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樊景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陕州芮城人
兄弟异居积年。
真宗大中祥符中,以家樗树五枝并为一,感其异,兄弟复义聚,乡人称雍睦
尹源北宋 996 — 10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6—1045 【介绍】: 河南人初字子渊更字子渐世称河南先生
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与弟尹洙皆以文学知名。
历知芮城河阳新郑三县,通判泾州庆州
尝作《唐说》、《叙兵》十篇上之。
范仲淹韩琦所荐,召试学士院,因不肯试赋落选,除知怀州卒。
全宋文·卷四三六
尹源(九九六——一○四五)字子渐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少与弟洙以文学知名,世称河内先生
初以祖荫补三班借职,迁左班殿直
天圣八年进士,为奉礼郎,累迁太常博士,历知芮城河阳二县,签署孟州判官事,又知新郑县通判泾州庆州,除知怀州
庆历五年三月卒,年五十。
有《子渐集》六卷、《幕中集》十六卷。
欧阳修太常博士尹君墓志铭》(《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一),《宋史》卷四四二本传。
姚宗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中永乐人
其十世祖姚栖云,以父死于边,终身庐墓,唐时表其门,至宗明十世同居。
仁宗庆历中复其家,其后又三世同居,孝睦不替。
世为农,家不甚富,仅给衣食,聚族百余人,历三百余年,无异辞者。
王尚恭北宋 1007 — 1084
全宋诗
王尚恭(一○○七~一○八四)字安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
庆成军袁州判官,以著作佐郎陕州芮城缑氏等县。
官至朝议大夫
神宗元丰七年卒,年七十八。
事见《范忠宣公集》卷一四《王公墓志铭》。
今录诗二首。
陈庸北宋 1015 — 1077
全宋诗
陈庸(一○一五~一○七七)字景回眉州青衣(今四川乐山)人。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宋史》卷二九八《陈希亮传》)。
澧州推官潭州观察判官雅州推官永兴军节度掌书记
嘉祐中,知虞乡县清乾隆虞乡县志》卷三、乾隆解州芮城县志》卷一五)。
丁父忧,终丧,数年不赴铨集。
久之,调歙州判官,改知光州光山县
五十三岁时罢光山任,后家居十年,神宗熙宁十年卒。
事见《豫章集》卷二二《陈庸墓志铭》(墓志作嘉祐十年卒,而嘉祐无十年,以事迹推之,盖为“熙宁”之误)。
李古北宋
全宋诗
李古福建人
仁宗嘉祐间进士(《芮城县志》卷四)。
李稷北宋 ? — 10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2 【介绍】: 邛州依政人字长卿
李绚子。
以荫补将作监主簿
河北西路东路转运判官提举成都府路茶事盐铁判官陕西转运使等,治事苛暴。
神宗元丰四年,从种谔西夏,坐督运军粮不继,贬为判官
次年徐禧永乐城,奉命主粮饷。
夏人陷永乐,被杀。
李舜举北宋 ? — 10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2 【介绍】: 开封人字公辅
神福曾孙。
少补黄门
仁宗时,为秦凤路走马承受
神宗时,进内侍押班制置泾原军马,转嘉州团练使
沈括永乐城,遣舜举计议
城成,西夏以三十万众来攻,与主将徐禧等皆死。
谥忠敏
种谔北宋 1027 — 10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083 【介绍】: 洛阳人字子正
种世衡子。
以父任入官。
荐知青涧城,用计胁降西夏将嵬名山,长驱怀远败敌,筑城绥州
言者劾其擅兴,不禀节制,贬秩。
寻复官,为鄜延钤辖,徙副总管
议攻西夏,任鄜延经略安抚副使,节制诸将,于米脂大破西夏兵。
后因与徐禧沈括所议筑永乐城不合,被奏留守延州
永乐被围,观望不救。
终知延州,卒于官。
辛廱北宋 ? — 1089
全宋诗
辛廱(?
~一○八九),字化光颍昌长社(今河南许昌)人。
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特赐进士出身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河中府永乐县
英宗治平间为王宫小学教授,选为王府记室参军,转朝请郎
哲宗元祐四年卒。
事见《苏魏公文集》卷六一《朝请郎辛君墓志铭》。
曲珍北宋 1031 — 10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1—1089 【介绍】: 陇干人字君玉
善骑射。
绥德城监押,屡挫西夏人,迁内殿崇班
郭逵赵卨交趾,擢鄜延路钤辖副总管
率军从徐禧永乐城西夏来攻,城陷,缒而得脱,贬官。
哲宗元祐初,为环庆路副总管,击破西夏兵,解泾原围。
忠州防御使
生平不知书,而忠朴好义,善抚士卒。
沈括北宋 1031 — 1095
全宋诗
沈括(一○三一~一○九五)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年虽幼于沈遘,但辈分为之叔。
(《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以父周荫为海州沭阳主簿
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
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为馆阁校勘
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提举司天监
六年奉使察访两浙
七年,为河北西路察访使。
八年,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次年罢知宣州
元丰三年(一○八○)延州,加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
两年后因徐禧失陷永乐城,谪均州团练副使
哲宗元祐初秀州,后移居润州
绍圣二年卒,年六十五。
著有《长兴集》四十一卷及《梦溪笔谈》等。
宋高布曾合沈遘西溪》、沈辽《云巢集》为《吴兴沈氏三先生集》,至明中叶时重刻,惜《长兴集》已散失大半,诗一篇不存。
一九八五年为纪念沈括逝世八百五十周年,胡道静辑有《沈括诗词辑存》。
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沈括诗,以《沈括诗词辑存》为底本。
由于材料从类书、方志等搜录,多有异文,此次整理时又作校订和补正。
另从《永乐大典》、《诗渊》等书中,辑得集外诗三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六八四
沈括(一○三一——一○九五)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嘉祐八年进士熙宁中参与王安石变法。
检正中书刑房公事提举司天监,迁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擢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
熙宁七年河北西路察访使。
次年出使辽国,力斥其夺地之谋。
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熙宁末,因事降知宣州
元丰三年,除鄜延路经略使、知延州
五年,坐首议筑永乐城,责授均州团练副使随州安置。
元祐初秀州,晚年居润州梦溪园
绍圣二年卒,年六十五。
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典制、律历、音乐、医药等无所不通。
有《梦溪笔谈》(存)、《苏沈良方》(存)、《长兴集》(残)等著述四十馀种。
宋史》卷三三一有传,又参胡道静《沈括事迹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梦溪笔谈校證》附录)。
徐禧北宋 1043 — 10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3—1082 【介绍】: 洪州分宁人字德占
神宗熙宁初行新法,以布衣献策,受帝赏识,骤被任用,累擢检正中书礼房公事,出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
元丰初知谏院,迁知制诰御史中丞,坐事降为给事中
五年,受命与李舜举鄜延主筑永乐城
城成,夏人大举来攻,战守不利,城陷被杀。
谥忠悯
赵顼北宋 1048 — 10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8—1085 【介绍】: 即宋神宗
英宗长子。
英宗即位封颍王
治平三年,立为太子
四年即位
熙宁二年,任王安石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以图富国强兵。
后命王韶章惇开边,设熙河路,拓山地区。
元丰时,改革官制。
屡遣将进攻西夏灵州永乐城之战,皆大败,遂采守势。
在位十九年。
全宋诗
宋神宗(一○四八~一○八五)名顼英宗长子。
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封淮阳郡王
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进封颍王
三年,立为皇太子
熙宁元年(一○六八)即位
二年,任王安石参知政事,开始变法,以图富国强兵。
但在变法中动摇不定,终败。
四至六年,命王韶开拓、洮等五州,设熙河路,史称熙河开边
五年,章惇开拓山地区,史称梅山之役。
八年,与辽重划河东边界,弃地数百里。
元丰三年(一○八○)至五年,进行官制改革,史称元丰改制。
屡遣将进攻西夏灵州永乐城之役,皆败。
八年,卒,年三十八,葬于永裕陵。
庙号神宗,纪元二:熙宁元丰
事见《宋史》卷一四至一六《神宗本纪》。
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二四三七
宋神宗赵顼(一○四八——一○八五)英宗长子。
庆历八年生,初名仲针嘉祐八年封淮阳郡王,改今名。
治平元年六月进封颍王
三年十二月,立为皇太子四年正月,即帝位。
遂思除历世之弊,务振非常之功。
熙宁二年王安石参知政事,以革弊图新,于是有熙、丰新法。
青苗、保甲、均输、市易、水利诸法既立,又整饬吏治,以助新法施行。
四至六年,令王韶开拓洮五州,设熙河路;五年,以章惇开拓山地区;八年,重划河东边界,弃地数百里于辽。
元丰三年五年,又改革官制,制定寄禄格,改正官名,遂使官称与实职相符;又改革铨选制度,颁三省、枢密六曹条制。
后欲取灵夏、灭西羌,遂有灵州永乐城之败。
元丰八年三月卒,年三十八。
在位十九年,年号二:熙宁元丰
据《玉海》卷二八,有御集二百卷,以文辞、政事、边防三门为目。
事迹见《宋史》卷一四至一六《神宗纪》。
邵伯温北宋 1057 — 1134
全宋诗
邵伯温(一○五七~一一三四)字子文洛阳(今属河南)人。
雍子
哲宗元祐中以荐授大名府助教,调潞州长子县
绍圣初章惇为相,欲用之,避不就,监永兴军铸钱监
徽宗时,知陕州灵宝县政和间芮城县民国芮城县志》卷八)。
丁母忧,服除,主管永兴军耀州三白渠公事。
除知果州,擢提点成都路刑狱,利州路转运副使
晚年提举太平观
高宗绍兴四年卒,年七十八。
著有《邵氏闻见录》、《辨诬》等。
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二七八○
邵伯温(一○五七——一一三四)字子文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雍子
元祐二年,以荐特授大名府助教,调潞州长子县
绍圣时不用章惇荐,仅得监永兴军铸钱监
徽宗即位,以日食求言,上书请复旧制、解元祐党锢等,为时所忌,出监华州西岳庙
久之,知陕州灵宝县,徙芮城县主管耀州三白渠公事。
除知果州,擢提点成都路刑狱,除利州路转运副使提举太平观
绍兴四年卒,年七十八。
著有《河南》、《闻见录》二十卷(存)等。
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尹称孝北宋
全宋文·卷三○八三
尹称孝政和初芮城县学官
江泳南宋 1124 — 1172
全宋诗
江泳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登仕郎河中府永乐县
事见《宋诗纪事补遗》卷一五引华山凉轩题名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