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洪彦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饶州乐平人,徙鄱阳字仲达
神宗元丰间进士
广西提举常平
徽宗时殿中侍御史,论蔡京朋奸误国,又论何执中吕惠卿张商英等,皆条摭其过,不为隐避。
给事中,出知滁州吉州
卒年六十三。
全宋文·卷二八六一
洪彦升字仲达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
进士及第,调常熟,历郴州判官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擢提举广南西路常平
御史中丞石公弼荐,遂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
任言责五年,多所弹劾,不为回隐,迁给事中
政和四年罢,以集贤殿修撰出知滁州
寻加右文殿修撰,进徽猷阁待制,知吉州
久之,知潭州,未行而卒,年六十三。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三一,《宋史》卷三四八本传。
主要活动
  • 神宗元丰间,进士
  • 1109年-1110年,广南西路桂州静江府(广西省桂林市),广南西路提举常平等事
  • 1109年-111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监察御史
  • 1109年-111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侍御史
  • 1110年-111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殿中侍御史
  • 1113年-111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给事中
  • 1114年-1116年,淮南东路滁州(滁州市),滁州知州
  • 1125年-1126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安),吉州知州
薛季宣南宋 1134 — 11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4—1173 【介绍】: 温州永嘉人字士龙号艮斋
薛徽言子。
程颐弟子袁溉
高宗绍兴末,为鄂州武昌,保伍辑民,严备金兵。
召为大理寺主簿,除大理正
后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
为学主著实,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永嘉事功学派先声。
有《浪语集》。
全宋文·卷五七七四
薛季宣(一一三四——一一七三)字士龙(一),号艮斋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徽言子。
少孤,年十七,从荆南孙汝翼书写机宜文字,获事袁溉,传程颐之学。
绍兴末,为鄂州武昌
婺州司理参军常熟
召为大理寺主簿,除大理正;出知湖州,改常州,未上,于乾道九年卒,年四十,谥文宪
季宣精于古封建、井田、乡遂、司马法之制,晚与朱子、吕祖谦游,多所商榷,而兼重事功。
其后陈傅良叶适等递相祖述,永嘉之学遂别为一派。
著有《书古文训》、《诗性情说》、《论语直解》、《春秋经解旨要》、《大学解》、《中庸解》、《浪语集》等。
事迹见《止斋》卷五一《新改差常州薛公行状》,《东莱先生文集》卷一○《薛常州墓志铭》,《宋史》卷四三四《薛季宣传》。
主要活动
  • 1150年-1152年,荆湖北路江陵府江陵府(湖北江陵),书写机宜文字,在江陵。与孙氏成婚,岳父荆南安抚使孙汝翼辟为书写机宜文字
  • 1153年-1159年,成都府路成都府(四川成都),幕职,五月,萧振任四川制置使。孙汝翼任成都府路运副。薛季宣西游于蜀,入萧振幕
  • 1160年-1163年,荆湖北路鄂州武昌(湖北鄂城),知县,以恩荫试武昌令。时刘锜知荆南府,镇守鄂州。季宣论武昌形势,陈屯田、分戍、保伍以宽民力之策
  • 1163年-1167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司理参军,是年,薛季宣从吏部铨,得婺州司理参军,待次
  • 1168年-1170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知县,在临安。召对后改宣义郎,知平江府常熟县。离开临安前,致书刘珙告别
  • 1171年-1172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大理寺主簿,赴大理寺任主簿
  • 1172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大理正,回到临安复命,进官二等,除大理正(任大理正仅七日)
  • 1172年-1173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知府,赴湖州任知府。行前上劄子一论科折不均、丁绢催扰之弊,二论备边之策,三论下情上达、人主兼听广纳
钱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平江府常熟人字仲耕
钱俣弟。
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
累迁吏、兵、工三部侍郎,出为江西转运副使,继使福建,再使江西
孝宗淳熙八年婺州,移赈饥,全活七十余万口。
临政以民为先,治绩为诸郡最,朱熹极称之。
官至中奉大夫秘阁修撰
卒年六十二。
有《易解》、《词科类要》及文集。
全宋文·卷五三九四
钱佃字仲耕平江府常熟(今江苏常熟)人。
俣弟。
绍兴十五年进士
历官临安府推官,擢吏部郎中,累迁吏、兵、工三部侍郎
淳熙中出为江西转运副使,继使福建,再使江西八年婺州
官至中奉大夫秘阁修撰
年六十二卒。
著有《易解》、《词科类要》、文集。
见《吴郡志》卷二八,《姑苏》卷五○。
主要活动
  • 1145年,进士
  • 116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尚书左司郎中
  • 1169年-117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尚书右司郎中
  • 1170年-117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
  • 1173年-117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侍郎
  • 117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兵部侍郎
  • 117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侍郎
  • 1175年-1176年,江南西路赣州(赣州市),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
  • 1175年-1181年,江南西路昪州(待考),江南西路转运副使
  • 1178年,福建路建宁府(建瓯市),福建路转运副使
  • 1180年-1181年,江南西路隆兴府(南昌),隆兴府知府兼安抚使
  • 1181年-1184年,两浙东路婺州(金华),婺州知州
  • 118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司农卿
常楙宋末元初 ? — 12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2 【介绍】: 邛州临邛人,寓居嘉兴字长孺
常同曾孙。
理宗淳祐七年进士
婺州推官,疏决滞讼,以□繁裁剧称。
通判临安,知广德军
监察御史,知无不言。
两浙转运使,禁戢吏奸,新筑海晏塘。
平江府,改浙东安抚使,皆有惠政。
恭帝德祐元年,拜吏部尚书次年参知政事
夏士林缴驳,拜疏出关。
全宋诗
常楙(?
~一二八二),字长孺号蒲溪愚叟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
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进士
常熟,改婺州推官
景定元年(一二六○)嘉定县清光绪嘉定县志》卷一一)。
通判临安府,知广德军,除监察御史,出为两浙转运使
户部侍郎
度宗咸淳六年(一二七○)平江府
七年,知绍兴府清同治苏州府志》卷五二)。
召为刑部侍郎
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吏部尚书
二年参知政事
后六年卒。
宋史》卷四二一有传。
全宋文·卷八二四七
常楙(?
——一二八二),字长孺临邛(今四川邛崃)人。
同曾孙。
淳祐七年,举进士,调常熟
临安通判,知广德军,拜监察御史两浙转运使,迁户部侍郎,知平江府,改浙东安抚使
德祐元年吏部尚书二年参知政事
至元十九年卒。
宋史》卷四二一有传。
主要活动
  • 1247年,进士
  • 1265年-126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监察御史
  • 1266年-1268年,两浙西路苏州平江府(江苏省苏州市),两浙西路提举常平等事
  • 1266年-1268年,江南东路池州(安徽省贵池区),江南东路提举常平等事
  • 1268年,两浙路临安府(杭州市),两浙路转运判官,10月升副
  • 126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司农卿
  • 1268年-1269年,两浙路临安府(杭州市),两浙路转运副使
  • 1269年-127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
  • 1269年-127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户部侍郎
  • 1272年-127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给事中
  • 127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刑部侍郎
  • 127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尚书
  • 127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参政,1月遁
樊璟南宋
全宋文·卷六七六三
樊璟孝宗时常熟(今江苏常熟)人。
赵公豫南宋 1135 — 12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212 【介绍】: 平江常熟人字仲谦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历知仁和馀姚高邮军及真、常二州,累进集英殿修撰,以宝谟阁待制致仕。
为官清苦廉正,常言但求为循吏,不求为健吏。
有《燕堂类稿》。
全宋诗
赵公豫(一一三五~一二一二)字仲谦常熟(今属江苏)人。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
调无为尉。
历知仁和县馀姚县高邮军真州常州提举浙东常平茶盐,江东转运副使,官至集英殿修撰,以宝谟阁待制致仕。
宁宗嘉定五年卒,年七十八。
有《燕堂类稿》等,已佚,今存《燕堂诗稿》一卷。
《重修琴川志》卷八有传。
 赵公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燕堂诗稿》为底本。
全宋文·卷六三九三
赵公豫字仲谦,宗室,居常熟(今江苏常熟)
绍兴进士,历知仁和馀姚高邮军及真、常二州。
开禧初提举武夷山冲佑观
见《吴中人物志》卷五,《重修琴川志》卷八。
主要活动
  • 1154年,进士
  • 1186年-1187年,淮南东路高邮军(高邮市),高邮军知军
  • 1191年-1193年,淮南东路真州(仪征市),真州知州
  • 1197年-1198年,两浙西路常州(常州),常州知州
  • 1198年-1199年,两浙东路绍兴府(绍兴市),两浙东路提举常平等事
  • 1199年-120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仓部郎中
  • 1200年-120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大理少卿
  • 120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府卿
  • 1201年-1202年,江南东路太平州(当涂),太平州知州
  • 1203年,江南东路昪州(待考),江南东路转运副使
赵善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宗室,居隆兴字无咎号应斋
进士
常熟
官至岳州漕帅佐。
工诗词,与辛弃疾酬唱,词风亦近。
有《应斋杂著》。
全宋诗
赵善括字无咎号应斋居士,寓隆兴(今江西南昌)(《应斋杂著》卷二《迓黄枢密隆兴府启》)。
太宗七世孙(《宋史·宗室世系表》一七)。
进士
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常熟
七年通判平江府《重修琴川志》卷三)。
淳熙间历知鄂州连州常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二五、三八、五五)。
后入荆湖北路转运使幕。
有《应斋杂著》,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六卷,其中诗一卷。
事见《诚斋》卷八四《应斋杂著序》。
 赵善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五三九六
赵善括字无咎号应斋太宗七世孙。
寓居隆兴
乾道四年进士,以左奉议郎常熟
十一月通判平江府
七年,为苏州别驾,又倅长沙
后知鄂州,终官朝请大夫岳州漕帅佐。
著有《应斋杂著》。
杨万里诚斋》卷八三《应斋杂著序》,《重修琴川志》卷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六○。
主要活动
  • 1168年,进士
  • 1178年-1179年,荆湖北路鄂州(武昌),鄂州知州,1179年9月放罢
刘颖南宋 1136 — 12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6—1213 【介绍】: 衢州西安人字公实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
溧阳主簿张浚遣子张栻从学。
知郡县,提举浙西常平茶盐,所至皆有政绩。
历任淮东淮西总领,知宁国绍兴府及泉、婺等州,以宝谟阁直学士致仕。
初与韩侂胄交,及韩用事,遂与之绝。
全宋诗
刘颖(一一三六~一二一三)字公实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调溧阳主簿教授全州
历知铅山常熟县签判潭州,入为太常寺主簿,迁太常丞
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提举浙西常平茶盐(《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一之一二八),迁提刑
江西转运判官淮东转运副使淮东总领
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为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卷二六)。
召为起居郎实录院检讨
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知平江府(《嘉泰会稽志》卷二)。
嘉定元年(一二○八),以宝谟阁直学士致仕。
六年卒,年七十八。
事见《水心》卷二○《宝谟阁直学士刘公墓志铭》,《宋史》卷四○四有传。
主要活动
  • 1157年,进士
  • 1179年-118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监都进奏院
  • 118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兵部郎中
  • 118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常寺丞
  • 1183年-1185年,两浙西路苏州平江府(江苏省苏州市),两浙西路提举常平等事
  • 1183年-1185年,江南东路池州(安徽省贵池区),江南东路提举常平等事
  • 1185年,两浙西路镇江府(镇江市),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10月罢
  • 1186年-1187年,江南西路昪州(待考),江南西路转运判官
  • 1187年-1190年,淮南路待考(待考),淮南路转运副使
  • 119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户部郎中
  • 1190年-1192年,淮南东路楚州(江苏省淮安市),淮东总领军马钱粮
  • 1192年,淮南西路建康府(江苏省南京市),淮西江东总领军马钱粮,6月丁母忧忧。
  • 119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司农少卿
  • 1194年,江南东路昪州(待考),江南东路转运判官
  • 119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起居郎
  • 119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宗正少卿
  • 1195年-119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户部侍郎
  • 1197年,两浙东路绍兴府(绍兴),绍兴府知府
  • 1197年,江南东路宁国府(宣城),宁国府知府
  • 1197年-1198年,两浙西路平江府(苏州),平江府知府
  • 1198年-1200年,江南西路江州(九江),江州知州
  • 1198年-1201年,福建路泉州(泉州),泉州知州
  • 1199年-1200年,江南西路昪州(待考),江南西路转运副使
  • 120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刑部侍郎
  • 1208年-1209年,两浙东路婺州(金华),婺州知州
曹中北宋 1073 — 11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3—1127 【介绍】: 南剑州剑浦人字德久,一作久德
曹辅族弟。
元符三年进士
常熟主簿,历闽县上元
政和六年词学兼茂科第一,除秘书省正字,迁著作佐郎
请补外得永州,奏减盐额。
以族兄上书得罪株连罢。
钦宗靖康中京师失守,感愤卒。
全宋文·卷三一一九
曹中(一○七三——一一二七)字久德南剑州沙县(今福建沙县)人,辅弟。
建中靖国元年进士,复词学兼茂科,除秘书省正字,迁著作佐郎
永州,上书言事,忤相罢职。
北宋亡,感愤而卒,年五十五。
胡寅曹君墓志铭》(《斐然集》卷二六)。
主要活动
  • 1100年,进士
  • 1124年-1126年,荆湖南路永州(永州市),永州知州,1126年京师失守,感疾而卒
方回宋末元初 1227年5月11日 — 13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7—1307 【介绍】: 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
幼孤,从叔父学。
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
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
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
寻罢归,遂肆意于诗。
有《桐江》、《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字万里别号虚谷徽州歙县人
宋景定壬戌,别省登第,提领池阳茶盐,累迁知严州
兵至迎降,即以为建德路总管
寻罢,徜徉杭、歙间以老。
虚谷傲睨自高,不修边幅。
贾似道败,尝上十可斩之疏。
晚而归元,终以不用,乃益肆意于诗。
吟咏最多,亦不甚持择也。
其自序《桐江续集》云:「予自桐江休官閒居,万事废忘,独于读书作诗,未之或辍。
」是时年已六十馀矣。
仇仁近尝赠诗云:「老尚留樊素,贫休比范丹
」颇为时论所笑。
尝选唐、宋以来近体诗评论之,名曰《瀛奎律髓》,于情景虚实之间,三致意焉。
而尤以山谷后山简斋为标准。
海虞冯定远曰:「方君所娓娓者,止在西江一派。
观其议论,全是执己见以绳缚古人,以古人无碍之才,圆变之学,曲合于拘方板腐之辈。
吾恐其说愈详而愈多所戾耳。
」此言可谓深中虚谷之病矣。
全宋诗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
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
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为甲科第一,为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
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历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
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为太常簿
以劾王爚不可为相,出知建德府
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府尹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
前后在郡七年,为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
以诗游食新贵间二十馀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
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
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
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
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
以宋守土官腼颜仕,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为“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为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
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为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为韵》),即为此事之證明。
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方回或有私愤,而人品确不能称道。
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
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万里号虚谷
宋景定三年别省登第,累知严州
入元为建德路总管
桐江集。
主要活动
  • 1262年,进士
  • 1273年-1276年,两浙西路建德府(建德),建德府知府
  • 1275年-1276年,江南东路广德军(广德),广德军知军,1276年1月降元
丘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海州朐山人,徙居平江常熟字希文
丘砺子。
以父泽授芜湖簿,通州司理,知丹徒县
理宗景定中真州通判
度宗咸淳十年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兵来攻,使者委印而去,城失守,护印匿民间。
将赴行在,至吴地遇疾,平江知府陈谦亨为上印于朝,方拟进秩而卒。
周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常熟人,一作泗州人字次山晚号无碍老人
弃举子业,研究经史百家之书,精于汉史。
尝馆于参政宇文绍节门下,以边功累授官,不就。
所作《韩生传》、《章华台记》、《石头城歌》,皆脍炙人口。
卒年六十二。
全宋文·卷六五六三
周甫字次山号无碍老人平江府常熟(今江苏常熟)人。
淳熙十年秋试为解魁,后弃举子业。
穷经史百家之书,精于汉史,所著《韩生传》、《章华台记》、《石头城歌》,皆脍炙人口。
参政宇文绍节尝馆之,以边功累官不就。
卒年六十二。
见《重修琴川志》卷八,《宋元学案补遗》卷七二。
翟汝文宋 1076 — 11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6—1141 【介绍】: 润州丹阳人字公巽
哲宗元符三年进士
徽宗时,除秘书郎,拜中书舍人,迁给事中
因劾内侍梁师成强市百姓墓田,增辟园池,黜守宣州
钦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知越州兼浙东安抚使
高宗建炎改元,上疏乞请减上供数额。
绍兴二年,除参知政事
秦桧劾其专擅,罢去。
好古博雅,工画及篆籀,有《忠惠》。
门人私谥忠惠
全宋诗
翟汝文(一○七六~一一四一)字公巽丹阳(今属江苏)人。
哲宗元符三年(一一○○)进士,为侍亲不仕。
亲丧服阕,除议礼局编修官
徽宗召对,除秘书郎
大观元年(一一○七),除著作佐郎
二年,迁起居郎
政和三年(一一一三),除中书舍人、迁给事中
因劾内侍梁师成,出知宣州
钦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知越州兼浙东安抚使
这`高宗绍兴初,除翰林学士承旨,寻除参知政事
秦桧劾其专擅,罢去。
十一年,卒,年六十六。
谥忠惠
著有《忠惠》三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卷。
事见《忠惠》附录《孙繁重刊翟氏公巽埋铭》,《京口耆旧传》卷四、《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三二○五
翟汝文(一○七六——一一四一)字公巽润州丹阳(今属江苏镇江)人。
元符三年进士及第,以亲老不调者十年。
议礼局编修官,召对,徽宗嘉之,除秘书郎
久之,召除著作郎,迁起居郎,除中书舍人
出知襄州,移知济州,复知唐州,以谢章自辨罢。
未几起知陈州,召拜中书舍人,命同修《哲宗国史》,迁给事中
出守宣州,召为吏部侍郎,出知庐州,徙密州
钦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改显谟阁学士,知越州兼浙东安抚使
绍兴元年,召为翰林学士侍讲,除参知政事同提举修政局
秦桧,罢去。
绍兴十一年八月二十九日卒于平江府常熟县寓所,享年六十有六。
所著有《忠惠》三十卷、《东汉通史》五十卷、《圃学》五卷、《人物志》五卷、《广闻》三卷。
事见《翟氏公巽埋铭》(《忠惠》附录),《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主要活动
  • 1100年,进士
  • 1103年-110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秘书郎
  • 1105年-110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著作郎
  • 1105年-110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校书郎
  • 1107年-110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起居郎
  • 1108年-111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中书舍人
  • 1110年-1111年,京西南路襄州(襄阳市),襄州知州
  • 1110年-1111年,京东西路济州(巨野县),济州知州
  • 1112年-1113年,京西北路陈州(淮阳县),陈州知州
  • 1114年-1125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给事中
  • 1116年-1117年,江南东路宣州(宣城),宣州知州
  • 1125年,淮南西路庐州(合肥市),庐州知州兼安抚使
  • 1125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吏部侍郎
  • 1125年-1126年,京东东路密州(诸城市),密州知州
  • 112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翰林学士
  • 1126年-1127年,两浙路越州(绍兴),越州知州
  • 1128年-1129年,两浙路越州(绍兴),越州知州兼安抚使
  • 1131年-113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翰林学士,1132年3月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除翰林学士承旨
  • 113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参政,6月致仕
僧晤恩唐末宋初 912 — 9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2—986 【介绍】: 僧。
苏州常熟人俗姓路字修己
年十三投破山兴福寺出家。
后唐明宗长兴中昆山慧聚寺,学南山律。
后汉初,从钱塘慈光院因法师学,通达《法华》、《光明经》、《止观论》。
尝以天台宗经义残缺,寻绎十妙之始终,研核五重之旨趣,讲《大玄义》、《文句》、《止观》二十余周,使法华大旨复传。
有《玄义》、《文句》、《止观》、《金光明》、《金錍论科》总三十五帖。
释晤恩
字修己
姑苏常熟人也。
姓路
母张氏尝梦梵僧入其家而妊焉。
及稚孺见沙门相必起迎迟。
年十三闻诵弥陀经。
遂求出家。
亲党饶爱再三沮之。
乃投破山兴福寺受训。
后唐长兴中受满分戒。
登往昆山慧聚寺南山律。
晋天福初槜李皓端师听习经论。
悬解之性天然。
时辈辄难抗敌。
后微闻天台三观六即之说。
冥符意解。
开运中钱唐慈光院志因师。
讲贯弥年通达法华光明经止观论。
咸洞玄微。
寻施覆述。
出弟子相次角立。
雍熙三年八月朔日。
中夜睹白光自井而出明灭不恒。
谓门人曰。
吾报龄极于此矣。
乃绝粒禁言一心念佛。
次梦拥纳沙门执金垆焚香三绕其室。
自言祖师灌顶来此相迎。
汝当去矣。
梦觉呼弟子至。
犹闻异香。
至二十五日为弟子说止观旨归及观心义。
辰时坐面西而化。
享年七十五。
僧腊五十五。
其夜院僧有兴文偃等。
皆闻空中丝竹嘹亮。
而无鼗鼓且多铃铎。
渐久渐远依稀西去。
九月九日西域法焚获舍利青白。
圆粒无算。
平时谨重一食。
不离衣钵不畜财宝。
卧必右胁坐必加趺。
弟子辈设堂居亦同今之禅室。
立制严峻日别亲视。
明相方许净人施粥。
曾有晚饮薯蓣汤者。
即时摈出黉堂。
每一布萨。
则潸洒不止。
盖思其大集满洲之言耳。
偏诲人以弥陀净业救生死事。
受教得生感祥可见者往往有之。
凡与人言不问贤不肖。
悉示以一乘圆意。
或怪不逗机者。
乃曰。
与作毒鼓之缘耳。
不喜杂交游。
不好言世俗事。
虽大人豪族。
未尝辄问名居。
况迂趋其门乎。
先是天台宗会昌毁废文义残缺。
谈妙之辞没名不显。
寻绎十妙之始终。
研覈五重之旨趣。
讲大玄义文句止观二十馀周。
解行兼明目足双运。
使法华大旨全美流于代者。
之力也。
又慊昔人科节与荆溪记不相符顺。
因著玄义文句止观金光明金[镙-糸+拱]论科总三十五帖。
见行于世。
吁河汉中有鱼溯流而上者何。
潜泳有所取故。
恩公不宽乘戒。
而出弟子十有七人。
求解而行行耳。
释唔恩唐末宋初 914 — 986年8月25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字脩巳
姑苏常熟人
姓路母张氏尝梦。
梵僧入其舍。
而娠。
孩提中见沙门必迎拜。
年十三。
闻诵弥陀经有所感寤。
因求出家。
亲党挽留之。
不可获。
披落于破山之兴福寺
唐长兴中
受具足戒。
寻究南山律部于昆山慧聚寺
晋天福初
从𢹂李皓端师听习。
骏颍出流辈。
开运间
钱唐慈光院志因师。
天台三观六即之说。
穷覈法华光明经
止观论等义。
已而复述。
有青蓝冰水之誉。
雍熙三年八月朔。
中夜睹白光自井出。
明灭不恒。
顾谓其徒曰。
吾报尽矣。
自是绝粒禁语专志念佛。
梦祖师灌顶。
拥纳执金炉焚香。
三绕其室。
曰吾来迎汝。
及觉犹闻香气馥然。
二十五日召弟子。
为说止观大要。
面西坐而化。
寿七十三。
腊五十五。
阇维获舍利。
圆莹无算。
李光宋 1078 — 11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8—1159 【介绍】: 越州上虞人字泰发号转物居士
徽宗崇宁五年进士
高宗时宣州,缮城池,聚兵粮,建义社,守境有方。
后为吏部尚书
绍兴中,宋金和议成,秦桧借其名押榜以息异议,拜参知政事
及见淮南守备,夺诸将兵权,即极言金人不可信,和议不可恃,斥怀奸误国,为所恶。
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
后移琼州昌化军
死,得复官秩。
卒谥庄简
有《庄简》。
全宋诗
李光(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舆地纪胜》卷二四、一二五),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
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
入为符宝郎,以言事贬监汀州酒税。
钦宗即位,擢右司谏,迁侍御史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擢秘书少监
三年,知宣州
知临安府
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除知婺州,甫至郡,擢吏部侍郎
二年,授淮西招抚使,改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寿春府,落职提举台州崇道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一、五二、五八)。
寻知湖州,历知平江府台州温州
七年,为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同上书卷一一七)。
八年,拜参知政事
九年,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同上书卷一二四、一三三)。
十一年,贬藤州安置;十四年,移琼州二十年,移昌化军二十五年秦桧死,内迁郴州二十八年,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同上书卷一五二、一六一、一七○、一八○)。
二十九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同上书卷一八二)。
孝宗即位赐谥庄简
有前后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八存《亭小集》一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有《庄简》十八卷。
宋史》卷三六三有传。
 李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庄简集》为底本,参校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本,藏北京图书馆)、《亭小集》简称小集》等。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八卷。
全宋文·卷三三○六
李光(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发一字泰定号博物居士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人。
崇宁五年进士第
宣和中,累迁司封司勋员外郎
钦宗立,擢右司谏,迁侍御史,反对割地乞和。
建炎三年,知宣州,守备有方。
知临安府
绍兴初,知婺州,擢吏部尚书
寻充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
吕颐浩所挤,落职提举宫观
五年,复知湖州平江府
礼部尚书,去知台州温州
七年,为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
八年,自吏部尚书参知政事
以为和不可恃、备不可撤,并于高宗前面斥秦桧「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为所恶,执政一年而罢。
十一年,复谪于藤州安置。
居三年,移琼州
居六年,又移昌化军
二十五年卒,始得内移郴州
二十八年,复官听自便。
二十九年卒,年八十二。
孝宗立,追复资政殿学士谥庄简
尝学于刘安世,著有《读易老人详说》十卷、文集三十卷、《兵略》十卷、《神仙传》十卷。
见《宋史》卷三六三本传,《会稽》卷一五,《会稽续志》卷五。
宋登科记考
字泰发一字泰定谥号庄简
越州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人。
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
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除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
左朝奉大夫
主要活动
  • 1106年,进士
  • 1106年-1111年,山西古县,县尉,任岳阳县尉
  • 1112年-1118年,浙江开化,县令,任开化令
  • 1119年,江苏常熟,知县,知常熟县
  • 1119年,河南开封,京东西学事司管勾文字,在京任京东西学事司管勾文字
  • 1120年-1122年,河南开封,太常博士,在京任太常博士
  • 1123年-1124年,河南开封,司封员外郎,在京迁司封员外郎
  • 1124年,河南开封,知阳朔,闻李光以论事贬阳朔县,刘安世贻书伟之
  • 1125年,河南开封,司勋员外郎,符宝郎,在京任司勋员外郎,迁符宝郎
  • 1126年,河南开封,右司谏,在京任右司谏
  • 1126年,河南开封,侍御史,在京除侍御史,李光再上辞免状
  • 1126年,河南开封,酒税,在开封,贬汀州酒税,未赴任
  • 1127年,河南开封,朝奉郎,在开封,为朝奉郎
  • 1127年,河南开封,秘书少监,在开封,擢秘书少监,未赴
  • 1128年,江西九江,知州,知江州
  • 1128年-1129年,江西九江,宫祀,在江州,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宫
  • 1129年,安徽宣州,知州,在宣州,除知宣州
  • 1129年,安徽宣州,直龙图阁,在宣州,进直龙图阁
  • 1129年,安徽宣州,右文殿修撰,在宣州,击退繁昌叛军,进右文殿修撰
  • 1129年-1130年,安徽宣州,知州,在宣州视事,金人不敢入宣州
  • 1130年,浙江杭州,右文殿修撰,在临安升右文殿修撰
  • 1130年-1131年,浙江杭州,徽猷阁待制、知府,在临安充徽猷阁待制、知临安府
  • 1131年,浙江杭州,宫祀,在临安,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 1131年,江西波阳,知州,知饶州
  • 1131年,浙江金华,知婺州,移知婺州
  • 1131年,浙江杭州,吏部侍郎,在临安,擢吏部侍郎,上辞免状
  • 1132年,浙江杭州,吏部尚书,在临安,擢吏部尚书
  • 1132年,浙江杭州,招抚使,在临安,为淮西招抚使
  • 1132年,安徽宣州,安抚大使,充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兼寿春府,滁濠庐州无为军宣抚使,有谢表
  • 1132年,江苏南京,江东安抚大使,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大使,荐宗颖、胡舜陟为淮西制置使、巡抚使
  • 1132年-1134年,江苏南京,提举台州崇道观,提举台州崇道观
  • 1135年,浙江上虞,知州,在上虞。复宝文阁待制,知湖州
  • 1135年,浙江湖州,知府,除显谟阁直学士,知平江府,上谢表
  • 1135年-1136年,江苏苏州,礼部尚书,在平江,除礼部尚书
  • 1136年,浙江杭州,礼部尚书兼权刑部尚书,兼权刑部尚书
  • 1136年-1137年,浙江台州,知州,罢为端明殿学士,知台州,上辞免状
  • 1137年-1138年,浙江温州,安抚大使、兼知州,任江南西路安抚大使、兼知洪州
  • 1138年,江西南昌,安抚制置大使,在洪州任江南西路安抚大使,有文祭张觷
  • 1138年,江西南昌,吏部尚书,在洪州,试吏部尚书
  • 1138年-1139年,浙江杭州,参知政事,在临安,除参知政事,上谢表
  • 1139年-1141年,浙江杭州,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在临安,罢参知政事,上乞罢奏疏
  • 1141年-1144年,江西清江,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李光赴藤州,途经清江,有诗寄向子諲
  • 1145年-1150年,广西藤县,建宁军节度副使琼州安置,离藤州
  • 1150年-1156年,海南儋州市,建宁军节度副使昌化军安置,在昌化军。李光贬昌化军,魏安石等远送至儋耳,李光有诗
  • 1156年-1157年,广西合浦县,建宁军节度副使郴州安置,北归至雷化道中,有诗
  • 1158年-1159年,湖南郴州,左朝奉大夫,在郴州,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
释正受南宋 1146 — 1208
全宋文·卷六三九三
正受(一一四六——一二○八)字虚中号雷庵平江府常熟(今江苏常熟)人,俗姓邵
少肄儒业,后出家依净慈寺月堂昌禅师
庆元初湖州寿星院,后遁迹藏密庵
嘉定元年卒,年六十三。
著有《嘉泰普灯录》(存)、《楞严经注》、《楞伽经集注》(存)等,并行于世。
黄汝霖雷庵受禅师行业记》(《嘉泰普灯录》目录卷首)。
范琪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吴县人字希世
范仲淹从兄。
仁宗天圣五年进士
开封府法曹,知鄞县,修葺堰埭百余,决导潴积。
徙知常熟,兴水利以溉田。
以荐累迁通判泰州,卒。
主要活动
  • 1027年,进士
詹效之南宋
全宋文·卷五七一六
詹效之严州桐庐(今浙江桐庐)人,仪之弟。
进士,为平江常熟簿,诸司荐为吉之永丰,以不服水土告归。
年踰五十,蹭蹬选调,仪之荐之于丞相
淳熙十四年宣城丞。
詹仪之《荐故常熟簿詹效之劄子》(康熙常熟县志》卷二五),《燕喜词叙》。
主要活动
  • 进士
顾细二南宋末
人物简介
顾细二,宋末元初浙江上虞人
至元间赵孟俯荐为海漕万户,不就,避归,后移居常熟
善吟咏,精天文地理之学。
有《虞山诗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