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僧希迁唐 700 — 7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1 【介绍】: 唐僧。
端州高要人俗姓陈号石头和尚
曹溪薙染,得法于青原。
衡山有石状如台,乃结庵其上。
穆宗长庆中敕谥无际大师
有《参同契》。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0—790 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高要)人。
年十余岁至韶州曹溪,参六祖慧能,受度为沙弥
后上下罗浮,往来三峡间。
玄宗开元十六年(728)罗浮受戒,复往吉州青原山,嗣慧能高足行思
天宝初,结庵于衡山南寺东巨石上,世称石头和尚
代宗广德二年(764),应门人之请,下山住端梁。
代宗德宗间,与在江西传法之马祖道一并称为南宗二大士,从学者甚众。
卒谥无际大师
祖堂集》卷四、《景德传灯录》卷一四、《宋高僧》卷九有传。
《全唐诗外编》存诗1首。
又《祖堂集》、《景德传灯录》中存其歌偈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补入。
全粤诗·卷一一
释希迁(七○○ — 七九○)俗姓陈
端州高要人
初诣曹溪,得度未具戒。
六祖圆寂,秉遗命谒青原,为青原行思禅师法嗣。
唐玄宗天宝初,被荐往湖南衡山南寺
寺之东有石,状如台,乃结庵其上,时号石头和尚
著《参同契》,为世所称。
唐德宗贞元六年卒,年九十一。
唐德宗赐谥无际大师
南唐释静释筠撰高丽海印寺(一二四五年)刊《祖堂集》卷四、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三〇、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有传。
诗歌偈语五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陈氏
端州高要人
在孕母即厌恶荤血。
及生岐嶷。
异群童。
既冠重然诺。
色气和易。
性刚悍。
为人所畏伏。
乡俗多淫祀。
顺时率椎牛酾酒。
歌舞丛祠中。
以祈福。
往往毁丛祠。
夺牛纵之。
父兄不能禁。
然亦未尝有灾祸。
近远由是稍信。
寻趋曹溪
大鉴
鉴器之。
因曰。
苟欲为我弟子者。
必能肖我可也。
笑曰诺。
自尔上下罗浮三峡间。
开元十六年
受具戒于罗浮而归。
夜梦己与大鉴乘钜龟。
游池水中。
觉而自喜。
曰。
龟灵智。
池性海。
兹吾与师。
乘灵智以游性海久矣。
梦之其殆将以施化乎。
未几庐陵清凉山思禅师补处曹溪
复往承之。
当是时。
思公之门。
学者莫之计。
思公语人曰。
众角虽多。
一麟足矣。
天宝初
衡山南寺
寺东有石如台。
绝出物表。
就结庵。
以居其上。
因号石头和尚
岳中宿德固瓒让三师
曹溪之徒也。
犹曰。
石头真师子吼。
师子儿闻能无勇猛。
由是门人日进。
问如何是解脱。
答谁缚汝。
问如何是净土。
答谁垢汝。
机敏而当。
皆此类。
广德二年
门人请下居梁端。
时天下佛法。
江西大寂
湖南主石头云。
贞元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顺化
寿九十一。
腊六十三。
门人慧朗波利道悟道铣智舟。
共建塔于东岭。
塔成之三十年。
长庆中
国子博士刘轲。
素明玄理。
元尚祖风。
偶会道铣盛述先师之道。
轲追迎前烈。
为文其碑。
谥无际
塔号见相。
释希迁
姓陈氏
端州高安人也。
母方怀孕不喜荤血。
及生岐嶷。
虽在孩提不烦保母。
既冠然诺自许未尝以气色忤人。
其乡洞䝤民畏鬼神多淫祀。
率以牛酒祚作圣望。
辄往毁丛祠夺牛而归。
岁盈数十。
乡老不能禁其理焉。
大鉴禅师南来学心相踵。
乃直往大鉴
衎然持其手且戏之曰苟。
为我弟子当肖
[这-言+(占@口)]尔而笑曰。
诺既而灵机一发廓若初霁。
自是上下罗浮往来三峡间。
开元十六年罗浮受具戒。
是年归就山。
梦与大鉴同乘一龟泳于深池。
觉而占曰。
龟是灵智也。
池是性海也。
吾与师乘灵智游性海久矣。
又何梦邪。
后闻庐陵清凉山思禅师曹溪补处。
又摄衣从之。
当时思公之门学者麇至。
及迁之来乃曰。
角虽多一麟足矣。
天宝初始造衡山南寺
寺之东有石状如台。
乃结庵其上杼载绝岳。
众仰之号曰石头和尚焉。
初岳中有固瓒让三禅师
曹溪门下。
佥谓其徒曰。
彼石头真师子吼。
必能使汝眼清凉。
由是门人归慕焉。
或问解脱。
曰谁能缚汝。
问净土。
曰谁能垢汝。
其答对简速皆此类也。
广德二年门人请下于梁端。
江西大寂
湖南主石头。
往来憧憧不见二大士为无知矣。
贞元六年庚午岁十二月二十五日顺化
春秋九十一。
僧腊六十三。
门人慧朗波利道悟道铣智舟。
相与建塔于东岭。
塔成三十载。
国子博士刘轲。
素明玄理钦尚祖风。
与道铣相遇盛述先师之道。
轲追仰前烈为碑纪德。
长庆中也。
敕谥无际大师
塔曰见相焉。
幸南容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高安人
德宗贞元进士
文学,仕至国子祭酒
主要活动
  • 德宗贞元,进士
僧慧昭隋末唐初 526年五月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武陵开元寺
性僻而高,好言人休戚。
宪宗元和中,陈广官武陵见之,自言姓刘,为宋鄱阳王休业曾孙,年已二百九十岁,又言广为宋长沙王叔坚六世孙。
广求为弟子,遁去,不知所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不知何许人。
元和十一年
武陵开元寺
时有陈广者。
方以孝廉调官此郡。
见之。
悲且喜曰。
陈君何来之晚乎。
广愕然。
心以为素不相识。
而讶见之晚。
岂无所谓哉。
因请其说。
曰。
讵容仓卒。
他日当为子索言之。
一夕广诣宿。
遂对床倾倒所蕴。
曰我刘氏子。
孝文帝玄孙也。
曾祖鄱阳休业
祖士弘。
并详史传。
先人以文学
齐竟陵王子良所知。
仕至会稽
吾生于梁普通七年五月
年三十。
筮仕陈宣帝
时旋弃去。
沈彦文游。
长沙王叔坚
始兴王叔陵
皆致宾客
张声势。
趋附权宠。
吾偕彦文
处长沙门下。
始兴之诛。
吾辈亦从而逝矣。
橡栗以供。
旦暮短褐。
以禦寒暑。
匿深林穷谷。
乐天命。
未几。
而一老沙门过之曰。
二君骨相皆奇。
然刘君尤寿。
彦文再拜。
愿得所饵药。
僧笑竟别。
且告吾曰。
世俗务名利。
徒劳苦耳。
愿复奚所成就哉。
吾念独释氏之道。
其庶几。
君尚勉旃。
吾于是奉命。
罔敢或坠。
十五年
陈亡。
故后主诸王长安
吾遂率彦文乞丐。
西上谒长沙
瓜州宿。
晋昌互羌塞。
数年长沙殂。
又数年彦文亡。
吾始依会稽之佛寺。
而落发焉。
则又去彦文之亡。
已二十年。
而吾固百岁矣。
虽容体枯瘠。
而筋力不衰。
尚日行百里。
唐受禅。
偶𢹂一僧。
再游京师
武德六年
天下混一。
僭叛举戡定。
吾获遍历河洛江淮三蜀五岭之胜。
所历辄徘徊久之。
以尽其趣。
逮今兹则二百九十年矣。
然吾身虽艰难验岨所备尝。
而未始一日有负薪之忧。
元贞之季。
挂锡是寺。
夜梦长沙谓吾曰。
后十年
我六世孙广
当与子相见。
子其幸教之。
寤而记其梦于书筴间。
去年已盈其数。
而询之往来者。
则君犹未至也。
每怅然。
以梦语之谬。
岂意识君于今日哉。
且君颧耏眉目。
切肖长沙
是宜发吾何来晚之叹也。
因出书策示其记处。
悲帵涕泣数行下。
广拜愿即为弟子。
奉杖屦。
曰。
第图之未可也。
明日当再来。
广明日诣
遁矣。
大和初
广巴州
道遇于山南逆旅。
广夜拜灯下。
逝从游。
无他志。
许之。
蚤作而昭逸。
广徒太息而已。
释慧昭
未详何许人。
其为僧也。
性僻而高。
恒修禅定。
貌颇衰羸。
好言人之休戚。
而皆必中。
与人交言且不驯狎。
闭关自处左右无侍童。
每日乞食。
里人有八十馀者云。
居此六十馀年。
其容貌无异于少时昔日也。
但不知其甲子。
元和中有陈广者。
孝廉调为武陵官
而酷好浮图氏。
一日因诣寺尽访诸僧。
见广且悲且喜曰。
陈君何来之晚乎。
广愕然自揣。
平生不识此僧。
何言来晚。
乃曰未尝与师游。
何责迟暮。
曰。
此非仓卒可言。
当为子一夕静话方尽此意。
广甚惊异。
后时诣宿。
因请其事。
曰。
我刘氏子。
孝文帝之玄孙也曾祖鄱阳休业祖士弘。
并详于史氏。
先人文学自负。
齐竟陵王子良所知。
子良招集贤俊文学之士。
而先人预焉。
后仕齐梁之间为会稽
吾生于梁普通七年夏五月
年三十方仕于陈。
至宣帝时为卑官。
不为人知。
徒与沈彦文为诗酒之交。
长沙王叔坚始兴王叔陵
多聚宾客大为声势。
各恃权宠有不平心。
吾与彦文俱在长沙之门下。
叔陵被诛。
吾惧不免。
因皆销声。
匿迹于林谷。
拾橡栗而食。
掬溪涧而饮。
衣一短褐虽寒暑不易。
以待所忧之所定。
无何有一老沙门至吾所居曰。
子骨法甚奇当无疾耳。
彦文再拜请其药曰。
子无刘君之寿奈何。
虽服吾药亦无所补遂。
别将去。
复谓我曰。
尘俗以名利相胜。
竟何有哉。
唯释氏可以舍此矣。
恭纳其言。
自是不知人事。
凡十五年。
又与彦文俱至建业
时陈氏已亡宫阙尽毁。
台城牢落荆榛蔽路。
景阳并塞结绮基颓。
文物衣冠荡然而尽。
故老相遇相携而泣。
且曰。
一人无良已至于是。
隋氏所灭良可悲乎。
又闻后主及诸王皆入长安
乃率沈挈一囊。
乞食于路以至关中
长沙王之故客也。
恩遇甚厚。
闻其迁往瓜州
则径往就谒。
长沙王长于绮纨而早贵盛。
虽流放之际尚不事生业。
时方与沈妃酣饮。
吾与沈再拜于前。
长沙悲恸久之。
沥泣而起乃谓吾曰。
一日家国沦亡骨肉播迁。
岂非天乎。
吾自此且留晋昌氐羌之塞数年。
长沙殂又数年彦文亡。
吾因剔䰂为僧。
遁迹会稽山佛寺。
凡二十年。
时已百岁矣。
虽容体枯瘠而筋力不衰。
尚日行百里。
因与一僧同至长安
唐高祖已有天下。
建号武德
至六年吾自此或居京洛或游江左至于三蜀五岭无不住焉。
殆今二百九十年矣。
虽烈寒酷热未尝有微恙。
贞元末于此寺梦一丈夫。
衣冠甚盛。
熟视乃长沙也。
吾迎延坐话旧。
伤感如平生时。
而谓吾曰。
后十年我之六世孙广当官于此郡。
师其念之。
乃问之曰。
王今何为。
曰冥官极尊。
既而又泣曰。
师存而我之六世矣悲夫。
吾梦觉因纪君之名于经笥中。
至去岁凡十年
乃以君之名氏访于郡人。
尚怪君之未至。
昨因乞食里中。
遇邑吏访之。
果得焉及君之来。
又依然长沙之貌也。
然自梦及今十一年矣。
故讶君之晚也。
已而悲惋泣下数行。
因出经笥示之。
广再拜愿执屦锡为弟子。
曰。
君且去。
翌日当再来。
广受教而还。
明日至其居。
已遁去莫知其时。
元和十一年也。
至大和初广巴州
山南道路逢
惊喜再拜曰。
愿弃官请从师为物外之游。
亦许之。
其夕偕舍于逆旅。
至天将曙。
广早起而省已去矣。
广茫然若有所丧。
神情沮败。
自是尽不知所往也。
然则昭自梁普通七年生。
于时岁在丙午
下至唐元和十年乙未
凡二百九十年。
则与言如合符契焉。
系曰。
慧昭既三百年住世也。
前不可测后未可涯。
与夫宾头罗睺尊者一贯。
胡不念恩地之裔孙邪。
通曰。
神仙隔一尘。
犹未可与之游。
广是具缚凡夫。
为度世上士
飞鸢与鱼踪迹相远。
此何怪欤。
僧道英隋末唐初 557 — 6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7—636 【介绍】: 隋唐时僧。
蒲州猗氏人俗姓陈
初隐于太行山
后至龙台泽,观游鱼爱之,解衣入深渊,七日而出。
又曾于冬日爱岩冰晶莹透澈,乃卧冰上,信宿才起。
行止诡异,人莫测其妙。
晚年居蒲州普济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陈姓
生蒲之猗氏
家素市贩。
年十八。
其季父休律师
劝使出家。
而二亲难之。
即为娶妇。
以惑其志。
妇尤谐顺。
虽同床。
身未尝触。
如是五年。
二亲安之心。
以为无他矣。
则夜每使妇执烛。
治文疏遗同财者间。
遁去薙落。
无所顾惜。
并州炬法师
禀华严等经。
时妇犹未嫁。
乃反乡里见二亲。
言学佛之益。
而二亲恨闻之晚。
开皇十年
诏度天下僧尼。
始获以名附籍。
行独念曰。
法相易知耳。
然心惑难治。
奈何。
即入解县太行山之柏梯寺脩止观。
悟人空于南埵。
法空于北岭。
自尔营理僧役。
以事考心。
俄往京师胜光寺。
昙迁禅师摄论。
语其属曰。
汝辈寻文质义。
固已勤至。
得其妙者。
道英乎。
复依华严发愿供僧寄以调伏。
每曰。
予瞑目而坐。
则于理性若有所得。
但开目则失。
还与识合。
故于日用常行之际。
使有薰习。
则庶几矣。
于是常坐开目。
动逾信宿。
略不见其交𥇒。
然后造诣稍异。
大业九年
任寺之直岁职。
俗侵寺地。
与较久不决。
遽谓俗云。
吾其死矣。
忽僵仆气绝。
俗以为诈。
竞持针刺甲深入。
不少动。
顷之色状青膀。
俗惧亟归命。
请以地施寺。
无复争。
随起坐如常时。
偶立龙台泽上。
见群鱼跃跃乐甚。
徐解衣使弟子持之以守。
而竟入水曰。
我宁无及鱼乎。
没经六宿而后出。
出而告持衣弟子曰。
我非土所坌。
安能舍而登岸哉。
方严冬时。
大雪才霁。
四郊之外席展镜开。
则曰。
如此平净地。
争得不眠。
遂脱衣仰卧三昼夜而起。
大噱曰。
几且热杀我。
晚归住乡里之普济寺
置庄三所。
用接霸远御众。
有方至者。
忘其作劳。
而慕其法药。
尝夜讲起信论真实门。
奄然入定。
经于累日。
河东道逊旧同学也。
所住相去百五十里。
舍命之夕。
已知之。
晓拉数友往送。
中途遇讣。
识者服其通感。
贞观十年九月
群鸟哀鸣。
翔集房屋。
语其徒曰。
早须收拾索水剃洗自治甚急。
被大衣坐良久。
门人志褒时侍侧。
青衣二童执华而入。
紫光从身出。
腾𦦨屋栋。
众集问后事。
曰。
佛有明教。
能依而行。
则无累矣。
何言哉。
因说法要。
诵华严贤首偈。
明相既现而逝。
春秋八十。
是时雾暗二十里。
三日乃霁。
所畜耕牛不食水草。
流泪吼叫。
声彻数里。
七日将殓。
近远奔赴。
葬之夏县东山之庄南。
其始竁也。
地大震动。
有二白虹连跨柩穴。
二白鸟鴹鸣之异。
释道英
姓陈氏
蒲州猗氏人也。
年十八。
叔休律师令出家。
而二亲重之。
便为取妇。
五年同床誓不相触。
素在市贩与人同财。
乃使妻执烛。
分判文疏。
付嘱留累。
遂逃而剃落。
并州炬法师下。
听花严等经。
学成返邑。
其妻尚在。
开皇十年
方预大度。
乃深惟曰。
法相可知。
心惑须晓。
开皇十九年
遂入解县太行山柏梯寺。
修行止观。
忽然大解。
南埵悟人北岭悟法。
二空深镜坐处树枝。
下映四表。
于今见在。
因尔营理僧役。
以事考心。
后在京师住胜光寺。
昙迁禅师听采摄论。
讲悟既新众盈五百。
多采名教鲜能如理。
简时问义。
惟陈止观。
无相思尘。
诸要槃节。
深会大旨。
弥重之。
语诸属曰。
尔虽日考通文义。
无择昏明。
得其妙者惟道英乎。
自尔仪服饮啖未守篇章。
颇为时目作达者也听讲之暇常供僧役。
有慕道者
从其所为。
因事呈理。
调伏心行寄以弘法。
常云。
余冥目坐禅穷寻理性。
如有所诣。
及开目后还合常识。
故于事务游观役心使有薰习。
然其常坐开目如线。
动逾信宿。
初无顿𥇒。
后入禅定稍程异迹。
大业九年
尝任直岁。
与俗争地。
遽斗不息。
便语彼云。
吾其死矣。
忽然倒仆如死之僵。
诸俗同评。
道人多诈。
以针刺甲。
虽深不动。
气绝色变将欲洪膀。
傍有智者令其归命。
誓不敢诤。
愿还生也。
寻言起坐语笑如常。
又行龙台泽池侧见鱼之游。
乃曰。
吾与汝共诤。
何者为胜。
汝不及我。
我可不及汝耶。
即脱衣入水。
弟子持衣守之。
经于六宿。
比出。
告曰。
虽在水中惟弊士坌我耳。
又属严冬冰厚雪壮。
乃曰。
如此平净之处。
何得不眠。
遂脱衣仰卧经于三宿。
乃起而曰。
几被火炙杀我。
如是随事以法对之。
纵任自在诚难偶者。
晚还蒲州普济寺
置庄三所。
麻麦田。
皆在夏县东山深隐之所。
不与俗争。
用接羁远。
故使八方四部其归若林。
昼则厉众僧务。
躬事担运。
难险缘者必先登践。
夜则跏坐为说禅观。
时或弊其劳者。
闻法不觉其疲。
一日说起信论。
至真实门。
奄然不语怪往观之气绝身冷。
众知灭想即而任之。
经于累宿方从定起。
河东道逊。
高世名僧祖习心道。
素同学也。
初在解县领徒盛讲。
及逊舍命。
百五十里。
未及相报。
终夕便知告其众曰。
逊公已逝。
相与送乎。
人问其故。
答曰。
此乃俗事。
心转即是。
及行中路乃逢告使。
其知微通感类皆如此。
及终前夕集众告曰。
急须收积。
明日间多聚人畜损食谷草。
众不测其言。
亦自运。
催促甚急。
至夜都了索水剃洗还本坐处。
被以大衣。
告曰。
人谓余为英禅师
禅师之相不可违世。
语门人志褒曰。
禅师气息可有几耶。
褒以事答。
自言如是。
因说法要。
又曰。
无常常也。
不可自欺。
不可空死。
令诵华严贤首偈。
至临终劝念善处。
明相既现奄然申逝。
近人以手循从下而冷。
贞观十年九月中也。
春秋七十有七。
初将终日。
众问后事。
曰。
佛有明教。
但依行之。
则无累矣。
何言哉。
时感群鸟集房。
数盈万计。
悲鸣相切。
及其终夕。
褒公侍侧。
见有青衣二童。
执花而入。
紫气如光从身出腾焰屋栋。
及明雾结周二十里。
人物失光。
三日方歇。
蒲晋一川。
化行之所闻哀屯赴如丧重亲。
远验英言不有损失。
又感僧牛吼叫声彻数里流泪呜咽不食水草经于七日
将欲藏殓。
道俗争之。
佥曰。
不乐喧哗。
但存道业便即庄南(夏禹城东延年陵东。
凿土龛之)才下一钁地忽大震。
人各揽草临卧地惊慑。
周十五里皆大动怖。
又感白虹两道连龛柩所。
白鸟二头翔鸣柩上。
至于龛所回旋而逝。
道开物悟慧解入神。
故得灵相氤氲。
存亡总萃不负身世。
诚斯人乎。
释叉德。
姓徐
雍州醴泉人
形质长伟秀眉骨面。
立履清白服粗素衣。
而放言来事多所弘奖。
年有凶暴毒励流者。
必先劝四民令奉三宝。
其所施设或礼佛设斋。
或称名念诵。
用其言者皆攘灾祸。
有不信者莫不殃终。
预记未然略如对目。
时遭亢旱。
惧而问焉。
叉以手指撝。
某日当雨。
但齐某处。
约时雨至。
必如其言。
或蝗暴广狭。
泽润浅深。
事符明镜不漏纤失。
且执志清慎。
不滥刑科。
力所未行不受其法。
故壮年在道惟遵十戒。
而于篇聚杂相。
多所承修。
末于九峻山南。
造阿耨达池。
并镌石钵。
即于池侧用济众生。
贞观十二年
卒于山舍。
百姓感焉。
为起白塔
苕然上表。
释道英
姓陈氏
蒲州猗氏人也。
幼从叔休律师出家。
并州炬法师学道。
后入禅定稍呈异迹。
大业中尝任直岁与俗争地。
遽斗不息便语彼云。
吾其死矣。
忽然倒仆如死之僵。
诸俗同评道人多诈。
以针刺甲虽深不动。
气绝色变将欲洪肨。
傍有智者令其归命。
誓不敢争愿还生也。
寻言起坐语笑如常。
又行龙台泽池侧见鱼之游。
乃曰。
吾与汝共争我何者为胜。
汝不及我我可不及汝耶。
即脱衣入水。
弟子持衣守之经十六宿。
比出告曰虽在水中唯弊土坌我耳。
又属严冬冰厚雪壮。
乃曰。
如此平净之处何得不眠。
遂脱衣仰卧经于三宿。
乃起而言曰。
几被火炙杀我。
晚还蒲州普救寺
昼则厉众僧勤事。
夜则跏坐为说禅观。
时或弊其劳者闻法不觉其疲。
一日说起信论奄然不语。
怪往观之气绝身冷。
众知灭想即而任之。
经于累宿方从定起。
河东道逊高世名僧素与同学及逊舍命。
百五十里未及相报。
终夕便知其死。
其知微通感如此。
及终前夕集众告曰。
早须收积明日间多聚人畜损食谷草。
众不测其言。
亦自运催促甚急。
至夜都了索水剃洗。
还本坐处被以大衣奄然神逝。
李绅唐 772 — 8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2—846 【介绍】: 润州无锡人,原籍亳州谯县字公垂
李敬玄曾孙。
为人短小精悍,工诗,时号“短李”。
宪宗元和进士
穆宗时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
武宗时,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迁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出为淮南节度使
卒谥文肃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846 字公垂
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
排行二十时称李二十
又因其短小精悍,朋辈间昵称“短李”。
6岁丧父,母卢氏教以经义。
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第,释褐授国子助教,弃而南归,润州观察使李锜辟为从事
次年谋反,不从命,被囚,诛乃免。
校书郎右拾遗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职。
敬宗初立,因李逢吉构陷,贬端州司马
宝历初,因赦徙江州长史
文宗大和二年(828)滁州刺史四年寿州刺史
七年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同年擢浙东观察使
九年再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开成元年(836)河南尹,同年转宣武军节度使五年出镇淮南
武宗会昌二年(842)入朝,同平章事判度支,进尚书右仆射封赵郡公
四年再次节度淮南六年卒于任所,赠太尉谥文肃
卒后因吴湘案,诏削三官,子孙不得仕。
生平详见沈亚之李绅传》及新、旧《唐书》本传。
今人卞孝有《李绅年谱》。
善为歌诗,乡赋之年,其诗作已传诵人口。
曾撰有《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赞其“雅有所谓,不虚为文”,“病时”“尤急”。
元、白先后仿效,分别成《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与《新乐府》50首,促成中唐诗坛之新乐府运动,实为倡导者。
早年以诗文与元稹白居易相交善。
晚年因政见与李德裕相合,故共进退。
胡震亨评其诗云:“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为怃然。
”(《唐音癸签》卷七)《古风二首》传诵至今,几家喻户晓。
有《追昔游》3卷、杂诗1卷传世。
今人王旋伯有李绅诗注》。
全唐诗》存诗4卷。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断句6。
唐诗汇评
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人,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
少时父仕江南,遂寓居无锡
幼孤,曾读书于慧山寺
元和元年(806)进士第
浙西节度使李锜掌书记
反,迫令草檄,不从,几遇害。
败,复佐浙西李元素幕。
入为校书郎,迁国子助教,又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崔从判官
元和末,自右拾遗翰林学士,家迁中书舍人
长庆二年,改御史中丞
四年,为李逢吉陷,自户部侍郎端州司马
宝历中,量移江州长史、寿二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大和七年,出为浙东观察使
开成中,历河南尹宣武军节度使
武宗即位,为淮南节度使
会昌中,拜相,复出缜淮南,卒。
工诗,早年多反映现实之作。
元和中所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白俱有继作,对新乐府创作有开启作用,已佚。
开成中,曾自编《追昔游诗》三卷,记其平生所游历,今存。
全唐诗》编诗四卷。
全唐诗补逸
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登元和元年武翊黄进士第武宗会昌六年卒。
补诗一首。
字公垂
润州无锡人
元和初进士
穆宗朝拜户部侍郎
开成时为宣武节度使
武宗立
淮南
入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中书侍郎
右仆射门下侍郎
封赵国公
出为淮南节度使
会昌六年卒。
太尉
谥文肃
作品评论
《新唐节•李绅传》
李绅字公垂……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
乐天诗云:“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刚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注云:……李二十尝自负歌行,近见余乐府五十首,默然心伏。
元微之《和乐天东南行》云:“李多嘲蝘蜓,窦数集蜘蛛。
”注云:李二十雅善歌诗,同多咏物之作。
开成间集其诗为《追昔游》,盖叹逝感时,发于凄恨而作也。
或长句、或五言、或杂言、或歌、或吟、或乐府齐梁,不一其辞,乃由牵思所属尔。
起梁汉,归谏垣,升翰苑,感恩遇,歌帝京风物;遭谗邪播越,历荆楚,涉湘沅,逾岭峤,抵荒陬,止高安;移九江泛五湖,过钟陵,溯荆江,守滁阳,转寿春;改宾客,留洛阳,历会稽,过梅里;遭谗者再为宾客分务,归东周;擢川守,镇人一梁。
词有所怀,兴生于怨。
故或隐或显,不常其言,冀知音于异时时已。
《汲古阁书跋<追昔游集>》
)与李文饶元微之齐名,人号“元和三俊”……忆游述怀,俯仰感慨,一洗唐人小赋柔摩风气云。
李公垂《追昔游诗》,大是宦梦难醒;然其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为怃然。
《载酒园诗话又编》
短李以歌行自负,乐天亦称之。
又少以《悯农》诗见赏于吕温,今二绝盛传,吕之鉴赏真是不谬。
歌行遂不可复见,惟有《追昔游集》耳,颇有体格。
李德裕元稹号“三俊”。
白居易亦有“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句。
今观此集
《四库全书总目》
,音节晖缓,似不能与同时诸人角争强弱。
然舂容恬雅,无雕琢细碎之习,其格究在晚唐诸人刻划纤巧之上也。
五言其源出于谢惠连,惟炼蓄未深,时多泛滥;七言托体初唐,加以纵横,格律已疏,颇嫌墨障。
长歌则《苏台》一篇,短歌则《莺莺》一曲,容姿朗秀,顾盼生情。
里谣七字,古风五言,不减张、王,渊然足讽。
主要活动
  • 806年,进士,武翊黄榜进士第。
  • 807年-808年,江苏镇江,掌书记,入幕浙西,为李锜掌书记
  • 809年-812年,陕西西安,校书郎,是年在长安。释褐为校书郎
  • 813年-818年,陕西西安,国子助教,是年在长安。为国子助教
  • 819年,陕西汉中,节度判官,入山南西道节度使幕
  • 819年-820年,陕西西安,右拾遗,是年在长安。拜右拾遗
  • 820年-821年,陕西西安,右补阙,是年在长安。迁右补阙,赐绯
  • 821年,陕西西安,司勋员外郎、知制诰,是年在长安。改任司勋员外郎、知制诰
  • 821年,陕西西安,司勋员外郎,知制诰,是年在长安。保荐蒋防为翰林学士
  • 822年,陕西西安,中书舍人,是年在长安。迁中书舍人,充翰林承旨学士,赐紫
  • 823年,陕西西安,御史中丞,是年在长安。受李逢吉排挤,改任御史中丞
  • 823年,陕西西安,户部侍郎,是年在长安。李逢吉出绅为江西观察使,未赴镇,改任户部侍郎
  • 824年-825年,陕西西安,司马,贬为端州司马
  • 825年-827年,江西九江,长史,量移江州长史
  • 828年-832年,安徽滁州,刺史,迁滁州刺史,从江州赴滁州途中有诗
  • 833年,安徽寿县,太子宾客,授太子宾客,分司东洛
  • 833年,河南洛阳,检校左散骑常侍兼越州刺史,充浙东观察使,移镇浙东
  • 833年-835年,河南洛阳,刺史,赴镇浙东,与白居易饯别
  • 835年-836年,浙江绍兴,太子宾客,除太子宾客分司东洛
  • 836年,河南洛阳,河南尹,除河南尹,有诗纪之
  • 836年,河南洛阳,检校礼(一作户)部尚书,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亳颍观察使,授宣武军节度使
  • 836年-838年,河南开封,刺史、节度使,到汴州任,有诗纪之
  • 839年,河南开封,刺史、节度使、检校兵(一作吏)部尚书,在汴州任,加检校兵(一作吏)部尚书
  • 840年,江苏扬州,节度副使,移镇淮南,以淮南节度副使知节度使,管内营田观察处置使,代入相的李德裕
  • 841年,江苏扬州,节度使,在淮南任
  • 842年,陕西西安,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朝为相
  • 842年,陕西西安,权判度支,在宰相任,权判度支
  • 843年,陕西西安,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在宰相任,为门下侍郎,监修国史
  • 844年,江苏扬州,扬州大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事大使,知节度事,出镇淮南
  • 844年-846年,江苏扬州,节度使,在淮南任,诗人张祜、章孝标投谒
应智顼隋末至初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末唐初建城人
隋末,萧铣林士弘攻掠江南智顼召义兵,保靖一方。
后归唐,授靖州刺史,有治绩。
蔡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饶州新昌人字纪钧
一说洪州高安人,字纯钩。
以镇压黄巢军,迁左散骑常侍江南西道节度副使
钟传割据洪州,求婚于以家世为唐忠臣,拒之。
李思元
思元字文成
高安人
进士
文林郎
滕王元婴洪州都督
待以师友之礼。
主要活动
  • 进士
廖洪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筠州人
事亲居丧著至行,旌表门闾。
僧希运唐 ? — 8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闽人
幼出家于黄檗山寺,额间隆起,号为肉珠
晚谒江西马祖马祖已示寂,乃往石门百丈师
观察使裴休迎住龙兴寺
宣宗大中间示寂,谥断际禅师
有《语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幼于洪州黄檗山出家。
曾游天台山,终嗣百丈怀海
后仍归黄檗精舍,世称黄檗和尚
裴休对之礼敬有加。
武宗会昌二年(842)裴任江西观察使宣宗大中二年(848)任宣歙观察使时,皆迎其至镇居住。
大中间卒于山,赐谥断际禅师
希运论禅,倡直指单传心要。
其门人义玄开临济宗,影响颇大。
祖堂集》卷一六、《宋高僧》卷二〇、《景德传灯录》卷九有传。
其语录由裴休编为《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1卷,另有《黄檗断际禅师广陵录》1卷。
全唐诗》录其与宣宗联句诗,置宣宗名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闽人
蚤年即出家高安之黄檗山。
具戒后。
参询遍至。
尝偕一僧。
天台道中
娓娓谈笑。
皆颖脱可念。
目光闪烁。
旁射注前。
遇大溪横沮。
方过雨湍涨。
不可揭厉度。
于是乃卸笠支杖而伫。
其僧趣之。
曰度去好。
久伫奚为。
诡曰。
要度自度。
毋督我。
俄而其僧竟度。
如履平陆
既登彼岸。
招手曰。
度来度来。
遥咄曰。
自了汉。
早知如此。
必斮折汝胫。
其僧隔水礼谢曰。
真大乘法器也。
我不如。
我不如。
竟去不复见。
又尝游京师
午则分卫檀越家。
久候屏著间。
未有所得。
闻一姥谇语其内曰。
太无厌生。
意以为未有所施。
而谓之无厌。
其必有说焉。
已而姥使童子召入置食。
问曰。
师亦曾见百丈山海禅师乎。
当今第一善知识也。
且老妾五障之身。
忝于慧忠国师处有省。
以师巍巍堂堂之相。
宁自弃哉。
自是见百丈。
问曰。
从上宗乘如何指示。
百丈良久。
云。
恁么则后人断绝去也。
丈云。
将谓汝是个人。
遽起入方丈。
有省。
随后入云。
希运特来。
丈云。
若尔则他后不得孤负老僧
丈一日问
什么处去来。
云。
山下拾菌子来。
丈云。
还见大虫么。
便作虎声。
丈拈斧子作斮势。
打丈一掴。
丈吟吟而笑。
即上堂云。
大雄山下有大虫
老汉今日亲遭一口。
汝等诸人好看。
南泉
普请择菜。
泉问。
什么处去来。
云。
择菜去来。
泉云。
将什么择。
举起刀子。
泉云。
大家择菜去。
一日泉谓曰。
老僧偶作得牧牛歌。
长老和。
云。
某甲自有师了。
辞泉。
泉门送。
提起子云
长老身才没量大。
笠子太小生。
云。
虽然如此。
大千世界。
总在里许。
泉云王老师聻。
戴笠子便去。
后居洪之大安寺
众奔辏。
相国裴公休方廉问其地。
迎至州问道。
且作传心法要一编。
接置于座。
略不披阅。
良久云会么。
公云不会。
云。
若便恁会去。
犹较些子。
裴公由是深加尊奉。
凡仕官所在。
必执弟子礼。
邀致阐演。
尝赠之诗曰。
曾传达士心中印。
额有圆珠七尺身。
挂锡十年栖蜀水
浮杯今日渡章滨。
一千龙象随高步。
万里香花结胜因。
拟欲事师为弟子。
不知将法付何人。
大中间
终于所住寺。
谥断际
塔号广业。
事具传灯录。
释希运
闽人也。
年及就傅乡校推其慧利。
乃割爱投高安黄檗山寺出家。
迨成长也身量减王商裁一尺所。
额间隆起号为肉珠
然倜傥不羁人莫轻测。
而乃观方入天台
偶逢一僧偕行。
言笑自若。
偷窥之。
其目时闪烁烂然射人
相比而行。
截路巨溪泛泛涌溢。
如是捐笠倚杖而止。
其僧督运渡去。
乃强激发之曰。
师要渡自渡。
言讫其僧褰衣蹑波若履平陆
曾无沾湿。
已到他岸矣。
回顾招手曰渡来。
戟手呵曰。
咄自了汉。
早知必斯汝胫。
其僧叹曰。
真大乘法器我所不及。
纵能伤我只取辱焉。
少顷不见。
𢠵恍自失。
及薄游京阙分卫及一家门。
屏树之后闻一姥曰。
太无厌乎。
曰。
主不慁宾何无厌之有。
姥召入施食讫。
姥曰。
五障之身忝尝礼惠忠国师来。
劝师可往寻百丈山禅师
所惜巍巍乎堂堂乎。
真大乘器也。
念受二过记莂攸同。
乃还洪井见海禅师
开了心趣声价弥高。
徇命居黄檗精舍。
升平相裴公休钦重躬谒。
有诗赠焉。
曾传达士心中印。
额有圆珠七尺身。
挂锡十年栖蜀水
浮杯今日渡漳滨。
一千龙象随高步。
万里香华结胜因。
愿欲事师为弟子。
不知将法付何人。
则裴相得法出运之门。
大中中终于所住寺。
敕谥断际禅师
塔名广业。
语录而行于世。
刘轲唐 ? — 8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沛人字希仁
少为僧。
宪宗元和末进士第,以史才直史馆,官终洺州刺史
博学工诗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7以后 字希仁,郡望彭城(今江苏徐州)沛(今江苏沛县)人。
早年徙家韶州曹溪习佛典,一度为僧,释名湓纳
宪宗元和初庐山,从茅君受史学。
十三年(818)登进士第
文宗大和九年(835)尚书膳部员外郎史馆修撰
、洺等州刺史,仕终侍郎
事迹散见《云溪友议》卷中、《唐摭言》卷一一、《唐诗纪事》卷四六、《庐山》卷二。
著有《牛羊日历》1卷、《刘希仁文集》1卷。
全唐诗》存诗1首。
全粤诗·卷一一
刘轲字希仁
韶州曲江(今韶关市)人。
生于唐代宗大历间
幼嗜学,博通群书。
少为僧,止于豫章高安县南果园,遂穷内典。
德宗贞元初马植见其文,叹为韩愈之流。
复至罗浮,从杨生学《春秋》。
宪宗元和初,乃下罗浮,从庐山隐士茅君学,躬耕自给。
后上京师白居易以书介绍于所知者。
元和元年(八○六)进士,贡举试《玉声如乐》诗,遂登第。
文宗时,官宏文馆学士
累迁侍御史,出为洛州刺史,卒于官。
孟轲为文,故以名焉,文章与韩、齐名。
著述多种,皆已佚。
清道光间南海伍崇曜重刊前人所辑文十馀篇,名为《刘希仁文集》,收入《岭南遗书》第二集中。
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五、清阮元修道光刊《广东通志》卷二八八有传。
诗一首。
字希仁
元和末进士
文宗宏文馆学士
出为洛州刺史
主要活动
  • 818年,进士
僧良价唐 807 — 8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7—869 【介绍】: 唐僧。
诸暨人
俗姓俞
幼年出家。
宣宗大中末,行禅法于新丰山
后住豫章高安洞山,世称“洞山良价”。
倡五位君臣说。
卒谥悟本禅师
有《大乘经要》。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7—869 俗姓俞会稽诸暨(今浙江诸暨)人。
幼年出家,从五泄灵默披剃,21岁受具足戒,历参南泉普愿沩山灵祐,后至湖南醴陵攸县云岩昙晟,受其心印。
宣宗大中末新丰山大行禅法。
后住豫章高安洞山世称洞山和尚
懿宗咸通十年(869)卒,敕谥悟本禅师
良价倡五位君臣说,得其弟子曹山本寂发挥,创立曹洞宗。
宋高僧》卷一二、《景德传灯录》卷一五有传。
良价纂有《大乘经要》1卷。
其语录收入《大正藏》。
良价喜以诗偈阐扬佛理,撰《宝镜三昧歌》、《玄中路》、《新丰吟》、《纲要偈》等。
其语录及《祖堂集》、《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等书中,存其诗偈36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会稽诸暨俞氏子。
稚岁即从师于五泄山
逮二十一年。
方获薙染。
嵩山受具戒。
未几见南泉愿禅师
马祖讳辰
南泉脩斋次。
泉问众云。
未审马大师还来否。
众无对。
出云。
有伴即来。
泉指谓众云。
此后生甚堪雕琢。
云。
和尚莫压良为贱。
沩山问云。
忠国师无情说法话。
闻之久矣。
未究其微。
请和尚今日与良价道。
沩云。
父母所生口。
终不为汝道。
云。
还有与和尚道者否。
沩云。
此去有云岩道人。
汝若见之。
必为汝道。
既到云岩。
便问。
无情说法什么人得闻。
岩云。
无情说法。
无情得闻。
云。
和尚闻否。
岩云。
我若闻。
汝即不闻我说法。
云。
若恁么。
良价果不闻和尚说法也。
岩云。
我说法汝尚不闻。
何况无情说法。
述偈云。
也大奇也大奇。
无情说法不思议。
若将耳听终难会。
眼处声方得知。
遂辞岩。
岩云。
什么处去。
云。
未卜所止。
岩云。
湖南去。
云无。
岩云。
莫归乡去。
云无。
岩云。
早晚来也。
云。
和尚有住处即来。
岩云。
此去难得相见。
云。
难得不相见。
又问。
和尚百年后。
忽有人问还貌得真否。
如何秪对。
岩云。
但向伊道只者是。
良久。
岩云。
阇梨
承当个事。
大须子细。
犹未肯。
后因过水睹影。
乃有偈曰。
切忌从他觅。
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
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
应须恁么会。
方得契如如。
他日因供养云岩真。
有僧问云。
先师道只者是。
莫便是否。
云是。
僧云。
意旨如何。
云。
当时几错会先师语。
僧云。
未审先师还知有也无。
云。
若不知有。
争解恁么道。
若知有。
争肯恁么道。
大中末
盛化豫章高安洞山
问僧云。
世间何处最苦。
僧云。
地狱最苦。
云不然。
僧云。
什么最苦。
云。
袈裟下不明大事最苦。
有疾。
僧问云。
还有不病者
云有。
僧云不病者还看和尚否。
云。
老僧看他有分。
僧云。
和尚争得看他。
云。
老僧看时即不见有病。
僧无对。
咸通十年己丑三月朔
剃发搭僧伽梨。
命鸣钟。
奄然逝。
时弟子众悲号莫能已。
忽开目。
喻众曰。
夫出家之人。
心不依物。
是真脩行。
劳生息死。
于悲何有。
主事僧曰。
营斋。
斋毕吾其逝矣。
于是众情慕恋。
乃持迟其斋。
至于七日
而后告备。
亦随众。
且谓其斋为愚痴斋。
盖以其无般若气分也。
及僧唱随意。
则曰。
临行之际。
大率不可喧动。
此斋所以示戒也。
明日浴讫跏趺而逝。
春秋六十三。
戒腊四十二。
后诏谥悟本
塔号慧觉
释良价
俗姓俞氏
会稽诸暨人也。
少孺从师于五泄山寺。
年至二十一。
方往嵩山具戒焉。
登即游方见南泉禅师
深领玄契。
续造云岩疑滞顿寝。
大中末于斯丰山大行禅法。
后盛化豫章高安洞山
筠州也。
咸通十年己丑三月朔旦
命剃发披衣令鸣钟奄然而往。
时弟子辈悲号。
忽开目而起曰。
夫出家之人心不依物。
是真修行。
劳生息死于悲何有。
沦丧于情太粗著乎。
主事僧令营斋。
斋毕吾其逝矣。
然众心恋慕从延其日。
至于七辰食具方备。
亦随斋。
谓众曰。
此斋名愚痴也。
盖责其无般若欤及僧唱随意曰。
僧家勿事。
太率临行之际喧动如斯。
至八日浴讫端坐而绝。
春秋六十三。
法腊四十二。
敕谥禅师曰悟本
塔号慧觉矣。
系曰。
其却留累日古亦有之。
之来去自由者。
近世一人而已。
会稽人
幼岁从师。
念般若心经。
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
忽以手扪面。
问师曰。
某甲有眼耳鼻舌等。
何故经言无。
师骇然异之。
指谒南泉
马祖修斋。
泉问众曰。
来日设马祖斋。
未审马祖还来否。
众皆无对。
师出对曰。
待有伴即来。
泉曰。
此子虽后生。
甚堪雕琢。
师曰。
和尚莫压良为贱。
次参沩山
南阳忠国师无情说法话。
沩竖拂子。
曰会么。
师曰不会。
请和尚说。
沩曰。
父母所生。
口终不为子说。
师曰。
还有与师同时慕道者否。
沩指造云岩。
举前无情说法。
甚么人得得岩曰。
无情得闻。
师曰。
和尚闻否。
岩曰。
我若闻汝即。
不闻吾说法也。
师问为甚么不闻。
岩竖起拂子。
曰还闻么。
师曰不闻。
岩曰。
我说法。
汝尚不闻。
况无情说法乎。
师曰。
无情说法。
彰何典教。
岩曰。
岂不见弥陀经云。
水鸟树林悉皆。
念佛念法。
师于此有省。
乃述偈曰也大奇。
也大奇。
无情说法不思议。
若将耳听。
终难会。
眼处闻时。
方始知。
宋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高安人
长沙掾。
四世同居,以孝行闻。
懿宗咸通中,旌表其门。
僧令超唐末 ? — 8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0 【介绍】: 唐僧。
初住瑞州蓝山
夹山善会
后于洪州创禅苑,仍以上蓝为名,世称上蓝和尚
通术数,善言未来事。
江西钟传礼敬之。
卒谥元真大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0 唐末禅僧
初住瑞州蓝山
夹山善会
后于洪州创禅苑,仍以上蓝为名。
世称上蓝和尚
通术数,善言未来事。
江西钟传敬礼之。
卒谥元真大师
祖堂集》卷八、《景德传灯录》卷一六有
全唐诗》谶记类收其谶诗3则,署上蓝和尚
《悦心集》卷一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幸轼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洪州高安人
幸南容孙。
有祖风。
懿宗咸通七年中三史科。
任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高安人
僖宗乾符中,屡举不第。
李骘廉察江西,见其诗大加赏叹,特免乡里杂役
有援例论列者,判曰:“江西境内,凡为诗得及者,即与免役。
”未几,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洪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人。
累举进士不第。
懿宗咸通十一年(870),与张乔许棠等人试于京兆府
时诗人李频主试,以等第荐举之,然复落第。
后返乡。
江西观察使李骘颇称赏其诗才,特免其乡里杂役
时乡民为此议论纷纭,乃判云:“江西境内,凡为诗得及者,即与放色役,不止一任涛耳!
”不久卒。
生平事迹见《唐摭言》卷一〇、《唐诗纪事》卷七〇、《唐才子传》卷九。
早有诗名,与张乔许棠郑谷等齐名,合称“咸通十哲”。
尤以“露团沙鹤起,人卧钓船流”句为时人所激赏。
全唐诗》存断句1联。
释通玄唐 834 — 896年2月17日
禅师名通玄
生程氏
其先郢州长寿人也。
幼依仁王寺沙门惠超
阴察之。
外纯深。
中颖悟。
奇之。
为落发受具。
即游洛中。
听毗尼部。
弃去至武陵
德山鉴禅师
时已腊高。
门风益峻。
门下未有遘之者。
独以为奇。
不大彻透。
辞去至高安
价禅师
与语喜。
抚之曰。
掌有神珠。
白昼示人。
人且按剑。
夜乎。
子可贵也。
曰。
但不识珠者耳。
倘识之亦无昼夜。
称之以为俊士
殁庐于塔旁三年。
而学者来。
依从日盛。
曰。
大平时世。
饥餐困卧复有何事。
吾本无事。
汝与么来相寻。
是无事生事。
无事生事。
道人所忌。
何不各自歇去。
中和初
拜辞其塔。
北游久之。
南还寓止豫章
南平钟王执弟子礼。
北面而师事之。
厌城居。
放山林。
王为买末山。
建精舍。
号隆济
以延之。
学者风靡而至。
或问。
自心他心。
得相见否。
曰。
自己尚不见。
他人何可观。
又问。
罪福之性。
如何了达。
得无同异。
曰。
絺绤不禦寒。
又尝问僧。
近自何处来。
曰闽岭。
曰远涉不易。
曰不难。
动步便到。
曰。
有不动步者么。
僧云有。
曰争得到此间。
其僧不能对。
以杖逐之。
谓门弟子曰。
佛意祖意。
如手展握。
先师安立五位。
发明云岩宗旨。
譬如神医冶病。
其药只是寻常用者。
语忌十成。
不欲断绝。
机忌触犯。
不欲染污。
但学者机思不妙。
唯寻九转灵丹。
云能起死。
是大不然。
法华经有化城一品。
佛祖密说。
熟读分明。
大通智胜佛。
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
其坐道场。
破魔军已。
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而诸佛法不现在前。
如是一小劫。
乃至十小劫。
结跏趺坐。
心不动
而诸佛法犹不在前。
言垂成者。
言一小劫。
言十小劫者。
是染污是断绝。
又曰。
尔时忉利诸天。
先为彼佛。
菩提树下。
敷师子座。
高一由旬。
佛于此座。
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适坐此座时。
诸梵天王。
雨众天花。
面百由旬。
香风时来。
吹去萎花。
更雨新者。
如是不绝。
满十小劫。
供养于佛。
常击天鼓。
其馀诸天。
作天伎乐。
常雨此华。
四王诸天。
为供养佛。
常击天鼓。
其馀诸天。
作天伎乐。
满十小劫。
至于灭度
亦复如是。
比丘
大通智胜佛。
过十小劫。
诸佛之法。
乃现在前。
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言过十小劫者。
偏正回互之旨也。
祖师曰。
藉教悟宗者。
夫岂不然哉。
唐乾宁三年二月十七日
晨兴诫其徒曰。
无虚度光阴。
无虚消信施。
既已出家。
唯道是履。
名大丈夫。
于是寂然在定。
至三月二十日乃化。
阅世六十有三。
坐四十有二
赞曰。
岩头曰。
但识纲宗。
本无寔法。
言语。
忌十成。
不欲断绝。
机忌触犯。
不欲染污者纲宗。
也至引法华以證成。
明佛祖之密说。
泮然无疑。
藉教以悟宗。
夫岂虚语哉。
余至九峰
拜其塔。
碑已断坏。
不可识。
有木碑书。
其略如此耳。
今其宗枝。
皆不及所示纲宗。
何也。
僧幼璋五代 844 — 9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4—927 【介绍】: 五代时僧。
亳州谯人俗姓夏侯,孜从子。
七岁于扬州慧照寺出家。
年十七具戒,二十五岁游方诸禅会,嗣白水本仁。
归住天台山福唐院,移隐龙院。
僖宗中和四年,收瘗浙东饥民遗骸数千,时谓悲增大士。
哀帝天祐三年钱镠迎其出山,住杭州功臣堂,署志德大师
后请归山,钱镠为建瑞龙院居之。
禅师名幼璋
唐相国夏侯孜之犹子也。
大中初
伯父司空
出镇广陵
方七岁。
游慧照寺。
闻诵妙法莲华经。
于是跪伯父前。
求出家。
伯父难之。
因不饮食。
不得已许之。
慧远禅师剃发。
十年受具足戒。
年二十五。
游方。
高安
白水
又谒署山。
二大老皆器许焉。
咸通十三年
腾腾和尚者。
江陵
腾腾嘱曰。
汝往天台
寻静而居。
遇安即止。
已而又见憨憨和尚者。
憨拊之曰。
汝却后四十年
巾子山下菩萨。
王于江南
于时我法乃昌。
遂去。
天台山
于静安乡建福唐院。
已符腾腾之言。
又住隐龙院。
中和四年
浙东饥疫。
于温台明三郡。
收瘗遗骸数千。
时谓悲增大士。
乾宁中
雪峰尝见之。
以棕榈拂子授而去。
天祐三年
尚父遣使童建。
赍衣服香药。
入山致请至府。
志德大师
馆于功臣院。
日夕问道。
辞还山。
尚父不可。
乃建瑞龙寺于城中。
以延之。
禅者云趋而集。
又契憨憨之语。
尝谓门弟子曰。
老僧顷年。
游历江外。
岭南荆湖
但有知识丛林。
无不参问来。
盖为今日与诸人聚会。
各要知个去处。
然诸方终无异说。
只教诸人歇却狂心。
休从他觅。
但随方任真。
亦无真可任。
随时受用。
亦无时可用。
设垂慈苦口。
且不可呼昼作夜。
更饶善巧。
终不能指东为西。
脱或能尔。
自是神通作怪。
非干我事。
若是学语之流。
不自省己知非。
直欲向空里采花。
波中取月。
还著得心力么。
汝今日各自退思。
忽然肯去。
始知。
瑞龙老汉。
事不获已。
迂回太甚。
还肯么。
天成二年丁亥四月
尚父乞坟。
尚父笑曰。
师便尔乎。
遣陆仁者。
择地于西关建塔。
塔毕。
往辞尚父
嘱以护法恤民。
还安坐而化。
阅世八十有七。
坐七十夏 诏改天台隐龙。
为隐迹云。
龙禅师
幼璋
唐相国夏侯孜犹子也。
大中初
伯父司空
出镇广陵
师方七岁。
游慧照寺。
闻诵妙法莲华经。
于是跪伯父前。
求出家。
伯父难之。
师因不饮食。
不得已许之。
慧远禅师剃发。
十年受具足戒。
年二十五游方。
高安
白水
又谒署山二大老。
皆器许焉。
咸通十三年
腾腾和尚者于江陵
腾腾嘱曰。
汝往天台
寻静而居。
遇安即止。
已而又见憨憨和尚者。
憨拊之曰。
汝却后四十年
巾子山下菩萨。
王于江南
于时我法乃昌。
遂去至天台山
静安乡。
建福唐院。
已符腾腾之言。
又住隐龙院。
中和四年
浙东饥疫。
师于温台明三郡。
收瘗遗骸数千。
时谓悲增大士。
乾宁时
雪峰尝见之。
以棕榈拂子。
授师而去。
天祐三年
尚父遣使童建。
赍衣服香药。
入山致请。
至府。
志德大师
馆于功臣院。
日夕问道。
辞还山。
尚父不可。
乃建瑞龙寺于城中。
以延之。
禅者云趋而集。
又契憨憨之语。
尝谓门弟子曰。
老僧顷年。
游历江外岭南荆湖
但有知识丛林。
无不参问来。
盖为今日与诸人聚会。
各要知个去处。
然诸方终无异说。
只教诸人。
歇却狂心。
休从他觅。
但随方任真。
亦无真可任。
随时受用。
亦无时可用。
设垂慈苦口。
且不可呼昼作夜。
更饶善巧。
终不能指东为西。
说或能尔。
自是神通作怪。
非干我事。
若学语之流。
不省己知非。
直欲向空里采花。
波中取月。
还著得心力否。
汝今日各自退思。
忽然肯去。
始知瑞龙老汉。
事不获已。
迂回大甚。
还肯么。
天成二年丁亥四月
师从尚父乞坟。
尚父笑曰。
师便尔乎。
遣陆仁者。
择地西关建塔。
塔毕。
师往辞尚父
嘱以护法恤民。
还安坐而化。
阅世八十有七。
坐七十夏。
诏改天台隐龙。
为隐迹云。
钟传晚唐 ? — 9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6 【介绍】: 洪州高安人
少业负贩。
王仙芝江南起事,众遂推为长,自称高安镇抚使
僖宗中和二年,拜为镇南节度使,爵南平郡
僖宗广明后,州县不乡贡,惟岁荐士,行乡饮酒礼,率官属临观,资以装赍,故士不远千里而来。
僧本寂唐 840 — 9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0—901 【介绍】: 唐僧。
泉州莆田人
俗姓黄
少习儒,性乐释典,十九岁出家福州云名山
后居临川曹山,前来参问者常满堂。
有《注对寒山子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0—901 又名耽章
俗姓黄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
19岁出家,入福州云名山
懿宗咸通初,从洞山良价学禅,得其印可。
后住临川曹山,大振洞山雄风,开曹洞一宗,世称曹山本寂
昭宗光化四年(901)卒。
敕谥元證大师
祖堂集》卷八、《宋高僧》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一七均有传。
后人辑有《抚州曹山元證禅师语录》,收入《大正藏》。
本寂兼善诗,著有《对寒山子诗》7卷,已佚。
其语录及《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等书中录存本寂诗偈1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诗》收录其诗1首,题名耽章,实为大梅法常作。
禅师讳耽章
泉州莆田黄氏子。
幼而奇逸。
为书生不甘处俗。
年十九弃家。
福州灵石山。
六年乃剃发受具。
咸通初
高安
悟本禅师价公。
依止十馀年。
价以为类己。
堪任大法。
于是名冠丛林。
将辞去。
价曰。
三更当来。
授汝曲折。
时矮师叔者知之。
蒲伏绳床下。
价不知也。
中夜授章。
先云岩所付宝镜三昧。
五位显诀。
三种渗漏毕。
再拜趋出。
师叔引颈呼曰。
洞山禅入我手矣。
价大惊曰。
盗法倒屙无及矣。
后皆如所言。
宝镜三昧。
其词曰。
如是之法。
佛祖密付。
汝今得之。
其善保护。
银碗盛雪。
明月藏鹭。
类之弗齐。
混则知处。
意不在言。
来机亦赴。
动成窠臼。
差落顾伫。
背触俱非。
如大火聚。
但形文彩。
即属染污。
夜半正明。
天晓不露。
为物作则。
用拔诸苦。
虽非有为。
不是无语。
如临宝镜。
形影相睹。
汝不是渠。
渠正是汝。
如世婴儿。
五相完具。
不去不来。
不起不住。
婆婆和和
有句无句。
终必得物。
语未正故。
重离六爻。
偏正回互。
叠而为三。
变尽成五。
如荎草味。
如金刚杵。
正中妙挟。
敲唱双举。
通宗通涂。
挟带挟路。
错然则吉。
不可犯忤。
天真而妙。
不属迷悟。
因缘时节。
寂然昭著。
细入无间。
大绝方所
毫忽之差。
不应律吕。
今有顿渐。
缘立宗趣。
宗趣分矣。
即是规矩。
宗通趣极。
真常流注。
中摇。
系驹伏鼠。
先圣悲之。
为法檀度。
随其颠倒。
以缁为素。
颠倒想灭。
肯心自许。
要合古辙。
请观前古。
佛道垂成。
十劫观树。
如虎之缺。
如马之馵。
以有下劣。
宝几珍御。
以有惊异。
黧奴白牯。
羿以巧力。
射中百步。
箭锋相直。
巧力何预。
木人方歌。
石儿起舞。
非情识到。
宁容思虑。
臣奉于君。
子顺于父。
不顺非孝。
不奉非辅。
潜行密用。
如愚若鲁。
但能相续。
名主中主。
五位君臣偈。
其词曰。
正中偏。
三更初夜月明前。
莫怪相逢不相识。
隐隐犹怀昔日嫌。
中正
失晓老婆逢古镜。
分明觌面更无真。
休更迷头犹认影。
正中来。
无中有路出尘埃。
但能不触当今讳。
也胜前朝断舌才。
偏中至。
两刃交锋要回避。
好手还同火里莲。
宛然自有天气。
兼中到。
不落有无谁敢
人人尽欲出常流。
折合终归炭里坐。
三种渗漏。
其词曰。
一见渗漏。
谓机不离位。
堕在毒海。
二情渗漏。
智常向背。
见处偏枯。
三语渗漏。
谓体妙失宗。
机昧终始。
学者浊智流转。
不出此三种。
纲要偈三首。
一名敲倡俱行
偈曰。
金针双锁备。
挟路隐全该。
宝印当空妙。
重重锦缝开。
其二名金锁玄路。
偈曰。
交互明中暗。
功齐转觉难。
力穷寻进退。
金锁网鞔鞔。
其三名理事不涉。
偈曰。
理事俱不涉。
回照绝幽微。
背风无巧拙。
电火烁难追。
黎明章出山。
曹溪礼祖塔。
螺川还止临川
有佳山水。
因定居焉。
以志慕六祖
乃名山为曹。
示众曰。
僧家在此等衣线下。
理须会通向上事。
莫作等闲。
若也承当处分明。
即转他诸圣。
向自己背后。
方得自由。
若也转不得。
直饶学得十成。
却须向他背后叉手。
说什么大话。
若转得自己。
则一切粗重境来。
皆作得主宰。
假如泥里倒地。
亦作得主宰。
如有僧问药山曰。
三乘教中。
还有祖意也无。
答曰有。
曰既有。
达磨又来作么。
答曰。
只为有。
所以来。
岂非作得主宰。
转得归自己乎。
如经曰。
大通智胜佛。
十劫坐道场。
佛法不现前。
不得成佛道言。
劫者滞也。
谓之十成。
亦曰断渗漏也。
只是十道头绝矣。
不忘大果。
故云守住耽著。
名为取次承当。
不分贵贱。
见丛林。
好论一般两般。
还能成立得事么。
此等但是说向去事路布。
汝不见南泉曰。
饶汝十成。
犹较王老师。
一线道也。
大难。
事到此。
直须子细始得。
明白自在。
不论天堂地狱。
饿鬼畜生。
但是一切处不移易。
元是旧时人。
只是不行旧时路。
若有忻心。
还成滞著。
若脱得。
什么
古德云。
只恐不得轮回。
汝道作么生。
只如今人。
说个净洁处。
爱说向去事。
此病最难治。
若是世间粗重事
却是轻。
净洁病为重。
只如佛味祖味。
尽为滞著。
先师曰。
拟心是犯戒。
若也得味是破斋。
且唤什么作味。
只是佛味祖味。
才有忻心。
便是犯戒。
若也如今说破斋破戒。
即今三羯磨时。
早破了也。
若是粗重贪瞋痴。
虽难断却是轻。
若也无为无事净洁。
此乃重。
无以加也。
祖师出世。
亦只为这个。
亦不独为汝。
今时莫作等闲。
黧奴白牯修行却快。
不是有禅有道。
如汝种种驰求。
觅佛觅祖。
乃至菩提涅槃。
几时休歇成办乎。
皆是生灭心。
所以不如黧奴白牯。
兀兀无知。
不知佛。
不知祖。
乃至菩提涅槃。
及以善恶因果。
但饥来吃草。
渴来饮水。
若能恁么。
不愁不成办。
不见道计较不成。
是以知有。
乃能披毛戴角。
牵犁拽耒。
得此便宜。
始较些子。
不见弥勒阿閦。
及诸妙喜等世界。
被他向上人唤作无惭愧。
懈怠菩萨。
亦曰变易生死。
尚恐是小懈怠。
在本分事。
合作么生。
大须子细始得。
人人有一坐具地。
佛出世慢他不得。
恁么体会修行。
莫趁快利。
欲知此事。
饶今成佛成祖去。
也只这是。
便堕三涂地狱六道去。
也只这是。
虽然没用处。
要且离他不得。
须与他作主宰始得。
若作得主宰。
即是不变易。
若作主宰不得。
便是变易也。
不见永嘉云。
莽莽荡荡招殃祸。
问如何是莽莽荡荡招殃祸。
曰只这个总是。
问曰如何免得。
曰知有即得。
用免作么。
但是菩提涅槃。
烦恼无明等。
总是不要免。
乃至世间粗重之事。
但知有便得。
不要免免。
即同变易去也。
乃至成佛成祖。
菩提涅槃。
此等殃祸。
为不小。
什么如此。
只为变易。
若不变易。
直须触处自由始得。
香严闲禅师会中有僧。
问如何是道。
曰枯木里龙吟。
又问如何是道中人。
曰髑髅里眼睛。
其僧不领。
辞至石霜
诸禅师曰。
如何是枯木里龙吟。
曰犹带喜在。
又问如何是髑髅里眼睛。
曰犹带识在。
又不领。
乃问章曰。
如何是枯木里龙吟。
章曰血脉不断。
又问如何是髑髅里眼睛。
章曰乾不尽。
又问有得闻者否。
章曰尽大地。
未有一人不闻。
又问未审是何章句。
章曰不知是何章句。
闻者皆丧。
乃作偈曰。
枯木龙吟真见道。
髑髅无识眼初明。
喜识尽时消息尽。
当人那辨浊中清。
有僧以纸为衣。
号为纸衣道者
洞山来。
章问如何是纸衣下事。
僧曰。
一裘才挂体。
万事悉皆如。
又问如何是纸衣下用。
其僧前而拱立。
曰诺即脱去。
章笑曰。
汝但解恁么去。
不解恁么来。
僧忽开眼曰。
一灵真性。
不假胞胎时如何。
章曰未是妙。
僧曰如何是妙。
章曰不借借。
其僧退坐于堂中而化。
章作偈曰。
觉性明无相身。
莫将知见妄疏亲。
念异便于玄体昧。
心差不与道为邻。
情分万法沉前境。
识鉴多端丧本真。
若向句中全晓会。
了然无事昔时人。
僧问五位君臣旨诀。
章曰。
正位即空界。
本来无物。
偏位即色界。
万形像。
偏中至者。
舍事入理。
正中来者背理就事。
兼带者冥应众缘。
不随有。
非染非净。
非正非偏。
故曰虚玄大道。
无著真宗。
从上先德。
推此一位。
最妙最玄。
要当审详辨明。
君为正位。
臣是偏位。
臣向君是偏中正
君视臣是正中偏。
君臣道合。
是兼带语。
问如何是君。
曰妙德尊寰宇。
高明朗太虚。
问如何是臣。
曰灵机宏圣道。
真智利群生。
问如何是臣向君。
曰不堕异趣。
凝情望圣容。
问如何是君视臣。
曰妙容虽不动。
光烛不无偏。
问如何是君臣道合。
曰混然无内外。
融上下平。
又曰。
以君臣偏正言者。
不欲犯中故。
臣称君不敢斥言是也。
此吾法之宗要。
作偈曰。
学者先须识自宗。
莫将真际杂顽空。
妙明体尽知伤触。
力在逢缘不借中。
出语直教烧不著。
潜行须与古人同。
无身有事超岐路。
无事无身落始终。
又曰。
凡情圣见是金锁玄路。
直须回互。
夫取正命食者。
须具三种堕。
一者披毛戴角。
二者不断声色。
三者不受食。
有稠布衲者。
问曰。
披毛戴角是什么堕。
章曰是类堕。
问不断声色是什么堕。
曰是随堕。
问不受食是什么堕。
曰是尊贵堕。
夫冥合初心。
而知有是类堕。
知有而不碍六尘是随堕。
维摩曰。
外道六师是汝之师。
彼师所堕。
汝亦随堕。
乃可取食。
食者正命食也。
食者亦是就六根门头。
见觉闻知。
只不被他染污。
将为堕。
且不是同也。
章读杜顺傅大士所作。
法身偈曰。
我意不欲与么道。
门弟子请别作之。
既作偈。
又注释之。
其词曰。
渠本不是我(非我)。
我本不是渠(非渠)。
渠无我即死(仰汝取活)。
我无渠即余(不别有)。
渠如我是佛(要且不是佛)。
我如渠即驴(二俱不立)。
不食空王俸(若遇御饭。
直须吐却)。
何假雁传书(不通信)。
我说横身唱(为信唱)。
君看背上毛(不与你相似)。
乍如谣白雪(将谓是白雪)。
犹恐是巴歌。
南州南平钟王。
雅闻章有道。
尽礼致之不赴。
但书偈付使者曰。
摧残枯木倚寒林。
几度逢不变心。
樵客见之犹不采。
郢人何事苦搜寻。
天复辛酉夏夜
知事
今日是几何日月。
对曰六月十五
章曰曹山平生行脚。
到处只管九十日为一夏。
明日辰时吾行脚去。
及时焚香。
宴坐而化。
阅世六十有二。
坐三十有七
门弟子葬全身于山之西阿
塔曰福圆。
赞曰。
宝镜三昧其词要妙。
云岩以受洞山
药山所作也。
先德惧属流布。
多珍秘之。
但五位偈。
三种渗漏之语。
见于禅书。
大观二年冬
显谟阁待制朱彦世英
赴官钱塘
信州白华岩
得于老僧
年持其先公服。
予往慰之。
出以授予曰。
子当为发扬之。
因疏其沟封。
以付同学。
使法中龙象。
神而明之。
尽微细法执。
兴洞上之宗。
世英护法之志也。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姓黄氏
泉之蒲田人。
年十九。
即出家于福州云名山
年二十二。
而受具。
举措老成。
识者知其为法器。
成通初。
禅学方盛。
悟本价禅师
洞山
往来请益。
洞山问云。
阇梨名什么
本寂
洞云向上更道。
云不道。
洞云为什么不道。
云向上不名本寂
洞深器之。
洞山
山问云什么处去。
云不变异处去。
洞云不变异岂有去耶。
云去亦不变异。
后受请。
出世抚之曹山。
玉山
二处法席俱盛。
僧问眉与目还相识也无。
云不相识。
僧云为什么不相识。
只为同在一处。
僧云恁么即不分也。
云眉且不是目。
僧云如何是目。
端的。
僧云如何是眉。
曹山却疑。
僧云和尚为什么却疑。
若不疑即端的去也。
问承教有言。
大海不宿死尸。
如何是海。
包含万有。
曰为什么不宿死尸。
绝气者不著。
曰既是包含万有。
为什么绝气者不著。
万有非其功。
绝气有其德。
曰向上还有事也无。
道有道无即得。
龙王按剑何。
训应之暇。
又出君臣五位之说。
以诠其妙。
复著对寒山子诗。
行世。
文辞雅丽可观。
寻示疾终。
寿六十二。
腊三十七。
弟子树塔以窆。
南岳玄泰追撰塔铭。
释本寂
姓黄氏
泉州蒲田人也。
其邑唐季多衣冠。
士子侨寓儒风振起。
号小稷下焉
少染鲁风率多强学。
自尔淳粹独凝道性天发。
年惟十九二亲始听出家。
福州云名山
年二十五登于戒足。
凡诸举措若老苾刍
咸通之初禅宗兴盛。
风起于大沩也。
至如石头药山其名寝顿。
洞山悯物高其石头。
往来请益学同洙泗。
处众如愚发言若讷
后被请住临川曹山。
参问之者堂盈室满其所詶对邀射匪停。
特为毳客标准。
故排五位以铨量区域。
无不尽其分齐也。
复注对寒山子诗流行寓内。
盖以素修举业之优也文辞遒丽号富有法才焉。
寻示疾终于
春秋六十二僧腊三十七。
弟子奉龛窆而树塔。
南岳玄泰著塔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