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宋维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建德人字价人
贡生,候补州同。
康熙间,召试鸿博,未用。
有《白云阁诗集》。
方象瑛清 1632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2—? 【介绍】: 浙江遂安人字渭仁
康熙六年进士
旋试鸿博,授编修
与修《明史》,充四川乡试正考官,迁侍讲
告归家居,号金门大隐
少有文名。
有《健松斋诗文集》、《松窗笔乘》、《封长白山记》。
方象瑛字渭仁遂安人
康熙丁未进士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编修
有《健松斋集》。
清诗别裁集
字渭仁浙江遂安人
康熙丁未进士己未召试博学鸿词,官翰林院编修
著有《健松斋诗集》。
维基
方象瑛(1642年10月2日—?
),字渭仁号霞庄浙江严州府遂安县人
康熙二年癸卯浙江乡试第二十七名举人康熙六年丁未科会试易经房,中式第40名,殿试二甲36名。
九岁能诗,十三岁作《远山净赋》,早年与毛际可等友善,个性仁慈耿直,清廉沉静。
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进士,授内阁中书
康熙十八年(1679年)博学鸿词科
翰林院编修纂修明史,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闰六月,出任四川乡试主考官,期间留有许多诗文佳作。
伺候返京,升侍讲
方象瑛翰林院侍讲退休返乡之后,原来县官高升,县民聚集在衙门前鼓噪,方象瑛答应将大家的心声向县传达,县民才离去。
当时县官送给他黄金当作礼物,方象瑛严词拒绝。
后来和从兄方象璜向当朝者呼吁减税,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新的县官来了之后,夜里馈赠他黄金,希望他不要再谈遂安的弊政,他也不接受黄金。
后来有一件冤狱,县官想要杀人立威,象瑛期期以为不可,并要转交上级重审案件。
县官派人希望他不要再管这个案子,象瑛说:『杀人是为了取媚于官员,天下哪有这种道理!
』后来犯人没有被处决。
犯人出狱之后,象瑛避嫌,坚决不见。
后来犯人在三来谢,跪拜之后离去。
后来遂安人感谢他的恩德,建造思贤祠纪念他。
主要活动
  • 1667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 1679年,宏词科,第二等
方犹清初 1633 — 1658
维基
方犹(1633年2月21日—1658年12月26日)字状其号月江浙江严州府遂安县人顺治八年辛卯科中式十二名举人顺治九年壬辰科会试易四房中式123名,殿试三甲73名,工部观政,授翰林院庶吉士
主要活动
  • 1652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陈运淇清 1655 — 17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5—1728 【介绍】: 浙江寿昌人字子瞻
贡生
天台县教官
精研地理,曾手绘地图十余幅,经史亦无不贯串。
有《芸窗必读》等。
余炳文
维基
余炳文河南省光州直隶州商城县人同进士出身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参加光绪乙未科殿试,登进士三甲2名。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检讨
官至浙江严州府知府
主要活动
  • 1895年,进士,貢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疏筤
维基
疏筤安徽桐城县(今属枞阳县)人。
清朝官员。
同进士出身
嘉庆十三年(1808年)戊辰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恩科戴兰芬进士
历任浙江寿昌永嘉武康余姚知县
曾修《武康县志》。
主要活动
  • 1822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王言
王言字健夫号兰谷仁和人
嘉庆戊寅举人,官寿昌训导
有《桂阳草堂集》。
桂坫
维基
桂坫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人同进士出身
光绪二十年(1894年),参加光绪甲午科殿试,登进士三甲27名。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检讨
后历任浙江严州府知府国史馆总纂1915年任广东通志馆总篆,著有《晋砖宋瓦实类稿》、《科学韵语》、《说文简易释例》等。
主要活动
  • 1894年,进士,甲午恩科貢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徐璈清 1779 — 18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9—1841 【介绍】: 安徽桐城人字六骧号樗亭
嘉庆十九年进士,授户部主事
历任寿昌阳城知县
性强直,不能伺应长官,引疾归。
有《诗经广诂》、《樗亭诗文集》等。
人物简介
徐璈(1779-1841)字六骧号樗亭
桐城人
清代名士、学者。
徐璈自幼天资敏悟,勤奋好学,通晓经史,尤重经世致用之学。
嘉庆甲戌进士,授户部主事
历官浙江寿昌山西阳城知县,著《诗广诂》三十卷,《选桐旧籍》四十二卷。
主要活动
  • 1814年,进士
侯圻
维基
侯圻(?
年—?
年),乡试榜名侯慎,字固庵号晋垣四川省顺庆府营山县人嘉庆十三年戊辰恩科顺天乡试举人辛未进士,历任江西星子县都昌县浙江泰顺县丽水县寿昌县知县乙酉江西乡试同考试官,甲辰浙江乡试同考试官,敕授文林郎
主要活动
  • 1811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周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富阳人号松崖
道光二年恩贡,历任严州宁波教授
善山水,后见黄公望遗册,画学益进。
年十五时,阮元以画试诸生一日成三幅,名噪一时。
释元贤明末清初 1578 — 1657年10月7日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释元贤字永觉
姓蔡氏建阳人
父云津,世守诗书,远祖西山,为宋大儒。
初名德懋,早岁入泮,为名诸生,嗜周程张朱之学。
年二十五,读书山寺,闻诵《法华》偈,豁然开朗。
因从赵居士豫斋受《楞严》、《法华》、《圆觉》诸经。
明年,寿昌无明开法董岩,往谒之,反覆诘难。
无明曰:“此事不可以意解,须力参乃契。
”归究话头久之,无所入。
一日留僧夜坐,举南泉斩猫语有省,乃作颂曰:“两堂纷闹大无端,宝剑挥时胆尽寒。
幸有晚来赵州老,毗卢顶上独盘桓。
”举呈无明,明谓之曰:“参学之士,不得于一机一境上取,则虽百匝千重,垂手直过尚当遇人,所谓‘身虽已在青云上,犹更将身入众藏’,是参学眼也。
”为别颂曰:“大方之家手段,物一刀两断。
赵州救得此猫,未免热瞒一上。
若是有路英灵,毕竟要他命换。
”贤得颂益省。
年四十,始弃家往建昌,依寿昌寺无明落发。
未几,得承心印,及无明迁化,依博山无异三载,遂进具戒。
尝舟过剑津,闻同行僧唱经云:“一时謦欬,俱共弹指,是二音声,遍至十方,诸佛世界。
因彻悟,见寿昌用处,乃作偈曰:“金鸡啄破碧琉璃,万歇千休祇自知。
稳卧片帆天正朗,前山无复雨鸠啼。
癸亥秋,居瓯宁金仙庵,阅大藏三年,徙建安荷山
明年槜李请藏经,归作《建州宏释录》,复会通儒释,作《寱言》。
壬申,谒闻谷宝善庵,时宜兴曹安祖兵宪,请作《诸祖道影赞》,乃属命笔,成百馀赞。
闻谷惊讶不已,即以大戒付之,推主鼓山,年已五十有七矣。
寻迁泉之开元、杭之真寂、剑之宝善,复归鼓山,重创梵宇诸所。
撰述并《语录》,凡二十种,都百馀卷。
其目曰:《净慈要语》、《诸祖道影传》、《开元志》、《禅馀内外集》、《楞严义奥疏》、《金刚略疏》、《心经指掌》、《四分戒本约义》、《律学发轫》、《鼓山》、《洞上古辙》及《续寱言》;《补镫录》,以补《五镫会元》之阙;复作《继镫录》,盖《传镫录》止于宋,自宋至明四百馀年,未有修者,广蒐博采,至是乃有成书。
寂于顺治丁酉年十月七日,寿八十,腊四十有二。
临化偈云:“末后句,亲分付。
三界内外,无可寻处。
”塔于寺之西畬其居山,颇致瑞应。
甲戌四月十一日,甘露降山门松树有偈曰:“圣瑞端宜降大都,穷山何得独沾濡。
晓来扶杖三门外,笑看松头缀玉珠。
至九月十九日,甘露复降,亦偈云:“玉露霏霏又一番,满林花木已同繁。
丁宁莫道甜如蜜,恐惹游人入石门。”
伊念曾清 1790 — 18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0—1861 【介绍】: 福建宁化人字少沂号梅石
伊秉绶子。
嘉庆十八年拔贡,官严州同知
在任为太平军所杀。
工篆、隶、镌刻,兼写山水、梅花
有《守研斋诗钞》。
词学图录
伊念曾(1790-1861) 字少沂号梅石
福建宁化人
秉绶子。
嘉庆十八年(1813)拔贡,官严州同知
工篆隶镌刻,兼写山水梅花
有《守研斋诗钞》、《广印人传》、《萍踪开记》等。
沈寿昌晚清 1865 — 18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5—1894 【介绍】: 江苏上海人字清和
光绪元年上海出洋总局肄业,旋被派赴美留学,攻读物理化学。
七年回国;被派往北洋海军威远舰上实习,旋晋二副。
十二年升任济远舰大副,继署北洋海军左营都司,晋帮带。
二十年日本侵朝,随济远舰护送运兵船赴朝鲜,在丰岛海面遭日舰突然袭击,寿昌与二副柯建章指挥炮手奋力还击,激战一个多小时,击伤日舰吉野。
与柯先后中弹身亡。
王宾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太仓人字东胶
雍正四年副贡。
考选授怀远知县
尝练兵给饷以应时需,有能名。
浙江建德知县,以事罢职。
有《枫翁诗馀》。
增春清末 1866 — ?
维基
增春(1866年—?)字熙堂号松如,满姓董乌哩氏,杭州驻防正白旗满洲人进士出身
光绪三十年(1904年),会试第115名。
殿试登进士三甲130名。
历官浙江即用知县建德太平山阴奉化各县知事,调补新登县知事,曾充平阳统捐征收局局长
浙江山阴县知县
主要活动
  • 1904年,进士,甲辰恩科貢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高锡蕃
高锡蕃字伯骧号已生乌程人
道光丁酉举人,官严州教授
有《朱藤老屋诗钞》。
纪以凤
简介
湖北寿昌(今鄂州市)人。
(白雉山黄鹤楼文丛 黄鹤楼楹联选注》2012)
何桂清清 1816 — 18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6—1862 【介绍】: 云南昆明人字根云
道光十五年进士
编修
咸丰二年督学江苏
太平军,授浙江巡抚,擢两江总督,驻常州,主江南大营饷事。
江南大营溃后,逃至上海
同治元年褫职逮京,弃市。
维基
何桂清(1816—1862年12月21日)字根云
云南省云南府昆明县(今云南省昆明市)
清朝翰林、政治人物、军事人物。
官至两江总督
因抵抗太平天国不力,以失封疆之罪,弃市。
何桂清的父亲是王英九之父王燮的家丁。
王燮担任太守,为王英九请来家教,何桂清伴读
王英九愚钝又喜欢玩乐嬉闹,不喜欢八股文,因而读书失败,何桂清思绪清明,过目不忘,反而造就了何桂清
来王九捐纳为盐使时,何桂清出资,报答此恩。
道光十五年(1835年)何桂清中式乙未科第二甲第四十九名进士出身,点翰林院庶吉士
道光十六年(1836年)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道光十七年(1837年),任河南乡副主考官
道光十九年(1839年),主贵州乡试。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任司经局洗马右赞善,改左赞善日讲起居注官南书房行走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升翰林院侍讲,仍任洗马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升太仆寺少卿,为广东乡试正主考会试同考官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升光禄寺卿,改太常寺卿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出为山东学政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加内阁学士,仍提督山东学政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二月五日,迁兵部右侍郎
丁忧去职,服满后补任原官。
咸丰元年(1851年)五月二十日,署理吏部右侍郎闰八月十三日兵部右侍郎
十二月十四日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南书房行走顺天乡试覆试阅卷大臣顺天武乡试较射大臣,兼管三库事务,充实录馆副总裁
二年(1852年),署理经筵讲官
三月六日会试副总裁覆试阅卷大臣大考翰詹阅卷大臣考试荫生阅卷大臣八月六日授江苏学政
太平天国江南何桂清以江苏学政身份疏陈军事,抨击封疆大吏软弱,无所顾忌侃侃而谈,咸丰帝感到惊奇。
三年(1853年)十一月二日礼部左侍郎
四年(1854年)三月十日,改吏部右侍郎,仍充江苏学政四月十八日仓场侍郎九月二十一日升授浙江巡抚
太平军攻陷江宁,东南震动。
安徽徽州府宁国府浙江屏障,何桂清驻兵黄池,扼守要冲,与浙江提督邓绍良击退太平军
五年(1855年)桂清檄令道员徐荣黟县石埭太平军主力到达后徽勇溃败,徐荣战死。
何桂清上疏主张安徽浙江互为唇齿,主客一心方有胜算,咸丰帝上谕令地方官吏不分畛域剿敌。
安徽巡抚移驻庐州徽州宁国二府暂由何桂清管辖,桂清徽州府知府石景芬副将魁龄等收复徽州府城休宁县,布防堵敌军来路。
江西太平军入侵浙江,攻陷衢州府开化县,进犯严州府遂安县桂清檄令邓绍良等夹攻,击退太平军周天受石景芬克复黟县石埭县
何桂清奏请增补道员缺额,以石景芬任徽宁池太道总兵豫祺战绩不佳,革职,以江长贵代;团练大臣侍郎张芾驻皖南,督办徽、宁防务,兼顾浙江衢州严州二府
六年(1856年),檄令邓绍良、秦如虎、都兴阿等合攻宁国府江长贵击败来援的太平军,收宁国府城,获得嘉奖。
浙江杭州府知府王有龄通判徐徵讦控,桂清复奏有微词,被朝廷责问,十一月六日以病免职。
七年(1857年)春,两江总督怡良因病出缺,桂清同年文渊阁大学士彭蕴章保荐以何继任,统筹粮饷。
四月十二日,以二品顶戴署理两江总督
六月六日,实授两江总督
桂清保荐王有龄升授江苏布政使,获准。
此时江宁已沦陷多年,总督常州,军事由江宁将军和春主导,江南提督张国梁帮办,前任总督怡良专责转运粮饷。
桂清屡次奏陈方略符合咸丰期望,谕饬和春桂清和衷商酌。
冬季,攻克江苏镇江府,以办理军饷功加太子少保
十二月二十六日钦差大臣、南洋通商大臣办理通商各口事务。
八年(1858)十一月,会同东阁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法、美三国改订税则、通商章程:有限承认鸦片贸易;依《中五口通商章程》在上海创建关税总局;进出口货物,一律按时价抽5%关税,洋货远销内地一律按时价抽2.5%子口税;各口税收划一办理,聘请英人李泰国帮办海关税务等。
十年(1860年)张国梁攻克江宁城外九洑洲,与和春挖壕筑垒,完成合围江宁(第二次江南大营)。
桂清以济饷之功,晋加太子太保
三月二十一日太平军陈玉成李世贤杨辅清李秀成等合兵十馀万攻陷建平县东坝
李秀成为了解围,由安徽广德州急袭杭州杭州将军瑞昌死守,上谕令何桂清和春尽速救援;桂清急檄帮办江南军务广西提督张玉驰援,到达后以600兵击破太平军,并收复临安县孝丰县安吉县,获朝廷嘉奖。
何桂清又传檄宣化镇总兵马德昭寿春镇总兵熊天喜游击秉忠副将刘成元水陆分路进剿,造成兵力分散。
太平军一支由东坝江宁府,一支由溧阳县常州府,进而攻陷溧阳县、进围金坛县
桂清檄令马德昭救援常州总兵衔天孚及潮勇救援金坛县太平军于是退出武进县界,全部进围金坛
闰三月初三日太平军攻陷句容县江南大营后路断绝。
初四日张玉回军到达常州
初五日参将罗希贤率军自宜兴进驻常州城初六日寿春镇总兵熊天喜安徽广德抵达常州城
宁将军和春飞檄求援,何桂清不准张玉赴援,和春又调马德昭急援,桂清也不准。
浙江巡抚王有龄递书告诫何桂清勿逃离常州:「事棘时危,身为大臣,万目睽睽,视以动止。
一举足则人心瓦解矣。
初七日太平军江宁城外攻击江南大营,张国梁激励将士激战七昼夜。
张国梁次传常州诸军救援,何桂清皆不回应。
十四日,大风雨后降下大雪,人多冻僵,将士因缺饷而噪乱,十五日江南大营失火,全军溃败。
十六日张国梁退守镇江和春退守丹阳县
何桂清惧怕张、和弹劾,极力致书慰劳,请张国梁移防丹阳
和春熊天喜扎营于白堍,张国梁招集溃兵,十八日张国梁统兵一万三千人抵达丹阳,留西宁镇总兵冯子材一万二千人守镇江
何桂清张玉常州城外西南五里至西北横列二十营,并上奏:「丹阳以上军务和春张国梁主之。
常州军务,臣与张玉主之。
部署稍定,即进规溧阳
」其实是空言,企图推诿责任。
常州丹阳失陷,弃守出逃,枪杀百姓 何桂清催促张国梁和春援救金坛县,但因刚遭遇大败,士气不振,未及休养;而太平军已由金坛珥村绕道出丹阳南侧,马德昭于奔牛迎击,太平军转往吕城,隔绝丹阳常州大道,熊天喜于白堍溃败自杀。
二十九日李秀成太平军十万人进逼丹阳张国梁开南门迎击,李秀成望见张国梁旗帜而退。
张国梁常州索要锅、帐、军械而不得,部众再度溃逃,张国梁指挥亲军驰骋鏖战,被溃兵阻挡,太平军混入溃兵中狙击张,张战死,丹阳城破,和春突围前往常州
何桂清大为震惊,已革江苏按察使总理江南粮台事务的查文经等人洞悉桂清心意,建议退守苏州
桂清便奏言军事已交托和春、自赴苏州筹饷,作为逃跑藉口。
出逃时,常州士绅跪道请求桂清留守,戈什哈枪杀跪留其中19人才脱身,张玉也随即出逃。
何桂清弃守后常州士民自筹登陴守城。
数日后常州城破,李秀成愤恨人民抵抗而屠城。
和春督兵迎敌,兵溃重伤,退至无锡县,自杀殉节。
无锡城破,湖北提督王浚战死。
苏州守军闻讯大为愤恨,何桂清到达后,驻扎于浒墅关,江苏巡抚徐有壬拒绝打开城门,并弹劾何桂清「弃城丧师」及亲兵在途中焚掠的罪行。
和春四月十三日苏州城沦陷,徐有壬于巷战战死殉节,遗疏再弹劾何桂清多条罪状。
朝廷降谕将何桂清革职解京审讯。
何桂清逃至常熟县,托言借外兵,逃进上海租界。
何桂清统领馀万清军弃城潜逃,导致常州常熟苏州皆失守,咸丰帝上谕革职,捕送北京审讯。
然凑巧遇英法联军之役,咸丰帝避难热河,何案搁置两年。
期间王有龄及江苏巡抚薛焕等相继上疏乞恩,未获允准。
同治元年(1862年),言官交章弹劾何桂清,于是恭亲王与租界交涉,正式将其逮捕下狱。
秋审处总办直隶司郎中余光倬,照「各省督抚提镇失陷城寨律」拟斩监候,并以情罪重大,「击杀执香跪留父老十九人,忍心害理,罪当加重」,应即行处决,而改拟「斩立决」请旨定夺。
刑部尚书赵光,因与帮办江南军务许乃钊有交情,瞭解何桂清失陷苏常殃民细节,覆奏:「不杀何桂清,何以谢江南百万战难生灵?
慈安太后慈禧太后降旨命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会议。
大理寺卿李棠阶认为何桂清清为两江总督,骄横颟顸,治军无方,克扣军饷导致将士哗变、全军覆没,弃城而逃又嫁祸他人,其罪不容诛。
然而太后为求慎重,另有旨:「何桂清曾任一品大员,用刑宜慎,如有疑义,不妨各陈所见
」有17人上疏论救,体仁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祁寯藻,引用嘉庆帝谕旨:「刑部议狱,不得有加重字样。
」认为刑部所拟不合制。
另有工部尚书万青藜、御史高延祜,而新任江苏巡抚薛焕以重金疏通,故拖延未决。
言官仍交章弹劾,户科掌印给事中郭祥瑞吏科给事中谢增等奏请速正典刑;礼科给事中卞宝第(曾于浙江道监察御史任内弹劾桂清)抗章驳祁寯藻:「仁宗上谕,只就承平时期寻常罪名而言。
」又言:「道光年间江提督余步云失定海咸丰年间湖北巡抚青麟武昌,皆以失陷封疆伏法,其时祁寯藻军机大臣,何独于何桂清护惜若此?
大理寺卿李棠阶以东南战事尚未结束,求顾全大局再上密摺主张不应拖延:「刑赏大政,不可为谬悠之议所挠,今欲平贼,而先庇逃帅,何以作中兴将士之气?
刑部审讯时,桂清提出一份薛焕等人具名之公禀,请其退到苏州,以保饷源重地,作为其本不欲弃地的證明。
公禀出于当时或事后伪造已无从查究,朝廷命两江总督曾国藩查核具奏。
曾国藩认为守土之责与公禀无关,覆奏:「疆吏以城守为大节,不当以僚属一言为进止;大臣以心迹为罪状,不必以公禀有无为权衡。
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议覆,由刑部主稿,六月十三日余光倬疏奏:「已革两江总督何桂清身膺疆寄,受国厚恩,岂不知军旅之事,有进无退,守土之责,城存与存?
况其时常州有兵有饷,并非不可固守,乃首先弃城逃避,致令全局溃散。
望亭无锡苏州要冲,业经奏明截留长龙船,扎营于此,乃并未身经一战,命杀一贼,忽于苏州失陷之前一日,率师船退驻福山海口,是其撤兵远遁,纵寇殃民,尤罪迹之昭著者。
刑部历年审办军营失事案,均视此为轻,惟馀步云系由斩候加至斩决,情罪相等。
虽带兵提督与统兵总督稍有不同,然论疆寄,则文臣视武臣为;论军法,则逃官与逃将同诛;论情节,则闻警屡逃,非被攻被围变出不测者可比;论地方,则全省糜烂,非一城一寨偶致疏防屠可比。
请仍照原拟,从重拟以斩立决。
」得旨,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
12月21日京师菜市口法场处斩。
主要活动
  • 1835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丁寿昌清 1818 — 18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8—1865 【介绍】: 江苏山阳人字颐伯号菊泉
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历任御史严州知府
精通文字音韵。
有《台垣疏稿》、《读易会通》、《说文谐声略例》、《睦州存稿》。
维基
丁寿昌(1818年—1865年)字颐伯号菊泉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人清朝官员,同进士出身
丁寿昌自幼聪颖,八岁作《咏雪诗》,十四岁作《怪石歌》。
年少力学,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三甲第十一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户部贵州司主事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丁寿昌上疏建言,建议在淮阳一带加强防御,严防太平军三汊河北进,不久其担忧果然成真。
宝钞局设立后,他又上言力陈滥发纸币之危害。
后晋员外郎,曾充咸丰九年(1859年)己未顺天乡试同考官
同治二年(1863年)丁寿昌被擢升为福建道监察御史,任内请求减轻江南捐税,减轻民负。
同治三年(1864年),任严州府知府
严州方经战乱,凋敝不堪。
丁寿昌不畏艰难,毅然前往,到任后发展经济,教化人民,严州百废俱兴。
同治四年(1865年),当地发生水灾,丁寿昌亲自乘舟勘察,结果船只倾覆,险些溺水殉职。
在病中仍请求上级免除建德淳安寿昌、分水各县的赋税并赈济钱粮。
不久即卒于官,年四十八岁。
同治《山阳县志》有传。
主要活动
  • 1847年,进士,貢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