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释宗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越人
介立寡欲。
识者敬信之。
少隶潭之延寿院谏议大夫贾玭判郡事。
尝谒见。
以为有道举。
文殊院
一日上堂。
别众趣装。
彭蠡至黄州驿立逝。
近远聚观。
有驲使出资费。
营丧。
又造塔于其处。
今号真身院则开宝二年也。
释宗合
闽越人也。
游岳泛湘以求知识焉。
其为僧也介立而寡欲群居终日。
唯笑而已。
南楚之人且多信重。
居延寿院。
谏议大夫贾公玼判军府
闻之往谒见。
言话不接。
舆人议曰。
得道之人岂入恒量度中耶。
贾乃坚请往文殊院住持。
尔日登座聊举禅要而散。
明日告众曰。
有故暂出。
诸贤不宜留难。
其装束若行脚状。
彭蠡至黄州驿前。
屹然立终。
遐迩奔竞观礼。
马铺使臣为营丧务造塔于立终处。
开宝二年也。
今号真身院是欤。
渑池大安寺释道因
不知何许人也。
游处渑池瀍涧之间。
自言。
出家人守俭则少于人。
与畜类为同行。
则无是非盈耳。
尝养一乌犬出入起卧不相忘舍。
每食以铁钵就火而炊。
麋熟与犬同食。
或前或后。
行止奇异人莫能测。
一旦僧亡犬亦坐毙。
大安寺塑其像而肉身两存。
开宝中也。
洛下崇信。
香华满龛焉。
彭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康军都昌人字师绎人称东园先生
与弟彭蠡同学于朱熹,文行为乡里所称。
释惠臻
全宋诗
释惠臻,住鄱阳莲湖寺,约与洪迈同时。
事见《夷坚志·支庚》卷七。
汪深
全宋文·卷八二五一
汪深字所性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迁鄱阳
胡方平友善。
著《周易占例》。
见《新安文献志·先贤事略》上。
吴锜
全宋诗
吴锜字信可永福(今福建永泰)人。
鄱阳张世南与之定交未百日即卒(《游宦纪闻》卷四)。
陈之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吴县人,先世长安人字虞卿
仁宗天圣中,礼部试第四,御试不得第,里居十年
母舅丁谓欲授以官,不赴。
复举进士
鄱阳,历丹徒泰兴县令,乞归,终太常博士
胡瑗苏舜钦为友,时号吴下三贤。
滕宗谅北宋 991 — 1047
全宋文·卷三九六
滕宗谅(九九一——一○四七)字子京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大中祥符八年进士第,历、连、泰三州从事
召试学士院,改大理寺丞、知当涂邵武二县。
后迁左司谏
以言得罪,换祠部员外郎信州,又监鄱阳军榷酤。
通判江宁府,知湖州
元昊反,进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知泾州
范仲淹荐以自代,擢天章阁待制,徙庆州,降知虢州,又移岳州苏州
庆历七年卒,年五十七。
范仲淹天章阁待制滕君墓志铭》(《范文正公集》卷一三),《宋史》卷三○三本传。
释文悦北宋 997 — 1062年7月8日
禅师生徐氏。
名文悦。
南昌人也。
七岁剃发于龙兴寺
短小粹美。
有精识。
年十九杖策遍游江淮
常默坐下板。
念耆宿之语。
疑之曰。
吾闻临济
黄檗三年。
黄檗不识也。
陈尊宿者教之。
令问佛法大意。
三问而三被打。
未闻谆谆授之也。
大愚而悟。
则为江西宗。
耆宿教我。
意非徒然。
我所欲闻者异耳。
斯时荆州金銮有善。
筠州大愚
默欲先往造
或不契则诣荆州
大愚见屋老僧残。
荒凉如传舍。
自提笠。
日走市井。
暮归闭关高枕。
无留意。
欲装包发去。
将发而雨。
雨止而升座。
曰。
大家相聚吃茎齑。
若唤作一茎齑。
入地狱如箭射。
下座无他语。
大骇。
夜造丈室。
曰。
来何所求。
曰求佛心法。
曰。
法轮未转。
食轮先转。
后生趁有色力。
何不为众乞饭去。
我忍饥不暇。
暇为汝说法乎。
不敢违。
即请行。
及还自冯川。
移住西山翠嵓。
又往从之。
夜诣丈室。
曰。
又欲求佛心法乎。
汝不念乍住。
屋壁疏漏。
又寒雪。
我日夜望汝。
来为众营炭。
我忍寒不能。
能为汝说法乎。
又不敢违。
入城营炭。
还时维那缺。
夜造丈室。
曰。
佛法不怕烂却。
堂司一职。
今以烦汝。
不得语而出。
明日鸣揵椎坚请。
有难色。
拜起欲弃去。
业已勤劳。
久因中止。
然恨不去心。
地坐后架。
架下束破桶盆。
自架而堕。
忽开悟。
顿见从前用处。
走搭伽梨。
上𥨊堂。
迎笑曰。
维那且喜大事了毕。
再拜汗下。
不及吐一词而去。
服勤八年。
没。
东游三吴。
所至丛林改观。
雪窦显禅师尤敬畏之。
每集众
横设特榻。
示礼异之。
南禅师同安
三衢鄱阳
来归谒古塔主。
遂首众僧于芝山
南禅师遣使迎之。
又首众僧于同安
久之昌移文。
请住翠嵓。
方至首座出迓问曰。
德山宗乘即不问。
如何是临济大用。
厉语曰。
汝甚处去来。
首座拟对。
掌之。
又拟申语。
喝曰。
领众归去。
于是一众畏仰。
示众曰。
昔年曾到。
今日复来。
非惟人事重荣。
抑亦林泉增气。
且道如何是不伤物义一句。
良久曰。
天高东南。
地倾西北。
问僧曰。
汾州言。
识得拄杖子。
行脚事毕。
举杖曰。
此是拄杖子。
阿那个是行脚事。
僧无对。
之曰。
直入千峰万峰去。
又问僧。
盘山言。
似地擎山。
不知山之孤峻。
如石含玉。
不知玉之无瑕。
如何。
僧无对。
曰。
似地擎山。
如石含玉。
从何得此消息耶。
住山俭约。
躬自力田。
田夫夜穴塍窃水。
遣两力。
逻得之。
田夫窘推甲堕水。
视之已死。
乙走白县。
吏来验则甲盖诈也。
抵狱坐。
使之当著缝掖。
龙兴老僧
以医出入府中。
夜闻往。
恳白府坐曰。
者佛法龙象也。
岂宜使出丛林耶。
府坐曰。
法如是。
奈何以度牒付之。
得以夜驰。
吉州禾山
山中有忌之者。
将不利于
又造南岳
承天勤禅师
十年不出户。
道遂大显著。
学者归心焉。
乃出住法轮
给舂监刈。
皆自董之。
见挟幞负包而至者。
则容喜之。
见荷担者。
颦頞曰。
未也。
更三十年跨马行脚也。
潭州兴化铣禅师友善。
住持久。
老于迎送。
屡劝其。
弃之归林下。
不果。
一日送客。
马损臂。
以书诉于
以偈答之曰。
大悲菩萨有千手。
大丈夫儿谁不有。
化和尚折一枝。
只得九百九十九。
笑曰。
负负无可言。
俄迁住云峰。
嘉祐七年七月八日
升座辞众。
说偈曰。
住世六十六年。
为僧五十九
禅流若问旨皈。
鼻孔大头向下。
遂泊然而
阇维得五色舍利。
塔于禹溪之北。
赞曰。
黄檗大用如涂毒鼓。
尝挝之而死临济
置之二百年。
公又一挝之而死云峰。
余读其语句。
如青山白云。
开遮自在。
碧潭明月。
捞漉方知。
至其发积翠以见慈明。
晦堂以见积翠。
至公法道。
则有大愚睦州之韵。
呜呼丛林方叹。
其不肯低手。
故嗣之者无间。
是何足以知哉。
俞瑊
全宋诗
俞瑊字君玉(《鄱阳》卷七《送梁晦之诗》),一字汝佩清光绪溧水县志》卷九),溧水(今属江苏)人。
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金陵诗徵》卷五)。
历官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宋韩维南阳集》卷一七《太常博士俞瑊屯田员外郎》),知壁州清道光通江县志》卷六),神宗熙宁间,知琼州,卒于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
今录诗二首。
倪天隐
全宋诗
倪天隐字茅冈学者称千乘先生桐庐(今属浙江)人。
曾官县尉
师承胡瑗仁宗嘉祐间主讲桐庐县学(《宋史翼》卷二三)。
约卒于熙宁元丰间(《鄱阳》卷七《送梁晦之诗序》)。
彭汝砺北宋 1041 — 10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1—1095 【介绍】: 饶州鄱阳人字器资
英宗治平二年进士第一
历任幕职官
所著《诗义》为王安石见重,补国子直讲
监察御史里行陈时政十事。
论不当以宦者主兵。
江西转运判官京西提点刑狱
哲宗元祐中书舍人
反对以“车盖亭诗案”穷治蔡确,落职知徐州
哲宗亲政,权吏部尚书
后知江州
有《鄱阳》等。
全宋诗
彭汝砺(一○四二~一○九五)字器资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授保信军推官武安军掌书记
神宗熙宁初,召为监察御史里行
元丰初,出为江西转运判官,徙提点京西刑狱。
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为起居舍人,逾年迁中书舍人
以言事落职知徐州,旋加集贤殿修撰,入权兵、刑二部侍郎,进吏部尚书
刘贽事出知江州绍圣二年(一○九五)正月,召为枢密都承旨,未及赴而卒(《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一曾肇彭待制汝砺墓志铭》),年五十四。
著有《易义》、《诗义》及诗文五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四十卷),已佚。
后人收辑遗诗为《鄱阳》十二卷,编次多舛误重复。
宋史》卷三四六有传。
彭汝砺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鄱阳集》为底本,校以清嘉庆周彦、高泽履刻《鄱阳诗集》(简称嘉庆本),傅增湘校清钞《鄱阳先生文集》(简称傅校)。
参校宋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清曹庭栋辑《宋百家诗存》(简称诗存)等。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一九六
彭汝砺(一○四二——一○九五)字器资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治平二年进士第一
历保信军推官武安军掌书记潭州军事推官国子直讲大理寺丞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
元丰初,以馆阁校勘江西转运判官,改提点京西刑狱。
元祐二年起居舍人三年,迁中书舍人
集贤殿修撰
入权兵、刑二部侍郎
进权吏部尚书
绍圣元年,降待制出知江州
绍圣二年正月卒,年五十四。
著有《易义》、《诗义》。
另有《鄱阳》十二卷(存),皆诗。
曾肇彭待制汝砺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集》卷三一),《宋史》卷三四六有传。
李深
全宋文·卷二三五三
李深字叔平邵武军光泽(今福建光泽)人。
熙宁九年进士,历济阴主簿,知鄱阳遂平
元丰初太常博士提点秦凤刑狱,徙淮东,知饶州
元祐元年点检淮南等路坑冶铸钱事。
绍圣初召为秘书丞、充编敕所看详检役法文字,与章惇蔡京廷争,丐外四年
除权通判通远军,上书攻击、蔡,责降罢官。
徽宗立,起为司农寺丞,专领户部役法。
崇宁二年蔡京当国,贬复州安置,入党籍。
建昌军,改青州
五年复官。
有《杭州集》二卷。
见《宋史翼》卷二五,《宋元学案》卷一九。
都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饶州馀干人字光远
官至司农少卿
初家贫而笃于学,哲宗元祐间闲居时为《七谈》,以述鄱阳人物山川之胜,辞艳而意远。
洪彦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饶州乐平人,徙鄱阳字仲达
神宗元丰间进士
广西提举常平
徽宗时殿中侍御史,论蔡京朋奸误国,又论何执中吕惠卿张商英等,皆条摭其过,不为隐避。
给事中,出知滁州吉州
卒年六十三。
洪皓宋 1088 — 11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8—1155 【介绍】: 饶州鄱阳人字光弼
徽宗政和五年进士
宣和中,为秀州司录,岁涝发廪损值以粜,又邀留浙东纲米以济人,人称洪佛子
高宗建炎三年,擢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使金,完颜粘罕逼其仕刘豫,不从,流放冷山。
力拒受金官职,屡以金情密奏上达。
留金十五年始还。
以论事忤秦桧,贬英州安置九年,徙袁州,至南雄州病卒。
谥忠宣
博学强记,有《鄱阳》、《松漠纪闻》、《帝王通要》、《金国文具录》等。
全宋诗
洪皓(一○八八~一一五五)字光弼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
台州宁海主簿秀州录事参军
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徽猷阁待制礼部尚书使金被留,绍兴十三年(一一四三)始归。
徽猷阁直学士,提兴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
寻因忤秦桧,出知饶州
十七年,责授濠州团练副使英州安置。
二十五年主管台州崇道观卒谥忠宣
有文集五十卷等,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鄱阳》四卷,另有《松漠纪闻》二卷行世。
事见《盘洲文集》卷七四《先君述》,《宋史》卷三七三有传。
 洪皓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鄱阳集》为底本,酌校他书。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洪皓(1088-1155)字光弼鄱阳人,有《鄱阳词》。
全宋文·卷三九二六
洪皓(一○八八——一一五五)字光弼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政和五年进士第,主台州宁海簿。
宣和中,为秀州司录,尝截留浙东纲米以济灾民,人称洪佛子
建炎三年,以谏移跸建康高宗所知,时议遣使金国,遂擢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为大金通问使
至云中,粘罕迫仕刘豫不从,遂流放冷山,复徙燕京
在金凡十五年,累拒受金人官职,且多次密报金国内情,忠义之声闻于天下。
绍兴十三年得还,除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
以论事忤秦桧,出知饶州,复责濠州团练副使,安置英州
居九年,始复朝奉郎,徙袁州,至南雄州卒,年六十八,时绍兴二十五年十月
谥「忠宣」。
著有《鄱阳》十卷、《春秋纪咏》三十卷、《猷轩唱和集》三卷、《帝王通要》五卷、《姓氏指南》十卷、《松漠记闻》二卷(存)、《金国文具录》一卷等。
洪适盘洲文集》卷七四《先君行状》,《宋史》卷三七三本传等。
程令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徽州休宁人字彦举
高宗绍兴十七年进士
鄱阳主簿,调知理定县
精于经学,为乡里宗法。
有《茅堂诗集》。
汪若容南宋 1107 — 1161
全宋文·卷四四二七
汪若容(一一○七——一一六一)字正夫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
绍兴五年进士,主兴国军永兴簿,历大冶鄱阳学官淳安丞,知洪州
绍兴三十一年将作监丞,旋卒,年五十五。
有集三十卷。
见《左朝奉郎将作监丞汪公墓志铭》(《新安文献志》卷九四下)。
王师愈南宋 1122 — 1190
全宋文·卷四八八九
王师愈(一一二二——一一一九○)字与正一字齐贤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
初从杨时游,受《》、《论语》,又学于吕本中
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为临江军军学教授,调和州教授
改京秩,知长沙县,历知婺二州
乾道七年召对,除金部郎官,寻兼崇政殿说书
出知饶州,徙鄱阳,迁江南东路转运判官
以疾请祠,再除福建转运判官,移两浙西路提刑
直焕章阁致仕。
绍熙元年七月卒,年六十九。
师愈为政以仁恕为本,而纲目严整,守之有常,颇著政绩。
朱熹中奉大夫直焕章阁王公神道碑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
程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应天府宁陵人,徙居绍兴馀姚字可久号沙随
孝宗隆兴元年进士
上饶等县,政宽令简,绥强抚弱,所至有异绩。
奉祠,寓居鄱阳
尝受经学于王葆闻人茂德喻樗
好学博闻,释订经史。
有《古易考》、《古占法》、《医经正本书》、《三器图义》、《南斋小集》等。
胡持南宋
全宋诗
胡持字元克一字公操婺源(今属江西)人。
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授鄱阳主簿
上元丞,南康军签判
事见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