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末底僧诃
末底僧诃者(唐云师子慧)京兆人也。
俗姓皇甫
莫知本讳。
师鞭同游。
俱到中土住信者寺。
少闲梵语未详经论。
思还故里路过泥波罗国。
遇患身死年四十馀。
那提三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中印度人梵名布如乌伐邪,略为那提,唐曰福生。
少出家,名师开悟。
高宗永徽六年京师,住慈恩寺,协助译佛经。
显庆元年,帝有疾,以其识异药,令往昆仑诸国采集。
既至,南海诸国王归敬之,为别立寺,弘宣佛法。
龙朔三年长安
未几,南海真腊国王复请其往,遂不返。
译有《大乘集义论》。
那提三藏
唐曰福生。
具依梵言。
则云布如乌代邪。
以言烦多故。
此但讹略而云那提也。
中印度人
少出家。
名师开悟。
志气雄远弘道为怀。
历游诸国务在开物。
而善达声明通诸诂训。
大夏召为文士
拟此土兰台著作者。
性汎爱好奇。
尚闻有涉悟。
不惮远夷。
曾往执师子国
又东南上楞伽山。
南海诸国随缘达化
善解书语。
至即敷演。
度人立寺。
所在扬扇。
承脂那东国盛转大乘佛法崇盛赡洲称最。
乃搜集大小乘经律论五百馀夹合一千五百馀部。
永徽六年创达京师
有敕令于慈恩安置所司供给。
玄奘法师
当途翻译声华腾蔚。
无有克彰。
掩抑萧条。
般若是难。
既不蒙引返充给使
显庆元年敕往昆崙诸国采取异药。
既至南海
诸王归敬为别立寺度人授法。
弘化之广又倍于前。
以昔被敕往理须返命。
慈恩梵本拟重寻研。
龙朔三年还返旧寺。
所赍诸经。
并为将北出。
意欲翻度。
莫有依凭。
惟译八曼荼罗礼佛法阿吒那智等三经。
要约精最可常行学。
其年南海真腊国
为那提素所化者。
奉敬无己。
思见其人。
合国宗师假涂远请。
乃云。
国有好药唯提识之。
请自采取。
下敕听往。
返亦未由。
余自博访大夏行人云。
那提三藏
乃龙树之门人也。
所解无相与颇返。
西梵僧云。
大师隐后。
斯人第一深解实相善达方便。
小乘五部毗尼外道四韦陀论。
莫不洞达源底通明言义。
词出珠联理畅霞举。
所著大乘集义论。
可有四十馀卷。
将事译之。
被遣遂阙。
夫以抱麟之叹。
代有斯踪。
知人难哉。
千龄罕遇。
那提挟道远至。
投俾北冥既无所待。
乃三被毒载充南役。
崎岖数万频历瘴气。
委命斯在。
呜呼惜哉。
李怿五代 ? — 9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6前—约946 【介绍】: 五代时京兆人
少好学,颇工文辞。
唐末举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集贤校理
唐亡,仕后梁监察御史,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后唐天福中,历工部、礼部、刑部尚书
后晋开运末,遇契丹,家事罄空,寻以疾卒,年七十余。
京兆人
唐末进士
入梁累官翰林学士
后唐庄宗入立。
怀州司马
入为卫尉少卿
天成初复拜中书舍人
翰林学士
户部侍郎右丞
承旨
晋天福中工部尚书太常卿
历礼部刑部尚书
分司洛阳
开运末卒。
年七十馀。
汉乾祐元年尚书左仆射
边蔚五代 885 — 9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5—955 【介绍】: 五代时长安人字得升
幼孤,笃学。
辟为晋、华三府从事
后唐庄宗伐蜀,供亿军储,甚有干才。
后晋出帝开运初,为亳州御史,为政清肃。
后汉初拜御史中丞
后周太祖时,终太常卿
字德升
长安人
后唐庄宗伐蜀。
诏令权领军府事。
晋天福中开封广晋少尹
少帝嗣位。
左散骑常侍
工部左右侍郎
开运初出为亳州防禦使
入为户部侍郎
汉初拜御史中丞
兵部侍郎
周祖入立。
太常卿
显德二年卒。
年七十一。
王易简五代至宋初 885 — 9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5—963 【介绍】: 五代宋京兆万年人字国宝
后梁末帝乾化中进士
后唐中书舍人
后周太祖时,历礼、刑、兵部尚书
宋初召加少傅
好学工诗,尝作《小隐诗》以明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5—963 字国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后梁乾化中进士第,初两为幕府从事,后任著作郎右拾遗
后唐同光中,为魏王都督记室参军
明宗即位,辟为周帅罗周恭掌书记,历祠部水部郎中
后晋天福二年(937),加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六年,转御史中丞
左丞吏部侍郎判吏部铨
后周广顺初,迁礼部尚书,俄改刑部尚书判兵部,以太子少保致仕。
入宋,召加太傅
建隆四年(963)卒。
生平见《唐诗纪事》卷七一、《宋史》本传。
易简好学工诗,《全唐诗》存诗1首。
易简字国宝
京兆万年人
梁乾化中进士
邓州节度推官
后唐
累迁中书舍人
晋初判宏文馆史馆事。
御史中丞
周广顺初礼部尚书
刑部
显德四年太子少保致仕。
建隆四年卒。
屈突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昌黎人,后徙长安
屈突通弟。
长安,以方正严肃闻名。
时为语曰:“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任迪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万年人
进士第
初为天德军使李景略判官,及景略卒,众以迪简长者,议请为帅。
表闻,德宗授以丰州刺史天德军使。
入为太常少卿太子左庶子
后改易定节度使,三年,上下完充。
太子宾客卒谥襄
李崧五代 ? — 9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 【介绍】: 五代时深州饶阳人
幼聪敏,能文章。
后唐,迁户部侍郎端明殿学士
明宗长兴时契丹入扰雁门太尉石敬瑭太原
敬瑭深德之。
敬瑭后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开运末契丹耶律德光京师,拜太子太师
刘知远大梁后汉为其弟之家人延遇告欲叛,自诬伏,族诛。
萧顷唐末至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五代时京兆万年人字子澄
萧廪子。
聪悟善属文。
唐昭宗朝进士,累迁吏部员外郎,有能名。
后梁,拜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唐庄宗时,贬登州司户
明宗天成初,为礼部尚书
卒年六十九。
字子澄
京兆万年人
宗朝举进士
累迁吏部员外郎
入梁历给谏御史中丞礼部侍郎
寻以吏部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唐庄宗入立。
登州司户
量移濮州司马
太子宾客
天成初礼部尚书太常卿太子少保致仕。
卒年六十九。
太子少师
僧寒山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世称寒山子
太宗贞观时人。
天台唐兴县寒、暗二岩幽窟,时往还国清寺
拾得交友。
好吟词偈、状类疯狂,以桦皮为冠,布襦木屐,人莫识之。
闾丘胤出守台州,往寺求之,寒山走归寒岩,入穴而去。
有《寒山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诗僧
姓名、籍贯、生卒年皆不详。
早年周游四方,30岁后,长期隐居于台州始丰县(今浙江天台)翠屏山
其地幽僻寒冷,暑天亦有雪,故又名寒岩,因自号寒山子
台州国清寺僧丰干拾得相善,时有过从。
喜作诗,有1篇1句,即题于树间石上。
据云禅僧灵祐从谂曾见之,但无确据。
享年逾70岁,一说过百岁。
其生活时代,旧传闾丘胤《寒山子诗集序》以为太宗贞观间
近人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證》卷二〇考定此序为伪作,并据《仙传拾遗》等记载,推定其应为玄宗先天代宗大历德宗贞元间人。
今人王运熙、杨明撰《寒山子诗歌的创作年代》,据其诗中所引禅语及五言诗之粘对规则,證定为中宗后所作。
宋高僧》卷一九、《景德传灯录》卷二七有传。
其诗多宣扬佛教轮回因果思想,亦杂有道教服食养气炼丹之说,且常讥刺世态人情,表述其对人生理之思考。
亦有抒写林景致、隐逸情趣之作。
诗风浅显明白,多用俚语村言,语气诙谐,时含机趣。
自称曾作诗600首。
宪宗元和间道士徐灵府(一说为僧道翘)从林屋壁上录其诗300余首,编为3卷。
唐末禅僧本寂曾为作注,成《对寒山诗》7卷。
二书皆不存。
宋以后传本仅1卷,存诗300余首,版本较多,《四部丛刊》影印复宋本及有正书局影宋本较为通行。
今人有项楚、钱学烈等校注本数种。
全唐诗》存诗1卷。
另《宗镜录》、《五灯会元》等书中尚存逸诗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唐诗汇评
寒山,生卒年里贯均未详。
唐诗僧,曾游历四方,行千万里,后居始丰县(今浙江天台)西之寒岩。
又称寒山子
天台国清寺诗僧拾得为友。
旧传为贞观时人,据近人考证,当玄宗时人,贞元中犹在世。
其诗通俗诙谐。
宣杨佛教出世思想,讽刺世态人情,近王梵志体。
有诗三百馀首,后人辑为《寒山子诗集》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百度百科
寒山(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
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證,指出寒山乃为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
寒山子者。
世谓为贫子。
风狂之士弗可恒度推之。
天台始丰县西七十里。
号为寒暗二岩
每于寒岩幽窟中居之。
以为定止。
时来国清寺有拾得者。
寺僧令知食堂。
恒时收拾众僧残食菜滓。
断巨为筒。
投藏于内。
寒山子来即负而去。
或廊下徐行。
或时叫噪凌人。
或望空曼骂。
寺僧不耐以杖逼逐。
翻身抚掌呵呵徐退。
然其布襦零落面貌枯瘁。
以桦皮为冠。
曳大木屐。
或发辞气宛所归归于佛理。
闾丘入寺访问寒山
沙门道翘对曰。
此人狂病。
本居寒岩间。
好吟词偈言语不常。
或臧或否终不可知。
与寺行者拾得以为交友。
相聚言说不可详悉。
寺僧见太守拜之。
惊曰。
大官何礼风狂夫耶。
二人连臂笑傲出寺。
闾丘复往寒岩谒问。
并送衣裳药物。
而高声倡言曰。
贼我贼退。
便身缩入岩石穴缝中。
复曰。
报汝诸人各各努力。
其石穴缝泯然而合杳无踪迹。
乃令僧道翘寻共遗物。
唯于林间缀叶书词颂。
并村墅人家屋壁所抄录二百馀首。
今编成一集人多讽诵。
曹山寂禅师注解。
谓之对寒山子诗。
以其本无氏族越民唯呼为寒山子
庭际何所
白云抱幽石句。
历然雅体。
今岩下石亭亭而立。
号幽石焉
寒山子者。
世谓为贫子。
风狂之士弗可恒度推之。
天台始丰县西七十里。
号为寒暗二岩
每于寒岩幽窟中居之。
以为定止。
时来国清寺有拾得者。
寺僧令知食堂。
恒时收拾众僧残食菜滓。
断巨为筒。
投藏于内。
寒山子来即负而去。
或廊下徐行。
或时叫噪凌人。
或望空曼骂。
寺僧不耐以杖逼逐。
翻身抚掌呵呵徐退。
然其布襦零落面貌枯瘁。
以桦皮为冠。
曳大木屐。
或发辞气宛所归归于佛理。
闾丘入寺放问寒山
沙门道翘对曰。
此人狂病。
本居寒岩间。
好吟词偈言语不常。
或臧或否终不可知。
与寺行者拾得以为交友。
相聚言说不可详悉。
寺僧见太守拜之。
惊曰。
大官何礼风狂夫耶。
二人连臂笑傲出寺。
闾丘复往寒岩谒问。
并送衣裳药物。
而高声倡言曰。
贼我贼退。
便身缩入岩石穴缝中。
复曰。
报汝诸人各各努力。
其石穴缝泯然而合杳无踪迹。
乃令僧道翘寻其遗物。
唯于林间缀叶书词颂。
并村墅人家屋壁所抄录二百馀首。
编成一集。
人多讽诵。
庭际何所白云抱幽石之句云。
风狂之士。
天台始丰县西七十里。
号为寒暗二岩
每于寒岩幽窟中居之。
以为定止。
时来国清寺
拾得者。
寺僧令知食堂。
恒时收拾众僧残食菜滓。
断巨为筒。
投藏于内。
寒山子来。
即负而去。
或廊下徐行。
或为叫噪凌人。
或望空曼骂。
寺僧不耐。
以杖逼逐。
翻身抚掌。
呵呵徐退。
然发辞气。
归于佛。
理初闾丘入寺。
访问寒山
沙门道翘。
惊曰。
大官何礼风狂夫耶。
二人连臂。
笑傲出寺。
闾丘复往寒岩谒问。
并送衣裳药物。
而高声倡言曰。
贼我。
便身缩入岩石穴缝中。
复曰。
报汝诸人各各努力。
其石穴缝。
泯然而合。
杳无踪迹。
乃令僧道翘。
寻其遗物。
唯于林间缀叶。
书词颂。
并村墅人家屋壁所。
抄录二百馀首。
今编成一集。
人多讽诵。
曹山寂禅师注解。
谓之对寒山子诗。
作品评论
闾丘元《寒山子诗集序》
寒山)出言成章,缔实至理,凡人不测,谓风狂子。
王舟瑶《跋寒山子诗集》
寒山子好为诗,每得一篇一句,辄题于树间石上,有好事者随而录之,凡三百馀首。
柏征君徐灵府序而集之,分为三卷,行于人间。
“若有人兮坐山楹,云衮兮霞缨。
秉芳兮欲寄,路漫兮难征。
独惆怅而狐疑,蹇独立兮忠贞。
”此寒山语,虽使屈、宋复生,不能过也。
《四库全书总目》
其诗有工语,有率语,有庄语,有谐语。
至云“不烦郑氏笺,岂待毛公解”,又似儒生语。
大抵佛语菩萨语也。
今观所作,皆信手拈弄,全作禅门偈语,不可复以诗格绳之。
而机趣横溢,多足以资劝戒。
《东目馆诗见》
寒山拾得诗冲口而出,半是藏身,半是醒世,别为一格,无以摹拟。
僧文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晋阳人俗姓张
幼出家于并州崇福寺
学该群籍,诏为翻译,并为河南佛授记寺兼京兆安国、荷恩、崇福等寺大德。
晚住京兆荷恩寺。
好修福事,设无遮会。
年六十余,卒于本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张氏晋阳人
幼依并州崇福寺薙落。
学该群籍。
教洽三乘。
至若金版玉绳之录。
龙韬象纬之文。
莫不探循源委。
采擢本枝。
或将敷畅彤墀。
揄扬黄阁
则福周蕃壤。
恩被海隅
诏充翻译。
兼佛授记安国荷恩崇福等寺大德。
平生共设无遮大斋一百会。
每遇斋。
则阴云开霁。
冻雪生春。
其至诚所感。
有如此者。
释文瓒
姓张氏
晋阳人也。
天姿整恪。
幼事师于并州崇福寺
学该群籍控带三乘。
至若金版银绳之箓。
龙韬象秘之文。
罔不耰耘情田波涛口海。
宣畅皇化对扬天休。
一皆悦服。
诏为翻译并河南佛授记寺兼京兆安国荷恩崇福等寺大德。
好修福事。
设无遮一百会。
凡圣混淆一皆等施。
纵风云连起及至斋日必晴明晏然。
感动人祇福无唐设。
春秋六十馀。
卒于本院。
境内苦雾如泣。
数日不解焉。
僧无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长安人,一作范阳人
贾岛从弟。
青龙寺,一说居天仙寺
工诗,多五言,律调谨严,意在言外,诗名与齐。
马戴姚合厉玄多有酬唱。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俗姓贾范阳(今北京西南)人。
贾岛从弟。
少年时出家,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
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
大和年间,为白阁寺僧(《金石萃编》卷六六《僧无可书幢》)。
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金州无可往访之。
又与张籍马戴厉玄喻凫等人友善。
生平见《唐诗纪事》卷七四、《唐才子传》卷六。
无可工诗,多五言,与贾岛、周驾齐名,张为诗人主客》列其为“清奇雅正主”之入室。
无可善为象外句,“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妙在言其用而不言其名耳”(《冷斋夜话》),如“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微阳下乔木,远烧人秋山”。
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关中金石记》)《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又2句。
唐诗汇评
无可,生卒年不详,俗姓贾范阳(今河北涿县)人,或云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贾岛从弟。
元和中,居长安青龙寺,后又居长安先天寺及终南白阁寺。
又曾游吴越岭南江西等地。
会昌中,居华山树谷,自称树谷僧
会昌末大中初卒。
善书,工五言诗,与姚合朱庆馀贾岛、殷免藩、章孝标、顿非熊、马戴段成式雍陶厉玄等为诗友,唱和甚多。
有《无可集》一卷。
全唐诗》编诗二卷。
作品评论
无可)工诗,多为五言。
初,贾岛弃俗,时同居青龙寺,呼为从兄。
马戴姚合厉玄多有酬唱,律调谨严,属兴清越,比物以意,谓之象外句。
如曰:“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
”又曰:“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凡此等新奇,当时翕然称尚,妙在言用而不失其名耳。
无可诗与兄岛同调,亦时出雄句,咄咄火攻。
唐释子以诗传者数十家,然自皎然外,应推无可清塞(按即周贺)、齐己贯休数人为最,以此数人诗无钵盂气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无可诗如秋涧流泉,虽波涛不兴,亦自清冷悦……但多与郎士元相杂,殊不能辨。
张允五代 886 — 95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6—950 【介绍】: 五代时镇州束鹿人
少为张文礼参军
后唐,历监察御史水部员外郎知制诰
后晋高祖天福中,献《驳赦论》,帝嘉之,累官翰林学士承旨
后汉,官吏部侍郎
郭威京师,匿佛殿藻井上,坠而卒。
镇州束鹿人
后唐同光中累迁宏文馆直学士水部员外郎知制诰
清泰初给事中
左散骑常侍
晋天福五年礼部侍郎
御史中丞
兵部侍郎知制诰
翰林学士承旨
汉乾祐初吏部侍郎
卒年六十五。
石敬赞五代 ? — 9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 【介绍】: 五代时沙陀部人字德和
石敬瑭弟。
少无赖,窜身民间。
敬瑭使人求之,补太原牙将。
累迁曹州御史
后晋出帝开运中,为曹州节度使,恣为暴虐,故召还。
张彦泽兵犯京师,敬赟夜走坠沙濠死。
张彦泽五代 ? — 9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 【介绍】: 五代时人,其先突厥部人,后徙居太原
少有勇力,骁悍残忍。
以骑射事后唐,从战有功,领郡守
后晋高祖时曹州刺史华州节度使,移镇泾州,累官至检校太保
契丹战,频献捷于阙下。
后降契丹耶律德光用为先导,遂率兵入京师,纵军大掠,昼夜以酒乐自娱。
擅杀桑维翰,又杀閤门使高勋之亲属。
德光怒,命监杀之。
僧词浩
词浩
乾符中京左街永报寺沙门
李守贞五代 ? — 9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9 【介绍】: 五代时河阳人
石敬瑭河阳,以为客将。
敬瑭即位建后晋,拜客省使
累官同平章事
后降契丹,为司徒
刘知远京师后汉守贞来朝,拜太保河中节度使
未几,知远卒,守贞以为后汉新建,隐帝初立,天下易图,遂反。
兵败,自焚死。
守贞
河阳人
晋天福中累迁宣徽使
少帝即位
滑州节度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
改侍卫都虞侯
开运元年兖州节度使
同平章事
二年
契丹南下。
以为北面行营都监
还为侍卫副都指挥使。
移镇宋州
高行周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移镇郓州
契丹寇边。
以为北面行营都部署
军败降契丹
司徒依前郓州节度使
契丹
寻归本镇。
汉祖入立。
太保
封鲁国公
移镇河中。
乾祐二年以叛诛。
刘煦五代 888 — 9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8—947 【介绍】: 名或作煦
五代时涿州归义人字耀远,一作日辉
美风仪,以文学知名。
后唐庄宗时翰林学士
明宗时入相,清泰初判三司,察明蠹敝,民间以为德。
后晋高祖时,官至司空同平章事
两朝均以宰相监修国史
开运二年,领衔进呈《唐书》,即今《旧唐书》。
后为东都留守
契丹京师,以目疾罢为太保
字耀远
归义人
初为定州王处直观察推官
后唐庄宗朝累迁库部郎中
明宗即位
户部侍郎端明殿学士
长兴中中书侍郎刑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清泰初吏部尚书门下侍郎
知政事
右仆射
晋天福初诏为东都留守
太子太保左仆射
封谯国公
太子太傅
开运初司空平章事
契丹至。
以目疾罢。
太保
卒年六十。
僧如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俗姓周
始为僧,其父夺其志,使仕,至成都主簿
天宝之乱,复为僧。
尝居京师西明寺,又居岣嵝山,终居龙安寺
柳宗元有《龙安海禅师碑》。
聂文进五代 ? — 95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0 【介绍】: 五代时并州人
善书算。
刘知远太原,以为押司官
知远后汉,拜枢密院承旨
郭威镇邺,文进居中用事,谋杀杨邠等,指挥杀戮。
京师隐帝遇弑,文进亦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