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廖炎
维基
廖炎(1882年—?
年),字企周四川省华阳县人,清附生,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毕业,工科进士
主要活动
  • 1910年,进士,遊學及北洋大學堂畢業進士,九月壬寅,驗看學部考驗遊學畢業生
萧湘清末至民国 1871 — 1940
维基
萧湘(1871年—1940年1月)字秋恕四川省重庆涪州武隆分州人,清朝进士
1871年生于武隆巷口镇,后来迁居涪陵
他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31岁时乡试中举。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授刑部主事
后来他被派赴日本法政大学留学。
其间,他和蒲殿俊梁启超来往密切,他还参加了中国同盟会。
1906年5月萧湘蒲殿俊等在东京成立川汉铁路改进会,要求清政府将川汉铁路由官办改为商办。
1908年秋萧湘蒲殿俊日本回国,被清政府法部员外郎
1909年10月14日四川咨议局在成都成立,他任四川咨议局董事议员、副议长、董事,曾发起成立宪友会,曾参加国会大请愿和保路运动,结果被湖广总督瑞澄拘押于武昌,直到武昌起义后方获释。
此后他成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代表。
1923年他回到涪陵定居,脱离了政界。
回乡后,他在涪陵崩土坎创办了凉塘义渡,为来往旅客提供免费摆渡。
他还创建了涪陵第一个图书馆——存古图书馆。
1940年1月萧湘涪陵杨家院病逝,享年70岁。
主要活动
  • 1903年,进士,癸卯補行辛丑壬寅恩正併科貢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谢刚克
维基
谢刚克(1884年2月10日—?
年),字维洲(继洲?
),四川省华阳县人日本经纬学堂、长崎高等商业学校毕业,商科进士
主要活动
  • 1911年,进士,游學及畢業進士,九月庚午驗看,學部考驗遊學畢業生
刘清漳清末至民国 1871 — 1946
刘清漳(1871-1946)字钜源献县人
生于同治十一年五月,周岁丧父。
光绪十七年(1891)娶妻李氏,未期月而卒,翌年母亦亡故。
遂奔走塞外,客寄成都,后徙居青县,设馆于公署,授徒度日,躬耕自给,吟诗作文,与世寡营。
渐以其文受知于桐城姚永概,又为天津严范孙所赏识。
民国十七年(1928)曾参与编修青县志》,与邑人姚云锦郑清寰等交好。
二十年县志成,一度赴津设教馆、结诗社。
民国二十六年(1937)迁亡妻李氏之骨葬于青县,遂终老于此。
著有《衡门叟诗集》、《文集》、《续集》等。
裴镤
维基
裴镤(?年—?年),字品游四川省成都府成都县人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 ,工科进士
主要活动
  • 1911年,进士,游學及畢業進士,九月庚午驗看,學部考驗遊學畢業生
吴虞清末至民国 1872 — 1949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吴虞(1872—1949)字又陵四川新繁县人
一八九一年成都尊经书院,从吴之英学习诗文。
一九○五年赴日,入法政大学,一九0七年毕业归国,任成都县中学、嘉定府中学、官班法政教习
因家庭矛盾,被其父告到官府,被迫逃亡乡下,因此对孔孟儒学极为反感。
五四运动前后,在《新青年》发表系列文章,大胆抨击封建礼教,被称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
一九二一年北京,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方大学京校、中国大学北京学院任教。
一九二五年成都,任成都大学四川大学教授
一九三三年退隐,贫病以终。
胡栋朝清末至现当代 1872 — 1957
维基
胡栋朝(1872年—1957年)字振廷广东省广州府番禺县(今海珠区琶洲街道黄埔)人,是勘测川汉铁路的第一个工程师。
祖籍福建崇安的胡姓祖先文达公到南雄保昌县尹南宋时又从南雄珠玑巷迁来广州,再迁到今广东省海珠区琶洲街道[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720144358/http://gocn.southcn.com/xqjj/gxfw/200404290013.htm 黄埔]。
文达公十七世胡宏根生有长子[http://www.hudong.com/wiki/%E8%83%A1%E6%97%8B%E6%B3%BD 胡旋泽] ,二子胡建初。
胡建初就是胡栋朝的父亲。
4岁的时候父亲过世,17岁赴香港,由叔父养育,21岁就读香港英国皇仁书院。
1897年,胡25岁,刚好中国第一所称为“大学堂”的高等学校天津北洋大学堂成立。
该校来香港招生,正在皇仁书院读书的他入选。
29岁那年,他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堂,取得工科学士学位,获选赴美留学,入加州大学。
第四年入康奈尔大学读工程,专攻铁路桥梁,并写成《比较栓桥及钉桥之用》一书,获得土木工程硕士学位。
同年还写成《中国铁路指南》一书在上海广知书局出版,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好评,引起中国有关铁路公司的注意。
胡栋朝在康奈尔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到编斯云利雅铁路公司练习铁路测量、美国桥梁公司练习制桥及绘图、波鲁云机车公司练习制造机车及设计机器零件图。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栋朝四川总督锡良聘请回国兴办铁路。
他是勘测川汉铁路的第一个工程师。
1906年4月30日胡栋朝到达黄埔村时,恰巧其母逝世,在乡居丧三个月。
同年7月15日在入川途中,有人劝胡先入京参加学部考试,然后再去川未晚。
胡便去试一试,结果名列第九名,被赐给进士衔头。
同年9月17日,胡到汉口时,家人来电报告诉他其妻病逝。
在两位亲人先后去世的打击下,胡仍以事业为重,继续尽快入川。
11月,胡被正式任命为四川川汉铁路正工程师,带领助理工程师7人、委员2人、亲兵14人,测量由宜昌夔州万县成都的路线。
1907年4月,到达成都市10月测量由成都重庆至宜南的路线。
经过他的精心勘测,最后确定从宜昌北望桥起,经马难波、西河口杨家河、马粉坪、石家坝、大峡口香溪,绕避巫峡以达夔州为路线。
然而,此时的川汉铁路公司内部意见不统一,争论不休,胡因此而辞职。
值得一提的是胡栋朝想修筑的川汉铁路,在1950年修建成的渝铁路线中就有原来川汉铁路线的一段。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胡栋朝通过学部考试,获取工科进士
宣统元年(1909年)选授翰林院庶吉士
胡辞职后出国,先到日本长崎,后到海参崴,又赴瑞典。
主要活动
  • 1908年,进士,游學畢業進士,九月十六日戊戌,驗看游學畢業生,給予進士出身
周岸登清末至民国 1872 — 1942
词学图录
周岸登(1872-1942) 字道援号癸叔二窗词客四川威远人
历任广西阳朔苍梧知县全州知州
辛亥革命后任四川会理莲溪等县知事,未几赴赣,先后任宁都、清江、吉安等县知事及庐陵道
民国间历任安徽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教授
有《雅》、《梦碧簃曲稿》、《戏剧新花子拾金》。
蜀雅
1872-1942字道援号癸叔威远一和乡人。
1892年中举,历任广西阳朔苍梧两县知县全州知州
辛亥革命后,先后任四川省会理蓬溪江西省宁都、清江、吉安等县知事,江西省庐陵道尹。
周岸登工于词曲,兼善诗赋。
词风崇尚吴梦窗,自号“二窗词客”。
博学专精,其作品“博雅矜炼,语出已铸,律细韵严,气度弘远”。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他依然辞官,赴厦门大学讲授词曲,编著《唐五代词》、《北宋慢词》讲稿。
1931年秋,任安徽大学文学院长,双十节填《六州歌头》词一首:“年年国庆,都不是今番。
悲风满,旌旗卷,广州边,雨声酸。
杂迷人声怨……仗吾人群起,整顿好河山,百日青天。
”同年,还勘定出版了他的词集《雅》12卷,收词370首,以及《雅别集》2卷,收词213首。
1932年,到重庆大学讲授词曲与金石学,编《金石学讲稿》。
1935年,转四川大学文学院执教。
1938年,闻台儿庄大捷,立成《破阵乐》词一首,以“指黄龙,相将痛饮”,抒发若狂之喜。
1939年,迁往峨嵋报国寺,与住持果玲容县进士赵尧生等,以“能、登”为韵,作诗130首,《能登集》流传至今。
谢无量郭沫若、程复初等十篇酬答,著有《曲学讲稿》、《楚辞训纂》、《南征日记》、《贤女传讲稿》、《韩民血泪史》、《莞子故训甄》等。
1942年病逝。
蜀雅·序
庚午岁暮,得北梦翁书,以勘定词集雅将竣,属为之序。
余不文,何足序翁之词。
然自丙辰邂逅翁于金陵舟次,有大酺之唱酬,忘年定交,忽忽十余载,关河阻隔,交谊弥挚。
知翁之身世,嗜翁之词翰,环顾海内,鲜有余若,则于翁以定稿问世之际,又乌能已于一言。
人也。
蜀本词邦,相如子云导之先路,太白东坡其来轸。
汉魏以还,迄于今世,言词赋者,必称彦。
而花间一集,岿然为词家星宿海,盖其名山大川郁盘湍激,峰回峡转,亦秀亦,清奇瑰伟之气,毓为人灵,有以致之也。
尝考风诗雅乐,本处一原,后世莫能兼擅,乐府与诗,遂歧而为二。
隋唐嬗衍,倚声代兴,宋贤从而发扬广大之。
体洁韵美,陵铄百代,元明以降,此道寖衰。
有清初叶,重振坠绪,而斠律铸辞,则光宣作家乃称最胜,半塘彊村久为盟主,樵风蕙风赓相鼓吹。
至异军突起,巍峙蜀中者,则香宋与翁也。
香宋词人禀过人之姿,运灵奇之笔,刻画山水极隽妙,追踪白石,而生新过之,余夙有文论之矣。
翁词则沈酣梦窗,矞皇典丽,与香宋殊轨,而异曲同工焉。
居尝自谓古今作家之所成就系于天赋者,半系于其人之身世,遭遇者亦半。
翁少年蜚声太学,博闻强记,于学无所不窥,壮岁游宦西,宰巨邑,退食之余,寄情啸傲,穷桂海之奥区,辑赤雅之别乘
柳州石湖以后,一人而已。
辛亥国变,更宰会理,抚循夷猓,镇慑反侧,暇则蒐讨其异俗,网罗其旧闻,歌咏其詄丽环奇之山川风物,一如在
已而客居故都,落落寡合,黍离麦秀之慨,悲天悯人之怀,一寓于词,风格则祖述梦窗草窗,而气度之弘远时或过之。
盖翁之遍览西南,徼山水奇之胜,所遭世难,惝恍诪张之局,有非梦窗草窗所能比拟者也。
丙辰参赣帅幕,武夫不足以言治,乃益肆志为词。
徵考其邦之文献,友其士君子,酬唱谈宴,几无虚日。
所作气格艺苍坚,笔力益闳肆,差同杜陵以后之作。
乙丙而还,世乱弥剧,翁乃避地海疆,谢绝世事,讲学之暇,闲赓前操,命意渐窥清真,继轨元陆,以杜诗韩文为词,槎枒浑朴,又非梦窗门户所能限矣。
余少失学,束发就传,嫥治自然科学,于吟事为浅。
乙卯自美利坚归,闲与旧友王简庵然父昆季学为倚声,于宋人夙宗梦窗,近贤则私淑彊村,与翁所尚不谋而合。
自识翁后,益喜弄翰,篇什渐多,终以不习于声律之束缚,中道舍去,十载以还,虽不时为五七言诗,而倚声久废,惟把卷遣日,尚时翻宋贤之遗编而已。
视翁之老而益进,蔚为大宗者,惭恧奚如。
而翁不遗其僿陋。
一篇脱手,千里写似,宁谓余知词,无亦心神契合,有非形骸关塞所能外欤。
余之叙翁之词,盖不仅述翁之所造,亦以志余与翁不谖之交云尔。
民国二十年二月新建胡先骕
蜀雅·序
余自逊清鼎革之际,与亡弟然父侍先大夫于梁园,始学倚声,昆弟唱詶,不一岁居然盈帙。
遽刊行以示友朋,以谓文之能发人性情者莫词若,骤获之足以自壮,友朋亦姑息誉之,不与绳检,无以自发其蔽也。
丁巳秋,二窗来南昌,倾盖莫逆,示以所作,则抨弹声律义法无隐,盖益我广矣。
嗣二窗三为令,不废吟啸,余则陆沈黉序閒,辍响六七年,今二窗将往教厦门,汇所为倚声八稿属余序端。
嗟夫,余曷能序二窗词。
二窗为词未尝先余,而所就质量皆远过之,则其根柢盘错为何如,顾余自省于词有深嗜,旧岁于心远大学讲述词曲史,未竟,战祸忽起,震炮碎胆中尚闭门钩辑得稿数万言,以视二窗,力薄而好则同焉。
二窗词博雅矜鍊,语出己铸,律细韵严,一以君特公瑾为宗,或微病其矜博而失情,牵律而害意。
谓为是者宁涩毋滑,宁密毋疏,奚竞俗赏为。
至于忧时念乱,契阔死生,自鸣不平,歌以代哭,亦犹是王风楚骚之志。
而引商刻羽,不恤呕心,一篇甫成,如土委地,此中甘苦不足语于外人,惟与二窗相向太息而已。
丁卯六月南昌王易
邛都词·自序
不佞向不能词,亦少为诗。
壬子浮湘归蜀,与长宁梁叔子俱,每有所触,辄寓之诗。
癸丑复偕叔子南行,国忧家难,底于劳生,其情弥哀,志弥隐,诗所难达,壹托之词。
行部鲜暇,恒于舆中枕上为之,自四月踰邛来,汔八月奉权会理
止得日百二十,得词百三十有八。
嗟乎,鼎鼎中年,已多哀乐,悠悠当世,莫问兴亡。
夫君美人之思,闲情检逸之篇,不无累得之言,抑亦伤心之极致。
忆云生盖先我矣。
排比既竟,乃付写官,叔子和作附焉。
命曰邛都,读者但作游记观可也。
甲寅臈日蓬溪官廨舍书。
长江词·自序
邛都词既削稿,明年乃返成都,求词学旧书,渺不可得,华阳林山腴同年思进)以万红友词律见贻,颇用弹正,未暇一一追改也。
适再出知蓬溪,彭兼有唐长江唐兴、青石三县地,而长江以贾簿故最名。
江山文藻,触感弥深,从政之余,引宫比律,倚双白之新声,无小红之低唱,自歌谁答,良用慨然。
历秋涉,亦复成帙,中有和庚子秋词百余首,别录为卷,最而刊之,弁以长江,犹是邛都意也。
乙卯春分蓬溪官廨记。
时将受代,漫卷诗书矣。
丹石词·自序
葛稚川闻勾漏有丹砂,求为令,求长生也,出世法也。
予在江右,三为县,一尹庐陵,非求长生偷生而已,无出世法,度世而已。
比之稚川,愧已。
稚川求长生出世,不得,载郁林片石归耳。
予求偷生度世,不得,载石无石,思归无归,其遇较稚川为何如也。
姑亦曰:吾所求丹耳,所载石耳
噫,自诡而已。
吾宁好丹,吾岂恶石,今将去赣,裒辛酉至甲子在官日所为词五十八首,命之云尔。
丁卯端午周岸登
和庚子秋词·自序
庚子秋词者,临桂王幼遐给谏、归安朱古微侍郎临桂刘伯崇殿撰所同作也。
是时给谏居下斜街,予于五六月间拳祸初亟时曾屡过之。
后余先出京,甲辰重入京师,始得秋词读之,半塘已归道山,每过斜街,辄踯躅移晷,不能为怀。
革除已后,回忆旧所经历,时一展读,俯仰身世,都如梦影,之视今更不知当作何语。
簿领多暇,取而和之,起甲寅腊日,汔乙卯灯节,得词百有十六,随所得为先后,不复排次。
昔者方、杨、西麓俱和清真,陈三聘亦和石湖
兹之所和,未能终卷,意有愧焉。
但以一时思感,寄诸文字,弃之未忍,姑录存之云尔。
乙卯花朝蓬溪县斋写竟记。
江南春柳词·跋
丁巳旅食北京,曾借比竹馀音韵,为蓟门春柳词三十首,劳者自歌,亦当世得失之林也。
南来十载,德业靡进,世乱日亟,恒斡渐衰,读尊前、花间二集所载唐人柳枝词,触绪增感,乃遍和之。
四月十七初度日起,尽此月得七十二首,合之前作遂赢百首。
不自用韵者,初无作意,趁韵为之,随人俯仰,或竟匪夷所思,见智见仁,亦随人甘苦之酸咸之而已。
丁卯夏正四月三十日甲子记,将有厦门之行,漫捲诗书矣。
旧交星散,孤弦独奏,书竟泫然。
罗惇曧清末民国初 1872 — 1924
词学图录
罗惇曧(1872-1924) 字孝遹号掞东瘿庵瘿公
广东顺德人
光绪二十九年副贡。
后客北京,官邮传部郎中
工诗,与梁鼎芬曾习经黄节合称"近代岭南四家"。
程砚秋师。
有《瘿公词》。
瘿庵诗集·黄节序
甲子元日瘿庵过余曰:吾度岁之资,今日只馀一金耳。
以易铜币百数十枚实囊中,犹不负听歌钱也。
语未改腊,瘿庵遽于是秋八月逝世。
既五年,敷庵检其遗诗将梓,就余请序。
余始得读瘿庵癸亥除夕》诗。
其诗有云「自讳囊空念妇劳」,其言何温厚如是耶?
《王风》闵周三诗,「君子阳阳」曰无所用其心也,「有兔爰爰」曰君子不乐其生也。
瘿庵之为人,若无所用其心者,然亦时有忧生之嗟。
顾其所遘艰难,独不使夫妇之道见于衰薄,则「中谷有蓷」之诗,瘿庵之所伤也,读其诗可知已。
人伦之废乱极矣,坏于天下,始于家室。
当斯之时,一士之行,往往能申其义,三百诗人若《谷风》《北门》是也。
呜呼!
瘿庵其知之矣。
瘿庵驰情鞠部,世有疑而议之者,余尝举以相规,则答余书云:「吾欲以无聊疏脱自暴于时,故借一涂以自托,使世共讪笑之,则无暇批评其馀,非真有所痴恋也。
」呜呼!
余今序瘿庵诗,敢不揭瘿庵立身之义,并其所怀以告后之读瘿庵诗者,使知瘿庵畜义甚富,过乎其诗?
至于闵天下之无诗,则余以之悲瘿庵者,或瘿庵其能知之?
余旅京师,与瘿庵居最近,过从日数,论诗遂踰十年。
其为诗,蚤岁学玉溪子,继乃由香山以入剑南,故其造境冲夷,则在中岁以后。
今集所存,少作盖无几也。
瘿庵病中遗属,以诗付曾刚甫选定,今兹之刻,则刚甫垂殁时所定者,盖仅存二百馀首。
然余知瘿庵为诗至多,惟其志不求传。
其《答客问》诗有云「作书觅句吾不废,聊遣兴耳安用传」,则其馀散佚之诗,或为刚甫所刊落者,必不为瘿庵所惜,虽不存可也。
呜乎!
瘿庵与世可深,而不求深于世,学书可深,而不求深于书,为诗可深,而不求深于诗。
至其驰情鞠部,宜若深矣,然自谓非有所痴恋,则亦未尝求深。
其绝笔诗尚致叹于嗔痴损道。
夫惟其不求深,故万缘之空,(绝笔诗语。
)犹得在未死之日,否则其怀蚤乱矣。
乱则无所不至而义失,义失则诗虽存,存其字句声律耳,诗云乎哉?
瘿庵游不择人,言不迕物,读其诗者,随处而可见,盖其度大也。
然使瘿庵而不穷,则其志没矣。
然虽穷而无瘿庵之义之怀,则其志亦没矣,诗云乎哉?
戊辰正月十二日中夜黄节序。
瘿庵诗集·叶恭绰序
余与任公、幼伟、熹白既刊瘿公遗诗,依其遗志,用曾刚甫所选本,附以病中诸作,又录曾选外之可存者为一卷,曰《瘿庵集外诗》。
岁戊辰五月告成,因为之序曰: 瘿公遗言,以诗人表其墓,有旨哉!
有旨哉!
诗之境界,一超乎人外,举凡高山大川、幽林邃谷,飞霜疾雹,和风甘雨,以迄奇花丑石,文禽游鱼,半死之桐,不中绳墨之栎,嫱施蒙娸之美恶,仙佛魅怪之邪正,黎丘趾离之变幻无极,人世得丧、欣戚、喜怒、爱恶、舍执之得其正不得其正,皆入乎诗,出乎诗。
诗者,人之第二心灵,写其所别造之一境,而因而寄焉者也。
故有诗,而人之精神不必定寄于此血肉之躯壳。
瘿公之死,余方客海上,闻而深恸,阅数载而哀未澹。
既而思所以永君之精神者,乃与诸友谋刊其诗。
余维君之生,未必自意遂终为诗人,而境之所范,卒有以成就之,使得自达于其域,此在君固无所谓幸不幸,而掇拾所著,使君之精神不至于澌灭,则固后死之责也。
君诗凡三变,光绪庚、辛前,导源温、李,于晚唐为近。
逮入北京,与当代贤俊游,切磋洗伐,意蕴深迥,复浸淫于宋之、苏、王、陈间。
鼎革以还,寄情放旷,意中亦若有不自得者,所为诗乃转造淡远,具有萧然之致。
此其襟抱未知于古人何如,要之,其胸中必别有所想象之一境,一寓之于诗,其诗亦遂因之益进,盖可断言也。
君生平论诗最推曾刚甫,其手稿曾经刚甫定,故今仍不改。
余昔者丧其所爱,瘿公为诗述离合因缘甚悉,所谓「旧梦吾思四印斋」者,其诗今不载集中。
顾念西山之麓,幻住之园,风清月白中,若有闻诗人之吟啸者,其亦恍惚四印斋头问字时光景否耶?
是则天地间无时不有瘦公之诗在,亦不限于此区区短册也。
是为序。
共和十七年夏番禺叶恭绰
(录入:薪斋
骆秉章清 1793 — 18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3—1867 【介绍】: 广东花县人原名俊,以字行,改字龠门号儒斋
道光十二年进士
编修
御史时曾疏劾鸦片战争败将奕山
累擢至湖南巡抚
咸丰元年,守长沙太平军达八十余日,城卒不陷。
后赞曾国藩编练乡勇。
咸丰末,任四川总督,镇压蓝大顺等起事。
同治二年,在大渡河边击败太平军,杀害石达开及其部属
卒于四川谥文忠
有《骆文忠公奏议》。
维基
骆秉章(1793年—1867年)原名俊,37岁时改名秉章字吁门号儒斋广东广州府花县人,清后期政治家、军事家、儒生、文学家书法家、湘军将领,官至封疆大吏、太子太保四川总督谥“文忠”。
骆秉章父珝元,号诚斋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三月十八日骆秉章出生于广东省花县炭步镇华岭村
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其座师为穆彰阿,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道光二十年(1840年),受命稽察吏部银库,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湖北按察使道光三十年(1850年)贵州布政使升任湖南巡抚
咸丰二年(1852年)夏太平军湖南骆秉章率清兵拼死抵抗,并令用炮轰击,其事未平,被革职留任。
后以守长沙有功(太平军围攻八十馀日不能克)而复职。
咸丰三年(1853年)支持曾国藩团练,又聘左宗棠幕僚,事无巨细,皆听之,左宗棠说:“所计画无不立从。
一切公文,画诺而已,绝不检校
”一时传为佳话。
咸丰五年(1855)太平军攻克武昌湖北巡抚胡林翼骆秉章求救。
骆秉章鲍超湖北,以彭玉麟继其后。
咸丰六年(1856)曾国藩告戒其弟曾国荃要“一听骆中丞、左季兄之命,敕东则东,敕西则西!
潘祖荫曾言:“楚军之得力,由于骆秉章之调度有方,实由于左宗棠之运筹决胜”。
咸丰十一年(1861年)四川总督,镇压云南蓝朝鼎领导的起义势力,解绵州之围,杀四万余人。
赏加太子少保衔
同治元年(1862年)骆秉章派重兵拢子守大渡河,断石达开后路,石达开被围于安顺场,不忍全军饿死,写信给骆秉章,希望“宥我将士,请免诛戮”。
骆佯称答应,后将石达开俘虏,解至成都凌迟处死。
同治四年(1865年),有眼病,力疾视事。
同治六年(1867年)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四川总督,不久旧病复发,死于任所。
追赠为太子太傅谥号“文忠”。
主要活动
  • 1832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龙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徽望江人字理侯号石楼一号雷岸
康熙中举鸿博,授检讨,官至中允
工词曲,有《琼华梦》、《芙蓉城》等传奇。
龙燮字理侯号石楼又号改庵,望江人。
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检讨,擢中允,改刑部主事
有《和苏诗》三集。
范天烈清末至民国 1874 — 1947
简介
字绍先四川永川人
光绪二十八年举人,官内阁中书
辛亥革命后历任成都资中县
书法,有颜真卿遗意。
卒年七十。
颐园全集。
卞鼐晚清 1874 — 19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4—1908 【介绍】: 四川江津人字小悟
秀才,纳捐为主事
光绪二十九年上海,受革命思想影响,广购革命书籍,回重庆宣传革命,并开办《重庆日报》。
三十一年被捕,押赴成都
次年在狱中被害。
杨三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义乌人
康熙间以军功累擢秦州副将
三藩乱时,调征四川十九年,从克成都,升永宁镇总兵,旋城陷战死。
林思进清末至现当代 1874 — 1953
个人简介
林思进(1874-1953年),男,汉族,字山腴晚年自号清寂翁成都华阳人晚清举人
曾任内阁中书成都府学堂监督四川省立图书馆馆长,华阳县中校长,成都高等师范学堂、华西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通志馆总纂。
1949年后任川西区各界人士代表会代表、川西行署参事
1952年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著有《中国文学概要》、《华阳县志》(编纂)、《清寂堂诗集》、《清寂堂文录》、《游录》等书。
杰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满洲正红旗人
上代本朝鲜韩氏。
初授一等侍卫
康熙间护军统领,从大将军贝勒洞鄂攻王辅臣吴之茂
十九年,追叛军,进驻成都
寻卒。
文龙晚清 1875 — 1908
维基
文龙(1875年—1908年)四川省成都府华阳县人进士出身
光绪十八年(1892年),参加光绪壬辰科殿试,登进士二甲113名。
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
主要活动
  • 1892年,进士,貢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诸宗元清末至民国 1875 — 1932
人物简介
诸宗元(1875-1932)字贞壮一字贞长别署迦持晚号大至
浙江绍兴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官直隶知州湖北黄州知府等。
大至阁诗·序(梁鸿志)
余识贞长逾二十年。
癸丑、甲寅间,贞长京师,见辄谈艺,又时时相聚饮博。
十年癸亥,余居上海贞长参浙江军幕,其主将每招余至杭州,暇则与贞长游湖上,饮酒楼,各出诗相视,以为笑乐。
又二年乙丑,余在枢府,邀贞长北来治官书,晨夕相见,顾簿书填委,而文酒之乐邈不可得。
居数月,余谢病去,贞长仓黄南归,以贫故,复为人掌书记,体力渐渐衰退矣。
六年辛未,以《病起楼诗》寄余大连,尽一册,皆绝句,读其诗,私心慨叹,忧其不久于世。
是年余来上海,复与相见,辄和余妙高台二诗。
未几又病,余走视诸寝,因怀参饵贻之,贞长目余曰:「环堵萧然。
」语次长喟,余亟乱以他语。
壬申三月,游华山归贞长已前死三日
夫以贞长文学粹美,交友遍天下,佣书老死而不获一日之逸,士之忧生失职至于此极,然则诗人多穷之说,其信然耶?
贞长治诗垂四十年,不名一家,而所诣与范肯堂为近,陈伯严郑太夷俞恪士黄晦闻夏剑丞李拔可交口称之。
余最喜其静安寺追怀恕斋一诗,以为浏亮沈痛,而家国、身世、朋友之感胥寄于是,盖贞长尝居湖广总督幕府恕斋总督瑞澄字也。
贞长才气横溢,赋诗喜和韵,和《落叶》诗叠韵至四五十不肯休,朋辈无抗手者。
顾其过人处,则在独谣孤咏,情与景融,悠然意远,而不系于更唱迭和之所为也。
贞长既死,其友朱钵文为之董理遗稿,凡七巨册,余钞得三百二十篇,刊布于世,稿本则归诸钵文,度必有好事过余而举授之梓者。
然即此以概其全,亦足以尽吾贞长矣。
甲戌秋日长乐梁鸿志
(录入:顾青翎)
大至阁诗·序(叶恭绰)
余年十二,随先君至,先君为妙选师友,故一时贤俊,多得从之游。
厥后聚散不常,遭遇复各异,曩者晨夕谈艺之乐,一逝不可复得。
日月易迈,往昔盛年各随尘浪以俱去,三十年中,哭桂伯华刘玉珩、沈筱宜矣,继又哭陈师曾斐漪,最近复哭诸贞长刘未林文公达
余幸稍识生死无常之理,不至以此伤性,然情怀则可知也。
又念诸君以特异之姿,阅世数十寒暑,所得者惟忧苦疾患,此固人类所同,然第求稍获世间名利恭敬,以窃自慰其非虚生浪死,其事亦至复不易。
呜呼!
人生之多艰,文人之无命,殆不信耶?
殆不信耶?
贞长长于余数岁,少好为诗,屡相唱和,惊其骨格腾健,望之莫及。
中岁偶读所作,则益转为苍浑,骎骎与散原吷庵诸公并驰。
没后,觅所为诗,固裒然成集,梁子众异因独任剞劂之役,刊成此帙焉。
贞长平生知友甚黟,今独得此于众异,于死友可云不负。
贞长异时屡助节使幕府,嶷然将有以自见,固非欲以诗人终者。
顷岁胥疏无俚,买地西湖红桕山庄,葺屋数椽,期将隐居以老,复遇焚如,燬藏书,万数千卷都尽,意气乃顿衰。
谋食来海上,所为诗始率易。
及病以死,几无赀为殓。
综其身世,颇类子美樊川玉溪剑南,然敛华就实,能用于世,复似过之。
至于诗之与古人絜长较短,则未易以一二言尽也。
余往者曾属友人吴眉孙师曾遗诗;伯华以学佛弃其文字;玉珩早死,无遗稿;筱宜、斐漪所作散佚;余比搜辑公达之作,尚未成编;未林遗稿则贫不能刊。
呜呼!
当今之世,贞长之犹得流传此帙,得不谓之厚幸欤?
抑文字与世谛牵缠至固,贞长曾从伯华学佛,今兹摆脱落尘鞅,将舍其所执而企其所未至,区区一诗集之刊布,其未必为贞长之意乎?
第朋辈之所得而助于贞长者,则固止如是也。
噫!
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番禺叶恭绰
大至阁诗·序(夏敬观)
诸君贞长既殁年馀,其故旧取手书诗若干篇,复辑录朋游传写投赠之什,汇为若干卷,长乐梁众异遂择其尤醇者,推次年月,编而刊行,使余序之。
盖君所为诗黟矣,然不自爱惜,投积败箧中,草或不完,己巳前存杭州宅者,不戒于火,君尝谓我当忆存之,今求其家不果有也。
少才力横肆,好魏源龚自珍之学,颜所居曰「默定书堂」,中岁始更名「大至阁」。
所赋诗多随兴所至,振笔书之,未尝刻意锻鍊,求胜于人,诗成辄自喜。
方一笺置前,未必尽惬吾意,及汇百十篇诵之,则才逸言雅,固不在近顷诸能诗者后。
余交君逾三十年,览省其间,酬唱之作,若历梦境,悲忧患难,尝与共之,有徘徊肝膈而不能去者,况与君生同岁,顾后死以序君之诗耶?
君善记书,久客疆吏幕,辛亥武昌兵变,君遂去,后过恕斋,有诗最为朋曹所传诵。
生平志事,亦略具于是。
又尝记相者言「当获身后名」,纪之以诗。
翳古以来,以诗名而命蹇似君者,代有其人,亦惟使吾辈执卷吟讽叹赏而已夫,身后名果于君何济哉?
新建夏敬观序。
病起楼诗·序
《病起楼诗》一卷,总七言绝句七十二首,为居士今岁病两月馀时所制。
中间人事之乖迕,病状之嬗易,皆著于篇什。
今幸而不死,自视辄为哑然,但以诗而论,则钱牧斋所谓许秀才体矣。
儿子章世、祥世既为写录,将以寄海内故人,吾友朱翁炎午、陆君丹林乃举以付印,海内之知居士者,见此短册,当信居士犹在天壤间也。
中华民国十九年四月二十五日大至居士记。
居士病之得生,朱翁张十一弟森玉皆有厚于居士用,并记之。
查慎行清初 1650 — 17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0—1728 【介绍】: 浙江海宁人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改字悔余晚号初白老人
黄宗羲弟子。
康熙三十二年举人四十二年以献诗赐进士出身,授编修
后归里。
雍正间,受弟嗣庭狱株连,旋得释,归后即卒。
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
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
有《他山诗钞》、《敬业堂集》。
查慎行初名嗣琏字夏重又字悔余号初白海宁人
康熙中举人直南书房
癸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有《敬业堂集》。
王渔洋曰:“夏重诗,黄晦木先生常比之剑南
余谓以近体论,剑南奇创之才,夏重逊其雄,夏重绵至之思,剑南亦未之过,当与古人争胜毫釐。
若五七言古体,夏重丽藻络绎,宫商抗坠,往往有陈后山元遗山之风。
沈归愚曰:“施注苏诗,行世久矣,敬业补所未及,兼多驳正。
所为诗,得力于苏,意无勿申,辞无勿达。
或以少蕴藉议之,然视外强中乾,袭面目而失神理者,固孰得而孰失耶?”
词学图录
查慎行(1650-1727) 字悔馀号初白初名嗣琏字夏重号他山又号橘洲
浙江海宁人
为清初宋诗派代表人物,尤致力于学苏轼,为"清初六家"之一。
有《敬业堂集》。
词集名《馀波词》。
清诗别裁集
字夏重浙江海宁人
康熙癸未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著有《敬业堂集》。
敬业会试出汪东山殿撰之门,东山向日执后辈礼相见者也,至是敬业居弟子列甚恭,而东山仍事以前辈,时论两贤之。
生平敬慎笃实,见重内廷,同时班、扬之列,无一人疑忌之者。
○施注苏诗行世久矣,敬业补所未及,兼多驳正,缘无—力未及镌行。
所为诗得力于苏,意无弗申,辞无弗达,或以少蕴藉议之,然视外强中干,袭面目而失神理者,固孰得而孰失也。
惟学之者,勿更扬其波,斯为善学者耳。
主要活动
  • 1703年,进士
龙鸣剑清末 1877 — 19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7—1911 【介绍】: 清末四川荣县人字雪嵋一字骨珊
成都优级师范学堂肄业。
光绪三十三年游学日本,加入同盟会。
次年回国。
宣统二年初回四川,被选为咨议局议员,在成都创办法政学堂。
三年夏,保路风潮起,与王天杰等率同志军攻成都,未果,改攻叙府。
旋病卒于行军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