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赵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秦州天水人
玄宗开元中,官监察御史,历江陵安邑县令
坐事废归田园。
天宝中杨国忠为相,复历御史台尚书郎,为淮阴太守
十四载,迁宣城太守封清水县开国男
方清唐 ? — 7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6 【介绍】: 苏州人
代宗广德间,因岁饥,聚众反,于黟、歙间据山守险,有众数万,州郡不能制。
寻与陈庄军合,据宣州秋浦乌石山,断绝江路,劫掠行旅。
永泰元年,攻取歙州,杀刺史庞浚。
淮南节度使崔圆讨之,不能胜。
声威达七州之地,震动东南。
唐置池州,分其势,李光弼遣将击之。
二年,唐军破石埭,杀之。
李白盛唐 701年1月16日 — 7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1—762 【介绍】: 陇西成纪人,其先人隋末流寓西域,故生于安西都护府所属碎叶城
中宗神龙初,迁居绵州昌隆县青莲乡,又尝寓居山东,故亦称山东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
十岁通诗书,被称为“天才英特”。
喜纵横术,击剑任侠,轻财重施。
青年时离蜀漫游,玄宗天宝初,入长安,经贺知章吴筠推荐,诏供奉翰林
但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天宝三载洛阳结识杜甫
二人于诗坛齐名,并称“李杜”。
安史乱起,永王李璘府僚,参与平乱。
永王兵败,坐流夜郎,中途遇赦东还,依族人当涂李阳冰
不久病卒。
其诗风雄奇豪放、清新飘逸,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有《李太白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
中宗神龙元年(705)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
今人多从此说。
近人陈寅恪谓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李太白氏族之疑问》)。
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焉耆回族自治县),亦有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
曾官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
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
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出蜀漫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西入长安,北上太原,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徂徕山(在今山东)。
天宝元年(742)奉诏入供奉翰林
因得罪权贵,三载(744)赐金还山。
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
今人或谓天宝十二载(753)曾第三次入,学术界多以为开元年间天宝初两次入,不承认三入长安;亦有不承认开元年间曾入长安者。
天宝末安禄山叛乱,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不久又被定罪流放夜郎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
上元二年(761),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宝应元年(762)卒于当涂(今属安徽马鞍山)
代宗即位,曾以左拾遗召,其时已卒。
生平事迹详见魏颢李翰林集序》、李阳冰《草堂集序》、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及新、旧《唐书》本传。
年谱及考證生平之著作甚多,清人王琦、黄锡圭均有《李太白年谱》,今人有詹锳《李白诗文系年》,郁贤皓《李白丛考》,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等。
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
诗与杜甫齐名,杜甫饮中八仙歌》曾咏及,《沧浪诗话》誉之为“仙才”。
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
内容丰富,有要求报效祖国、功成身退而发泄不得志之悲愤感情者,如《行路难》、《将进酒》等;有揭露政治黑暗、忧虑国事者,如《古风五十九首》、《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有蔑视权贵、鄙弃富贵者,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江上吟》等;有同情人民疾苦者,如《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都护歌》等;有描绘高山大川自然风光者,如《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有歌唱爱情友谊者,如《长干行》、《黄鹤楼孟浩然广陵》等。
李白论诗主张天真自然,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之境界。
其绝句感情真挚,形象明朗,语言朴素,意境含蓄,韵味深长。
其乐府歌行名篇则熔《庄》《骚》为一炉(龚自珍《最录太白集》),“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艺苑卮言》卷四),感情激荡,形象雄伟,气势磅礴,色彩绚烂,常借神话传说,多用比兴、夸张手法,具有“风雨争飞,鱼龙百变”、“云从空,随风变灭”(《唐宋诗醇》卷六)之特色,形成独特之“纵逸”(《河岳英灵集》卷上)风格。
前人论李白诗歌之历史地位,常与杜甫并列。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胡应麟则云:“才超一代者李也,体兼一代者杜也。
李如星如日揭,照耀太虚,杜若地负海涵,包罗汇。
”(《诗薮》卷四)李集今存宋本《李太白文集》两种,皆诗文合刻,30卷。
一藏日本静嘉堂文库,有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影印本;一藏北京图书馆,为残本,缺卷十五至二十四,以缪曰芑本配。
清康熙年间缪曰芑曾据前一种翻刻,世称缪本。
注本今存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25卷;明胡震亨《李诗通》(与《杜诗通》合称《李杜诗通》)21卷;明朱谏撰《李诗选注》13卷,将200余首指为伪作,另编《李诗辨疑》2卷;清王琦《李太白全集》36卷,诗文合编,末6卷为附录,最为通行。
今人瞿蜕园、朱金城《李白校注》以王琦注本为基础,参校各本,旁搜唐宋以来诗话、笔记以及今人研究成果,加以评笺补充,考订谬误,较详备。
近年又有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评》两种问世。
今人研究著作主要有詹锳《李白诗论丛》、王运熙等《李白研究》、罗宗强《李杜略论》、裴斐《李白十论》、郁贤皓《李白考论》等。
中华书局曾选择部分单篇论文于1964年出版《李白研究论文》。
资料汇编有裴斐与刘善良编《李白资料汇编(金元明清之部)》。
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
唐诗汇评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出生地有蜀中、西域长安诸说,迄无定论。
少时居绵州彰明县清廉乡(今属四川江油),读书吟诗,遍观百家,好神仙,任侠仗义,曾手刃数人。
二十五岁辞亲远游,出三峡,游洞庭衡山、襄庐山金陵扬州
开元十五年与故相许圉师孙女结婚,留居安陆十年。
其间曾西入长安,北游太原
三十五岁后,迁居山东任城,与孔巢父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天宝元年应诏供奉翰林
三载,因权贵谗毁,“赐金放还”。
洛阳,与杜甫相识,同游梁宋、齐鲁
曾受道箓于齐州紫极宫
后复漫游江淮吴越河北、梁宋等地。
安史乱起,入永王璘幕府
兵败,被捕下浔阳狱,长流夜郎
中途遇赦东还,漂泊于武昌岳阳豫章金陵宣城等地。
上元二年李光弼出镇临淮以六十一岁高龄前往从军,道病还,依族叔当涂李阳冰,寻病卒。
长于歌诗,嗜酒,人称“谪仙”。
杜甫齐名,并称“李杜”,在古代诗歌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李阳冰遗命,编其诗文为《草堂集》二十卷,又李白友人魏万编其诗为《李翰林集》二卷,均佚。
北宋宋敏求辑、曾巩编次其诗文为《李太白文集》三十卷,今存。
全唐诗》编诗二十五卷。
词学图录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出生于安西大都护府碎叶城,五岁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江油)青莲乡
天宝初供奉翰林
有《李太白集》,《尊前集》录其词12首。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人又称谪仙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先世流迁中亚,5岁随父定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出蜀后游历江湖。
天宝元年(742)应召入长安,任翰林院供奉,后因蔑视权贵遭谗出京。
今存李白诗共计1000馀首,有《李太白集》。
湖北游历、居住多年,结识孟浩然,二人多次到黄鹤楼上会客送友、饮酒赋诗,留下不少关于黄鹤楼的佳作,“鄂州杂诗碑”录存其诗十一首。
其中《黄鹤楼孟浩然广陵》为吟咏黄鹤楼的千古绝唱。
史书所载“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佳话,更为后人津津乐道。
为了纪念李白,后人在蛇山建立了太白堂和搁笔亭
字太白
兴圣皇帝九世孙。
白生梦长庚星。
因以命之。
举有道不应。
天宝初长安
贺知章言于元宗。
召见金銮殿
论当世事。
奏颂一篇。
供奉翰林
高力士
摘其诗激杨贵妃
帝欲官
妃辄沮之。
遂求还山。
乃赐金放还。
安禄山反。
永王璘辟为府僚。
起兵。
逃还彭泽
败。
长流夜郎
会赦还。
代宗立
左拾遗召。
已先卒。
年六十馀。
文集二十卷。
作品评论
李白性嗜酒,志不拘检,常林栖十数载。
故其为文章,率皆纵逸。
至如《蜀道难》等篇。
可谓奇之又奇。
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
李阳冰《草堂集序》
凡所著述,言多讽兴。
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鞭挞扬、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
故王公趋风,列岳结轨,群贤翕习,如鸟归
卢黄门云:“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
”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今古文集,遏而不行;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
才逸气高,与陈拾遗齐名、先后合德。
其论诗云:“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
将复古道,非我而谁与!
”故陈、李二集律诗殊少。
尝言“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况使束于声调俳优哉!”
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
为诗格高旨远,若在天上物外,神仙会集,云行鹤驾,想见飘然之状:视尘中屑屑米粒,虫睫纷扰,菌蠢羁绊蹂躏之比。
欧(阳修)贵韩(愈)而不悦(杜)子美,所不时晓;然于李白而甚赏爱,将由李白超趠飞扬为感动也。
苏辙《诗病五事》
李白诗类其为人,骏发豪放,华而不实、好事喜名,时不知义理之所在也。
语用兵,则先登陷阵不以为难;语游侠,则昼杀人不以为非;此岂其诚能也哉?
始以诗酒奉事明皇,遇谗而去,所至不改其旧。
永王将窃据江淮白起而从之不疑,遂以放死。
今观其诗,固然。
唐诗人李、杜称首,今其诗皆在。
杜甫有好义之心,所不及也。
黄庭坚《题李白诗草后》
余评李白诗如黄帝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
李太白诗逸态凌云,映照千载,然时作齐梁间人体段,略不近浑厚。
至于李杜,尤不可轻议。
欧阳公喜太白诗,乃称其:“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之句。
此等句虽奇逸,然在太白诗中,特其浅浅者。
鲁直云:“太白诗与汉魏乐府争衡”,此语乃真知太白者。
王介甫云:“诗多说妇人,识见污下。
介甫之论过矣。
孔子删诗三百五篇,说妇人者过半,岂可亦谓之识见污下耶?
韵有不可及者,曹子建是也;味有不可及者,渊明是也;才力有不可及者,李太白韩退之是也;意气有不可及者,杜子美是也。
……杜子美李太白韩退之三人,才力俱不可及,而就其中,退之喜崛奇之态,太白多天仙之词,退之犹可学,太白不可及也。
唐群英,惟韩文公之文,李太白之诗,务去陈言,多出新意。
古今诗人有《离骚》体者,惟李白一人,虽老杜亦无似《骚》者。
元微之作李杜优劣论,谓太白不能窥杜甫之藩篱,况堂奥乎?
唐人未尝有此论,而始为之。
至退之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则不复为优劣矣。
杜甫李白以诗齐名……然杜诗思苦而语奇,李诗思疾而语豪。
李白乐府三卷,于三纲五常之道,数致意焉。
……徐究之行事,亦岂纯于行义者哉!
永王之叛,不能洁身而去,于君臣之义力如何?
既合于刘,又合于鲁,又娶于宗,又携昭阳、金陵之妓,于夫妇之义为如何?
至于友人路亡,为权窆;及其糜溃,又收其骨,则朋友之义庶几矣。
王安石语:诗人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
同上引《雪浪斋日记》
或云:太白诗其源流出于鲍明远,如乐府多用《纻》。
子美云“俊逸鲍参军”,盖有讥也。
刘次庄语:李白则飘扬振激,如浮云转石,势不可遏。
李太白诗非无法度,乃从容于法度之中,盖圣于诗者也。
李太白终始学《选》诗,所以好。
太白诗者,要识真太白处。
太白天才豪逸,语多率然而成者。
学者于每篇中,要识其安身立命处可也。
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
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不然,太白天仙之同,长吉鬼仙之同耳。
沈光《李白酒楼记》
太白峭讦矫时之状,小得大用,流斥齐鲁
眼明耳聪,恐贻颠踣。
故狎弄杯觞,沉溺曲蘖;耳一淫乐,目混黑白。
或酒醒神健,视听锐发,振笔着纸,乃以聪明移于月露风云,使之涓洁飞动;移于草木禽鱼,使之岍茂褰掷;侈于闺情边思,使之壮气激人,离情溢目;移于幽岩邃谷,使之辽历物外,爽人精魄;移于车马弓矢,悲愤酣歌,使之驰骋决发,如睨幽并,而失意放怀,尽见穷通焉。
太白(诗)雄豪空旷,学者不察,失于狂诞。
(乐府)上格如《焦仲卿》、《木兰词》、《羽林郎》、《霍家奴》、《三妇河》、《大垂手》、《小垂手》等篇,皆为绝唱。
李太白乐府,气语皆自此中来,不可不知也。
陈绎曾诗谱
李白诗祖《风》《骚》,宗汉魏,下至鲍照、徐、庾,亦时用之。
善掉弄,造出奇怪,惊动心目,忽然撇出,妙入无声。
其诗家之仙者乎?
格高于杜,变化不及。
诗至开元天宝间,神秀声律,粲然大备。
李翰林天才纵逸,轶荡人群,上薄曹、刘,下凌沈、鲍,其乐府古调,能使储光羲王昌龄失步,高适岑参绝倒,况其下乎?
杨诚斋云:“李太白之诗,列子之御风也;杜少陵之诗,灵均之乘桂舟、骂玉车也。
无待者,神于诗者欤?
有待而未尝有待者,圣于诗若欤?
”……徐仲车云:“太白之诗,神鹰瞥汉;少陵之诗,骏马绝尘。
“二公之评,意同而语亦相近,余谓太白诗,仙翁剑客之语,少陵诗,雅士、骚人之词。
比之文,太白则《史记》,少陵则《汉书》也。
子美五言绝句,皆平韵,律体景多而情少。
太白五言绝句平韵,律体兼仄韵,古体景少而情多,二公齐尽其妙。
堆垛古人,谓之“点鬼簿”。
太白长篇用之,自不为病,盖本于屈原
徐伯传问诗法于康对山,曰:“熟读太白长篇,则胸次含宏,神思超越,下笔殊有气也。”
李攀龙《唐诗选序》
太白纵横,往往强穹之末。
间杂长语,英雄欺人耳。
李攀龙《唐诗选序》
太白)五七言绝句,实唐三百年一人,盖以不用意得之,即太白亦不自知其所至;而工者顾失焉。
《艺苑卮言》
太白古乐府,窈冥惝恍,纵横变幻,极才人之致。
然自足太白乐府。
王稚登《合刻李杜诗集序》
闻诸言诗者,有云:供奉之诗,仙。
拾遗之诗,圣。
圣可学,仙不可学;亦犹禅人所谓顿、渐,李顿而杜渐也。
杜之怀李曰“诗无敌”,李之寄杜曰“作诗苦”。
二先生酬赠,亦各语其极耳。
王稚登《李翰林分体金集序》
供奉读书匡山,鸟雀就掌取食。
散金十万如飞尘,沉湎至尊之前,啸傲御座之侧,口中不知有开元天子,何况太真妃高力士哉!
当其稍能自屈,可立跻华要,乃掉臂不顾,飘然去之,坎壈以终其身。
迨长流夜郎,与魑魅为伍,而其诗无一羁旅牢愁之语,读之如餐霞吸露、欲蜕骨冲举,非天际真人胸臆,畴能及此?
其放浪于曲生柔曼,醉月迷花,特托而逃焉耳。
刘世教《合刻李杜分体全编序》
陇西(李)趋《风》,《风》故荡詄,出于情之极,而以辞群者也;襄阳(杜)趋《雅》,《雅》故沈郁,入于情之极,而以辞怨者也。
趋若异而轨无勿同,故无有能轩轾之者。
李杜才气格调,古体歌行,大概相埒。
李偏工独至者绝句,杜穷极变化者律诗。
言体格,则绝句不若律诗之大;论结撰,则律诗倍于绝句之难。
然李近体足自名家,杜诸绝殊募入彀。
截长补短,盖亦相当。
惟长篇叙事,古今子美。
故元、论咸主此,第非究竟公案。
李才高气逸而调雄,杜体大思精而格浑。
超出唐人而不离唐人者,李也;不尽唐调而兼得唐调者。
杜也。
太白笔力变化,极于歌行;少陵笔力变化,极于近体。
李变化在调与词,杜变化在意与格。
然歌行无常矱,易于错综;近体有定规,难于伸缩。
调、词超逸,骤如骇耳,索之易穷;意格精深,始若无奇、绎之难尽;此其稍不同也。
李杜二家,其才气本无优劣、似工部体裁明密,有法可寻;青莲兴会标举,非学可至。
又唐人特长近体,青莲缺焉。
故诗流习杜者众也。
备诸体于建安者,陈王也;集大成于开元者,工部也。
青莲才之逸,并驾陈王,气之雄,齐驱工部,可谓撮胜二家,第古风既乏温淳,律体微乖整栗,故令评者不无轩轾,
太白五言沿洄魏、晋,乐府出于齐、梁,近体周旋开、宝,独绝句超然自得,冠古绝今。
太白雄姿逸气,纵横无方,所谓天马行空,一息千里。
太白七言乐府接西汉之体制,掩六代之才华,自傅玄以下,未睹其偶。
至赠答歌行,如风卷云舒,惟意所向,气韵文体,种种振绝。
五言乐府摹古绝佳,诸诗率意而成,苦无深趣。
苏子由谓之“浮花浪蕊”,此言非无谓也。
李太白诗当得其气韵之美,不求片字句之奇。
太白长于感兴,远于寄衷,本于十五《国风》为近。
太白其千古之雄乎?
气骏而逸,法老而奇,音越而长,调高而卓。
太白七古,想落意外,局自变生,真所谓“驱走风云,鞭挞海岳”。
其殆天授,非人力也。
钟云:古人虽气极逸,才极雄,未有不具深心幽致而可入诗者。
太白诗,当于雄快中察其静远精出处,有斤两,有脉理。
今人把太白只作一粗人看矣。
太白于乐府最深,古题无一弗拟,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合而若离,离而实合,曲尽拟古之妙,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敬曰:青莲雄姿逸气,变化无方,七古千载罕有并驱。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王元美云:“太白之七言律变体,不足多法。
”愚按:太白七言律,集中仅得八篇,骀荡自然,不假雕饰,虽入小变,要亦非浅才可到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太白五七言律,以才力兴趣求之,当知非诸家所及;若必于句格法律求之,殆不能与诸家争衡矣。
胡元瑞云:“五言律,太白风华逸宕,持过诸人,后之学者,才非天仙,多流率易,此论最有斟酌。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太白五、七言绝,多融化无迹,而入于圣。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太白七言绝多一气贯成者,最得歌行之体。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取高华奇逸者,咸左袒乎李;取雄浑沉厚者,独首推乎杜:要之二子不可高下定论。
胡元瑞谓李犹庄周,杜犹左氏,或庶几焉。
《诗源辨体》
太白歌行,窈冥恍惚,漫衍纵横,极才人之致……此皆变化不测而入于神者也。
《诗源辨体》
屈原《离骚》在千古辞赋之宗,而后人摹仿盗袭,不胜餍饫。
太白《鸣皋歌》虽本乎骚,而精彩绝出,自是太白手笔。
至《远别离》、《蜀道难》、《天姥吟》,则变幻恍惚,尽脱蹊径,实与屈子互相照映。
谢茂秦云:“太白诗歌若疾雷破山,颠风播海,非神于诗者不能。”
《诗源辨体》
太白歌行,虽大小短长,错综无定,然自是正中之奇。
太白胸中浩渺之致,汉人皆有之,特以微言点出,包举自宏。
太白乐府歌行,则倾囊而出。
如射者引弓极满,或即发,或迟审久之,能忍不能忍,其力之大小可知已。
要至于太白止矣。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
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
李太白之歌行,祖述骚雅,下迄梁、陈七言,无所不包,奇中又奇,而字字有本,讽刺沉切,自古未有也。
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序目》
盛唐人,禅也;太白则仙也。
于律体中以飞动票姚之势,运广远奇逸之思,此独成一境者。
《唐诗归折衷》
吴敬夫云:太白天才豪迈,托兴悠长,饮酒学仙、适以佐其苍茫之势。
他人为之,则滓矣。
故曰:气大则物之大小毕浮其形。
王摩诘微妙有禅理,然不在其作禅语中;太白缥渺有仙骨,然不在其作仙语中:此当从神味会之,难与俗子语。
《唐音审体》
冯复京曰:太白古诗全出己调,宋人乃谓出于子昂《感遇》。
子昂局促,太白萧散,乌可同日语!
《唐音审体》
冯复京曰:太白歌行曰神、曰化,天仙口语,不可思议。
其意气豪迈,固是本调,而转折顿挫,极抑扬起伏之妙,然亦有失之狂纵者。
此公才高如转巨虬、驾风螭,不可以为训。
《贞一斋诗说》
太白妙处全在逸气横出,其五言古从曹、阮二家变出,并不规模小谢,亦非踵武伯玉
《唐诗别裁》
太白诗纵横驰骤,独《古风》二卷,不矜才,不使气,原本阮公,风格俊上,伯玉《感遇》诗后,有嗣音矣。
《唐诗别裁》
太白七言古,想落天外,局自变生。
大江无风,波浪自涌,云从空,随风变灭。
此殆天授,非人可及。
《唐诗别裁》
集中如《笑矣乎》、《悲来乎》、《怀素草书歌》等作,皆五代凡庸子所拟,后人无识,将此种入选,嗷訾者指太白为粗浅人作俑矣。
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逸宕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
《唐诗别裁》
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
太白有焉。
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而三家中,太白近乐府,右丞苏州近古诗,又各擅胜场也。
太白七古不独取法汉魏,上而楚骚,下而六朝,俱归镕冶,而一种飘逸之气,高迈之神,自超然于六合之表,非浅学所能问津也。
《梅崖诗话》
太白七言近体不多见。
五言如《宫中行乐》等篇,犹有陈、隋习气,然用律严矣,音节亦稍稍振顿。
七言长短句则纵横排奡,独往独来,如活虎生龙,未易捉摸,少陵固尝首肯心醉矣。
)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屈屑于雕章琢句。
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若论其沉刻,则不如杜;雄鸷,亦不如韩。
然以杜、韩与之比较,一则用力而不免痕迹,一则不用力而触手生春;此仙与人之别也。
大,可为也;化,不可为也。
其李诗之谓乎?
太白之论曰:“寄兴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
”若斯以谈,将类于襄阳孟公以简远为旨乎?
而又不然。
太白在唐人中,别有举头天外之意,至于七言,则更迷离浑化,不可思议。
以此为“寄兴深微”,非大而化者,其乌乎能之!
所谓七言之靡,殆专指七律言耳,故其七律不工。
龚自珍《最录李白序》
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
其斯以为之真原也矣。
太白亦奄有古今,而迹未全化,亦觉真实处微不及阮、陶、杜、韩。
太白胸襟超旷,其诗体格安放,文法高妙,亦与阮公同;但气格不相似,又无阮公之切忧深痛,故其沉至亦若不及之。
然古人各有千古,政不必规似前人也。
阮公为人志气宏放,某语亦宏致,求之古今,惟太白与之匹,故合论之。
太白当希其发想超旷,落笔天纵,章法承接,变化无端,不可以寻常胸臆摸测;如列子御风而行、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威凤九苞,祥麟独角,日五彩,月重华,瑶台绛阙,有非寻常地上凡民所能梦想及者。
至其词貌,则万不容袭,蹈袭则凡儿矣。
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
《越缦堂诗话》
太白七古,超秀之中,自饶雄厚,不善学之,便堕尘障。
古风运阴、何之俊响,结曹、王之深秀,第才多累质,振采未沉。七言雄放,多用典籍成语,正如乱头粗服,益见其佳。
主要活动
  • 742年-74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翰林待诏,玄宗召见于金銮殿,异礼有加,命待诏翰林
张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湮
永嘉人
初隐居少室山下,闭门苦学。
后应举,官至刑部员外郎
明《易经》,善草隶,工画山水,亦工诗,风格高古。
王维李颀为诗酒丹青之友。
玄宗天宝中辞官归山。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排行五
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初隐登封少室山麓,闭门修肄,不求声名。
曾入,又曾居宣城濠州
后应举,官至刑部员外郎
玄宗天宝中弃官归少室旧居,不复出。
生平散见《历代名画记》卷一〇、《唐诗纪事》卷二〇、《唐才子传》卷二。
王维李颀为诗酒丹青之友,唱酬甚多,王维集中有与张諲赠答诗7首。
明易象,善草、隶书,擅长山水画,工诗,“诗格高古”(《唐才子传》卷二),李颀称为“诗堪记室妒风流”(《咏张諲山水》)。
惜其诗作今已不传。
刘太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宣州人,博学工诗。
颜真卿平原太守,辟为从事
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太冲预谋画策拒安禄山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郡望彭城(今江苏徐州)宣州(今安徽宣城)人。
刘太真之兄。
尝居润州北固山
少时师事萧颖士天宝十二载(753)进士及第
颜真卿平原太守,召为从事
生平事迹散见《旧唐书·刘太真》、刘太真《送萧颖士东府序》、《唐诗纪事》卷二七。
全唐诗》存其诗1首。
主要活动
  • 753年,进士
释智满唐 715 — 805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康
洛阳人
为童儿。
见其家营佛会。
意乐之。
即投颍川龙兴寺落䰂受具。
适闻洛阳神会禅师法席之盛。
即往趋之。
获心要。
南游到黄山
值人之采黄连者。
问曰。
此地名何。
当属何郡。
曰。
黄连山也。
宣城
然多虎。
愿师镇重以禳厌之。
乃焚香祷于佛。
虎灾由是弭息。
遂于灵阳泉上结茅而居。
卒成大丛席。
俄寂。
春秋九十一。
永贞元年塔葬。
宋若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虢州弘农人
宋之悌子。
玄宗天宝末,官监察御史,擢御史中丞充置顿使。
肃宗至德二载,为宣城郡太守江南西道采访使,以吴兵三千赴河南
李白因坐永王璘谋反系狱,乃脱白囚,令参谋幕府
僧法钦唐 714 — 7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4—793 【介绍】: 唐僧。
昆山人俗姓朱
年二十八赴京师,路遇鹤林玄素禅师,遂从而习牛头禅法。
后居临安径山,参学者众。
代宗大历三年,召至长安,问法要,赐号“国一”。
宰相崔涣裴度等皆师事之。
后辞归,卒谥大觉
世称“牛头六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6—794 【介绍】: 或作道钦
唐僧。
昆山人俗姓朱
师从玄素禅师,修习牛头禅法。
后住余杭径山,结庐独处。
代宗大历中诏至京师赐号国一禅师,后辞归。
卒谥大觉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朱氏
吴郡昆山人
家世业儒。
母管。
梦。
折莲华系之衣带。
觉而有孕。
及生性温雅。
与详儿戏。
辄为佛事。
长从校横。
不勤师傅。
年二十八。
将趋试京师
道由丹徒
素禅师于鹤林。
素谓之曰。
子能从吾游乎。
即躬为剃落。
顾语其徒法鉴曰。
此子异日大兴吾宗在。
既受具。
遂将南询。
以博其趣向。
祈教诫于素。
素曰。
乘流而行。
遇径即止。
至临安有山焉。
樵者以为此天目之径路也。
因次素言。
禅坐石上不他往。
一日有老翁。
拜于前曰。
我龙也。
渊居此山久矣。
自师之来。
天人拥卫。
威德炽盛。
吾宫殿眷属。
皆不能安。
师诚有意教化者。
愿舍为道场。
语具别录。
临海吴贞。
又以别屿归之。
自尔来学之士众矣。
大历三年二月
诏曰。
朕闻江左有蕴道禅人。
德性冰霜。
净行林野。
朕虚心瞻企。
渴仰悬悬。
有感必通。
国亦大庆。
愿和尚远降中天。
尽朕归向。
不违力。
应物现形。
今遣内侍黄凤。
宣旨特到诏迎。
速副朕心。
春暄。
师得安否。
遣此不多及。
敕令本州供送。
凡到州县。
开净院安置。
官吏不许谒见。
疲师心力。
弟子不算多少。
听其随侍。
上见之郑重。
咨问法要。
供施勤至。
司徒杨绾叹曰。
此真方外高士也。
手诏赐号国一
当是时执弟子礼者。
相国崔涣晋公裴度第五琦陈少游等。
既还山。
贞元五年
玺书宣劳。
所赐尤丰缛。
六年州牧龙兴之净院。
请下山。
以便省候。
八年示微疾。
说法而逝。
报龄七十九。
法腊五十。
谥大觉
子实相常觉等。
奉全身塔葬于龙兴之净院。
刺史王颜撰碑文。
慧崇者。
亦其手弟子也。
事具别传。
师名道钦
吴郡昆山人
姓朱氏
世服儒业。
年二十八。
即贡于礼部。
道由丹徒
遇鹤林玄素禅师
得指入道之要。
遂出家。
大悟宗旨。
久之辞去。
素曰。
汝乘流而行。
遇径即止。
师至临安东北山下。
问途于樵者。
曰。
径山也。
师自东北而登。
涉重冈。
西至高峰北岩中。
据石床而坐。
俄有老人素衣拜于前曰。
我龙也。
自师至此。
吾属五百皆不安居。
当挈归天目。
愿以此地为立锡之所。
言讫不见。
北峰之阳有草庵可居。
盖龙所造也。
大历三年
代宗诏至阙下。
礼遇有加。
一日在内廷。
帝至起立。
帝曰。
师何以起。
师曰。
檀越何得向四威仪中见贫道。
帝悦。
赐号国一
逾年辞归杭州
即其庵所建寺。
是为开山始祖。
示寂后。
谥号大觉
赞曰。
代有觉士  出于文儒  宴坐双径  龙骧厥居 珠渊鳞屋  化为精庐  国之一号  帝赐不诬
释法钦
俗姓朱氏
吴郡昆山人也。
门地儒雅祖考皆达玄儒。
而傲睨林薮不仕。
托孕母管氏忽梦莲华生于庭际。
因折一房系于衣裳。
既而觉已便恶荤膻。
及迄诞弥岁在于髻辫。
则好为佛事。
立性温柔雅好高尚。
服勤经史便从乡举。
年二十有八俶装赴京师路由丹徒
因遇鹤林素禅师
默识玄鉴知有异操。
乃谓之曰。
观子神府温粹几乎生知。
若能出家必会如来知见。
闻悟识本心。
素乃躬为剃发。
谓门人法曰。
此子异日大兴吾教与人为师。
寻登坛纳戒。
鍊行安禅。
领径直之一言。
越周旋之三学
自此辞素南征。
素曰。
汝乘流而行逢径即止。
后到临安
视东北之高峦。
乃天目之分径。
偶问樵子。
言是径山
遂谋挂锡于此。
见苫盖覆罝网屑近而宴居介然而坐。
时雨雪方霁旁无烟火。
猎者至将取其物。
颇甚惊异叹嗟。
皆焚网折弓而知止杀焉。
下山募人营小室请居之。
近山居前。
临海吴贞舍别墅以资之。
自兹盛化参学者众。
代宗武皇帝大历三年戊申岁二月下诏曰。
朕闻江左有蕴道禅人。
德性冰霜净行林野。
朕虚心瞻企渴仰悬悬。
有感必通国亦大庆。
愿和尚远降中天尽朕归向。
不违力应物见形。
今遣内侍黄凤宣旨。
特到诏迎速副朕心。
春暄师得安否。
遣此不多及。
敕令本州供送。
凡到州县开净院安置。
官吏不许谒见疲师心力。
弟子不算多少听其随侍。
帝见郑重咨问法要。
供施勤至。
司徒杨绾笃情道枢行出人表。
一见于众。
退而叹曰。
此实方外之高士也。
难得而名焉。
帝累赐以缣缯陈设御馔。
皆拒而不受。
止布衣蔬食。
悉令弟子分卫。
唯用陶器行。
少欲知足无以俦比。
帝闻之更加仰重。
南阳忠禅师曰。
欲锡钦一名。
手诏赐号国一焉
德宗贞元五年遣使赍玺书宣劳并庆赐丰厚。
钦之在京及回浙。
令仆公王节制州邑
名贤执弟子礼者。
相国崔涣裴晋公度第五琦陈少游等。
自淮而南妇人礼乞。
号皆目之为功德山焉。
六年州牧王颜请出州治龙兴寺净院安置。
婉避韩滉之废毁山房也。
八年壬申十二月示疾。
说法而长逝。
报龄七十九。
法腊五十。
德宗赐谥曰大觉
弟子崇惠禅师
大禄颜禅师
参学范阳杏山悟禅师
清阳广敷禅师
于时奉葬礼者。
子实相常觉等。
以全身起塔于龙兴净院。
在山猛兽鸷鸟驯狎。
有白兔二跪于杖屦之间。
又尝养一鸡不食生类。
随之若影不游他所。
及其入长安长鸣三日而绝。
今鸡冢在山之
形貌魁岸身裁七尺骨法奇异。
今塔中塑师之貌凭几犹生焉。
杭之钱氏为国。
天复壬戌中叛徒许思作乱。
兵士杂宣城之卒发此塔。
谓其中有宝货。
见二瓮上下合藏肉形全在而发长覆面。
兵士合瓮而去。
刺史王颜撰碑述德。
比部郎中崔元翰湖州刺史崔玄亮故相李吉甫丘丹
各有碑碣焉。
岑参唐 717 — 7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15或约717—770 【介绍】: 荆州江陵人,祖籍南阳棘阳
岑文本曾孙。
玄宗天宝初进士
曾入高仙芝幕,任掌书记,至安西武威;又入封常清幕,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
肃宗时杜甫荐为左补阙,出为嘉州刺史
后客死于成都
工诗,多写边塞风光,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7—770,一说715—769 排行二十七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郡望南阳(今属河南)
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后人因称“岑嘉州”。
出生于没落之世家,曾祖文本相太宗,伯祖长倩高宗,伯父羲相睿宗
早岁已陷孤贫。
玄宗天宝五载(746)进士第(杜确岑嘉州集序》云天宝三载及第,与行年不合,“三”应为“五”之误),任右内率兵曹参军
天宝间曾两次出塞,来往于安西(今新疆库车)、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间,任节度掌书记节度判官
肃宗时历任右补阙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
代宗大历二年(767)出守嘉州,后客死成都
生平事迹见其《感旧赋》及杜确岑嘉州集序》。
闻一多有《岑嘉州系年考證》。
岑参以边塞诗名世,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之一,与高适并称高岑。
其诗雄奇豪纵,尤善描写边地风貌与戎马生涯,颇具奇情壮采,为“盛唐气象”在边塞诗中之反映。
辛文房称“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
……诗格尤高,唐兴罕见此作”(《唐才子传》卷三)。
七言歌行尤为擅长,清施补华云:“岑嘉州七古劲骨奇翼,如霜天一鹗,故施之边塞最宜。
”(《岘佣说诗》)其五言山水诗则清峻奇逸,时人将其与南朝诗人吴均何逊相比(见杜确岑嘉州集序》)。
诗集通行者为《四部丛刊》本《岑嘉州》,校注本有陈铁民、侯忠义《岑参集校注》,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
全唐诗》存岑参诗4卷,《全唐诗续拾》补收诗2首。
唐诗汇评
岑参(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徙居江陵(今属湖北)
曾祖文本、伯祖长倩、伯父羲皆官至宰辅。
幼丧父,孤贫,笃学。
天宝三载,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八载,入安西高仙芝幕,充节度掌书记
长安,与杜甫、高运等唱和。
十三载,复入安西封常清幕,以大理评事监察御史,充节度判官支度副使
至德二载,至灵武,迁右补阙,后历起居舍人虢州长史、大子中允祠部考功二员外郎虞部库部郎中等职。
永泰元年,出为嘉州刺史
杜鸿渐镇蜀,表为职方郎中侍御史,列在幕府
大历三年七月,罢嘉州任东归,阻兵,流寓成都,遂终于蜀。
有《岑参集》十卷,已佚。
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南阳人
天宝三年进士
累官右补阙
起居郎
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
杜鸿渐西川
表为从事
职方郎御史幕职
作品评论
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
至如“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可谓逸才。
又“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宜称幽致也。
杜确《岑嘉州诗集序》
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览史籍,尤工缀文。
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迥拔孤秀,出于常情。
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巧焉。
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
周紫芝《书岑参诗集后》
诗清丽有思,殊复可喜。
少陵所谓“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之句,则亦可以得其为人之大略矣。
陆游《跋岑嘉州诗集》
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诗。
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
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今年自唐安别驾来摄犍为,既画公象斋壁,又杂取世所传公遗诗八十馀篇刻之,以传知诗律者,不独备此邦故事,亦平生素意也。
《后村诗话续编》
岑参贾至辈句律多出于鲍,然去康乐地位尚远。
《骚坛秘语》
突兀万仞则不用过句,陟顿便说他事,岑参专高此法。
《吟谱》
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
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馀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寒堡,无不经行。
博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词清尚,用心良苦。
诗调尤高,唐兴罕见此作。
放情山水,故常怀逸念,奇造幽致,所得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
高适风骨颇同,读之令人慷慨怀感,每篇绝笔,人辄传咏。
《唐诗品》
嘉州诗一以风骨为主,故体裁峻整,语亦造奇,持意方严,竟鲜落韵。
五言古诗从子建以上,方足联肩。
古人浑厚,嘉州稍多瘦语,此其所不迨亦一间耳。
其他乃不尽人意。
要之,孤峰插天,凌拔霄汉,时华润近人之态,终然一短。
《批点唐音》
五言豪整,至于姿态,当远让卫、孟。
《艺苑卮言》
高、岑一时不易上下。
岑气骨不如达夫遒上,而婉缛过之。
《选》体时时入古、岑尤陡健;歌行磊落奇俊,高一起一伏,取是而已,尤为正宗。
五言近体,高、岑俱不能佳;七言,岑稍浓厚。
古诗自有音节。
陆、谢体极俳偶,然音节与唐律迥不同。
唐人李、杜外,惟嘉州最合。
襄阳常侍虽意调高远,至音节,时入近体矣。
常侍五言古,深婉有致,而格调音节,时有差。
嘉州清新奇逸,大是俊才,质力造诣,皆出高上。
然高黯淡之内,古意犹存;岑英发之中,唐体大著
高、岑井工起语,岑尤奇峭,然拟之宣城,格愈下矣。
高气骨不逮嘉州,孟材具远输摩诘,然并驱者,高、岑悲壮为宗,王、孟闲澹自得,其格调一也。
嘉州格调严整,音节宏亮,而集中排律甚稀。
岑参好为巧句,真不足而巧济之,以此知其深浅矣。
故曰:“大巧若拙”。
岑词胜意,句格壮丽,而神韵未扬;高意胜词,情致缠绵,而筋骨不逮。
岑之败句,犹不失盛唐;高之合调,时隐逗中唐
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
《诗源辨体》
盛唐五吉律,惟岑嘉州用字之间有涉新巧者,如“孤灯然客梦,寒件掏乡愁”,“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塞花飘客泪,边挂乡愁”,大约不过数联。
然高、岑所贵,气象不同,学者不得其气象,而徒法其新巧,则终为晚唐矣。
《近体秋阳》
集诗虽不多,然篇皆峭倬,精思矗起,必迥不同于人,岂惟达夫不中比拟,即一时王、孟诸作手,要之总非其伦。
乃千古以高岑称,何其冤也。
《古欢堂杂著》
嘉州(五律)句琢字雕,刻意锻炼。
《唐诗别裁》
诗能作奇语,尤长于边寒。
《唐诗别裁》
嘉州五言,多激壮之音。
予读嘉州全集,爱其峭茜苍秀,如对终南、太华。
其近体略逊古诗。
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所未有。
又加以边塞之作,奇气益出。
风会所感,豪杰挺生,遂不得不变出杜公矣。
诗奇而入理,乃谓之奇。
若奇而不入理,非奇也。
卢玉川李昌谷之诗,可云奇而不入理者矣。
诗之奇而入理者,其惟岑嘉州乎!
如《游终南山诗》:“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
东望紫阁云,西入
”余尝以己巳春夏之际,独游终南山紫、二阁,遇急雨,回憩草堂寺,时原空如沸,山势欲颓,急雨劈门,怒雷奔谷,而后知岑之诗奇矣。
又尝以己未冬杪,谪戍出关,祁连雪山,日在马首,又昼夜行戈壁中,沙石吓人,没及髁膝。
而后知岑诗“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云奇而实确也。
大抵读古人之诗,又必身亲其地,身历其险,而后知心惊魄动者,实由于耳闻目见得之,非妄语也。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七绝)王、李以外,岑嘉州独推高步。
唯去乐府意渐远。
五言源出千吴、何,叠藻绵联,掞张典雅,如五丝织锦,裁缝灭迹。
七言出没纵横,翱翔孤秀,振音中律,行气如虹,如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浏亮,令人神往心倾。
边塞萧条,吹笳声裂,刘越石幽燕之气,自当擅绝一场,而格律谨遒,贵在放而不野。
律体温如,亦兼绵丽;绝句犹七言本色,而神韵弥深。
《诗学渊源》
其诗辞意清切,迥拔孤秀,多出佳境。
人比之吴均何逊,盖就其律诗言也,时亦谓之“嘉州体”。
至古诗、歌行,间亦有气实声壮之作;《走马川》诗三句一转,亦为创作。
《唐宋诗举要》
吴曰:盛唐古风,李、杜以外,右丞嘉州其杰出者。
主要活动
  • 745年-748年,京畿道京兆府醴泉(陕西礼泉),兵曹参军,进士及第次年始解褐,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居长安,半官半隐。与杜明府宴饮,有诗纪之。
  • 746年,进士,杜确《岑嘉州集序》云天宝三载及第。
  • 749年-753年,陇右道(甘肃天水),佐幕,749年冬,岑参时33岁,入佐高仙芝幕府。西行由阳关一线至安西,途经陇山时有诗寄友人宇文判官。
  • 754年-755年,陇右道(甘肃天水),支度判官,754年夏秋间赴北庭,入封常青幕府,途过陇山,思家,有诗。
  • 756年-757年,陇右道庭州轮台(新疆乌鲁木齐),支度副使,春,在轮台。与独孤渐道别,有诗送行,并呈严武。
  • 757年-758年,京畿道岐州凤翔(陕西凤翔),右补阙,757年二月肃宗至凤翔。六月,岑参抵凤翔行在,为杜甫等举荐,授右补阙。
  • 759年-761年,京畿道京兆府咸阳(陕西咸阳),长史,初春,在渭城西郊行有感,作诗赠蓝田张主簿。
  • 762年,京畿道华州潼关(陕西潼关),太子中允;关西节度判官,春,改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在潼关镇国军句覆使官署,有诗致王政。
  • 762年,都畿道陕州陕州(河南陕县),掌书记,十月,天下兵马元帅雍王适会诸道节度使于陕州,进讨史朝义,岑参为掌书记,在陕州。辛判官入京奏事,于月城楼有诗送行。
  • 76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祠部员外郎,763年正月再入长安,任职御史台。秋,任祠部员外郎。京兆府尹刘晏府中棠树降甘露,以为瑞征,有诗记之
  • 76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考功员外郎、虞部郎中,764年,改考功员外郎,寻转虞部郎中。在长安,严武官拜御史大夫,再赴蜀中任职并省亲,有诗送行。
  • 76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库部郎中,765年转库部郎中。在长安,苏震去世,作挽歌二首悼之。
  • 76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嘉州刺史,十一月,赴蜀途中,有诗酬和成贲《骆谷行》。
  • 766年-76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职方郎中兼侍御史,766年,岁初在长安,二月,诏相国杜鸿渐为山南西道、剑南东西川副元帅,剑南西川节度使,以平蜀乱。杜表岑为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同入蜀。二月至四月滞留梁州,四月南行入蜀,六月过剑门,七月抵成都。有诗酬和杜鸿渐《初发京城作》。
  • 767年-768年,剑南道益州益州(四川成都),刺史,767年四月蜀乱平,杜鸿渐入朝。早春,岑参在成都,曾陪崔宁泛舟浣花溪,宴饮,有诗。
吴筠中唐 ? — 7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8 【介绍】: 华州华阴人字贞节
通经义,善文辞。
进士不中,隐居南阳倚帝山为道士
玄宗天宝初召至,敕待诏翰林
献《玄纲》三篇。
每开陈,皆名教世务,以微言讽帝,帝重之。
高力士短之于帝,遂固求还嵩山
后东入会稽剡中卒,弟子谥为宗元先生
善诗,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8 字贞节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
15岁笃志道教,隐居于南阳倚帝山。
玄宗天宝初召入,请度为道士,旋入嵩山嵩阳观,从道士冯齐整学正一之法。
旧说吴曾推荐李白翰林供奉,实误。
天宝十三载(754),再召入,任翰林供奉
不久自请归山。
安史乱后,避乱南行,隐居庐山,又游浙中。
后卒于宣城道观。
门人私谥宗玄先生
新、旧《唐书》有传,但错误较多,此据《权载之文》卷三三《唐故中岳宗玄先生吴尊师集序》。
其文集唐时有10卷,今仅存《宗玄先生文集》3卷。
其诗多咏历代神仙高士事迹,间亦有游历山水、感怀时事之什。
全唐诗》编为1卷,另补遗6首。
《洞霄诗集》等书中尚存诗4首又4句,《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
唐诗汇评
吴筠(?
-773),字贞节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
年十五,向道,隐居南阳倚帝山。
后被徵召人京,度为道士,居嵩山,受学于冯齐整。
天宝中玄宗诏至,敕待诏瀚林,苦求还山。
无何,安史乱起,乃避地江南,柄隐于庐山越州等地。
大历末,卒于宣城
门人私谥曰宗玄先生
善为诗。
有《吴筠集》一卷,已佚。
后人辑有《宗玄》三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吴筠字贞节华州华阴人
大历中,弟子私谥为宗玄先生
补诗二首。
鲁中儒士。
进士不第。
乃入嵩山潘师正道士
传正一之法。
元宗闻其名。
遣使徵之。
待诏翰林
天宝中
李林甫杨国忠用事。
坚求还山。
不许。
乃诏于岳观别立道院
禄山将乱。
求还茅山
许之。
终于越中。
作品评论
权德舆《中岳宗玄先生吴尊师集序》
)属词之中,尤工比兴。
观其自古王化诗,与《大雅吟》、《步虚词》、《游仙》、《杂感》之作,或遐想理古,以哀世道,或磅礴万象,用冥环抠,稽性命之纪,达人事之变、大率以啬神挫锐为本;至于奇采逸响,琅琅然若戛云傲而凌倒景,昆阆松乔,森然在目。
近古游方外而言六义者,先生实主盟焉。
权德舆吴尊师传
)凡为文、词理疏通,文采焕发,每制一篇,人皆传写。
李白之放荡、杜甫之壮丽,能兼之者,其唯乎!
旧唐书本传
允善著述,在剡与越中文士为诗酒之会,所著歌篇,传于京师……尝于天台、剡中往来,与诗人李白孔巢父诗篇酬和,逍遥泉巧,人多从之。
新唐书本传
)通经谊,美文辞……性高鲠,不耐沉浮于时……所善孔巢父李白,歌诗略相甲乙云。
钱起唐 718 — 78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10—约780 【介绍】: 吴兴人字仲文
大历十才子之一。
诗与郎士元齐名,时称:“前有沈、,后有钱、郎。
玄宗天宝九载进士
所作《省试湘灵鼓瑟》诗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为世传诵。
肃宗乾元中蓝田县,与王维相过从。
司勋员外郎司封郎中,终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0?—782? 字仲文排行大
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玄宗天宝十载(751)进士第(一说九年),释褐授秘书省校书郎
安史乱,逃难在外,肃宗至德二载(757)长安肃宗还京。
乾元元年(758)前后任蓝田县,与隐居终南山王维酬唱,得王维称许。
宝应二年(763)后入朝任司勋员外郎司封郎中,终考功郎中太清宫使
传附《旧唐书·钱徽》,事迹见《极玄集》卷上、《新唐书·卢纶》、《嘉泰吴兴》卷一六、《唐才子传》卷四等。
今人傅璇琮有《钱起考》。
钱起诗才清逸,为“大历十才子”之冠。
因久历台阁,诗多应景献酬之作。
长于饯送,与郎士元齐名,时称“前有沈、,后有钱、郎”。
达官贵人出使作牧而无二人诗祖饯者,时论鄙之。
其诗不甚接触社会现实,有粉饰太平之倾向。
然艺术水平较高,高仲武称其“体格新奇,理致清赡”(《中兴间气集》卷上),列于大历诗人之首。
其诗众体兼擅,不拘一格。
歌行风华流丽,为大历翘楚;古诗清空工致,在盛唐浑厚质朴外别开一境。
近体闲雅纤秀,语言洗练,足以代表大历诗风。
五绝《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步武王维《辋川集》,别有恬淡趣味,颇为人称道。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诗1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钱考功集》10卷。
今人王定璋有《钱起诗集校注》。
全唐诗》存诗4卷,混入其孙钱珝诗多首,如《江行无题一百首》、《同程九早入中书》、《赴章陵酬李卿赠别》、《罢章陵令山居过中峰道者二首》等。
今人吴企明《钱起钱珝诗考辨》一文有辨析。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8首,断句2。
唐诗汇评
钱起,生卒年不详,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人。
天宝十载(751)进士第
释褐授秘书省校书郎
乾元中蓝田,与王维频有唱和。
大历中,官司勋祠部员外郎,迁考功郎中
建中末贞元初卒。
工诗,与郎士元齐名,时称“钱郎”。
又与卢纶韩翃吉中孚司空曙苗发耿湋崔峒李端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
有《钱起诗》一卷。
今有《钱考功集》十卷行世,其中《江行无题一百首》等乃其曾孙钱珝诗误入。
全唐诗》编诗四卷。
全唐诗补逸
钱起字仲文吴兴人
天宝十载李巨榜及第。
大历中,与韩翃李端辈号十才子
补诗一首。
吴兴人
天宝十年进士
释褐秘书省校书郎
大历中司勋员外郎司封郎中
考功郎中
作品评论
员外诗,体格新奇,理致清赡。
越从登第,挺冠词林,文宗右丞,许以高格,右丞没后,员外为雄。
芟齐宋之浮游,削梁陈之靡嫚,迥然独立,莫之与群。
且如“鸟道挂疏雨,人家残夕阳”,又“牛羊上山小,烟火隔林疏”,又“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皆特出意表,标雅古今。
又“穷达恋明主,耕桑亦近郊”,则礼义克全,忠孝兼著,足可弘长名流,为后楷式。
士林语曰:前有沈、,后有钱、郎。
大历来,自丞相已下出使作牧,无钱起郎士元诗祖送者,时论鄙之。
钱起郎士元齐名,时人语曰:“前有沈、,后有钱、郎。
”然郎岂敢望钱哉!
中书遇雨》诗云:“云衔七曜,雨拂九门来。
”《宴李监宅》云:“晚钟过竹静,醉客出花迟。
”《罢官后》云:“秋堂入闲夜,云月思离居。
”《对雨》云:“生事萍无定,愁心云不开。
”亦可谓奇句矣。
士元诗岂有如此句乎?
《赠盖少府新除江南》云:“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抵傍山岚。
”《题王季友半日村别业》云:“长溪南路当群岫,半景东邻照数家。
”此何等语!
余读其诗,尽帙未见有可喜处,以是知不及远甚。
天宝以还,钱起刘长卿并鸣于时,与前诸家实相羽翼,品格亦近似。
至其赋咏之多,自得之妙,或有过焉。
《批点唐诗正声》
钱诗亦有奇趣,盖刘为主盟,而钱为尸祝矣。
排律自钱起以后,自是一格,中间随珠、燕石俱在,观者少失淘洗,便坠迹蹊径矣。
钱、刘七言近体,两联多用虚字,声口虽好,而格调渐下,此文随世变故尔。
钱仲文七言律,《品汇》所取十九首,上四字虚者亦强半。
钟云:钱诗精出处,虽盛唐妙手不能过之,亦有秀于文房者。
泛览全集,冗易难读处实多,以此知诗之贵选也。
诗至钱、刘,遂露中唐面目。
钱才远不及刘,然其诗尚有盛唐遗响。
《唐诗韵汇》
唐诗七律……钱仲文清新闲雅,风趣一变。
唐七言律……钱、刘稍加流畅,降为中唐,又一变也。
《诗源辨体》
钱、刘才力既薄,风气复散……五七言律造诣兴趣所到,化机自在。
《唐诗品汇删》
流利清隽,钱、刘亦可式也。
《唐诗归折衷》
敬夫云:刘颇闲婉,其失也浮;钱稍峭厉,其失也滞。
似正相反,不知当时何以钱、刘并称。
《唐诗别裁》
仲文五言古仿佛右丞,而清秀弥甚。
右丞所以高出者,能冲和,能浑厚也。
《大历诗略》
钱起诗尽有裴、王意,其失也浅。
储、王作清诗,定有厚气裹其笔端。
(《小澥草堂杂论诗》仲文五言稍近宣城,亦工调,顾语多轻俊,体质不厚,为逊储、王。
《大历诗略》
仲文诗如芷珠春色,精丽绝尘,右丞以后,一人而已。
《四库全书总目》
大历以还,诗格初变,开、宝浑厚之气渐远渐漓,风调相高,稍趋浮响。
升降之关,十子实为之职志。
郎士元,其称首也。
然温秀蕴藉,不失风人之旨,前辈典型,犹有存焉。
《说铃》
予谓中唐七言律诗,……唯钱员外规模摩诘,差属秾丽。
《唐诗笺要》
理致清淡,仲文之长。
高仲武称其芟齐宋之浮游,削梁陈之靡嫚,未免太过。
盛唐之后,中唐之初,一时雄俊,无过钱、刘。
然五言秀绝,固足接武,至于七言歌行,则独立万古,已被杜公占尽,仲文文房皆浥右丞馀波耳。
然却亦渐于转调伸缩处,微微小变。
诚以熟到极处,不得不变,虽才力各有不同,而源委未尝不从此导也。
仲文七律,平雅不及随州,而撑架处转过之。
《岘佣说诗》
大历钱.刘古诗亦近摩诘,然清气中时露工秀,淡字、远字、微字皆不能到,此所以日趋于薄也。
其源出于谢朓,清新扬采,寥然远音。
《登高》、《愁望》、《苦雨》、《秋夜》诸篇,茜逸神清,宛然齐秀。
《行路难》、《秋夜长》,亦梁陈之选也。
五律则“山来樵路”、“岸去花林”,与老杜“青惜峰峦”、“黄知橘柚”体境同工,不徒“江上峰青”、湘灵千古。
主要活动
  • 751年,进士,一说天宝九年登进士第。
  • 751年-75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校书郎,在长安,进士及第任职秘书省
  • 755年-762年,京畿道京兆府蓝田(陕西蓝田),县尉,春,任蓝田县尉,9月,至蓝田,有诗
  • 763年-77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郎官,在长安,任尚书省郎官
  • 77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司封郎中,在长安。春夏,迁司封郎中
崔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人。
代宗广德元年(763)夏宣州袁傪等唱和。
后官至朗州刺史
事迹散见独孤及《贺袁傪破贼表》、袁傪《喜陆侍御石埭草寇东峰亭赋诗》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
全唐诗》存诗2首。
苏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代宗广德元年(763)宣州,曾与袁惨等唱和。
馀无考。
生平事迹散见独孤及《贺袁傪破贼表》、袁惨《东峰亭刘太真各赋一物得垂涧》等。
全唐诗》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补入1首。
高傪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代宗广德元年(763)宣州,与袁傪等唱和。
其后行迹无考。
事迹散见独孤及《贺袁傪破贼表》,袁傪东峰亭刘太真各赋一物得垂涧》等。
全唐诗》存诗1首。
谢良辅中唐 ? — 7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3 【介绍】: 邓州南阳人
玄宗天宝十载进士第
十四年宣州李白游。
代宗大历初,入浙东节度幕,与严维鲍防等联诗。
累官中书舍人
德宗建中四年,任商州刺史,寻为乱兵所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3 南阳(今属河南)人。
兄良弼亦能诗。
良辅玄宗天宝十载(751)进士第十四年宣州泾县,与李白游。
代宗广德元年(763)至大历五年(763-770)间,曾入浙东节度幕,与鲍防严维等联唱,结集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
后仕中书舍人
德宗建中四年(783)商州刺史十月为乱军所杀。
事迹散见顾况礼部员外郎陶氏(翰)集序》、《唐诗纪事》卷四七,《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六、卷一一。
良辅工诗,曾受知于陶翰
全唐诗》存诗4首、又联句2首。
良辅
天宝十一年进士
德宗时商州刺史
主要活动
  • 751年,进士
郭澹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代宗广德元年(763)宣州,与袁傪等唱和。
其后行迹无考。
事迹散见独孤及《贺袁傪破贼表》、袁傪东峰亭刘太真各赋一物得垂涧》等。
全唐诗》存诗2首。
袁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代宗广德元年(763)宣州,与袁傪等唱和。
其后行迹无考。
事迹散见独孤及《贺袁傪破贼表》、袁傪东峰亭刘太真各赋一物得垂涧》等。
全唐诗》存诗1首。
刘太真唐 725 — 7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宣州人
少师萧颖士,善文章。
玄宗天宝进士
淮南陈少游表为掌书记
累迁刑部侍郎
德宗贞元四年诏群臣宴曲江作诗,德宗品评优劣,以太真李纾等为上。
迁礼部,掌贡士,多取大臣贵近子弟,坐贬信州刺史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5—792 字仲适润州上元(今江苏南京)人。
玄宗天宝中师事萧颖士十三载(754)登进士第
安史之乱中避乱归乡。
代宗大历中历官常熟,浙东、淮南节度从事
十四年(779)征拜起居郎,累迁工部侍郎
德宗贞元三年(787)任礼部侍郎四年五年掌贡举
五年三月信州刺史八年三月卒。
生平见裴度刘府君神道碑铭》,新、旧《唐书》本传。
太真有诗名。
贞元四年,德宗与百官唱和,太真诗评为上等。
全唐诗》存诗3首。
太真
宣州人
天宝末进士
大历中淮南节度陈少游掌书记
徵拜起居郎
累历台阁
中书舍人转工刑礼三部侍郎
贞元五年贡士
多取大臣贵近子弟。
坐贬信州刺史
卒。
主要活动
  • 754年,进士
王纬唐 728 — 7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并州太原人字文卿
善属文。
明经
长安
代宗大历中,与李佖俱为江西观察使路嗣恭判官,佖见恶于元载嗣恭希意欲杀之,解免。
及佖执政,奏于己有私恩,德宗许其报之,进给事中,又擢浙江观察使
德宗贞元十年,加御史大夫诸道盐铁转运使
裴延龄,改检校工部尚书
性勤俭,居官清白,而伤于苛碎。
卒年七十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8—798 字文卿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叔父之涣,有诗名。
代宗广德元年(763)宣州与袁惨等唱和。
后登明经第,历长安
大历七年(772)江西观察判官八年岭南节度判官
约于十二年入为金部员外郎,累历彭州刺史等。
德宗贞元三年(787)给事中八月出为浙西观察使十年诸道盐铁转运使十三年罢使。
十四年卒。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2首。
字文卿
并州太原人
明经
以书判入等。
累官彭州刺史检校庶子御史中丞西川节度营田副使
贞元中检校工部尚书
十四年卒。
年七十一。
赠太子少保
主要活动
  • 明经科
袁傪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陈郡人
玄宗天宝十五载,登进士第
监察御史
代宗宝应元年,为河南副元帅李光弼行军司马
广德元年,率军平浙东袁晁,进太子右庶子
旋平宣州方清,大集文士赋诗。
大历十二年十四年间,任兵部侍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陈郡(今河南淮阳)人。
玄宗天宝十五载(756)进士第
监察御史代宗宝应元年(762)河南副元帅李光弼行军司马检校兵部郎中御史中丞
广德元年(763)率军平浙东袁晁,进太子右庶子
五月宣州方清,大集文士赋诗。
大历十二年(777)至十四年兵部侍郎
其后行迹无考。
事迹散见独孤及《贺袁傪破贼表》、《太平广记》卷四二七引《宣室志》、《旧唐书·代宗元载传》。
全唐诗》存诗2首。
主要活动
  • 756年,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