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刘端之南宋
全宋诗
刘端之字菊斋(《景定建康》卷二二),阳安(今四川简阳西北)人。
光祖长子(《宋史》卷三九三《刘光祖传》)。
吴璋南宋
全宋诗
吴璋小字宜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
沆侄。
孝宗淳熙元年(一一七四)曾应进士试,四年,再次获荐名。
事见《环溪诗话》。
今录诗二首。
范禹偁五代至宋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宋时彭州九陇人
其父范虔为衙吏。
虔卒后,随母改适张氏,冒姓名张谔
后入丹景山,从师苦学。
后唐明宗长兴三年,登进士第,始复本姓名。
后蜀孟知祥时蒙阳,入侍太子
孟昶时,累迁翰林学士,曾兼简州刺史
好聚财,知贡举时以贿取士,为时所讥。
蜀亡降宋。
开宝中,官鸿胪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九陇(今四川彭州)人。
衙吏范虔子。
父死后,随母改适张氏,冒姓名为张谔
后入丹景山,从师苦学。
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进士第,始复本姓名。
后蜀高祖时蒙阳,入侍太子
后主时累迁翰林学士,曾兼简州刺史
好聚财,知贡举时以贿取士,为时所讥。
后蜀亡,从后主降宋。
宋太宗开宝三年(970)鸿胪卿
十国春秋》卷五四有传。
《舆地纪胜》卷一四五录其诗4句,《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郑少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成都人字明举号木雁居士
哲宗元祐三年进士
苏轼知贡举,得少微与杨天惠李新世称三俊
徽宗宣和间,上书论时政,坐废。
贫无田宅,而志学益力,为文益工。
阳安刘泾并以文知名。
后徙居临邛,官至朝请郎
全宋文·卷二七八八
郑少微字明举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元祐三年进士第
苏轼知贡举,得少微与郫县杨天惠仁寿李新时人号为三俊
又与刘泾俱以文知名。
宣和间上书论时政,坐废。
贫无田宅,寓居成都金绳院十五年,而志不屈,学益古,文益工。
后徙居临邛自号木雁居士
官至朝请郎
著有《唐史发挥》十二卷、策六卷及《木雁居士集》。
见《宋史》卷二○三、二○八、四四三,《万姓统谱》卷一○七,《蜀中广记》卷四二、九八。
袁辉北宋
全宋文·卷二九四九
袁辉徽宗时简州(治今四川简阳)人。
王亢南宋
全宋文·卷六○六四
王亢字子苍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西北)人。
淳熙中嘉州,尝为四川类试考试官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二一、选举二一之一,《吴船录》卷上,《直斋书录解题》卷二○。
句轸北宋
全宋文·卷三一三七
句轸政和中历官承议郎、知简州平泉县事。
见《金石苑》。
江见礼南宋
全宋文·卷六二六○
江见礼淳熙时简州九年台州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三三。
释延美
延美
阳安郡平泉杜氏子。
出家。
依彦通律师具戒。
昭觉师受业处。
后以道行。
即补住持。
视了觉大师五代祖。
号休梦
石霜洞山诸老。
深得禅旨。
宣宗复教对御落发者也。
后大阐于昭觉。
师为其远孙。
不惟能绍其宗风。
且兼弘于福业寺之殿宇。
旧而百间。
师广增至三百间。
修唱梵之堂。
广方丈之室。
备水陆之仪。
及罗汉六祖翊善大悲。
各列一堂。
又分千部经。
为东西龛。
又建纪天列宿堂。
极壮丽。
以至安毳侣。
供公庖。
厨仓。
寮库。
斋厅。
浴室等。
无不备具。
寺之旧址颓垣。
茂草百年矣。
师一旦竖版筑以绳之。
兴百堵轸旧封。
葺墙五百馀间。
周匝园圃。
而诸邻敬师之德。
相让惟恐或后。
自是朝饭千众。
累茵敷坐。
如升虚邑。
未有一物。
爰假外求者。
人谓。
师开口无机化。
不言而鸥狎。
虚怀善应施。
不求而谷盈。
大中祥符戊申
领住持事。
迨三十馀年。
食不兼味。
衣不重茧。
自处淡如也。
刘光祖南宋 1142年1月10日 — 12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2—1222 【介绍】: 简州阳安人,寓居德清字德修号后溪一号山堂
孝宗乾道五年进士
淳熙中召对论恢复事,谓骤进与偷安均为误国。
校书郎右正言、知果州
光宗时殿中侍御史,旋出为江西提刑,改夔州
宁宗即位,除侍御史,迁起居郎
以谏罢朱熹事,被劾去。
庆元党禁间,撰《涪州学记》,被再劾夺职,谪居房州
党禁解,起知眉州,累迁知潼州府,升显谟阁直学士
卒谥文节
有《后溪》。
后人辑有《鹤林词》。
全宋诗
刘光祖(一一四二~一二二二)字德修号后溪一号山堂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西北)人。
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
剑南东川节度推官,辟为潼川提刑司检法
淳熙五年(一一七八),召为太学正,累迁右正言,出知果州
光宗即位,除军器少监,为殿中侍御史,出知夔州
宁宗即位,除侍御史,迁起居郎
韩侂胄擅朝禁伪学,刘撰《涪州学记》,被指为谤讪,夺职,谪居房州
侂胄诛,历知襄阳遂宁潼川府
嘉定十五年卒,年八十一。
有《后溪》十卷,已佚。
后人辑有《鹤林词》一卷。
事见《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三《刘阁学墓志铭》,《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六三一三
刘光祖(一一四二——一二二二)字德修号后溪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北)人。
乾道五年进士及第,除剑南东川节度推官
淳熙中累迁校书郎,知果州
光宗立,除军器少监权侍左郎官,为殿中侍御史
出为潼川运判江西夔州提刑
宁宗即位,除侍御史,改司农少卿,进起居舍人起居郎
韩侂胄党所排,奉祠,后又谪居房州
久之,起知眉州,除潼川提刑、权知泸州
侂胄诛,历知襄阳遂宁潼川府
显谟阁直学士提举宫观
嘉定十五年卒,年八十一,谥文节
光祖为当世名臣,赵汝愚称其论谏激烈似苏轼,恳恻似范祖禹,世以为名言。
为文浑厚正大似其人,诗尤清婉。
著有《后溪》百馀卷,《岘山》、《鹤林》、《金泉》、《眉山》等集合若干卷,《诸经讲义》若干卷,惜皆佚。
真德秀刘阁学墓志铭》(《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沈周北宋 978 — 10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8—1051 【介绍】: 杭州钱塘人字望之
进士
汉阳掾、高邮从事平泉县,累迁侍御史
通判润州,徙泉州,治尚简易,理讼常谕以义,在任狱少盗止。
官终太常少卿
钟离瑾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庐州合肥人字公瑜
进士
殿中丞通判益州,擢开封府推官
提点两浙刑狱,润二州饥,赈济有善政。
淮南转运副使京西河东河北转运使,改江淮制置发运使
仁宗时累迁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未逾月卒。
全宋文·卷三一七
钟离瑾字公瑜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真宗时进士,为简州推官,以殿中丞通判益州,擢开封府推官
天禧初提点两浙刑狱,徙淮南转运副使,除尚书兵部员外郎,历京西河东河北转运使
天圣中江淮制置发运使
累迁尚书刑部郎中,为三司户部副使,除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
未几卒。
宋史》卷二九九有传,又见《金石萃编》卷一三一《永定陵修奉采石记》。
房与之北宋
全宋诗
房与之成都(今属四川)人。
徽宗宣和间进士
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以左朝请大夫简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四)。
王著北宋 ? — 9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0 【介绍】: 成都人字知微
后蜀孟昶时明经及第
入宋授隆平主簿
太宗朝为翰林侍书侍读,官至殿中侍御史
善书,笔迹甚媚,尝受命详定篇韵。
全宋诗
王著(?
~九九○),字知微成都(今属四川)人。
后蜀明经及第,历平泉百丈、永康主簿
入宋,授隆平主簿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史馆祇候。
六年著作佐郎、翰林侍书侍读
雍熙二年(九八五)左拾遗
端拱初殿中侍御史
淳化元年卒。
宋史》卷二九六有传。
蔺融北宋
全宋文·卷二八○
蔺融简州(治今四川简阳)人。
以讲说训里中,尝再举进士,有乡里之誉。
天圣九年,年且六十,益州路转运司言于朝,乃以为将仕郎、试国子四门助教
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三五。
幸寅逊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夔州云安人,一作成都人
初仕后蜀,历史馆修撰给事中,预修《前蜀书》。
翰林学士,加工部侍郎判吏部三铨事,领简州刺史
归宋,授右庶子,上疏谏猎,太祖嘉之。
开宝五年镇国行军司马
年九十余卒。
幸夤逊五代至宋初
全宋诗
幸夤逊夔州云安监(今四川奉节)人,一说成都(今属四川)人。
后蜀,累官至工部侍郎,知简州
入宋,授右庶子
太祖开宝五年(九七二),为镇国行军司马
年九十馀而卒。
宋史》卷四七九、《十国春秋》卷五四有传。
今录诗三首。
释惟照宋 1084 — 1128
全宋诗
释惟照(一○八四~一一二八)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人。
俗姓李
洪州宝峰。
为青原下十二世,芙蓉楷禅师法嗣。
幼师成都鹿苑清泰,年十九,剃染登具。
后谒芙蓉于大洪
累年出领招提,还甘露、三祖。
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二),诏补江州圆通,弃去,复居泐潭。
高宗建炎二年卒,年四十五。
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今录诗十九首。
禅师讳惟照
简州阳安李氏子
母方孕。
梦异僧持应器踵门。
若将寄食者。
一夕有光。
发其室卢。
里人相惊且而育。
师儿时趣尚超卓。
稍长泊然。
不旨从俗。
屈首受书。
至性相近习相远。
遽曰。
凡圣一体。
以习故差别如是。
我知之矣。
去家走成都
鹿苑寺青泰为童子。
乞名惟照
志始生之异焉。
十九得度具戒。
泰尝使之受起信论于大慈寺中。
讲辄归卧。
泰诘之。
对曰。
既称正信大乘。
夫岂言说所能了邪。
于是尽弃所闻。
虚心游方。
楷禅师大洪山
名震天下。
往依之。
一见以为俊朗。
委曲容接。
师亦奋励。
急于透脱。
尝夜坐阁道间。
徼巡者传呼过之。
随声有省。
即趋丈室。
吐所悟。
揶揄之。
师疑焉。
复将彻究源底。
于是遍参宗师。
往来所是。
后历三吴。
闻揩以罪为民。
沂水之芙蓉庵。
趣往唁之。
未至间。
仆夫被酒迷失道。
师却行及之。
举杖奋击。
大悟
及见
望而喜曰。
今日相见。
庸非鳌山耶。
因留佐耕。
湖上服役累年。
尽得芙蓉之道。
致政王少宰有子。
亡且有年矣。
忽梦其归。
翌日而师至。
问其生年。
适与其子亡日合。
因抱持泣。
以为后身也。
遂命出世洛阳之招提。
舒州甘露。
再迁三祖。
宣和初道行闻于朝。
有旨。
庐山之圆通。
先是住持守惠
以事罢去。
复自诉于有司。
三年
得旨。
还旧住。
信至。
师怡然拽杖出门。
与二三禅者。
徜徉山谷间。
未几泐潭虚席。
江西师尽礼致请。
遂补处焉。
师姿容丰硕。
音声朗润。
大法。
名尊诸方。
自号阐提
尝示众曰。
坐禅好诸禅德。
不用胡思乱想。
坐教悟去。
你若悟去。
十二时中便有自由分。
佛也不奈你何。
祖也不奈你何。
你也自不奈何。
岂更听别人指挥
所以达磨大师西来。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何曾有许多屈曲言句。
教你思量。
生受今时。
诸方丛林未尝有一个善知识。
不教你参禅学道修行。
乃至禅头首座同行道伴。
亦皆教你参学。
更看话下语。
商量因缘。
研穷今古。
你辈更不识好恶。
甘作众生。
就人学去。
更向案子头大𠕋小𠕋。
录将去。
采拾言句。
攒花簇。
锦记忆筑。
向肚皮里。
为禅为道。
苦哉递相坏了。
也不是遮个道理。
你诸人本无许多事。
只为始行脚时。
撞著一个没见识长老
教你许较。
劳攘打头。
便参得个庭前柏树子话。
又参得斩猫儿话。
洗钵盂话。
野狐话。
勘婆话。
参得一肚皮禅道。
便棹腰摆胯。
称我是方外。
高人面前说得恰似真个背地里千般乱做次第一文。
也不直才有些子违顺风起。
便见手忙脚乱为什么。
如此只是学得来。
奉劝莫学。
须是自办取始得。
你不见祖师少林九年面壁
二祖立雪齐腰。
黄梅聚七百高僧衣钵。
后来独付庐老。
于是时也看那个因缘。
淘汰那个古今。
曾下得什么语。
既不是因缘。
你辈又苦死瞒生。
学图个什么别。
无人向你恁么道。
只是宝峰忒煞老婆教。
你莫参禅。
莫学道。
莫看经。
莫念佛。
以至礼拜烧香种种劳攘。
你须道十二时中毕竟如何度。
时宝峰只教你如大死人。
你若真个如大死人。
有什么闲工夫去。
参禅学道。
礼拜烧香。
许多费力。
山僧五处住院。
凡教徒不出此。
如大死人四个字。
直是我悟得底。
且不在一大藏教里。
传灯录五家宗派古今言句里。
是平生所證底法。
所行底法。
你若直下会去。
且不曾教坏。
你适来。
有一兄弟入室问。
莫是如大死人却活么。
禅客莫问活。
你但死了更死。
你又不曾死。
只管要活作什么。
而今听普说了。
下去堂中。
或堂前后架试坐看。
有时被你久久坐。
忽然死得也不定。
建炎改元
北人南渡。
泐潭日不下千钵坐食。
师超摇法乐
略不以介意。
而檀施四来。
齐厨济足。
人到于今称颂之。
二年正月辛丑夜参。
因叙洞下宗旨。
不断如线。
而名世续慧命者零落。
无几因欷歔江下沾襟。
明日闭方丈不出。
明日手写数语遍与山中耆宿。
辞诀。
众大骇。
至有哭之恸者。
师皆拒而不与之接。
至中夕
烛。
执事者。
嘱以后事。
语终。
泊然而逝。
阅岁四十有五。
坐二十五
御史中丞陆德先
西京宗正赵公士暕
尚书郎方公昭通
大夫冯公温舒
徽猷阁待制宋公唤秀。
刺史韩公昭同会泐潭。
颇问道于师。
见其脱去之状。
益歆慕焉。
火馀五色舍利。
烱如珠玉。
齿舌不烬。
塔于寺之西峰
师初在西京
漕使徐公闳中有子。
冠且婚矣。
见师说法次。
忻然慕之。
即弃荣剔发具戒。
名曰德止
以夙悟才辩。
有名于世。
赞曰。
教中以七地已前菩萨福智为修生。
八地已去福智为报得。
阐提
年二十有八出世。
五迁巨刹。
所至勃兴。
槌拂之下。
动如阡陌。
初未尝遣化。
而供馔珍丽。
服用完新。
庸非报得者欤。
方是时丛林以侈靡相尚。
因其时。
阔达大度。
顺学者之欲。
而嫚骂诸方。
特以如大死人为教。
然托其身后。
竟未有继其风者。
呜呼异哉。
师颃北宋 936 — 10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6—1002 【介绍】: 宋大名府内黄人字霄远
太祖建隆二年进士
累官殿中侍御史
历典州郡,所至以简静为治。
真宗即位,加知制诰、兼史馆修撰
咸平三年翰林学士
五年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司
旷达夷雅,笃于问学,有文集。
全宋诗
师颃(九三六~一○○二)字霄远大名内黄(今属河南)人。
太祖建隆二年(九六一)进士
开宝中,为解州推官
太宗太平兴国初,迁陕西河北转运判官
秩满,通判永兴军
六年通判邠州
徙知、安、陕等州。
真宗咸平三年(一○○○),召为翰林学士
五年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駮司,卒,年六十七。
有集十卷,已佚。
宋史》卷二九六有传。
郭守文五代至宋初 935 — 9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5—989 【介绍】: 并州太原人字国华
五代后周时为东第二班副都知
入宋选知简州
从征岭南、平金陵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秦州内附,蕃部骚动,命守文抚谕,西夏悦服。
从征太原,讨平刘继文,大破辽人于满城。
擢拜内客省使
雍熙二年,夏人扰攘,守文率师破之,诸部畏服,西鄙遂宁
端拱初为北面行营都部署兼镇定、高阳关路排阵使,破辽于唐河
卒谥忠武
沈重有谋,轻财爱士,死之日,军士流涕。
全宋诗
郭守文(九三五~九八九)字国华并州太原(今属山西)人。
太祖建隆初西头供奉官
历官西上閤门使武州团练使
太宗雍熙四年(九八七)宣徽北院使
端拱初,改南院使镇州路都部署
又为北面行营都部署兼镇定、高阳关路排阵使
端拱二年卒,年五十五。
事见《小畜集》卷二八《郭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五九有传。
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