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高防五代至宋初 905 — 9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5—963 【介绍】: 五代、宋时并州寿阳人字修己
世将家。
好学,善为诗。
后晋时张从恩澶州防御使,表为判官
契丹入汴,从恩欲降,谏之,请固守臣节,不听。
以城归后汉,加检校金部郎中
后周世宗时历知、泗等州。
入宋,知秦州,议建采造务,与入境夏兵战。
官至枢密直学士,复出知凤翔府
释道真后唐
全宋诗
释道真俗姓张,出家于沙州(今甘肃敦煌)三界寺(敦煌遗书斯坦因三一四七)。
十九岁修习《佛名经》(北京图书馆字八八)。
后唐长兴五年(九三四)比丘,编《三界寺藏内经论目录》(敦煌研究院三四五)。
后汉乾祐元年(九四八)为三界寺观音院主,重修敦煌莫高窟南大像北一所古窟。
三年,为沙州释门僧政。
后周显德三年(九五六)始授徒施戒(斯坦因三四七)。
宋太宗雍熙四年(九八七)沙州僧录(斯坦因四九一五),卒于任。
敦煌遗书保存其书启残件二件,文二篇,诗六首。
今录诗六首。
李怀忠五代至宋初 ? — 9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8 【介绍】: 涿州范阳人初名怀义
太祖后周时,累迁殿前都指挥使
开宝间从征晋阳时盛暑,身中流矢而战愈奋。
还,终授日骑左右厢都指挥使
尝谏阻太祖留都西京
太宗立,迁侍卫步军都虞候大同军节度
后改步军都指挥使
释继伦唐末宋初 919 — 970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曹氏
晋阳人
弱齿即入道。
其师始以法华使习诵。
辄日能暗复三纸。
时众异其敏慧。
逮登具。
年二十一矣。
然自讲贯法华之馀。
复览唯识因明二论。
遽以敷演。
徒侣之盛。
恒百五十。
姿性慈忍。
范坚洁。
其貌感风行。
人望之心服。
刘氏据有并汾。
犹加敬礼。
僭署法宝大师号。
右街僧事。
四众倚以修进。
己巳冬示疾。
口述偈。
愿生知足天。
弥勒内院。
既瞑顶过半日犹暖。
开宝三年也。
得寿五十二。
阇维分舍利供养云。
释继伦
姓曹氏
晋阳人也。
弱齿而壮其志勇其心。
决求出家。
本师授法华经日念三纸。
时惊宿习慧察过人。
登戒之后至年二十一。
学通法华经义理幽赜。
唯识因明二论一览能讲。
由是著述其钞。
至今河东盛行。
三讲恒一百五十馀徒从其道训。
又撰法华钞三卷。
其为人也慈忍成性戒范坚强。
人望之而心服。
以刘氏据有并汾酷重其道。
署号法宝录右街僧事。
宽猛相参无敢违拒。
以伪汉己巳岁冬十月示疾。
心祈口述愿生知足天。
终后顶热半日方冷。
开宝二年也。
享年五十一。
阇维毕淘获舍利。
远近取供养焉。
安守忠唐末宋初 932 — 10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2—1000 【介绍】: 晋阳人字信臣
安审琦子。
后周,官至卫州刺史
入宋,从征太原,多有谋略。
太祖开宝初濮州刺史,黄河决澶州,与曹翰护役,遂塞之。
太宗时历知沧州瀛州雄州等,拜威德军节度观察留后
宋州,兼制置营田使
为政简静,威德兼著,所至乐施予,喜与士大夫游从。
马仁瑀唐末宋初 933 — 9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3—982 【介绍】: 大名夏津人
幼喜为战阵,及长善射。
后周时从征北汉、南唐,累官内殿直都虞候
宋太祖平泽、潞,以功领常州防御使
太祖晋阳,受命率师巡边,契丹闻其名而不敢出。
太宗北汉,又大败契丹卢龙北。
师还,迁朔州观察使,判瀛州事。
王保衡五代末宋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末、宋初人。
博学有文名。
北汉
刘继元时中书舍人直翰林院
有《晋阳见闻要录》。
徐兴唐末宋初 938 — 10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8—1005 【介绍】: 青州人
以拳勇得隶兵籍。
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征淮右。
入宋从征泽、路、晋阳有功,迁控鹤军副指挥使
潘美趣团柏谷,生擒伪将,身被重创,无所回挠。
又从太宗太原,讨幽蓟,屡中流矢,以著绩闻。
真宗时官至左监门卫大将军
孔守正北宋 939 — 100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9?—1004? 【介绍】: 开封浚仪人
历事五代后唐后汉
后周世宗淮南,以材勇选为东班承旨
入宋补内殿直,迁骁雄副指挥使
太祖太原,大败来援兵。
太宗晋阳范阳,俱有功,迁日骑都指挥使,领濡州刺史
端拱中,拜殿前都虞候,领容州观察使
淳化中连移并代、夏绥、麟府三镇,与李继迁战,破之。
真宗即位,累官彰德军留后,改安化军
田锡北宋 940 — 1003
全宋诗
田锡(九四○~一○○四)字表圣嘉州洪雅(今属四川)人。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进士
释褐除将作监丞通判宣州
著作佐郎、亦西北路转运判官
左拾遗直史馆
六年,为河北转运副使
七年,徙知相州,改右补阙
八年,移睦州
起居舍人,还判登闻鼓院
寻以本官知制诰,加兵部员外郎
端拱二年(九八九),改户部郎中,出知陈州
因稽留狱案,降海州团练副使,嗣知单州
召为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
真宗即位,迁吏部,同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
出知泰州
咸平三年(一○○○)召还。
五年,再掌银台,兼侍御史知杂事,擢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朝请大夫
咸平六年十二月十一日卒,年六十四(《范文正公集》卷一二《赠兵部尚书田公墓志铭》)。
有《咸平》五十卷(今本三十卷)。
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田锡诗,以宜秋馆刻《宋人集》丁编本为底本,校以毛晋藏明钞本(简称毛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明张位抄本(简称张本,藏北京图书馆)、汪士钟藏抄本(简称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为六卷。
另从《天台续集》等辑得集外诗二首,附于卷末。
张咏北宋 946 — 1015
全宋诗
张咏(九四六~一○一五)字复之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属山东)人。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
大理评事、知鄂州崇阳县
雍熙元年(九八四),迁著作佐郎
端拱元年(九八八),转秘书丞
二年通判相州
召还,知开封府浚仪县,出为荆湖北路转运使
淳化四年(九九三),擢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掌三班院
五年,出知益州
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召拜给事中,迁户部使,改御史中丞
二年,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
五年,改知永兴军
六年,加刑部侍郎、再知益州
景德三年(一○○六),复掌三班院判登闻检院
四年,知升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五)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改知陈州(同上书卷七八)。
八年八月卒,年七十。
谥忠定
有《张乖崖集》十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南宋时增广为十二卷。
事见宋钱易《故枢密直学士礼部尚书左仆射张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三有传岩。
 张咏诗,以《续古逸丛书》影印宋本《乖崖先生文集》(十二卷、附一卷)为底本,参校宋咸淳五年伊赓刻本(今存前六卷,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曹溶旧藏钞本(十卷、附一卷,简称曹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四十九年吕无隐钞本(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丁丙钞补本(仅前七卷,以配明澹生堂钞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光绪八年莫祥芝刻本(简称莫刻),并酌采清蒋继功、黄丕烈、近人傅增湘校勘成果(分别称蒋校、黄校、傅校)。
另从《西昆酬唱集》等辑得集外诗五首,附编卷末。
释道猷北宋
全宋诗
释道猷太宗时奉宣往西域取经,至道元年(九九五)沙州(今甘肃敦煌),寄住沙州灵图寺(敦煌遗书北京图书馆收字四号)。
陈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晋阳人
工画佛道人物,于田家故实尤称独步。
魏野北宋 960 — 1020
全宋文·卷一八二
魏野(九六○——一○一九)字仲先号草堂居士蜀(今四川)人,卜居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县)东郊,遂又为陕州人
家世为农,及长,不求闻达,惟嗜吟咏,当世显人多与之游。
寇准北都,尝召置门下。
大中祥符四年三月,与中表兄李渎同被荐,辞疾不至,诏州县长吏常加存抚。
天禧三年十二月,无疾而卒,年六十。
四年正月,诏赠秘书省著作郎
子闲,亦不仕,有父风,赐清逸处士
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契丹使尝求其集。
所著有《草堂集》三卷(存)、《钜鹿东观集》十卷(存)。
事迹见《宋史》卷四五七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梦溪笔谈》卷一六。
刘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
官医学,善外创医术。
韩最从太祖晋阳,被弩矢贯左髀,箭头不出几三十年。
真宗景德初受命诊治,敷以药而出之,使之步履如常,特迁升医官
掌禹锡北宋 990 — 10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0—1066 【介绍】: 许州郾城人字唐卿
真宗天禧三年进士
累授屯田员外郎通判并州
丁度荐为侍御史,上疏请严备西羌,建议增步卒、省骑兵。
集贤校理三司度支判官同管勾国子监、判司农太常寺
数考试开封国进士,命题皆奇奥,人目为“难题掌公”。
英宗朝,以工部侍郎致仕。
曾预修《皇祐方域图志》、《地理新书》,校正类篇》、《神农本草》,著有《晋阳刀笔》、《郡国手鉴》、《周易杂解》及文集。
句尧夫
全宋文·卷一○三三
句尧夫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阳乡人仁宗时乡贡进士
见所撰《□□济州任城县晋阳柏山村三教堂记》。
于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青州寿光人字彭年
博学能文,喜言兵。
仁宗庆历中西夏元昊寇边,北人乘衅聚兵求关南地,丞相吕夷简计议建策治西北行宫若亲征者以压其谋,乃以大名府北都
兵事果息。
尝上疏劝仁宗早定储位,以安天下。
全宋文·卷六三七
于焘字彭年青州寿光(今山东寿光)人。
博学能文,喜言兵,富弼丁度荐堪将领,以为武学教授
庆历中赵元昊犯边,人聚兵求关南地,献计修治西北行宫,若亲征者,以抑其谋,后乃以大名府北都
庆历末仁宗春秋高,皇嗣未立,上疏乞早定储位,以安天下。
官至太子中舍
见《渑水燕谈录》卷四。
文彦博北宋 1006 — 1097
全宋文·卷六四一
文彦博(一○○六——一○九七)字宽夬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
天圣五年进士
殿中侍御史河东转运副使都转运使,擢龙图阁枢密直学士,知秦州益州,召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庆历八年同平章事
皇祐三年罢,出知永兴等州军。
至和二年复相。
嘉皊三年出判河南大名太原等府,封潞国公
英宗朝入为枢密使
熙宁中因极论新法之害,力引去。
司空河东节度使,寻以太师致仕。
元祐初平章军国重事,居五年,复致仕。
绍圣四年卒,年九十二。
逮事仁、英、神、哲四朝,任将相五十年。
有《文潞公文集》四十卷(存)。
宋史》卷三一三有传。
释报恩北宋 1058 — 1111
报恩
卫之黎阳人
族刘。
世以武进
家喜事佛。
母牛氏。
祷子于佛。
梦佛指阿罗汉𢌿之而妊。
既生有殊相。
未冠。
方略
擢上第。
调官北都
喟然叹曰。
是何足了此生。
请于朝。
欲谢簪缨。
求出世法。
上诘其故。
对曰。
臣祖死王事。
思报厚恩。
惟有薰修之功。
庶资冥福。
神宗叹异。
亲洒宸翰。
赐名报恩(俗名钦宪)。
北都福寿寺
祝发受具。
游历诸方。
投子青禅师之道。
而往依焉。
识其法器。
一日凌晨入室。
问。
天明也未。
曰。
明矣。
曰。
明则捲帘。
师从之。
顿尔开悟。
心地洞然。
亟以所得白青。
韪之。
留付巾匜。
颇有年数。
顺世。
丞相韩公缜
河南
延住嵩山少林
席未煖。
诏改随州大洪山律寺为禅。
命师居之。
大洪
基搆甚大。
而芜废久。
师辟荆榛蓬藋。
为像设堂。
皇化豺狼狐狸。
为钟鱼梵呗。
更定禅仪。
大新轨范。
由是大洪精舍壮观。
天下禅林。
崇宁二年
有诏命。
东京法云。
驸马都尉张公请也。
师志尚闲远。
阅岁恳还林泽。
朝廷重违其请许之。
径诣嵩山
旋趋大阳。
大洪虚席。
守臣乞奏还师于旧。
固辞弗获。
复坐道场。
凡前日之未遑者。
咸成就焉。
师勤于诲励。
学者辐凑。
几五百人。
振宗风。
而戒律严甚。
终身敝衣。
略不加饰。
赐紫方袍。
卒盘辟不敢当。
故权贵欲以师号言者。
皆无复措意矣。
政和改元
坐化。
塔于南塔。
师异时。
欲筑室退居之所也。
寿五十四。
坐夏三十二。
弟子嗣法出世者。
一十三人。
有语录三卷集。
曹洞宗派录。
受菩提心戒文。
落发受戒仪文。
皆行于世。
丞相张无尽
于师深相契信。
尝以书问三教大要。
师答曰。
西域道宗多途。
要其会归。
不出有无四见。
谓有见。
无见。
亦有亦无见。
非有非无见也。
盖不即一心为道。
则道非我有。
名外道
不即诸法是心。
则法随见异。
名邪见
如谓之有。
有即有无。
如谓之无。
无则无有。
有无则有见竞生。
无有则无见斯起。
若亦有亦无见。
非有非无见。
犹是也。
夫不能离诸见。
则无以明自心。
无以明自心。
则不能知正道。
故经云。
言词所说法。
小智妄分别。
不能了自心。
云何知正道。
又曰。
有见则为垢。
此则未为见。
远离于诸见。
如是乃见佛。
以此论之。
邪正异途。
正由见悟殊致故也。
故清凉以老庄计道法自然能生万物。
易谓太极生两仪。
一阴一阳之谓道。
以自然太极为因。
一阴一阳为道。
能生万物。
则是邪因。
计一为虚无。
则是无因。
尝试论之。
夫三界唯心。
万缘一致。
心生故法生。
心灭故法灭。
推而广之。
弥纶万有而非有。
统而会之。
究竟寂灭而非无。
非无亦非非无。
非有亦非非有。
四执既亡。
百非斯遣。
自然因缘。
皆为戏论。
虚无真实。
但是假名。
至若谓太极阴阳。
能生万物。
常无常有。
斯为众妙之门
阴阳不测。
是谓无方之神。
虽圣人示悟多端。
然既异一心。
宁非四见。
若虚无为道。
道则是无。
若自然太极阴阳为道。
道则是有。
常无常有。
则是亦无亦有。
阴阳不测。
则是非有非无。
先儒以妙万物为神。
则非物。
物物则亦是无。
故西天诸大论师
皆以心外有法。
为外道。
万法惟心。
为正宗。
盖以心为宗。
则诸见自亡。
言虽或异。
未足以为异也。
心外有法。
则诸见竞生。
言虽或同。
未足以为同也。
儒家圣人。
非不知之。
乃存而不论耳。
西天外道。
皆大权菩萨。
示化度人。
横生诸见。
曲尽异端。
以明佛法。
是谓正道。
是谓圣人。
顺逆皆宗。
非思议所能知矣。
故古人有言。
缘昔真宗未至。
孔子且以系心。
今知理有所归。
不应犹执权教。
然知权之为权。
未必知权也。
知权之为实。
斯知权矣。
是亦周孔老庄。
设教立言本意。
一大事因缘所成。
始成终也。
然则三教一心。
同途异辙。
究竟道宗
本无言说。
维摩大士
孰能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