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苏棫北宋
全宋文·卷二九四二
苏棫字公美莆田(今福建莆田)人。
蔡京门人。
进士第,调漳州教授,除太学博士,讲《周礼》。
大观二年提举淮南西路学事,召还,除考功员外郎提点畿刑狱,终国子司业
见《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四八、礼一九之一六,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
主要活动
  • 进士
  • 1108年-1112年,淮南西路,淮南西路提举学事司
  • 1109年-1111年,淮南西路庐州(合肥市),淮南西路转运判官
  • 1112年-1113年,京畿路陈留县(陈留县),京畿路提点刑狱公事
  • 111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国子司业
  • 1113年-111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考功郎中
周文光
维基
周文光(1484年—?
年),字实夫号六虚浙江金华府永康县人
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浙江乡试第二十七名举人九年(1514年)甲戌科会试二百三十四名,廷试二甲第三名进士
本年六月钦授河南道监察御史十年巡视通州仓场。
十二年(1517)巡按贵阳,奉敇剿清黔东南平芒寇有功,十四年(1519)四月擢升江西布政司右参议
明世宗即位,正德十六年九月因任御史巡按贵州时,纪功失实,且因奏捷得迁,为言官所劾,吏部谓其行事有乖宪体,以才力不宜,薄示降调,谪漳州府推官
嘉靖十四年(1535)再起兵部主事十六年(1537)升思州府知府
主要活动
  • 1514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黄峻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
仕闽。
王延羲时为谏议大夫
永隆间,淫刑法,家室多以无罪死。
舁榇诣朝堂极谏,不从,贬漳州司户参军
以忧卒。
刘敦义南宋
简介
乾道七年(1171)大宗正丞
淳熙三年(1176)筠州知州
淳熙七年(1180)漳州知州
淳熙十二年(1185)京西南路转运判官9月已在任。
淳熙十三年(1186)京西南路提点刑狱公事。
淳熙十三年(1186)京西南路提举常平等事
主要活动
  • 1171年-117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大宗正丞
  • 1176年-1178年,江南西路筠州(高安),筠州知州
  • 1180年-1182年,福建路漳州(漳州),漳州知州
  • 1185年-1188年,京西南路洛阳(河南省洛阳市),京西南路转运判官,9月已在任
  • 1186年-1188年,京西南路襄阳府(襄阳市),京西南路提点刑狱公事
  • 1186年-1188年,京西南路襄阳,京西南路提举常平等事
翁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州崇安人字景文
徽宗大观中太学生,尝上书言事。
政和五年进士
归州教授
以论花石纲事,谪漳州刑曹。
全宋诗
翁采字景文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归州教授
因上疏论花石纲扰民,贬潭州司法参军,不久致仕。
事见清嘉庆崇安县志》卷七。
主要活动
  • 1115年,进士
吴国琦明至南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庆府桐城人字公良
崇祯四年进士
兵部主事
能文工诗,深于经术。
有《水香阁集》、《怀兹堂集》。
维基
吴国琦(?
—17世纪),字公良号雪崖安庆府桐城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崇祯三年(1630年)吴国琦中式应天乡试举人次年(1631年)联捷进士,授浙江兰溪知县,在任三个月,土人献上白色香兰,士大夫写下《玉兰咏》刻在石上。
次年子丰收,士人有作《瑞麦颂》纪念。
因刚直遭免官。
改任福建漳州推官,平反当地狱事升为兵部武库司主事
吴国琦学识广博,精通经术,写下关于时务的《渡江九策》。
弘光时,与朱芾煌刘若宜徐天麟姜一学周祚新、张印中吴亮明、潘自得王健、贺燕徵、黄衷赤、张大赓、张延祚姚孙棐金邦柱黄泰来、黄钟斗、李长似、张拱端、徐肇森、荆廷实、许士刘星耀陈璧、董念陛在兵部任职,转任兵部车驾郎中
晚年工诗,有《水香阁集》等传世。
主要活动
  • 1631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石起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晋江同安人字似之
孝宗乾道五年进士
淳熙四年秘书省校书郎,历通判漳州权发遣徽州
再擢权仓部郎官,上言君子小人情状与天下治乱安危之机,一时称之。
十四年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奏乞取仁宗洪范政鉴》与《敬天图》列置座右,孝宗嘉叹久之。
主要活动
  • 1169年,进士
  • 1175年-117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校书郎
  • 1177年-117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仓部郎中
  • 1184年-1185年,江南东路徽州(歙州),徽州知州,1185年3月除浙西提举
  • 1186年-118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郎中
郑献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兴化军莆田人字帝臣
少从黄绩学。
度宗咸淳元年进士
官至漳州推官
入元不仕,以所学授人,故家子弟赖之。
为人豁达。
卒年七十余。
主要活动
  • 1265年,进士
文及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绵州人,移居吴兴字时学号本心
理宗宝祐元年进士
景定间言公田事,有名朝野。
国子司业礼部郎官秘书少监
恭帝德祐元年,自试尚书礼部侍郎签书枢密院事
元兵将至,弃官遁。
宋亡,累征不起。
有文集。
全宋诗
文及翁字时举号本心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徙吴兴(今浙江湖州)
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调昭庆军节度掌书记
景定三年(一二六二)秘书正字,累迁著作郎(《南宋馆阁续录》卷九)。
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漳州
四年,知袁州(同上书卷七、八)。
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签书枢密院事(《宋史》卷二一四《宰辅五》),出知嘉兴府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五)。
今录诗六首。
词学图录
文及翁字时学,一作时举号本心
绵州人,移居吴兴
存词一首。
文及翁字本心
蜀眉州人,住秀州本觉寺
苏文忠三度过访,因立三过堂,勒诗传焉。
诗曰: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谭经日,便觉峨嵋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与题诗满浙东。
夜闻巴叟卧荒村,来打三更月下门。
往事过年如昨日,此身未死得重论。
老非怀土情相得,病不开堂道益尊。
惟有孤栖旧时鹤,举头见客似长言。
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曲难忘尚有心。
欲向钱塘访圆泽,葛翁川畔待秋深。
全宋文·卷八二○六
文及翁字时学号本心绵州巴西(今四川绵阳)人,徙居吴兴
宝祐元年进士,为昭庆军节度掌书记
历官太学录秘书省正字
咸淳中权知嘉兴府权尚书户部侍郎直学士院、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侍读权礼部尚书侍读
德祐元年初,自吏部侍郎资政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兵逼临安,亟出关遁。
宋亡,隐居著书,累徵不起。
有集二十卷。
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五三、七○、七一,《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九,《续宋宰辅编年录》卷二一,《宋史翼》卷三五本传及所撰文
主要活动
  • 1253年,进士
  • 126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校书郎
  • 126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郎
  • 126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著作佐郎
  • 126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著作郎
  • 1268年,江南西路袁州(宜春),袁州知州
  • 126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翰林学士
  • 126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少监
  • 126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国子司业,10月已在任。
  • 1269年-1271年,两浙西路嘉兴府(嘉兴),嘉兴府知府
  • 1274年-127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礼部侍郎
  • 127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副使
林元仲南宋
全宋诗
林元仲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兴化军明弘治兴化府志》卷二)。
全宋文·卷四八六九
林元仲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乾道间义乌县
淳熙中历知漳州兴化军
陈俊卿撰《林光朝祠堂记》(《艾轩》卷一○),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三、二四,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三九。
主要活动
  • 1182年-1184年,福建路兴化军(莆田),兴化军知军
  • 1186年-1188年,福建路漳州(漳州),漳州知州
赵介如宋末元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元间浮梁人字元道
江万里弟子,其学静深有本。
宋理宗宝祐间进士通判饶州
,为双溪书院山长,从学者甚众。
全宋文·卷八二八九
赵介如字元道饶州浮梁(今江西景德镇东北)人。
宝祐元年进士第
依附贾似道,为门下客。
通判饶州
德祐初漳州
贾似道谪漳,介如护之,未果,为郑虎臣杀。
,起为双溪书院山长。
元蒋子正山房随笔》,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一、八八。
主要活动
  • 宋理宗宝祐间,进士
蒋良鼎
维基
蒋良鼎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
进士出身
明神宗万历四年(1576年)丙子举人十七年(1589年)己丑进士
后来出任尤溪县知县长泰县知县以及漳州府龙溪县知县
主要活动
  • 1589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释止安
新续高僧传·遗身篇第七之二
释止安宜兴人
久居云林,恒服勤务,作操劬苦,不言劳勚。
而性真朴拙,与物无欺。
常见寺库空乏,资粮无办。
主僧终年托钵,奔走四方,不足供众。
且栋宇倾朽,无缘重兴,独忧之。
每当食而叹,或未之喻,乃慨然自誓,舍身明法
因敛薪高积,危坐其上,与众诀曰:“止安去后,愿天人感应,使云构增辉,香厨充满。
”遂掷炬自焚,朗声诵佛,怡然无恐。
观者如堵,莫不赞叹,惊为鲜见。
漳州开元寺释定世,因峒贼之攻祝城不陷,生焚以答,僧恒白为诗以美之。
止安者,欲振兴佛寺,发兹弘愿。
后先相视,诚无愧色。
时乾隆五年闰六月三日也。
杨浚晚清 1830 — 1890
杨浚字雪沧侯官人
咸丰壬子举人,官内阁中书
有《冠悔堂诗钞》。
全台诗
杨浚(1830~1890)字雪沧号健公又号冠悔道人
祖籍福建晋江,后迁福建侯官
咸丰二年(1852)中举,同治四年(1865)内阁中书,及国史、方略两馆校对官
杨氏为福建著名藏书家,同治五年(1866)应左宗堂之邀,入福州正谊书局,重刊先贤遗书。
同治八年(1869)游台,受淡水同知陈培桂之聘,纂修淡水厅》;并应郑用锡子嗣郑如梁之请,编纂北郭园全集》,首开清代台湾文学专著出版之先河。
同治九年(1870)修志完成后离台。
晚年致力讲学,曾任教于漳州丹霞书院、霞文书院,厦门紫阳书院,金门浯江书院。
著有《冠悔堂诗文钞》、《冠悔堂赋钞》、《冠悔堂骈体文钞》、《冠悔堂楹语》、《杨雪沧稿本》。
  兹以泉州图书馆藏之《冠悔堂诗钞》为底本进行编校。
该诗钞收录道光二十七年光绪十六年(1847~1890)间古今体诗共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卷三己巳(1869)至庚午(1870)共十九首,为杨氏在台之作。
许宗衡于诗集前序文云:「卷中各体均深稳有骨,七言律尤高迈,间有似冬郎玉溪生者,而风格转胜。
盖韵味非常,不可以貌袭也。
七古有逸气略近太白,题魏午庄鹰鹿图一作,又似元遗山,皆非近时率尔为诗者所解。
」由此略可见其诗之风格与特色。
连横台湾诗乘》、吴幅员《台湾诗钞》中亦辑有杨浚诗,可作为编校参考。
(施懿琳撰)
清诗别裁集
字瞻衡江南昆山人
诸生
瞻衡处困穷,有客欲招之北往,已卜期矣,缘其配病痫不能往,一二年,夫妇并寒饿死。
文人之卮,此为尤甚。
哈攀龙清 ? — 17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0 【介绍】: 直隶河间人
乾隆二年一甲一名武进士,授头等侍卫
福建兴化城守副将河南南阳镇总兵,调福建海坛漳州
十三年,从征金川,力战有功。
次年,署固原提督
旋调湖广
官至贵州提督
留从效五代至宋初 906 — 9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6—962 【介绍】: 五代宋初泉州永春人
出自寒门,幼孤,事母兄以孝悌闻。
颇知书,好兵法。
后晋时泉州指挥使,结众袭杀刺史黄绍颇,迎立闽王亲族王继勋主持州府。
闽国亡,劫持王继勋南唐,自领、泉二州留后
南唐泉州清源军,授从效节度使、泉漳等州观察使
在郡能知人疾苦,以勤俭养民为务。
后周世宗淮南从效通使于周。
宋初,向宋廷上表称藩,贡奉不绝。
从效
泉州永春人
初为散指挥使
击败朱文进之党。
遂自领漳泉二州留后
南唐泉州清源军。
从效节度使漳泉等州观察使
未几加同平章事侍中中书令
封鄂国公
进封晋江王
后遣使贡南唐
又入贡于宋。
未至卒。
年五十七。
南唐太尉灵州大都督
吕大圭宋末元初 1227 — 12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7—1275 【介绍】: 泉州南安人字圭叔号朴卿
杨昭复弟子。
理宗淳祐七年进士
累官国子编修实录检讨
出知兴化军,以俸钱代输中户以下赋,著《莆阳拙政录》。
迁知漳州军,节制左翼屯戍军马,未行。
蒲寿庚降元,捕大圭命署降表,不从,变服逃入海,为寿庚所追杀。
有《易经集解》、《春秋或问》、《学易管见》等。
全宋文·卷八二三九
吕大圭(一二二七——一二七五)字圭叔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人。
少嗜学,师事王昭复
淳祐七年进士,授潮州教授,改赣州提举司干官
秩满,连调袁州福州通判,升朝散大夫、行尚书吏部员外郎、兼国子编修实录检讨官、兼崇政殿说书
出知兴化军
德祐元年转知漳州,节制左翼屯戍军马。
未行,蒲寿庚降元,强署降表,大圭不署,变服逃入海,为寿庚追杀,年四十九。
著有《易经集解》、《学易管见》、《春秋或问》(存)、《春秋五论》(存)、《论孟集解》等。
见《宋季忠义录》卷八。
主要活动
  • 1247年,进士
  • 1269年-127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著作郎
黄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漳州龙溪人字实夫
黄樵仲弟。
孝宗淳熙四年舍选,入对大廷,献“十论”,升进士丙科。
南剑州教授,为林之奇学侣。
官终宣教郎
有《诗解》、《中庸语孟解》等。
全宋文·卷六六七四
黄櫄字实夫漳州龙溪(今福建漳州)人,预孙。
淳熙中太学十四年进士第
南剑州教官,日以陈瓘杨时之学勉诸生
家居及在太学,受业常数百人。
凡课程经其删改者,用之皆为首选。
官终宣教郎
著有《诗解》、《中庸语孟解》及文集十馀卷。
见嘉靖《龙溪县志》卷八、《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一三。
主要活动
  • 1187年,进士
僧玄应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
福州永泰人俗姓张
闽王延钧龙启初,受戒于国师神晏,后参禅师道溥
南唐李璟保大末泉州开元上方院。
留从效延主漳州保福院。
宋太祖建隆三年,辞归贵湖。
刺史陈洪进奏授紫方袍,号性空禅师
包梧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子沐
嘉靖元年举人
苏州府通判
织造中贵怙势傲睨,独长揖不屈,裁革额外取索殆尽。
遭诬陷,谪无为州同知
寻升漳州府同知
漳濒海多盗薮,长吏常置不问,设计侦查,致捕系过严,因而夺职。
为文奇诡雄俊,自成一家言。
有《白厓集》。
字子木号白崖
少有异才,以举人授判苏州
时中贵人督织造,凡郡属俱庭谒,子木独长揖不屈,且数裁之,遂为所诬奏,谪同知无为州,迁同知漳州府,罢归。
为诗文奇轶自喜,余觅其白厓集未得,俟异日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