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庆文
维基
庆文(1830年—?
年),字云卿号蔚堂,姜佳氏,满洲正黄旗人奉天岫岩县籍。
清朝官员。
道光甲辰举人咸丰癸丑进士,即用知县,发往山西试用,署长子县知县
曾护理宁远厅同知
鸣谦嘉庆丁卯举人兵部员外郎、堂侄贵铎,光绪乙亥举人翰林院编修、贵镛,光绪己卯举人
主要活动
  • 1853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成善清 1818 — ?
维基
成善(1818年—?
),汉军正黄旗人
同进士出身
成善由附生中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丙午举人二十七年(1847年)联捷丁未进士,以主事用,签分工部
咸丰六年(1856年)十月,补授工部营缮司主事
八年(1858年)二月,因案降调笔帖式
十年(1860年),改捐内阁中书
十一年(1861年)七月,选补实缺。
同年十二月,转补典籍。
同治元年(1862年),充补实录馆收掌官
十二月,兼充文渊阁校阅
四年(1865年)十月,随赴奉天防剿,作为候补侍读,赏蓝翎。
十二月,因实录告成,保奏,奉旨作为候补郎中俟补缺作为俸满。
六年(1867年)二月,奏任充圣训校勘处督催官。
十二月,补授郎中
七年(1868年)二月,截取引见,奉旨以繁缺知府用,随即前往直隶防剿,候补知府,后以本省道员尽先补用。
九年(1870年)四月,《圣训全书》告成,赏换花翎,继续候补知府,得缺后加盐运使衔
十一年(1872年)十月筹办典礼有功,俟补道员,赏加布政使衔
光绪元年(1875年)十月,补授安徽凤阳府知府
七年(1881年)九月,调署安庆府知府
九年(1883年)三月,调署安庆府事,不久奏补安庆府知府
数年间多次保荐卓异。
十二年(1886年)五月,署理徽宁池太广道
六月,回任安庆府知府
主要活动
  • 1847年,进士,貢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窦启瑛清 1687 — ?
维基
窦启瑛(1687年—?)字修五号亦亭汉军正白旗籍,奉天府 (辽宁省沈阳市)人。
清朝官员。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三甲三十一名进士
庶吉士散馆授官检讨
雍正七年(1729年)监察御史巡察顺永宣。
历升光禄寺少卿直隶按察使湖北按察使四川布政使
乾隆元年(1736年),护理四川巡抚
《听雨丛谈》记载其本来考中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武科举人次年改考文科,又中进士,入翰林
主要活动
  • 1715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郁曼陀清末至民国 1884 — 1939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郁曼陀(一八八四——一九三九)名华,以字行,浙江富阳人
早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先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继入法政大学专修法律。
一九一○年毕业回国后任职外交部,辛亥革命后任京师审判厅推事
一九一三年再次东渡考察司法,回国后历任北京大理推事沈阳最高法院刑庭庭长、上海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长,受命于民族危难、寇深祸亟之际,主持正义,执法如山,终为敌伪汉奸暗杀,为民族利益与法律尊严慷慨献身。
平生喜爱书画诗文,为南社成员,尤以《东京竹枝词》传诵一时。
萧劲光现当代 1903年1月4日 — 1989年3月29日
简介
萧劲光(1903年1月4日-1989年3月29日),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湖南长沙人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师党代表、特区军委参谋长、军区参谋长、军参谋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军团政委、军政委、军区司令员、军团政委、 军团参谋长、军事部部长、司令部参谋长、兵团司令员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军区司令员等职。
率部参加南昌南京、鄂西等战役,率部参加赣州漳州、水口、乐安宜黄、建黎泰等战役,参加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参加长征,指挥南满部队四保临江作战,率部打沈阳、围北平华北、渡长江、占武汉、进长沙,参与指挥衡宝战役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为人民海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89年3月29日北京病逝,享年86岁。
邓华现当代 1910年4.28月 — 1980年7.3月
百度百科
邓华(1910年4月28日-1980年7月3日)湖南郴县人
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中国工农红军连党代表、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八路军军分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旅政治委员,东北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市卫戍司令、辽吉军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军长、兵团司令员等职。
参加了古田会议、长征、湘南起义、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赣战役、广东战役等,组织指挥了海南岛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
协助彭德怀指挥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战役,组织指挥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上甘岭战役及1953年夏季反击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80年7月3日在上海病逝。
宝珣清 1815 — 1878
宝珣字东山满洲旗人
道光辛丑进士,官至山海关副都统
有《味经书屋诗存》。
维基
宝珣(1815年—1878年)字东山,室名味经书屋,,马佳氏,满洲镶黄旗人
道光丁酉举人辛丑进士
进士后钦点兵部主事,官至盛京户部侍郎奉天府内阁学士盛京将军兵部右侍郎山海关副都统等职。
主要活动
  • 1841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蒋大镛清 ? — 18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0 【介绍】: 江苏无锡人字和叔号九山
道光二十四年进士,官直隶知县十余年,所至得民和
累迁奉天府治中
同治间曾随大臣赴朝鲜议定边界,善设辞辩答。
有诗文集。
主要活动
  • 1844年,进士
陶铸现当代 1908年1月16日 — 1969年11月30日
人物简介
1908.1.16-1969.11.30。
又名陶际华号剑寒,化名陶磊。
生于湖南省衡永郴桂道祁阳县洞源榔树村(今祁阳县洞源陶家湾村)。
早年当过店员。
1924年考入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湖南三师),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在叶挺部任连长
后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警卫团工作,参加广州起义。
1928年春回湖南,任中共祁阳县委军事委员,曾在唐生智从事兵运工作。
1929年秋起,任中共福建省秘书长书记漳州特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部长,福州中心市委书记等职。
曾组织指挥厦门劫狱斗争,建立闽南工农红军游击总队和东地区人民武装力量。
1933年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
同年5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并判无期徒刑,在狱中同敌人进行了斗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经组织营救出狱,被派往武汉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
1938年冬赴鄂中地区,组织抗日武装,参与开辟鄂中游击区。
后任新四军鄂豫进支队代理政委。
1940年延安,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
1945年随八路军南下支队南进,途中奉命转赴东北地区
先后任中共辽宁、辽吉、辽北省书记辽西、辽北军区政委组建地方部队,领导土地改革,参加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斗争。
1947年8月兼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政委。
辽沈战役后任中共沈阳市书记
平津战役中,他作为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元帅)的全权代表,参与了同傅作义将军的谈判,为和平解放北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平和平解放后,负责整编傅作义部,领导南下工作团工作。
1949年3月任第四野战军(5月华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并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负责武汉三镇的接管工作,还曾赴长沙接收起义部队。
1966年8月在中共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陶铸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名列毛泽东、林彪、周恩来之后,成为中共中央第四号领导人。
并同时兼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文化革命小组顾问等重要职务,协助周恩来同志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
杨书香清 1818 — ?
维基
杨书香(1818年—?
),字心斋号慧堂一号芸坪直隶武邑县人
进士出身
杨书香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甲辰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张之万榜二甲第八十四名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历升监察御史户科给事中内阁侍读学士
后任鸿胪寺卿。
光绪初年奉天府府丞学政
曾为同治《武邑县志》序跋题记。
主要活动
  • 1847年,进士,貢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善焘清 1817 — 1861
维基
宗室善焘(1817年10月9日—1861年2月14日)嘉庆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子时咸丰十一年正月初五日酉时),原名图山字溥泉
清朝远支宗室镶白旗第三族奕字辈。
道光八年(1828年)中式戊子科宗室乡试举人
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恩科第二甲第六十六名进士出身
五月,选翰林院庶吉士
十三年(1833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七月,以编修充任日讲起居注官
八月,升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随即转左春坊左中允
九月,升翰林院侍讲
国史馆协修功臣馆提调官
十月,帮办翰林院事
十四年(1834年)八月,以侍讲甲午顺天乡试同考官
十月,转翰林院侍读
十二月,升国子监祭酒
十五年(1835年),以祭酒稽查右翼宗学
乙未恩科乡试磨勘官,因发生遗漏及未经查询遭交部议处。
十六年(1836年)三月二十二日,以祭酒署理大理寺卿
九月初七日,擢太仆寺卿。
十七年(1837年)四月二十一日,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九月初八日,会奏受理「福建嘉义县民人谢相以酷押毙命、纵盗加冤等词赴都察院衙门京控案」。
十八年(1838年)三月,派赴西陵查看红桩;随道光帝先农坛,行礼九推。
四月,以左副都御史殿试读卷官
六月,充拔贡朝考覆试阅卷大臣考试恩监阅卷官行在前引大臣
八月二十日,擢任刑部右侍郎
九月十五日,兼授镶红旗汉军副都统,管理镶红旗汉军新旧营房事务
十一月十五日,调镶黄旗满洲副都统,管理镶黄旗满洲新旧营房事务
十二月,暂署步军巡捕五营右翼总兵,兼充崇文门右翼监督
十九年(1839年)正月二十八日,改授兼步军营右翼总兵,暂署左翼总兵
二月初四日,调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
三月,奏报:「滇省起运丁酉年、黔省起运戊戌年等铜、铅船只,迄今均未据咨报行抵何处,查本局库贮铜斤只敷本年九月分鼓铸之用,应请敕下沿途各督抚等实力催趱,倘有藉词逗遛、地方官不实力催趱,该督抚即指名严参
四月,以疏防「四道口岳谷庄劫案」罚俸一年;充考试试差阅卷大臣
五月,署正黄旗汉军副都统
六月,特命协同右侍郎吴其浚督理京省钱法;偕同步军统领宗室奕经、左翼总兵宗室恩桂奏请严禁宛平昌平交界之妙峰山娘娘庙香会,获准。
七月至九月,派遣盘查圆明园银库、稽查城内七仓、京通十七仓,稽查镶白旗汉军旗务。
九月初三日,卸任右翼总兵,同月卸任右翼监督
二十年(1840年)正月,暂代内大臣班
三月,以户部右侍郎署理步军营右翼总兵
考试试差阅卷大臣庚子会试覆试阅卷官庚子恩科乡试覆试阅卷官对引大臣
四月,因宝泉局铜斤被窃,请将防范不严之大使赓德等人撤职察议,获准。
五月至七月,遵旨查看天坛各坛、太庙社稷坛树株,并查明锯钐及应除枯枝情形,请工部会同太常寺查明载册详慎办理,获准。
八月,奉派会同兵部尚书裕诚赴盛京履勘估价永陵启运殿、盛京清宁宫凤凰楼工程。
十月,署理镶黄旗护军统领
十二月十三日,调吏部右侍郎,仍兼署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
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充对引大臣
二月,奏报户部库存白铅短缺,请旨催促宝泉局铸造钱文
五月十九日,会同吏部都察院大理寺会议具题「福建噶玛兰厅寄居民人林逊雨戳伤林阙身死」案之律例见解及官员处分。
七月二十二日,会同吏部兵部都察院大理寺会议具题「福建台湾县革兵陈金声等轮奸犯奸婢女连招内伤身死」案之律例见解及官员处分。
八月,充崇文门副监督
九月,以吏部右侍郎兼署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兼署右翼总兵
十二月,偕同署步军统领宗室恩桂、署左翼总兵麟魁奏言:「畿辅五营枪兵仅一千名,拟将原设之藤牌兵三百八十三名均行裁撤,改为枪兵,并于各营差防兵丁内挑取六百十七名,以足一千之数,合旧额计二千名轮流操演,以资捍卫」,得旨允准施行。
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以吏部右侍郎兼署刑部右侍郎
二月,以吏部右侍郎署理京营左翼总兵,充考试汉缺御史阅卷大臣
五月,再署理京营左翼总兵
七月,奉派拣选太常寺读官
十月二十一日,授兼京营右翼总兵
充覆核朝审、清查内仓大臣
十二月,实授兼镶红旗护军统领
二十三年(1843年)四月初三日,转吏部左侍郎,仍兼镶红旗护军统领、右翼总兵初五日,调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仍兼右翼总兵
闰七月十六日,授马兰镇总兵总管内务府大臣
九月,偕同宗室永康、宗室载鈖奏报明陵寝十项急修,请旨交本年查勘岁修工程大臣勘估修理。
二十四年(1844年)正月,奏陈皇陵青桩以外官山界内树株被窃之情况。
偕同直隶总督讷尔经额会议〈巡防章程〉四条:「一、官山深僻之处应酌添拨汛,以期周密;一、青桩内外居民应编保甲以戢奸宄;一、营汛获犯应送地方官审办以免滥责;一、官山一带应申明巡查旧制以凭考覈。
」交部议准施行。
七月,因疏忽景陵陈设各物件被老鼠齧伤,遭交部议处。
八月,奉派修理景陵陈设,遭处分降二级留任。
二十五年(1845年)正月,奏报修缮端悯固伦公主园寝飨堂、移请神牌事宜。
三月二十七日,因病陈请告退总兵职,开缺回旗,四月初一日允准。
六月,因「直隶民人李鉴堂京控案」审办疏失,遭交部议处。
七月,处分刑部失察积压案件历任官员,遭罚俸一年。
二十七年(1847年)八月十九日,赏给副都统衔,充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十二月到任。
咸丰二年(1852年)七月,以参赞大臣兼署乌里雅苏台将军
八月,奏陈循例拨给科布多饷银事宜。
九月,派员巡查乌里雅苏台所属金矿无偷挖情形。
十一月,与定边左副将军札拉芬泰、参赞大臣车林多尔济共同捐资助饷。
十二月十四日,召回京师当差。
三年(1853年)三月,返抵京师
五月十七日,授盛京工部侍郎
先是,盛京刑部主事明禄禀请盛京将军宗室奕兴代奏陈情;盛京刑部侍郎元则「奏参明禄乖僻妄为、协领塔芬布、佐领恩合父子挟制上司」各一摺,十二月咸丰帝刑部尚书柏葰前往盛京偕同善焘审讯。
四年(1854年)正月盛京刑部侍郎书元再度奏参「协领塔芬布、佐领恩合父子狼狈为奸、将军奕兴曲为袒护」,咸丰帝申明一并交柏葰善焘审理
二月,因解任承德县知县延瑞以冤抑难伸等词呈请代奏,善焘将延瑞供词直接咨送军机处,被咸丰帝责怪不知慎密,遭降级留任。
同月,会同柏葰审讯完结定拟具奏,分别将明禄、塔芬布、恩合发遣、奕兴革职交宗人府议处、书元交吏部议处;另奏请于盛京将军衙门设立谳局,被咸丰帝否决。
盛京工部侍郎充牛马税监督善焘军务未蒇、经费浩繁,奏请将现存牛马羡馀全数捐输,获准。
五年(1855年)五月,奉派会同盛京将军英隆监收奉天官庄榖石。
八月初四日,调盛京刑部侍郎
六年(1856年)七月初八日,调盛京工部侍郎
九月,奏报盛京宫殿因连日阴雨导致坍塌渗漏、应行修理情形。
十二月初三日,召京,署理正黄旗汉军副都统;次日,授正红旗蒙古副都统
七年(1857年)正月初八日,署理山海关副都统
正月十五日,调正白旗满洲副都统
二月十二日,因病奏请开缺回旗。
咸丰十一年(1861年)正月初五日卒,年六十四岁。
主要活动
  • 1832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华钟彦现当代 1906 — 1988
词学图录
华钟彦(1906-1988) 原名连圃
沈阳人
河南学教授
有《莳蘅吟馆诗词》、《戏曲丛谈》、《花间集注》、《五四以来诗词选》。
溥杰现当代 1907年4月16日 — 1994年2月28日
人物简介
1907.4.16-1994.2.28,满族,爱新觉罗氏字俊之号次雄英文名威廉,日文名清水次雄,在日期间曾用名金秉藩。
溥仪同母弟。
幼年在醇王府作溥仪伴读,于1929年日本东京学习院、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溥仪曾勒令其留下并与一满人女子结婚,但被日军发现并破坏),1935年回东北,在满洲国任军职宫内府侍从武官)。
1945年8月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满洲国灭亡。
溥杰与哥哥溥仪逃至沈阳打算改乘飞机前往日本,在沈阳机场被苏联军队俘获,1950年8月被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羁押,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改造,到1960年11月获特赦释放(11月19日签署特赦令,11月28日执行)。
之后与妻子重逢,并度过文化大革命。
1980年代后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1年11月28日日本立命馆大学颁发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1994年2月28日7时55分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死后骨灰一半葬于日本山口县下关市中山神社(嵯峨家的神社)的爱新觉罗分社内。
另一半葬于北京
王威当代
中国对联甘棠奖
王威辽宁沈阳人网名联品八拍
从事楹联学习创作10余年,多在中国楹联论坛及网络楹联群体进行楹联写作与交流。
王映曙现当代 1922年1月 — 2019年1月4日
百度百科
辽宁省军区正军职离休干部、原后勤学院学术研究部部长王映曙同志,因病于2019年1月4日沈阳逝世,享年97岁。
王映曙同志系山西万荣人1922年1月出生,1938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3月入伍,194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文化教员、处长,东北军区后勤部油料部第二副部长,原沈阳军区后勤部司令部参谋长等职。
1987年9月离职休养。
金和清 1818 — 1885
金和字弓叔一字亚匏上元人
贡生
有《来云阁诗稿》。
然灰集
余存诗断自戊戌,凡十五年,至壬子,得诗二千首有奇。
癸丑陷贼后,仓黄伺间,仅以身免。
敝衣徒跣,不将一字,流离奔走,神智顿衰,旧时肄业所及,每一倾想,都如隔世,而况此自率胸臆之词乎?
顾以平生结习,酒边枕上,或复记忆一二,辄录出之,然皆寥寥短章,观听易尽,其在闳裁钜制,虽偶有还珠,大抵败鳞残羽。
情事已远,歌泣俱非,欲续凫胫,祗添蛇足而已,故不敢为也。
久之,亦得若干首。
韩安国之言曰:「死灰不能复然乎?
」余今之宠余诗,则既然之矣,知不足当大雅,抑聊自奉也,因名之曰「然灰集」。
椒雨集
癸丑二月,贼陷金陵,剑淅矛炊,诡名窃息。
中夏壬子,度不可留,掩面辞家,仅以身免。
贼中辛苦,顿首军门,人微言轻,穷而走北。
桑根旧戚,恩重踰山,自,寄景七月,而先慈之讣至矣。
计此一年之中,泪难颒愧,声不副愁,几昧之无,遑言竞病?
惟以彭尸抱愤,辄复伊吾,亦如曲生之交,尚未谢绝。
杨诚斋于酒独爱椒花雨。
,辛物也,余宜饮之。
又余成此诗,半在陵听雨时,今写自癸丑二月甲寅二月诗凡百五十馀首,为《雨集》。
椒雨集·跋
是卷半同日记,不足言诗。
如以诗论之,则军中诸作,语宗痛快,已失古人敦厚之风,犹非近贤排调之旨。
其在今日诸公,有是韬钤,斯吾辈有此翰墨,尘秽略相等,殆亦气数使然邪?
若传之后人,其疑焉者,将谓丑诋不堪,殆难传信,即或总其前后,读而谅之,亦觉申申詈人,大伤雅道,然则余此诗之得罪多矣。
顷者江湖游食,更无执庑下人问《五噫歌》者,残秋无事,以其为昔年屐齿所在,故仍端录一本,存诸箧中,聊自娱悦,不但无问世之意,亦并无示客之时。
佗日齿迈气平,或复以此为少作而悔之,又不但去其泰甚已也。
丙辰九月自跋于松江寓楼。
残冷集
余以甲寅八月出馆泰州乙卯清河丙辰松江,数为人师,自愧无状,惟以词赋为名,于诗不得不间有所作,虽短章塞责,而了了萍踪,未忍竟弃,遂积为卷叶。
此三年中,乞食则同也,而残杯冷炙,今年为甚。
夫残冷宜未有如余诗者矣,乃写自甲寅八月丙辰十月松江时诗,凡百有馀首,命之曰「残冷集」。
壹弦集
余以丙辰十月应大兴史怀甫(保悠)观察之聘,佐釐捐局于常州
明年丁巳,移江北。
其七月,又移东坝,遂至己未九月
事在簿书钱谷之间,日与驵侩、吏胥为伍,风雅道隔,身为俗人,虫鸟之吟或难自已,则亦独弦之哀歌也。
今写自丙辰十月己未冬杭州时所作诗,凡二百有馀首,曰《壹弦集》。
南栖集
咸丰十年闰三月金陵大营再溃,不数月而吴会贼踪几遍,东南之祸于是乎极。
余于其时尽室由江阴渡江,一寓于靖江,再寓于如皋,又渡吴淞江,取道沪上,然后航海至粤东止焉。
初佐陆子岷钟江大令于端、广二郡,子岷逝世,遂佐长白凤五林(安)观察潮州
后七八年间,凡若簿书期会之烦、刑狱榷算之琐、椎埋烽燧之警、侏俪责让之扰,俱于幕府焉责之,感在知己,所不敢辞。
则日已昃而未食、鸡数鸣而后寝者,盖往往有焉,文章之事,束之高阁而已。
然犹以其闻见所及,制为粤风粤雅二百馀篇,又先后怀人诗七十章,草稿皆在牍背,未遑掇拾。
丁卯东归之前数日,家人辈以为皆废牍也,而拉杂摧烧之,于藏拙之义甚当,而歌泣已渺不可追,然则祖龙之燄虐矣。
顾任生游迹以粤东为至远,屐齿之所及,未可废也,其未至粤以前及在粤馀诗,败鳞残爪,间有存者,辄复写之为《南栖集》。
奇零集
余于丁卯夏,由粤东之潮州航海东归,既过春申江,行未至金陵,遘疾几殆。
至戊辰冬,始以家属旋里。
劫灰满地,衰病索居,怀刺生毛,阅四五年,竟无投处。
癸酉之岁,出门求食,虽间有怜而收之者,而旧时竿木,鲍老郎当,大抵墨突未黔,楚醴已彻。
十馀年中,来往吴会,九耕三俭,靳免寒饿而已。
生趣既尽,诗怀亦孤,而自与夫己氏文字搆衅以来,既力持作诗之戒,又以行李所至,习见时流坛坫,尤不敢居知诗之名,即或结习未忘,偶有所作,要之变宫变徵,绝无家法,正如山中白云,止自怡悦,未可赠人。
乃知穷而后工,古人自有诗福,大雅之林,非余望也。
顾吾友丹阳束季符大令数数来问诗稿,谓余诗他日必有知者,儿辈亦以葺诗为请,余未忍峻拒,因检丁卯乙酉诸诗,虽甚寥寥,犹汇写之为《奇零集》。
余已年垂七十,其或天假之年,蚕丝未尽,此后亦不再编他集矣。
压帽集
美人香草,胎自风骚,汉晋以来,不废斯体,《香奁》《疑雨》,弥扬其波。
余生于江东金粉之乡,不无俗耳筝琶之听,宠花心事,中酒风光,当其少时,好为绮语。
司勋明知春梦,而彭泽难讳閒情,竟删风怀,自惭情伪,特入诸本集,恐为方袍幅巾者所呵,故别而存之。
欧阳公之言曰:「酒黏衫袖重,花压帽檐偏。
」余极爱诵此二语,因命之曰「压帽集」。
闻之全椒薛先生曰:「亚匏,振奇人也,至性人也,晚无所遇而托于诗。
光绪初元,乃与君相见于钵山。
君时已倦游,少年抑塞磊落之气殆尽,而同气犹相求也。
造访逆旅,密坐倾衿。
予盖习闻金陵义士翻城之盟,微叩之,君蹙頞不欲尽其辞。
清言谈蓺,逾晷而别,固未得读其诗也。
献窃闻之,《》有风有雅,则有正有变,庙堂之制,雍容揄扬,箸后嗣者,正雅尚已。
天人迁革,三事忧危,变雅之作,用等谏书。
流而为《春秋》家者,非无位者之事。
若夫形四方之风,长言永歌,政和安乐者有之。
既不获作息承平之世,兵刃死亡,非徒闻见而已,盖身亲之。
甚而《式微》之播迁、《兔爰》之伤败、《清人》之翱翔、《黍离》之颠覆,「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则夫悲歌慷慨,至于穷蹙酸嘶,有列国变风所未能尽者,亚匏之诗云尔。
大凡君之沦陷、之鲜民、之乞食,一日茹哀,百年忍痛,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于我皆同病也。
风之变,变之极者,所谓不得已而作也。
君终焉放废,不复能以变雅当谏书,《春秋》纪衰,亦布衣者所窃取。
君蕉萃老死,不再相见,今从束季令君得读君诗,散佚而后,尚数百篇。
跌荡尚气,所谓振奇者在是;缠绵婉笃,所谓至性者在是。
昔者群盗窟穴金陵者十二年,贤人君子出于坎窞,予所识如田君鼎臣管君小异,皆尝雪涕嚼齿,言当日情事如君之诗。
至若张义炳垣,尤旷代之奇烈,献追哀以诗,差于君诗为笙磬矣。
今者南国江山,重秀再清,风人涕泪,荡为烟埃,而君已死,不复歌舞为太平之民。
然而君固达微之君子,尚在人间,犹将继《山枢》《蒹葭》之音,未能忘情于当世也。
光绪十有八年,岁在壬辰暮春之月既望,谭献撰。
予年十五从宝应乔笙巢先生学为赋,先生手《惜阴书院赋钞》一册授予,其间作者若蔡子涵琳、湘帆寿昌杨柳门后周还之葆濂马鹤船寿龄、姚西农必成,并一时之隽,而尤以金亚匏先生和为魁杓。
妥帖排奡,隐秀雄奇,融汉魏六朝三唐于一冶,东南人士莫之或先。
予之知先生始此也。
时赭寇方炽,先生支离岭南,半菽不饱,出没豺虎之丛,独弦哀歌,不获一奉手。
其后十许年,予来江宁,读书惜阴书院,与刘子恭甫、唐子端甫、秦子伯虞、朱子子期亦以辞赋相角逐,如先生曩者与蔡、马、杨、周同,而所作下先生远甚。
一日,遇先生桑根师坐上,先生年垂六十,意气遒上如三四十人,抵掌谈天下事,声觥觥如钜霆。
得失利病,珠贯烛照,不毫发差忒,镌呵侯卿,有不称意者,涕唾之若腥腐,闻者舌挢不得下,先生夷如也。
先生出,师顾予曰:「亚匏,振奇人也。
袌负卓荦,足以济一世之变,而才与命妨,连蹇不偶。
尝从东诸侯游矣,亦无真知亚匏者足以尽其所蕴。
世自失亚匏耳,于亚匏何有哉?
」予心识之。
先生中子还仍珠复从予游,予乃以得于先生者授之,仍珠亦日有声。
乙酉,桑根师弃诸生
未几,先生亦旅没沪上。
科举既废,辞赋遂同刍狗,刘、唐诸子并为异物,讲舍且易为图书馆矣。
每念先生与蔡、马、杨、周跌宕文史,放浪山泽,已如读循蜚、合雒诸纪,若灭若没,罕有能道其端委者,又独聚散存没之故,足深人遐慕也耶?
今年春仍珠始以先生诗二册,附以词及杂文,乞予校定。
先生诗妥帖排奡,隐秀雄奇,犹之其赋也。
词若杂文,亦能据其中之所得,不同于凡近。
独予童龀即知先生,而迟之六十年乃得卒业是编,距与先生执手时又一世矣。
世运相禅,陵夷谷堙,先生既前卒,不见桑海之变,而予颓龄穷海,顾景无俦,于过去千劫,太平三世,皆一一躬丁之,今且不知所终极,读先生是编,忽不禁其万感之横集也。
甲寅立冬前一日金坛冯煦
元遗山有「诗到苏黄尽」之叹,诗果无尽乎?
三百篇汉魏,而唐而宋,涂径则既尽开,国土则既尽辟,生千岁后,而欲自树壁垒于古人范围以外,譬犹居今世而思求荒原于五大部洲中,以别建国族,夫安可得?
诗果有尽乎?
人类之识想若有限域,则其所发宜有限域;世法之对境若一成不变,则其所受宜一成不变。
而不然者,则文章千古,其运无涯,谓一切悉已函孕于古人,譬言今之新艺新器可以无作,宁有是处?
大抵文学之事,必经国家百数十年之平和发育,然后所积受者厚,而大家乃能出乎其间。
而所谓大家者,必其天才之绝特,其性情之笃挚,其学力之深博,斯无论已。
又必其身世所遭值,有以异于群众,甚且为人生所莫能堪之境,其振奇磊落之气,百无所寄泄,而壹以迸集于此一途,其身所经历、心所接搆,复有无量之异象,以为之资,以此为诗,而诗乃千古矣。
唐之李杜,宋之苏黄,欧西之莎士比亚、戛狄尔,皆其人也。
余尝怪前清一代,历康雍乾嘉百馀岁之承平,蕴蓄深厚,中更滔天大难,波诡云谲,一治一乱,皆极有史之大观,宜于其间有文学界之健者异军特起,以与一时之事功相辉映。
然求诸当时之作者,未敢或许也。
及读金亚匏先生集,而所以移我情者乃无涯畔。
吾于诗所学至浅,岂敢妄有所论列?
吾惟觉其格律无一不轨于古,而意境、气象、魄力,求诸有清一代,未睹其偶,比诸远古,不名一家,而亦非一家之境界所能域也。
呜呼!
得此而清之诗史为不寥寂也已。
集初为排印本,余校读既竟,辄以意有所删选,既复从令子仍珠假得先生手写稿帙,增录如干首为今本。
仍珠乃付精椠,以永其传。
先生自序述其友束季符之言,谓其诗他日必有知者。
夫启超则何足以知先生
然以李杜万丈光燄,韩公犹有群儿多毁之叹,岂文章真价,必易世而始章也?
噫嘻!
乙卯十月新会梁启超
先君诗词文稿,经粤匪之乱,散失都尽,世所传《来云阁诗》,什九皆乱后之作,为丹阳束季符先生允泰所刻本。
先生与先君为金石交,先君故后,葺所钞存诗稿,刻于杭州,题曰「来云阁诗」。
实则来云阁者,先君自署词稿之名,诗稿旧自署为「秋蟪吟馆诗钞」。
束刻版本后存于金陵书局,辛亥癸丑两次之乱全毁焉。
男遗、还敬谋重刻,复检旧藏,得词六十六首、文十七篇,吉光片羽,手泽弥新,各为一卷,并以付梓,敬更正诗稿之名曰「蟪吟馆诗钞」,而以「来云阁」之名仍归之词稿,题曰「来云阁词钞」。
文一卷,无题名,附于词钞之后,均从先志也。
男遗、还敬注。
近人之言诗者,亟称郑子尹郑子尹
子尹盖颇经丧乱,其托意命词又合少陵次山昌黎,镕铸而变化之,故不同乎寻常之为诗也。
上元金君仍珠以其尊人亚匏先生遗诗刊本见惠,读之彷佛向者之读子尹之诗也。
至癸丑甲寅间作,则一种沈痛惨澹阴黑气象,非子尹之诗所有矣。
夫举家陷身豺虎之穴,谋与官军应,不济,万死一生,迟之又久,仅而次第得脱,岂独子尹所未经,抑少陵所未经矣。
经此危苦而不死,岂乏其人?
不死而又能诗,且能为沈痛惨澹阴黑逼肖此危苦之诗,无其人也。
先生与子尹同时,子尹名早著
然知子尹之诗,不知先生之诗,欲不谓之贵耳而贱目也,岂可得邪?
乙卯人日侯官陈衍书于京师
谨案:先君诗集,粤匪乱后所作,自题曰「秋蟪吟馆诗钞」。
捐馆以后,丹阳束季符先生允泰垂念金石至契,力图传播,属仁和谭仲脩先生献选成一本,于光戊辰序刊杭州,用先君自署词稿之名,题曰「来云阁诗」。
板存金陵书局,经辛亥癸丑两次兵事,不可踪迹。
嗣还与家兄遗商定,仍用「蟪吟馆诗钞」旧题,覆印束本,加入词稿、文稿,以活字板排行,以饷世之欲读先人遗著者。
时与新会梁任公启超同客京师,承于先集有「诗史」之目,详加釐订。
复以纪事钜篇,谭选尚有未尽,加入数首,属还付手民精刻,并许刻后覆勘。
会梁君南返不果,还敬捡手稿及束本校读,并就仁和吴伯宛昌绶长洲章式之钰一再商榷,是为今七卷本。
告成有日,用志颠末。
丙辰五月,第二男还敬记。
亚匏先生生二子,长名遗,字是珠,次名还,字仍珠
仍珠与余交最密。
光绪乙酉举人,入河东运使幕,由佐贰保升知县,分山西补用,委办归化城教案,为晋抚岑春煊所赏,调充抚院文案。
光绪壬寅秋赵尚书山西布政使护理巡抚,余就其聘为内书记,始与仍珠朝夕相见。
癸卯尚书调任湘抚,余与仍珠同案奏调,同充抚院文案,余司财政、商矿、教育,仍珠司吏治、刑律、军务、交涉。
旋出署澧州知州,政声卓然。
未半年,调回文案。
事起,湘边吃紧,仍珠筹画防剿事宜,因应悉当。
力保黄忠浩熟娴韬略,可以专任,尚书深韪其言。
尚书奉召入都陛见,陆元鼎继任,仍珠仍留文案。
陆过武昌时,张之洞痛诋黄忠浩与革党通,不可再予兵权,意欲以张彪代之。
陆与仍珠疏,初颇疑金、黄句结,后黄军所向有功,仍珠善于料事,又长辞令,陆大信任之
尚书已拜盛京将军之命,奏调仍珠赴奉。
余本以文案总办兼财政局会办,仍珠至,以文案总办让之,仍令余会办,又令仍珠会办财政局。
未几,又令会办农工商局。
尚书之任,仍珠未离文案。
尤长于交涉案件,日、俄战后,收回各项已失主权,皆其襄赞之力。
嗣因营口开埠,章程草案与直幕府刘燕翼龃龉,大为袁世凯所恶。
尚书内调,徐世昌继任,竟以财政案与余同时革职,实则仍珠仅会衔而不问事,乃同被其谤,冤矣。
余二人既同去官,同回上海閒居,旋为端方招入两江幕府,又为锡良调至奉天,委办锦瑷铁路交涉,锡又委以奉天官银号会办。
尚书二次出关,仍珠仍任文案总办,兼东三省官银号总办。
武昌事起,清室动摇,尚书委署奉天度支司,辞不就任;且侦知奉省有潜谋革命者,张作霖势力渐张,力劝尚书归隐,尚书犹豫,同官亦设计阻挠,延至共和诏下,得去位。
然以袁世凯之雄猜,尚书之忠厚,竟能绝交不恶,从容入关,皆仍珠擘画之功也。
民国后,在京蒙古王公,组织蒙古实业公司,公举仍珠协理,移家北京,入进步党为基金监。
梁任公为财政总长,同党公举仍珠为次长,欲藉其深沈谙练之力,为任公补偏救弊,任公甚信赖之。
民国十一年,中国银行股东会举为总裁张嘉璈副之,仍珠能尽张之长而匡其短,维持之功颇大。
十四年,在总裁任以积劳得中风疾辞职。
由是右偏不仁,神思颠倒,如狂癫之症,逾年忽然清醒,自言如梦初觉,但仍偏废在床。
十八年,卒于家,年仅七十三。
仍珠少受业于冯蒿庵,为律赋甚工,未留稿。
入政界后,长于公牍、章奏,周密而有断制,能弭患于未形,又深悉社会情伪,善为人谋,有疑难事,咸就商取决焉。
余生平受益极多,仍珠亦引余为益友也。
弱冠孤贫,笔耕不给,饥驱谋食,事畜增繁,操守甚谨严,虽屡近膏腴而积赀有限。
病中以遗嘱付托,不过数万金,身后分给二子及诸孙,陆续耗用,未及一年,已艰窘不能支柱。
亚匏先生之诗,其命宫殆世世磨蝎也欤?
是珠尤不善治生,沈于痼习,家居营口,为商人司笔札,潦倒于身,时仗仍珠周济
遗嘱内有分给是珠二子之学费,顷闻读书颇有成,差足喜也。
仍珠殁,余在南,事后凭棺一恸,怆感万端,有挽诗云:「平生益友惟君最,又到吞声死别时。
病里笑谈仍隔阂,梦中魂气忽迷离。
已无笔势铭贞曜,祗有琴心殉子期
一恸傥随冥契逝,神州残命况如丝。
」「卅年形影相追逐,君病而今四载强。
平旦东方神已敞,浮云游子意何长。
焚琴燕寝花无主,(侍婢阿琴他适。
)啜茗公园树久荒。
(余至,每日在公园老树下茗话。
)遗著未编遗嘱在,含悲郑重付诸郎。
庚辰十月初九日追记。
此书初刻成,仍珠以最精印本见赠,展诵数过,藏庋有年。
庚辰十月,检书作记,距仍珠之死已一星终矣。
仍珠遗稿,百无一存,读者见余所记,可略悉其生平,盖非一人之私言也。
(录入:顾青翎)
王振乾现当代 1914 — 2005年2.13月
百度百科
王振乾(1914年—2005年2月13日)又名王维平辽宁省沈阳市人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第四野战军五十军政治部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国防科委第六研究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北京航空学院党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顾问等职。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赵之英
维基
赵之英(?
年—1635年),号孔怀湖广黄州府麻城县籍,浙江归安县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湖广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进士
吏部观政,改庶吉士六年云南道御史七年卢沟桥,本年巡视辽东八年(1635年)卒于军中。
无嗣,外孙邹惺闻讣,赶赴关外,扶榇千里南还。
主要活动
  • 1631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祝世昌明末清初 ? — 165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0 【介绍】: 明末清初辽阳人
本为辽东镇江城游击
天启元年,辽阳陷落后,率众降后金(清),仍授游击,隶汉军镶红旗
入关后,授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
次年,与尼堪会师击灭大同姜镶
卒谥僖靖
郝效忠明末清初 ? — 16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1 【介绍】: 明末清初辽东人
初为明左良玉部将
顺治间左梦庚降清,隶汉军正白旗,累官湖南路总兵,加都督佥事
旋为孙可望军俘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