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唐恪北宋 ? — 11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7 【介绍】: 杭州钱塘人字钦叟
哲宗元祐九年以荫登第。
提举河东常平江东转运判官
徽宗时起居舍人,言河北边备废弛,宜及时整治,命为河北都转运使
沧州,治水有方,城赖以全。
召拜户部侍郎,复治京师暴水以平。
宣和初,忤宰臣王黼,贬知滁州,又历杭州
钦宗靖康初,拜相,主和议,止诸道勤王兵。
及金兵薄城下,始悔之,被劾罢相。
汴京失陷,被逼书名推戴张□昌,遂服药自尽。
全宋诗
唐恪(?
~一一二七),字钦叟馀杭(今属浙江)人(《金石萃编》卷一三三《澹山岩题名》)。
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浙江通志》卷一二四),调郴县
榆次
提举河东常平江东转运判官
徽宗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迁起居舍人
未几,命为河北都转运使
出入中外,历知梓州沧州扬州滁州潭州杭州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进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金人入汴,主和议,割三镇,止诸道勤王兵勿前,为御史所劾,罢相。
靖康二年,金人逼立张邦昌署名,仰药而死。
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全宋文·卷三○四一
唐恪(?
——一一二七),字钦叟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以荫登第,调,知榆次,累官江东转运判官
大观中,招纳夷人称职,迁右司员外郎起居舍人
迎辽使还言事,命为都转运使、加集贤殿修撰,迕中贵人,降知梓州
沧州,进龙图阁待制、知扬州
召拜户部侍郎宣和初,迁尚书
王黼所陷,罢知滁州
宣和五年召为吏部尚书,徙户部,请外,得知杭州
靖康初,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但无济时大略。
次年二月京城失守,金人逼百官立张邦昌,既书名推戴,仰药而死。
著有《古今广说》及文集等。
见《东都事略》卷一○八,《宋史》卷三五二本传及《艺文志》五、《艺文志》七。
曹琦南宋 1224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4—? 【介绍】: 潼川飞乌人字应瑞
理宗宝祐四年进士
历知南平军
兵来攻,被执。
后脱身南归,制置主管机宜文字
都统赵安以城降,就守御地自缢死。
陈祖仁南宋
全宋诗
陈祖仁孝宗淳熙间潼川府观察推官
事见清道光蓬溪县志》卷一三。
全宋文·卷六二一三
陈祖仁遂宁(今四川遂宁)人。
乾道五年进士
淳熙中潼川府观察推官
见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三,道光《蓬溪县志》卷五。
陈升卿南宋
简介
乾道九年(1173)监察御史
淳熙四年(1177)夔州路提点刑狱公事。
淳熙七年(1180)潼川府知府
淳熙七年(1180)遂宁府知府
淳熙九年(1182)2月放罢。
孙渐北宋
全宋诗
孙渐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为京东西路提刑(《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八之一六)。
二年三年时,为权发遣湖北转运副使(同上书食货四九之二七、职官六一之四三)。
八年,以中奉大夫、直秘阁梓州(同上书选举三三之三一、职官三之四九)。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二一二
孙渐眉州(治今四川眉山)人,熙宁进士
元符初为温江令
政和元年京东路提刑次年湖北转运副使,移江东八年八月,以中奉大夫、直秘阁梓州
重和元年十二月,为裕民局参详检讨官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之四九、职官五八之一六、职官六一之四三、选举三三之三一,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一、一五○。
全宋文·卷三○八三
孙渐政和元年京东路提刑次年湖北转运副使,移江东
八年八月,以中奉大夫、直秘阁梓州
重和元年十二月,为裕民局参详检讨官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之四九、职官五八之一六、职官六一之四三、选举三三之三一。
谢涛北宋 961 — 10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34 【介绍】: 杭州富阳人字济之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梓州榷盐判官
以计抵御李顺,迁观察推官,权知华阳县
改知兴国军,以治行召对,命试学士院
曹州,时契丹入寇,曹地多盗,属县赋税多输睢阳助兵食,百姓苦于转送,悉留不遣。
真宗天禧五年,以户部郎中侍御史知杂事同判吏部流内铨
进直昭文馆,累官至太子宾客
全宋诗
谢涛(九六一~一○三四)字济之,其先阳夏人,徙家富阳(今属浙江)
绛父。
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为梓州榷盐院判官
真宗时历知、越诸州。
仁宗天圣中太常少卿权西京留守司御史台,改秘书监
明道元年(一○三二)太子宾客
景祐元年卒,年七十四。
一说年七十五(《范文正》卷一一《谢公神道碑铭》)。
事见《河南》卷一二《谢公行状》、《宋史》卷二九五《谢绛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八二
谢涛(九六一——一○三四)字济之富阳(今浙江富阳)人。
淳化三年进士第,为梓州榷盐判官,迁观察推官,权知华阳县通判寿州筠州,知兴国军曹州泰州歙州
冯拯荐,召试,以兵部员外郎直史馆
判三司理欠司
天禧五年户部郎中侍御史知杂事
进直昭文馆,知越州,还判太常寺登闻检院
明道元年太子宾客
景祐元年卒,年七十四。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六二《谢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五《谢绛传》。
燕肃北宋 961 — 10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40 【介绍】: 益都人,徒居曹州字穆之
进士第
寇准所知。
数典刑狱,累知审刑院
曾建言州郡疑狱及情可悯者处死刑须经复奏获准,方得施行。
性精巧,曾造指南车、记里鼓车及欹器以献;又创记时莲花漏法,世称精密
喜为诗。
工画山水,尤擅古木折竹。
曾在知明州任上绘《海潮图》,著《海潮论》。
官至礼部侍郎
全宋诗
燕肃(九六一~一○四○)字穆之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
进士,为凤翔观察推官,改知临邛考城等县,通判河南府
提点广南西路刑狱,徙广南东路,又知越州明州
入为定王府记室参军,擢知审刑院
后历知邓州,以礼部侍郎致仕。
仁宗康定元年卒(《图画见闻志》卷三),年八十(《东都事略》卷六○)。
宋史》卷二九八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八八
燕肃(九六一——一○四○)字穆之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家曹州(治今山东曹县西北)。
咸平三年进士,补凤翔府观察推官,历任知县通判提刑知州,迁侍御史、直昭文馆
天圣中判刑部,擢龙图阁待制知审刑院,历知青州
景祐中判太常寺大理寺,进龙图阁直学士,知邓州
宝元中礼部侍郎致仕,康定元年卒,年八十。
雅多巧思,精审音律,尝造指南、记里鼓二车,又上《莲花漏法》,为《海潮图》,著《海潮论》。
能画,尤善山水寒林,入妙品
又喜为诗,多至数千篇。
宋史·艺文志》著录其诗集二卷。
宋史》卷二九八有传,又见《图画见闻志》卷三,《东都事略》卷六○。
蹇材望南宋
全宋诗
蹇材望字君厚潼川(今四川三台)人。
理宗宝祐二年(一二五四)通判涪州
恭宗德祐间通判湖州
事见《癸辛杂识》续集卷上、《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三。
崔端北宋
全宋诗
崔端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度支副司(《宋会要辑稿》礼二二之一五)。
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观察推官承奉郎试大理评事(《吴郡志》卷四四)。
景德元年(一○○四)太常丞户部副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六、五八)。
大中祥符间历知华州梓州(同上书卷七四、七九)。
全宋文·卷二八○
崔端真宗咸平中苏州判官
景德中太常丞户部副使
大中祥符三年华州五年移知梓州
见《续资冶通鉴长编》卷四八、五六、五八、六五、七四、七九。
薛嗣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中万泉人字亢宗
薛向子。
徽宗时累官徽猷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
后知太原府,以抚纳西羌功,拜礼部、刑部尚书
坐启拟反覆罢,提举崇福宫
久之,知延安府
当迁官,乞回授其子薛昶京秩。
前后因事六七贬,多以欺罔获罪,言者并论之,降为待制
全宋诗
薛嗣昌字亢宗,祖籍河中万泉(今山西万荣西南),居开封
绍彭弟。
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判官梓州陕西转运副使
历知渭州庆州相州太原府延安府,坐启拟反覆,前后因事六七贬。
事见《宋史》卷三二八《薛向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九四二
薛嗣昌字亢宗河中万泉(今山西万荣)人,薛向子。
崇宁中熙河转运判官梓州陕西转运副使直龙图阁集贤殿修撰
入为左司郎中,擢徽猷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
大观间渭州,改庆州
安化军节度副使,起知相州太原府
政和中延康宣和殿学士,拜礼部、刑部尚书,坐启拟反覆罢,提举嵩山崇福宫
久之,迁延康殿学士、知延安府
后获罪降为待制
宋史》卷三二八《薛向传》有附传。
庞□□北宋
简介
政和二年(1112)梓州知州安抚使
朱时敏南宋
全宋诗
朱时敏字师古眉山(今属四川)人。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
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秘书郎七年,除著作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
九年,迁将作少监十四年,知潼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三、职官六二之二六)。
全宋文·卷四九二二
朱时敏字师古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绍兴二十四年同进士出身
淳熙五年,除秘书郎,改著作郎,历将作少卿尚书右司郎中太常少卿
淳熙十四年,以直龙图阁潼川府
见《宋会要辑稿》礼一四之一○一、职官六二之二六、选举二一之三,《南宋馆阁续录》卷八。
李协恭北宋
简介
景德二年(1005)梓州知州安抚使
吕某北宋
全宋文·卷三一四三
吕某政和中潼川府郪县(今四川三台)人。
马元方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濮州鄄城人字景山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大理寺评事、知万年县
诸将讨李继迁,转饷有功,累迁殿中丞
梓州京东京西路转运使,擢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公事
性卞急,不纳僚属议,颇遭怨谤,岁余以烦苛罢。
后以枢密直学士并州,官终兵部侍郎
王庠宋 1074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4—? 【介绍】: 荣州人字周彦
王梦易子。
七岁能属文。
十三岁丧父,哀愤深切,闭户穷经史百家书传注之学,寻师千里,究其旨归。
徽宗崇宁时,应能书,为首选。
因上书论时政得失,下第径归,奉亲养志。
后复举八行,大司成考定为天下第一,诏旌其门,赐号处士,寻改潼川府教授,赐出身及章服,一日四命俱至,竟力辞不受。
虽处山林,唱酬赋咏,皆爱君忧国之言。
卒谥贤节
全宋诗
王庠(一○七一~?
)(清道光荣县志》卷一七引张商英所作其父王梦易墓表),字周彦荣州(今四川荣县)人。
苏轼侄婿(《东坡先生全集》卷四九《与王庠书》)。
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举八行,考定为天下第一,赐号廉逊处士(《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一五)。
寻改潼川府教授,赐进士出身,辞不受。
有集五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宋史》卷三七七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三一二一
王庠(一○七一——?
),字周彦荣州(治今四川荣县)人,梦易子。
年十三丧父,哀愤深切,闭户读书,其文为吕陶苏辙所器重。
崇宁元年应能书科试,为首选,下第径归,不应举者八年。
后复举八行,大司成考为天下第一,赐号处士,寻改潼川府教授,赐出身及章服,终不受,隐居山林而卒。
孝宗淳熙元年谥曰贤节
有文集五十卷(佚)。
宋史》卷三七七有传,又见《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四张商英大宋故赠通议大夫王公墓表》,《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一五,《宋史》卷二○八《艺文志》七,《史新》卷一七七,《宋元学案补遗》卷九七。
青阳楷北宋
全宋诗
青阳楷四川梓州(今四川三台)人。
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清乾隆潼川府志》卷六)。
全宋文·卷二○九
青阳楷梓州郪县(今四川三台)人。
咸平五年进士第景德中信州永丰县令
欧阳修归田录》,《万姓统谱》卷一三一,雍正《四川通志》卷三三。
任中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曹州济阴人字庆之
进士第
池州推官通判大名府
太宗召为秘书丞江南转运副使,累擢枢密直学士
张咏益州,在郡五年,遵条教,人便之。
兵部侍郎参知政事
仁宗时兵部尚书
素与丁谓善,贬,中正营救,坐贬。
后迁礼部尚书
卒年六十余。
谥康懿
全宋文·卷二七○
任中正(?
——一○二六),字庆之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
进士及第,为池州推官,历通判邵州濮州大名府,召为秘书丞江南转运副使,擢监察御史两浙转运使判三司凭由司,出为荆湖转运使,历知梓州益州并州权知开封府
大中祥符九年枢密副使,再进兵部侍郎参知政事
仁宗即位,以营救丁谓,降知郓州,徙曹州
天圣四年八月卒,谥康懿
见《宋史》卷二八八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
刘光祖南宋 1142年1月10日 — 12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2—1222 【介绍】: 简州阳安人,寓居德清字德修号后溪一号山堂
孝宗乾道五年进士
淳熙中召对论恢复事,谓骤进与偷安均为误国。
校书郎右正言、知果州
光宗时殿中侍御史,旋出为江西提刑,改夔州
宁宗即位,除侍御史,迁起居郎
以谏罢朱熹事,被劾去。
庆元党禁间,撰《涪州学记》,被再劾夺职,谪居房州
党禁解,起知眉州,累迁知潼州府,升显谟阁直学士
卒谥文节
有《后溪》。
后人辑有《鹤林词》。
全宋诗
刘光祖(一一四二~一二二二)字德修号后溪一号山堂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西北)人。
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
剑南东川节度推官,辟为潼川提刑司检法
淳熙五年(一一七八),召为太学正,累迁右正言,出知果州
光宗即位,除军器少监,为殿中侍御史,出知夔州
宁宗即位,除侍御史,迁起居郎
韩侂胄擅朝禁伪学,刘撰《涪州学记》,被指为谤讪,夺职,谪居房州
侂胄诛,历知襄阳遂宁潼川府
嘉定十五年卒,年八十一。
有《后溪》十卷,已佚。
后人辑有《鹤林词》一卷。
事见《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三《刘阁学墓志铭》,《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六三一三
刘光祖(一一四二——一二二二)字德修号后溪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北)人。
乾道五年进士及第,除剑南东川节度推官
淳熙中累迁校书郎,知果州
光宗立,除军器少监权侍左郎官,为殿中侍御史
出为潼川运判江西夔州提刑
宁宗即位,除侍御史,改司农少卿,进起居舍人起居郎
韩侂胄党所排,奉祠,后又谪居房州
久之,起知眉州,除潼川提刑、权知泸州
侂胄诛,历知襄阳遂宁潼川府
显谟阁直学士提举宫观
嘉定十五年卒,年八十一,谥文节
光祖为当世名臣,赵汝愚称其论谏激烈似苏轼,恳恻似范祖禹,世以为名言。
为文浑厚正大似其人,诗尤清婉。
著有《后溪》百馀卷,《岘山》、《鹤林》、《金泉》、《眉山》等集合若干卷,《诸经讲义》若干卷,惜皆佚。
真德秀刘阁学墓志铭》(《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刘甲南宋 1142 — 12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2—1214 【介绍】: 衢州龙游人字师文
孝宗淳熙二年进士
累官知江陵府湖北安抚使
宁宗开禧二年除知兴元府,未至,吴曦叛,拒伪命,遣兵返临安告变,朝中始得确讯。
后拜宝谟阁学士,再知兴元府,权四川制置司事,有德政。
卒谥清惠
全宋诗
刘甲(一一四二~一二一四)字师文龙游(今四川乐山)人。
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
使金还,除知江陵府湖北安抚使,移知庐州
迁知兴元府兼利东安抚使,未至镇,金立吴曦蜀王,上书告变。
诛,进宝谟阁学士、权四川制置司事。
宁宗嘉定七年卒于官,年七十三。
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全宋文·卷六二六九
刘甲(一一四二——一二一四)字师文,其先永静军东光(今河北东光)人,刘挚之后。
父著为成都漕幕,葬龙游(今四川乐山),因家焉。
淳熙二年进士
累官至度支郎中,迁枢密院检详、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嘉泰四年使金还,除司农少卿,进太常,擢权工部侍郎,除宝谟阁待制、知江陵府湖北安抚使
开禧中改知兴元府、利东安抚使
吴曦之叛,上书告变。
嘉定元年移知潼川府
六年,进宝谟阁学士、知兴元府利州路安抚使、权四川制置司事。
嘉定七年卒于官,年七十三,谥曰清惠
有《奏议》十卷。
见《宋史》卷三九七本传,《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南宋制抚年表》卷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