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黎靖德南宋
全宋文·卷八一六五
黎靖德导江(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人。
景定间尝编《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存)。
咸淳间建昌军,因刻之郡斋。
德祐二年知邵武军
见所撰《朱子语类》序、跋,嘉靖《邵武府志》卷四。
刘随北宋 971 — 10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1—1035 【介绍】: 开封考城人字仲豫
真宗景德初进士
永康军判官,历大理寺丞通判益州晋州,迁右司谏。
在谏职数言事。
因请太后归政仁宗,出知济州
后迁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上言请申儆庶官侥幸请托,为朝廷所纳。
使契丹,以足疾不能跪拜,被劾,出知信州,徙宜州应天府
官终天章阁待制
全宋文·卷二七六
刘随(九七一——一○三五)字仲豫开封考城(今河南兰考旧考城县东南)人。
景德初进士及第,授永康军判官
大理寺丞,为详断官
通判益州
太常博士,改左正言,左迁掌济州商算。
稍徙通判晋州
还朝,迁右司谏,为三司户部判官
以忤刘太后,出知济州,改起居郎
尚书刑部员外郎,入兼侍御史知杂事
权同判吏部流内铨
三司盐铁副使
再迁工部郎中、知应天府
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
景祐二年卒,年六十五。
为言事官,以清直闻。
著有《谏草》二十卷。
宋庠《宋故朝请大夫尚书工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刘府君墓志铭》(《元宪》卷三四)。
宋史》卷二九七有传。
张武南宋
全宋文·卷六二六○
张武淳熙间永康军
见《宋会要辑稿》兵二九之四一。
慕容延钊唐末宋初 913 — 9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8或913—963 【介绍】: 太原人字化龙
早仕后周,世宗即位,为殿前散指挥使都校、领溪州刺史
高平、平淮南,以战功累迁镇宁军节度使殿前副都点检
都点检赵匡胤友善,复为北面行营马步军都虞候
赵匡胤建宋,延钊方握重兵屯真定,治守北境,以镇静闻,加殿前都点检同中书门下二品,权重一时。
参与平定李筠之乱。
建隆中,徙为山南西道节度使、西南面兵马都部署
平荆湘,加检校太尉卒。
赵元偓北宋 977 — 10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7—1018 【介绍】: 宗室,太宗第六子,字希道
厚重寡言,晓音律。
真宗即位,屡以学术勉励宗子元偓首冠藩戚,益自修励。
累官至太尉,领成德、镇宁二镇节度封徐王
卒谥恭懿
全宋文·卷三一八
赵元偓(九七七——一○一八)字希道太宗第六子。
端拱元年出閤,授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封徐国公
真宗即位,加封彭城郡王
俄加检校太傅,改镇静难、彰化进封宁王
检校太尉侍中、护国、镇国等军节度
中书令,领成德、安国等军节度改封相王
加守太傅,进位太尉,加兼尚书令
天禧元年换成德、镇宁二镇,进封徐王
二年卒,年四十二。
宋史》卷二四五有传。
朱自英北宋 977 — 1029
全宋文·卷三一七
朱自英(九七七——一○二九)字隐芝句容(今江苏句容)人。
年十二为道士,后远游襄阳青城,过濑乡,校雠上清宫古道经,又游河中府
景德元年嗣掌山道派,为山第二十三代宗师,时年二十九。
奉旨住持汴京玉清昭应宫,赐号国师,复赐号观妙先生
天圣七年卒,世寿五十三。
见《山志》卷一一,《历代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八,《玄品录》卷五。
代渊北宋 985 — 10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5—1057 【介绍】: 代州人,避地导江
字仲颜一字蕴之晚号虚一子
仁宗天圣二年进士
尝受学于李畋、张达。
清水主簿,弃官归家讲学,坐席常满。
安抚使所荐官不就。
益州杨日严荐之,遂以太子中允致仕。
有《周易旨要》、《老佛杂说》。
曹崇之北宋 1082 — 1125
全宋文·卷三六三五
曹崇之(一○八二——一一二五)字唐老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辅子。
崇宁初太学大观三年进士第,调延安府司理参军,历宁州工曹事、环庆路安抚使司管干公事耀州美原县,知耀州白水县真定府元氏县
宣和三年西京永安军使,通判湖州
七年卒,年四十四。
王庭圭曹公行状》(《卢溪文集》卷四七)。
宋珰唐末宋初 933 — 9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3—993 【介绍】: 华州渭南人字宝臣
太祖乾德进士
青城簿。
累官著作佐郎、知绵州
太宗时,知秦州,有善政,就拜监察御史,充陕西转运使
迁知益州,以方略捕盗。
西川转运使,改知陕州苏州
性清简,历官三十年,未尝问家事。
全宋文·卷五四
宋珰(九三三——九九三)字宝臣华州渭南(今陕西渭南)人。
乾德中进士及第,拔萃登科,解褐青城主簿
好写书,秩满,载数千卷以归。
吴廷祚永兴,辟掌书奏
开宝五年下邽县主簿,擢著作佐郎、知绵州
太宗朝,历知、益、、苏等州,所在皆有治绩。
淳化四年卒于苏州任上,年六十一。
宋史》卷二七六有传。
王小波北宋 ? — 9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4 【介绍】: 又作王小皤王小博
北宋永康军青城人
贩出身。
太宗淳化四年春,率旁户、茶农等百余人起事,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辈均之”的口号,攻占青城彭山等县,严惩贪官,赈济贫民,响应者万余人。
后在江原县与官军激战,被宋将张𤣱射伤,仍奋勇杀死张𤣱,亦因伤重阵亡。
方慎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兴化军莆田人字惟之
方慎言弟。
真宗景德二年进士
历知弋阳导江嘉三州,所至皆有德政。
导江时有楠木连理、嘉禾九穗之祥,玺书褒异。
曾再知漳州,漳人夹道欢呼,称“吾父复来”。
仕终都官郎中
以老归。
全宋文·卷三○五
方慎从字惟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慎言弟。
景德二年进士,历知弋阳导江六县通判饶州荆南府,知嘉三州,再知漳州,改都官郎中
所至有德于民。
以老归,卒。
见《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万姓统谱》卷四九。
张思永北宋
全宋文·卷三一一九
张思永政和三年四月奉议郎添差充永安军使、应副崇恩太后刘氏园陵事,事毕而罢。
建炎初通判抚州,并权州事。
见《宋会要辑稿》礼三四之二、食货四○之一二。
赵叔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宗室,号西隐野人
汴京陷时,潜遁京西
金兵退,引众屯青城,入都堂王时雍等速归政,安置救驾义兵。
部将上变,告其谋为乱,被捕诛。
有《肯綮录》。
全宋文·卷四○○○
赵叔向自号西隐野人,著有《肯綮录》一卷(存)。
尤袤遂初堂书目》有「赵彦从《肯綮录》」,彦从或为叔向之字。
宗室有赵叔向,魏王廷美之裔。
汴京破时,叔向潜出,之西京
金人退,聚众屯青城
建炎元年四月率兵勤王,入至都堂,叱王时雍等速归政太后,置救驾义兵。
六月部将于涣告叔向谋乱,诏刘光世捕诛之。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六,《宋史》卷二四七有传。
疑非著《肯綮录》之赵叔向
萧固北宋 1002 — 10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2—1066 【介绍】: 临江军新喻人字干臣
仁宗天圣间进士
太常博士通判虔州
皇祐初广西转运使
侬智高凶狡,预陈一羁縻之策于枢府,不用。
后智高果叛,人服其识。
大理寺丞知开封府,官终集贤殿修撰
全宋诗
萧固(一○○二~一○六六)字干臣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
桂阳监判官楚州团练推官,知阳武青城县通判虔州,知桂州,擢广西转运使
侬智高反,坐不察,降知吉州
复为广东转运使,官至刑部郎中集贤殿修撰
嘉祐五年(一○六○)出知江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二)。
遂致仕。
英宗治平三年卒,年六十五。
事见《临川集》卷九四《萧君墓志铭》。
全宋文·卷五九四
萧固(一○○二——一○六六)字干臣临江新喻(今江西新馀)人。
天圣五年进士,授太常博士,迁大理寺丞,历知阳武青城二县,通判虔州
皇祐中,为广南西路转运使
坐不察侬智高反,降知吉州
至和中广东转运使
嘉祐二年,加直昭文馆、知桂州,兼广西安抚使,迁刑部郎中集贤殿修撰
五年台谏官论其所为不法,落职知江州,再责蔡州团练副使
治平三年卒,年六十五。
王安石萧君墓志铭》(《临川集》卷九四)。
范中立南宋
全宋诗
范中立字巨山青城(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人。
陆游交友,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陆游跋其家训(《渭南文集》卷二八《跋范巨山家训》)。
有《青城山乙记》一卷,已佚(《蜀中广记》卷九六《著作记第六》)。
刘综北宋 955 — 10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5—1015 【介绍】: 河中虞乡人字居正
太宗雍熙二年进士
至道初太常丞
真宗咸平中以荐出为河北转运副使
夏人扰西边,诏徙陕西转运使
灵州孤危,或请弃之,极言其利中国,不当转弃,卒从其议。
在漕任号为详练
历拜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终左谏议大夫
全宋文·卷一六四
刘综(九五五——一○一五)字居正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西)人。
雍熙二年进士第,解褐邛州军事推官,改永康军判官通判眉州,知建安军
至道三年太常丞
咸平初出为河北转运副使,俄充转运使
咸平五年工部员外郎侍御史知杂事六年再为河北转运使
景德三年,召拜户部员外郎枢密直学士勾当三班院
四年,权知孟州事,又出知并州
归朝,知审官院,改吏、礼二部郎中,充职,兼知通银台封驳司
大中祥符四年,同知贡举权知开封府
七年,知庐州
八年学士,授左谏议大夫,卒,年六十一。
宋史》卷二七七有传。
鲍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处州人字以行
性嗜酒,教授得钱,悉送酒家。
遇客,尽饮乃去。
晚益傲诞,衲衣髽结,游青城不返。
全宋诗
鲍輗括苍(今浙江丽水西)人。
宋遗民,教授为生。
性嗜酒,晚益傲诞,游青城不返。
事见《谷音》卷下、《忠义集》卷六。
今录诗七首。
费孝先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仁人
仁宗至和初青城董正图学舍,坏其竹林,欲偿其值。
图曰:“成败有数,何偿焉。
孝先视其侧,见所书“某年月日为费孝先所坏”,遂大惊,因从学于图,受《》学,后以术名天下。
勾龙如渊宋 1093 — 115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3—1154 【介绍】: 永康军导江人字行父
徽宗政和八年上舍及第。
任州县官二十年。
张浚荐,召试馆职,历著作佐郎起居舍人中书舍人侍读
秦桧力主和议,诸臣多上书谏止,如渊为谋控制台谏,使尽击去之,大喜,即擢御史中丞
在任挤赵鼎,恶吕本中,逐刘大中王庶,排斥打击主抗金者。
奉祠卒。
全宋诗
勾龙如渊(一○九三~一一五四)字行父永康军导江(今四川灌县东)人。
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上舍第。
沉浮州县二十年,以张浚荐,召试馆职
高宗绍兴六年(一一三六),除秘书省校书郎
著作佐郎尚书祠部员外郎兼权礼部、起居舍人
八年,兼给事中、同知贡举,除中书舍人侍读、兼直学士院
擢试御史中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三)。
九年,罢(同上书卷一二六)。
十年,为左朝请郎敷文阁待制(同上书卷三八)。
二十四年卒(同上书卷一六七),年六十二。
勾龙如渊秦桧,主和议,为史所非。
宋史》卷三八○有传。
全宋文·卷四○七三
句龙如渊(一○九三——一一五四)字行父永康军导江(今四川都江堰东)人。
政和八年上舍第,沉浮州县二十年。
绍兴六年秘书省校书郎,历祠部员外郎兼礼部、起居舍人
八年中书舍人侍读,兼直学士院,试御史中丞
尝附秦桧主和议,挤赵鼎吕本中,逐刘大中王庶
后因与施庭臣忿争,并罢。
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绍兴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二。
著有《退朝录》、《杂著》一卷。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七,《宋史》卷三八○本传。
挂笠道人南宋
全宋诗
挂笠道人高宗绍兴三年(一一三三)永康军有诗。
事见《舆地纪胜》卷一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