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白时中北宋 ? — 11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7 【介绍】: 寿州寿春人字蒙亨
进士
哲宗元祐中同州教授,累官吏部侍郎
坐事降秩,知郓州
徽宗政和六年,拜尚书右丞次年中书侍郎
宣和六年,除太宰门下侍郎
燕山告急,恬不为虑。
钦宗即位李纲时中卫京师,怒辞。
罢为观文殿学士中太一宫使
御史劾其孱儒不才,落职。
寻卒于镇江
全宋文·卷二九四六
白时中(?
——一一二七),字蒙亨寿春(今安徽寿县)人。
绍圣中累官太学博士,除正字,迁秘书郎
吏部侍郎,同知贡举
降知郓州,复召为刑部尚书
政和中翰林学士承旨,除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迁尚书右丞,加中书侍郎
重和元年,进门下侍郎
宣和六年,除特进太宰兼门下,封崇国公,进庆国
靖康元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寻知寿春府
建炎元年卒于镇江
编有《政和新修御试贡士敕令格式》一百五十九卷、《政和新修贡士敕令格式》五十一卷。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三、五一八,《宋会要辑稿》帝系一之一三、职官七之二五、职官五四之一一、选举一之一三、刑法三之六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宋史》卷三七一有传。
郑二阳
维基
郑二阳字敦次号潜庵,河南开封府鄢陵县军籍。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进士,初授德安府推官,听断明允,事无冤滞。
视篆孝感,旧例岁派富民数人供驿传帷帐器具,民苦之,二阳至,悉自办,遂除其弊。
先是潞藩诸庄中官往来收租,民不胜扰,乃为设立区头,供亿赔偿,又辄破产。
二阳请于台司,罢区头,有司为之徵解,中官止受成事,人便之。
行取如京,父老攀辕饯送,络绎山谷。
时逆珰专国,气焰熏灼,令所私授二阳疏稿使劾杨涟不法事,清要可立得,二阳不从珰意,乃左授南工曹。
天启七年转南礼部仪制司郎中崇祯元年秋调南吏部文选司郎中,丁祖母周太宜人艰,服除迁海防佥事
盐漕军门大珰杨显名欲府道以属礼见,二阳谓兵道不与盐筮,且敕书无提衡监司语,屹不为动。
当是时寇犯凤阳,焚祖陵淮阳大震二阳韎韐临戎,简练将卒,一切战守之具无不备。
及寇再躏滁州,屠六合,而扬卒无烽火之警者,皆二阳绸缪之力也。
举廉卓第一,加淮扬道参议
泰州以灶变告,即亲历诸场开谕,为除蠹害,事遂寝。
淮南旱蝗,饥民枕藉于道,乃立五厂赈济之,全活者甚众。
二阳治扬五载,宽房税,毁铺禁,革赎锾,停凤米,釐剔百年积弊,民甚德之。
及去任,郡城、瓜州泰州东台建祠者六。
崇祯十二年三月,用廷臣荐,召对平台,五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协理寇军务
所属地界四省群盗日炽,会楚豫淮皖合剿五营大贼,丁启睿张献忠麻城二阳乃提兵与宋一鹤凤阳总督朱大典蹙贼左金王、老回回等于潜山怀宁山中,追破争世王于灯草坪,斩首千八百级,一时东南半壁赖其保障。
李自成督师丁启睿左良玉皆往援汴,献忠乘间而东,掠民益军,习水师巢湖太监卢九德以总兵官黄得功刘良佐之兵战于夹山,败绩,江南大震,督抚解任听议,二阳四月十五日解任,至五月初七日庐州献忠陷没,时新抚徐世荫已任事二十馀日,刑科翁元益袒徐劾二阳二阳遂被诬逮法司崇祯十七年甲申三月吴履中请以赎金释系禁诸臣,二阳借贷纳赎,被释出狱。
将治装,值国变,与周元亮微服出都门,因作《逐妇吟》以明志。
南下寓居京口丙戌(1646年)归里,杜门以诗文自娱,屡荐不起。
敦宗睦族,至老不倦,卒年七十一。
祝世昌明末清初 ? — 165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0 【介绍】: 明末清初辽阳人
本为辽东镇江城游击
天启元年,辽阳陷落后,率众降后金(清),仍授游击,隶汉军镶红旗
入关后,授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
次年,与尼堪会师击灭大同姜镶
卒谥僖靖
刘梦熊
刘梦熊字坦茵号蕙圃丹徒人
有《蕙圃寄吟》。
陈观阳明末清初 1591 — 1659
维基
陈观阳(1591年—1659年)字宾之南直隶镇江府丹徒县京口人
天启元年(1621年)陈观阳中式辛酉应天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进士,任应天府儒学教授
其父蒙冤而死,陈观阳写血书呈情诉冤,孙达始伏法。
不久,转南京国子监助教,升北京户部主事,奉命纂修全国赋役全书,三月告成。
崇祯二年(1629年),清兵入关袭扰,京师戒严。
陈观阳分守安定门
又救大灾,条上五大要。
转为吏部主事,当时,李长庚吏部尚书观阳告以「汲引正人,预储边材」,不能用。
李长庚去职后,闵洪学继任,南司农郑三俊考满至,陈观阳三俊负清望为由,请求为其增秩荫子,闵洪学不悦。
兵部员外郎华允诚疏纠洪学洪学认为华允诚陈观阳二人同乡且乡试同年,怀疑陈观阳参与其中,遂对其愈发不满。
陈观阳于是引疾归里,不久以在考功司时诖误被捕,下诏狱。
年馀方得澄清,罢归。
乌程温体仁当国,洪学力修前怨也。
甲申交章荐,起拟补原官,不就。
安居十余年,卒年六十九岁。
丁绍周晚清 1821 — 18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1—1873 【介绍】: 江苏丹徒人字濂甫
道光三十年进士,官光禄寺卿
工山水。
有《蜀游草》。
曾锦谦晚清 1821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821—? 【介绍】: 广西博白人
道光三十年参加太平军
天京定都,擢至土三总制,带兵进攻镇江扬州等地,再擢至殿左九检点。
咸丰三年末与胡以晃攻取安徽庐州
夏官副丞相
次年,与秦日纲等进取黄州汉阳
后随石达开转战江西各地。
曾参与歼灭江南大营之战,又西援武汉
韦杨事变,随石达开回京,险遭韦昌辉杀害,乃出走,起兵讨韦。
后不详。
刘汝藻
刘汝藻武进人
大学士,谥文恪于义曾女孙,无锡杨陛室,丹徒训导绍基母。
有《筠心阁诗集》。
秦日纲晚清 1821 — 18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821—1856 【介绍】: 广西桂平人,一作贵县人原名日昌,避韦昌辉讳改名
在家乡为雇工,加入拜上帝会。
起事后随军永安州,即任天官正丞相
定都天京后,封顶天侯,又进封燕王
咸丰五年湖北,大破清军,攻克武汉三镇。
六年,解镇江之围。
渡江破江北大营。
又与石达开会师,破江南大营。
杨韦事变中与韦昌辉杨秀清,屠杀杨部,奉韦命追击石达开
后与韦昌辉一同被诛,除爵。
僧湛性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名湛汛
僧。
江苏丹徒人俗姓徐字药根又字药庵
雍正时江苏扬州祗园庵。
工诗,宗王士禛
有《双树轩诗钞》。
张庄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应天府人。
神宗元丰间进士
荆湖北路提举常平提点刑狱广南西路转运副使
集贤殿修撰桂州,为黔南路经略安抚使、知靖州,贬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移连州和州
后复进徽猷阁直学士,历知镇江东平等州府。
徽宗宣和六年,坐缮治东平城不加功辄复摧圮,降两官,提举嵩山崇福宫
全宋诗
张庄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人。
神宗元丰三年(一○八○)进士
提举司讲议司检讨官,出提举荆湖夔州等路香盐事,改提举荆湖北路常平提点刑狱广南西路转运副使,知融州桂州,兼黔南路经略安抚使,知靖州
宋史》卷三四八有传。
全宋文·卷二五七一
张庄字正民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人。
元丰三年进士,历提举司讲议司检讨官,出提举荆湖夔州等路香盐事,改提举荆湖北路常平、本路提点刑狱
崇宁末,进龙图阁直学士广南西路转运副使,知靖州
政和元年,筑安化城,为蛮所掩,没者几千人,责舒州团练副使
再贬连州,移和州
起知荆南路,徙江宁
复进徽猷阁直学士,历知襄州镇江东平府
宣和六年,坐缮治东平城摧圮,降两官,卒。
宋史》卷三四八有传。
翁彦国北宋 ? — 11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7 【介绍】: 建州崇安人字端朝
翁彦深弟。
哲宗绍圣四年进士
累官御史中丞
钦宗靖康之变时,为江淮荆浙制置转运使,充经制使撰文誓众,领兵入援,并贻书切责张邦昌
高宗即位,除江南东西经制使
全宋诗
翁彦国(?
~一一二七),字端朝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
累官御史中丞
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二),知江宁府改知杭州
七年提举南京鸿庆宫(《乾道临安》卷三)。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再知杭州,改知镇江府(同上书)。
金人入汴,为江淮荆浙制置转运使,充经制使
高宗建炎元年,知江宁府江南东西经制使
同年七月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
少保
清嘉庆崇安县志》卷七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七○六
翁彦国(?
——一一二七),字端朝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绍圣四年进士
政和间福建路转运副使宣和中官至御史中丞
靖康时徽猷阁直学士江淮荆浙制置发运使
建炎元年五月,知江宁府江南东西经制使
七月卒。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一三六、食货六一之一、方域四之二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六、七,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宋诗纪事》卷三四。
焦焕炎南宋
全宋诗
焦焕炎字晦甫
炳炎弟。
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武举进士
累官知镇江府
事见《至元嘉禾》卷一三。
全宋文·卷七九八三
焦焕炎字晦甫宣州太平(今安徽太平东北)人,寓嘉兴
炳炎弟。
绍定二年擢武榜第一,禦边多显效,仕至知镇江
见《至元嘉禾》卷一三,《宋诗纪事补遗》卷六八、六九。
曾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人字仲躬
曾几子。
师王
学者称习庵先生
孝宗隆兴二年,为太常丞
历知、湖、润等州府。
淳熙十年,迁户部侍郎
官终敷文阁待制
有《习庵集》。
全宋诗
曾逮字仲躬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几次子。
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为浙西提刑(《宋会要辑稿》食货八之八)。
四年,为户部郎官(同上书刑法一之四八)。
七年,知温州府,除直秘阁(同上书选举三四之二六)。
九年,除直显谟阁、知荆南府(同上书选举三四之二九)。
淳熙八年(一一八一),知镇江府(同上书食货六八之七七)。
十年,为户部侍郎(同上书食货五一之一一)。
十一年,为刑部侍郎权兵部侍郎(同上书选举一八之六)。
官终知湖州
有《习庵集》十二卷,已佚。
事见《渭南文集》卷三二《曾文清公墓志铭》,《宋元学案》卷二九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四九五六
曾逮字仲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
几次子。
隆兴二年太常丞,后以右朝奉郎温州
乾道九年户部员外郎淮东总领
同年八月直显谟阁荆州
淳熙三年,知宁国府,除集英殿修撰
五年,守湖州
六年,以朝奉大夫集英殿修撰润州
十年,迁户部侍郎,同年八月刑部侍郎
敷文阁待制
学者称习庵先生
有《习庵集》。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五之二六、食货五一之一一,《宋史》卷三八二《曾几传》,《宋元学案补遗》卷二九,《宋诗纪事》卷四八,《全宋词》。
僧文益五代 885 — 9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5—958 【介绍】: 五代僧。
馀杭人俗姓鲁
七岁即削发于新定智通院。
南唐国君李昪迎住报恩禅院,署号净慧。
卒谥大法眼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5—958 俗姓鲁余杭(今属浙江)人。
五代时僧人
法眼宗创始人。
7岁出家,20岁于越州开元寺受戒。
先从育王寺希觉律师学律,后南游入,参长庆慧棱禅师及宣法大师,终往漳州罗汉寺学于桂琛,遂得法。
晚年在金陵清凉山报恩禅院传法,深受南唐中主礼遇。
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卒,谥“大法眼禅师”。
宋高僧》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二四有传。
有语录传世。
全唐诗》存诗1首,另《景德传灯录》、《唐诗纪事》等书中尚存其诗偈13首。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
禅师讳文益
馀杭鲁氏子。
七龄秀发。
新定全伟律师落发。
越州开元希觉律师
受具足戒。
觉公盛化四明
往习毗尼。
工文章。
觉大奇之。
俄辞去。
初谒长庆棱道者
无所契悟。
与善脩洪进。
漳州抵湖外。
将发而雨。
溪壮不可济。
顾城隅有古寺
解包休于门下。
雨不止。
入堂。
老僧坐地炉。
而曰。
此行何之。
曰行脚去。
又问如何是行脚事。
对曰不知。
曰不知最亲。
疑之。
三人者附火。
举肇公语。
至天地与我同根处。
老僧又曰。
山河大地与自己。
是同是别。
曰同。
琛竖两指。
熟视曰。
两个。
即起去。
大惊。
周行廊庑。
读字额曰石山地藏
顾语脩辈曰。
此老琛禅师也。
意欲留止。
语未卒。
又至。
雨已止。
业已成行。
送之问曰。
上座寻常说。
三界唯心。
乃指庭下石曰。
此石在心内。
在心外。
曰在心内。
笑曰。
行脚人著甚来由。
安块石在心头耶。
无以对之。
乃俱求决择。
寻皆出世。
临川崇寿。
僧子方者问曰。
公久亲长庆。
乃嗣地藏
何意哉。
曰。
以不解长庆说。
万象之中独露身故。
子方举拂子示之。
曰。
拨万象。
不拨万象。
子方曰。
不拨万象。
曰。
独露身𡁠。
子方曰。
拨万象。
益云。
万象之中𠰚。
子方于是悟旨。
叹曰。
我几枉度此生。
谓门弟子曰。
赵州曰。
莫费力也。
大好言语。
何不仍旧去。
世间法尚有门。
佛法岂无门。
自是不仍旧故。
诸佛诸祖。
秖于仍旧中得。
如初夜钟。
不见有丝毫异。
得与么恰好。
闻时无一声子闹。
何以故。
为及时节。
无心曰死。
且不是死。
止于一切。
祇为不仍旧。
忽然非次闻时。
诸人尽惊愕道。
钟子怪鸣也。
且如今日道。
孟夏渐热。
则不可。
方隔一日。
能校多少。
五月一日
道便成赚。
须知校丝发不得。
于方便中。
向上座道不是时。
盖为赚。
所以不仍旧。
宝公曰。
暂时自肯不追寻。
历劫何曾异今日。
还会么。
今日只是尘劫。
但著衣吃饭。
行住坐卧。
晨参暮请。
一切仍旧。
便为无事人也。
又曰。
见道为本。
明道为功。
便能得大智慧力。
若未得如此。
三界可爱底事。
直教去尽。
才有纤毫。
还应未可。
祇如汝辈睡时。
不瞋便喜。
此是三界昏乱。
习熟境界。
不惺惺。
便昏乱。
盖缘汝辈杂乱所致。
古人谓之夹幻金。
即是真。
其如矿何。
若觑得彻骨彻髓。
是汝辈力。
脱未能如是。
观察他什么。
楼台殿阁。
诸圣未必长把却汝手。
汝未必依而行之。
古今如此也。
又曰。
出家儿。
但随时及节便得。
寒即寒。
热即热。
欲识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古今方便不少。
石头初看肇论。
至会万物为己者。
其唯圣人乎。
则曰。
圣人无己。
靡所不己。
乃作参同契。
首言竺土大仙心。
无过此语也。
中间亦只寻常说话。
夫欲会万物为自己去。
盖尽大地无一法可见。
已而又嘱曰。
光阴莫虚度。
所以告汝辈。
但随时及节。
便得。
若也移时失候。
即虚度光阴。
于非色中作色解。
于非色作色解。
即是移时失候。
且道色作非色解。
还当得否。
若与么会。
便是没交涉。
正是痴狂两头走。
有什么用处。
但守分过时好。
尝指问僧曰。
还见么。
曰见。
曰。
来眼里。
眼到竹边。
曰总不与么。
笑曰。
死急作么。
有偈曰。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唯识唯心。
眼声耳色。
色不到耳。
声何触眼。
眼色耳声。
万法成办。
万法匪缘。
岂观如幻。
大地山河。
谁坚谁变。
周显德五年戊午七月十七日示疾。
李国主驾至。
慰问甚勤。
闰月望。
剃发沐浴。
辞众讫。
跏趺而化。
颜貌久而如生。
阅世七十有四。
坐五十有四。
公卿李建勋已下。
素服奉全身。
江宁丹阳乡建塔。
谥大法眼禅师
赞曰。
玄沙论三句。
初无金银铜轮之语。
不然。
殆与教乘何异哉。
琛公精深广大。
唯以直下便见。
拟成剩法为要。
非三句所能管摄也。
以仍旧自处。
以绝渗漏句为物。
颇事边幅。
永明乃其的孙。
岂所谓深山大泽。
龙蛇所由生者耶。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姓鲁氏馀杭人
七龄即获依新定智通院全伟禅师削染。
甫弱冠。
希觉律师
登具于越之开元寺
既而师。
又以毗尼之道。
盛化于鄮峰之育王寺
仍听禀焉。
未几南游。
止长庆法会。
俄偕友出湖湘
漳浦罗汉琛公地藏寺
琛公问云。
上座何往。
答行脚去。
云行脚事作么生。
答不知。
云不知最亲切。
有省。
遂求咨决于焉。
后至临川
州收请以崇寿院出世。
筵罢。
四众围绕升座。
谓众云。
诸人既尽在此。
山僧不可无语。
聊为举古人一则现成公案去也。
珍重。
便下座。
时有僧于座下出礼拜。
益云好问著僧方欲伸问。
次。
益云。
长老未开堂。
不答话。
有子方上座。
自长庆来。
棱和尚偈。
问云。
作么生是万象之中独露身。
子方举起拂子。
益云。
恁么会又争得。
进云。
和尚尊意如何。
益云。
唤什么作万象。
进云。
古人不拨万象。
益云万象之中独露身。
说什么拨不拨。
子方悟。
述偈投诚。
江南国主
教戒。
迎住报恩禅院
署净慧号。
上堂。
古人道。
我立地待汝构去。
山僧今日坐地待汝构去。
还有道理也。
无。
那个亲那个疏。
试裁断看。
住清凉上堂。
出家人但随时及节便得。
寒即寒热即热。
欲知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不见石头和尚因看肇论。
便解道。
竺土大仙心。
东西密相付参同契语。
岂不是会万物为己么。
上座若能会万物为己去。
尽大地无一法可见。
后头道。
光阴莫虚度。
是古人恐尔移时失节。
苦口叮咛如此。
珍重。
显德五年戊午秋七月十七日示疾。
闰月五日
剃澡毕集众告别。
跏坐而逝。
寿七十四。
腊五十五。
谥大法眼
塔全身于江宁县丹阳乡名无相。
后主为文勒颂德。
韩熙载铭。
释文益
姓鲁氏
馀杭人也。
年甫七龄挺然出俗。
削染于新定智通院。
依全伟禅伯
弱年得形俱无作法于越州开元寺
于时谢俗累以拂衣。
出樊笼而矫翼。
属律匠希觉师盛化其徒于鄮山育王寺
甚得持犯之趣又游文雅之场。
师许命为我门之游夏也。
寻则玄机一发杂务俱损。
振锡南游止长庆禅师法会。
已决疑滞。
更约伴西出湖湘尔日暴雨不进。
暂望西院寄度信宿。
避溪涨之患耳。
遂参宣法大师
曾住漳浦罗汉。
人止呼罗汉。
罗汉素知在长庆颖脱。
锐意接之。
唱导之由玄沙与雪峰血脉殊异。
疑山顿摧正路斯得。
欣欣然挂囊栖止。
变涂回轨确乎不拔。
寻游方却抵临川
邦伯命居崇寿。
四远之僧求者不减千计。
江南国主李氏始祖知重迎住报恩禅院
署号净慧。
厥后微言欲绝大梦谁醒。
既传法而有归。
亦同凡而示灭。
周显德五年戊午岁秋七月十七日有恙。
国主纡于方丈问疾
闰月五日剃发澡身与众言别。
加趺而尽颜貌如生。
俗年七十四。
腊五十五。
私谥曰大法眼
塔号无相。
俾城下僧寺具威仪礼迎。
引奉全身于江宁县丹阳乡起塔焉。
好为文笔。
特慕支汤之体。
时作偈颂真赞。
别形纂录。
嗣弟子天台德韶慧明漳州智依钟山道润州光逸吉州文遂江南后主
为碑颂德。
韩熙载撰塔铭云。
刘允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丹徒人字敬堂号桐树
诸生
画山水宗文徵明一派。
宜振清 ? — 1881
维基
宜振(?
—1881年),字诜伯子诜号绳斋春宇,杨佳氏,内务府汉军镶黄旗人(属内务府镶黄旗汉姓满洲旗人)。
清朝官员,进士出身
历任江苏学政、诸部侍郎武会会试副考官
奉天辽阳
道光十九年己亥举人二十五年乙巳科二甲进士出身
后来散馆授编修
咸丰十一年十月九日内阁学士礼部左侍郎同治三年四月工部右侍郎,兼属吏部左侍郎同治三年七月五年二月(1864-1866)外放江苏学政,兼工部礼部右侍郎同治五年二月因病解学政职;十年,属仓场侍郎十一年回任工部右侍郎管钱法堂事,兼属正蓝旗护军统领
同治十二年,任恭办普祥峪定东陵工程(咸丰帝孝贞显皇后即慈安太后的陵寝)承修大臣
光绪元年,奉旨查验应行急修工程。
光绪二年,奉旨督办明孝陵大碑楼修缮工程。
光绪三年任武会试副考官,奉旨督办清西陵之慕东陵宝城修缮工程。
光绪四年,兼属刑部左侍郎
光绪五年(1879)正月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同年兼署吏部右侍郎
光绪七年四月病免。
在京创立“绚秋诗社”,诗友有正蓝旗汉军胡俊章胡俊章师从宜振,两人系亲戚,曾在工部共事)、镶白旗满洲索绰罗氏麟魁镶白旗宗室盛昱镶黄旗满洲裕瑚鲁氏奭良(祖父承龄)等。
京师的寓所名“蝶园”。
视学江苏期间,发现与提拔有学之才,包括京口驻防镶白旗蒙古同治十三年甲戌进士延清
著有《宾月轩试律》二卷(光绪十七年(1891)丹阳束氏刊刻)、《蝶喜斋试律》。
曾藏有康熙年间僧人画家上睿的设色山水大帧(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高凤翰的《菊石》立帧(上有高凤翰左腕书题七绝一首)、《迁乔图》立帧(款署“莲”)。
家族世称内务府“钟杨家”,宅邸在北京鼓楼大街马家厂(今前马厂胡同、后马厂胡同),“户舍连云”。
程迈宋 1068 — 11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8—1145 【介绍】: 徽州黟县人字进道
哲宗元符三年进士
仁和,以捕盗功改秩知西安,后提举江西常平,断案如神,讼者叹服。
高宗时,历知福州温州,官至显谟阁直学士
有《漫浪编》等。
全宋诗
程迈(一○六八~一一四五)字进道黟县(今属安徽)人。
哲宗元符三年(一一○○)进士
仁和,改知西安县,徙知盐城
提举江西常平,除直秘阁
高宗即位,迁太府卿,知福州
历知温州平江府镇江府饶州,再知福州
绍兴十五年卒,年七十八。
新安》卷七、《宋史翼》卷二○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九六三
程迈(一○六八——一一四五)字晋道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
元符三年进士崇宁中累官至发运使
宣和三年,除直秘阁
建炎三年,授起居郎,充集英殿修撰福建转运副使,守太常少卿,命检正诸房公事
四年,知福州,迁徽猷阁待制
绍兴二年温州,改知信州
八年,为江淮荆浙闽广等路发运使
九年,知镇江府,寻升徽猷阁直学士、知饶州
十一年,以显谟阁直学士再知福州,充福建路安抚使
绍兴十五年卒,年七十八。
著有《漫浪编》五卷、奏议启劄三十卷、《止戈堂诗》一卷。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二之三二、选举三四之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二八、三一、三二、五八、一二○、一二五、一三一,《程公家传》(《新安文献志》卷八四),《程迈传》(《新安文粹》卷七),《宋史》卷二○九《艺文志》八。
王臬明 1477 — ?
维基
王臬(1477年—?
),字汝陈号迟庵直隶镇江府金坛县人,民籍。
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应天府乡试第二十名举人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会试第十七名,登第二甲第十七名进士
工部观政,授兵部主事
武宗南巡,被杖。
历官南京吏部郎中,出为山东东昌府知府嘉靖九年(1530年)宁波府知府,终山东副使
窦从周南宋 1135 — 11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镇江丹阳人字文卿
为人醇朴,深居简出,足不及城市。
年过五十,往建阳,从学于朱熹
归而筑室讲道,专以为己之学为学者倡。
一夕盗入其室,知为从周所居,转而之他。
闻而叹曰:忠信可行于蛮貊,于此可见。
全宋诗
窦从周(一一三五~一一九六)字文卿丹阳(今属江苏)人。
年逾五十往建阳朱熹学。
宁宗庆元二年卒,年六十二。
京口耆旧传》卷五、《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