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僧智徽隋至唐初 560 — 6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0—638 【介绍】: 隋至唐初僧。
泽州高平人
俗姓焦
年十三出家,住本州清化寺。
听涉经论,尤精习《大涅槃经》,洞其幽极。
隋炀帝大业七年,诏入东都内道场,礼异恒伦。
伪郑初,杖锡归乡。
唐初,法席颇盛。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俗姓焦
泽州高平人也。
年十三出家。
依州之清化寺。
远法师
听学偏𨗉涅槃。
性勤恪。
昼供僧务。
夜读章疏。
受具后。
尤敦谨戒捡。
岁开涅槃十地地持维摩胜鬘以为常。
炀帝在御加礼焉。
大业七年
诏入东都内道场。
久之。
兵起杖策归乡里。
行檀尽捐积蓄。
弗靳。
获济者众。
怀州都督郧国公张亮
请受菩萨戒。
且阐涅槃经。
夏满席散。
亦告终。
贞观十二年。
三月二十日也。
春秋七十九。
极仁孝。
每升座有所部析。
辄曰。
大师意如是。
因涕泣数行下。
每谓其徒。
父母生吾肉身。
法师生吾法身。
思报此恩。
惟有弘教利物耳。
舍此莫可为也。
释智徽
俗姓焦
泽州高平人也。
年十三。
志乐出家不希世累。
住本州清化寺。
依随远法师听涉经论。
于大涅槃偏洞幽极。
故齿年学稔为诸沙弥之卓秀者也。
立性勤恪乐理僧务。
每有执役不惮形苦。
昼供养僧夜读章疏。
衣不解带研精无怠。
受具已后。
神思高正戒行明洁。
然平恕俭约见者钦属。
歆慕弘道岁常讲涅槃十地地持维摩胜鬘。
用为恒业。
声务广被近追风。
提襆裹粮寻造非一。
隋炀御历珍敬弥隆。
大业七年
下诏延请入于东都内道场。
礼异恒伦日增荣供立操自昔一不受之。
盈尺之贮不附箱囊。
率性超然不妄倾涅。
但专讲诵宣导为先。
之初洛城恒闭。
以兵戈方始开悟未因。
乃杖锡出城思济乡壤。
于时守卫严防梗涩难通。
安行限阈守当不觉。
斯固善神之所送也。
既达高平道俗欣赴。
世接屯难饥馁相委。
乃遗以粮粒拯济寔多。
皂素赖之皆餐法味。
便即四时长讲屡有升堂。
外施衣帛悉供讲众。
频值俭岁米食不丰。
异客暴来两倍过旧。
以听侣不安。
为营别院。
四方学士同萃其中。
财法两施无时宁舍。
怀州都督郧国公张亮
钦抱德教延讲说。
道俗屯赴。
又结河阳
乃请为菩萨戒师。
珍敬道风誓为善友。
讲涅槃。
解恣便讫。
觉少不悆。
众咸怪之。
还房静念俄顷便逝。
春秋七十九。
贞观十二年三月二十日也。
怀州道俗哀若至亲。
送葬归于本邑。
自徽之在门也。
敬法尊人诚孝第一。
每登法席。
讲析幽通。
皆云。
大法师意如此。
因即声泪俱下。
常谓诸徒曰。
父母生吾肉身。
法师生吾法身。
恩报此恩何由可逮。
惟有弘教利物。
薄展馀怀耳。
所以每岁常讲不敢告劳。
以惟斯故也。
兼以课己行业无亏六时。
手执熏炉约数承礼。
夜不解衣一生恒尔。
清素寡欲不乐交游。
敷化之馀便营僧事。
故泽部长幼咏仰于今。
僧静藏隋至唐初 571 — 6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1—627 【介绍】: 隋至唐初僧。
泽州高都人俗姓张
九岁投清化寺出家。
受戒后,乐思定业。
年二十三,往京师,住净影寺,以弘化为务。
隋炀帝大业九年,召入鸿胪寺教授东蕃僧。
唐高祖武德初,改住蓝田玉泉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俗姓张
泽州高都人
九岁依清化寺诠禅师出家。
研习定业。
具戒后益尽理趣。
宗徒有归。
年二十三。
从乡里太德远法师京师
卒。
乃遍阅法席听禀经论。
然于摄论十地尤所专志。
还住净影寺弘导有众。
大业九年
诏入大鸿胪教授东蕃三国僧并遵义训。
武德初
诏以大仆卿宇文明达持节招抚河南
北将行。
达以尝受归戒于也。
遂诣别求指诲。
曰。
世界无常。
佛有诚诰。
别易会难。
愿自珍重。
达以藏言有验再拜曰。
弟子必不反。
愿师阴加祚祐。
相州果为贼王德仁所害。
其子世寿奏请蓝田散谷废寺修立度僧二七人。
以严冥福。
帝问。
欲何名世寿以询
曰。
此山上有润玉。
下有流泉。
可名玉泉寺
成延居之。
近远道俗。
造山脩觐皆为之发药。
武德九年。
十二月入京染时恙。
终于寓邸。
春秋五十六。
子道删今住终南至相寺
释静藏
俗姓张
泽州高都人
九岁出家。
投清化寺诠禅师而为师主。
训诲之至极附大猷。
进戒已后乐思定业。
通微尽相宗徒有归。
年二十三发弘誓曰。
丈夫出俗。
绍释为氏。
岂不欲义流天下名贯玄班者乎。
承乡壤大德远法师敕召在京弘化为务。
便往从之。
未至值迁。
果非本遂。
乃遍诸法席听采经论。
摄论十地是所偏求。
还住净影弘扬所习。
大业九年召入鸿胪教授东蕃。
三国僧义。
九夷狼戾。
初染规猷赖藉乘机。
接诱并从法训。
武德初岁。
太仆卿宇文明达。
宿昔承奉禁戒是投。
合门请业用比昭穆。
敕使达为河之南北执节招抚
纶言既出将事首涂。
送曰。
世界无常佛有诚诰。
别易会难。
先民遗语。
愿常存此。
奉信在心。
达以夙有预闻曾经事验。
拜辞曰。
弟子衔命于不返。
愿师冥道照助。
及至相州果为贼王德仁所害。
其子世寿奏曰。
臣父奉敕。
安抚竭诚奉国
为贼所害。
思报皇恩。
蓝田散谷见有故寺。
望得为父修立。
并度僧二十人。
帝问欲作何寺。
寿以事咨
曰此山上有闰玉下有流泉。
可名玉泉耶。
寿具奏闻。
帝依所请仍延往住。
堂宇廊庙并指撝焉。
近道俗造山修觐。
皆遗之法药。
安时处顺。
遂复其性。
武德九年十二月因事入
遇染时患限终京室。
春秋五十有六。
子道删祖习风范。
地持一部敷化在心。
今住终南至相。
有名于世。
释玄鉴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泽州高平焦氏子也。
年十九。
即辞俗。
住清化寺。
远公学经论。
靡不采涉。
然于涅槃尤淹贯。
隋季之乱。
所在塔庙皆煨烬。
僧侣馁瘠。
填沟壑
缊麻蔬粝。
持守弥厉。
岁至登稔。
乃归乡里。
鸠聚营建。
以复其故。
于是缁素信向。
土风为变。
且严于饮啖。
见嗜酒者。
辄面谏极言过状。
稍不改。
则求其器具碎之。
豪族方燕集。
至。
率趋避。
每工役。
或遗酒肉。
使犒劳。
则曰。
吾宁不起。
盖必不敢以地狱业累人。
悉挥去。
有长孙义者。
尝致物两舆。
辞之如前说。
义怒。
思以他事中伤之。
夜梦。
神人以刀逼。
即投忏悔。
时疫疠炽甚。
死者相枕籍。
苟从受戒断酒肉则免。
虽已病。
亦寻差。
始李迁日沈酗。
后涓滴不入口。
谓人曰。
吾昔卧病牗下。
莫知所济。
师偶过。
我病因己。
自尔畏之如毒蠚。
濩泽县李录事死而葬之。
且七日。
其妻闻有声曰。
计吾世寿。
犹可六年。
司命误。
置我鬼录中。
阎王纵令浮游人间。
吉凶事无不知。
念卿贫窘。
兹欲以卖卜为卿利。
久之复曰。
吾欲往鉴师所听法。
妻乃往张幕帟障蔽屋角。
问之应答良酬。
开涅槃十地维摩
四时不辍。
老而强健。
今年八十三。
释玄鉴
俗姓焦
泽州高平人也。
天性仁慈志乐清洁。
酒肉荤辛自然厌离。
十九发心投诚释种。
爱重松林终日庇其下忘遗食息。
后住清化寺。
依止远公听采经论。
于大涅槃深得其趣隋运末龄贼徒交乱。
佛寺僧坊并随灰烬。
众侣分散颠仆沟壑。
守心戒禁曾无愆犯。
食唯蔬菜衣则蕴麻。
屡经岁序情无嚬蹙。
及至年谷丰熟。
还返故乡。
招集缁素崇建法席。
劝诸信识。
但故伽蓝皆得营复。
有故塔庙并令涂扫。
遂使合境庄严赫然荣丽。
奉信归向十室其九。
兼以正性敦直言行相高。
行值饮啖非法。
无不面谏诃毁。
极言过状不避强禦。
或与语不受者。
便碎之酒器。
不酬其费。
故诸俗士聚集宴饮。
来至并即奔散。
由是七众尊虔。
敬其严厉重其清贞。
数有缮造工匠繁多。
豪族之人或遗酒食。
云。
吾今所营必令如法。
乍可不造理无饮酒。
遂即止之时清化寺修营佛殿。
合境民庶同供崇建。
泽州官长长孙义。
素颇奉信闻役工匠其数甚众。
乃送酒两舆以致之。
检校营造。
见有此事。
又破酒器狼籍地上。
告云。
吾之功德乍可不成。
终不用此非法物也。
义闻大怒。
明欲加恼。
夜梦有人以刀临之。
既忽警寤即事归忏。
又遇疫气死亡非一。
皆投心乞命。
为之忏悔令断酒肉。
病者痊复。
时大重之。
有乡人李迁者。
性偏嗜酒。
既遇时气无由自济。
遂悔酒过用为死调。
俄尔至无何便去。
迁遂除差。
因尔厌离饮酒永不涉言。
纵忽闻气如逢毒势。
告其友曰。
自见师已来。
尚不喜闻。
况当见也。
故戒节冥感皆此之类。
于今神志贞亮。
每讲涅槃十地维摩
四时不辍。
春秋八十有三。
以传法之务。
职司其忧。
众侣乖仪。
则糺弹驱摈。
时俗佥讶其梗直也及武德六年
当部濩泽县李录事者。
死经七日。
隐身谓妻曰。
吾是李录事也。
计吾犹得六年在世。
但为司命枉来取我。
生埋冢中。
已诉阎王。
蒙放在人中。
浮游六年
今在鬼道。
未然之事皆预知也。
卿家贫窘。
但为他卜无不必中。
因可获财以利大小。
便尔卖卜。
鬼为通疑。
方远皆诣谓为大圣。
后谓妻曰。
人命无常。
何不修福。
可往鉴师所听法。
遂相将入讲堂中。
安置壁角以物自障。
共人言议应变迅速。
乃经晦朔。
或有问者。
何不现形耶。
答曰。
今在鬼趣。
受身极陋自不忍见。
况复他也。
又往景业寺听维摩经。
有馀法师
谓曰。
今讲此经感何人听。
答曰。
自人头已上便是鬼神。
上及诸天。
重级充满。
然都讲唱文。
诸天神等皆敛容倾耳。
恐其声绝。
法师解释皆散乱纵恣无心听受。
愿如法讲说勿妄饮啖也。
何以知然。
见天神等闻法师酒气皆回面而听。
因即悔过令废饮之。
鬼曰。
此定须断天神不许宁不讲也。
非惟此会独感诸天。
但有法事无不来降。
不可轻矣。
异寺有此声告。
倍复信奉。
兢兢异常。
李元嘉初唐 618 — 6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8 【介绍】: 宗室
高祖第十一子。
初封宋王,后改徐王太宗贞观九年封韩王
少好学,藏书万卷,为人孝悌谦谨。
潞州刺史滑州都督泽州刺史
武则天时进授太尉,徙定州刺史绛州刺史
垂拱中与其子及越王贞父子等欲举宗室兵讨则天,谋泄,逼令自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18—688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徙居长安(今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第十一子。
少聪俊,始封宋王,徙封徐王
贞观六年(632),授潞州刺史九年右领军大将军十年改封韩王,授潞州都督
高宗末转泽州刺史武后时太尉,徙定州刺史
垂拱四年(688),转绛州刺史
越王贞子合谋举兵反正,未发而泄,为武后所杀。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历代名画记》卷九。
元嘉少好学,聚书至万卷,又采碑文古迹参定同异。
全唐诗》存诗1首。
林涛
济南邹县人
高平游道子。
渭南
刘咏
泽州录事参军
郤昂
昂。
高平人
李华同举进士
杨德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华州华阴人
初为洛阳,性酷烈,尝杖杀人吏以立威。
高宗末,历相四州刺史,治有威名,郡人语曰:“宁食三斗,不逢杨德干。”
长孙顺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洛阳人
长孙无忌族叔。
右勋卫
征辽当行,亡命太原,为李渊所亲厚。
入唐,以从太宗征有功,进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
寻以受贿被劾,帝因赐帛以愧之。
孝常谋反,坐与交,削籍为民。
后召为泽州刺史
乃折节为政,遂为良吏。
卒谥襄
颜谋道唐 642 — 7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2—721 【介绍】: 琅琊临沂人字宗玄
以荫补泽州司法参军,累历乌程南和县令,入为虞部员外郎,出为相州长史,迁、和二州刺史封琅琊县伯
赵承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泽州长平人,郡望天水
武则天朝,历金部郎中、左羽林卫将军
长安五年,与桓彦范等率羽林军讨杀张易之,迁左金吾大将军
中宗景龙四年韦后临朝称制,命承恩帅兵往均州,以备谯王重福
鸿胪光禄二卿,封天水县公
姜皎唐 673 — 722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3—722 排行七秦州上邽(今甘肃天水)人。
武后长安中,为尚衣奉御
中宗时,为润州长史
玄宗即位,召授殿中少监
以功进殿中监封楚国公
太常卿监修国史
开元五年(717)放归田里。
久之,复起为秘书监
十年,因泄禁中语,配流钦州,病死途中。
十五年,追赠泽州刺史
天宝七载(748),更赠吏部尚书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历代名画记》卷九。
善画鹰鸟,亦能诗。
全唐诗》存诗1首。
卢全操唐 682 — 7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2—735 【介绍】: 幽州范阳人字全操
卢承业孙。
年十六入仕,历任通事舍人泽州晋城襄州襄阳泽州别驾,官至房州刺史,卒于任。
权澈盛唐 684 — 7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4—747 【介绍】: 陇西天水人字幼明
考功郎中苏颋知贡举时登进士第
历任湖城汾阴新繁渭南河南五县县尉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拜监察御史
因故贬河南府法曹
天宝初,自新安绛郡司马
官至高平郡别驾
能诗文。
有集,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4—747 或误作权彻。
字幼明陇西天水(今甘肃天水)人。
考功郎中苏颋知贡举时登进士第
历任湖城汾阴新繁渭南河南五县县尉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监察御史,因故贬河南府法曹
天宝初新安绛郡司马,官至高平郡别驾
毗陵》卷八有其神道碑。
有文集2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署权彻。
另《山右石刻丛编》卷七收其诗1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全唐诗补逸
权澈天宝间人,为朝议大夫高平郡别驾
补诗一首。
韦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杜陵人
韦抗弟。
玄宗开元中,历左司户部郎中
八年,为万年令。
时兄韦抗御史大夫,兼按察京畿,兄弟同领本部,时人荣之。
后官泽州长史
王琚盛唐 685 — 746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约685—746 排行十一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少聪敏有才略,明天文象纬。
神龙初,为驸马王同皎所器,预谋刺武三思
玄宗太子,授詹事府司直内供奉,兼崇文学士,进太子舍人谏议大夫
玄宗即位,擢为中书侍郎
先天二年(713),以预诛太平公主之功,迁户部尚书封赵国公
特受玄宗宠信,常参预大政,时号“内宰相”。
后以谗见疏。
开元二年(714),出为泽州刺史,历衡、、滑、、许、润等十五州刺史
天宝初,又为广平邺郡太守
五载(746),为李林甫所构陷,贬死于江华郡员外司马任所。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居功使气,连遭贬谪,所作诗多感慨激愤之词。
全唐诗》存诗4首。
源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相州临漳人
源乾曜子。
玄宗开元十四年,为鸿胪少卿,坐事贬泽州刺史
开元末,为冀州刺史
又为徐州刺史
官至兵部郎中华州刺史
谥贞
徐钦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泽州高平人
玄宗开元中安西都护封高平县公
韩朝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长安人
韩思复子。
历迁左拾遗荆州刺史
喜识拔后进,士人咸归重之。
李白尝与书云:“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韩荆州
玄宗开元中,为襄州刺史
州有昭王井,传言汲者必死,朝宗移书谕神,自是饮者无恙,人号韩公井。
天宝初,除京兆尹,分渭水入金光门,汇为潭,以通西市木材。
寻出为高平太守
时讹言兵当兴,衣冠潜为避世计,朝宗亦庐终南山
帝怒,贬吴兴别驾,卒。
朝宗
太子宾客思复子。
天宝初京兆尹
出为高平太守
吴兴别驾卒。
高适盛唐 700 — 765
作品评论
《诗源辨体》
唐人五七言古,高、岑规宗。
然析而论之,高五言未得为正宗,七言乃为正宗耳。
岑五言为正宗,七言始能自聘矣。
五言古,高、岑俱豪荡,而高语多粗率,未尽调达;岑语虽调达,而意多显直。
高平韵者多杂用律体,仄韵者多忌“鹤膝”。
……七言歌行,高调合准绳,岑体多轶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