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杨兴宗南宋
全宋诗
杨兴宗字似之长溪(今福建霞浦)人。
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进士(《淳熙三山》卷二九),授铅山簿。
孝宗初为武学博士
乾道四年(一一六八),除秘书省正字次年,迁校书郎
八年,出知处州(《南宋馆阁》卷八)。
历知温州严州
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罢荆湖南路提举常平(《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三九)。
有《自观文集》,已佚。
明嘉靖福宁州志》卷一一有传。
全宋文·卷五四二七
杨兴宗字似之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
少师郑樵,后从学林光朝
绍兴三十年进士第,授铅山簿。
孝宗时武学博士
历官校书郎司勋郎
乾道八年出知处州,大有政声。
继知温州,改严州
仕终湖广提举
著有《自观文集》。
见《南宋馆阁》卷八,《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八。
张栻南宋 1133 — 118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3—1180 【介绍】: 汉州绵竹人,徙居衡阳字敬夫,一作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
张浚子。
胡宏,以古圣贤自期。
以荫补承务郎参赞幕府,人称其能,间以军事入奏,孝宗与定君臣之契。
累官吏部侍郎,兼侍讲,屡言事,力主修德立政,用贤养民,选将练兵以进战退守。
出知袁州,家居累年,复知静江府经略安抚广南西路,诸蛮感悦。
江陵府湖北路安抚使,礼遇诸将,得其欢心。
后以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
卒谥宣
为人表里洞然,为学重义利之辩,与朱熹同为道学大师
有《易说》、《论语解》、《孟子》及《南轩》等。
全宋诗
张栻(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诚斋》卷九八《张钦夫画像赞》作钦夫),号南轩(同上书卷七三《怡斋记》作乐斋),祖籍绵竹(今属四川),寓居长沙(今属湖南)
浚子。
胡宏学,与朱熹吕祖谦为友。
以荫入仕。
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浚为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辟为书写机宜文字(《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二)。
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汤思退用事,主和议,随父罢。
乾道初主讲岳麓书院
五年(一一六七),起知抚州,改严州
六年,召为吏部员外郎权起居郎侍立官,寻兼侍讲,迁左司员外郎
明年,出知袁州,以事退职家居累年。
淳熙元年(一一七四)起知静江府广南西路安抚经略使
五年,除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
七年卒,年四十八。
有《论语解》、《孟子详说》、《南轩先生文集》等。
事见《晦庵》卷八九《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诚斋》卷一一六《张左司传》,《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张栻诗,以明嘉靖元年刘氏慎思斋刻《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其中诗七卷)为底本。
校以明嘉靖缪辅之刻本(简称缪刻本)、清康熙锡山华氏刻本(简称康熙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八卷。
张栻(1133—1180) 南宋思想家、教育家。
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
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
曾任江陵知府荆湖北路安抚使吏部侍郎右文殿修撰等职。
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为南宋理学湖湘学派代表人物、一代学者宗师,著述甚丰。
今存《南轩易说》等。
作有《黄鹤楼说》文一篇,对黄鹤楼的各神传说、来源加以评论,论证“盖黄鹤名楼,以山得名也”,使黄鹤楼以山命名有了一个说法。
又据王葆心考证,旧有“江汉亭”在“南楼蛇山间,绍兴中南轩先生张栻所建”。
全宋文·卷五七二一
张栻(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后因避讳改字钦夫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迁衡阳(今湖南衡阳)
浚子。
早年师事胡宏隆兴元年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秘阁
居父丧,服除,主讲于城南、岳麓二书院。
乾道五年,因刘珙荐,除知严州
召为吏部员外郎权起居郎,兼侍讲,除左司员外郎
时宰,出知袁州
退而家居累年,授徒讲学。
淳熙元年,诏除旧职,知静江府主管广南西路经略安抚司公事。
有善政,诏特转承事郎,进直宝文阁
秘阁修撰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
求退,以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
朱熹吕祖谦为讲学之友,时称「东南三贤」。
淳熙七年二月卒,年四十八。
嘉定中赐谥曰宣淳祐中从祀孔子
著作有《论语解》十卷(存)、《孟子》七卷(存)、《南轩易说》(存)、《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一卷(存)、《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存)等。
朱熹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朱文公文集》卷八九),杨万里张左司传》及《宋史》卷四二九《张栻传》。
谢奕中南宋
简介
宝祐六年(1258)严州知州
景定元年(1260)都官郎中
景定二年(1261)衢州知州
余子恭
维基
余子恭(14世纪—15世纪),字晋斋江西抚州府金溪县火源里人。
余子恭洪武十七年(1384年)举人十八年(1385年)联捷进士,与同榜黄子澄友好,获授建安知县,为政廉明勤敏,拿出俸禄重建学宫,每天召集诸生讲学,后调任归安知县明成祖即位黄子澄遭族诛,他逃窜至沙漠而死,建安人入祀名宦祠,县人入祀乡贤祠。
胡一之南宋
全宋文·卷六一一六
胡一之字贯道严州淳安(今浙江淳安西北)人。
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
淳熙八年承议郎、知德庆府
官终知阆州
见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一、一四,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
季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处州龙泉人字伯韶
金华何基学。
理宗淳祐十二年严州,时值水灾,首蠲秋苗十六,宽京府榷籴之令,开仓赈济,民得以安生
官至两浙转运使
全宋文·卷八○二八
季镛字伯韶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人。
初从金华何基学,淳祐十二年累官知睦州,有惠政。
景定初绍兴府
三年,除将作监,寻除直龙图阁两浙转运副使,诏知临安府
咸淳初,官至司农卿户部侍郎
见《景定严州续志》卷二、三,《宝庆会稽续志》卷二,《咸淳临安》卷四九,《宋史》卷一七三《食货志》上一,《宋元学案》卷八二等。
郝凤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建汀州卫人字瑞卿
正德六年进士
大理评事,升右寺副
武宗南巡,廷杖,谪都察院照磨
世宗即位,升严州知府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瑞卿汀州卫人
正德辛未进士,官大理寺副九龙山房集
维基
郝凤升字瑞卿号九龙福建汀州卫(今属长汀县)人,军籍。
福建乡试第七十九名举人
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进士
大理寺评事
升任大理寺副
正德十四年(1519年),谏武宗榆林,入锦衣狱。
不久,武宗又下诏南巡,凤升大理寺正周叙等十六人联名上疏。
武宗大怒,各令廷杖。
凤升都察院照磨
次年回乡调养。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世宗嗣位,郝凤升浙江严州府知府,在职五月,奉命入京朝觐,舟至扬州瓜州渡,旧伤复发,折回长汀调理,不久卒,年五十四。
葬于长汀西关外。
楼锡南宋 1134 — 1183
全宋诗
楼锡(一一三四~一一八三)字予善一字申伯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钥兄。
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以父荫补将仕郎
次年秀州司户参军,迁大理寺丞,累官知严州
淳熙十五年卒,年五十。
事见《攻愧集》卷八五《先兄严州行状》。
苏伯厚明 ? — 14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1 【介绍】: 福建建安人名坤(或作),以字行,号履素
洪武初明经荐,十八年建宁府训导
学地为军卫所侵,力复之。
岁荒,力请于官,发廪赈济。
永乐初擢翰林侍书,预修《太祖实录》、《永乐大典》。
检讨,备讲东宫
本诚实,琴棋书画皆精妙。
有《履素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名垶,以字行,建安人
洪武中以荐授建宁训导迁晋府伴读永乐初擢翰林侍书检讨履素斋集
伯厚名埣,以字行,建安人
洪武中,以荐授建宁训导,迁晋府伴读
永乐初,擢翰林侍书,迁检讨
有《素履斋集》。
田按:伯厚诗不多见,称其五言有魏、晋风。
馀从《武夷山》得其七绝三首。
冯秉清明至南明
维基
冯秉清(17世纪—17世纪),字惟乾江西饶州府浮梁县劝义都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冯秉清个性刚直方正、慷慨有气节,是天启年间岁贡,担任东乡训导,每天和艾南英讨论儒学;崇祯六年(1633年)举人,署官开化教谕,曾在县学迁城北时指出知县应该住在学宫,并在内修葺一室在内读书,朝夕与诸生谈论文艺,建尊经阁、刻凤山大社,写下《周易合艺》发布,又捐款购买《五经》、《性理》、《纲鉴》二十多种书收藏学舍,以及增置学田。
十年(1637年)他赴京参加会试,行李萧然,不久成进士,获授南雄推官十二年(1639年)乡试分房称为得人;改任严州,革除织造的陋习,盘查全浙时平息积狱、界定善恶、兴办学校,不接受馈赠,事成仅受扇诗。
入朝担任刑部主事北京失陷时曾投降李自成,南归后投靠隆武帝朝廷,任职刑部湖广司员外郎郎中,很快辞官回乡。
他在浮梁鼓励后学,曾捐俸为县设置义田,七十七岁去世,著有《易经合义》、《春秋繁露》、《四书解》流传。
方逢辰宋末元初 1221 — 12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1—1291 【介绍】: 严州淳安人初名梦魁字君锡,一作圣锡
方镕子。
理宗淳祐十年进士第一
累官兵部侍郎,国史修撰。
宰相郑清之贾似道擅权,逢辰力诋其非,称疾归。
除吏、礼二部尚书,俱不拜。
宋亡后,隐居蛟峰,授徒讲学,学者称“蛟峰先生”。
元朝召之,坚辞不赴。
尊崇朱熹,阐释孟子和程朱学派道德论。
有《孝经解》、《易外传》、《尚书释传》、《学庸注释》、《蛟峰文集》。
全宋诗
方逢辰(一二二一~一二九一)原名梦魁学者称蛟峰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
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第一理宗为改今名,因字君锡,授平江军节度签判
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召为秘书省正字
二年,在校书郎任以言事罢。
开庆元年(一二五九),召为著作郎
景定元年(一二六○),兼权尚左郎官,又以言事忤贾似道罢。
婺州开讲授徒。
二年,起知瑞州
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召为司封郎官直舍人院,迁秘书少监起居舍人
三年,出为江东提刑,徙江西转运副使
五年权兵部侍郎
七年,迁吏部侍郎
丁母忧去国,从此绝意仕途。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卒,年七十一。
著作大多散失,五世从孙渊辑为《蛟峰先生文集》八卷,七世孙中续辑外集四卷。
事见本集末附黄溍蛟峰先生阡表》、文及翁《故侍读尚书方公墓志铭》。
 方逢辰诗,以明天顺七年方中刻本《蛟峰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全宋文·卷八一七○
方逢辰(一二二一——一二九一)初名梦魁字君锡严州淳安(今浙江淳安)人,淳祐十年进士第一理宗改赐今名。
初补承事郎佥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宝祐元年秘书省正字召入,二年校书郎四年除知宁国府
后以著作郎召,复权尚书左郎官
贾似道入相,罢职。
咸淳元年度宗登极,除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直舍人院,寻除秘书监、再除起居舍人
三年,除秘阁修撰江东提刑四年江西转运副使七年吏部侍郎
时权奸当道,逢辰力诋其非,称疾归,授徒讲学,学者称蛟峰先生
宋亡,元世祖诏起之,以疾坚辞不出。
至元二十八年卒。
著有《孝经解》、《易外传》、《尚书传》、《中庸大学注释》、《蛟峰文集》等。
文及翁《故侍读尚书方公墓志铭》(《蛟峰外集》卷三)。
僧文益五代 885 — 9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5—958 【介绍】: 五代僧。
馀杭人俗姓鲁
七岁即削发于新定智通院。
南唐国君李昪迎住报恩禅院,署号净慧。
卒谥大法眼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5—958 俗姓鲁余杭(今属浙江)人。
五代时僧人
法眼宗创始人。
7岁出家,20岁于越州开元寺受戒。
先从育王寺希觉律师学律,后南游入,参长庆慧棱禅师及宣法大师,终往漳州罗汉寺学于桂琛,遂得法。
晚年在金陵清凉山报恩禅院传法,深受南唐中主礼遇。
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卒,谥“大法眼禅师”。
宋高僧》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二四有传。
有语录传世。
全唐诗》存诗1首,另《景德传灯录》、《唐诗纪事》等书中尚存其诗偈13首。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
禅师讳文益
馀杭鲁氏子。
七龄秀发。
新定全伟律师落发。
越州开元希觉律师
受具足戒。
觉公盛化四明
往习毗尼。
工文章。
觉大奇之。
俄辞去。
初谒长庆棱道者
无所契悟。
与善脩洪进。
漳州抵湖外。
将发而雨。
溪壮不可济。
顾城隅有古寺
解包休于门下。
雨不止。
入堂。
老僧坐地炉。
而曰。
此行何之。
曰行脚去。
又问如何是行脚事。
对曰不知。
曰不知最亲。
疑之。
三人者附火。
举肇公语。
至天地与我同根处。
老僧又曰。
山河大地与自己。
是同是别。
曰同。
琛竖两指。
熟视曰。
两个。
即起去。
大惊。
周行廊庑。
读字额曰石山地藏
顾语脩辈曰。
此老琛禅师也。
意欲留止。
语未卒。
又至。
雨已止。
业已成行。
送之问曰。
上座寻常说。
三界唯心。
乃指庭下石曰。
此石在心内。
在心外。
曰在心内。
笑曰。
行脚人著甚来由。
安块石在心头耶。
无以对之。
乃俱求决择。
寻皆出世。
临川崇寿。
僧子方者问曰。
公久亲长庆。
乃嗣地藏
何意哉。
曰。
以不解长庆说。
万象之中独露身故。
子方举拂子示之。
曰。
拨万象。
不拨万象。
子方曰。
不拨万象。
曰。
独露身𡁠。
子方曰。
拨万象。
益云。
万象之中𠰚。
子方于是悟旨。
叹曰。
我几枉度此生。
谓门弟子曰。
赵州曰。
莫费力也。
大好言语。
何不仍旧去。
世间法尚有门。
佛法岂无门。
自是不仍旧故。
诸佛诸祖。
秖于仍旧中得。
如初夜钟。
不见有丝毫异。
得与么恰好。
闻时无一声子闹。
何以故。
为及时节。
无心曰死。
且不是死。
止于一切。
祇为不仍旧。
忽然非次闻时。
诸人尽惊愕道。
钟子怪鸣也。
且如今日道。
孟夏渐热。
则不可。
方隔一日。
能校多少。
五月一日
道便成赚。
须知校丝发不得。
于方便中。
向上座道不是时。
盖为赚。
所以不仍旧。
宝公曰。
暂时自肯不追寻。
历劫何曾异今日。
还会么。
今日只是尘劫。
但著衣吃饭。
行住坐卧。
晨参暮请。
一切仍旧。
便为无事人也。
又曰。
见道为本。
明道为功。
便能得大智慧力。
若未得如此。
三界可爱底事。
直教去尽。
才有纤毫。
还应未可。
祇如汝辈睡时。
不瞋便喜。
此是三界昏乱。
习熟境界。
不惺惺。
便昏乱。
盖缘汝辈杂乱所致。
古人谓之夹幻金。
即是真。
其如矿何。
若觑得彻骨彻髓。
是汝辈力。
脱未能如是。
观察他什么。
楼台殿阁。
诸圣未必长把却汝手。
汝未必依而行之。
古今如此也。
又曰。
出家儿。
但随时及节便得。
寒即寒。
热即热。
欲识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古今方便不少。
石头初看肇论。
至会万物为己者。
其唯圣人乎。
则曰。
圣人无己。
靡所不己。
乃作参同契。
首言竺土大仙心。
无过此语也。
中间亦只寻常说话。
夫欲会万物为自己去。
盖尽大地无一法可见。
已而又嘱曰。
光阴莫虚度。
所以告汝辈。
但随时及节。
便得。
若也移时失候。
即虚度光阴。
于非色中作色解。
于非色作色解。
即是移时失候。
且道色作非色解。
还当得否。
若与么会。
便是没交涉。
正是痴狂两头走。
有什么用处。
但守分过时好。
尝指问僧曰。
还见么。
曰见。
曰。
来眼里。
眼到竹边。
曰总不与么。
笑曰。
死急作么。
有偈曰。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唯识唯心。
眼声耳色。
色不到耳。
声何触眼。
眼色耳声。
万法成办。
万法匪缘。
岂观如幻。
大地山河。
谁坚谁变。
周显德五年戊午七月十七日示疾。
李国主驾至。
慰问甚勤。
闰月望。
剃发沐浴。
辞众讫。
跏趺而化。
颜貌久而如生。
阅世七十有四。
坐五十有四。
公卿李建勋已下。
素服奉全身。
江宁丹阳乡建塔。
谥大法眼禅师
赞曰。
玄沙论三句。
初无金银铜轮之语。
不然。
殆与教乘何异哉。
琛公精深广大。
唯以直下便见。
拟成剩法为要。
非三句所能管摄也。
以仍旧自处。
以绝渗漏句为物。
颇事边幅。
永明乃其的孙。
岂所谓深山大泽。
龙蛇所由生者耶。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姓鲁氏馀杭人
七龄即获依新定智通院全伟禅师削染。
甫弱冠。
希觉律师
登具于越之开元寺
既而师。
又以毗尼之道。
盛化于鄮峰之育王寺
仍听禀焉。
未几南游。
止长庆法会。
俄偕友出湖湘
漳浦罗汉琛公地藏寺
琛公问云。
上座何往。
答行脚去。
云行脚事作么生。
答不知。
云不知最亲切。
有省。
遂求咨决于焉。
后至临川
州收请以崇寿院出世。
筵罢。
四众围绕升座。
谓众云。
诸人既尽在此。
山僧不可无语。
聊为举古人一则现成公案去也。
珍重。
便下座。
时有僧于座下出礼拜。
益云好问著僧方欲伸问。
次。
益云。
长老未开堂。
不答话。
有子方上座。
自长庆来。
棱和尚偈。
问云。
作么生是万象之中独露身。
子方举起拂子。
益云。
恁么会又争得。
进云。
和尚尊意如何。
益云。
唤什么作万象。
进云。
古人不拨万象。
益云万象之中独露身。
说什么拨不拨。
子方悟。
述偈投诚。
江南国主
教戒。
迎住报恩禅院
署净慧号。
上堂。
古人道。
我立地待汝构去。
山僧今日坐地待汝构去。
还有道理也。
无。
那个亲那个疏。
试裁断看。
住清凉上堂。
出家人但随时及节便得。
寒即寒热即热。
欲知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不见石头和尚因看肇论。
便解道。
竺土大仙心。
东西密相付参同契语。
岂不是会万物为己么。
上座若能会万物为己去。
尽大地无一法可见。
后头道。
光阴莫虚度。
是古人恐尔移时失节。
苦口叮咛如此。
珍重。
显德五年戊午秋七月十七日示疾。
闰月五日
剃澡毕集众告别。
跏坐而逝。
寿七十四。
腊五十五。
谥大法眼
塔全身于江宁县丹阳乡名无相。
后主为文勒颂德。
韩熙载铭。
释文益
姓鲁氏
馀杭人也。
年甫七龄挺然出俗。
削染于新定智通院。
依全伟禅伯
弱年得形俱无作法于越州开元寺
于时谢俗累以拂衣。
出樊笼而矫翼。
属律匠希觉师盛化其徒于鄮山育王寺
甚得持犯之趣又游文雅之场。
师许命为我门之游夏也。
寻则玄机一发杂务俱损。
振锡南游止长庆禅师法会。
已决疑滞。
更约伴西出湖湘尔日暴雨不进。
暂望西院寄度信宿。
避溪涨之患耳。
遂参宣法大师
曾住漳浦罗汉。
人止呼罗汉。
罗汉素知在长庆颖脱。
锐意接之。
唱导之由玄沙与雪峰血脉殊异。
疑山顿摧正路斯得。
欣欣然挂囊栖止。
变涂回轨确乎不拔。
寻游方却抵临川
邦伯命居崇寿。
四远之僧求者不减千计。
江南国主李氏始祖知重迎住报恩禅院
署号净慧。
厥后微言欲绝大梦谁醒。
既传法而有归。
亦同凡而示灭。
周显德五年戊午岁秋七月十七日有恙。
国主纡于方丈问疾
闰月五日剃发澡身与众言别。
加趺而尽颜貌如生。
俗年七十四。
腊五十五。
私谥曰大法眼
塔号无相。
俾城下僧寺具威仪礼迎。
引奉全身于江宁县丹阳乡起塔焉。
好为文笔。
特慕支汤之体。
时作偈颂真赞。
别形纂录。
嗣弟子天台德韶慧明漳州智依钟山道润州光逸吉州文遂江南后主
为碑颂德。
韩熙载撰塔铭云。
江公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睦州人字民表
进士第
徽宗建中靖国间,由太常博士左司谏,上疏极论时政。
力言内苑蓄珍禽奇兽非初政所宜,帝悉从之。
历知淮阳军寿州
蔡京执政,编管南安军,遇赦还家卒。
全宋文·卷二六一九
江公望字民表自号钓台翁睦州(治今浙江建德)人。
进士
建中靖国元年,由太常博士左司谏,在位极论时政得失,凡所建白,多见嘉纳,一时公卿如范纯礼辈皆称扬之。
以论蔡王府狱忤上意,出知淮阳军
未几,召为左司员外郎,以直龙图阁寿州
蔡京为政,入元祐党籍。
崇宁二年,遂除名编管南安军
遇赦还家,卒。
建炎四年,追赠右谏议大夫
著有《钓台弃稿》十四卷。
见《宋史》卷三四六本传。
钱元璙五代 887 — 9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7—942 【介绍】: 五代时杭州临安人初名传璙字德辉
吴越国君钱镠第六子。
仪状瑰杰,风神俊迈。
历官邵州睦州苏州刺史
苏州三十年,性俭约而恭靖,便弓马。
元瓘时进检校太师中书令开府仪同三司
金谷园以娱老,又建烟雨楼于滮湖之上。
封广陵郡王,不及授而卒。
谥宣义
郭自中南宋
简介
景定三年(1262)严州知州
景定三年(1262)太府寺丞
全槐卿南宋
简介
景定二年(1261)太府卿
景定四年(1263)严州知州
景定五年(1264)徽州知州4月26日去任。
邵大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严州寿昌人字春叟号顾斋
邵甲子。
官龙游教谕
理宗景定间荐为晦庵书院山长。
有《四书讲义》。
陈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建长乐人字从时
洪武中明经荐授吏部主事
永乐初陈言忤旨,谪戍交阯
寻复官,尝校阅辽东卫兵,陈军卫四弊。
以刚直为当事所忌,出判严州,谳决疑狱,人称神明
黄天性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广通山人字大本
洪武三十年以贤良荐,任广德州同知
寻改工部都水主事
漕河,驻
建德润堂祀之。
僧省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桐庐人自号清冷山沙门
幼强识,能文词。
晚居扬州慧照寺。
其品藻臧否古今之义,生徒录之,号《顺正记》。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睦州相庐人。
然不知姓氏所从出。
童年即强识。
志大言高。
耆宿皆伟其器。
从师隶业圣德寺
姑苏开元道恒师
习毗尼。
殊爱其勤谨。
晚讲训维扬著顺正录十卷。
世呼淮南记主。
自号清冷山
沙门云。
释省躬
睦州桐庐人也。
为童强识。
耆宿呼语怪其志大而言高。
每厌樊笼。
忽投圣德寺慕道从师。
敕恩得度。
性灵天发于毗尼道。
学如温习。
复择名师得姑苏开元道恒师
曰。
甚矣吾得也。
门人日益亲。
及乎探颐精微愈征愈远。
时有击论互指为迷者必请见。
为其判之。
坐分曲直。
谚曰。
义尽省躬
言到义无不尽也其博综律乘捍禦师门也若此。
曰。
自吾有也恶言不闻矣。
避席叶拱而对曰。
某不佞也。
仰师之道。
若采扶桑以啖𧔞蚕。
所患者未能呕繁丝以报主耳。
曰。
视子吐园客五色丝。
可供黼绣之资。
言太谦矣。
晚赴维扬之召。
广训徒焉。
然其满口雌黄品藻否臧古今之义。
生徒明敏者各录之。
都加润色号顺正记。
十卷行之。
复著分轻重物仪别行沿袭十三章门。
条例外加近世现有物之重轻。
颇为要用。
复高儒学作碑颂越多。
以其曾化邪沟。
故呼淮南记主。
自号清冷山沙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