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张栻南宋 1133 — 118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3—1180 【介绍】: 汉州绵竹人,徙居衡阳字敬夫,一作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
张浚子。
胡宏,以古圣贤自期。
以荫补承务郎参赞幕府,人称其能,间以军事入奏,孝宗与定君臣之契。
累官吏部侍郎,兼侍讲,屡言事,力主修德立政,用贤养民,选将练兵以进战退守。
出知袁州,家居累年,复知静江府经略安抚广南西路,诸蛮感悦。
江陵府湖北路安抚使,礼遇诸将,得其欢心。
后以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
卒谥宣
为人表里洞然,为学重义利之辩,与朱熹同为道学大师
有《易说》、《论语解》、《孟子》及《南轩》等。
全宋诗
张栻(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诚斋》卷九八《张钦夫画像赞》作钦夫),号南轩(同上书卷七三《怡斋记》作乐斋),祖籍绵竹(今属四川),寓居长沙(今属湖南)
浚子。
胡宏学,与朱熹吕祖谦为友。
以荫入仕。
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浚为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辟为书写机宜文字(《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二)。
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汤思退用事,主和议,随父罢。
乾道初主讲岳麓书院
五年(一一六七),起知抚州,改严州
六年,召为吏部员外郎权起居郎侍立官,寻兼侍讲,迁左司员外郎
明年,出知袁州,以事退职家居累年。
淳熙元年(一一七四)起知静江府广南西路安抚经略使
五年,除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
七年卒,年四十八。
有《论语解》、《孟子详说》、《南轩先生文集》等。
事见《晦庵》卷八九《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诚斋》卷一一六《张左司传》,《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张栻诗,以明嘉靖元年刘氏慎思斋刻《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其中诗七卷)为底本。
校以明嘉靖缪辅之刻本(简称缪刻本)、清康熙锡山华氏刻本(简称康熙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八卷。
张栻(1133—1180) 南宋思想家、教育家。
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
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
曾任江陵知府荆湖北路安抚使吏部侍郎右文殿修撰等职。
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为南宋理学湖湘学派代表人物、一代学者宗师,著述甚丰。
今存《南轩易说》等。
作有《黄鹤楼说》文一篇,对黄鹤楼的各神传说、来源加以评论,论证“盖黄鹤名楼,以山得名也”,使黄鹤楼以山命名有了一个说法。
又据王葆心考证,旧有“江汉亭”在“南楼蛇山间,绍兴中南轩先生张栻所建”。
全宋文·卷五七二一
张栻(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后因避讳改字钦夫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迁衡阳(今湖南衡阳)
浚子。
早年师事胡宏隆兴元年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秘阁
居父丧,服除,主讲于城南、岳麓二书院。
乾道五年,因刘珙荐,除知严州
召为吏部员外郎权起居郎,兼侍讲,除左司员外郎
时宰,出知袁州
退而家居累年,授徒讲学。
淳熙元年,诏除旧职,知静江府主管广南西路经略安抚司公事。
有善政,诏特转承事郎,进直宝文阁
秘阁修撰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
求退,以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
朱熹吕祖谦为讲学之友,时称「东南三贤」。
淳熙七年二月卒,年四十八。
嘉定中赐谥曰宣淳祐中从祀孔子
著作有《论语解》十卷(存)、《孟子》七卷(存)、《南轩易说》(存)、《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一卷(存)、《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存)等。
朱熹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朱文公文集》卷八九),杨万里张左司传》及《宋史》卷四二九《张栻传》。
张献之
全宋文·卷七三○八
张献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张浚曾孙。
张希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晞颜
汉州人初名适
善画花,师赵昌
徽宗大观初累进所画,特补将仕郎、画学谕,变其格为院体。
官至蜀州推官
张杅南宋
全宋文·卷五八四四
张杅字戒仲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张栻兄弟行。
淳熙二年广德军
见本人《淳熙刊本史记序》,《诚斋》卷七四。
宇文绍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成都双流人字卷臣,一作兖臣
承议郎通判剑州
民间乏食,亲行山谷,随时措置,皆有条理。
临邛广汉,有能名。
后以谤黜。
有《原隶》、《临邛志》、《石林燕语考异》。
全宋诗
宇文绍奕字卷臣成都双流(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四)。
曾为吏部郎,晚知临邛广汉,以谤绌,卒于家。
有《临邛志》二十卷、补遗十卷(《宋史·艺文志》卷三)及《原隶》等,已佚。
事见陆游渭南文集》卷二八《跋原隶》。
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五三九二
宇文绍奕字卷臣成都双流(今四川双流)人,时中从孙。
资州淳熙元年三月因受劾罢吏部郎中,晚年知临邛汉州
淳熙六年因言者劾罢官,永不得与监司知州差遣
遂卒于家。
著有《石林燕语考异》十卷(存)、《临邛志》二十卷、《遗补》十卷。
资州时刻《原隶》书。
见《跋原隶》(《渭南文集》卷二八),《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七二之二三,《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
释妙普宋 1071 — 11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2 【介绍】: 僧。
汉州人号性空
品格高古,吹铁笛以自娱,好赋咏。
高宗建炎中徐明反,道经乌镇,肆意杀戮,民多逃亡。
妙普直诣其所,索饭为文以自祭,事毕大呼求斩,骇异,送之出,民多赖以全。
绍兴间盘坐一盆,口吹铁笛,顺流至海,自沉死。
全宋诗
妙普庵主(一○七一~一一四二)号性空汉州(今四川广汉)人。
住嘉兴府华亭寺
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死心悟新禅师法嗣。
好吹铁笛,称铁笛禅师
高宗建炎初徐明反,肆意杀戮,妙普直诣贼所,民赖以全。
绍兴十二年卒,年七十二。
嘉泰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
今录诗七首。
妙普字性空汉州人
久依死心获证,乃抵秀州,追船子遗风,结庵青龙之野。
好吹铁笛,称铁笛禅师
建炎初徐明叛,道经乌镇,肆杀戮民,多逃亡。
策而往,贼见其伟异,疑必诡伏者,问其来。
荅曰,吾禅者,欲抵密印寺
贼怒欲斩之。
曰,大丈夫要头便斫去,奚以怒?
为愿得一饭。
贼奉肉食,曰,孰当为我文之以祭?
贼不荅。
索笔大书,举箸饫餐,复曰,劫数既遭离乱,我是快活烈汉。
如今正好乘时,便请一刀两段。
贼骇异,稽首谢过。
乌镇之庐舍免焚,皆其惠也。
绍兴庚申冬,造大盆穴而塞之。
修书寄雪窦持禅师曰,吾将水葬矣。
壬戌岁至,嘲之曰,拙哉,老性空
刚要喂鱼鳖去,不索性去,只管向人说。
曰,待兄来證耳。
令遍集四众,作偈曰,坐脱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烧,一省开圹。
撒手便行,不妨快畅。
谁是知音,船子和尚
高风难继,百千年一曲,渔歌少人唱。
遂至海滨,盘坐盆,中顺潮而下。
口吟一诗,以笛掷空而没。
后三日,于沙上趺坐如生,迎归。
阇维舍利如菽,二鹤徘徊,空中火尽始去。
释妙普号性空
汉川人
未知姓氏。
久依黄龙死心密受心印。
品格高古气宇宏迈。
因慕船子遗风。
抵秀水结庵于青龙之野。
别无长物唯吹铁笛以自娱。
好吟咏。
尝赋山居诗云。
心法双忘犹隔妄。
色尘不二尚馀尘。
百鸟不来春又过。
不知谁是住庵人。
示众偈曰。
学道犹如守禁城。
昼防六贼夜惺惺。
中军主将能行令。
不动干戈治太平。
宋建炎初徐明叛。
道经乌镇肆意杀戮。
民惧逃亡。
普闻叹曰。
众生涂炭。
吾盍救之。
策而行。
直诣贼所。
贼见伟异疑必奸诡询其来处。
答曰。
禅者。
问何所之。
云往密印寺也。
贼怒欲斩。
曰。
大丈夫要头便取。
奚以怒为。
吾死必矣。
愿得一饭以为送终。
贼奉肉。
供佛出生如常仪曰。
孰当为我文以祭。
贼笑不答。
索纸笔大书曰。
呜呼惟灵劳我以生则大块之过。
役我以寿则阴阳之失。
乏我以贫则五行不正。
困我以命则时日不吉。
吁哉至哉。
赖有出尘之道。
悟我之性与其妙心。
则其妙心孰与为邻。
上同诸佛之真化。
下合凡夫之无
纤尘不动本自圆成。
妙矣哉妙矣哉。
日月未足以为
乾坤未足以为大。
磊磊落落无挂无碍。
六十馀年和光混俗。
四十二腊逍遥自在。
逢人则喜。
见佛不拜。
笑矣乎笑矣乎。
可惜。
少年郎风流太光彩。
坦然归去付春风。
体似虚空终不坏。
尚飨。
遂举箸饫肉。
贼徒大笑。
食罢曰。
劫数既遭离乱。
我是快活烈汉。
如今正好乘时。
便请一刀两段。
乃大呼斩斩。
贼骇异稽首谢过令卫而出。
于是民之庐舍少长无恙者之惠也。
僧问。
既见佛为甚不拜。
掌之曰。
会么。
曰不会。
又掌曰。
家无二主。
绍兴自造大盆。
凿穴塞之。
修书寄雪窦持禅师曰。
吾将水葬矣。
壬戌至。
尚存。
乃作偈嘲曰。
咄哉老性空刚要喂鱼鳖。
胡不索性去。
管向人说。
笑曰。
迟兄證耳。
遍告遐迩众集。
示法要说偈曰。
坐脱立亡不若水葬。
一省柴烧二免开圹。
撒手便行不妨快畅。
是谁知音船子和尚高风难继。
百千年一曲渔歌。
少人唱。
遂趺坐盆中。
口吹铁笛。
顺潮而下。
众皆随至海滨。
去塞戽其水洄漩。
众拥观水。
涓滴不入。
乃乘流而住。
歌曰。
六十馀年返故乡。
没踪迹处妙难量。
真风遍寄知音者。
铁笛横吹作散场。
人望目断尚笛声呜咽于苍茫之间。
遥见以笛掷空而没。
众号泣竞图像事之。
后三日见于沙上。
趺坐如生。
道俗迎归留五日
阇维舍利大如菽。
有二鹤徘徊空际。
火尽始去。
塔于青龙庵。
号性空
汉州人
久依黄龙死心。
密受心印。
品格高古。
气宇宏迈。
因慕船子遗风。
抵秀水。
结庵于青龙之野。
别无长物。
唯吹铁笛。
以自娱。
好吟咏。
尝赋山居诗云。
心法双忘犹隔妄。
色尘不二尚馀尘。
百鸟不来春又过。
不知谁是住庵人。
示众偈曰。
学道犹如守禁城。
昼防六贼夜惺惺。
中军主将能行令。
不动干戈治太平。
宋建炎初
徐明叛。
道经乌镇
肆意杀戮。
民惧逃亡。
普闻叹曰。
众生涂炭。
吾盍救之。
策而行。
直诣贼所。
贼见伟异。
疑必奸诡。
询其来处。
答曰禅者。
问何所之。
云往密印寺也。
贼怒欲斩。
曰。
大丈夫要头便取。
奚以怒为。
吾死必矣。
愿得一饭。
以为送终。
贼奉肉。
供佛出生如常仪
曰孰当为我文以祭。
贼笑不答。
索纸笔大书曰。
呜呼唯灵。
劳我以生。
则大块之过。
役我以寿。
则阴阳之失。
乏我以贫。
则五行不正。
困我以命。
则时日不吉。
吁哉至哉。
赖有出尘之道。
悟我之性。
与其妙心。
则其妙心。
孰与为邻。
上同诸佛之真化。
下合凡夫之无
纤尘不动。
本自圆成。
妙矣哉。
妙矣哉。
日月未足以为
乾坤未足以为大。
磊磊落落。
无挂无碍。
六十馀年。
和光混俗。
四十二腊。
逍遥自在。
逢人则喜。
见佛不拜。
笑矣乎。
笑矣乎。
可惜少年郎。
风流太光彩。
坦然归去付春风。
体似虚空终不坏。
尚飨。
遂举箸饫肉。
贼徒大笑。
食罢曰。
劫数既遭离乱。
我是快活烈汉。
如今正好乘时。
便请一刀两段。
乃大呼斩斩。
贼骇异。
稽首谢过。
令卫而出。
于是民之庐舍少长无恙。
僧问既见佛。
为甚不拜。
掌之曰会么。
曰不会。
又掌曰。
家无二。
绍兴
自造大盆。
凿穴塞之。
修其书。
寄雪窦持禅师曰。
吾将水葬矣。
壬戌至。
尚存。
乃作偈嘲曰。
咄哉老性空
刚要馁鱼鳖。
胡不索性去。
只管向人说。
笑曰。
迟兄證耳。
遍告遐迩众集。
示法要说偈曰。
坐脱立亡。
不若水葬。
一省柴烧。
二免开圹。
撒手便行。
不妨快畅。
是谁知音。
船子和尚
高风难继百千年。
一曲渔歌少人唱。
遂趺坐盆中。
口吹铁笛。
顺潮而下。
众皆随至海滨。
去塞。
戽其水洄漩。
众拥观。
水涓滴不入。
乃乘流而住。
歌曰。
六十馀年返故乡。
没踪迹处妙难量。
真风遍寄知音者。
铁笛横吹作散场。
人望目断。
笛声。
呜咽于苍茫之间。
遥见以笛掷空而没。
众号泣。
竞图像事之。
后三日。
见于沙上趺坐如生。
道俗迎归。
五日
阇维。
舍利大如菽。
有二鹤徘。
徊空际。
火尽始去。
塔于青龙庵。
禅师妙普者。
字性空
汉州人也。
公性少缘饰。
好面折人。
能与公游者。
始终皆令名。
公尝以短策敝衲。
历诸名山。
不喜同众挂搭。
或宿古庙
或寄閒房。
有以耐丛林而谏公。
公为诺诺而已。
及见死心于黄龙。
乃折策坚依之。
竟得黄龙之旨。
死心独奇公。
公慕船子遗风。
辞抵秀水。
结茅青龙之野。
吹铁笛自娱。
爱发新声。
尝歌曰。
心法双忘犹隔妄。
色尘不二尚馀尘。
百鸟不来春又过。
不知谁是住庵人。
又曰。
学道犹如守禁城。
昼防六贼夜惺惺。
中军主将能行令。
不动千戈治太平。
又曰。
十二时中莫住工。
穷来穷去到无穷。
直须穷彻无穷底。
踏倒须弥第一峰。
建炎初
徐明唱叛。
道经乌镇
恣杀戮。
鸡犬绝声。
公悯之。
曳履独往。
或以险难止公。
公曰。
随缘赴感。
吾之愿也。
贼见公伟异。
疑必跪伏者。
执问来端。
公曰。
吾乃禅者。
欲抵密印寺
岂有他哉。
贼怒欲杀。
公笑曰。
大丈夫。
要头便斫去。
何以怒为。
愿施一饭。
以为送终。
贼意稍解。
授以肉食。
公如常应供。
出生毕。
乃曰。
孰当祭我以文。
贼相笑顾不答。
公曰。
吾自为之。
贼复相笑。
遗以秃笔。
公起大书于空壁曰。
呜呼惟灵。
劳我以生。
则大块之过。
役我以寿。
则阴阳之失。
乏我以贫。
则五行不正。
困我以命。
则时日不吉。
吁哉至哉。
赖有出尘之道。
悟我之性。
与其妙心。
则其妙心孰与为邻。
上同诸佛之真化。
下合凡夫之无
纤尘不动。
本自圆成。
妙矣哉。
妙矣哉。
日月未足以为
乾坤未足以为大。
磊磊落落。
无𦊱无碍。
六十馀年和光混俗。
四二十腊逍遥自在。
逢人则喜见佛不拜。
笑矣乎。
笑矣乎。
可惜少年郎。
风流太光彩。
坦然归去付春风。
体似虚空终不坏。
尚飨。
字势飞动。
数壁俱尽。
遂举箸饫食。
贼徒争视大笑。
公食罢复高声招曰。
来来。
劫数既遭离乱。
我是快活烈汉。
如今正好乘时。
便请一刀两段。
又大呼斩斩。
贼大骇异。
令卫出之。
乌镇庐舍独全。
公之惠也。
道俗闻益皈仰。
以名刹致。
公不顾。
或说公从上付托之重。
公辄以铁笛挥之。
绍兴庚申
命造大盆。
修书寄雪窦持禅师曰。
吾将水葬矣。
笑曰。
风流老子
灼有商量。
壬戌至。
见公尚存。
相叙欢甚。
占偈嘲曰。
咄哉老性空
刚要喂鱼鳖。
去不索性去。
只管向人说。
公笑曰。
惟待老兄證耳。
令告四众。
众集。
公为说法。
仍说偈曰。
坐脱立亡。
不若水葬。
一省柴烧。
二省开圹。
撒手便行。
不妨快鬯。
谁是知音。
船子和尚高风难继。
百千年一曲。
渔歌少人唱。
遂盘坐盆中。
弄笛。
顺潮而下。
缁素随至。
不可胜计。
望欲断目。
公取塞戽水。
而回众拥观。
水无所入。
复乘流而往。
引声拍掌。
长歌曰。
船子当年返故乡。
没踪迹处妙难量。
真风遍寄知音者。
铁笛横吹作散场。
其笛声呜咽。
顷于苍茫间。
见以笛掷空而没。
后三日。
滩头趺坐如生。
四至争往迎。
归留五日。
异香不散。
阇维时有二玄鹤。
徘徊空中。
得舍利。
大如菽者莫计。
塔于青龙。
其尺楮片言。
流播人间。
珍如珙璧。
赞曰。
余考建炎之扰。
高蹈物表。
不无其人。
普公直蹑不测之垒。
因机示教。
布置节次。
毫忽不乱。
此其智力愿力。
可称两足矣。
惟颠末追慕船子。
虽钓尽清波金鳞不遇。
而公之慈风凛然在也。
新续高僧传·遗身篇第七之一
释妙普号性空汉州人
久依黄龙死心,密受心印。
品格高古,气宇宏迈。
因慕船子遗风,抵秀水,结庵于青龙之野。
别无长物,唯吹铁笛以自娱。
好吟咏,尝赋《山居》诗云:“心法双忘犹隔妄,色尘不二尚馀尘。
百鸟不来春又过,不知谁是住庵人。
”《示众偈》云:“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贱夜惶惶。
中军主将能行令,不动干戈治太平。
宋建炎初,贼徐明叛,道经乌镇,肆意杀戮,民惧逃亡。
普闻叹曰:“众生涂炭,吾盍救之。
”乃策而行,直诣贼所,贼见其伟异,疑必奸诡,询其来处。
答曰:“禅者。
”问:“何所之?
”云:“往密印寺也。
”贼怒欲斩之。
曰:“生死易了,奚以怒为?
吾死必矣,愿得一饭,以为送终。
”贼奉肉羹,供佛,出生如常仪,曰:“孰当为我文以祭?
”贼笑不答。
索纸笔大书,曰:“呜呼惟灵!
劳我以生,则大块之过。
役我以寿,则阴阳之失。
乏我以贫,则五行不正。
困我以命,则时日不吉。
吁哉!
至哉!
出尘之道。
悟我之性,与其妙心。
则其妙心,孰与为邻?
上同诸佛之真化,下合凡夫之无
纤尘不动,本自圆成。
妙矣哉!
妙矣哉!
日月未足以为,乾坤未足以为大。
磊磊落落,无挂无碍。
六十馀年,和光混俗。
四十二腊,逍遥自在。
逢人则喜,见佛不拜。
笑矣乎?
笑矣乎?
可惜少年郎,风流太光彩。
坦然归去付春风,体似虚空终不坏。
尚飨!
”遂举箸饫肉,贼徒大笑。
食已,曰:“劫数既遭离乱,我是快活烈汉。
如今正好弃时,便请一刀两段。
”乃大呼:“斩!
斩!
”贼骇异,稽首谢过,令卫而出。
于是民之庐舍,少长无恙者,之惠也。
绍兴,自造大盆,凿穴塞之,修书寄雪窦持,曰:“吾将水葬矣。
壬戌,持至,见自若,乃作偈嘲之曰:“咄哉老性空,刚欲饟鱼鳖,胡不索性去,祇管向人说。
笑曰:“迟兄證耳。
”遍告遐迩,示以法要,乃说偈曰:“坐脱立亡,不如水葬。
一省柴烧,二免开矿。
撒手便行,不妨快畅。
是谁知音,船子和尚
高风难继百千年,一曲渔歌少人唱。
”遂趺坐盆中,口吹铁笛,顺潮而下。
众皆随至海滨,普始去其塞,其水洄漩。
众拥观,水涓涓侵入,乃乘流而往。
歌曰:“六十馀年返故乡,没踪迹处妙难量。
真风遍寄知音者,铁笛横吹作散场。
”人望目断,尚笛声呜咽于苍茫之间,遥见以笛掷空而没。
众号泣,竞图像事之。
后三日,见于沙上跏趺如生,道俗迎归。
五日阇维,舍利大如菽。
有二鹤,徘徊空际,火尽始去。
塔于青龙庵。
刘美北宋 962 — 10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2—1021 【介绍】: 并州人本姓龚改姓刘字世济
真宗刘皇后认为兄。
初事真宗于藩邸。
真宗即位,补三班奉职,迁右侍禁
大中祥符二年护屯兵于汉州,累迁洛苑使
不附宦官周怀政,严惩其属员过失。
天禧间累官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
张庶南宋 ? — 11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9 【介绍】: 汉州绵竹人,徙居衡阳字晞颜
张浚从孙。
师事再从叔张栻孙松寿
九年,讲学岳麓书院执笔为司录,题曰《南轩师说》;又记语,题曰《诚敬心法》。
皆欲官之而不果。
李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抚州临川人字仲钦
李浩子。
孝宗淳熙八年进士
尝学于陆九渊
汉州司户,摄理掾狱,以平反称。
衡州教授,训士谆至,生徒甚众。
崔立北宋 969 — 10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9—1043 【介绍】: 开封鄢陵人字本之
真宗咸平三年进士
大理寺丞,知安丰县,缮治期斯塘。
滑州塞决河,调民出刍楗,计其用有余,奏弛下户未输者。
江阴军,浚治利港,溉田数千顷。
累迁太常少卿,历知、汉等七州,有惠政。
真宗既封禅,士大夫争奏上符瑞,独言灾异屡见,乃所以警戒。
累迁给事中,告老致仕。
尝识韩琦于布衣,妻以女,人服其鉴。
有《故事稽疑》、《巴歈集》。
全宋文·卷二七一
崔立(九七○——一○四三)字本之开封鄢陵(今河南鄢陵)人。
进士第,为果州团练推官,知安丰县通判广州许州,知江阴军,累迁太常少卿,历知泾七州,所至有惠政。
右谏议大夫耀州,改知濠州,迁给事中
尚书工部郎致仕
庆历三年卒,年七十五。
所著有《巴歈集》二十卷、《故事稽疑》十卷。
宋史》卷四二六有传。
王晋卿唐末宋初 907 — 9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7—973 【介绍】: 河朔人
太祖乾德中兴州刺史,移汉州严武备、设方略,治境安谧。
以贪贿闻,太祖惜其才而不问。
后戍北边,为莫州刺史,治边驭众有方。
张保雍北宋 975 — 1033
全宋诗
张保雍(九七五~一○三三)字粹之蔡州(今河南汝南)人。
真宗景德二年(一○○五)进士,授山阴主簿,知三泉县通判齐州永兴军,知汉州
曾出使契丹,使回任荆湖北路转运使两浙转运使
仁宗明道二年卒,年五十九。
事见《元丰类稿》卷四七《刑部郎中张府君神道碑》。
全宋文·卷三○五
张保雍(九七五——一○三三)字粹之禹城(今山东禹城)人。
景德二年进士甲科,授山阴主簿,监尉氏酒,知三泉通判齐州鄜州晋州
仁宗即位,以屯田员外郎汉州,擢拜都官
还朝,联拜职方度支判官契丹国信使荆湖北路转运使,迁祠部郎中
满岁,更两浙转运使,加刑部郎中
明道二年九月卒,年五十九。
曾巩刑部郎中张府君神道碑》(《元丰类稿》卷四七)。
李嘉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嘉谋
成都双流人号息斋
孝宗乾道二年进士
宗正丞
博通经子百家,尤深于《》。
晚得专气致柔之说,以《阴符》、《参同》博考精玩,笃信不懈。
全宋文·卷六二六二
李嘉谋字良仲号息斋双流(今四川双流)人,乾道二年进士
宗正丞
淳熙初四川制置使司幕官七年枢密院编修官,出知黎州
绍熙五年襄阳府
庆元六年为直秘阁、知汉州
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四、职官六一之三一,《吴船录》卷上,《止斋文集》卷一八《李嘉谋襄阳府制》,《文献通考》卷三三○,《全蜀艺文志》卷五五《氏族谱》,《蜀中广记》卷七二,《宋元学案补遗》卷七九,《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三。
苏元老北宋 1078 — 11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眉州眉山人字子廷号九峰
苏辙族孙。
幼孤力学,长于《春秋》,善属文。
徽宗崇宁五年进士
汉州教授西京国子博士通判彭州
累官太常少卿
外和内劲,不妄与人交。
言者论元老苏轼从孙,且为元祐邪说,其学术议论,颇仿,不宜在中朝。
罢为提点明道宫,未几卒,年四十七。
有《九峰》。
全宋诗
苏元老(一○七八~一一二四)字在廷号九峰眉山(今属四川)人。
轼从孙。
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
广都主簿,迁汉川教授西京国子博士通判彭州
国子博士,历秘书正字将作少监比部考功员外郎
出为成都路转运副使
宣和六年,因元祐党禁罢,提点明道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一四),未几卒,年四十七。
有《九峰》,已佚。
宋史》卷三三九、《史新》卷一一三有传。
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二八二二
苏元老(一○七八——一一二四)字在廷号九峰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轼从孙。
崇宁五年进士,调广都簿,历汉州教授西京国子博士通判彭州
寻除成都路转运副使,为军器监司农卫尉太常少卿
宣和六年以元祐党籍罢,提举明道宫,未几卒,年四十七。
著有《九峰》。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一四。
宋史》卷三三九《苏辙传》有附传。
赵贺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开封封丘人字余庆
进士
临朐主簿,有干力,为知州寇准所知,改大理评事
通判明州宿州,徙汉州,以精明,蜀吏不敢欺,人目为“赵家关”。
累迁给事中
历知、同、、庐、、寿诸州。
全宋文·卷三二七
赵贺字馀庆开封封丘(今河南封丘)人。
太宗时举《毛诗》及第,补临朐县主簿
通判明州宿州,知汉州,召为度支判官,出为京东京西转运副使益州路转运使纠察在京刑狱
累迁工部郎中
天圣初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
刑部郎中,历三司户部度支盐铁副使
累迁光禄卿,入判大理寺宗正寺,历知诸州军,迁给事中
复知寿州,卒。
宋史》卷三○一有传。
杨子方南宋
全宋诗
杨子方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三之八)。
曾知涪州(《舆地纪胜》卷一七四)。
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于知汉州任以事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二○)。
张思钧唐末宋初 923 — 10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3—1011 【介绍】: 邢州沙河人
善击剑挽强。
五代时应募为卒。
后晋开运间迁广锐军使
后周广顺初,从聂知遇攻河东,破其众三千余。
又从符彦卿与并人战于代州,留为南北两关巡检
宋初补龙卫指挥使,累有战功。
太宗雍熙三年,从刘廷让契丹战于君子馆,兵败被俘。
端拱初契丹逃归,授澄州刺史、知齐州,徙棣州巡检
真宗时益州钤辖,兼汉九州都巡检使
坐事削籍流封州
后授唐州防御副使,徙郑州
大中祥符二年,迁左千牛卫将军
状小而精悍,太宗尝称其“楼罗”,自是人目为小楼罗。
何德固南宋
全宋文·卷六六七三
何德固字叔坚自号梧溪散人汉州雒县(今四川广汉)人。
淳熙十四年进士及第庆元中成都府学教授
尝倅隆兴
开禧中李壁参知政事,荐蜀士十二人于朝,德固予焉。
后历知长宁军崇庆府
垂除部使者,告老而去,年方五十四。
见所撰《冯太师集序》、《夜郎溪题名》,《成都文类》卷首题名,《两朝纲目备要》卷九,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三、一五二,道光《遵义府志》卷一一。
鱼周询北宋 ? — 10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048 【介绍】: 开封雍丘人字裕之
早孤,好学。
进士
通判汉州,夜部众救火,植剑于前曰:“攘一物者斩”,火止,民无所失亡。
历知、安、蔡州,以尚书户部员外郎御史知杂事
仁宗庆历四年,举劾苏舜钦进奏院神用公钱召妓乐事。
累官至河北都转运使,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庆历八年上言论西北边事,仁宗嘉其详敏。
后以事落权御史中丞永兴军,旋出知成德军,未行卒。
闻见博洽,明习吏事。
全宋文·卷五七九
鱼周询(?
——一○四八),字裕之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
早孤好学,第进士,历知南华分宜静海三县,通判汉州,知、安、蔡三州,进侍御史,为三司盐铁副使
吏部员外郎知成德军,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庆历八年四月,坐举张得一不当落职,旋卒。
见《宋史》卷三○二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四。
王克贞宋初 930 — 9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0—989 【介绍】: 吉州庐陵人字守节
五代时南唐进士
累官观政院副使
宋初知汉州
太宗时直舍人院,诰命典正,为时人推重。
曾预修《太平广记》。
出知、梓三州,所至皆有善政。
全宋文·卷五○
王克贞(九三○——九八九)字守节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举南唐进士,累官至中书舍人枢密副使
宋初授太子中允,知汉州,历户、兵二部员外郎,礼、户二部郎中
太宗闻其有文词,命直舍人院,诰命典正,时人推重之。
太平兴国二年敕与修《太平广记》。
出知、梓三州,所至皆有善政。
端拱二年梓潼还京,道卒于兴州,年六十。
徐铉王君墓志铭》(载《徐公文集》卷二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