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赵磻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平人字渭师
欧阳懋女,以待制恩补官。
孝宗朝以书状官范成大使金,擢正言
淳熙中两浙转运副使工部侍郎知临安府
殿司招兵事而失于弹压,谪饶州
有《拙庵杂著》及外集。
全宋文·卷五四○八
赵磻老字渭卿(一作渭师),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居吴江(今江苏吴江)
以妇翁欧阳懋恩泽补官。
绍兴三十年宝应县主簿
书状官范成大使金,擢右正言
乾道八年楚州九年,由户部员外郎除直秘阁庐州
淳熙二年两浙转运副使三年知临安府四年秘阁修撰权工部侍郎五年罢,饶州居住。
有《拙庵词》一卷(存)。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二之二一、选举三四之二九、食货六四之三四、方域一六之三四,《咸淳临安》卷四八,《姑苏》卷五一。
主要活动
  • 1173年,淮南西路庐州(合肥市),庐州知州兼安抚使
  • 117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户部郎中
  • 1174年-1176年,两浙路临安府(杭州市),两浙路转运副使,1176年3月知临安府
  • 1175年,两浙路临安府(杭州市),两浙路转运判官
  • 1176年-1178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杭州),临安府知府兼安抚使
  • 117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侍郎
  • 1191年-1192年,淮南东路楚州(淮安市),楚州知州
朱龙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州安吉人字鼎臣
自幼刻意学问,以《》魁乡试。
进士第
兴化主簿,时宝应县有讼田者,久而未成,漕司檄使按治,片言而服。
度宗咸淳间,为扬州签判,立断十余年疑狱。
贾似道秉政,士欲速进者奔走其门,龙文终身不与交。
主要活动
  • 进士
张景北宋 971 — 10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1—1019 【介绍】: 江陵府公安人字晦之
少从柳开游,嗜学甚力。
真宗诏有司征天下士,其名列第四。
历任房州文学参军昭信县令,后摄理真州事。
有《洪范王霸论》。
全宋诗
张景(九七○~一○一八)字晦之江陵公安(今属湖北)人。
真宗初年进士,调馆陶主簿
坐公累贬全州,赦还为襄二州参军楚州宝应主簿,知泗州昭信县。
天禧二年卒,年四十九。
事见《宋景文集》卷五九《张公墓志铭》。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二七一
张景(九七○——一○一八)字晦之江陵公安(今湖北公安)人。
咸平元年进士,调大名馆陶县主簿,贬全州,会赦还,为襄二州文学参军
中废,因陈尧咨荐,复选楚州宝应主簿,改大理评事、知泗州昭信县,移掌真州榷茶务。
天禧二年九月以疾卒于官,年四十九。
幼丧二亲,贫不治产,从开学,有集二十卷。
事迹详宋祁张公墓志铭》(《景文》卷五九),《宋史》卷二○八《艺文志》七。
主要活动
  • 真宗初年,进士
钱昆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安人字裕之
钱倧子。
钱俶归宋,独与其弟钱易不授官。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仁宗时、泉、、梓、寿、许七州,为政宽简。
官至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致仕。
能诗赋,善草隶。
年七十六卒。
全宋诗
钱昆字裕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五代吴越王钱倧之子。
归宋,举太宗淳化二年(九九一)进士(《隆平集》卷一四,《钱氏传芳集》作淳化三年),为楚州宝应县主簿(《钱氏传芳集》)。
累迁三司度支判官
仁宗时历知卢、、泉、、梓、寿、许诸州,官至右谏议大夫
秘书监致仕,卒,年七十六(《隆平集》卷一四作七十七)。
有《谏议诗文集》十卷(《钱氏传芳集》),已佚。
东都事略》卷四八有传,事又见《宋史》卷三一七《钱惟演传》。
今录诗三首。
主要活动
  • 992年,进士
  • 1007年-1008年,淮南西路寿州(寿县),寿州知州
  • 1014年-1017年,淮南东路泰州(泰州市),泰州知州
  • 1025年-1027年,福建路泉州(泉州),泉州知州
梁栋宋末元初 1243 — 13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3—1305 【介绍】: 宋人,世居湘州,后徙镇江字隆吉
度宗咸淳四年进士
钱塘
有诗名,好吟咏。
宋亡,入茅山,依其弟柱,从老氏学。
有《梁隆吉诗抄》。
全宋诗
梁栋(一二四三~一三○五)(按:生于理宗淳祐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公历已入新年),字隆吉,祖籍相州,侨居镇江(今属江苏)
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进士,调宝应簿。
八年,为仁和
宋亡,流徙武林建康山间。
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一二九○),以诗入建康狱,未几放还,遂定居建康,一时江东人士从学者甚众。
元成宗大德九年卒,年六十四。
遗著由金华胡乃裒集门人所记为《梁先生诗集》。
事见《宋遗民录》卷一二胡乃《梁先生诗集序》。
 梁栋诗,以《知不足斋丛书》明程敏政《宋遗民录》为底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字隆吉,其先湘州人,后迁居镇江
咸淳四年进士,官钱塘仁和
宋亡,弟柱入茅山从老氏学,往依焉。
乙巳,无疾卒。
梁隆吉诗钞。
主要活动
  • 1268年,进士
释守珣宋 1079 — 1134
全宋诗
释守珣(一○七九~一一三四)俗姓施安吉州(今浙江吴兴)人。
初与佛鉴在蒋山分座说法。
出住庐陵禾山
退藏故里,道俗迎居天圣
后徙安吉何山及天宁。
佛灯守珣禅师,为南岳下十五世,太平勤禅师法嗣。
高宗绍兴四年卒,年五十六。
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今录诗四十二首。
释守珣号佛灯
郡之施氏子也
初参广鉴瑛和尚不契。
遂谒佛鉴
随众咨请。
邈无所入。
乃封其衾曰。
今生若不彻去。
誓不展此。
于是昼夜霄立如丧考妣。
逾七七日忽佛鉴上堂曰。
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
闻顿悟。
鉴曰。
可惜一颗明珠被这风颠汉拾得也。
乃诘曰。
灵云道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如何是他不疑处。
曰。
莫道灵云不疑。
只今觅个疑处了不可得。
鉴曰。
玄沙道谛当甚谛当。
敢保老兄未彻在。
那里是他未彻处。
曰。
知和尚老婆心切。
鉴然之。
拜起呈偈曰。
终日看天不举头。
桃花烂熳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
透得牢关即便休。
鉴嘱令护持。
是夕展衾厉声曰。
这回上座稳睡去也。
圆悟闻窃疑其未然乃曰。
我须勘过始得。
令人召至。
因与游山。
偶到一水潭。
圆悟入水。
遽问曰。
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
曰。
潭深鱼聚。
曰见后如何。
曰。
树高招风。
曰见与未见时如何。
曰。
伸脚在缩脚里。
圆悟大称之。
后出世初主禾山
天圣何山及天宁。
绍兴甲寅居士郑绩曰。
十月八日佛鉴先师忌日。
吾时至矣。
乞还障南。
至十月四日续遣弟僧道如讯之。
曰。
汝来正其时也。
吾虽与佛鉴同条生。
终不同条死。
明早可与我寻一只小船来。
道如曰。
要长者高者。
曰。
高五尺许。
越三日鸡鸣端坐平时。
侍者请偈。
曰。
不曾作得。
言讫而逝。
阇维舌根不坏。
号佛灯
郡之施氏子也
初参广鉴瑛和尚
不契。
遂谒佛鉴
随众咨请。
邈无所入。
乃封其衾曰。
今生若不彻去。
誓不展此。
于是昼坐宵立。
如丧考妣。
逾七七日。
佛鉴上堂曰。
森罗及万象。
一法之所印。
闻顿悟。
鉴曰可惜一颗明珠。
被这风颠汉拾得也。
乃诘曰。
灵云道。
自从一见桃花后
直至如今更不疑。
如何是他不疑处。
曰。
莫道灵云不疑。
只今觅个疑处。
了不可得。
鉴曰。
玄沙道。
谛当。
甚谛当。
敢保老兄未彻在。
那里是他未彻处。
曰。
知和尚老婆心切。
鉴然之。
拜起呈偈曰。
终日看天不举头。
桃花烂熳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
透得牢关即便休。
鉴嘱令护持。
是夕展衾。
厉声曰。
这回上座。
稳睡去也。
圆悟闻。
窃疑其未然。
乃曰。
吾须勘过始得。
令人召至。
因与游山。
偶到一水潭。
圆悟入水。
遽问曰。
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
曰。
潭深鱼聚。
曰见后如何。
曰。
树高招风。
曰见与未见时如何。
曰。
伸脚在缩脚里。
圆悟大然之。
后出世。
初主禾山
天圣
何山
及天宁。
绍兴甲寅
居士郑绩曰。
十月八日
佛鉴先师忌日。
吾时至矣。
迄还鄣南。
至十月四日
遣弟僧道如讯之。
曰。
汝来正其时也。
吾虽与佛鉴同条生。
终不同条死。
明早可与我寻一只小船来。
道如曰。
要长者。
高者。
曰。
高五尺许。
越三日鸡鸣。
端坐平时。
侍者请偈。
曰。
不曾作得。
言讫而逝。
阇维舌根不坏。
守珣
号佛灯
安吉施氏子。
初参广鉴瑛禅师
不契。
遂造太平。
随众咨请。
邈无所入。
乃封衾自誓曰。
不彻不展此。
于是岌立宵昼。
如丧考妣。
逾七七日。
佛鉴上堂曰。
森罗及万象。
一法之所印。
师闻顿悟。
鉴曰。
可惜一颗明珠。
被这风颠汉拾得也。
因举灵云悟语诘之。
了无疑滞。
拜起呈偈曰。
终日看天不举头。
桃花烂熳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
透得牢关即便休。
入众厉声曰。
这回上座。
稳睡去也。
圆悟闻之。
疑其未然。
乃曰。
须我勘过始得。
令人召至。
拉与游山。
偶到一水潭。
忽推师入水。
遽问曰。
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
随声应曰。
潭深鱼聚。
曰。
见后如何。
曰。
树高招风。
曰。
见与未见时如何。
曰。
伸脚在缩脚里。
悟大称赏之。
师出世凡四坐道场。
声光赫奕。
后殁于天宁。
将化。
谓双槐居士郑绩曰。
十月八日
佛鉴先师忌辰。
吾将至矣。
乞还鄣南。
四日
郑公遣弟僧道如讯之。
师曰。
汝来正其时也。
吾虽与佛鉴同条生。
不与同条死。
明早为我觅一只小船子来。
高五尺足矣。
越三日鸡鸣。
端坐平时。
侍者请偈。
师曰。
不曾作得。
言讫而逝。
火浴。
舌根不坏。
郡人陈师颜。
宝函藏于家。
痊骨于普应院之侧。
师法貌清整。
举扬宗旨。
绰有祖父之风。
有时谓众曰。
兄弟有省悟处。
不拘时节请来。
露个消息。
忽雪夜一僧叩方丈门。
师唤入。
震威喝曰。
雪深夜半
求诀疑情何为。
威仪不具。
僧顾视衣裓。
师喝出。
机锋严峻类如此。
其住何山也。
因岁旱。
郡守请祷于师。
师勉从为升座。
怒目瞪天骂曰。
阿谁教尔强为天。
雨应声而至。
人呼为骂天。
禅师名守珣
号佛灯
出吉安州施姓巨族。
早岁弃家。
得道于太平佛鉴勤公
初参广鉴瑛不契。
竟谒佛鉴
佛鉴孤硬难入。
乃封其衾而矢曰。
此生不悟。
不展此也。
于是昼坐宵立。
逾七七日。
惫甚。
佛鉴垂语曰。
森罗万象一法所印。
踊跃便出法堂。
即投灵云。
桃花颂曰。
终日看天不举头。
桃花烂熳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
透得牢关即便休。
佛鉴曰。
如何是灵云不疑处。
对曰。
只今觅个疑处。
了不可得。
曰玄沙道未彻在。
那里是未彻处。
曰深知和尚老婆心切。
佛鉴喜之。
会佛果至。
鉴称见处稳实。
且曰。
此子自治。
严刻密室。
如对大宾
后当有造。
佛果佯诺。
乃私招游山。
偶到一潭。
佛果推落水。
遽问曰。
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
对曰。
潭深鱼聚。
见后如何。
曰。
树高招风。
见与未见时如何。
曰。
伸脚在缩脚里。
佛果乃大笑。
宣和改元
佛鉴蒋山
佛果移书与鉴。
必以首蒋山众。
由是湖海名。
建炎间
天圣
开堂时。
内翰王公问。
三圣逢人则出话。
笑曰。
公曾阅诗否。
曰馆务之暇何所不览。
曰。
诗云。
湖光潋滟晴遍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王公乃大称。
于朝待制潘良贵
尝以南泉斩猫话。
请益于
曰。
如今士夫说禅说道。
秖依著义理便快活。
似将钱买油糍。
吃了便不饥。
其馀便道。
是瞒他亦可笑也。
贵领旨后。
居士身。
之道。
何山
晚居天宁。
每怜学者根器不妙。
委曲援引。
如瓶泻秋河。
间有窃议。
不遑恤也。
尝举婆子烧庵话曰。
大凡扶宗立教。
须是其人。
你看他婆子。
虽是个女人。
宛有丈夫作略。
二十年蓰油费酱。
固是可知。
一日向百尺竿头做个失落。
直得用尽平生腕头气力。
自非个俗汉。
知几洎乎巧尽拙出。
然虽如是。
诸人要会么。
雪后始知操。
事难方见丈夫心。
又举沩山一日见野火。
乃问道吾。
还见火么。
曰见。
沩曰。
从何处起。
曰除却经行坐卧。
请师别致一问来。
沩山休去。
乃曰。
连天野火了无涯。
起处犹来辨作家。
眼里瞳人双翳尽。
面前遍界绝空花。
道吾老也堪誇。
且道毕竟从甚处起。
汲水僧归林下寺。
待船人立渡头沙。
有僧问宾中宾。
答。
客路如天远。
候门似海深。
中主
答。
长因送客处。
忆得别家时。
主中宾。
答相逢不必问前程。
中主
答一朝权
谁是出头人。
僧曰。
向上宗乘又如何。
曰。
大海若足。
百川应倒流。
又尝谓众曰。
兄弟若有省悟处。
不拘时节。
须来露个消息。
会雪夜有僧。
直扣丈室。
起秉烛。
震威喝曰。
雪深夜半。
求决疑情。
因甚威仪不具。
僧顾衣裓。
便逐出。
绍兴甲寅
从天宁归鄣南告寂。
侍者请遗偶。
曰。
不曾做得。
即逝火浴。
舌根不坏。
塔于宝应院。
初在庐山日。
有僧彦威
冬月用荻花纸衣
见大瞋曰。
你少年辄求温煖如此。
岂有心学道耶。
威大惊。
退问兄弟。
时堂中有荻花衣者。
才三四人。
皆年七十馀矣。
赞曰。
佛灯于七七之际。
顿了大事。
圆悟尚剥啄之。
何也。
如海底珊瑚。
不以铁纲举而出之。
焉得珍灼于人间世哉。
佛灯以清简之风震一世。
足徵其源。
亦不愧也矣。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守珣字佛灯姓施氏安吉人也。
初参广鉴瑛不契,遂谒佛鉴,随众咨请,亦无所入,乃对其衾曰:“今生若不彻去,誓不展此。
”于是,昼夜峭立,如丧考妣,逾七七日,忽佛鉴上堂曰:“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
闻顿悟。
鉴曰:“可惜一颗明珠,被这风颠汉拾得也。
”乃诘曰:“灵云道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如何是他不疑处?
曰:“莫道灵云不疑,只今觅个疑处了不可得。
”鉴曰:“玄沙道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那里是他未彻处?
曰:“深知和尚老婆心切。
”鉴然之,拜起,呈偈曰:“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熳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
”鉴嘱令护持。
是夕,展衾厉声曰:“这回上座稳睡去也。
圆悟闻之,窃疑其未然,乃曰:“我须勘过始得。
”令人召至,因与游山隅,到一水潭,圆悟入水,遽问曰:“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
曰:“潭深鱼聚。
”曰:“见后如何?
曰:“树高招风。
”曰:“见与未见时如何?
曰:“伸脚在缩脚里。
圆悟大称之。
后出世,初主禾山,次天圣,徙何山及天宁。
绍兴甲寅,谓居士郑绩曰:十月八日佛鉴先师忌日,吾时至矣。
乞还障南。
至十月四日遣弟僧道如讯之,曰:“汝来正其时也,吾虽与佛鉴同条生,终不同条死,明早可与我寻一只小船来。
道如曰:“要长者?
高者?
曰:“高五尺许。
越三日,鸡呜端坐平时,侍者请偈,曰:“不曾作得。
”言讫而逝。
阇维,舌根不坏。
李仲偃北宋 982 — 10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2—1058 【介绍】: 陇西人字晋卿
李璟孙。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
历任州县官,以治绩闻。
累拜侍御史,以太常少卿致仕。
居官四十年,所得俸禄多赈济族中贫者。
平生藏书万余卷,皆亲加校正,日读书不缀。
全宋诗
李仲偃(九八二~一○五八)字晋卿陇西(今属甘肃)人。
南唐中主璟之孙(《宋史》卷四七八《南唐世家》)。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调楚州宝应
真州
仁宗庆历间侍御史,除工部侍郎,以太常少卿致仕。
嘉祐三年卒,年七十七。
事见《文恭》卷三七《李公墓志铭》。
主要活动
  • 1015年,进士
  • 1039年-1041年,淮南东路真州(仪征市),真州知州
  • 1042年,淮南路寿州(寿县),淮南路提点刑狱公事
  • 104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度支判官
  • 1044年-1045年,两浙路杭州(杭州市),两浙路转运使
  • 1046年-104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三司度支勾院
  • 1049年-1054年,淮南路待考(待考),淮南路转运使
  • 1054年,两浙路苏州(苏州),苏州知州
徐天锡北宋 985 — 1033
全宋诗
徐天锡(九八五~一○三三)字日休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人。
真宗天禧间进士,为筠州司理参军祥符县主簿
著作郎、知宝应县,又改秘书丞
仁宗明道二年卒,年四十九(《广陵》卷二八《故秘书丞徐君墓志铭》)。
主要活动
  • 真宗天禧间,进士
释楚圆北宋 986 — 1039
全宋诗
释楚圆(九八六~一○三九)俗姓李全州(今属广西)人。
潭州石霜,称楚圆慈明禅师
南岳下十世,汾阳昭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二)。
仁宗宝元二年卒,年五十四(《嘉泰普灯录》卷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全州清湘人俗姓李
少为儒生,潜心举业。
年二十二,回心向道,于湘山隐静寺得度。
汾阳昭禅师
仁宗景祐末,住石霜,称慈明禅师
其徒编有《慈明和尚五会语录》。
慈明禅师
全州清湘李氏。
讳楚圆
少为书生。
年二十二。
依城南湘山隐静寺(或云依金地寺)得度。
其母有贤行。
使之游方。
连眉秀目。
颀然丰硕。
然忽绳墨。
所至为老宿所呵。
以为少丛林。
公柴崖而笑曰。
龙象蹴踏。
非驴所堪。
尝橐骨董箱。
以竹杖之。
游襄沔间。
守芝谷泉俱结伴。
入洛中。
汾阳昭禅师
道望为天下第一。
决志亲依
时朝廷方问罪河东
潞泽皆屯重兵。
多劝其无行。
公不顾渡大河。
太行
易衣类厮养。
窜名火队中。
露眠草宿。
龙州
遂造汾阳
昭公壮之。
二年
未许入室。
公诣
揣其志。
必骂诟。
使令者或毁诋诸方。
及有所训。
皆流俗鄙事。
一夕诉曰。
自至法席已再
不蒙指示。
但增世俗尘劳念。
岁月飘忽。
己事不明。
失出家之利。
语未卒。
昭公熟视骂曰。
是恶知识。
敢裨贩我。
怒举杖逐之。
公拟伸救。
昭公掩其口。
大悟曰。
乃知临济道
出常情。
服役七年辞去。
依唐明嵩禅师
谓公曰。
杨大年内翰
知见高。
入道稳实。
子不可不见。
公乃往见大年
大年问曰。
对面不相识。
千里却同风。
公曰。
近奉山门请。
大年曰。
真个脱空。
公曰。
前月离唐明。
大年曰。
适来悔相问。
公曰。
作家。
大年喝之。
公曰恰是。
大年复喝。
公以手划一划。
大年吐舌曰。
真是龙象。
公曰。
是何言欤。
大年顾令别点茶曰。
元来是家里人。
公曰。
也不消得。
良久又问。
如何是上座为人句。
公曰。
切。
大年曰。
作家作家。
公曰。
内翰二十拄杖。
大年拊膝曰。
这里是什么处所。
公拍掌曰。
不得放过。
大年大笑。
又问。
记得唐明悟时因缘否。
公曰。
唐明闻。
僧问首山佛法大意。
首山曰。
楚王城畔(或有汝汝)水东流。
大年曰。
只如此语意如何。
公曰。
水上挂灯毬。
大年曰。
与么则辜负古人去。
公曰。
内翰疑则别参。
大年曰。
三脚虾蟆跳上天。
公曰。
一任𨁝跳。
大年乃又笑。
馆于斋中。
日夕质疑智證。
因闻前言往行。
恨见之
朝中见驸马都尉李公。
曰。
近得一道人
西河师子
李公曰。
我以拘文。
不能就谒奈何。
大年默然。
归语公曰。
李公佛法中人。
闻道风远至。
有愿见之心。
政以法不得。
侍从过从。
黎明谒李公。
李公阅谒。
使童子问。
道得即与上座相见。
公曰。
今日特来相看。
又令童子曰。
碑文刊白字。
当道种青松
公曰。
不因今日节。
馀日定难逢。
童子又出曰。
都尉言。
与么则与上座相见去也。
公曰。
脚头脚底。
李公乃出坐定。
问曰。
我闻西河
有金毛师子。
是否。
公曰。
什么处得此消息。
李公喝之。
公曰。
野犴鸣。
李公又喝。
公曰。
恰是。
李公大笑。
既辞去。
问临行一句。
公曰。
好将息。
李公曰。
何异诸方。
公曰。
都尉又作么生。
曰。
放上座二十拄杖。
公曰。
专为流通。
李公又喝。
公曰。
瞎。
李公曰好去。
公曰诺诺。
自是往来杨李之门。
以法为友。
久之辞还河东
大年曰。
有一语。
寄唐明。
公曰。
明月照见夜行人。
大年曰。
却不相当。
公曰。
更深犹自可。
午后更愁人。
大年曰。
开宝寺前金刚。
近日因什么汗出。
公曰。
知。
大年曰上座临行。
岂无为人句。
公曰。
重叠关山路。
大年曰。
与么则随上座去也。
公作嘘声。
大年曰。
真师子儿。
公还唐明。
李公遣两僧讯公。
公于书尾𦘕双足。
写来僧名。
以寄之李公。
作偈曰。
黑毫千里馀。
金椁示双趺。
人天浑莫测。
珍重赤须胡。
公以母老南归。
筠州
首众僧于洞山
聪禅师居焉。
先是汾阳谓公曰。
我遍参云门尊宿儿孙。
特以未见为恨。
故公依止。
又三年。
乃游仰山
杨大年以书抵宜春太守黄宗旦
使请公出世说法。
守虚南原致公。
公不赴。
旋特谒候守愿行。
守问其故。
对曰。
始为让。
今偶欲之耳。
守大贤之。
住三年。
弃去省母。
以白金为寿。
母诟曰。
汝定累我入泥犁中。
投诸地。
公色不怍。
收之辞去。
神鼎諲禅师
首山高弟。
望尊一时。
衲子非人类精奇。
无敢登其门者。
住山三十年
门弟子气吞诸方。
公发长不剪。
弊衣楚音。
通谒称法侄。
一众大笑。
遣童子问。
长老谁之嗣。
公仰视屋曰。
亲见汾阳来。
杖而出顾见。
顽然问曰。
汾州西河师子
是否。
公指其后。
绝叫曰。
屋倒矣。
童子返走。
回顾相矍铄。
公地坐脱只履。
而视之。
老忘所问。
又失公所在。
公徐起整衣。
且行且语曰。
见面不如闻名。
遂去。
遣人追之不可。
叹曰。
汾州乃有此儿耶。
公自是名增重丛林。
定林沙门本延有道行。
雅为士大夫所信敬。
见延称。
公知见可兴临济
会道吾席虚。
延白郡请以公主之。
法令整肃。
亡躯为法者集焉。
示众曰。
宝应曰。
第一句荐得。
堪与祖佛为师。
第二句荐得。
堪与人天为师。
第三句荐得。
自救不了。
道吾则不然。
第一句荐得和泥合水。
第二句荐得。
无绳自缚。
第三句荐得。
四棱著地。
所以道。
起也海晏河清
行人避路。
住也乾坤失色。
日月无光。
汝辈向什处出气。
良久曰。
道吾为汝出气。
乃嘘一声。
卓拄杖而起。
又曰。
道吾打鼓。
四大部州同参。
拄杖横也。
挑挂乾坤大地。
钵盂覆也。
盖却恒沙世界。
且问。
汝辈向何处。
安身立命。
若也知之。
北俱卢州吃粥吃饭。
若也不知。
长连床上吃粥吃饭。
后住石霜
当解夏谓众曰。
昨日作婴孩。
今朝年已老。
未明三八九。
难踏古皇道。
手铄黄河乾。
脚踢须弥倒。
浮生梦幻身。
人命久难保。
天堂并地狱。
皆由心所造。
南山北岭
北岭南山草。
一雨润无边。
根苗壮枯槁。
五湖参学人。
但问虚空讨。
死脱夏天衫。
生著冬月袄。
分明无事人。
特地生烦恼。
喝一喝。
真点胸者。
为善作者折难。
自金銮还。
公呵曰。
解夏未一月
乃已至此。
破坏丛林。
有何忙事。
曰。
大事未透脱故耳。
公曰。
汝以何为佛法要切。
曰。
无云生岭上。
有月落波心。
公诟曰。
面皱齿豁。
犹作此见解。
不敢仰视曰。
愿为决之。
公曰。
汝问我答。
理前语而问之。
公曰。
无云生岭上。
有月落波心。
遂契悟。
南岳福严。
以大法授南禅师
语在传。
僧问。
临济两堂首座
一日相见。
同时喝。
临济闻之升座曰。
大众要会临济宾主句。
问取堂中二禅客
此意如何。
公作偈曰。
啐啄之机箭柱锋。
瞥然宾主当时分。
宗师悯物明缁素。
北地黄河彻底浑。
又问。
赵州勘婆子。
师意如何。
公亦作偈曰。
赵州勘破婆子。
叶落便合知
天下几多禅客
五湖四海悠悠。
明日升座曰。
一喝分宾主。
照用一时行。
要会个中意。
日午打三更。
遂一喝云。
且道是宾是主。
还有分得者么。
若也分得。
朝行三千暮行八百。
若也未能。
老僧失利。
移住兴化
康定戊寅
李都尉遣使邀公曰。
海内法友。
唯师与杨大年耳。
大年弃我而先。
仆年来顿觉衰落。
忍死以一见公。
仍以书抵潭帅敦遣之。
公恻然。
侍者舟而东下。
舟中作偈曰。
长江行不尽。
帝里到何时。
既得凉风便。
休将橹棹施。
道过琅琊
觉禅师出迎。
大喜曰。
有众之累。
不得躬造。
受曲折而惠然。
辱而临之。
天赐我也。
公为逗留。
夜语及并汾旧游。
曰。
近有一老衲至。
问其离何所。
杨州
问船来陆来。
曰船来。
问船在何处。
曰岸下。
问。
不涉程途一句如何道。
其僧恚曰。
杜撰长老
如麻似
遣人追不及。
云是举道者
顷在汾州时尚少。
陆沉众中。
不及识之。
公笑曰。
见处才能自了。
而汝堕负。
何以为人。
屏息汗下。
公为作牧童歌。
其略曰。
回首看。
平田阔。
四方放去休拦遏。
一切无物任意游。
要收只把索头拨。
小牛儿。
顺毛捋。
上高坡四蹄脱。
日已高。
休喂草。
捏定鼻头无少老。
一时牵向圈中眠。
和泥看渠东西倒。
默得其游戏三昧。
京师
与李公会月馀。
而李公果殁。
临终𦘕一圆相
又作偈献公
偈曰。
世界无依。
山河匪碍。
大海微尘。
须弥纳
拈起幞头。
解下腰带。
若觅死生。
问取皮袋。
公曰。
如何是本来佛性。
李公曰。
今日热如昨日。
随声便问。
公临行一句作么生。
公曰。
本来无挂碍。
随处任方圆。
李公曰。
晚来困倦。
更不答话。
公曰。
无佛处作佛。
李公于是泊然而逝 仁宗皇帝尤留神空宗。
闻李公之化。
问答。
加叹久之。
公哭之恸。
临圹而别之。
有诏赐官舟。
归中途。
侍者曰。
我忽得风痹疾。
视之口吻已喎斜。
侍者以足顿地曰。
当奈何平生呵佛骂祖。
今乃尔。
公曰。
无忧为汝正之。
以手整之。
如故。
曰。
而今而后。
不钝置汝。
遂以明年兴化
正月初五日
沐浴辞众。
跏趺而逝。
阅世三十有四。
三十有二。
李公之子。
铭志其行于兴化
而藏全身于石霜
公平生以事事无碍行心。
凡圣所不能测。
室中宴坐。
横刀水盆之上。
旁置草鞋。
使来参扣者下语。
无有契其机者。
又作示徒偈曰。
黑黑黑。
道道道。
明明明。
得得得。
冬日榜僧堂。
作此字⿲○○○⿳==≡儿([田/?][曲-曰+口][(巨-匚)@二]才)。
其下注云。
若人识得。
不离四威仪中。
首座者。
见之谓曰。
和尚今日放参。
慈明闻而笑之云。
赞曰。
有际天之云涛。
乃可容吞舟之鱼。
有九万里之风。
乃可负乖天之翼。
三世如来之法印重任也。
岂寻常之材。
檐乎。
余观慈明
以英伟绝人之姿。
行不缠凡圣之事。
谈笑而起临济于将仆。
叱咤而死黄龙之偷心。
视其施为。
不见辙迹。
未三世而死为绳墨。
谚曰。
字经三写乌焉成马。
此言虽小。
可以喻大。
石霜楚圆禅师
号慈明
汾阳嫡嗣也。
全州李氏。
少为书生。
年二十二出家。
母有贤行。
使游方。
连眉秀目。
颀然丰硕。
然忽绳墨。
所至为老宿呵。
以为少丛林。
师柴崖而笑曰。
龙象蹴踏。
非驴所堪。
尝橐骨董箱。
以竹杖之。
游湘沔间。
汾阳道望。
遂与大愚谷泉琅琊造焉。
阳顾而默器之。
二年未许入室。
每见必骂诟。
或毁诋。
方所训。
皆流俗鄙事。
一夕诉曰。
自至法席已再
不蒙指示。
但增世俗尘劳念。
岁月飘忽。
己事不明。
语未卒。
阳熟视骂曰。
是恶知识。
敢裨贩我。
怒举杖逐之。
师拟伸救。
阳掩师口。
大悟曰。
乃知临济道出常情。
服役七年辞去。
依唐明嵩公。
嵩指会杨大年
大年
复会李都尉
二公恨见之晚。
馆于斋中。
日夕质疑智證。
以为法友。
久之辞还河东
省唐明。
李公遣二僧讯师。
师于书尾。
画双足写来僧名。
以寄之。
李作偈曰。
黑毫千里馀。
金椁示双趺。
人天浑莫测。
珍重赤须胡。
师以母老。
南归至筠州
首众于洞山
聪禅师居焉。
先是。
汾阳谓师曰。
我遍参云门儿孙。
特以未见为恨。
故师依止三年。
乃游仰山
大年以书抵宜春太守黄宗旦
使请师出世。
守虚南原致师。
师不赴。
旋特谒候守愿行。
守问其故。
师曰。
始为让。
今偶欲之耳。
守大贤之。
住三年。
弃去省母。
以白金为寿。
母投金于地。
骂曰。
汝少行脚。
负布橐去。
今安得此物。
吾望汝济我。
反置我地狱耶。
师色不怍。
徐收之辞去。
神鼎諲公
首山高弟。
望尊一时。
衲子非人类精奇。
无敢登其门者。
住山三十年
门弟子气吞诸方。
师发长不剪。
弊衣楚音。
通谒称法侄。
一众大笑。
鼎遣童子问。
长老谁之嗣。
师仰视屋曰。
亲见汾阳来。
鼎杖而出。
顾见颀然。
问曰。
汾州西河师子是否。
师指其后。
绝叫曰。
屋倒矣。
童子返走。
鼎回顾相矍铄。
师地坐脱只履而视之。
鼎老忘所问。
又失师所在。
师徐起整衣行。
且语曰。
见面不如闻名。
遂去。
鼎遣人追之。
不可。
叹曰。
汾阳乃有此儿耶。
师自是名重丛林。
适道吾虚席。
郡移书。
欲得大禅伯领之。
鼎以师应召。
法令严整。
亡身为法者集焉。
师之大机大用。
不可思议。
传者谓。
师以事事无碍行心。
凡圣不能测。
可为知言矣。
水庵。
尤侍郎延之曰。
大愚慈明谷泉等。
结伴参汾阳
河东苦寒。
众人惮之。
慈明晓夕不惮。
夜坐欲睡。
则引锥自刺。
叹曰。
古人为生死事大。
不食不寝。
我何人哉。
乃纵荒逸。
生无益于时。
死无闻于后。
是自弃也。
及辞归。
汾阳叹曰。
楚圆今去。
吾道东矣。
次住福严
又移兴化
尝室中插剑一口。
以草鞋一对。
水一盆。
置在剑边。
拟议者。
师曰。
丧身失命了也。
便喝出。
无有一人契者。
其他玄言妙语。
提唱宗乘。
探旨者麻粟出焉。
黄龙南杨岐会二人。
最为上首
能世其家。
以某年正月五日示寂。
前是。
李都尉遣使邀师曰。
海内法友。
唯师与杨大年耳。
大年弃我而先。
仆年来顿觉衰落。
忍死以一见公。
仍以书抵潭帅敦遣之。
师恻然。
侍者舟而东下。
舟中作偈曰。
长江行不尽。
帝里到何时。
既得凉风便。
休将橹棹施。
至京与李公会。
月馀而李公殁。
临终画一圆相
又作偈献师。
偈曰。
世界无依。
山河匪碍。
大海微尘。
须弥纳
拈起幞头。
解下腰带。
若觅死生。
问取皮袋。
师曰。
如何是本来佛性。
公曰。
今日热如昨日。
随声便问。
师临行一句作么生。
师曰。
本来无质碍。
随处任方圆。
公曰。
晚来困倦。
更不答话。
师曰。
无佛处作佛。
公于是泊然而逝。
仁宗皇帝
尤留神空宗。
闻李公化与师问答。
嘉叹久之。
师哭之恸。
临圹而别。
有旨赐官舟还。
中途谓侍者曰。
我忽得风痹疾。
视之口吻已喎斜。
侍者以足顿地曰。
当奈何平生呵佛骂祖。
今乃尔。
师曰。
无忧为汝正之。
以手整之如故。
曰。
而今而后。
不钝置汝。
逾年而化。
李公子
铭志其行于兴化
全身塔于石霜
系曰。
达人出世。
以开物成务。
为心非自衒也。
方师之受南原也。
戢天际想于眉睫间。
聊试吾道动静何如。
观其初不赴。
后自请行。
进退踌躇。
意可知矣。
范云
慈明道。
临济于将仆。
昔廓落乃如此。
微神鼎。
则亦谷泉流也。
虽然。
狂奴故态
特师之寓言耳。
真面目。
岂无知音者哉。
然神鼎固长者。
难及也。
释省念北宋 926 — 993
全宋诗
释省念(九二六~九九三)俗姓狄莱州(今属山东)人。
受业于本部南禅院
初往汝州首山,为第一世开堂。
太宗淳化四年卒,年六十八。
景德传灯录》卷一三有传。
今录偈二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6—993 【介绍】: 僧。
莱州人俗姓狄
受业于本郡南禅寺,常密诵《法华经》,人称为“法华”。
法嗣风穴沼禅师
历住首山、广教、宝应
禅师讳省念
生狄氏
莱州人也。
幼弃家。
得度于南禅寺
为人简重。
有精识。
专修头陀行。
诵法华经。
丛林畏敬之。
目以为法华。
风穴
随众作止。
无所参扣。
然终疑教外有别传之法。
不言也。
风穴
大仰有谶。
临济一宗。
至风而止。
惧当之。
熟视座下。
堪任法道。
无如者。
一日升座曰。
世尊以青莲目。
顾迦叶。
正当是时。
且道个什么。
若言不说。
而说又成埋没先圣。
语未卒。
便下去。
侍者进曰。
法华无所言。
而去何也。
风穴曰渠会也。
明日与真上座。
俱诣方丈。
风穴问真曰。
如何是世尊不说说。
对曰。
勃姑树头鸣。
风穴曰。
汝作许多痴福何用。
乃顾念曰。
何如。
对曰。
动容扬古路。
不堕悄然机。
风穴谓真曰。
何不看渠语。
又一日升座。
顾视大众。
便下去。
风穴即归方丈。
自是声名重诸方。
首山汝城之外。
荒远处。
居之将终身焉。
登其门者。
皆丛林精练衲子
必勘验之。
留者才二十馀辈。
然天下称法席之冠。
必指首山
尝问僧。
不从人荐得底事。
试道看。
僧便喝。
曰好好相借问。
恶发作么。
僧又喝。
曰。
今日放过即不可。
僧拟议。
喝之。
又问僧。
近离何处。
襄州
曰夏在何处。
洞山
曰还我洞山鼻孔来。
僧曰不会。
曰却是老僧罪过。
又问僧。
近离何处。
对曰广慧。
曰穿云不渡水。
渡水不穿云。
离此二途。
速道。
曰昨夜宿长桥。
曰。
与么则合吃首山棒也。
曰尚未参堂。
曰两重公案。
僧曰恰是。
曰耶耶。
又问僧。
近离何处。
对曰襄州
曰有事相借问。
得么。
对曰便请。
曰鹞子过新罗
僧入室。
便喝。
其僧礼拜。
便打之。
僧曰。
如何是不生不灭法。
新罗人吃冷淘。
夜有僧入室。
曰谁。
僧不对。
曰识得汝也。
僧笑。
曰。
更莫是别人么。
因作偈曰。
轻轻踏地恐人知。
语笑分明更莫疑。
知者只今猛提取。
莫待天明失却鸡。
尝谓众曰。
佛法无多子。
只是汝辈。
自信不及。
若能自信。
千圣出头来。
无奈汝何。
何故如此。
为向汝面。
前无开口处。
祇为汝自信不及。
向外驰求。
所以到这里。
假如便是释迦佛。
也与汝三十棒。
然虽如是。
初机后学。
凭个什么道理。
且问汝辈。
还得与么也未。
良久曰。
若得与么。
方名无事。
又曰。
诸上座。
不得胡喝乱喝。
寻常向汝道。
宾即始终宾。
主即始终主。
宾无二宾。
主无二主。
若有二宾二主。
即是两个瞎汉。
又曰。
我若立。
汝须坐。
我若坐。
汝须立。
坐即共汝坐。
立即共汝立。
虽然如是。
到这里。
著眼始得。
若也定动中间。
即千里万里。
何故如此。
如隔窗见马骑相似。
既然如此。
直须子细。
不得掠虚好。
他时后日。
赚著汝。
有事近前。
无事珍重。
因举。
临济曰。
今日更不用如何若何。
便须单刀直入。
还有出来。
对众證据者么。
时有僧出。
礼拜起便喝。
临济亦喝。
僧又喝。
临济亦喝。
僧礼拜。
临济曰。
须是这僧即得。
若是别人。
三十棒。
一棒校不得。
为这僧会宾主句。
他一喝不作一喝用。
且道前一喝是。
后一喝是。
那个是宾。
那个是主。
所以老僧寻常向汝道。
这里一喝不作一喝用。
有时以喝作问行。
有时作探竿影草。
有时作踞地师子。
有时作金刚王宝剑。
若作问行来时。
须急著眼始得。
若作探竿影草时。
你诸人合作么生。
若作踞地师子时。
野干须屎尿出始得。
若作金刚王宝剑用时。
天王也须脑裂。
只与么横喝竖喝。
总唤作好道理商量。
却既知如此。
也须亲近上流。
博问先知。
自己亲證始得。
莫与么掠虚。
过却平生。
他时后日。
因果历然。
僧问。
学人乍入丛林。
乞师指示。
阇梨在老僧会
多少时。
对曰已经冬夏。
曰莫错举似人。
乃曰。
若论此事。
寔不挂一元字脚。
便下座。
尝作纲宗偈曰。
咄哉拙郎君(汾阳注曰。
素洁条然)。
巧妙无人识(运机非面目)。
打破凤林关(荡尽玲珑性)。
著靴水上立(尘泥自异)。
咄哉巧女儿(汾阳曰。
妙智埋圆融)。
撺梭不解织(无间功不立)。
看他斗鸡人(旁观审腾距。
争功不自伤)。
水牛也不识(全力能负。
不露头角)。
念道被天下。
宝安山广教院。
众不过四十辈。
老于宝应
淳化三年十二月初四日
留僧过岁
作偈曰。
吾今年迈六十七。
老病相依且过日。
今年记取明年事。
明年记著今年日。
至明年十二月初四日
升座辞众曰。
诸子谩波波。
过却几恒河。
观音指弥勒。
文殊不奈何。
良久曰。
白银世界金色身。
情与无情共一真。
明暗尽时都不照。
日轮午后示全身。
午后泊然而化。
阇维得五色舍利。
塔于首山
嫡嗣昭禅师
首山省念禅师
莱州狄□子。
幼弃家。
得度于南禅寺
为人简重有精识。
尝诵法华经。
众目为法华。
晚于风穴会中。
充知客。
随众作止。
无所参扣。
然终疑教外有别传之妙不言也。
风穴
大仰谶临济法道有遇风则止之语。
惧身当之。
注意于
一日升座曰。
世尊以青莲华目。
顾迦叶。
正当是时。
且道个甚么。
若言不说而说。
又成埋没先圣。
语未卒。
便下去。
侍者进曰。
法华。
无言而去。
何也。
穴曰。
渠会也。
明日与真园头。
同上问讯。
穴问真曰。
如何是世尊不说说。
对曰。
鹁鸠树头鸣。
穴曰。
汝作许多痴福何用。
因问师。
师曰。
动容扬古路。
不堕悄然机。
穴谓真曰。
看渠下语。
穴一日又升座。
顾视大众。
师便下去。
穴即归方丈。
自是声名重诸方。
一日白兆和上
汝州宣化。
穴令师往传语。
才相见。
提起坐具便问。
展即是不展即是。
兆曰。
自家看取。
师便喝。
兆曰。
我曾亲近知识来。
未尝辄敢如此造次。
师曰。
草贼大败。
兆曰。
来日若见风穴
待一一举似。
师曰。
一任一任。
不得忘却。
师乃先还。
举似穴。
穴曰。
今日又被汝收下一员草贼也。
师曰。
好手不张名。
兆次日见穴。
举前话。
穴曰。
非但昨日。
今日和赃捉败。
师后开法首山
为第一世。
登其门者。
皆丛林精练衲子
然天下称法席之冠。
必指首山
尝谓众曰。
佛法无多子。
只是汝辈自信不及。
若能自信。
千圣出头来。
无奈汝何。
何故如此。
为向汝面前。
无开口处。
祇为汝自信不及。
向外驰求。
所以到这里。
假如便是释迦佛。
也与汝三十棒。
然虽如是。
初机后学。
凭个什么道理。
且问汝辈还得与么也未。
良久曰。
若得与么。
方名无事。
僧问。
临济喝。
德山棒。
未审明什么边事。
师曰。
汝试道看。
僧便喝。
师曰瞎。
僧又喝。
师曰。
这瞎汉。
只管乱喝作么。
僧礼拜。
师打之。
因曰。
诸上座。
不得胡喝乱喝。
寻常向汝道。
宾则始终宾。
主则始终主。
宾无二宾。
主无二主。
若有二宾二主。
即是两个瞎汉。
所以我若立汝须坐。
我若坐汝须立。
坐则共汝坐。
立则共汝立。
虽然如是。
也须著眼始得。
师道被天下。
宝安山广教院。
众不过四十辈。
老于宝应
淳化三年十二月四日
留僧过岁
作偈曰。
吾今年迈六十七。
老病相依且过日。
今年记取来年事。
来年记著今朝日。
至明年是月是日。
升座辞众曰。
白银世界金色身。
情与无情共一真。
明暗尽时都不照。
日轮午后示全身。
言讫安坐。
日将昳而逝。
茶毗得五色舍利。
塔于首山
系曰。
当大仰为谶时。
沩山固问之。
仰良久曰。
将此身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即有越俎代庖之意。
首山即大仰后身无疑也。
伸脚在缩脚里。
又何怪沩仰之后寥寥哉。
张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州浦城人字顺之
笃学为杨亿所称。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
历知宝应县
仁宗庆历中,以荐召试馆阁,累迁秘书丞,献经国远猷十篇,仁宗嘉纳,除右正言知谏院
奏乞减后宫浮费,抑权幸请托之弊,改殿中侍御史
累官礼部侍郎给事中,进刑部尚书卒。
主要活动
  • 1015年,进士
  • 1034年-1036年,广南东路韶州(广东省韶关市),韶州知州
魏汉津北宋 1017 — 11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017—1106 【介绍】: 蜀人
曾为黥卒。
仁宗皇祐中,以通乐律被荐,不获用。
徽宗崇宁初,得召见,献乐议,人以为迂怪,宰相蔡京独神之,遂请铸九鼎、帝坐大钟及二十四气钟。
鼎成,赐号冲显处士
乐成,赐名《大晟乐》,加汉津虚和冲显宝应先生
卒谥嘉晟
全宋文·卷九九二
魏汉津(?
——一一○六),本蜀黥卒,皇祐中以善乐荐。
崇宁初年九十馀,献乐议,请铸九鼎。
四年鼎成,赐号冲显处士
八月,《大晟乐》成,加虚和冲显宝应先生,秩比中散大夫
五年十二月卒,赠太中大夫谥嘉晟侯,配食宝成殿昭应堂。
著有《大晟乐书》。
宋史》卷四六二有传,又见同书卷一二八、一二九,《宋会要辑稿》乐二之三一、仪制一三之八。
贾怀恩
全宋文·卷五○○九
贾怀恩乾道间为武锋军正将总辖楚州宝应县屯田事务。
见《宋会要辑稿》食货三之一五、食货六三之一四一。
陈序南宋
全宋诗
陈序字彦育号碧岩居士金坛(今属江苏)人。
高宗绍兴初封州文学,历宝应
二十五年(一一五五),权敕令所删定官
保宁军节度判官
有《碧岩居士集》,已佚。
京口耆旧传》卷六有传。
今录诗三首。
舒亶北宋 1041 — 11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1—1103 【介绍】: 明州慈溪人字信道号嫩堂
英宗治平二年进士
临海
王安石当国,荐为审官院主簿,逮治郑侠,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
神宗元丰初权监察御史里行,同李定苏轼作诗讥讪时事。
知谏院权直学士院御史中丞,举劾多私,株连排抵,朝野侧目。
后以罪废斥。
徽宗崇宁初,起知南康军
终以开边功由龙图阁待制
有文集。
全宋诗
舒亶(一○四一~一一○三)字信道号懒堂亦乐居士(《舆地纪胜》卷一一),明州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人。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宝庆四明》卷八)。
临海,因手刃犯人自劾弃官。
神宗熙宁中王安石当国,召为审官西院主簿
七年(一○七四),使熙河括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一),还,以功改提举两浙常平
八年,入为权监察御史里行,加集贤校理
元丰二年(一○七九),论奏苏轼谢表讥切时事,并上其诗三卷,酿成“乌台诗案”。
三年,擢同修起居注,改知谏院(同上书卷三○二)。
是年,权侍御史知杂事知制诰、兼判国子监、判司农寺(同上书卷三一○、三一一、三一三)。
五年,试给事中权直学士院,为御史中丞(同上书卷三二五、三二六)。
六年,以奏事诈伪追两秩勒停(同上书卷三三五)。
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复通直郎管勾洞霄宫
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起知南康军(《宝应四明志》卷八)。
改知荆南,个功迁龙图阁待制
二年卒,年六十三(《东都事略》卷九八)。
有文集一百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近人张寿镛辑有《舒懒堂诗文存》三卷,收入四明约园刊《四明丛书》。
宋史》卷三二九有传。
 舒亶诗,散见《乾道四明图经》等典籍。
今以《乾道四明图经》所收编入为一卷,他书所录合编为第二卷。
并酌参校《舒懒堂诗文存》(简称诗文存)等书。
全宋文·卷二一八○
舒亶(一○四一——一一○三)字信道号懒堂明州慈溪(今浙江慈溪)人。
治平二年进士,试礼部第一。
临海县
元丰五年知制诰
累官御史中丞
举劾多私,气焰熏灼。
后坐罪废斥十馀年,始复通直郎
崇宁元年,起知南康军,改知荆南府
以开边功,由直龙图阁待制
二年卒,年六十三。
宋史》卷三二九有传,又见《乾道四明志》卷五,《北宋经抚年表》卷五等。
主要活动
  • 1065年,进士
  • 1100年,淮南西路无为军(无为县),无为军知军,5月,监潭州南岳庙
  • 1102年-1103年,荆湖北路江陵府(荆州),江陵府知府兼安抚使
  • 1102年-1103年,江南东路南康军(星子),南康军知军
唐充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大名人字广仁
博学善议论。
苏州酒务时,忤当事朱勔之党坐罢。
贫困不能归,寓居宝应,惟以读书教子为事。
周邦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杭州钱塘人字南伯
神宗元丰二年进士
累官度支郎中,出为提点淮西刑狱,徙两浙,又徙江东
京师营土木,命输殿材,邦式奏言非其地所产。
又受命治醉斥宫禁事者狱,其人自忖必死,而狱成,仅坐远徙。
官终中大夫
卒年七十五。
全宋文·卷二五二八
周邦式字南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好学,元丰二年进士
楚州宝应簿,调祥符,知封丘县通判磁州郓州提举秦凤等路常平提点淮西刑狱。
政和二年移为两浙提刑次年又徙江东
官终中大夫
卒年七十五。
见《咸淳临安》卷六六,《会稽续志》卷二。
主要活动
  • 1079年,进士
  • 1103年,秦凤等路,秦凤等路提举常平等事
  • 1105年-1106年,江南东路池州(安徽省贵池区),江南东路提举常平等事
  • 1107年-1108年,淮南东路待考(待考),淮南东路转运判官
  • 1107年-1108年,梓州路梓州(三台县),梓州路转运判官
  • 110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度支郎中
  • 1110年,淮南西路寿州(寿县),淮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
  • 1112年-1113年,两浙路越州(绍兴市),两浙路提点刑狱公事
  • 1113年-1116年,江南东路饶州(波阳县),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江润身南宋 1217 — 1269
全宋文·卷八一五六
江润身(一二一七——一二六九)字明德婺源(今江西婺源)人。
景定五年以流寓贡于浙。
咸淳元年进士第,授庐州梁县,兼合肥簿事。
制置李庭芝留摄楚州宝应簿,奏充瓜州镇官,命下而卒。
门人私谥事天先生
曹泾庐州梁县事天先生江公润身墓志铭》(《新安文献志》卷九五上)。
主要活动
  • 1265年,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