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吴大澄晚清 1835 — 19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5—1902 【介绍】: 江苏吴县人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
同治七年进士
编修,以请裁减“大婚”经费,直声震朝中。
光绪十一年,以左副都御史吉林,与俄使勘界,争回被侵之珲春黑顶子地
后为湖南巡抚,甲午战争中,自请率湘军出山海关拒敌,旋以兵败革职。
善篆籀,亦能画,精金石、文字等学,收藏书画、古铜器甚富。
有《恪斋诗文集》、《恪斋集古录》、《古籀补》、《权衡度量考》等。
吴大澄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吴县人
同治戊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湖南巡抚
有《恪斋集》。
词学图录
吴大澄1835-1903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
江苏吴县人
同治,历任编修河北道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等职。
光绪十二年(1886年)广东巡抚
善诗文,精书画、金石。
有《恪斋诗文集》、《恪斋集古录》、《古籀补》、《古玉图考》、《恒轩吉金录》等。
维基
吴大1835年—1902年),原名吴大淳(因避清穆宗名讳,而改名大澄),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清代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官员。
吴大澄道光十五年(1835)五月十一日生于苏州双林巷。
道光二十九年(1849)与兄吴大根一同参加县府试。
翌年兄弟二人赴昆山应院试。
咸丰元年(1851年)考取县试第七,府试第九名。
二年金陵参加乡试落第。
同治三年(1864年)甲子科补行江南乡试,吴大澄中式第三名举人
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历任陕西学政河北道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
光绪三年(1877)山西陕西饥荒,吴大澄天津购得高粱7000石以赈灾。
又自己前往灾区,参与救灾。
在当地与乡绅合作设立磨厂,存活灾民。
光绪六年(1880)三品卿衔吉林督办。
协助吉林将军铭安办理宁古塔、三姓、珲春等地防务,训练马步新军。
又创设了机器制造局,制造弹药,鼓励移民拓殖。
光绪十一年(1885年),诏赴吉林,先会见宁古塔副统容山,后会同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与俄国使臣重勘珲春黑顶子地边界,援咸丰十一年旧界图,立碑五座,建铜柱,自篆铭曰:“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
”收回侵界,“而船之出入图们江者亦卒以通航无阻。
光绪十二年(1886年)广东巡抚
任内与张之洞联名反对葡萄牙侵占澳门香山。
试图阻止清廷与葡萄牙签订条约,不果。
光绪十四年(1888年)河南山东河道总督,修黄河水患,用水泥砌筑砖石坝,加固“郑州十堡”工程;二月,上表要求尊奉皇帝生父醇亲王奕譞为“皇帝本生父”,遭到慈禧太后公开斥责。
光绪十五年(1889年)请用新法测绘黄河图,光绪帝命名《御览三省黄河全图》。
光绪十八年(1892年)湖南巡抚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自请率领湘军出关应战,战败于海城,罢归,返回湖南,不久受命开缺。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朝廷再降旨,将其革职,永不叙用。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卒,年六十八。
清史稿》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学图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