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沈志祥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辽东人
皮岛总兵沈世魁侄。
初官副将,世魁战死后,收拾溃众,自称总兵
崇祯间,降清,授总兵封续顺公
顺治初,入关,参与镇压李自成,又从孔有德湖南
五年,还京,寻卒。
刘进忠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辽东辽阳人
初为明总兵马得功部校,顺治二年归清,官潮州总兵官
三藩乱时,随耿精忠叛清。
事败后穷迫投降,被磔死。
乌库理清初 ? — 16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5 【介绍】: 满洲镶白旗人,札库塔氏。
太宗崇德间从攻松山
后入关,转战陕西四川湖广江西福建等地。
官至盛京将军
全魁清 1725 — 17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1 【介绍】: 满洲镶白旗人,尼奇哩氏。
乾隆十六年进士,累擢侍讲
琉球册封国王,并以见闻所得,纂《琉球国志略》。
侍讲学士
维基
全魁(1725年—1791年),尼吉哩氏,字斗南号穆斋满洲镶白旗人
乾隆十五年庚午举人十六年(1751年)辛未连捷进士,补翰林院侍读学士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奉命为册封正使,与副使周煌一起出使琉球,册封尚穆为琉球国中山
乾隆四十一年四十三年,任盛京礼部侍郎四十三年四十八年,任盛京户部侍郎
主要活动
  • 1751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李国英明末清初 ? — 16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6或1667 【介绍】: 明末清初奉天辽阳人,隶汉军正红旗
明为总兵
顺治二年归清。
肃亲王豪格,镇压张献忠郝摇旗李来享等。
四川总督
卒谥勤襄
陆善格
维基
陆善格奉天锦州府锦县人进士出身
光绪六年(1880年),参加庚辰科殿试,登进士二甲第53名。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九年四月散馆,著以部属用。
主要活动
  • 1880年,进士,貢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夏敷九清初
维基
夏敷九字弼五辽东盖州人。
清初政治人物。
夏敷九顺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二甲第四十一名进士
庶吉士散馆弘文院编修
官至侍读学士
主要活动
  • 1646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许占魁明末清初 1606 — 16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6—1677 【介绍】: 明末清初陕西蒲城人,流寓辽东字文元
顺治初多铎江南,授陕西阳平关参将
康熙间擢延绥总兵
三藩乱时,守榆林,御王辅臣、朱龙。
左都督
官至銮仪使
卒谥恪敏
沈家本
维基
沈家本(1840年8月19日—1913年6月9日)字子惇别号寄簃浙江省湖州府归安县人
系法学家、中国近代政治人物。
曾主持清末立法,是近代法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1883年进士7月,调充奉天司主稿,兼秋审处坐办
期间父亲于1870年去世,回乡持丧,也到杭州悼念外祖父俞焜
在京应考的沈家本也在刑部候补郎中,时任刑部尚书潘祖荫对沈颇为赏识。
1887年,补福建司郎中
1892年,充律例馆提调
主要活动
  • 1883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觉罗庆颐
维基
觉罗庆颐字石臣诗臣号绍伊满洲正蓝旗人盛京宗室。
觉罗庆颐同治十二年癸酉举人十三年兵部郎中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第三甲进士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兵部郎中改任左庶子
主要活动
  • 1886年,进士,貢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史易
维基
史易奉天承德县(今属辽宁省沈阳市)人。
乾隆丙戌进士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丙戌进士
乾隆三十六年五月,担任广东潮州府丰顺县知县
后由邵应凤接任。
主要活动
  • 1766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费茂公明末清初 1608 — 16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8—1677 【介绍】: 长白山东巴赫人,字谨与
崇德间,从攻旅顺,功冠全军。
顺治间佐领,从攻山东江南
官至盛京工部侍郎
永玮清 ? — 17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8 【介绍】: 宗室,镶蓝旗人
乾隆间袭辅国公,授宗人府右宗人,兼汉军副都统
总理镶红旗觉罗学
充玉牒馆总裁
官至盛京将军
宋贤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盛京奉天人
顺治五年城武知县
值李化鲸兵变,乃募死士夜袭化鲸营。
及化鲸还攻城武,被杀。
舒泰晚清 1844 — ?
维基
舒泰(1844年—?)字子和号心泉,那拉氏,盛京满洲正红旗人同进士出身
表兄精一,同治辛未进士
同治十二年癸酉科,顺天乡试中举,光绪九年(1883年),参加癸未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07名。
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主要活动
  • 1883年,进士,貢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王文治清 1730 — 18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30—1802 【介绍】: 江苏丹徒人字禹卿号梦楼
曾随翰林侍读全魁琉球
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
罢归,自此无意仕进。
书法,以风韵胜。
诗亦超拔不群。
年未五十,即究心佛学。
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
王文治字禹卿号梦楼丹徒人
乾隆庚辰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历官临安知府
有《梦楼集》。
词学图录
王文治(1730-1802) 字禹卿号梦楼
丹徒(今镇江)人。
乾隆二十五年探花,官翰林侍读云南临安知府
清代著名书法家,与梁同书齐名,与姚鼐交密。
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现潇疏秀逸之神韵,时称"淡墨探花","淡墨翰林",与喜用浓墨之刘墉鲜明对照。
善画墨梅,韵致卓绝。
诗词自成一家,并精音律之学。
筑"梦楼"。
自滇归,买僮度曲,行无远近,必以歌伶自随。
有《快雨堂题跋》、《梦楼诗迹》等。
余年未弱冠即习为诗,然未敢以示人。
甲戌春,至京师,时年二十五岁矣。
辽东朱子颍桐城姚姬传论诗,心甚惬,因各出其所作以相质。
子颍诗豪宕感激,有高达夫李太白之风;姬传深于古文,以诗为馀技,然颇能兼杜少陵黄山谷之长。
二人者与余异趋而相赏特甚,遂相与订交,此外仍不敢以示人也。
通籍后,官翰林,以诗为职业,人或以为能,然多进御及应试之篇。
至于抒写怀抱、赠答友生,古人所谓缘情之作,则依然不敢骤示人也。
余自临安解官归,子颍两淮运使,延姬传梅花书院,于是三人者复相聚于江淮之间。
子颍欲刻余诗,姬传欣然为之序。
余自取视之,颇不敢信,故板已锓而复毁,是时余年将五十矣。
厥后余访友于长沙,舟行湘水中,日夕无事,因取旧所作诗删定之。
同人及门弟子皆怂余锓板,余不获已,从其请,今始竣工,是时余年已六十有六矣。
余尝谓,人之所得于天者,其已定者也,然必得古人之书以培养之,又必得名山大川及世间可喜可怖可爱可恶之事以淬厉之,又得良师友相与讨论而辨难之,而后所得于天者日出而不穷。
及其发之既尽,与始之所得者,初无加也。
然人之得之而不能尽其所发者多矣。
余之所得于天者有限,今年将七十,始自觉所发之不可尽焉,顾一息尚存,正未知所发者之能尽否也。
以今日之所成就證之,少时之所向往颇觉未尽;然少时不能言者,今亦或能言之,然则余之所造,其将尽于是乎?
抑犹有待乎?
今且以余之所就者质之当时同好之士,当必有从而勖余之未尽者矣。
乾隆六十年岁在乙卯夏五月丹徒王文治自序。
丹徒王禹卿先生,少则以诗称于丹徒,长入京师,则称于京师
负气好奇,欲尽取天下异境以成其文。
乾隆二十一年翰林侍读全魁使琉球,邀先生同渡海,即欣然往。
故人相聚涕泣,留先生,不听。
入海,覆其舟,幸得救,不死。
乃益自喜,曰:「此天所以成吾诗也。
」为之益多且奇,今集中名「海天游草」者是也。
鼐初不解诗,尝漫咏之以自娱而已。
先生京师,顾称许以为善,后遂与交密,居閒盖无日不相求也。
一日,值天寒晦,与先生辽东朱子颍登城西黑窑厂,据地饮酒,相对悲歌至暮,见者皆怪之。
其后先生自海外归,以第三人登第,进至侍读,出为临安府知府
赴任过扬州,时鼐在扬州,赋诗别去。
鼐旋仕京师,而子颍亦入,皆不得见。
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先生临安三年,竟以吏议镌级。
先生遂返丹徒,来往于吴越,多徜徉之辞。
久之,鼐以病还江南,而子颍两淮运使,兴建书院,邀余主之。
于是与先生别十四年矣,而复于扬州相见。
其聚散若此,岂非天耶?
先生好浮屠道,近所得日进。
尝同鼐宿运使院,鼐又渡江宿其家食旧堂内,共语穷日夜,教以屏欲澄心,反求本性。
其言绝善,鼐生平未尝闻诸人也。
先生豪纵之气,亦渐衰减,不如其少壮。
然则昔者周历山水伟丽奇变之篇,先生自是将不复作乎?
鼐既尽读先生之诗,叹为古今所不易有。
子颍俾人钞之为十几卷,曰「食旧堂集」,将雕板传诸人,而鼐为之序。
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十八日桐城姚鼐撰。
余束发受书,后得读先生诗,以为古之人。
先大父诏余曰:「先生为大父挚友。
大父宰怀远先生来游,时汝在襁褓,曾见之。
」并为述先生文章、学问、里居、科第甚详。
景仰而私淑者,已数十馀年矣。
岁次戊申,余来守皖郡,适先生孙光杰权郡属参军
言及先生之诗,知诗板散佚,检家藏初印本重付手民,且乞为之序。
先生之诗,如日月江河,为有目者所共睹,后生小子何敢赘一词?
念先生往矣,先生之诗脍炙人口久矣,孰不愿家置一编者?
今于原刻既失之馀,参军复镌板以行诸世,余以世交为同官,得观厥成,不可谓非幸也。
因谨识数语于卷后。
道光二十九年岁次己酉四月后学张锡蕃敬跋。
先大父翰墨流播海内,凡海外朝鲜日本诸国莫不重价购求。
至诗集刊行,尤为脍炙人口。
而印刷既多,字迹日渐漶漫,并有残缺者。
光杰宦游来皖,所遇士大夫索观者多,箧笥所携,惧无以应。
顾君蒹塘、李君佩留酷嗜风雅,请重梓之以广其传,复身任校雠之役。
张鹤生先生来守安庆,并为文序之,以趣其成。
凡五阅月,剞劂始竟。
不揣固陋,用志数言,因以见先泽之不敢忘,亦以知友朋之谊之不可諠也。
道光二十有九年岁次己酉九月朔日孙男光杰敬识。
(录入:顾青翎)
维基
王文治(1730年—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
清朝翰林、诗人、书法家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出使琉球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升侍读,后又任云南临安府(今建水县)知府,罢归,遂绝意仕途,而与姚鼐等文人墨客交游。
主要活动
  • 1760年,探花,第一甲,賜進士及第
那桂晚清 1844 — 1899
维基
那桂(1844年—1899年)字古香叶赫那拉氏,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人
清朝官员。
同治丁卯举人光绪丙子恩科进士盛京兵部员外郎礼部郎中,钦加四品衔,赏戴花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
主要活动
  • 1876年,进士,丙子恩科貢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向贤晚清 1845 — 1900
维基
向贤(1845年—1900年)又名尚贤字亚珍颂叔号雅真,巴羽特氏,盛京正白旗蒙古人进士出身
主要活动
  • 1874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寿朋晚清 1845 — ?
维基
寿朋(1845年—?
),字擢珊号海涛,巴雅拉氏,世居虎尔哈地方,盛京镶黄旗满洲连佐领下附生。
同进士出身
同治六年丁卯科,顺天乡试中一百五十八名举人光绪十八年壬辰科会试,第七十四名,二十年(1894年),参加光绪甲午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15名。
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主要活动
  • 1894年,进士,甲午恩科貢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邓嘉缜清末民国初 1845 — 1915
晴花暖玉词
1845-1915字季垂江宁(今江苏南京)人。
邓廷桢孙,邓尔咸子。
少孤,奉母辗转、滇、黔,最后兄履吉湖南,又迎养至
及江南平,奉母归。
贫苦励行。
同治九年(1870)优贡,用知县
光绪元年(1875)举人
四年,母卒,终丧,始出就官贵州,权贵筑
改知贞丰州,又权知正安州,皆有惠爱。
长于断狱,死囚往往得更生。
奏调至台湾,补嘉义
甲午内渡,调至,主赋事。
于荫霖湖北,复招入幕。
擢守襄阳,调武昌黄州郧阳
光绪三十一年(1905),简授徽州府知府,改知锦州府,调奉天
东三省改定官制,署奉天巡警道。
未几,裁缺,遂引疾自免,寄居北京天津
老更世变,时时为小词以自遣。
著《暖玉晴花馆词》二卷。
晴花暖玉词·跋
右裒录先大夫晴花暖玉词,凡二卷,共一百九十五首。
先大夫生平所谓诗文多不存稿,四十以后之官黔中,始为小词。
在官二十五年,所历五行省,虽久速简剧不一,然治事有暇,不废倚声,中间惟在诸罗簿书填委,遭时多故,吟咏偶稀,自余未尝辍也。
宣统纪元,先大夫年六十有五,乞身𢾅门,益依度曲自遣。
七年之中,积稿盈寸。
比诸在官,正复相埒
今之所录,以在官时为上卷,去官后为下卷。
茧纸蚓书,杂厕丛束,不敢谓移写必无失次,粗举先后,以告子孙。
嗟乎,使先大夫得假贞寿,则不肖所述宁止此耶,宁止此耶。
己未十一月长至,不肖男邦述录竟,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