主为文勒颂德。
韩熙载铭。
释文益
姓鲁氏
馀杭人也。
年甫七龄挺然出俗。
削染于新定智通院。
依全伟禅伯
弱年得形俱无作法于越州开元寺
于时谢俗累以拂衣。
出樊笼而矫翼。
属律匠希觉师盛化其徒于鄮山育王寺
甚得持犯之趣又游文雅之场。
师许命为我门之游夏也。
寻则玄机一发杂务俱损。
振锡南游止长庆禅师法会。
已决疑滞。
更约伴西出湖湘尔日暴雨不进。
暂望西院寄度信宿。
避溪涨之患耳。
遂参宣法大师
曾住漳浦罗汉。
人止呼罗汉。
罗汉素知在长庆颖脱。
锐意接之。
唱导之由玄沙与雪峰血脉殊异。
疑山顿摧正路斯得。
欣欣然挂囊栖止。
变涂回轨确乎不拔。
寻游方却抵临川
邦伯命居崇寿。
四远之僧求者不减千计。
江南国主李氏始祖知重迎住报恩禅院
署号净慧。
厥后微言欲绝大梦谁醒。
既传法而有归。
亦同凡而示灭。
周显德五年戊午岁秋七月十七日有恙。
国主纡于方丈问疾
闰月五日剃发澡身与众言别。
加趺而尽颜貌如生。
俗年七十四。
腊五十五。
私谥曰大法眼
塔号无相。
俾城下僧寺具威仪礼迎。
引奉全身于江宁县丹阳乡起塔焉。
好为文笔。
特慕支汤之体。
时作偈颂真赞。
别形纂录。
嗣弟子天台德韶慧明漳州智依钟山道润州光逸吉州文遂江南后主
为碑颂德。
韩熙载撰塔铭云。
陈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龙泉人,徙居安吉州字体仁号本斋
理宗淳祐七年进士
宝祐五年史馆校勘召试秘书省正字,以杨文仲荐为秘书著作郎,兼景献府教授
累官至兵部尚书端明殿大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
宋亡,元遣使七征不起。
寻以疾却医绝食卒。
全宋诗
陈存字体仁号本斋龙泉(今属浙江)人,徙居安吉州(今浙江湖州)。
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进士
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由淮东制置大使司主管机宜文字秘书郎
景定元年(一二六○),迁著作佐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
兵部尚书出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
宋亡,归里教授生徒,元七徵不起。
事见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五、同治《湖州府志》卷九○。
今录诗五首。
主要活动
  • 1247年,进士
  • 1259年-126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郎
  • 126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著作佐郎
  • 126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郎中
  • 1263年-1264年,两浙东路衢州(西安县),衢州知州
  • 1273年-1274年,两浙东路庆元府(鄞县),庆元府知府
  • 127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兵部尚书
颜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建永春人字文盛
正统元年国子监生吉安府推官
杨士奇子有罪,依法处理,以此有声于朝,擢河南按察佥事
刘章宋 1067 — 1129
全宋诗
刘章(一○六七~一一二九)字微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授宾州上林县,权尉事,移贺州桂岭,秩满,于高宗建炎三年以疾卒于容州,年六十三。
事见宋王庭圭卢溪文集》卷四五《故桂岭刘府君墓志铭》。
主要活动
  • 1121年,进士
谢举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临江军新喻人,一作新淦人字民师
进士
徽宗政和间南康,有政绩。
博学工诗文,见赏于苏轼
有《蓝溪》。
全宋诗
谢举廉字民师新淦(今江西新干)人(《龙云集》卷二四《诸公纪赠四谢诗序》)。
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与从父懋、岐、世充同第进士时称四谢
初官吉州司法参军
哲宗元符三年(一一○○),为广州推官(《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卷四四)。
徽宗政和间南康军(《江西诗徵》卷一三)。
有《上金集》(《独醒杂志》卷一)、《蓝溪》(明隆庆临江府志》卷一○),已佚。
清同治新淦县志》卷八有传。
今录诗三首。
主要活动
  • 进士
  • 1114年-1117年,江南西路南安军(大庾),南安军知军
钱一本明 1539 — 16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9—1610 【介绍】: 常州府武进人字国瑞号启新
万历十一年进士,除庐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广西
上论相、建储二疏,言最戆直,神宗衔之,因斥为民。
既归,潜心学问,与顾宪成等分主东林讲席,学者称启新先生
家居二十五年而卒。
有《像象管见》、《遁世编》等。
维基
钱一本(1539年—1610年)字国瑞号启新
南直隶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应天府乡试第三十九名,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
庐陵知县,授福建道御史,劾江西巡按祝大舟
又曾劾张居正假圣旨以塞言路,因上《论相》、《建储》二疏论政弊,触怒神宗,被削职为民。
筑经正堂,研究六经,尤邃于《》,曾与顾宪成高攀龙等分主东林讲席,人称“东林八君子”。
天启初追赠太仆寺卿。
主要活动
  • 1583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杨鼎熙
维基
杨鼎熙(16世纪—1644年),字伯元号缉庵湖广承天府京山县人
杨鼎熙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获授常熟知县,任内流畅处理案件,扶植士子,将当地漕法改革为一次交兑,人民勒石记载他的功绩。
在任九年后降为吉安府照磨,升推官,转淮安推官,升户部员外郎,外任吉安知府,擢为湖西兵备道按察司副使崇祯十七年(1644年)去世。
其著作《礼记敬业》八卷,以朱彝尊经义考》收入《四库全书》,撮要采入《钦定礼记义疏》,道光年间御书楼仍收藏此书。
主要活动
  • 1628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