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南北朝
周文育陈朝 509 — 5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9—559 【介绍】: 南朝陈义兴阳羡人字景德
本姓项,名猛奴
少孤贫,义兴人周荟养为己子,教之书计,习骑射,有勇力。
梁世,除南海令,与杜僧明广州,为陈霸先(陈武帝)所擒。
后随霸先侯景,平张彪、侯填等,累征有功。
南豫州刺史封寿昌县公
入陈,梁广刺史萧勃举兵反,率众讨平之,授镇南将军江州刺史
王琳战于沌口,为所执,逃归。
后率军讨余孝劢,王琳遣将曹庆助孝劢,遂失利,为豫章内史熊昙朗谋害。
谥忠悯
张绾南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范阳方城人字孝卿
张缵弟。
起家秘书郎,累迁国子博士
湘东王萧绎尝策之百事,对阙其六,号百六公
出为豫章内史,在郡述《制旨礼记正言义》,听者数百人。
御史中丞宪司,弹纠无所回避,豪右惮之。
梁武帝太清三年,为吏部尚书
宫城陷,出奔江陵
梁元帝承圣二年,位尚书右仆射
后卒于江陵,年六十三。
全梁文·卷六十四
字孝卿,缅第四弟,初为国子生,对策高第,除长兼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洗马中舍人中书郎国子博士
出为北中郎长史兰陵太守,还除员外散骑常侍,权知丹阳尹事,迁中军宣城王长史,改御史中丞,出为豫章内史,复为御史中丞,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清中,进左卫将军,迁吏部尚书
元帝承制,授侍中左卫将军相国长史,出为持节云麾将军湘东内史,及即位,徵为尚书右仆射,加侍中,有集十一卷。
僧法泰陈朝 518 — 5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僧。
不详所出。
初住扬都大寺,与慧恺僧宗法忍等共知名于梁代
天竺沙门真谛在岭南,法泰与宗等诣广州制旨寺。
笔受文义,咨探研索,近二十载。
后不知所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不知何许人。
早与慧恺僧宗法忍等知名。
梁代天竺沙门真谛
流寓岭南。
泰偕宗等事之。
以赴广州刺史欧阳頠之请。
传译于制旨寺。
陈太建三年
讲所译新经于建邺
惊异时众。
彭城静嵩来扣。
为随机按旨。
披释无遗。
事见嵩传。
慧恺曹姓。
义理淹博。
词力尤殷赡。
译事。
每恨相见之晚。
广州显明寺。
房中。
讲俱舍论。
光大间
僧宗法准法忍等。
求学。
为讲摄论。
与获听受请于智慧寺。
讲俱舍。
至业品疏第九卷。
遘疾不救。
明年春。
又化。
有受菩萨戒弟子曹毗
恺之叔子也。
少随入南中。
既善摄论。
兼承诸部。
晚住江都
尝以章甫缝掖。
登座开演而沙门僧荣日严法侃等。
皆咨禀焉。
时智敷道尼亦为所赏识。
故恺之亡。
抚膺哀恸。
率敷尼等十有二人。
于法准房。
传香火。
誓弘摄舍。
后敷虽遇跋摩利三藏弟子慧哿。
从究涅槃论。
仅得叙分。
而哿以疾殂。
乃专讲摄论。
释法泰
不知何人。
学达释宗跨轹淮海。
杨都大寺。
慧恺僧宗法忍等。
知名梁代
并义声高邈宗匠当时。
天竺沙门真谛
挟道孤游远化东鄙。
会虏冠勍殄。
侨寓流离一十馀年。
全无陈译。
将旋旧国。
途出岭南
广州刺史欧阳頠固留。
因欲传授
周访义侣。
拟阅新文。
遂与宗等。
不惮艰辛。
远寻三藏。
广州制旨寺。
笔受文义。
垂二十年。
前后所出五十馀部。
并述义记。
皆此土所无者。
虽博通教旨。
偏重行猷。
至于律仪所及。
性无违越。
又与译明了论。
释律二十二大义。
并疏五卷。
勒于座右遵奉行之。
至陈太建三年
建业
并赍新翻经论创开义旨。
惊异当时。
其诸部中。
有摄大乘俱舍论。
文词该富理义凝玄。
思越恒情鲜能其趣。
先是梁武崇大论。
兼玩成实。
学人声望从风归靡。
陈武好异前朝。
广流大品。
尤敦三论。
虽屡演。
道俗无受。
使夫法座绝嗣阒尔无闻。
彭城沙门静嵩。
避地金陵。
学声早被独拔千载。
希斯正理。
昼谈恒讲夜请新
因循荏苒乃经凉燠。
振发玄门明衷弘诣。
覈其疑义每凑玄极。
皆随机按旨。
披释无遗。
事出嵩传。
博咨真谛
传业嵩公。
知我者希。
浮谚斯及。
不测其终。
智恺
俗姓曹氏
杨都寺
初与法泰等前后异发。
同往岭表奉祈真谛
素积道风词力殷赡。
乃对翻摄论。
躬受其文。
七月之中文疏并了。
都合二十五卷。
后更对翻俱舍论。
十月便了。
文疏合数八十三卷。
云。
吾早值子。
缀缉经论絓是前翻。
不应缺少今译两论词理圆备。
吾无恨矣。
后延
广州显明寺。
住本房中。
重讲俱舍。
才得一遍。
至陈光大中
僧宗法准慧忍等。
度岭就求学。
以未闻摄论。
更为讲之。
四月初。
至腊月八日方讫一遍。
明年等又请
于智慧寺讲俱舍论。
成名学士七十馀人。
同钦咨谒。
讲至业品疏第九卷。
文犹未尽。
八月二十日遘疾。
自省不救。
索纸题诗曰。
千秋本难满。
三时理易倾。
石火无恒焰。
电光非久明。
遗文空满笥。
徒然昧后生。
泉路方幽噎。
寒陇向凄清。
一朝随露尽。
唯有夜松声。
因放笔。
与诸名德握手语别。
端坐俨思奄然而卒。
春秋五十有一。
光大二年也。
葬于广州西阴寺南岗。
自馀论文。
真谛续讲。
至惑品第三卷。
因尔乖豫。
便废法事。
明年三藏又化。
有菩萨戒弟子曹毗者。
恺之叔子
明敏深沈雅有远度。
少携至南受学摄论。
咨承诸部皆著功绩。
太建三年
请建兴寺僧正明勇法师
续讲摄论。
成学名僧五十馀人。
晚住江都综习前业。
常于白塔等寺开演诸论。
冠屦裙襦服同贤士。
登座谈吐每发深致。
席端学士并是名宾。
禅定僧荣日严法侃等皆资其学。
时有循州平等寺沙门智敫者。
弱年听延祚寺道缘二师成实。
并往北土沙门法明
听金刚般若论。
又往希坚二德。
听婆沙中论。
皆洞涉精至研覈旨。
必得本师临听言无浮杂义得畅者。
方始离之。
馀例准此。
及翻摄论。
乃为广州刺史安南将军阳山公请宅安居。
不获专习。
后翻俱舍方预其席。
讲此论。
敫与道尼等二十人。
并掇拾文疏。
于堂听受。
及恺之云亡。
抚膺哀恸。
遂来法准房中。
率尼响敫等十有二人。
共传香火。
令弘摄舍两论誓无断绝。
皆共奉旨仰无坠失。
至三藏崩后。
法侣彫散宗嗣将亏。
太建九年
敫相续敷弘。
最多联类。
同听席。
未有高者。
太建十一年二月
有跋摩利三藏弟子慧哿者。
本住中原。
周武灭法。
避地归
晚随使刘璋南海获涅槃论。
敫曾讲斯经。
欣其本习伏膺请求。
便为开说。
止得序分种性分前十三章玄义。
后返豫章岭山
敫又与玑法师随从。
因复为说第三分。
具得十海十道。
及进馀文。
哿因遘疾不任传授
乃令敫下都觅海潮法师当穷论旨。
十四年至于建业
所寻不值。
乃遇栖玄寺晓禅师
赐与昙林解涅槃疏释经后分。
文兼论意而不整足。
便还故寺。
常讲新文十三章义。
近二十遍。
开皇十二年
王仲宣起逆。
焚烧州境及敫寺房。
文疏并尽。
其年授敫。
令任广循二州僧任。
经五载废阙法事。
后解僧任方于本州道场寺
偏讲摄论十有馀遍。
坐中达解二十五人。
玑山瞰等并堪领匠。
仁寿元年
遘疾终于本寺。
敫撰之翻译历。
始末指订。
并卷部时节人世详备。
广有成叙。
道尼住本九江
旨。
兴讲摄论腾誉京师
开皇十年下敕追入。
既达雍辇开悟弘多。
自是南中无复讲主。
虽云敷说盖无取矣。
沈君理陈朝 525 — 5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5—573 【介绍】: 南朝陈吴兴人字仲伦
博涉经史,有识鉴,陈霸先南徐州,甚器重之,命尚会稽长公主,及霸先称帝,拜驸马都尉,出为吴郡太守
是时兵革未宁,百姓荒弊,乃招集士卒,修治器械,深以千理见称。
文帝嗣位,迁左民尚书
位终尚书右仆射
谥贞宪
全陈文·卷十二
君理字仲伦吴兴人
起家梁湘东王法曹参军武帝京口,命尚会稽长公主,辟府西曹掾,迁中卫豫章王从事中郎,加明威将军、兼尚书吏部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监吴郡
陈受禅,拜驸马都尉封永安亭侯,出为吴郡太守
文帝即位,徵侍中,拜明威将军丹阳尹,授左民尚书,领步兵校尉,改前军将军,监南徐,出为仁威将军东阳太守,父忧去职。
宣帝即位,除太子詹事,迁吏部尚书,以女为皇太子妃,赐爵望蔡县,加侍中,迁尚书右仆射太建五年卒,赠太子少傅、翊左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宪
刘广德陈朝 526 — 5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6—569 【介绍】: 南朝陈南阳涅阳人
少年好学,负才任气。
梁元帝承圣中以军功官给事黄门侍郎湘东太守
入陈,文帝以为始兴王府限外记室参军
屡迁乐山豫章河东郡太守
豆卢通北周至隋 539 — 5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9—597 【介绍】: 名或作会
昌黎徒河人字平东
豆卢永恩子。
性宽厚。
北周以父功赐爵,授大都督,累迁大将军
,以本官典宿卫
出拜定州刺史相州刺史
尚文帝妹昌乐长公主
夏州总管洪州总管
在职宽惠。
卒于官。
谥安
陈方泰陈朝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陈方泰 560年—589年 陈昙朗长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宗室。
南康王陈昙朗子。
文帝天嘉二年嗣爵。
与恶少群聚,游逸无度。
尝任丹阳尹,广州刺史,为政残暴,免官。
后起复为都督豫章郡诸军事豫章内史。
不修政事、放纵部曲劫掠,纵火烧民宅,抢民财,免官。
陈后主祯明初,为侍中
陈亡,随入长安
隋炀帝大业中掖县
僧照南北朝末隋初 529 — 6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9—611 【介绍】: 僧。
京兆人
幼为僧,师于静霭。
北周灭佛时,独居秦岭修习。
隋初,出鄠县田寺,养徒授业,名振渭川。
文帝末,栖隐岐山
文帝欲召见,遣杨素谒之,以老疾辞。
又欲重饰寺塔,亦拒之。
凡为僧六十余载,三衣不改,以戒行为世所重。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三 弘法科(三)
京兆人
未详氏族。
幼师静蔼出家。
所至感化。
屡获祥徵。
第恐眩众。
辄隐閟不敢泄。
周氏废教。
乃复独处秦岭
禅燕自娱。
每顾影笑曰。
世宁有乐过于此者乎。
彼朝市间。
俛仰尘俗。
一何鄙陋哉。
逮隋室隆兴
佛运益启。
遂筑神田寺鄠县南山之田谷。
聚徒综业。
名振渭川。
文皇在御。
仆射杨素
入山宣旨邀之。
不奉诏。
上愈益敬慕。
仍遣致香币。
而申之以诏曰。
禅师德居物议。
道映邃初。
穷处岩阿。
养素崇业。
朕甚嘉焉。
今送供奉。
用展翘敬。
亦有所施予。
且请受归戒。
皆不许。
大业七年
终于所居寺。
僧照
京兆人
不详氏族。
幼年入道。
师于静蔼
游履盛化。
每居幽隐频感徵异。
高恒度恐致惊俗。
故罕闻之。
俗遭周灭法。
不偶尘嚣。
独处秦岭高步苑。
顾影与心相娱自得。
乃曰。
吾今居此安泰
宁有乐过斯者乎。
彼城邑遗僧波波顺俗。
用斯优给一何倾附。
及隋初弘教。
遂于鄠县南山田谷。
立神田寺
养徒纵业。
名振渭川。
道俗崇仰立信弥积。
文帝末纪。
栖隐岐山
道德远闻。
意延相见。
左仆射杨素就宣敕旨。
躬迎谒见。
预知之。
告侍人曰。
当有贵客来至。
可办诸食。
明日果达山寺。
素威英自若勇悍无前。
及到之住篱。
不觉惬然丧胆。
下乘将进欲步不前。
乃通信达照。
端拱如初。
命素前进。
而通身沐汗。
情智失守。
才得传诏。
馀无厝言。
久时少解。
乃以情告曰。
山林幽静。
计无非异。
檀越善意相寻。
理无虚结。
食讫辞退。
曰。
蒙天子优及远延仁寿。
但道在幽通未假面奉。
又以老疾相继。
接对莫因。
具事闻。
述其情惧。
曰。
戒神之威也。
以卿雄武故致斯惮耳。
乃重敕赍香油。
再申景仰下诏曰。
禅师德居物议。
道映遂初。
躬处岩阿养素崇业。
朕甚嘉焉。
今送供奉用展翘敬。
以前虚仰景行重谒山门。
卑处身心方陈对晤。
为说正教深副本怀。
乃欲舍其金帛开广寺塔。
曰。
岩泉林野即可励心。
塔寺禅坊庄严城邑。
凡所送者一不受之。
又请受戒法。
以戒行轻毁沈浑难清。
乃为说慈悲仁育。
陈理喻遣。
竟不授戒。
斯亦体达机候之明匠矣。
大业七年终于山寺。
春秋八十有三。
一受具后。
仪奉宪章。
六十馀三衣不改。
虽重补缉而受持无离。
惟自将奉而侍者莫沾。
或有接持举者。
而重若太山
初无离席。
之捧接。
轻若鸿毛。
因事以详。
斯亦大德之清风矣。
刘雄北周 ? — 5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8 【介绍】: 北周临洮子城人字猛雀
西魏文帝时,为宇文泰亲信,历统军给事中子城中散大夫赐姓宇文
周代魏,从齐公宇文宪,出宜阳,筑安义城,御齐将斛律光
武帝时,为纳言,出为河州刺史
建德五年,自凉州滕王宇文逌西征吐谷浑,有战功。
又从平并州上大将军柱国进爵赵郡公
宣政初突厥幽州与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