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江苏省苏州市” 相关资源
人物库 清朝
李嘉福晚清 1829 — 18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9—1894 【介绍】: 浙江石门人字笙鱼号北溪
江苏知府
罢官后侨居苏州
工书画,精鉴赏,收藏金石书画甚富。
兼善篆刻。
钮枢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吴县人字汉藩
工画仕女,宗仇英技法,求者甚众。
潘仁樾
人物简介
潘仁樾字括苍号小林桐城人康熙贡生,官吴县训导,有《吴门草》。
潘曾纬
人物简介
潘曾纬字宝臣一字季玉吴县歙县人,官刑部郎中,著《自镜斋诗》。
潘祖同晚清 1829 — 1902
潘祖同字谱琴吴县人
咸丰丙辰进士,改庶吉士
有《竹山堂集》。
维基
潘祖同(1829年—1902年)字桐生号谱琴晚号岁可老人
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祖籍安徽歙县清朝翰林、诗人。
出身苏州大阜潘氏文献世家,祖父潘世恩,父潘曾莹,从弟潘祖荫
咸丰六年(1856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国史馆协修户部左侍郎,因科场案罢官,充军新疆
自此归田以书画、收藏古籍自娱。
家有藏书楼“竹山堂”“岁可堂”,藏书至4万馀卷,皆手自校雠一遍,分四部而藏。
藏书印有“旧史氏”、“还读书堂”、“梅逸道人”、“吟书屋图记”、“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翰林之家”、“同是天涯沦落人”等。
著有《竹山堂联话》、《竹山堂随笔》、《竹山堂诗补》及《竹山堂诗文集》等。
汪祖绶晚清 1829 — 1886
简介
汪祖绶(1829—1886)字汉青岸卿盱眙县人咸丰六年(1856)进士翰林院庶吉士
曾率领军队收复诸翟、常熟等地,担任过新阳、福山川沙无锡金山青浦江阴吴县江南八个县的知县
这位翰林院出身的才子,战场上的英雄,人脉很广,虽是翁同龢的同年,曾国藩幕僚李鸿章的同事,却当了一辈子七品芝麻官。
维基
汪祖绶安徽盱眙县(今江苏盱眙)人。
进士出身
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进士同治八年(1869年)七月江苏金山县知县
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去职。
改任青浦县知县光绪三年(1877年)张庭兰接任。
潘奕鏊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吴县人字有山号馥亭
潘奕钧兄。
工画,画技与奕钧同。
潘曾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吴县人字季玉一字玉泉
潘曾绶弟。
由荫生历官刑部郎中,记名道员
有《玉泉词》、《自镜斋诗钞》。
潘曾玮字季玉一字玉泉吴县人
荫生,历官刑部郎中,记名道。
有《自镜斋诗钞》。
柳商贤
柳商贤字质卿吴县人
同治庚午举人,官宁海知县
有《蘧盦诗钞》。
潘祖荫晚清 1830 — 18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0—1890 【介绍】: 江苏吴县人字伯寅号郑盦
潘世恩孙。
咸丰二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
数掌文衡典试,在南书房近四十年。
光绪间官至工部尚书
卒谥文勤
通经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
有《攀古楼彝器图释》。
辑有《滂喜斋丛书》、《功顺堂丛书》。
潘祖荫字伯寅号郑盦吴县人
咸丰壬子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工部尚书
谥文勤
词学图录
潘祖荫(1830-1890) 字伯寅号郑盦
吴县人
为历任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高官的状元宰辅潘世恩之孙。
历任侍读学士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衔,以疾卒于位,赠太子太傅,溢文勤
好金石,图书金石收藏甲于吴中,闻名南北,有"潘神眼"之称。
清史稿》有传。
李慈铭为撰《潘文勤公墓志铭》。
辑有《癸酉消夏南苑唱和集》一卷。
有《四本堂文集》二卷及外集二卷、《滂喜民斋丛书》、《攀古楼彝器款识》等,诗无专集,《晚晴簃诗汇》自《癸酉消夏南苑唱和集》中录存二十余首。
维基
潘祖荫(1830年—1890年)字伯寅一字东镛凤笙号郑盦龟盦龙威洞天主江苏省苏州府吴县(今苏州市)人,祖籍安徽歙县,为状元潘世恩孙,曾任晚清政府要职,赐谥文勤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参加顺天乡试挑取[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5019/?index=8 誊录] 。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获恩赏为举人
道光三十年(1850年)被选任为国子监学正学录
咸丰二年(1852年)考上壬子恩科第一甲第三名探花,授职翰林院编修
后左迁侍读入值南书房,任日讲起居注官
历任侍读学士光禄寺卿左副都御史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大理寺卿礼部右侍郎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军机大臣
咸丰十年(1860年),上疏力保被弹劾的左宗棠,说:“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
光绪八年(1882年),任军机大臣次年(1883年)正月,服父丧去职。
光绪十六年(1890年),忽感寒身,热汗不止,十一月病逝于任上;朝廷追赠太子太傅谥文勤
潘奕钧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吴县人字效先号鹤舟
潘奕隽族弟。
工山水人物、点染花卉,尤精草虫。
写水墨佛像,颇得李公麟法。
潘奕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吴县人字巨椿号石泉
潘奕钧弟。
善画,师法兄长,兼工花鸟。
陶善圻
清诗别裁集
字树声江南元和人
乾隆戊午副榜。
潘维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吴县人字阆如
钱大昕再传弟子。
有《论语古注集笺》。
勒方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新建人初名人璧字悟九号少仲
道光二十四年举人
历任贵州巡抚河东河道总督光绪七年以病免。
工书法,善填词。
有《榑洲词》、《太素斋词钞》。
太素斋词·序
词虽小道,而律甚细,昔周草窗西湖十景词,杨守斋谓辞美而律未协,相与订正,月馀而后定。
然则作词易,协律难也。
余同年生勒少仲河帅,起家比部,扬历中外,臶至封疆,政事文学,兼而有之。
生平于诗文不苟作,独喜为词,方其少壮时,风流自赏,歌衫舞袖间,长令短调,促节曼声,每篇成,辄为同人所叹赏。
又强于记识,宋元名家之词,背讽如流者,不下千馀首,而于万氏红友词律》一书,致力尤深,故其所作婉媚深窈,使人读之意移,而揆之于律,无一不合。
昔人谓史梅溪词有瑰奇警迈清新閒婉之长,而无詑荡污淫之失,少仲之词,庶几近之矣。
中年以后,并词亦不轻作,当同治庚午辛未间,竹樵方伯恩锡方开词坛于吴下,杜筱舫观察文澜从而和之,爰有重刻《词律》之举,并取吾徐诚庵大令本立所辑《词律拾遗》附益之。
一时唱妍酬丽,逸兴遄飞,虽以余章句陋儒,亦频有缘情之作。
少仲以斲轮老手,尔自娱,不出一字,殆有少年绮语之悔乎。
然其将去姑苏也,命人录所作《太素斋词》若干首以赠余,盖享帚自珍之意,又未尝不在此也。
少仲既归道山,遂有刻其词以行世者,而刻之不精,读者憾焉。
仲泉同年谋重刻之,余乃出少仲所录赠者,校雠一过,并补入原刻所无有者数篇,虽不多,然其辞美而律又谐,虽紫霞翁见之,不能更易一字,是固词家之正轨也。
余既喜少仲之词克传于世,而又叹仲泉之拳拳于故友也,因书数语,以识岁月。
余衰病颓唐,自竹樵、筱舫诸君长逝,倚声一道,久辍不作,今读此编,不胜人琴之感矣。
光绪十年岁次甲申仲夏,德清荫甫俞樾
潘钟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长洲人字麟生号瘦羊晚号香禅居士
诸生,候选太常寺博士
工书,长于金石考證,擅诗词。
有《香禅精舍集》。
潘钟瑞字麟生长洲人
诸生,候选太常寺博士
有《香禅精舍集》。
彭翊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长洲人字仲山
彭启丰曾孙。
工花卉,善隶书,书法唐人。
李慈铭晚清 1830 — 18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0—1894 【介绍】: 浙江会稽人字㤅伯号莼客
室名越缦堂。
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
数上封事,不避权要。
于人不轻许可,讥评所及,不免有信口雌黄之失。
甲午战争起,败讯至,感愤郁郁,卒于官。
学识渊博,为文沉博,诗尤工,自成一家,于史功力尤深。
日记三十余年不断,朝廷政事、读书心得无不收录,为一生心力所萃。
另有《白华绛跗阁诗词》、《越缦堂文集》等。
文章多从日记抄出,余著尚多,均无刻本。
李慈铭原名模字㤅伯一字莼客晚号越缦会稽人
光绪庚辰进士历官山西道监察御史
有《白华绛柎阁诗集》。
词学图录
李慈铭(1830-1894) 字爱伯号莼客又号霞川花隐初名模字式侯
会稽(今绍兴)人。
光绪六年(1880)进士
户部江南司郎中
监察御史
不避权贵,数上疏言事。
甲午之战报忧愤咯血,旋卒。
通经史百家之言,学殖渊博。
骈文雅秀可观。
所作日记,以宏富著称。
有《越缦堂文集》、《白华绛跗阁诗》、《杏花香雪斋诗》、《越缦堂日记》、《霞川花隐词》。
白华绛跗阁诗甲集至己集初定本·自序
白华绛跗阁者,先王母建以奉佛者也。
阁下植棠梨树一,高出阁甍,下承以紫薇二,皆与阁櫩齐。
予四五岁时即从王母识字于阁中,比十岁,好读唐人诗,先君子督课经甚急,不得携诗塾中,皆私置此阁,暇即取读,且仿为之。
此盖予学诗之始矣。
呜呼!
自此汔今,忽忽三十年,家之变凡几,国之变凡几,而予之诗亦凡几变其格。
丙午己酉壬子乙卯己未,凡五次删定其集,而始得此六卷,诗仅四百首,不其难而可感与?
平生所作之诗,不啻数千首也,所读之书与所为之业,自经史以及稗说、梵夹、词曲,亦无不涉猎而仿之也。
所学于史为稍通,见于作者,有古文,有骈俪文,有词,有乐府,有杂说杂考杂志,综之为笔记,而己所得意莫如诗。
其为诗也,溯汉汔今,数千百家,源流正变,奇耦真伪,无不贯于匈中,亦无不最其长而学之,而所致力莫如杜。
呜呼!
来者之工,吾不得而穷之矣,往者则历历可指也,以吾絜之,不知其同与?
异与?
过与?
不及与?
后世谁为论定吾文者,而并世悠悠之口,又不足恃,则还以吾定吾文而已。
夫贵远忽近,中智之士,多不能免,况予之孤特自晦,言貌禄位不足以动人,而又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今年三十有四矣,所得止此,而欲藉是以传,不亦悲乎?
诗自甲辰壬戌,分甲、乙、丙、丁、戊、己六卷,都为一集,写定于京师周相国邸中。
时贼破乡里,焚阁已一载矣。
后二十五年,为光绪丁亥,颓然老矣。
同人多劝手定诗文集,以为身后计。
文尚未暇,先定诗集。
乃属同邑年家子娄生同轨续写壬戌以后诗,至甲戌,复得四卷,编为《白华绛柎阁诗初集》,将以次年戊子属友人持往吴门,觅佳手刻之。
未及时而余大病,病甫起而余妇疾作,淹历岁时,至戊子四月之末,遂有臼炊之梦。
所积剞劂之资,悉耗于丧病,事复辍矣。
岁庚寅,吾友王子继香由庶常授官编修,乞假归,乃持是集以往,竭束修所得,缮写付刊,写官梓人,皆精其选,雠校之役,皆身任之
王子,余中景瑗先生之中子也,家世雅故,契谊日竺。
其学锐晋迨群,文藻葩流,照映一世,视余之朽驽钝废,不足一哂。
而殷殷此覆瓿之文字,惟恐其不传,此非特性情之癖嗜,盖以余之一身葡人世之百艰,其所经者,由家及国,沧海之变故,固亦多矣,存其诗,亦足以徵闾里之见闻,乡邦之文献,而国是朝局之是非,亦或有可考焉。
夫身后之名,本不足恃,况以余之谫劣,其不传于后无疑也,而王子之盛心,则不可以无述。
刻既成,聊于前序之后缀而记之。
其同时之力欲传余集者,则故尚书潘文勤公、前祭酒王君益吾、故福建知府何竟山)、同年陶仲彝县令在铭)、曾圣与比部(之撰)、王韬水部彦威),及门樊云门庶常(增祥)、孙子宜孝廉(星华),皆黾勉相率,切于己事,或摘尤杀青,或写副未竟,其古谊乐善,皆后人所当知也,并记之。
辛卯七月十三日越缦老人慈铭再记于京邸轩翠舫。
光绪乙亥以后,为《杏花香雪斋诗》二集,当次第写出之。
又记。
杏花香雪斋诗·樊增祥序
光绪癸巳,余宰渭南,初刻《樊山》。
以书抵李会稽师求序,先生诺之。
二年未下笔,遽于甲午冬归道山矣。
人情于所厚善,每思为垂世之文以传之,视之愈重,则出之亦愈艰。
余生平师友若张文襄鹿文端、李会稽、黄醴陵四公,皆欲列其行状以待后之史官,若廉生伯熙祭酒,又生前以志铭相属者,而至今犹负诺,责诚重之,诚难之也。
越缦堂诗文集》凡一再刻,而《日记》数十册直至庚申岁甫经蔡鹤庼太史集资付印,起同治癸亥四月,讫光绪己丑七月,凡廿七年,得书五十一本,分为八函。
劭学之士,几欲家置一编矣。
先生诗集刊至甲戌冬而止,后此所作,皆在日记中。
同门孙君师郑晚隶门墙,笃于风谊,举先生未刻稿手自编录,都七百六十一篇,釐为十卷,将以付诸剞劂,以余与先生积数十年性情文字之契,属为弁言。
先生之诗,自为之而自道之,已屡见于日记中矣。
世以其言近誇大,不无后言,其实先生之学原本经术,而于三通、廿四史致力尤□且深,又天姿高亮,记诵精博,故其为诗也,无一语不鲜明,无一字不典覈。
其朝庙诸作,如国有大事,王臣蹇蹇廷立而议;林诸作,如吴越湖山,烟水岚,鲜翠夺目;其忧愤诸作,如寒熊吼林,怒马突阵,而语无偏宕,少陵稷卨之心也;其閒适诸作,如幽谷鸣禽,烟畦采玉,又如老坡瓢笠,飘然与神仙游华阳真逸之侣也。
至于悼念弟妹,哀挽友朋,语挚情深,泪长心远,如玄鹤唳夜,青鹃挂枝,使读者如辞汉铜仙,汍澜无已。
若夫寄耳琴笙,游目衫扇,题红笺于北里,貌翠饰于西园,莫不百琲成文,十香在抱,是又极閒情之致,拾香草之遗焉。
先生于词,无所不有,而剔其纤者、琐者、妖者、亵者;于体无所不工,而去其僿者、僻者、晦者、犷者。
盖不知几经简斥,几经烹煅,而始成此金昭玉粹、天高日晶之至文也。
犹忆癸未冬谒选入都,别三年矣。
见出别后日记示余曰:「此中有《包英姑歌》《题北齐校书图》二篇,乃晚年最经意之作。
」余读竟叹曰:「《校书图》诗,金风亭长容能为之,然考据略同,赡丽必逊。
至《英姑歌》,则竹垞不能为,西河或能为之,然有此古音,无此奇采。
至《题校书图》,则西河又不能为。
国朝二百年诗家坛席,先生专之矣。
先生莞尔曰:「吾门有赐,可与言诗。
」又尝语增祥曰:「今作者虽多,皆仅有其一体。
倘杂试十题,鲜不缩手噤口者。
若夫精深华妙,八面受敌而为大家,则吾与子不敢多让。
」言既,相视而笑。
呜呼!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邱」,古人且不欲过西州门,吾忍复读先生之诗哉?
光绪己丑后讫甲午六月,尚有日记八本存敝箧中,其中约有诗文百馀篇,会当检出付师郑续钞,以成全璧。
辛酉腊日受业樊增祥谨序。
二家词钞·樊增祥序
会稽李先生尝曰:「今世词家,独吾与子珍云门耳。
」然见人佳作,辄称叹不置。
尝曰:「周东鸥人品猥下,至其小词,《花间》不逮。
」又从余扇头见张蘩父大令词,叹曰:「世未尝无作手也。
」居常轻复堂先生,及见复翁评余《溪草堂乐府》,则又曰:「非解人不为此语。
」世皆疑先生褊心易怒,不知其爱才若渴,月旦极公也。
先生填词始道光庚戌,其少作曰《下集》,仅存十三首。
自己未入都,乙丑还浙,中间羁旅幽忧,兵戈危慄,感时伤逝,永叹长言,所为乐府,探原《小雅》,把臂三闾,温、韦以下不中作仆。
辛未计偕再官农部,自是遂无归之日。
贺湖烟水,禹庙莺花,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时或结兴兰荃,寓情巾舄,要归无邪之义,无愆正始之音。
洎乎晚年,弥入化境。
余少先生十六岁。
辛未春为登龙之始,一见若平生欢。
丙子报罢,居先生宅,过夏遂汝翼韬夫仲彝子珍同受业焉。
先生尤重余。
是冬居保阳书局,先生寓书曰:「文章骨肉之契,微吾子无可语者。
」每有所作,必录以见诒。
余所得先生诗词书牍,积一巨簏,燬于庚子之变,为可惜也。
先生诗及骈体文,先有刻本,散文则甲申岁余寿平钞得四十许篇,今已散轶。
词则辛未以前手钞成帙,自后所作,散见《日记》中。
韬夫京卿录为一册,先生并手稿授之曰:「吾词尽于是矣。
先生殁四年,余再入都,韬夫以词钞授余,俾付手民,迟至今日始果。
此缘因先生视余为黄梅慧能,苏门之淮海附拙词于后,题曰《二家词钞》。
恨秦越间阻,求子珍词不可得。
吾曩欲刻四家馆课,近欲刻三家词,皆仅得二家而止。
伯熙廉生子珍者,并人海虬鸾,神仙官府,遗鳞坠羽,俱足千秋。
终当蒐求付梓,以竟吾志,不使幽冥之中负此良友也。
光绪壬寅五月樊增祥叙。
会稽李莼客先生词章考据之学为清季冠,读书馀暇,尤工为诗词,自髫龀迄于老不辍。
而其手定刊行者仅《白华绛跗阁初、次集》十卷,自甲辰甲戌,八百五十首。
乙亥以后所为《杏花香雪斋诗》二集,迄未付梓。
岁壬戌,得北京浙江公会景印先生越缦堂日记》五十一册,公馀浏览,则先生未梓之作悉散见于《日记》中。
因顺次编录自乙亥甲申之诗,都为十卷,以继《白华绛跗集》之后。
于是先生平生所作殆十得八九矣。
先生一生备历艰屯,家国变故一寓之于诗,自谓:「存之足以徵闾里之见闻,乡邦之文献,而国是朝局之是非亦或有可考焉。
」至其沉酣典籍,摛词渊雅,气息醇粹,功候湛深,读者当自得之,固无俟卮语之导扬也。
共和十一年冬姚安由云龙识于涵翠楼。
杏花香雪斋诗·跋
右《杏花香雪斋诗》八集,合古今体得八百二十八首,老后《白华绛柎阁集》而作也。
甲寅冬,湘于袁梦白词丈欧钵罗室获睹钞本,宝之,亟借钞甲乙丙丁戊五集,寄老之哲嗣承侯世丈,丐其雠校,馀以它故不竟。
乙卯秋,湘在沪辑《大夏丛刊》,录载不数十章,《丛刊》以忤项城帝政而殇,深惜不获以全豹示世。
今年春,吾友陈子瘦厓于《越铎报》有《国学选粹》之辑,索稿于湘,乃出向所钞者实之。
时梦丈已参军皖省,复驰柬索己庚辛三集。
历时数月,始克成书,匆促会椠,鲁鱼亥豕,间不能免。
至壬癸二集,搜访几遍,卒不可得。
老未曾检订?
或已散佚与?
湘懵昧末学,景企先型,欲附微辞,深虞玷污,然频挹墨香,益證缘定,不敢自閟,勉缀数言。
老有灵,或所笑恕。
质诸袁、,毋诮唐突则幸矣。
丁巳七月,后学张钟湘天汉谨跋,李徐生翁为之书。
杏花香雪斋诗·识
先族曾祖莼客公博览强记,经史大家。
馀事韵语,冠绝当代。
昔公之门人王子献太史为梓《白华绛柎阁诗初集》十卷,为甲辰甲戌三十年间之作,皆公手自编定。
其乙亥以迄癸巳,曰《杏花香雪斋诗二集》,亦十卷,民初时里人张君天汉谋于公之嗣子承侯公,刊于《越铎日报》之《国学选粹》栏,逐日刊布,别成单行本一种,但仅甲至辛八卷耳,其壬、癸二卷则久湮无闻矣。
由君云龙就日记中乙亥年以降所存诗,著为《越缦堂诗续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以继《白华绛柎阁》之后。
校以张君之刊,则遗落甚多。
盖张君仅印数部,由君与商务主者俱未曾见,又不知别有诗草存焉。
春初,族祖璧臣公殁,发遗笥,得此本以归公家。
而承侯族祖早卒,后人昧昧不复知文,辄流落坊肆。
夏归里,以重金访得之。
观其书迹修整,非寻常钞胥所能。
求鉴于嘘尘族祖,识为承侯公手笔,而以民国四年随日记携以之平,由樊云门先生定者
予既幸后卷之出,又获观承侯公之楷法与樊先生之校字,发石渠之秘笈不是过矣。
所缺憾者,则公之原草竟佚亡不可得见,而前八卷之钞本又于前年转辗入杭人王君之手,乃不胜其怅怅耳。
但即以此赓续张君之刊,俾成完璧,亦无憾矣。
虽然,典我敝裘,易此遗迹,再欲谋梓,何可希冀?
嗟乎!
以白屋为名山,固公之幸而不幸;荒斋有遗编,亦寒而不寒也。
已抱残守缺,以待梓者。
二十四年九月,李济锵谨识。
越缦堂诗话·序
清季诗家以吾越李莼客先生为冠。
《白华绛柎阁集》,近百年来无与辈者。
去冬,北京浙江公会景印《越缦堂日记》手稿成,都五十一册。
余因举记中论诗之语,编录为三卷,不特先生宗旨即此可见,诚细籀之,其于诗学岂曰小补?
亦艺苑之宝书矣。
同治癸亥以前十四册,光绪己丑以后八册,(蔡元培氏撰《印行日记缘起》同治癸亥,「同治」误「咸丰」;光绪己丑,「己丑」误「戊子」。
癸亥同治二年先生三十五岁。
己丑光绪十五年先生六十一岁。
)缘事未付印,诗话之编仍未得全耳。
考节刊先生日记者,以《绍兴公报》社为最蚤,清宣统庚戌冬也。
次《古学汇刊》,次《文艺杂志》,次《文艺丛书》,卷帙皆无多,或才数叶,然有为景印本所无者。
盖皆自未印稿本中出。
今检录之,得如干条,别为「卷下之下」云。
共和十年四月望,晨起啜茗已,谨识。
后学诸暨蒋瑞藻。
(录入:顾青翎)
维基
李慈铭(1830年—1895年)初名模字式侯字伯「㤅」为「爱」之古字。
,号客,因读书于越缦堂,称越缦先生,又自号越缦老人,清末诗人。
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人,五十二岁始中进士,因性情清高狂放,官止于御史
自幼好学,“为文沉博绝丽,诗尤工,自成一家”,嗜书成癖,“于书无所不窥”,承乾嘉汉学之馀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
光绪六年(1881年)进士
同年五月,授户部郎中光绪十六年,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文廷式指责李慈铭御史时,多明哲保身,对李鸿章这等大人物“不敢置一词”,“观其日记,是非亦多颠倒”。
周祖培曾说他“能读书而不能做官”。
李慈铭曾与表妹珠婴私订终身。
但十四岁时祖母病重,为了冲喜延寿,家人强迫他娶大他五岁的表姐马淑人为妻,不料祖母仍在大婚当日过世,至此对表姊耿耿于怀,夫妻感情不睦。
婚后无子,为传宗接代,先后纳了三名小妾,但都未能有后,因此常流连于风月场所,据说因为常到妓院可看尽天下美女,与当时名伶朱霞芬、仙、傅芷、时琴香等都交往甚密,还记在日记里。
《孽海花》中的李纯客,便是以李慈铭为原型的。
李慈铭过惯官场糜烂的生活,又“戌削善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战败,闻讯忧惧,咯血而死。
钱辰
钱辰字秋潭号龠翁吴县金匮人
诸生,候选训导
有《龠翁诗钞》。
李鸿裔晚清 1831 — 18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1—1885 【介绍】: 四川中江人字眉生别号香严晚号苏邻
咸丰元年举人,入赀为兵部主事
尝入曾国藩幕。
同治间官至江苏按察使
后居苏州
家藏金石碑版名画极富。
精书法及诗古文。
晚好佛经。
有《苏邻诗集》
李鸿裔字眉生中江人
咸丰辛亥举人历官苏按察使
有《苏邻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