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高泗南宋
简介
乾道九年(1173)均州知州
范之才北宋 ? — 1130
全宋文·卷三○五五
范之才(?
——一一三○),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雍孙。
朝奉郎、知汝州鲁山县。
政和中仓部员外郎提举荆湖南路盐事。
建炎初京西南路转运副使四年,除金、均、房镇抚使,兼知均州,未到任而卒。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三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三四。
晁仲熙北宋
简介
政和元年(1111)均州知州,判南京国子监
莫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州归安人
莫君陈曾孙。
孝宗时仁和县,因鞭挞出入德寿宫而恃势虐民者,忤高宗吴皇后,遂谪一级。
旋复挞一豪恶,又谪一级。
未几,平江缺守,除院辖,以承议郎平江府
全宋诗
莫漳字子章归安(今浙江湖州)人。
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清同治湖州府志》卷一○)。
淳熙元年(一一七四),知仁和县,以不畏豪强,寻知平江府,未几罢(同治《苏州府志》卷五二)。
十六年,由知信州移知均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五四)。
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由提举浙东常平放罢(同上书职官七三之六六)。
全宋文·卷六一八四
莫漳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君陈曾孙。
乾道五年进士
淳熙初仁和县,历知平江府提举两浙茶盐。
见《万姓统谱》卷一二○,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一六八。
张昌诗南宋
简介
淳熙二年(1175)临江军知军
淳熙五年(1178)真州知州
淳熙十三年(1186)均州知州11月特降一官,上任应在11月前?。
李垂北宋 965 — 10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5—1033 【介绍】: 博州聊城人字舜工
真宗咸平间进士
累迁著作郎馆阁校理,上《导河形胜书》,欲复九河故道,为时论所重。
因不附丁谓,罢知亳州,迁绛三州
仁宗明道中还朝,欲用为知制诰,因不愿私谒宰相而出知均州
全宋诗
李垂(九六五~一○三三)字舜工聊城(今属山东)人。
真宗咸平中进士,为解州闻喜
累迁秘书省著作郎秘阁校理
历知、绛、均诸州。
仁宗明道二年卒,年六十九。
事见《河南》卷一七《李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全宋文·卷二○七
李垂(九六五——一○三三)字舜工博州聊城(今山东聊城)人。
咸平中进士第,上《兵制》、《将制》书。
闻喜湖州录事参军,召为崇文校勘,迁著作佐郎馆阁校理,上《导河形势书》三篇。
又累修起居注
以不附丁谓,罢知亳州,迁绛三州
明道初还朝,旋出知均州
二年卒,年六十九。
尹洙河南》卷一七《李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九本传。
刘懋南宋
简介
咸淳六年(1270)均州知州
咸淳九年(1273)六月仍在任。
陆恺北宋
简介
政和元年(1111)太府寺丞
政和二年(1112)司农寺丞
政和三年(1113)司勋郎中
政和五年(1115)任光禄卿
政和六年(1116)太常少卿
政和六年(1116)宗正少卿
宣和三年(1121)均州知州
何惟清南宋
简介
淳熙九年(1182)均州知州
许洞北宋 976 — 10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976—约1017 【介绍】: 苏州吴县人字洞天,一作渊夫
少习武艺,及长力学,尤精《左传》。
真宗咸平三年进士
雄武军推官,忤知州,除名归里,专意著述。
景德二年,上所撰《虎钤经》,应识韬略、运筹决胜科,以负谴报罢,就除均州参军
大中祥符四年真宗汾阴,献《三盛礼赋》,召试中书,改乌江主簿
有文集及《春秋释幽》等。
全宋诗
许洞字洞天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真宗咸平三年(一○○○)进士(《吴郡志》卷二八)。
解褐雄武军推官,因忤知州马知节被除名。
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真宗汾阴,献《三盛礼赋》,迁乌江县主簿
卒年四十二。
有集一百卷。
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二七二
许洞字渊天一字洞天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幼习弓矢,及长励学,尤精《左氏》。
咸平三年进士,解褐雄武军推官,因事免归。
景德中,除均州参军
大中祥符四年,改乌江县主簿
卒,年四十二。
平生以文章自负,有文集百卷。
又著《虎钤经》二十卷(存)、《演玄》十卷、《春秋释幽》五卷、《训俗书》一卷等。
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高锡北宋初 ? — 9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3 【介绍】: 河中虞乡人字天锡
后汉乾祐间进士
河南府推官
坐按狱失实夺官。
后周显德初,为蔡州防御推官
宋初,弃官归京师
建隆中宰相范质奏用为著作佐郎
左拾遗知制诰
使青州,以私受节帅郭崇赂遗等事,责贬莱州司马
遇赦,改均州别驾,移陈州,卒。
全宋文·卷四一
高锡(?
——九八三),字天锡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
汉乾祐中进士,辟河南府推官
周显德初蔡州防禦推官
建隆中,以书干宰相范质奏擢为著作佐郎
监察御史,拜左拾遗知制诰,加屯田员外郎
乾德中,以受贿责贬莱州司马,改陈州别驾
太平兴国八年卒。
著有《簪履编》七卷。
宋史》卷二六九有传。
五代时人
曹翰唐末宋初 924 — 9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4—992 【介绍】: 大名人
少为郡小吏
后周太祖镇邺,与语奇之,以隶世宗帐下。
累擢枢密承旨,改德州刺史
宋初,从太祖征泽、潞,平江南,以功迁桂州观察使、判颍州
太宗太平兴国间,从征太原幽州,皆有战功。
官至左千牛卫上将军
卒谥武毅
全宋诗
曹翰(九二四~九九二)大名(今属河北)人。
后周,官至枢密承旨
入宋,改济州刺史
太祖乾德二年(九六四),移均州,兼西南诸州转运使
太宗太平兴国元年(九七六),迁桂州观察使、判颍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
五年,拜威塞军节度,复为幽州行营都部署
坐事流登州
雍熙二年(九八五)起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分司西京
四年,召入为左千牛卫上将军
淳化三年卒,年六十九。
谥武毅
宋史》卷二六○有传。
今录诗二首。
黄牧之南宋
简介
淳熙十五年(1188)均州知州
淳熙十六年(1189)11月放罢。
杜彦圭唐末宋初 928 — 9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8—986 【介绍】: 定州安喜人
杜审琼子。
太祖开宝中饶州防御使,从征太原
坐事责授饶州刺史,旋迁沙州观察使,知定州
太宗雍熙中北伐,副米信幽州西北道行营都部署
以不容军士晡食,设阵不整,以致亡失,左迁均州团练副使,卒于贬所。
宋雄唐末宋初 929 — 100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9—1004 【介绍】: 幽州人
初仕契丹,与宋琪齐名燕、蓟间,时称“二宋”。
归宋,历知、唐二州,为光禄少卿,迁将作监
所至职务修举,公私倚任。
涉猎文史,善谈论,为士流推许。
张仁惠北宋
简介
景祐三年(1036)均州知州
王侁北宋 ? — 9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4 【介绍】: 开封人字秘权
王朴子。
尝使灵州通远军,还言牙兵与边人交结,请悉代之。
后为并州驻泊都监,又为云、应等州兵马都监
丹兵陷寰州,优以语激杨业接战,力战死。
坐除名,配金州
遇赦,终均州团练副使
李康伯北宋
全宋诗
李康伯仁宗明道中为阁门祗候(《宋史》卷二九九《李垂传》)。
康定元年(一○四○),由鄜州安抚都监均州都监(《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六、一二七)。
庆历四年(一○四四),徙知泸州(同上书卷一五一)。
七年,以太子府率致仕(清光绪襄阳府志》)卷一八)。
王继恩北宋 ? — 9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9 【介绍】: 陕州陕县人
初养于张氏,名德钧太祖开宝中复姓赐名。
累为内侍行首。
太宗所宠遇,迁宫苑使,加昭宣使
李顺起义军攻占成都,受命为剑南两川招安使率兵镇压,攻陷成都,帝特立宣政使授之,进领州路防御史
久握重兵,骄横恣肆,专事宴饮,纵所部剽掠百姓。
真宗时,豪横日甚,并漏泄朝廷机密,黜为右监门卫将军均州安置,籍没资产,卒于贬所。
全宋文·卷五八
王继恩(?
——九九九),陕州陕(今河南陕县)人。
后周显德中内班高品
初养于张氏,名德钧
开宝中太祖许复姓赐名,累为内侍行首。
太平兴国三年,迁宫苑使
久之,领河州刺史
淳化五年昭宣使勾当皇城司
李顺起事,命为剑南两川招安使,率兵讨之。
蜀平,进领顺州防禦使
真宗即位,黜为右监门卫将军均州安置。
咸平二年卒于贬所。
宋史》卷四六六《宦者传》有传。
尹洙北宋 1001 — 10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1—1047 【介绍】: 宋河南府人,字师鲁
尹源弟。
仁宗天圣二年进士
历知光泽伊阳等县,有能名。
召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贬,奏称师友被罪,不可苟免,黜监唐州酒税。
曾上《叙燕》、《息戍》诸篇,论述西北军政,言之甚切。
西夏宋时,屡为陕西帅府判官,数上疏论兵事。
历知、渭等州,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坐以公使钱为部将偿债,贬监均州酒税。
性内刚外和,博学有识度,与欧阳修等提倡古文,世称河南先生
有《河南》。
全宋诗
尹洙(一○○一~一○四七)字师鲁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官绛州正平主簿
历知光泽伊阳县
召为馆阁校勘
景祐三年(一○三六)范仲淹贬,以为仲淹忠亮有素,自承为仲淹之党,贬监唐州酒税。
康定元年(一○四○),为永兴军经略判官
庆历元年(一○四一),坐擅发兵,徙通判濠州
三年,改太常丞泾州,历知渭州庆州潞州
五年,因在泾州时争议营造水洛城事被诬陷,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
七年卒,年四十七。
有《河南》二十七卷。
事见《安阳》卷四七《尹公墓表》、《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八《尹师鲁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五有传。
 尹洙诗一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春岑阁钞本《河南先生文集》为底本,参校《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北京图书馆藏黄丕烈校明钞本(简称明钞本)、清光绪三年刊《三宋人集》翻嘉庆十二年秦瀛校本(简称光绪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全宋文·卷五八一
尹洙(一○○一——一○四七)字师鲁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仲宣次子,源弟。
天圣二年进士,调绛州正平主簿,历河南府户曹参军安国军节度判官、知光泽县
举书判拔萃,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
召试,为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
范仲淹贬,敕榜朝堂,戒百官为朋党,独上书愿与俱贬,遂落校勘,复为掌书记、监唐州酒税。
作《叙燕》、《息戍》及《述享》等九篇,言朝廷军政之弊甚切。
大将葛怀敏辟为陕西经略判官,因诸将兵败好水川,降为濠州通判
韩琦秦州,奏为秦州通判,迁知渭二州,兼泾原路经略公事。
坐城水洛与边将异议,徙知潞州
又坐以公使钱为部将偿债,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
庆历七年病卒,年四十七。
少尝师事穆修,深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实欧、苏古文之前导。
有《五代春秋》(存)、《河南先生文集》二十七卷。
欧阳修尹师鲁墓志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八)。
宋史》卷二九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