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常纪清 ? — 1771
常纪字铭勋号理斋承德人
乾隆辛卯进士历官崇庆知州
殉难,赠道衔
有《爱吟草》。
爱吟草·校刻常理斋爱吟草序
今昭忠祠享祀金川死事诸臣,吾乡常君纪与焉。
常君号理斋,家于盛京城北九十里之栖霞堡,为人貌奇伟,性尚忼爽,文思清拔,尤嗜吟咏。
余蚤年耳其名,介同学高君惟钦、慈君惺圃以订交。
丁丑理斋进士丙戌谒选铨曹。
时余以计偕入都,因得朝夕过从,纵谈今古,益服君之学识卓迈,殊不可及。
既而余以不第去,理斋遂捧檄入
余方以百里其所优为,而以彼清才逸气,遇山水之奇,将大有所发抒,此行为不虚矣。
何意不数年而金川搆逆,理斋竟死于贼。
余初闻之,窃叹夫豕突狼奔之际,玉石俱焚,不知其临难之状何如也。
是时余已入翰林,求之国史昭忠传,则但云登春遇害,别无载,此外无可问询,惟付之太息而已。
乙未,余以先君忧归里,理斋之弟显斋纯闻之,驰至余家,言已,具衣冠以葬。
荷蒙赠恤诸典,请书黄,将勒石表于墓,且以墓门棹楔大字求书。
余欣然为之薰沐,敬题署名于后。
然意理斋必有著作藏于家,显斋固未之省也。
丙申之冬,余特造其庐,以犹子礼请见太翁。
至墓所,则已穹碑屹然,翁仲华表,森严壮观矣。
再拜哭奠,为欷歔久之。
既夕,太翁留宿,乃遍出家人以次环列,语昔岭事。
因得悉其在贼中,提刀上马,裂眦骂贼诸情状,不胜惊叹,以为向之所期许,今果不虚。
而更痛其埋没于荒山燐火,老亲幼子,哭望天涯。
天之位置才杰,何竟如斯也!
问其生平著述,则嗣子承武才十馀岁,未能收拾,余又为之抱憾,无可如何。
迄于今,理斋之殁,已十馀年矣。
嗣子已壮,以荫授直隶唐县,恂谨不坠家声。
念余为父执,且曾以著述为问,乃以所掇拾其先人诸遗稿,请为校刻。
检之,得爱吟草一卷,乃理斋手订,尚完好。
又有武功张洲所撰殉节录一卷,读之且悲且喜,曰:何幸有此!
盖自丙戌别后,其身所经历、其才所展布,皆宛然如亲见之;而余曩者所歉然于怀,无可表章,庶藉此以少为之偿矣。
乃亟为之校录付镌,并叙其始末,以冠篇端。
其馀尚有诗一册,皆未定藁,残阙紊乱,姑俟徐为编缉,以成全璧云。
张君与余素未相识,观其所叙,录及寄示元亭给谏、应山二书,惟恐其烈迹湮没,义行笔墨,其于友谊亦笃矣哉。
王元亭名猷,义州人,仕终少廷尉
高惟钦名德峻庚辰孝廉
慈惺圃名国璋戊戌进士,官农曹。
此皆与理斋相契合者,每共话理斋之事,思有所表扬。
今乃先后物故,独余以六十有馀之年,与其荫嗣往来,手把遗编,俛仰今昔,可嘅也夫,亦幸也夫。
时乾隆五十有三年,岁次戊申阳月辽阳王尔烈瑶峰氐书于顺天府府丞官署。
爱吟草·序
甲申之冬,予以计偕入都,凡途次所经,往往形诸吟咏。
及在都下时,与诸同人唱酬。
后选授西充,途中名胜,亦间有所作。
戊子新正时,方锁印无事,因检旧作,失去者已过半矣。
用手录其存者,藏之箧衍,聊以志予之夙好云尔。
元宵前一日,书于西充官舍。
爱吟前草·续刻常理斋爱吟前草序
余所梓《常理斋爱吟草》,乃甲申以来理斋赴选入都,至西充所作。
西充以后,军务倥偬,篇什有无,所不可知。
而其嗣君衣轩所撮拾于慈氏败簏中者,尚有诗近百首,皆丁丑榜后需次里居,朋友唱酬,流连景物之作。
字多蝇头小草,间有阙残,知为未定稿也。
而其中深情雅韵,发于自然,足以见胸怀之洒落,学养之深纯。
异日感颂在民,临难不夺,盖基诸此,固不可废也。
且在衣轩既痛其先人之殁,时方幼冲,今日抱恨终天,无可申慕,而此诗得于故纸中,几成煨烬。
手泽幸存,零缣碎墨,皆所宝惜。
因尽以质余。
余亦如逢故友于数十年之前,每读一篇,三叹不忍释手。
乃为补缀,悉以付梓,命之曰爱吟前草。
另为一卷,以别前刻,所以成衣轩之孝思也。
庚戌仲春上浣辽阳王尔烈识。
维基
常纪(?
—1771年),字铭勋号铭廷又号理斋奉天府承德人
清朝官员。
其先世居山西明朝徒往辽东
常纪乾隆九年(1744年)举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
四川西充知县,迁崇庆州知州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金川藩部联合降蛮叛乱,常纪提刀迎击,伤十余处而身死。
著有《爱吟草》、《爱吟前草》。
事入《清史稿》之忠义传
释明悟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六
释明悟字丙元黄冈人
早岁出家仁寿庵,遍参诸方。
了悟心法,历主吴江长庆、苏州珠明石门崇庆、罪亭佛日诸寺。
晚居龙兴,精修净业,昼夜无间。
乾隆十七年正月九日,语众曰:“吾当去矣,不及观上元镫也。
”果于十四日作偈,有“自入涅盘门,不露真消息”之语。
因取汤沐浴易衣,称佛至午而寂。
何明礼
何明礼字希颜崇庆人
乾隆己卯举人
有《斯迈草》、《心谓集》、《愚庐》正、续集。
朱滋泽
朱滋泽字晦子崇庆人
湖北候补道
有《晦子诗钞》。
杨遇春清 1761 — 18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1—1837 【介绍】: 四川崇庆人字时斋
乾隆间武举人
先后从福康安额勒登保等镇压贵州苗民、川楚白莲教军,自把总升至提督
后为参赞大臣,从那彦成镇压林清李文成
道光时为陕甘总督,赴新疆平定张格尔叛乱。
卒谥忠武
申琓清 1646年7月17日 — ?
简介
申琓1646年7月17日 - )字公献号泂庵谥号文庄朝鲜显宗13年(1672)壬子别试乙科第3名(04/21),曾任备边司、承政承旨、户曹参议、户曹参判、右议政、领议政、吏曹判书、礼曹判书、世子侍讲宾客、成均馆大司成同知成均馆事、世子侍讲院师、承政院都承旨弘文馆京畿道观察使江原道观察使等职。
闵鼎重清 1628 — 1692
简介
闵鼎重(민정중,1628年—1692年),朝鲜王中期外戚、大臣。
字大受号老峰,本贯骊兴。
江原道观察使闵光勋之子,仁显王后的二伯。
历仕孝、显、肃三朝,作为西人党的要员而活跃,官至左议政,受己巳换局连累而被流放碧潼郡,死在那里。
甲戌换局后获得平反,谥号文忠,配享朝鲜孝宗庭。
有《老峰》传世。
吕天俸清 ? — 18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1 【介绍】: 四川崇庆人
嘉庆间千总,随额勒登保镇压白莲教义军,又参与镇压河南李文成起义。
道光间汉中镇总兵,讨张格尔有功,擢乌鲁木齐提督
释宗兴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宗兴字世昌
姓张氏崇庆人也。
父万锜,有隐德。
母郑氏,梦抚松枝而生。
赋有殊性,髫年秀发。
幼礼上光严寺心维薙度,初习课诵,即问其师曰:“出家如此,还有事否?
”心维大异之。
年二十四,始受具于宝光慈心。
上光严寺者,亦称上古寺,禅林虽启,毗尼无闻。
得戒归,一方观感,始重律仪,更励苦行,不惮勤瘁,经营缔造,寺貌聿新。
旧有《龙藏》,岁久蠹蚀,颇多残缺,为之写补,凡数十百卷,累时经岁,几易寒暑乃告完备。
及登主席,百废具举,规制弘大,无异丛林,达士名流,咸与亲近。
已而发志南游,参访名宿,光绪癸卯冬归。
所證益深,宝光本立驰函相促,即付以法,畀之重任。
先是,宝光古刹建自唐时,垂数千年,号为富蓄,人多觊觎。
清之季世,新学流行,夺寺设校,所在告控,本立处此,难于应付,知精敏彊干,善解方便,必能操纵裕如,兼品德清高,众所推敬。
故继席之后,外侮不侵,寺中资积,赖以无损。
金朝觐清 1785 — 1840
三槐书屋诗钞·序
文必徵实,诗贵凭虚。
然运实于虚文之道,能通乎诗,则其诣绝而其境超矣。
余未能诗,而酷好音韵,如陶靖节不解音律,兴至抚琴,不自嫌其无弦也。
廿年前,连城太翁馆余于府上,时午亭公年未及望,以就外传,遂疏款洽。
今年己卯,其封翁复处余以西席,而午亭公适家居待铨,因得闻议论,识风采焉。
暇以诗册示余读之,喜其清新刻露,绝无饾饤陈因之气。
回思数年前耳公之文名者久矣,孰知公之风雅!
宜人如是乎。
公作秀才时,乙丑在留都,迎銮献赋,与朝鲜奉使诸臣往复最久,酬和亦多。
如朴慈庵、南济卿、李学山、金清山者,莫不恨相见之晚。
至若宏文馆学士洪樗庵尚书司郎高竹轩,临别赠言,有观君之才,及君之貌,绝非久留林泉下者,勉之勉之之语。
然则人言岂欺我哉!
年来东人之朝于京师者,凡遇锦人,尚思问公之起居,而公亦以远不及见言之,常怏怏焉。
夫气类之感,不限方隅,而知遇之恩,多缘文字。
人生患无知己耳,而公之为东人所器重如此,此岂乡曲之誉所可同日而语耶?
余谓公之事业文章,他日当更有进,此特其嚆矢云尔。
嘉庆二十四年岁次己卯榴月下浣芸亭刘鼎铭书。
三槐书屋诗钞·序
銮坡字西侯锦州镶黄旗汉军人,倜傥士也。
肄业沈阳书院,天资颖迈,雄视文坛,与余订交四年矣。
丙寅春,余补官官学助教,学舍与院相望也。
于是时相往来,更复唱和,因出所作诗相质。
阅其雕章琢句,自具性灵,而诗人温厚和平之意,盎然流露于楮墨间。
异日者飞黄腾达,鼓吹休明,为吾乡振兴风雅,而启迪来兹,殆其人乎,殆其人乎。
归其诗并志数语于首简。
嘉庆十一年岁次丙寅九月二十有三日沈阳缪公恩澥氏题于梦鹤轩之南窗下。
三槐书屋诗钞·序
人之富贵贫贱,莫不有命存焉。
至于学识之浅深,似非气数之所得而拘也。
而余则以为人之愚智与人之穷通,皆若有命存焉,而非可以预必也。
何则?
人有意于为学,而苦于无自,及得一二良师友,而处之非其地,遇之非其时,虽欲从之,末由也。
又有一人焉,未尝知学之为贵也,而有一二良师友为之诱掖之,奖劝之,其人亦渐与之,化而不自知。
至于生非其地,事非其为,而适然相遇,以至于多闻多见,而实非从前意料之所及者,是岂偶尔者哉?
嘉庆己未,余赴沈阳应童子试,与先生相遇于治中署前,见其春风和气,心识为有道人也。
乃蒙垂讯,遂同请谒。
时以同试故,并晤其二公子焉。
及余已游庠频年,肄业于书院,而澥又补官于右翼助教花晨月夕,时亲就正。
犹忆尔时日从事于帖括,于声律,初非真知笃好,乃以公之奖劝与公之诱掖,若迫我而为之。
又有尚铁峰沈香馀二君子,相为先后。
余虽简陋荒芜,难比诸万一,然而不畏难,不自是,是亦无弃予者焉。
澥年近古稀,将己衰老,余亦久不获睹颜色,即铁峰香馀相处离索,求其日事切劘,如曩日之集思广益,岂可得耶?
又况人事日多,记性日拙,中夜自思,良可浩叹。
比之人亦孰不欲富贵,然而一命之荣,数金之蓄,欲求多焉,而卒未能,是固无如命何也。
因删录旧草,追忆往时,觉此景如昨,已难回首,自非忘情,能无盛衰之感,与今昔之慨乎?
道光二年岁次壬午六月中浣午亭金朝觐,书于京邸。
三槐书屋诗钞·跋
高祖午亭公手写三槐书屋诗钞四卷,早岁为亲串萧某所假,虽先君子不知也。
嗣以诸父过其家,获睹是书,归以语芳。
芳惊喜,急请索回,幸未污损。
岁辛未,游沈阳,藏之行箧,适缪太史东麟公自山左来。
太史者,诗钞中缪公澥之曾孙也,于芳有通家之谊,因请为序,以付手民。
诗卷甫投,而有九月十八日之变,芳仓猝西奔,太史亦去。
沈阳非但剞劂无日,即此卷之有无,亦不可知矣。
踰年归,询知太史所在,具函存问,得悉此卷无恙。
太史则以年老力衰,寄回原诗,辞不为序。
沈阳有刊行辽海丛书之议,芳以为言,承允刊入,属芳校其字。
芳以先高祖不朽之盛事,自此乃不朽也,因忘其庸愚,欣然从事
校勘既毕,并识其始末如此,俾知撰述者固匪易,保存者亦不可忽云。
癸酉冬义州景芳谨记。
维基
金朝觐(1785年—1840年)字西侯号午亭一号銮坡,内务府镶黄旗汉军人
嘉庆戊辰举人辛未进士
历任四川雅州府荣经县知县崇庆州知州等职。
金谓镠
维基
金谓镠(?
年—?
年)。
湖北省京山县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进士
曾任四川省綦江县知县南川县知县
曾任道光《重庆府志》协修
道光十六年崇庆州知州
石凤扬
维基
石凤扬(1798年9月12日—?
年),字彦升号瑞岐四川成都府崇庆州人,世居州北小罗寺,由优增生,中式道光十五年乙未恩科四川乡试举人道光十六年丙申恩科中式进士,任福建松溪县知县
黄鼎清 1814 — 187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4—1876 【介绍】: 四川崇庆人字彝封
诸生
同治间团练,旋改编为彝字营,后号彝军。
刘蓉太平军、捻军。
后随左宗棠金积堡
战后驻防陕北,被部下刺死。
崇文
维基
崇文字艺堂毅堂,季氏,满洲正蓝旗人
道光丙午举人咸丰庚申进士
根据《南皮县志》记载:“平生性刚直,才气过人。
青少年时,除读书外,凡天文、地理、兵法、杂学,以及外国语言文字,无不钻研。
诗文有奇气,笔力劲健。
张之洞相友善,朝夕过从,议论上下古今,所学益进。
道光二十六年(1846)乡试中举,咸丰十年(1860)恩科会试。
张之洞看过他的文稿大为叹服。
榜发,中第五名进士
殿试结束,授户部主事(正六品一衔)。
时值南方太平天国起义,胜保经略,支援被太平军围困的怀庆府,闻崇文名,邀请为幕下
同治二年胜保骄恣日盛,清兵被太平军击败。
胜保英桂德兴阿等人参奏,揭发他“侵饷肥己”,清廷降旨逮问。
崇文回归故里。
后,李鸿章沧州,季崇文前去拜会,与李纵淡当世要务、战守策略,李不能用。
阎敬铭(军机行走)知道后,叹说:“此英雄不遇时也!”同治十年(1871)派充伊犁将军荣金的随员。
先,已派去十六员,至土尔扈特庙台西,俱被俄“卡伦”骑兵虏去,随后,崇文到,从者仅三十余骑,他整建队伍,执钦命大旗,扶着銮铃慢慢通过,兵卒齐呼:“乌拉!”高唱蒙古歌。
俄人疑大军至,匿不敢出,遂脱险。
至期收回伊犁
归,补本部主事,加四品衔,赏戴蓝翎。
累迁国子监司业右春坊右庶子
历任皆有新议奏疏,均关经国大计。
帝、后之争起,光绪屡次召对,颇重用。
后因误弹劾张之万被罢官。
崇文精书法,笔力雄健,直逼颜鲁公
晚年,遁入佛门,精通妙缔,深悟内典。
后人称其“季四疯子”。
”季崇文早年,任侠好义,意气风发,人有危急,奋力援救,贫穷者乞借,倾囊相予无吝色。
而视豪势,则很蔑视,父、兄常以勇猛伤生,抗直易招祸戒之,到底不能改其性。
狼儿口碧霞元君庙,有古钟约重500斤,崇文力能搬起,行数步,神色不改。
其赴伊犁,自谓:系平生壮游。
到处留诗题字。
崇庆有诗咏之: “多少健儿争棒砚,墨花飞到大宛西。
”是记其伊犁之行事实的。
著作有《蕉雨山房诗文集》四卷。
李堂清 ? — 18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8 【介绍】: 四川成都人
骑都尉世职
嘉庆十八年四川怀远营都司,官至右江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