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郭定柱
维基
郭定柱
直隶临榆县(今属河北省山海关市)人。
郭定柱岁贡生道光十九年(1839年)考中己亥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会试中式,殿试位列三甲第一百一十七名,与名臣张之万徐树铭李鸿章沈葆桢马新贻等同榜,赐同进士出身
历任山东费县掖县知县同治十三年(1874年)正月泰安县知县
光绪二年(1876年)二月,署理临清直隶州知州,任职不到一年。
余汝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德清人字启愚
纳资为户部员外郎
母亡,守坟不出。
同治初恭亲王奕诉欲荐为军机章京,避于临榆山中。
后隐姓名,去北京白云观道士,旋往武当山,卒于紫清官。
陈湜晚清 1832 — 18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2—1896 【介绍】: 湖南湘乡人字舫仙
咸丰同治间曾国荃部将,从下安庆、天京。
累擢为陕西按察使,调山西
以捻军入晋褫职,仍留军中。
后以助左宗棠平西北,复原官。
光绪间曾国荃统南洋舰队。
甲午中日战起,驻防山海关
卒于任。
吴大澄晚清 1835 — 19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5—1902 【介绍】: 江苏吴县人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
同治七年进士
编修,以请裁减“大婚”经费,直声震朝中。
光绪十一年,以左副都御史吉林,与俄使勘界,争回被侵之珲春黑顶子地
后为湖南巡抚,甲午战争中,自请率湘军出山海关拒敌,旋以兵败革职。
善篆籀,亦能画,精金石、文字等学,收藏书画、古铜器甚富。
有《恪斋诗文集》、《恪斋集古录》、《古籀补》、《权衡度量考》等。
吴大澄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吴县人
同治戊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湖南巡抚
有《恪斋集》。
词学图录
吴大澄(1835-1903) 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
江苏吴县人
同治,历任编修河北道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等职。
光绪十二年(1886年)广东巡抚
善诗文,精书画、金石。
有《恪斋诗文集》、《恪斋集古录》、《古籀补》、《古玉图考》、《恒轩吉金录》等。
维基
吴大(1835年—1902年)原名吴大淳(因避清穆宗名讳,而改名大澄),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清代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官员。
吴大澄道光十五年(1835)五月十一日生于苏州双林巷。
道光二十九年(1849)与兄吴大根一同参加县府试。
翌年兄弟二人赴昆山应院试。
咸丰元年(1851年)考取县试第七,府试第九名。
二年金陵参加乡试落第。
同治三年(1864年)甲子科补行江南乡试,吴大澄中式第三名举人
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历任陕西学政河北道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
光绪三年(1877)山西陕西饥荒,吴大澄天津购得高粱7000石以赈灾。
又自己前往灾区,参与救灾。
在当地与乡绅合作设立磨厂,存活灾民。
光绪六年(1880)三品卿衔吉林督办。
协助吉林将军铭安办理宁古塔、三姓、珲春等地防务,训练马步新军。
又创设了机器制造局,制造弹药,鼓励移民拓殖。
光绪十一年(1885年),诏赴吉林,先会见宁古塔副统容山,后会同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与俄国使臣重勘珲春黑顶子地边界,援咸丰十一年旧界图,立碑五座,建铜柱,自篆铭曰:“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
”收回侵界,“而船之出入图们江者亦卒以通航无阻。
光绪十二年(1886年)广东巡抚
任内与张之洞联名反对葡萄牙侵占澳门香山。
试图阻止清廷与葡萄牙签订条约,不果。
光绪十四年(1888年)河南山东河道总督,修黄河水患,用水泥砌筑砖石坝,加固“郑州十堡”工程;二月,上表要求尊奉皇帝生父醇亲王奕譞为“皇帝本生父”,遭到慈禧太后公开斥责。
光绪十五年(1889年)请用新法测绘黄河图,光绪帝命名《御览三省黄河全图》。
光绪十八年(1892年)湖南巡抚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自请率领湘军出关应战,战败于海城,罢归,返回湖南,不久受命开缺。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朝廷再降旨,将其革职,永不叙用。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卒,年六十八。
清史稿》有传。
李桂林
维基
李桂林直隶临榆县(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人,清朝官员、进士出身
白广恩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陕西人
明崇祯间蓟州总兵,寻镇山海关
与清军战,屡败。
后归陕西
崇祯十六年,降李自成
顺治二年,在陕西降清,授骑都尉世职
胡燏棻清末 1840 — 19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6 【介绍】: 江苏泗州人,本籍浙江萧山字芸楣,一作云楣
同治十三年进士
光绪间广西按察使
中日战起,受命在小站新式练兵,成定武军十营;又首陈变法自强,办实业、整军队、设学堂等十事。
曾督造京津、山海关内外铁路。
官至邮传部侍郎
维基
(1840年—1906年)字芸楣,亦作云眉安徽泗州(今泗县)人,原籍浙江萧山,清末大臣,淮系官僚。
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选庶吉士
1877年散馆外放广西灵川县知县,未上任,捐纳为道员,补天津道,入李鸿章幕府,督办粮草。
光绪十七年(1891年)出任广西按察使,赐头品服。
1894年调中央。
同年爆发甲午战争,清陆军溃退入关,胡燏棻单骑宣谕,遣散溃兵。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决定采纳德国人汉纳根(Hanneken)的建议,编练新式军队。
命汉纳根与胡燏棻共同办理编练新军事宜。
汉纳根本人建议采用西式武器,加练新军十万,全都用新法训练。
这个建议遭李鸿章胡燏棻反对。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一月胡燏棻开始招募壮丁,在天津马厂编练新军3营,并聘请汉纳根担任教官
光绪二十一年九月初,定武军因马厂营房不敷应用而移驻小站(天津东南70里的新农镇),编制十营,号定武军,最初有步队三千人,炮队一千人,马队二百五十人,工程队五百人
小站练兵自此始。
光绪二十一年十月胡燏棻奉调出任津芦铁路督办,由袁世凯接统定武军袁再加以扩充以成新建陆军,成为日后北洋军阀的前身。
胡燏棻又上书变法,条列十事:开铁路、造钞币、制机器、开矿产、折南漕、减兵额、创邮政、练陆军、整海军、设学堂。
当年朝廷定议造津芦铁路,自天津北京卢沟桥,命燏棻充督办。
又任顺天府府尹,疏请展京西支路,卢沟桥门头沟,便运煤。
1897年任关内外铁路督办。
1899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以谈洋务著称。
次年,义和团入,指为通敌,欲杀之,逃跑而免。
后历任刑部、礼部、邮传部侍郎
1906年病逝。
天津建祠。
卫美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初满洲镶白旗人
崇德三年杜度征明,至山东,攻齐河县,先登。
顺治元年从入山海关,败李自成军,授牛录章京世职。
高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满洲镶黄旗人字立斋
高斌子。
乾隆初,以荫生授户部主事,再迁郎中,出监山海关淮安张家口榷税,署长芦盐政天津镇总兵,授两淮盐政
累官总管内务府大臣
两淮盐政任内借端肥私案发,坐诛。
马克佳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初满洲镶红旗人,瓜尔佳氏。
初任摆牙喇甲喇章京
顺治元年四月多尔衮李自成山海关,追逐至庆都
五月叶臣山西,从克太原
从杜雷等逐自成将田虎,败之于汾州、降州渡口及绥德等地。
二年从逐自成安陆武昌九江,同希尔根等夺其舟一百七十余。
累加世职至三等阿达哈哈番
劳乃宣清末 1843 — 1921
劳乃宣字季瑄一字玉初号矩斋又号韧叟桐乡人
同治辛未进士历官京师大学堂监督,署学部副大臣。
维基
劳乃宣(1843年—1921年)字季瑄号玉初一号玉磋别署矩斋晚号韧叟,原籍浙江桐乡,生于直隶广平(今河北永年)
清末官员,学者。
曾祖劳瑾乾隆四十九年甲辰进士同治十年(1871年)进士光绪五年后历任临榆南皮完县吴桥等地知县
对义和团甚为反感,主张加以镇压,著有《义和拳教门源流考》一文,认为义和团起源于白莲教,但此说后来有历史学者提出质疑,现在依然莫衷一是。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浙江求是大学堂总理次年浙江大学总理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四品京堂候补,任宪政编查馆参议政务处提调
宣统二年(1910年),钦选资政院硕学通儒议员
宣统三年(1911年),11月,任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总监督,兼署学部副大臣及代理大臣。
他还曾任资政院议员
清亡后成为遗老,坚不出仕,隐居涞水青岛,期间曾帮助尉礼贤研究汉学、创立尊孔文社,执教于礼贤书院。
1914年著成《共和正解》《共和续解》《君主民主平议》三文,并对“共和”制度有一番新解释,曾建议大总统袁世凯仿效西周末年的周公召公共和,代替清室摄政十年,待溥仪成年后再奉还大政,袁世凯对此不置可否。
后参与张勋康有为陈宝琛等发动的丁巳复辟,在张勋内阁中任法部尚书,数日后复辟旋即失败仍重新归隐。
民国十年(1921年)7月21日,病逝于曲阜,年七十九岁。
其子劳子乔素行不良,与瑞澄岑春煊合称「京城三恶少」。
讷钦清末 1844 — ?
维基
讷钦(1844年—?
),字子襄,祜雅尔氏,山海关驻防满洲正白旗人,清末官员,进士出身
同治六年(1867年),乡试中举。
光绪三年(1877年),登进士,以主事分部学习签分刑部
光绪七年,任刑部提牢
光绪八年,任刑部主事
光绪九年,任刑部堂主事刑部员外郎
光绪十年,前往湖北查办事件;次年,前往台湾查办事件。
光绪十二年,任刑部郎中
光绪十六年,任吉林分巡道
光绪二十年,任驻藏帮办大臣
光绪二十二年,署驻藏办事大臣
方友升清 ? — 19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6 【介绍】: 湖南长沙人
咸丰末从军同治间左宗棠镇压陕甘回民起事,累擢副将,所部称黄旗队。
光绪间总兵,从刘锦棠平定新疆阿古柏叛乱。
中法战争期间,率军攻文渊关,又参与克复谅山、长庆之役。
中日甲午之战中,率军北上,守山海关
后任浙江衢州镇总兵,设讲武堂,以新法训练学员。
方以智明末清初 1611 — 16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1—1671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桐城人字密之号鹿起
入清为僧,名大智字无可别号有药枕弘智愚者大师等。
少为复社名士。
明崇祯十三年进士,官检讨
弘光时马士英阮大铖中伤,逃往南海,以卖药自给。
永历时左中允,遭诬劾。
清兵入粤后,在梧州出家。
学问广博,于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药卜,无不析其旨趣,尤精于科学和哲学,重视“质测”,意即实验。
利玛窦交往甚密,通晓当时西方科学知识,对神学多所批评。
所著有《通雅》、《物理小识》、《药地炮庄》、《东西均》、《浮山集》等。
弘智字无可别字药地桐城人本姓方,名以智字密之
明崇祯庚辰进士,官检讨
初为报恩寺僧,后开法于青原山
有《浮山集》。
词学图录
方以智(1611-1671) 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浮山愚者,逃禅以后名行通、无可、五老、弦、愚者、墨历、木立、药地、极丸、浮庐等。
安庆人
崇祯十三年进士,任翰林院检讨
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
著述百余种,最著者《通雅》、《物理小识》,又有《药地炮庄》、《东西均》哲学著作,又有《浮山文集》、《博依集》、《易余》、《一贯问答》、《切韵源流》、《流寓草》、《周易图象几表》、《性故》、《学易纲宗》、《诸子燔痏》、《四韵定本》、《内经经络》、《医学会通》等。
维基
方以智(1611年—1671年11月9日)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别号龙眠愚者,出家后改名大智字无可别号弘智人称药地和尚直隶桐城县(今安徽省桐城市)人,明末清初学者、思想家、科学家。
祖父方大镇,曾任万历朝大理寺少卿,治《易经》、《礼记》,著述宏富。
父亲方孔炤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崇祯朝官至湖广巡抚
方以智幼禀异慧,六岁知文史,博览群书。
早年随父宦游,至四川嘉定福建福宁直隶燕京等地,见名山大川,与西洋传教士毕方济汤若望交往,并阅西洋之书。
冒襄侯方域陈贞慧,合称明季四公子
崇祯七年(1634)桐城民变,方孔炤留守方以智随家人避居南京
崇祯十二年(1639年)己卯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联捷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李自成北京后,受到了严刑拷打。
不久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方以智趁乱逃往南方。
南明永历朝,除经筵讲官,因伪书案被免职。
自行参加抗清活动,兵败后出家为僧,改名换姓,人称“药地和尚”。
因“粤案”被清廷押解北上,赴南昌省狱,又押往广东对案,十月初七日行至江西万安惶恐滩头,想起宋朝末年文天祥事迹,自沉于江殉国。
一说坐化。
据说,以智浮沉江湖抗清时,在社会底层,推动了秘密结社天地会的发展。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密之桐城人
崇祯庚辰进士,授翰林检讨,有《浮山全集》。
高第明末清初 ? — 16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1 【介绍】: 明末清初陕西榆林人
山海关总兵清顺治元年投降,授原官。
后随豫亲王多铎河南,改开归总兵
佘一元
维基
佘一元(?—?),字占一号潜沧山海卫人
清朝官员。
明末举人出身,崇祯十七年(1644)参预吴三桂山海关对抗李自成之役。
顺治四年丁亥进士
康熙八年(1669年)主编《山海关》。
官至礼部仪制司郎中
以疾告归。
著有《潜沧集》。
谷芝瑞
维基
谷芝瑞字仲符号霭堂
直隶临榆(今属河北省秦皇岛市)人。
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光绪三十年(1904年)末科进士,殿试二甲二十一名,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随即赴日本留学。
中华民国时期,曾任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印铸局局长黑龙江绥兰道道尹等职。
工书法。
穆廷栻清 ? — 17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21 【介绍】: 直隶临榆人
康熙六年武进士,授直隶蔚州路守备,历苏松水师总兵江南提督福建陆路提督
台湾朱一贵起事,奉命赴厦门驻守,卒于军。
谥清恪
富僧德清 ? — 18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6 【介绍】: 满洲镶黄旗人,瓜尔佳氏。
亲军蓝翎侍卫
乾隆间参与镇压黔楚苗民起事,嘉庆间参与镇压川楚白莲教及河南天理教起事。
累擢西安将军,以事革职。
鸦片战争中,以副都统衔山海关防堵。
正蓝旗护军统领
陈沆清 1786 — 18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6—1826 【介绍】: 湖北蕲水人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
嘉庆二十四年进士
监察御史
曾典广东乡试,任会试同考官
学宗宋儒,工诗。
有《诗比兴笺》、《近思录补注》、《学斋诗存》、《白石山馆遗稿》。
陈沆字太初号秋舫蕲水人
嘉庆己卯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
有《学斋诗存》。
陈沆(1785—1826) 清代官员、学者。
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
湖北蕲水(今浠水县)人。
嘉庆二十四年(1819)状元,授修撰,历任四川道监察御史广东学政礼部会试同考官
平生精研古赋,为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试帖诗八大家之一。
有《简学斋诗文钞》等。
传说嘉庆皇帝曾赐其“唯楚有才”匾额,悬挂在黄鹤楼上。
年仅十岁就曾游览黄鹤楼并题诗,嘉庆十八年后又多次到武昌,还应武昌盐法道章廷梁之邀留居武昌胭脂山,期间亦多次登临黄鹤楼
先后作黄鹤楼诗《中元黄鹤楼待月》《黄鹤楼夜坐》《江边黄鹤古时楼》等多首,其《九日黄鹤楼》于黄鹤楼诗碑廊中有录。
简学斋诗·跋一
道光甲辰夏月,晤小舫太史于都门,出其尊人秋舫先生诗集一编,披读数过,卓乎汉唐人手笔,诸家评语亦皆精当,欣佩无似。
道光辛巳年,关月生孝廉沈阳讲席,将出山海关先生于月生为甥舅行,送之以诗,云:「三年客里不曾离,我昨南归汝泪垂。
今我北来刚一月,又逢送汝出关时。
」「春草春花满帝城,可堪仗策事孤征。
燕台已觉离家远,况隔燕台十五程。
」「鸭绿江头花覆烟,时平壮士罢屯田。
若非潦倒书生笔,那得轻看塞外天。
」「敝琴遍觅赏音难,从此秋心孰与弹。
妒杀出关诗句好,下车先与陆生看。
」其时献正在桂香岩学使幕中,故末句及之。
他日,献来京,先生云「陆君、陆公皆不文,非生不可,似不妨引贾生之例耳。
」此四章,情真语挚,风骨清高,不知编集中云何未载,可见先生诗集遗佚者甚多。
献初识先生,系嘉庆丙子年在汪均之、奂之昆季斋中,先生魏默深同年处见献拟古诗,中有「鸾镜试新衣,隔帘蝴蝶飞」「庭草枯复青,与君久离别」两联,颇为叹赏,此订交之始。
己卯秋,献就馆出关,先生赠以大毛裘,虽古人解衣之雅,亦无以过焉。
越年馀而先生归自粤东,又赠之以朱提五十,其时以馆谷尚丰,固辞未受,而感恩知己,则未尝一日忘怀也。
献每过先,无不见,见必商榷古今,忽屡过而未得一见,心窃疑之,乃排闼入,先生大笑,之曰:「吾近获奇宝,杜门谢客者数日,今手钞毕矣。
天下之宝,当与天下共之,不妨携吾钞本去手录一过也。
」奇宝非他,乃仪部龚定庵所为古文上下卷也。
先生好贤重友之诚如此。
今汪均之、奂之昆季、关月龚定庵诸君俱归道山,惟献魏默深尚留恋京华,屈指旧交,如晨星寥落,抚今思昔,能无怅然。
且喜太史习其先人之业而能世其家,凡先生之有志焉而未逮者,将于太史期之也,独诗也乎哉?
五月二十一日丹徒陆献谨跋。
简学斋诗·跋二
秋舫诗,知其怀抱深远,立心忠厚,非徒以诗人自画者也。
既与纵谈,果然所愿。
秋舫力自淬精为有用之学,勿玩物以荒远大,词章尤足损人意气也。
况所怀益大,则诗亦自能醇厚深远,第于诗求之,浅矣。
三卷以前,犹见使才,语露痕迹,四卷以后,则益进朴至,多有得之言。
按之,皆有典要,其内泊如也,其外阔如也,益以蕴酿,何难继风人之义耶?
丙子六月,借读三日,敬悦非可语譬,谨识所能见及者归之。
均之汪正鋆拜书于自讼之室。
简学斋诗·跋三
幽岭石古,晓江春浓。
连樯飞度,好梦屡逢。
嘉庆二十一年六月,晤秋舫于都门,出示《秋舫诗钞》七卷,尘事纷纭,悤悤未暇读也。
越二日,秋舫见予诗况,遂索所以况秋舫诗者。
因闭门静读一过,敬识四语,可以尽秋舫之诗矣,未能尽秋舫之人也。
六月二十一日,奂之汪正荣记。
简学斋诗·跋四
秋舫之诗,好命余阅,至此本凡三次矣。
其改诗如改过,虚心实力无留难焉。
故其稿凡三易,每易辄胜,其为卷凡三,而亦每卷必进
秋舫近诗之进,则不于诗中得之矣。
自狂狷不似中行,而乡原者似之,而圣人之去取特异,盖真伪之间,相去至微而不可以道里计也。
论诗必三百篇,闻者罕不大噱,而不知自从删后更无诗,非其体制格律之不同,乃其本末真饰之迥绝也。
秋舫更以其虚心实力,严察而朴存之,使无一字非真诚流出,而必三百篇焉,则读者亦皆动其真诚,而竟如三百篇矣。
丁丑十月魏源读,谨跋。
简学斋诗·跋五
余阅秋舫诗,此其第四次矣。
羊角风,转而益上。
如白雪曲,唱而愈高。
大抵甲戌年是其转关,丙子后乃其进境,其中甘苦曲折,源一一能悉之。
学问之道无穷,而性情之故有本,改诗如改过,心虚而力勇,今愿与秋舫益勉之。
己卯孟冬魏源校毕,再识。
简学斋诗·跋六
空山无人,沈思独往。
木叶尽脱,石气自青。
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成连东海,刺舟而去。
渔洋山人能言之而不能为之也,秋舫其庶几乎?
其庶几乎?
壬午季春魏源书于藤阴书屋。
简学斋诗·跋七
甲戌春,余与秋舫定交京师,初见其诗,推为船山劲敌,别才五年,精进若此。
卷中古体尤胜,五言造意深妙,用力坚苦处,殆非船山所能也。
七言才壮而气逸,间有一二浮句冗字,惟固存而慎发之,则谨严中益见排奡,当与昔贤抗衡千载,况吾辈耶?
承示又将出都,索诗贶别,即题此卷,附呈教正:少年摇笔吐长虹,人海莺花电埽空。
万古居然回腕底,一魁曾不介胸中。
青莲畔金尊月,黄鹤楼前玉笛风。
料得怀人高咏地,江天兀傲又孤篷。
渔弟吴嵩梁
简学斋诗·跋八
水之大者,风已定,必有阴浪。
琴之古者,响已彻,必有泛声。
阴浪弥劲,泛声最悠,韦、二公以是雄视百代,作者其嗣响,已盥诵再三,为之敛衽退避矣。
道光壬午六月十二日安吴包世臣记。
简学斋诗·跋九
冲澹者其神,真朴者其质,诗品在苏州道州之间,不可以寻常畦径求之。
诸体俱佳,五古尤胜,必传无疑。
癸未中春敬堂姚学塽谨跋。
简学斋诗·跋十
秋舫天才俊亮,落笔不能自休,近更加以检束,骎骎乎窥汉魏之门矣。
卷中多精悍之作,如「各有天地身,攀附讵非耻」「一念静躁间,终古霄壤侔」,皆见道语,可以针顽立懦,不当徒以诗人目之。
乙酉初春云汀陶澍拜读。
简学斋诗·跋十一
外舅陈先生既殁,越二十馀年,其子小舫检箧中所藏遗诗,编次友朋选定者曰《诗存》,其馀若干首为《诗删》,以授梓人。
名澧襄雠校之役,终卷而叹曰:今之刻是编者,使先生以诗传,非先生意也。
先生内行淳美,于学无所不窥,而笃好宋五子书,诗则馀力为之。
嘉庆时,登上第,入翰林,恬于进取,交游不过数人。
道光初年,屡膺衡文之命,所得皆知名士,士林称为文宗。
京师久,禄薄不能迎养亲,将乞归,亲闻之,弗许。
名沣时尚幼,见先生端坐一室,事图籍外恒忽忽不乐,私心窃以为忧。
乃无何而疾作,年甫逾四十,曾不得大用于世,至今有馀憾焉。
先生作诗,多不自收拾,是编断自己巳以后,然少作为一时传诵者,他人诗集杂记中往往见之,今所录不及十之二三。
读之者孝弟之心油然以生,然则先生虽以诗传而不仅以诗传者,自在也。
抑闻先生著述有《近思录补注》十四卷,尤为平生所得力,董而理之,上诸史馆,以备儒林之采择焉,是则小舫之责也夫。
咸丰壬子孟春,婿叶名沣谨识。
(简学斋诗,录入:顾青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