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钟匡时唐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洪州高安人
钟传子。
哀帝天祐三年卒,匡时自立为江西留后。
养子延规与匡时争立,乃乞兵于淮南杨渥遣将秦裴江西匡时兵败,被执送广陵
匡时请死,哀赦之。
僧文偃南汉 864 — 9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9 【介绍】: 五代时南汉高僧
姑苏嘉兴人俗姓张
韶州云门山光奉院。
机缘语句,实立云门宗之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4—949 俗姓张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
唐末五代禅宗僧人云门宗之创始者。
初参黄檗希运法嗣睦州道踪,后谒雪峰义存
遍访禅宗名山,晚年驻锡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创云门宗,因称云门文偃
文偃说法主张一字一语含藏无限旨趣,其禅风被后嗣概括为云门三句: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对宋代严羽之以禅喻诗颇有影响。
宋代僧人守坚集其语录为《云门匡真禅师广录》,收入《大正藏》第四十七册。
祖堂集》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一五、《传法正宗记》卷八有传。
诸书及《焦氏类林其诗偈30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粤诗·卷一九
释文偃(八六四 — 九四九)俗姓张,原籍苏州嘉兴
年十七依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
及长,落发禀具于毗陵坛。
往参雪峰,为青原下六世,福州雪峰寺义存禅师法嗣。
后出岭,住韶州云门山光奉院,创云门宗
南汉乾和七年卒,年八十六。
大慈云匡真弘明禅师
南唐释静释筠撰《祖堂集》卷一一、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五有传。
今据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之《全唐诗续拾》卷五○录其诗三十一首。
文偃姓张氏嘉兴人
出家兜率院,参睦州得悟,嗣法雪峰,唱道云门灵树,凡三十载,契悟广大,箭锋所到,往往出于游戏。
其作偈句,尤不能测。
尝曰: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塞却咽喉,何处出气。
天下学者望风而至。
汉乾祐二年坐化。
乾德三年,雄武节度阮绍庄梦以拂子招之曰:寄语秀华宫使特进李托,吾久蔽塔中,宜令暂出。
李以奏闻,有旨令诣云门,开塔,见如生,髭发皆长。
李复上其事,广主迎真身赴阙,留内庭供养,逾月送归,赐谥大慈云门真弘明大师世称云门宗
禅师名文偃
姑苏嘉兴人也。
少依兜率院得度。
性豪爽。
骨面丰颊。
精锐绝伦。
目纤长。
瞳子如点漆。
眉秀近睫。
视物凝远。
博通大小乘。
弃之游方。
初至睦州
闻有老宿饱参。
古寺掩门。
织蒲屦养母。
往谒之。
方扣门。
老宿揕之曰。
道道。
惊不暇答。
乃推出曰。
秦时𨍏轹钻。
随掩其扉。
右足。
老宿名道踪。
黄檗断际禅师
高安米山寺。
以母老东归。
丛林号陈尊宿。
得旨辞去。
雪峰存
存方堆桅坐。
为众说法。
犯众出。
熟视曰。
项上三百斤铁枷。
何不脱却。
曰因甚到与么。
以手自拭其目趋去。
存心异之。
明日升座曰。
南山有鳖鼻蛇。
诸人出入好看。
以拄杖撺出。
又自惊慄。
自是辈流改观。
又访乾峰。
峰示众曰。
法身有三种病。
二种光。
须是一一透得。
更有照用同时。
向上一窍。
乃出众曰。
庵内人为什么不见庵外事。
于是乾峰大笑曰。
犹是学人疑处在。
乾峰曰。
子是什么心行。
曰也要和尚相委。
乾峰曰。
直须恁么。
始得稳坐。
应喏喏。
又访曹山章公问。
如何是沙门行。
曰。
吃常住苗稼者。
曰便与么去时如何。
曰汝还畜得么。
曰学人畜得。
曰汝作么畜。
曰著衣吃饭。
有什么难。
曰何不道。
披毛戴角。
即礼谢。
又访疏山仁
问。
得力处道将一句来。
曰请高声问。
即高声问。
笑曰。
今早吃粥么。
曰吃粥。
曰乱叫唤作么。
仁公骇之。
又过九江
陈尚书
而问曰。
儒书即不问。
三乘十二分教。
自有讲师
如何是衲僧行脚事。
曰曾问几人来。
曰即今问上座。
曰即今且置。
作么生是教意。
曰黄卷赤轴。
曰此是文字语言。
作么生是教意。
曰口欲谈而辞丧。
心欲缘而虑忘。
曰。
口欲谈而辞丧。
为对有言。
心欲缘而虑忘。
为对妄想。
作么生是教意。
尚书无以詶之。
曰。
闻公常看法华经。
是否。
曰不敢。
曰经曰。
治生产业。
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且道非非想天。
有几人退位。
又无以詶之。
呵讥之而去。
曹溪礼塔。
访灵树敏公
为第一座。
先是不请第一座。
有劝请者。
曰。
首座已出家久之。
又请。
曰。
首座已行脚。
悟道久之。
又请。
曰。
首座已度岭矣。
姑待之。
少日至。
迎笑曰。
奉迟甚久。
何来暮耶。
即命之。
不辞而就职。
广王刘王
将兴兵。
决可否。
前知之。
手封奁子。
侍者曰。
王来。
出以似之。
于是怡然坐而殁。
王果至。
已化。
大惊问。
何时有疾。
而遽亡如是耶。
侍者乃出奁子。
如敏所诫呈之。
王发奁得简曰。
人天眼目。
堂中上座。
刘王州牧承范
继其法席。
又迎至府开法。
俄迁止云门光泰寺。
天下学者。
望风而至。
示众曰。
江西即说君臣父子。
湖南即说他不与么。
我此间即不如此。
良久曰。
汝还见壁么。
又曰。
后上来且是个什么事。
如今抑不得已。
且向诸人道。
尽大地有什么物。
与汝为缘为对。
若有针锋许。
与汝为隔为碍。
与我拈将来。
唤什么作佛。
唤什么作祖。
唤什么作山河大地。
日月星辰。
将什么为四大五蕴。
我与么道。
唤作三家村里老婆说话。
忽然遇著本色行脚汉。
闻与么道。
把脚拽向阶下。
有什么罪过。
虽然如是。
据个什么道理。
便与么。
莫趁口快。
向这里乱道。
须是个汉始得。
忽然被老汉脚跟下寻著。
没去处。
打脚折。
有什么罪过。
即与么。
如今还有问宗乘中话者么。
待老汉答一转了。
东行西行。
又曰。
尽乾坤一时将来。
著汝眼睫上。
汝诸人闻恁么道。
不敢望汝出来。
性燥把老僧打一掴。
且缓缓。
子细看。
是有是无。
是个什么道理。
直饶汝向这里明得。
若遇衲僧门下。
好槌脚折。
又曰。
三乘十二分教。
横说竖说。
天下老和尚
纵横十字说。
与我拈针锋许。
说底道理来看。
与么道。
早是作死马医。
虽然如此。
且有几个到此境界。
不敢望汝言中有响。
句里藏锋。
瞬目千差。
风恬浪静。
又曰。
我事不获已。
向汝道。
直下无事。
早是相埋没也。
更欲踏步向前。
寻言逐句。
求觅解会。
千差万别。
广设问难。
嬴得一场口滑。
去道转远。
有什么歇时。
此个事。
若在言语上。
三乘十二分教。
岂是无言。
因什么道。
教外别传。
若从学解机智得。
只如十地圣人。
说法如云如雨。
犹被佛呵。
谓见性如隔罗縠。
以此故知。
一切有心。
天地悬殊。
虽然如是。
若是得底人。
道火何曾烧口。
终日说事。
何曾挂著牙齿。
何曾道著一字。
终日著衣吃饭。
何曾触一粒米。
挂一缕丝。
然犹是门庭之说。
须是实得与么。
始得。
若约衲僧门下。
句里呈机。
徒劳伫思。
直饶一句下。
承当得。
犹是瞌睡汉。
以足跛。
尝把拄杖行见众。
方普请举拄杖曰。
看看北郁单越人
见汝般柴不易。
在中庭里。
相扑供养汝。
更为汝念般若经曰。
一切智智清净。
无二无二分。
无别无断故。
众环拥之。
久不散。
乃曰。
汝诸人。
无端走来。
这里觅什么。
老僧只管吃饭屙屎。
别解作什么。
汝诸方行脚。
参禅问道。
我且问汝。
诸方参得底事。
作么生。
试举看。
于是不得已。
自诵三平偈曰。
即此见闻非见闻。
回视僧曰。
唤什么作见闻。
又曰。
无馀声色可呈君。
谓僧曰。
有什么口头声色。
又曰。
个中若了全无事。
谓僧曰。
有什么事。
又曰。
体用无妨分不分。
乃曰。
语是体。
体是语。
举拄杖曰。
拄杖是体。
灯笼是用。
是分不分。
不见道。
一切智智清净。
又至僧堂中。
僧争起迎。
立而语曰。
石头道。
回互不回互。
僧便问。
作么生是不回互。
以手指曰。
这个是板头。
又问作么生是回互。
曰汝唤什么作板头。
永嘉云。
如我身空法亦空。
千品万类悉皆同。
汝立不见立。
行不见行。
四大五蕴。
不可得。
何处见有山河大地来。
是汝每日把钵盂噇饭。
唤什么作饭。
何处更有粒米来。
僧问。
生法师曰。
敲空作响。
击木无声如何。
以拄杖空中敲曰。
阿耶阿耶。
又击板头曰。
作声么。
僧曰。
作声。
曰这俗汉。
又击板头曰。
唤什么作声。
乾祐元年七月十五日
赴广主诏。
至府留止供养。
九月甲子
乃还山。
谓众曰。
我离山得六十七日。
且问汝。
六十七日事作么生。
众莫能对。
曰。
何不道。
和尚京中吃面多。
闻击斋鼓曰。
鼓声咬破我七条。
乃指僧曰。
抱取猫儿来。
良久曰。
且道鼓因甚置得。
众无对者。
乃曰。
因皮置得。
我寻常道。
一切声是佛声。
一切色是佛色。
尽大地是个法身。
枉作个佛法知见。
如今拄杖。
但唤作拄杖。
见屋但唤作屋。
又曰。
诸法不异者。
不可续凫截鹤。
夷岳盈壑。
然后为无异者哉。
但长者长法身。
短者短法身。
是法住法位。
世间相常住。
举拄杖曰。
拄杖子不是常住。
忽起立。
以拄杖系绳床曰。
适来许多
贬向什么处去也。
灵利底见。
不灵利底著我热谩。
契悟广大。
其游戏三昧。
乃如此。
而作为偈句。
尤不能测。
如其纲宗偈曰。
康氏圆形滞不明。
魔深虚丧击寒冰。
凤羽展时超碧汉。
晋锋八博拟何凭。
又曰。
是机是对对机迷。
辟机尘远远尘栖。
久日日中谁有挂。
因底底事隔尘迷。
又曰。
丧时光。
藤林荒。
徒人意。
滞肌尪。
又曰。
咄咄咄。
力㘞希。
禅子讶。
中眉垂。
又曰。
上不见天。
下不见地。
塞却咽喉。
何处出气。
笑我者多。
哂我者少。
每顾见僧即曰。
鉴咦。
而录之者。
曰顾鉴咦。
德山密禅师
删去顾字。
但曰鉴咦。
丛林目以为抽顾颂。
北塔祚禅师作偈曰。
云门顾鉴笑嘻嘻。
拟议遭渠顾鉴咦。
任是张良多智巧。
到头于是也难施。
南汉乾和七年四月十日
坐化而示。
即大汉乾祐二年也。
以全体葬之 本朝太祖乾德元年
雄武军节度推官阮绍庄。
以拂子招曰。
寄语秀华宫使特进李托
我在塔久。
可开塔乎。
奉使韶州
监修营诸寺院。
因得绍庄之语。
奏闻奉圣旨。
韶州梁延鄂至云门山
启塔见颜貌如昔。
髭发犹
具表以闻。
有 旨李托迎至京师
供养月馀。
送还山。
仍改为大觉禅寺
大慈云匡真弘明大师
赞曰。
余读云门语句。
惊其辩慧涡旋波险。
如河汉之无极也。
想见其人。
奇伟杰茂。
如慈恩大达辈。
及见其像。
颓然伛坐胡床
广颡平顶。
类宣律师
奇智盛德。
果不可以相貌得耶。
公之全机大用。
如月临众水。
波波顿见。
而月不分。
如春行万国。
处处同至。
无迹。
盖其妙处。
不可得而名状。
所可知而言者。
春容月影耳。
呜呼。
岂所谓命世亚圣大人者乎。
嘉兴人也。
姓张氏
幼依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落发。
禀具于毗陵坛。
侍澄数年。
探穷律部。
以己事未明。
往参睦州
州才见来。
便闭却门。
师乃扣门。
州曰谁。
师曰。
某甲。
州曰。
作甚么。
师曰。
己事未明。
乞师指示。
州开门。
一见便闭却。
师如是连三日扣门。
至第三日。
州开门。
师乃攞入。
州便擒住曰。
道道。
师拟议。
州便推出。
秦时𨍏轹钻。
遂掩门。
损师一足。
师从此悟入。
州指见雪峰
师到雪峰庄。
见一僧。
乃问上座今日上山去那。
僧曰是。
师曰。
寄一则因缘。
堂头和尚
祇是不得道是别人语。
僧曰得。
师曰。
上座到山中。
见和尚上堂。
众才集。
便出握腕立地曰。
这老汉项上铁枷。
何不脱却。
其僧一依师教。
雪峰见这僧与么道。
便下座。
拦胸把住曰。
速道速道。
僧无对。
峰拓开曰。
不是汝语。
僧曰。
是某甲语。
峰曰。
侍者将绳棒来。
僧曰。
不是某语。
是庄上一浙中上座。
教某甲来道。
峰曰。
大众去庄上。
迎取五百人善知识来。
师次日上雪峰
峰才见便曰。
因甚么得到与么地。
师乃低头。
从兹契合。
温研积稔。
密以宗印授焉。
师出岭。
遍谒诸方。
覈穷殊轨。
锋辩险绝。
世所盛闻。
后抵灵树。
冥符知圣禅师首座之说。
知圣住灵树二十年。
不请首座
常云。
首座生也。
首座牧牛也。
首座行脚也。
一日令击钟。
三门外接首座
众出迓。
师果至。
直请入首座寮解包。
后广主命师出世灵树。
开堂日主亲临曰。
弟子请益。
师曰。
目前无异路。
因问诸人从上来。
有甚事欠少甚么。
向你道无事。
已是相埋没也。
虽然如是。
也须到这田地始得。
亦莫趁口快乱问。
自己心里黑漫漫地。
明朝后日。
大有事在。
拟心即差。
况复有言有句。
莫是不拟心是么。
莫错会好。
更有甚么。
汝等诸人。
见人道著祖意。
便问超佛越祖之谈。
汝且唤甚么作佛。
唤甚么作祖。
且说超佛越祖底道理看。
问个出三界。
汝把将三界来看。
有甚么见闻觉知。
隔碍著汝。
有甚么声尘色法。
与汝可了。
了个甚么。
古圣不奈何。
横身为物。
道个举体全真。
物物觌体。
不可得。
我向汝道。
直下有甚么事。
早是相埋没了也。
光不透脱。
有两般病。
一切处不明。
面前有物。
是一。
又透得一切法空。
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
亦是光不透脱。
又法身亦有两般病。
得到法身。
为法执不忘。
己见犹存。
坐在法身边。
是一。
直饶透得法身去。
放过即不可。
子细点检将来。
有甚么气息。
亦是病。
师唱道灵树云门。
凡三十载。
乾和七年。
己酉四月十日顺寂。
塔全身于方丈后。
十七载
示梦阮绍庄。
奏请开塔。
奉救迎请内庭供养。
逾月方还。
因谥大慈云匡真弘明禅师
欧阳持唐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高安人字化基
昭宗天复中进士第
后归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化基高安(今属江西)人。
昭宗天复元年(901)进士第
太常博士
哀帝天祐间辞官归洪州西山
后仕左拾遗,不久即归田。
江西诗征》卷三载其事迹,并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主要活动
  • 昭宗天复中,进士
沈彬五代 864 — 9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洪州高安人字子文
有诗誉。
唐末,隐云阳山
南唐,授校书郎,以吏部郎中致仕。
卒年八十余。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4—961 字子文高安(今属江西)人。
唐末赴进士试不第,遂南游湖湘,隐于云阳山
后归乡里,访名山洞府,学神仙虚无之道。
南唐烈祖李昪金陵,辟为秘书郎,入东宫世子
后授吏部郎中致仕。
宋建隆二年(961)中主迁都南昌往见,中主优礼待之,未几卒。
生平事迹散见《江南野史》卷六、《五代史补》卷四、马令陆游南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七一、《唐才子传》卷一〇。
早有诗名,下笔成章。
陆游誉其诗“句法清美”(《南唐书》本传)。
著有《沈彬集》1卷,《闲居集》10卷,均佚。
全唐诗》存诗19首、断句11联,《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9首、断句4。
唐诗汇评
沈彬(约865-?
),字子文洪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人。
唐末,应进士举不第,浪迹衡湘,与诗僧齐己、虚中游。
又曾入,与韦庄贯休杜光庭唱和。
后入,与孙鲂李建勋结为诗社。
李昪表为秘书郎,历员外郎,以吏部郎中致仕。
南唐中主南迁洪州尚在。
有《沈彬集》一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十九首,残句若干。
字子文
洪州高安人
唐末应进士不第。
南唐秘书郎
寻以吏部郎中致仕。
年八十馀。
作品评论
诗话总龟引《雅言杂载》
沈彬字子美高安人
为诗天才狂逸,下笔成章,好神仙之事。
《南唐书》
)读书能诗。
属唐末乱离,南游湖湘,隐于云阳山十年馀,与僧虚中齐己为诗侣。
赴(李昪)辟,知欲取杨氏,因献《画山水》诗云:“须知笔力安排定,不怕山河整顿难。
览之大喜,授秘书郎
释道简晚唐
禅师名道简
其先范阳人
史失其氏。
天姿粹美。
闲静寡言。
童子剃落。
受满分戒。
遍游丛席。
造云居。
膺禅师
与语连三日。
大奇之。
而诫令。
刻苦事众。
于是躬探井臼。
司樵㸑。
遍掌寺务。
不妨商略古今。
众莫有知者。
以腊高为堂中第一座。
先是高安洞山
有神灵甚。
膺公住三峰时受服役。
既来云居
神亦从至。
舍于枯树之下。
而树茂。
号安乐树神
属膺将顺寂。
主事僧白曰。
和尚即不讳。
谁可继者。
曰堂中
主事僧意不在
谓令拣选。
可当说法者。
佥曰第二座可。
然且摄礼。
先请
岂敢当也。
既申请。
无所辞让。
即自持道具。
入方丈。
摄众演法自如。
主事僧大沮。
知之。
一夕遁去。
安乐树神者号泣。
诘旦众追至庄。
悔过迎归。
闻空中连呼。
和尚来也。
僧问。
如何是和尚家风。
曰随处得自在。
维摩岂不是金粟如来
曰是。
曰为什么却在释迦会下听法。
曰他不争人我。
问如何是朱顶王菩萨。
曰问这赤头汉作么。
问横身盖覆时如何。
曰还盖得么。
问蛇子为什么吞却蛇。
师曰。
在理何伤。
问诸佛道不得处。
和尚还道得么。
曰汝道。
什么处诸圣道不得。
问路逢猛虎时如何。
曰千人万人不逢。
偏汝便逢。
问独宿孤峰时如何。
曰闲著七间僧堂不宿。
阿谁教汝孤峰独宿。
问古人云。
若欲保任此事。
直须向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里行。
旨如何。
曰高峰深海迥绝孤危。
似汝闺閤中软暖么。
又问。
丛林多好论。
尊贵边事如何。
曰要汝知唐天子不书断。
会么。
契悟精深。
履践明验。
而对机应物。
度越格量。
天下宗之。
师寿八十馀。
无疾而化。
庐州张崇为建塔于本山。
赞曰。
阳明安。
尝疏药山之语曰。
高高山上标不出。
深深海底藏不没。
其儿孙遵承之。
以为妙得其旨。
及闻云居之言。
则如真虎踞地而吼。
百兽震恐。
乃悟明安所示。
裴旻之虎也。
予为作偈曰。
高高山上立。
深深海底行。
道人行立处。
尘世有谁争。
无间功不立。
渠侬尊贵生。
詶君颠倒欲。
枯木一枝荣
禅师道简
其先范阳人
史失其氏。
天姿粹美。
闲静寡言。
童子剃发。
受满分戒。
遍游丛席。
造云居谒膺禅师
与语连三日。
大奇之。
戒令刻苦事众。
遂躬操井臼。
司樵爨。
遍掌寺务。
不妨商略古今。
众莫有知者。
以腊高为堂中第一座。
先是高安洞山
有神灵甚。
膺公往三峰。
时受服役。
既来云居
神亦从至。
舍于枯树下。
树茂。
号安乐树神
属膺将顺寂。
主事僧白曰。
和尚即不讳。
谁可继者。
曰。
堂中
主事僧。
意不在
谓令拣选可当说法者。
佥曰。
第二座可然。
且摄礼先请
岂敢当也。
既申请。
无所辞让。
即自持道具入方丈。
摄众演法自如。
主事僧大沮。
师知之。
一夕遁去。
安乐树神号泣。
诘旦众追至庄。
悔过迎归。
闻空中连呼。
和尚来也。
僧问。
如何是和尚家风。
曰。
随处得自在。
维摩岂不是金粟如来
曰是。
曰。
为甚么却在释迦会下听法。
曰。
他不争人我。
问如何是朱顶王菩萨。
曰。
问这赤头汉作么。
问横身盖覆时如何。
曰。
还盖得么。
问蛇子什么吞却蛇师。
曰。
在理何伤。
问。
诸佛道不得处。
和尚还道得么。
曰。
汝道什么处道不得。
问。
路逢猛虎时如何。
曰。
千人万人不逢。
偏汝便逢。
问。
独宿孤峰时如何。
曰。
闲著七间堂。
谁教汝孤峰独宿。
问。
古人云。
若欲保任此事。
直须向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里行。
意旨如何。
曰。
高峰深海。
迥绝孤危。
似汝闺阁中软暖么。
又问。
丛林多好论尊贵边事如何。
曰。
要汝知唐天子。
不会书断会么。
契悟精深。
履践明验。
而对机应物。
度越凡量。
天下宗之。
寿八十馀。
无疾而化。
庐州张崇
为建塔本山。
系曰。
同安丕禅师者。
与师同为膺公嫡嗣。
难兄弟也。
之嗣曰同安志。
志之嗣曰梁山缘观
自观。
皆失考生。
缘不及传。
观之子。
则为大阳玄矣。
别具膺公
见宋传。
僧匡仁唐末至后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吉州新淦人
初投本州元證禅师出家。
辞师赴东都,复至江西洞山良价,为其法嗣。
又历参大沩安和尚、明招德谦诸僧,曾与香严智闲岩头全豁、镜清道怤等僧论道。
晚住抚州疏山世称疏山和尚
撰有《四大等颂略》、《华严长者论》等。
后梁时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宋高僧》避宋太祖讳作光仁
约为晚唐时人,禅宗僧侣,嗣洞山良价
曾参大安和尚,又尝与香严智闲、镜清道怤等论道。
撰有《四大等颂略》、《华严长者论》等。
宋高僧》卷一三、《祖堂集》卷八、《景德传灯录》卷一七均有传,后二书录存匡仁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不知何许人。
丛林号矮师叔
以其形质矬陋也。
然气槩精爽。
其说法。
且不以杖拂为用。
时时扪抚木蛇。
或问焉。
则曰。
曹家女也。
机办宏峻。
四方学者所严惮。
洞山门下之雄杰士也。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
云尺五头巾。
又问。
如何是尺五头巾。
云圆中取不得。
一日举香严旨重不得全话。
问镜清云。
道者作么生会。
镜清云全归旨重。
云作么生不得全。
清云个中无旨路。
云始惬病僧意
冬至上堂。
僧问如何是冬来
京师出大黄。
迁化时有偈曰。
我路碧空外。
白云闲处闲。
世有无根树。
黄叶风送还。
又著四大等颂。
李长者华严论略。
行世。
既入龛。
白鹿
屈膝龛前。
释光仁
不知何许人也。
其形矬而么么。
幼则气槩凌物。
精爽殆与常不同。
早参洞山深入玄奥。
其辩给又多于人也。
尝问香严禅师
答微有偏负。
曰某累茧重胝而至。
得无劳乎。
唾地而去。
后居临川疏。
山。
毳客趋请颇有言辞。
著四大等颂略华严长者论行于世。
终入龛中。
已有白鹿至灵前屈膝而起。
时众谓为作吊焉。
筠州白水释本仁
不知何许人也。
得心于洞山法席。
仁罕谈道。
而四方之人若影之附形。
却之还至。
乃徇丹阳人请住。
无几时。
天复中至洪井高安白水院聚徒。
垂欲入灭。
先触处告违。
乃集众焚香曰。
至香烟尽处是某涅槃时。
如其言端坐而化。
次龙牙山释居遁
姓郭氏
临川南城人也。
年殆十四警世无常。
而守恬。
淡白亲往求出家于庐陵田寺
嵩山受具戒。
已思其择木。
乃参翠微禅会。
迷复未归莫知投诣。
闻洞上言玄格峻。
而躬造之。
少进问曰。
何谓祖意。
答曰。
若洞水逆流即当为说。
而于言下体解玄微。
隐众栖息。
七八年间孜孜戢曜。
时不我知。
久则通矣。
天策府楚王马氏素藉芳音。
奉之若孝悌之门禀毗长矣。
居龙牙山妙济禅院。
侁侁徒侣常聚半千。
爰奏举诏。
赐紫袈裟。
并师号證空焉。
梁贞明初也方岳之下。
号为禅窟
窥其室得其门者亦相继矣。
至龙德三年癸未岁八月
遘疾弥留。
九月十三日归寂
出世近四十馀龄。
语详别录。
僧智晖五代 873 — 9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
咸秦人俗姓高
弱冠登戒。
后梁太祖乾化四年洛阳,创温室以资洗濯。
好游历,精吟咏,工丹青。
有《五溪烟景图》。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3—956 俗姓高咸秦(今陕西咸阳一带)人。
初于终南圭峰出家。
后历游庐山衡山等地,至高安,师白水本仁
北归后,住洛阳中滩浴院。
后梁太祖开平五年(911)圭峰旧居。
后于峰顶创寺院,历45年,度弟子1500人,撰歌颂1000余首。
景德传灯录》卷二〇、《宋高僧》卷二八有传。
景德传灯录》收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禅师名智晖
咸秦人
生高氏
童稚时。
至精舍。
辄留止如家。
圭峰温禅师
见而异之。
为剃发。
年二十。
受满足戒。
师事高安白水本仁禅师
十年而还洛京
爱中滩佳山水。
创屋以居。
室院。
日以施水给药为事。
人莫能浅深之。
梁开平五年
忽欲还圭峰
山行翛然深往。
坐岩石间。
如常寝处。
顾见磨衲数珠。
铜瓶棕笠。
藏石壁间。
触之即坏。
敛目良久曰。
此吾前身道具也。
因就其处建寺。
以酬夙心。
方薙草。
有祥云出众峰间。
遂名曰重云。
虎豹引去。
龙湫
险恶不可犯。
督役。
夷塞之。
以为路。
龙亦移他处。
但见云雷随之。
后唐明宗闻而佳之。
赐额曰长兴
住持馀四十年。
节度使王彦超微时。
尝从游。
欲为沙门
熟视曰。
汝世缘深。
当为我家垣墙。
彦超后果镇永兴
申弟子之礼。
周显德三年夏
永兴彦超别。
嘱以护法。
彦超泣曰。
公遂忍弃弟子乎。
笑曰。
借千年亦一别耳。
七月二十四日书偈一首曰。
我有一间舍。
父母为修盖。
住来八十年。
近来觉损坏。
早拟移别处。
事涉有憎爱。
待他摧毁时。
彼此无妨碍。
乃跏趺而化。
阅世八十有四。
坐六十有四
居中滩。
有病比丘
为众恶弃之。
比丘哀曰。
我以夙业白癞。
师能为我洗摩。
为之无难色。
俄有神光异香。
方讶之。
忽失所在。
归视疮痂。
亦皆异香也。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高氏
咸阳人
少从圭峰温禅师剃䰂。
年二十。
乃受具。
学律习禅。
博揽藏教。
然尤工于翰墨吟咏。
且效僧珍道芬
六法作画。
物像生动。
若其济众之心。
盖出天禀。
固非勉强而行者。
梁乾化四年
自江表来京邑
历观诸刹。
以为所须皆备。
而独于浴室。
似有缺典。
于是相攸洛汭。
治屋若干楹。
购山给薪。
凿沼储水。
轮汲而槽受。
其汤之富未易。
言则瓶锡之侣。
冠簪之伦。
搢绅先生之流。
其至者。
日不暇给。
而脱履则木写承足。
卸衣则裙障身。
五日一开。
开凡七十有二而岁周矣。
其所浴。
殆数万人不啻。
又辟浴圣室于西庑。
以象十六应真。
其内中则观自在堂也。
侍即扬凝式笃重晖为作碑颂德。
释智晖
姓高氏
咸秦人也。
权舆总角萌离俗之心。
不狎童游动循天分。
欻遇圭峰温禅师
气貌瑰伟虚心体道。
趋其门者淑慝旌别矣。
曰。
子实材器多能之士也。
请祈摄受。
二十登戒。
风骨耸拔好尚且奇。
山中阒然曾无他事。
唯钩索藏教禅律亘通日。
诵百千言义味随嚼。
闻佛许一时外学
颇精吟咏得骚推之体。
翰墨工外小笔尤嘉。
粉壁兴酣云山在掌。
恒言。
吾慕僧珍道芬之六法。
恨不与同时。
对壁连图各成物象之生动也。
然真放达之士哉。
或振锡而游纵观山水。
或蹑屩而至历览市朝。
意住则留兴尽而去。
或东林入社。
南岳经行。
悟宗旨于曹溪
宁劳一宿。
访神仙于阮洞。
拟到三清。
事以志求时无虚度。
此外采药于山谷。
救病于旅僧。
惟切利他心无别务。
梁乾化四年
自江表来于帝京。
顾诸梵宫无所不备。
室洗雪尘垢事有阙焉。
居于洛洲凿户为室。
界南北岸葺数亩之宫。
示以标榜。
召其乐福业者占之。
未期渐构欲闰皆周。
浴具僧坊奂焉有序。
由是洛城缁伍道观上流。
至者如归。
来者无阻每以合朔后五日一开洗涤。
曾无间然。
一岁则七十有馀会矣。
一浴则远近都集三二千僧矣。
躬执役未尝言倦。
又以木舄承足。
枲麻缝衣。
彼迦叶波相去几何哉。
其或供僧向暇吟咏。
馀闲则命笔墨也。
缅想嘉陵碧浪太华莲峰。
凝神邈然得趣乃作。
五溪烟景四壁寒林。
移在目前。
暑天凛冽矣。
加复运思奇巧造轮汲水神速无比复构应真浴室。
西庑中十六形像并观自在堂。
弥年完备。
杨侍郎凝式致政。
佯狂号杨风子者而笃重晖为作碑颂德。
莫测所终。
释智晖
咸秦人
姓高氏
童稚时至精舍辄留止如家。
圭峰温禅师见而异之为剃发。
年二十受满足戒。
师事高安白水本仁禅师十年。
而还洛京
爱中滩佳山水创屋以居。
室院。
日以施水给药为事。
人莫能浅深之。
梁开平五年忽欲造圭峰山行。
翛然深往坐岩石间如常寝处。
顾见磨衲数珠铜缸棕笠。
藏石壁间。
触之即坏。
敛目良久曰。
此吾前身道具也。
因就其处建寺以酬夙心。
方薙草有祥云出众峰间。
遂名曰重云。
虎豹引去。
龙湫险恶不可犯。
督役夷塞之以为路。
龙以移他处。
但见云雷随之。
后唐明宗闻而佳之。
赐额曰长兴
住持四十馀年。
节度使王彦超微时。
尝从游欲为沙门
熟视曰。
汝世缘深当为我家垣墙。
彦超后果镇永兴申弟子之礼。
周显德三年夏永兴
彦超别嘱以护法。
彦超泣曰。
公遂忍弃弟子乎。
笑曰。
借千年亦一别耳。
七月二十四日书偈一首。
乃加趺而化。
阅世八十有四。
坐六十有四
居中滩。
有病比丘为众恶弃之。
比丘哀曰。
我以宿业白癞。
师能为我洗摩。
为之无难色。
俄有神光异香。
方讶之。
忽失所在归视疮痂亦皆异香也。
云禅师智晖
咸秦高氏。
总角时。
即好游佛寺。
喜动颜色。
自誓出家。
年二十受满足戒。
印心于白水仁禅师
因爱中滩山水。
创屋居之。
号温室院。
日以施水给药为事。
比丘患白癞。
众恶之。
师引归。
日夕与摩洗。
久之。
忽神光异香焕发。
失僧所在。
视疮痂皆异香也。
梁开平中
思故山。
乃还终南圭峰
于是翛然深往。
独步岩石。
徘徊顾望。
忽见磨纳数珠铜瓶棕笠。
在石壁间。
触之即坏。
宛如常寝处。
遂恍然曰。
此吾前身道具也。
因就其处建寺。
以酬昔因。
方薙草有祥云。
出众峰间。
遂名重
虎豹引去。
龙湫险恶不可犯。
师夷之为路。
龙亦去之。
后唐明宗
闻而嘉叹。
赐额曰长兴
住持四十馀年。
接引后学。
老而无倦。
节度使王彦超
微时尝从游。
愿为沙门
曰。
汝世缘深。
当为吾家垣墙。
彦超后果镇永兴
于是益敬师。
周显德三年夏
诣别彦超
嘱以山门事。
初秋体尚无恙。
忽说偈曰。
我有一间舍。
父母为修盖。
住来八十年。
近来觉损坏。
早拟移他处。
事涉有憎爱。
待他摧毁时。
彼此无相碍。
乃加趺而化。
阅世八十有四。
腊六十四。
塔于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