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明朝
程启充明 1482 — 15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川嘉定州人字以道
正德三年进士
三原知县,入为御史
上章请革权倖子弟冒滥军功及早视朝、罢冗费等,帝不省。
嘉靖间,屡言事忤旨,又为张璁桂萼所恶。
后以劾郭勋李福达狱,谪戍边卫。
有《南溪诗话》。
启充字以道嘉定州人
正德戊辰进士,除三原知县
入为御史,以劾郭勋谪戍边卫。
隆庆初,赠光禄少卿
有《初亭集》。
田按:以道在正、嘉两朝,号为敢言,惜谪戍后不复起用。
升庵为素交,升庵亟称其诗。
今全集不馥可观,仅于费经虞剑阁芳华集》见二诗,不足见所长。
所著又有《南溪诗话》三卷。
《四库存目》著录者仅二卷,《提要》亦不详其名,未知是二是一也。
维基
程启充(1482年—1537年)字以道号初亭又号南溪四川嘉定直隶州(今四川省乐山市)人。
治《书经》,行一,由国子生中式四川乡试第十九名举人,年二十七岁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二年二十五名,第三甲第一百三十四名进士
陕西三原县知县九年六月入为浙江道监察御史
正德十一年(1516年),反对都督马昂进上有怀孕的妹妹,并弹劾边疆开支。
十二年(1517年)称病告归。
明世宗即位,恢复官职,随即争兴献帝皇号。
嘉靖元年(1522年)巡按江西,得到朱宸濠萧敬张锐陆完等私书,其中欲赶走孙燧,云:“代者汤沐、梁宸可,其次王守仁亦可。
”于是弹劾萧敬张锐,并称王守仁党逆,宜追夺爵位。
给事中汪应轸审查此案后认为:“逆濠私书,有诏焚毁。
启充轻信被黜知县章立捃摭之辞,复有此奏,非所以劝有功。
主事陆澄亦为王守仁奏辨。
明世宗确定此事不再更议。
嘉靖二年丁忧归乡。
五年丙戌冬,服阕,入京师,复任御史,当时张璁桂萼都厌恶他。
恰逢郭勋李福达狱,为程启充所劾,张璁桂萼于是主张他挟私,六年九月谪戍边沈阳
嘉靖十六年赦还,言者交荐,不复任用
回乡不久即去世。
隆庆初年,赠光禄少卿
主要活动
  • 1508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马愈明 1435 — ?
维基
马愈(1435年—?
),字抑之号清痴痴痴道人直隶嘉定府嘉定县人
进士出身
应天府乡试第六十六名。
天顺八年(1464年)甲申科会试第二百十四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六十名。
马愈能诗善书,擅长山水画,为吴门画派先驱。
主要活动
  • 1464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吴嘉纪明末清初 1618 — 16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8—1684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泰州人字宾贤号野人
独喜吟诗。
家甚贫,虽丰岁常乏食。
又睹明清易代江淮生灵涂炭之惨,与当地灶户受盐商剥削之苦及河患、军运等害,见闻亦切。
其所作诗字字皆血泪,可称诗史。
有《陋轩集》。
吴嘉纪字宾贤号野人泰州人
有《陋轩诗》。
清诗别裁集
字宾贤更字野人江南泰州布衣。
著有《陋轩诗》。
野人泰州之安丰盐场,濒于海,刻苦成诗,人无知者。
周栎园侍郎盛称其诗,人争重之,由是陋轩之名与诸名家相埒。
渔洋诗以学问胜,运用典实而胸有炉冶,故多多益善,而不见痕迹。
陋轩诗以性情胜,不须典实,而胸无渣滓,故语语真朴,而越见空灵。
然终以无名位人,予持此论,而众人不以为然。
然其诗具在,试平心易气读之,近人中有此孤怀高寄者否?
己丑广陵,与汪子舟次交,舟次每以制举业相质,时年甚少,未尝见其为诗也。
越十三年,予复至广陵,见舟次诗,而诗又甚工,余惊询之。
舟次曰:「东淘有吴宾贤者,善为诗,余与之游,同学诗,愧不逮也。
」后每见辄言宾贤宾贤不置,若惟恐余不知有宾贤者。
且曰:「宾贤每把先生诗,勿勿不自禁,泪辄涔涔下。
每札至,辄询得先生新诗不?
先生寄余诗,则急录之去。
先生近帙至,则仓皇大索,若追余逋负者。
先生狱事急,则向予曰:『安得云中舒金色臂,援周先生使不死,再见其三数诗。
先生固不屑与人同调,而又时发虞仲翔之叹。
以予论,若宾贤者,可谓先生同调,亦不可谓不知先生者矣。
」因出其手录《陋轩诗》一帙示予,余读之,心怦怦动。
已又见其寄舟次札子,有「夕阳残照,于时宁几」之语,则不禁悽心欲绝。
宾贤常恐不及见余,余倖返;今乃有不及见宾贤之感矣。
急赋一诗寄之。
及退而语广陵人,则绝不知有宾贤者。
钟山龚野遗曰:「吴宾贤家东淘,东淘产盐,人拥高赀,家不蓄书,间有书,辄以覆瓿,或以拭牢盆。
宾贤居陋轩,环堵不蔽,自号野人
野人每晨起,书枯坐,少顷起立徐步,操不律疾书,已复细吟;或大声诵,诵已复书。
或竟日苦思,数含毫不下。
又善病咯血,血竭髯枯,体仅仅骨立,终亦不废,如是者终年岁。
里人相与笑之曰:『若何为者?
若不煮素而固食淡。
』数指目以为怪物,野人终不之顾。
东淘盖旧有分司使者署,一使者至,询此间有能文士否?
属胥对曰:『某不识能文士何等也?
见有手一编向之絮语,忽作数十字,欣欣自以为得意,或者其是乎?
使者则急请之见。
数请数辟去;辟之不得,强与之见;见则大悦,以为真能文之士;士固无出其右者。
东淘人群异之,以为是淡食者固可与长吏揖耶!
自是望野人若不及,渐有过其庐者,野人终闭户不与之接。
」嗟乎!
宾贤如是,即不旦夕死,其终死于陋轩必矣!
因汇其前后之作,刻为《陋轩诗》。
余门升州吴介兹曰:「读野人诗,想见此老彳亍海滨,空墙落日,攒眉索句,路人作鬼声唧唧揶揄时。
宋登春谢榛诗,叹曰:『何乃津津谀贵丐活?
』展宾贤诗竟卷,如入冰雪窖中,使人冷畏。
」嗟乎!
介兹数言,可序野人诗矣。
舟次名楫宾贤名嘉纪
舟次别有集。
宾贤是集行世,会有知之者。
分司其地者,能物色野人,当非俗吏,而忘询其姓氏,惜哉!
康熙元年,岁次壬寅,阳月,栎下同学周亮工题于赖古堂。
(《陋轩诗》电子本录入:顾青翎)
癸卯孟春周栎园司农将之青州,过扬州,遗予《陋轩诗》一卷,盖海陵吴君嘉纪之作也。
披读一过,古澹高寒,有声出金石之乐,殆郊、岛者流。
近世之号为诗人者众矣,掇拾汉、魏,挦扯六朝,以献酬标榜为名高,以类函韵藻为生活,此道膻秽榛莽久矣!
如君白首藜藿,戢影穷海之滨,作为诗歌,托寄萧远,若不知有门以外事者,非夫乐天知命,乌能至此?
余在扬三年,而不知海陵吴君,今乃从司农得读其诗,余愧矣愧矣!
余知野人己亥九月始。
己亥江上震惊,扬人倾城走。
余时移家艾陵,念虚中在东亭,趣棹视之。
至则虚中手近诗一帙纳余前,俾余读。
余交虚中三年,未闻虚中一言诗,忽累累成帙,心异之。
顾其诗已丹黄遍,下数行,诧惊,向虚中曰:「阅诗者谁耶?
余不子异,异阅诗者。
」虚中矍然良久曰:「嗟乎,野人今遇知己矣!
野人者,东淘处士吴嘉纪也。
」余生平未尝一见野人诗,闻虚中言,殊色动。
虚中复言:「野人性严冷,穷饿自甘,不与得意人往还;所为诗古瘦苍峻,如其性情。
东淘距此地仅三十里,岁不一二至,野人固不易见;即见野人野人亦不易合也。
」余默然久之。
诘旦,野人忽至,两人相见欢甚,各为诗,诗成,呼酒共醉,酒尽,复为诗,如是者三日夜,留连低徊,不忍别去。
余私念往与虚中言,虚中殆私野人野人殊易合也。
野人夙有肺疾,恒不自惜,喜苦吟;近数年来疾且甚,悔之,禁不得多作,然一诗成,必百里寄余,反复更订,无虑数四。
余尝以小舠迎野人野人辄为余来,抵掌论心,浃旬累月,视东亭又将过之。
然当熟客登筵,颓然自废,野人率落落无一可。
辄忆虚中言,虚中不予欺也。
辛丑岁周栎园先生广陵,见野人诗,推为近代第一。
复闻野人病,心心虑之,恐遂不及见野人,属余为书招之,赠一诗附与俱往。
余逆野人不肯为先生来,以先生情至,谊无容辞。
且属藁慰先生曰:「野人性固严冷不易合,然见先生诗,或当忻然来。
」书达,野人竟来。
野人名不出户,而先生诗走四方。
野人与余共论诸家诗,时先生方逮系大廷,野人于时已切切望先生事白,得时见先生近潇。
固不意先生南还,亦为野人悲惜如此也。
先生既得见野人,虑野人死益切,语余曰:「古之工为诗文者多矣!
人情忽近喜远,其人不死,则著作不传。
野人之人、之遇、之诗,皆可必其传;□病又□几于死。
且以野人诗,亦必待其死而后传,吾与子与不知野人者等耳!
子其图之。
」余唯唯。
因即邮筒所寄寸牍片纸汇次之,得百首,应先生命。
先生欲及野人之生,令天下知野人百诗何能尽,然剞劂非野人志,百诗而传,可以谢先生,亦可以谢野人已!
集成弁以言,盖以见野人不易知;知野人者,初亦非偶然也。
泰州安礼场,海滨斥卤之乡也。
明正德间,有布衣曰王艮号心斋,以理学闻。
不百年,有布衣曰吴嘉纪字宾贤号野人,以工诗闻。
自两贤相继出,而四方谭安丰场人物者,皆啧啧心斋宾贤不置。
心斋能为严苦峭厉之行;而宾贤忧深思远,所为诗,多不自知其哀且怨者,似与颜子之箪瓢陋巷曾晰沂水舞零,旨趣殊焉。
余不获及见心斋,犹幸得交宾贤,垂三十年,习知其为人,盖醇厚而狷介者。
狷介则知耻,醇厚则善自责,善自责则恕于人。
其怨也,悲于人有所不平之谓也;其哀也,不过自鸣其所遇之穷。
且以为诗不出于诚意,则不足传也,故其体如此。
今有斥人者曰:「汝不诚。
」则受者必艴然怒。
而诗之不诚,则往往强自托于佩玉鸣珂以为文,不必标枝野鹿以为质也。
然乎?
否乎?
此其非是亦最易别白者矣!
然予每三复其诗,又未尝不深有慨于古法之久亡也。
自乡举里选废,而《简兮》《考槃》之诗作矣;自井田废,而《大田》《南山》之诗作矣。
贤如宾贤,而穷如此,吾不独为宾贤悲也。
后世有位君子,有读宾贤之诗如吾之悲者,愿无如吾之徒悲,而慨然以举行周为任,庶几怨调罕闻;而宾贤之诗,有益于人之国家不既多乎?
或曰:「宾贤今之处士,独无意于学颜、仓与?
」曰:命不同也。
、曾非穷人也。
夫既得圣人而为之师,且其家庭亦必有可乐者;颜渊死于颜路之前,而曾晰父子间事,孟子略载之。
忧于国而乐于家,穷于出而通于处,宾贤都未有此也,而何疑于其哀且怨乎?
嗟乎!
宾贤之哀怨,乃其诗之诚也。
心斋践履笃实,其学一本于诚,使宾贤得与生同时,则亦心斋之徒矣,岂独以其诗鸣哉!
今天下何处士之多也?
以余所见,今富贵利达者之家,其坐客多世俗所称处士者焉。
彼富贵利达者,视其家食用玩好之物无不具,独不能具其文章,通知古今载籍之语。
乃挟其势与利,思钩致贫贱失志、稍知诗与文、又自骄语为高士者,以充其玩好之一物;而彼骄语为高士者,欲以其诗与文汲汲然求知于人,不幸贫贱,失志益甚,遂俛首甘心,充为富贵利达者之玩好而不辞。
余观古处士,未常不受知于富贵之人,特其终身所受知者,一人而已,名且大显于天下。
古富贵之人,于天下之士,固无所不好,然诚得士之报,使天下后世,信其心之诚;然好士者,亦不过一二士,未若今天下两者相遇多而相得者不益彰也。
毛公薛公之隐于博徒卖浆也,知从之游者独信陵君耳!
同时平原君亦好士,未常知毛公薛公在其国中也。
北郭骚之贤,几不受知于晏子;既知之,又几失之。
盖贤者之难知,而又不肯屑屑求知于人若此。
以予观我泰州吴子野人之诗,与其所以立身持己者,可谓不愧古处士;而当世之大公卿好士者之众,能深知其诗与其立身持己不愧处士,笃好之表彰之如不克者,惟栎园周先生一人。
阮亭且云:「我官扬州三年,未知海陵有吴子,今乃从周司农公知之。
」予益以叹吴子之为处士,非予所见为多者之处士也。
周先生之知处士,果有异于世之所为好士者也。
两人者,皆远矣,皆不可及矣!
予故乐得而叙之。
康熙戊申首夏,吴下同学弟计东,书于广陵玉笑亭。
海陵吴野人,积学三十馀年,著为诗歌古文辞,凡若干卷。
然櫜锋埋照,不屑以才炫,世亦无有知者。
栎园周先生始奇之,为梓其诗行世。
而后野人之名,不胫而驰于大江南北。
吾友汪子芾斯复裒其全集,录诗近四百篇,续梓以传。
刻成,而余重有感矣!
野人家东淘,为濒海斥卤鱼盐沮泽之乡,贾侩杂居,习尚凌竞,其于诗文笔墨之事,固非所论。
野人以一鹤孤鶱,翛然云表,不干名,又耻藉时流延誉。
居仅荜门蒿径,旁有野水虚明,荻芦森错。
日惟键户一编,吟啸自若,虽瓶罄履决不复问。
故其为诗,冰霜高洁,刻露清秀,不得指为何代何体,要自成其为野人之诗而已。
然吾闻其生平,天性孝友,与人交,严冷难合;至缓急患难,则不以生死久暂异。
其于新安程琳同里王衷丹两事为尤著。
且其乡有王汝止先生者,曾受学馀姚,以躬行实践、力排矫饰为事。
野人之气专容寂,笃行潜修,其闻道而后兴者欤?
予故因诗并述其人之梗概若此,使读其诗者,遂以求其人,而知野人之不仅以诗足尚也。
屏山宗同学弟周祚拜书。
唐书》之传隐逸也,才二十有二人,中间或隐或仕略相半,而为道士之学者数人焉。
史臣谓隐之槩有三,而其所述皆下槩也。
噫!
何真隐之难也!
上焉者,身藏而德不晦,万乘之贵,寻轨而委聘;次则挈治世之具,弗得伸,或持峭行,汎然爵禄,使人君常有所慕企;末焉者,资槁薄,乐山林,内审其材,终无当于取舍,故遁迹不返,使人高其风而不敢訾。
史臣之论率如是。
余观其论列诸人,若朱桃椎田游岩李元恺卢鸿陆羽之徒,其于泉石烟霞,洵膏肓痼疾矣。
王绩吴筠贺季真秦系张志和陆龟蒙诸子,文词卓越,以诗歌相雄长,诙谐放荡,浮沉荣遇之间,当时慕之,后世传之;身虽隐而名益彰,岂寂寂无所表见者比哉!
扬之泰州,有吴先生者,名嘉纪字野人,隐居东淘,名所居曰陋轩。
与世罕接,家最贫,虽礼年常乏食,以歌诗自娱乐。
独与余兄舟次善,尝窃诵其诗于周栎园司农,为刊其初稿。
继家芾斯分司东淘,慕其贤,为再刊其集。
于是江南北家有其诗,渐达于京师
济南阮亭王公,尤时时口其诗不置。
先生之名,虽欲俱隐不得矣!
余获交先生久,间入城,必过余家,故得尽览其作。
大抵四五言古诗,原本陶潜王粲刘桢阮籍陈子昂杜甫之间;七言古诗浑融少陵,出入王建张籍;五七言近体,幽峭冷逸,有王、孟、钱、刘诸家之致,自脱拘束。
至所为今乐府诸篇,即事写情,变化汉、魏,痛郁朴远,自为一家之言,必传于后何疑欤?
先生之诗日益多,不自收拾,其友方子于云,裒其前后诗,重刊精好,吾党义之。
询其人,孝而乐善,又左右于先生,贤矣!
先生以其所刊首示余,且属为论次。
余何足为先生序,顾不鄙弃而必见属者,或以余之知之也!
噫!
余之所以知先生者,独诗云尔哉!
大都号为隐逸者,多违乎时,不得已而托焉者耳。
苟有知而举之者,即攘臂而起,肩相摩于道,求如桃椎诸人,尘芥徵辟,走林草以自匿者几人乎?
先生名虽闻于时,身处海滨,自甘穷寂,不肯托迹于终南嵩少,为钓名窃禄之计,爱其诗而愿见其人者,至想像不可得此,其品槩何等也!
先生生平无所好,惟酷嗜,有鸿渐、鲁望之遗风焉。
他时有传逸民者,当与并列云。
时康熙十八年己未,六月望日,郡同学弟汪懋麟拜撰于百尺梧桐阁。
数十年来,扬郡之大害有三:曰盐筴,曰军输,曰河患;读《陋轩集》,则淮、海之夫妇男女,辛苦垫隘,疲于奔命,不遑启处之状,虽百世而下,瞭然在目。
甚矣吴子之以诗为史也!
少陵赋《兵车》,次山咏《舂陵》,何以过?
使其得志,出厥怀抱,裨益军国民生不浅,奈何托之空言也!
然而吴子蒿目怆心、孤吟而永叹者,尚不止此。
予自申、酉杜门垂廿载,不知户外事,独时时耳吴子名。
辛亥,馆海陵,以为必识吴子,越十年,不识如故。
今年癸亥夏四月,始定交于馆舍。
予见吴子,大喜;吴子见予,亦大喜;为张宴置酒相乐也;已而相泣。
呜呼!
予当初闭户时犹壮盛,即吴子亦未艾;乃今吴子近七十,予亦去耆无几,吾两人者皆老矣,而始得一遇;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不可重为太息哉!
吴子诗自三事而外,怀亲忆友,指事类情,多缠绵沉痛;而于高岸深谷,细柳新蒲之感尤甚。
予读之往往不及终卷而罢。
而吴子酒半出袖中诗属为序,予亦何能究其言、悉其旨乎?
少陵云:「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而《陋轩集》中,亦有「往事不得忘,痛饮求模糊」之句。
然则予之不尽言也,亦犹少陵之不忍问也,又若吴子之百觚千爵以祈模糊也。
悲夫!
东淘去吾州百有二十里,地滨海,瀰望沙黄苇白,无复山川灵秀之气,顾硕儒畸士,往往间生其中。
在前则心斋王先生以理学名,后此则宾贤吴先生以诗学名。
今所传《陋轩诗》,海内操觚家但解吟风弄月,虑无不知有泰州吴野人名字者
诗初刻于栎园周司农,继刻于分司汪芾斯,为数不满四百篇。
今本较旧刻加多逾倍,盖先生故人方于云又从而裒录之者也。
历岁既久,版更易数主,渐次脱落。
璨不忍里中先辈其幸而仅存者祗此一编,不幸其子孙不能世守流传,将遂听其波荡转徙,日渐澌灭,以至于尽也。
乃因购得坊肆见行版,更取家藏旧本,逐一雠对,补其残阙,并字句有漫漶不可识者,亦一并刊正以行。
夫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
王、吴两先生负百世盛名,人代未久,后嗣乃不免颠连困踣,所忧有不止穷饿无聊为足馁若敖之鬼而已者,其亦志士之所同嘅也夫!
乾隆乙酉初夏,邑后学倥侗陈璨识。
野人先生陋轩诗》,零章断句,传诵已久,每令人悠然神往,而原板荡佚无存。
余辑是编,遂录全稿,不遗一章。
近见泰州缪君重刊本,然先生诗固人所争睹,广其流传,亦人所共愿也。
惜庵王相识。
国初人甚喜谈诗,自公卿大夫士而下逮氓庶旁流,多争自琢磨,附于风雅。
其在上者,如合肥、娄东、大梁之属,难更仆数,而要皆有其集盛传于世。
惟穷悴隐居,以诗自命,而莫附青云,名随湮没,绝可惜也。
往时名人,亦有选本,附载数人,卒成挂漏。
其真能直逼古人者,不少概见,即其书亦未历久而废弃无存矣。
当时以处士有集行世者,凡数人,吾郡吴嘉纪野人与焉。
野人初处海滨,无意于世,遭汪悔斋先生于场下,乃奇而称之;归与蛟门豹人孝威诸公为之扬誉,遂甚为郡城夙老所许;而诸商好文者,争延致之。
今所刻《陋轩集》,皆其力也。
野人诗未为极至,然亦自具性情,不寄他人篱壁,传之后配,固当有数十首可存不废者,乃其名竟得悔斋以传。
其视老死乡而生平含毫苦吟,祗成荣花飘风、好音过耳者,顾不甚幸也哉!
宗人崆峒先生名敏高邮州学生,不及贡而殁。
同邑丁子先先生名元甲府学生,当贡而适遇停贡八年,亦不及复而殆。
子震三、施敬,与予交善。
三人诗绝佳,高出野人数倍,皆以穷悴不传,到今几无有知其人者。
士不幸终困胶庠,并一二诗之传后,尚有数阨焉,不深可痛乎!
呜呼!
野人其真厚幸也已。
陋轩诗》,以周栎园司农所刻为最初本。
康熙改元司农扬州,因汪舟次野人,为序其诗,梓而行之,名曰《陋轩诗》,司农所命也。
同时作序者,有计甫草王阮亭
阮亭时官扬州推官,(顺治十七年任。
)因司农野人,雪夜被酒,为作诗序,翼明,走急足寄陋轩,当在是时。
康熙六年钱塘汪芾斯分司淘,雅重先生,为裒其全集,得诗四百首,续梓以行。
周祚序言之甚详。
汪公当自有序,惜不传。
厥后方于云(鸿逵)合先生前后诗,重付剞劂,汪蛟门序,称其刊刻精好。
今世所传《陋轩诗》原刻,即方本。
余家藏二部,一为先君子所遗,今归家仲。
余所藏,乃妻大父仲松岚先生圈评本,内子巾箱中物也。
、汪两刻,余未见。
其最后者,嘉庆时栟茶场竹痴所刊,刻手远逊于前。
且原诗六卷,离为十二,失其旧矣。
然其表章前哲之功,正不可没。
此《陋轩诗》四刻之原委也。
顷选先生诗入《海陵诗徵》,为国朝诗人之冠,特诠次其说。
(夏荃)
吴野人先生陋轩诗》,自栟缪君竹痴重刊后,稍知先生者,几家置一编矣。
先生诗实不止此。
东淘施丈井亭,藏《陋轩未刻诗》二册,一为孙豹人手订,一为陋叟自钞。
乾隆戊子,宫丈节溪游东淘,于井亭处见之,携钞本归,丈有《读陋轩未刻遗稿》五言古,及《陋轩续集小引》,称其手书楷字,笔法古拙可宝。
宫丈文孙枚波,与余为僚婿,取此本赠余。
前二十三叶先生自钞,体兼隶楷,古趣盎然;即此寥寥数十叶,而先生之精神面目,几于活现纸上,古物可贵如此。
后五十叶,他人书;计诗三百六十馀首,其已见《陋轩诗》刻者,约十之一,馀诗多可传。
宫丈曾三选,得诗百七首,拟另录附《陋轩诗》刻后。
顷余取全帙,详加遴选,得诗百二十馀首,与宫丈选小异。
窃谓钞不如刻,拟取所选另刻单行本,名曰《陋轩诗补遗》,与全集相辅而行。
荃)
友夏退庵,既购得缪氏所刻《陋轩诗》集板,又获陋轩未刻诗册,辑为两卷,刻成未及印行,遽归道山。
哲嗣子猷以集见示,并乞为之序。
余谓野人先生诗,前人序之已详,复何俟鄙人赞说。
而续刻始末,则固不可不序也。
先是东淘施君井亭藏陋轩未刻诗二册,一为孙豹人手订,一为陋轩自钞。
乾隆戊子,宫君节溪游东淘,于井亭处见之,携归。
孙文波为退庵僚婿,取以相赠。
计诗三百六十馀首,其已见《陋轩诗》刻者,约十之一,馀皆世所未见;又得周栎园孙豹人序两篇,亦前集所未有。
退庵详加遴选,得诗百二十馀首,分为上下卷,以付诸梓,将与初集并行。
此事详晓所著笔记中。
退庵所得诗册,余未之见。
然观初集,犹间有酬应之篇,而续集则皆陶写性灵之作,以是叹退庵抉择之精也。
余犹忆辛丑闰三月间,退庵自郡城归,舟已将发,过禅智寺,于坏壁石刻中,录得先生二绝句云:「长公诗句在香台,六百馀年没草莱。
片石不愁零落久,琅琊士会寻来。
」「拭尽寒烟旧藓痕,新题陈迹共相存。
老僧漫说因缘事,绿草春风满寺门。
」此诗盖为渔洋先生东坡石刻而作,初集、续集皆未载。
退庵得之狂喜,遍以告诸同人。
情景宛然在目,因并记之,以见其搜辑之勤如此。
退庵博雅多才,著作甚富,所辑海陵文徵、诗徵,尤有关乡邦献。
倘有好事者取以付梓,庶不负退庵辛苦缀辑之意也。
吴野人先生陋轩诗》,以周栎园司农所刻为最初本。
康熙壬寅司农扬州,因汪舟次野人,为序其诗,梓而行之,名曰陋轩,司农所命也。
同时作序者,有计甫草王阮亭两公。
阮亭时官扬州推官,因司农野人,雪夜被酒,为作诗序,翼明,走急足寄陋轩,当在是时。
今集中并无王序,即《带经堂集》亦未编入,殊不可解。
康熙丁未钱塘汪芾斯分转淘,雅重先生,为裒全集,得诗四百首,续梓以行。
周祚序言之甚详。
厥后方于云(鸿逵)合先生前后诗重付梓人。
汪蛟门称其刊刻精好,此语信然。
余家藏《陋轩诗》,为先君子所遗,乃方刻也,近亦罕有。
汪、周二刻都未及见。
嘉庆时,栟竹痴(中)复为剞劂,刻工较逊于前;且原诗六卷分为十二,失其旧矣。
然其表彰前人之功,自不可没,此《陋轩诗》四刻之原委也。
道光辛卯,缪板归富安徐氏,顷又展转出售,余即购回,但字多漫漶,重加校订,阙者补之,讹者正之,阅五月而蒇事,因诠次其说于简末。
乡后学嘉谷谨识。
曩者读新建王文成公集,于泰州得识一王心斋先生,盐丁中之麟凤也。
不百年而吴野人先生又继之起焉,亦泰州盐丁也。
抱道食贫,超然云表,人仰之如青天立鹤,高不可攀。
胸有所触,辄随意吟咏,调不师古,亦不法今,寂寂焉独弹无弦之琴,以自适其性情而已。
茅屋一椽,不蔽风雨,晏如也。
殁后遗有《陋轩诗》稿,自存者半,散存于各亲友者亦半。
大都抒写其忠孝节义之怀,借以箴世,与才士骚人之作异焉。
一时贤士大夫先后为之搜辑刻行,仅成七册,脍炙人口久矣。
兵燹后版灰烬,原诗罕有存者,后之人咸以不及诵读为憾。
民国八年己未,吾友杨绳武茂才,偶于荒肆购得之,珍如拱璧,集友复加校雠,亟谋重梓印行,发幽光而著潜德,诚古君子之用心也。
携诗示余,属为序,辅深愧不文,辞不获已。
诵其诗缠绵悱恻,言浅而意深,可以示惩,可以示劝,《三百篇》温柔敦厚之旨,先生其独有会心乎!
自号野人孔子从先进之意也,野人而更进乎君子者也。
名其诗曰《陋轩》,颜子乐箪瓢之意也,愈陋而愈贤者也。
于戏!
若两先生者,均以极贫之盐丁,而一念自克,遂能奋起庸俗之,上与孔子为徒。
王子能传孔子道者也,吴子能传孔子之诗者也。
殊涂同归,后先一辙。
野人先生之诗为诗者可也,谓野人先生之诗即心斋先生之道,亦无不可也。
吾读吴野人之诗,吾益叹《三百篇》之有功于世道人心为匪浅也,宜乎吾友杨君之亟谋梓行也。
民国九年夏历庚申三月禹县硕甫撰于扬州
陋轩诗》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吴嘉纪撰。
嘉纪字野人泰州人
泰州多以煮海为业,嘉纪独食贫吟咏,屏处东淘,自铭所居曰陋轩,因以名集。
其诗颇为王士禛所称。
后刊板散佚,此本乃其友人方于云裒集重刻者也。
其诗风骨颇遒,运思亦复劖刻,而生于阴季,遭逢荒乱,不免多怨咽之音。
吴野人陋轩诗》六卷,信芳阁活字本,为《清初十家诗钞》之七。
康熙十八年汪懋麟序,野人诗初集,为周栎园所刻。
汪芾斯分司东淘,为再刊其集。
方于云复裒其前后诗刊之,懋麟所序即此本也。
东序集之刊,在康熙戊申,先于于云凡十二年
周祚序于云所刊,(案,「于云」当为「注芾斯」之误。
)共四百馀首。
今六卷本,盖野人没后,其友程岫所刊者,后于于云凡五年。
陆廷抡《江村诗序》:「甲子广陵,再过云家,则野人已前死数月,遗稿多放失未梓,云家悉捃拾排缵,付其友汪悔斋太史发梓,为《陋轩集》六卷。
」凡一千十二首。
甲子为康熙二十三年
《江村诗》者,所撰。
云家,岫之字。
信芳既复刻,又称泰州缪氏有重刊本。
盖缪中(竹痴)刻《陋轩集》,依汪刻强分十二卷,时在嘉庆甲戌
刻成未印行,后其族弟锦,为之补板行世,则道光庚寅矣。
缪刻集板,后归退庵
退庵又得东淘施井亭藏陋轩未刻诗二卷,三百六十馀首,选出百二十馀首,编为续集,分上下二卷,附刻集后,刘文淇为之序。
然则野人之诗,先后凡七刻矣。
野人诗,如沁寒泉,如沃冰雪,如饮甘露,如触幽香。
然肝肠甚热,急人之饥,过己之饥;急人之溺,过己之溺。
是真有情,不能从形迹求也。
程岫《江村诗》二卷,袁承福《啸诗钞》八卷,皆号高逸,能衍野人之绪馀。
野人名嘉纪字宾贤泰州东淘人。
陋轩字宾贤号野人,明遗老。
气节文章,当时无辈。
遗书前清已数刻板,风行海内。
凡忌讳之诗,多数删去。
今得清初钞本,与诸刻本迥异,予略加笺注,并撰年谱一卷附后。
又将所藏墨迹,摄影刻铜印附。
《江村集》,程岫撰。
字云家,亦明遗老,与野人为莫逆交。
野人诗则传播海内,云家诗则湮没无闻。
予心醉其诗,多方搜求,始得钞本二卷。
卷首有兴化遗老陆廷抡序,谓其诗「真至古朴,刮尽浮靡,置《陋轩集》中不能辨。
」足徵云家诗实与陋轩相伯仲也。
并将《野人云家蒹葭并立图》遗像,及诸名人题跋,摄影铸铜,印之卷颠,此集诚稀世之宝也。
袁承业
杨基元末明初 1326 — 13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6—1378 【介绍】: 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孟载号眉庵
原籍四川嘉州,其祖官吴中,因而定居。
少聪颖,九岁能背诵六经。
善诗文,兼工书画。
元末隐吴之赤山张士诚辟为丞相府记室,未几即辞去。
入明,被迁往临濠,又徙河南
洪武二年放归。
旋被起用,官至山西按察使
被诬夺官,罚服苦役,卒于役所。
高启张羽徐贲称吴中四杰。
有《眉庵》。
词学图录
杨基(1326-1378后) 字孟载号眉庵
苏州长洲(今吴县)人,原籍嘉州(乐山)。
高启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
精书画。
有《眉庵》,词在集中。
杨基(1326—1378后) 明代诗人。
字孟载号眉庵别号去非又号雪海
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生长吴中(今江苏苏州)
元末入起义军首领张士诚幕,明初为荥阳知县,官至山西按察使
高启徐贲张羽合称“吴中四杰”。
工诗,擅书画,有《眉庵》《眉庵词》等。
洪武六年(1373)奉使湖广十二月二十一日初到武昌,慕名登临黄鹤楼,写七古《黄鹤楼看雪》,描写黄鹤楼的雪中奇景。
后再次登临,写七古《雪中再登黄鹤楼》,抒发“平生不愿万户侯”和“但愿武昌连日雪,日日醉登黄鹤楼”的感慨;诗句“玉树参差”、“瀛洲浩荡”被后世书法家题写在高冠山上五座石牌坊中的“坊”横额上。
字孟载吴人
㓋武时官按察。
眉庵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孟载,其先嘉州人
居吴,初以饶介客安置临濠,复徙河南,放归,起知荥阳县,谪钟离,以荐为江西行省幕官,坐罪落职。
复起奉使南广右,还授兵部员外郎,出为山西按察司副使,进按察使,寻夺职供役。
眉庵集十二卷。
字孟载,其先嘉州人,家于吴,为张士诚记室
初安临濠,旋徙河南,放归。
起为荣阳知县,召至,改太常典簿,再谪钟离
被荐为江西行省幕官,以省臣得罪,落职。
复起,奉使湖南广西,授兵部员外郎,出为山西按察副使,进按察使,夺官输作,卒于工所。
有《眉庵》十二巷。
陶宗仪书史会要》:杨基正书师钟元常,行草师二王。
画史会要》:孟载善山水竹石。
麓堂诗话》:杨孟载《春草》诗最传,其曰:「六朝旧恨斜阳外,南浦新愁细雨中。
」曰:「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诚佳。
然「绿迷歌扇,红衬舞裙」已不能脱元诗气习,至「帘为看山尽卷西」,更过纤巧,「春来帘幕怕朝东」,乃艳词耳。
南濠诗话》:世称高、杨、张、徐,孟载诗律尤精。
如云「花无桃李非春色,人有笙歌是太平」,「一官不博三竿日,万事无过两鬓星」,予爱其闲旷。
及「乱世身如危处立,异乡人似梦中来」,「千金已废床头剑,一字无存架上书」,则又叹其困穷。
如云「红雨落花来衮衮,绿波芳草去迢迢」,「六朝旧恨残阳里,南新愁细雨中」,予爱其含蓄。
及云「柳色嫩于鹅破壳,藓痕斑似鹿辞胎」,「小雨透花青见萼,轻雷催碧抽尖」,则又惊其新巧。
至「翠袖锦筝邀上客,画船银烛照归人」,「高楼锦瑟花连屋,深巷珠帘映桥」,则又见其情致之绮麓矣。
宣王石鼓青苔涩,武帝金盘玉露多」,「八阵云开屯虎豹,三江潮落见鼋鼍」,则又见其气象之突兀矣。
他如「半醉半醒花冉冉,闲愁闲闷雨沈沈」,「恨不发如春草绿,笑曾花似面颜红」,「万里归心鸥送客,片时残梦鸟惊人」,则又优柔痛快而无牵合排比,其亦诗人之豪者哉!
诗薮》:杨孟载《结客少年行》,用沈君攸体。
如「豪名独擅秋千社,侠气平欺蹴鞠场」,「白璧一双酬剑客,明珠千斛买胡娘」,「金丸挟弹章台左,宝骑闻筝太液旁」,「梅子隔墙羞掷果,桃花深院笑求浆」等语,视沈作远过之。
又《岳阳》一首,壮丽欲亚孟浩然,其末句「何入夜吹笛?
风急雨冥冥」,尤为脍炙。
《明诗别裁》:杨孟载七言短古,原本李颀常建诸公。
田按:孟载少负诗名,杨铁崖来吴下,于坐上属赋《铁笛歌》,即效铁体歌云:「铁崖道人吹铁笛,宫徵嚼含太古音。
一声吹破混沌窍,一声吹破天地心。
一声吹开虎豹闼,彤庭跪献丹扆箴。
问君何以得此曲?
妙谐律吕,可以召阳而呼阴。
都将春秋》一百四十二年笔削手谱成,透天之窍价重双南金
掉头玉署不肯入,直入弁峰绝顶俯瞰东溟深。
王纲正统著高论,唾彼传癖兼书淫。
时人不识我不厌,会有使者徽球琳。
具区下浸三万六千顷之白银浪,洞庭上立七十二朵之青瑶岑。
莫邪老铁作龙吼,丹山凤舞江蛟吟。
勖哉宗彦吾所钦,赤泉之盟犹可寻。
更吹一声振我清白祖,大鸣盛世载赓阜财解愠南风琴
铁崖得此诗大喜,挟与俱东,谓从游者曰:「吾在吴又得一铁,优于老铁矣!
」此诗虽不见工,然对客挥毫,可以想其豪宕之气矣。
眉庵》中不乏冲雅之作,特才华烂漫,时伤纤巧。
弇州摘其「判醉望愁醒,愁因醉转增」,是词中《菩萨蛮》语。
「尚短如新折后,已残花似未开时」,是《浣溪沙》调语。
诧附和之,摘至数十联。
昔人评苏子瞻词是诗,秦少游诗是词。
弇州、诧所云,固未损其声价。)
方孔炤明末清初 1591 — 16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1—1655 【介绍】: 安庆府桐城人字潜夫号仁植
方以智父。
万历四十四年进士
天启间职方员外郎,以忤崔呈秀削籍。
崇祯初,起故官。
十一年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连败农民军李万庆罗汝才等部。
曾上疏极言熊文灿招抚张献忠之误。
旋因部将兵败,为杨嗣昌所劾,下狱。
后得释,再起督大名广平军务京师陷落后南奔。
弘光时马士英阮大铖乱政,归隐不出。
又十余年而终。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潜夫桐城人
万历丙辰进士,除知嘉定州福宁入历兵部郎中削籍起尚宝卿副都御史巡抚湖广
维基
方孔炤(1590年—1655年)原名若海字潜夫号仁植晚号鹿湖
桐城(今属安徽省)人。
方孔炤方大镇之子。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进士,授嘉定州知州
调任福宁知州,擢兵部员外郎
天启初年,升为职方司郎中
因忤崔呈秀,被削籍。
崇祯元年(1628年)复原职,复尚宝司卿次年丁父艰,庐墓三年
崇祯七年甲戌发生民变,焚掠巨室,独不与而因靖乱,抚按表荐之,起南玺卿(南京尚宝司卿)。
孔炤精通医学、地理、军事。
崇祯十一年(1638年),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剿寇九战八捷,连败李万庆罗汝才等部。
曾上疏极言熊文灿招抚张献忠之误,因与杨嗣昌不合,以香油坪之败,遂下大理寺狱。
后得减罪,仅戍绍兴
不久召入陛见,任山东河北屯抚,兼理大名广平军务
甲申明亡,南奔南京,受马士英排挤去职归家。
归隐桐城白鹿山,读书著述。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卒,葬枞阳横埠合明山,门人称之为贞述先生
著有《全边略记》、《周易时论》、《环中堂诗文集》等。
其中《全边略记》第十二卷卷末附《大明神势图》。
主要活动
  • 1616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郭卫宸
维基
郭卫宸字葵一(一作葵旭),号麓侠山西平阳府太平县(今属襄汾县定兴里人。
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山西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二甲进士
四川嘉定州知州,有政绩,百姓为他建立生祠十余所。
崇祯八年(1635年)仕至户部四川司员外郎,以父母年老需要奉养,未能赴任。
明朝灭亡后,不再出仕,年七十一去世。
主要活动
  • 1631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侯峒曾明末 1591 — 16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1—1645 【介绍】: 苏州嘉定人字豫瞻一字广成
侯震晹子。
天启五年进士,授南京武选司主事
崇祯间江西提学参政、浙江右参政
弘光时,辞不就职。
清兵下江南,与里人黄淳耀等起兵自保,城陷,偕二子赴水,被清兵引出杀死。
清朝通谥忠节
有《仍贻堂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豫瞻苏州嘉定人
天启乙丑进士,除南兵部主事吏部郎中出为江西提学副使累官左通政使
维基
侯峒曾(1591年—1645年)字豫瞻号广成直隶嘉定县诸翟镇紫堤村(今属上海市闵行区)人。
明末政治人物。
清军破南京后,与黄淳耀等守卫嘉定,城破殉国。
给事中侯震旸之子。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与孪生兄弟侯岷曾、弟侯岐曾同取秀才,又“江南三凤”之誉。
十二岁时随父赴苏州虎丘铁花庵读书。
雅好诗文,工书法,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式第三名举人
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进士,授南京兵部武选司主事
崇祯七年(1634年)兵部尚书张凤翼荐为职方郎中,力辞不就,乃改南京吏部文选司主事
稽勋司郎中江西提学参议,再迁广东副使,未就任。
起为浙江右参政,分守嘉兴湖州
李自成北京后,隐居紫堤村。
南明弘光朝授左通政使,推辞不就。
南京失陷后,避居嘉定
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十七日侯峒曾黄淳耀龚用圆张锡眉等在嘉定抗清。
其母龚氏取出首饰,移交峒曾说:“给吾儿犒军。
峒曾吴淞总兵官吴志求援。
游击蔡祥以七百人来赴,一战尽墨,终无外援,城中矢石俱尽。
七月三日开始下大雨,城门崩坏,只能以巨木支撑。
七月四日,城门大崩,清兵自城东攻入,峒曾退出西门,长叹道:“嘉定亡,余何忍独存!
一死已矣,所痛哉阖城百姓耳!”。
拜辞祖祠后,偕二子侯玄演侯玄洁赴死投水自杀,因池水浅,一时未死,遭清军骑兵砍杀而亡。
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明史》有传。
主要活动
  • 1625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李乾德明末 ? — 16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川西充人字雨然
崇祯四年进士,历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改湖南,转徙衡永。
南明永历时兵部侍郎巡抚川南,以措置失当为蜀人所恶。
后为刘文秀所杀。
维基
李乾德(?
—1651年),号雨然四川西充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人。
明朝末年政治人物,崇祯时官至湖南巡抚
永历时,擢兵部侍郎巡抚川南
兵败自杀。
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进士
户部观政六年中书舍人九年顺天府同考。
十二年考选,授工部都水司主事,调兵部车驾司主事,再调职方司,十三年职方司员外郎
崇祯十六年(1643年)
都察院佥都御史巡抚郧阳,未赴,即改巡抚湖广
当时正值张献忠肆虐湖广武昌已陷。
李乾德连丢岳州长沙衡州永州,直到张献忠转战四川李乾德放收复失地,因此贬官,前往督师王应熊军前效力。
永历帝即位后,擢乾德兵部侍郎巡抚川南
乾德,其故乡已陷,父亲亦遇难,李乾德说服将领袁韬攻佛图关,收复重庆,又据嘉定
永历四年(1650),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
孙可望刘文秀云南至,擒袁韬,陷嘉定李乾德与家人及其弟御史李升德,一同赴水自杀。
明史》有传。
主要活动
  • 1631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蔡祯
维基
蔡祯四川嘉定州(今属乐山市)人,明初进士
蔡祯国子监生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中式辛未许观榜二甲进士
官至广东左参政
主要活动
  • 1391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曾棠
维基
曾棠(1483年—?
年),字方召四川嘉定州人,民籍。
正月二十七日生,行二,治《礼记》,由国子生中式四川乡试第五十九名举人,年三十五岁中式正德十二年丁丑科会试第二百十八名,第三甲第十一名进士
刑部观政,授江阴县知县,调江西彭泽县知县
主要活动
  • 1517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陈惟直明 1540 — 1588
维基
陈惟直(1540年—1588年)字伯生号寅斋四川嘉定州洪雅县人
由县学生中式四川乡试第一名举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会试中式第一百二十九名,廷试三甲一百九十三名进士
都察院观政,本年八月授江西安福县知县隆庆三年(1569年)三月吏部主事万历元年(1573年)二月复除本部,二年正月员外三年二月验封司郎中,有鲠直声。
四年二月给假归,言官交荐,六年九月复除本部,七年三月湖广左参政提督太岳、分守下荆南道,患病致仕。
十二年十月起补山西左参政十三年闰九月陕西按察使十四年三月湖广右布政使十五年九月升本司左布政十六年正月卒。
其生平以名节自持,在山西时,特黜佞臣宋之问
人服其有识。
主要活动
  • 1565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范文光明末清初 ? — 16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2 【介绍】: 四川内江人
天启间举人
崇祯中历官工部主事南京户部员外郎,告归。
张献忠入川,文光纠众相抗。
永历时右佥都御史巡抚川南
以恶总督李乾德,遂入山不视事。
清兵克嘉定,自杀。
简介
字仲闻号两石四川内江人
明天启元年(一六二一)举人
清顺治八年(一六五一),以吏部主事陕西乡试。
工诗词,善草书。
约于康熙初年卒。
有《续花间集》。
毛凤明 1400 — 1459
维基
毛凤(1400年—1459年)字彩凤四川嘉定州夹江县人,民籍。
正月二十八日生,行二,治《易经》,由县学生中式四川乡试第七名举人,年四十岁中式正统四年己未科会试中式第九十六名,第三甲第四名进士
主要活动
  • 1439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黄宗晦
维基
黄宗晦(1368年—?
年),一作黄宗敏,字克复四川嘉定州邛县人
治《书经》,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第二甲第十九名进士
给事中
主要活动
  • 1400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张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府嘉定人字伯常一字明初
万历八年进士
茶陵州,历刑部员外郎郎中,出知建昌府,皆以善断狱称。
官至江西右参政
有《因明子》、《学蔀撤辨》、《明志稿·续稿》、《长吟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伯常苏州嘉定人
万历庚辰进士,知茶陵兴国二州入为刑部员外郎出历按察副使太常少卿有明志槁
维基
张恒字伯常苏州府嘉定县人直隶松江府上海县民籍。
应天府乡试第二十一名,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会试第一百七十三名,登二甲第二十九名进士
主要活动
  • 1580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胡缵宗明 1480 — 15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0—1560 【介绍】: 山东泰安州人字孝思更字世甫号可泉鸟鼠山人
正德三年进士
翰林检讨
嘉靖初,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被仇家所诬,革职归,筑室著书。
有《鸟鼠山人小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孝思一字世甫巩昌人,一云文水人
正德戊辰进士,特授翰林检讨出判嘉定州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改理河道有鸟鼠山人
缵宗字孝思秦安人
正德戊辰进士,特授翰林检讨
出为嘉定州,迁潼川知州
入为南户部郎中,改吏部,出知安庆府
苏州,迁山东参政
浙江,历河南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
改理河道,复改河南,乞归。
以作诗下狱,寻得释。
有《正德集》四卷、《嘉靖集》七卷、《鸟鼠山人集》十六卷、《拟古乐府》二卷,《拟汉乐府》八卷。
(《四库总目》:缵宗诗激昂悲壮,颇近秦声。
无斌媚之态,是其所长:多粗历之音,是其所短。
《艺苑卮言》:胡孝思尝为吾吴郡、才敏风流,前后罕俪。
公暇多游行湖山园亭间,从诸名士,一觞一咏,题墨淋漓,迢于壁石。
后迁御史中丞,抚河南肃皇幸楚,为一律纪事云:「闻道銮舆晓渡河,岳云缥缈护晴珂。
千官玉帛嵩呼盛,万国衣冠《禹贡》多,锁钥北门留统制,璿玑南极扈羲和,穆天八骏空飞电,湘竹英皇泪不磨。
」刻之石。
后以他事坐罢家居者数载矣。
尝扑一贪令王联,其人为户部主事,以不职免,杀人下狱当死。
乃指「穆天」、「湘竹」为怨望咒诅。
而所繇成狱,及生平睚眦,皆指为孝思奸党。
奏上,上大怒,悉捕下狱,欲论死。
分宜相、陶真人力救解,久之,乃罢免,犹摘杖孝思三十。
尝是时,孝思将八十矣,了不怖慑,取锦衣狱中柱械之类八,日制狱八景,为诗纪之。
众争咎孝思,掣其笔曰:「君正坐诗至此耳,尚何吾伊为?
孝思澹然咏不辗,曰:「坐诗当死,今不坐诗,得免死乎?
」出狱时,谢茂秦贻之诗,有云:「白首全生逢圣主,青山何意见骚人?
孝思方病杖创甚,呻吟间犹口占以谢。
人谓孝思意气差胜苏长公,才不及耳。)
维基
胡缵宗(1480年—1560年)字孝思一字世甫号可泉亦号鸟鼠山人陕西巩昌府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
书法家
正德戊辰进士嘉靖时官至河南巡抚
胡缵宗早年为国子生弘治十四年(1501年)中式辛酉陕西乡试举人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三甲第一名进士
即授翰林院检讨正德五年(1510年),受刘瑾同党、侍读焦黄中牵连,出为嘉定州判官
四川潼川州知州
正德十年(1515年)胡缵宗入为南京吏部员外郎历官验封司郎中
正德十四年(1519年),出为安庆府知府
嘉靖三年(1524年),改苏州府知府
嘉靖四年(1525年),经都御史吴廷举举荐,升任按察使,同年经巡按直隶御史朱实举荐,升兵备副使
嘉靖六年(1527年)六月山东左参政八年二月考察调用。
复除山西左参政十一年三月升本省右布政使四月丁父忧归。
服除,再升河南左布政使十五年十二月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十七年六月改任总理河道都御史,因治河有功,十八年河南巡抚,同年十二月以火燔公署并毁符验敕书,黜职闲住。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四月胡缵宗为仇家河间王联告发所作迎驾诗有“穆天八骏空飞电,湘行英皇泪不磨”之句,有诅谤皇帝之意,被逮到京师拷问,被杖四十,削籍为民。
归乡后,筑可泉寺著书。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卒于家。
主要活动
  • 1508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郑澜
维基
郑澜又称郑济福建福州府闽县人进士出身
建文四年福建壬午乡试中举。
永乐二年,登甲申进士,任嘉定教谕
后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编撰永乐大典。
主要活动
  • 1404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彭祥明 1404 — 1463
维基
彭祥(1404年—1463年)字□□四川嘉定州峨眉县人,民籍,年三十岁中式宣德八年癸丑科第三甲第三十三名进士
五月二十一日生,行三,曾祖彭恭□;祖彭□;父彭朝海;母张氏。
慈侍下,妻尧氏,兄龄,弟祐。
由县学生中式四川乡试第□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七十九名。
主要活动
  • 1433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徐文华明 1480 — 15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川嘉定州人字用光,一作用先
正德三年进士
大理评事
御史巡抚贵州,镇压乖西苗阿杂等起事。
江西副使胡世宁,坐论宁王宸濠下狱,文华抗疏救之,不纳。
帝遗中官迎佛乌斯藏,马昂纳怀孕女弟于帝,文华均力谏。
寻以所上宗庙礼仪,忤帝,黜为民。
世宗即位,复官,为大理少卿
大礼议起,忤张璁桂萼意,借故戍边,卒于道。
文华字用光嘉定州人
正德戊辰进上,授大理评事
监察御史,以言事下韶狱,黜为民。
嘉靖初,起故官,历河南副使,人为大理少卿,以议礼再夺俸。
寻以李福达狱遣戍辽阳
隆庆初,赠左佥都御史
有《辽阳集》。
维基
徐文华(1480年—1537年)字用先号东岩四川嘉定州(今四川省乐山市)人。
正德戊辰进士
嘉靖初官至大理寺少卿,因李福达案遣戍。
徐文华治《诗经》,由州学增广生中式四川乡试第三十七名举人,年二十九岁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二十一名,第三甲第四十三名进士
大理评事五年三月擢拔山西道监察御史六年巡按贵州,曾与巡抚魏英平定苗乱。
程启充彭汝实安磐同为嘉定人时称嘉定四谏
又改云南道御史十一年十月因进谏武宗而下诏狱,废黜为民。
明世宗即位起用,正德十六年六月起任陕西按察副使
嘉靖二年(1523年)二月调任河南提学副使闰四月入为大理寺右少卿三年八月左少卿
大礼议事件爆发,反对世宗立场,次年七月再次倡导廷臣伏阙哭谏,停俸四月。
嘉靖六年(1527年)李福达案起,而下狱,后贬戍辽阳十五年闰十二月被赦免回籍为民,死于归途。
隆庆初年,赠左佥都御史
主要活动
  • 1508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任礼明 ? — 14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5 【介绍】: 河南临漳人字尚义
燕山卫卒,从燕王起兵,积功至山东都指挥使
宣宗时,进都督同知
正统初左都督,佩平羌将军印,充副总兵,镇甘肃
十四年,以与瓦刺战,屡败,被征还。
景泰初致仕。
久之,复起守南京,入掌中军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