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元朝
博罗普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康里人。
斡罗思子。
初直宿卫,为速古儿赤,迁翰林侍讲学士
英宗时速古儿赤五十人长,兼领皇后宫宝儿赤,袭授河南府同知卒。
韩永元 1285 — 13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5—1336 【介绍】: 元河间路清州人字贞甫
大德七年入备宿卫
累官至知锦州高州
天历初擢陇右宪佥,除陕西行省员外郎,官至河南府路总管
僧文才元 1241 — 1302年9月1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1—1302 【介绍】: 僧。
清水人号仲华俗姓杨
少孤,事母尽孝。
慧悟,精究经史,尤精理学。
出家后遍游讲肆,尽得贤首之学。
初隐成纪,筑室树,称松堂和尚
世祖命主洛阳白马寺
成宗署为真觉国师,总释源宗兼祐国住持事。
大德中说法辞众,端坐而寂。
释文才号仲华
清水杨氏子。
其先弘农人世官垄坻。
父静义为清水主簿遂家焉。
师少孤。
事母尽孝。
性敏捷慧悟生知。
而于古今坟典史籍无不精究。
尤邃于理学。
好古作善吟咏。
然所禀敦朴若无所知。
或对客讨论。
如河汉莫窥其涯涘。
自受具后遍游讲肆尽得贤首之学。
尝曰。
学贵宗通。
言必会意。
以意逆志则得之矣。
其语言文字糟粕耳。
岂能开人之慧目乎。
初隐成纪筑室树将欲终焉。
人称曰松堂和尚
元世祖特降旨命主洛阳白马寺
学者川奔海会。
声誉日驰。
宗建圣寺五台
诏求开山第一代住持。
帝师迦罗斯巴荐之。
成宗即铸金印署为真觉国师总释源宗兼祐国住持事。
帝师赍旨起师。
师辞曰。
山僧荷蒙国恩居白马寺亦过矣。
何德敢主祐国。
越分以居不祥。
不省而行不明。
吾坐此二烦。
为我辞。
帝师曰。
此上命也。
上于是寺心亦勤且至矣。
非师孰与。
此系教门事。
师善为之。
于是不得已而行。
既被命以来而大弘清凉之道。
虽至老无怠。
大德六年壬寅九月朔日示微疾。
乃说法辞众端坐而寂。
年六十有二。
阇维舍利数百粒塔于东台之麓。
嗣法有普宁弘教普庵幻堂
松堂
名文才
字仲华
陇西杨氏子。
少孤。
事母以孝闻。
博学能文。
慧灯集。
释贤首疏。
又著悬谈详略五卷。
肇论略疏三卷。
皆内据佛经。
外援儒老。
曲尽弘扬之妙。
尝庵居松间。
人称松堂老人
一日出庵不归。
弟子迹而得之松间。
师冥然抬目曰。
吾方安逸。
汝何遽至。
弟子曰。
师坐已三日矣。
既而成宗特旨。
建大万圣祐国寺台山
为师阐道之所。
演化数年。
大德中
示寂。
荼毗获舍利百馀颗。
闻于朝。
沙门问之。
有法洪者。
对曰。
和气之浃。
蒸为菌芝
精诚所至。
其理或然。
苌弘死忠。
其血成碧。
况道与神会。
颐养之至者乎。
夫朽败之馀。
标异于烟灭。
灰飞之际。
岂非行业坚白神气凝结者欤。
上嘉其论。
敕为塔藏本寺。
封邽国公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文才号仲华,清水杨氏子,其先宏农人,世官垄坻。
净义,为清水主簿,遂家焉。
才少孤,事母尽孝,性敏捷,慧悟生知,于古今坟典史籍无不精究,尤邃于理学。
好古作,善吟咏,然所禀敦朴,若无所知。
或对客讨论,邈如河汉,莫窥其涯涘。
自受具后,遍游讲肆,尽得贤首之学。
尝曰:“学贵宗通,言必会意,以意逆志,则得之矣。
其语言文字,糟粕耳,岂能开人之慧目乎!
”初隐成纪,筑室树,将欲终焉,故人称曰松堂
元世祖命主洛阳白马寺,学者奔川赴海,声誉日驰。
宗建圣寺五台,诏求开山住持。
帝师迦罗斯巴荐之,成宗即铸金印署为真觉国师,总释源宗兼祐国住持事。
帝师赉旨至,辞曰:“山僧菏蒙国恩,居白马寺亦过矣,何德敢主祐国,越分以居不祥,不省 而行不明,吾坐此二,烦为我辞。
帝师曰:“此上命也,上于是寺,心亦勤且至矣,非师孰与,此系教门事,师善为之。
”于是,不得已而行。
既被命以来,大宏清凉之道,至老无怠。
大德六年壬寅九月朔日示微疾,乃说法辞众,端坐而寂。
年六十有二。
阇维,舍利数百粒,塔于东台之麓。
嗣法有普宁宏教普庵幻堂
释慧印南宋 1200 — 1266
慧印
关西张氏子。
自幼信佛乘出家。
后从河东普救月公。
学圆觉了义
又从河南白马寺大慧国师
学华严圆极之教。
后学唯识论于栖岩益公
二十二受大戒。
有葛氏者。
设百僧会
师为第一座。
宜说法。
已作狮吼声。
既而又从秀公
讲四分律。
从心崖和公。
学因明等论。
又从大通验公。
讲华严疏。
于二十年间。
游戏教海。
无不叩之门。
无不穷之理。
出世独为栖岩烧香。
盖以唯识为归也。
后入太行山
修唯心识定七年。
得根尘虚静。
至治二年
英宗游台。
拉师与俱至南顶。
命师祈嘉瑞。
师即禅定。
帝。
见白光如水。
弥满空际。
大士御圆相现光中。
喜甚。
因命太子贵人
从师受菩萨戒。
敕赐司徒一品。
师固辞乃止。
至元三年
示寂。
阅世六十有七。
元好问金末元初 1190年7月8日 — 1257年9月4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0—1257》 【介绍】: 忻州秀容人字裕之号遗山
元德明子。
七岁能诗。
宣宗兴定五年进士,历内乡
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
金亡,不仕。
以著作为己任,收集金朝君臣言论遗事,为元人修《金史》所取资。
所辑《中州》,录金二百四十九人诗词,各附小传以存史。
为文备众体,诗尤奇崛,且以身处金元之际,特多兴亡之感。
为一代宗匠。
有《遗山》。
好问字裕之太原秀容人
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目。
年十四,从陵川郝天挺学,六年而业成。
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
礼部赵秉文见之,以为近代无此作也。
于是名震京师,谓之「元才子」。
金宣宗兴定三年,登进士第,不就选,往来箕、颍者数年。
南阳,调内乡,历尚书省掾左司都事员外郎
天兴初,入翰林知制诰
金亡不仕。
元世祖在藩邸闻其名,将以馆阁处之,未用而卒,年六十有八,世称遗山先生
先生天才清赡,邃婉高古,沈郁太和,力出意外。
巧缛而不见斧凿,新丽而绝去浮靡。
杂弄金碧,糅饰丹素,奇芬异彩,动荡心魄。
以五言为雅正,而出奇于长句。
杂言乐府不用古题,新意特出。
歌谣慷慨,挟幽并之气。
晚年尤以著作自娱。
金源氏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
国亡史兴,己所当任。
乃言于张,愿为撰述。
人或沮之,先生曰:「不可使一代之迹泯而不传。
」乃构亭于家,名曰「野史」,采摭所闻,以寸纸细字,辄为记录,至百馀万言
世所传者,诗文集外,有《中州》、《壬辰杂编》及《杜诗学》、《东坡诗雅》、《锦机》、《诗文自警》等书。
自中原板荡,风雅道衰。
汴京之亡,故老都尽。
先生蔚为一代宗工,以文章独步者几三十年。
由是学者知所指归,作为诗文,皆有法度。
百年以还,名家辈出。
别裁伪体,溯流穷源,论者以先生为标准,不亦宜乎!
词学图录
元好问(1190-1257) 字裕之号遗山
太原秀荣山西忻县)人。
有《遗山》,编《中州》、《中州乐府》,金人诗词多赖以传。
释广恩南宋 1195 — 1243年十月八日
广恩和尚
顺德路洺水贾氏子。
元初祝发。
开元寺僧。
其师亦知识。
训督颇严。
师至性过人。
安纳凄紧。
不见色词小异。
勤勤汲汲。
唯恐不得师心。
及受具为大僧。
振锡远游。
参见名山老宿。
精进勇猛。
所过有去后之思。
且戒行严谨。
少言语。
慎举动。
三业肃然。
六时如一时。
兵马大元帅路通镇临。
清信向佛乘。
净土寺
请师居之。
人无贵贱远近。
争致檀赀。
金碧辉焕。
天成地涌。
以师道风有素。
所归翕然。
故不待号召而至。
策勉而成也。
一日元帅
愿闻净土之说。
师曰。
心体自净。
杂用浊之。
用若能一。
是名著体。
体即净心。
心外无二。
土净心净。
其理无二。
通闻叹服曰。
可谓要言不烦。
表闻于朝。
赐号护国兴理大师法宗菩萨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一
释广恩字万安
姓贾氏洺水人
生有佛性,年且冠,求出家,从经城法云壑祝发,又从晖公受具戒。
学禅临城山,阅数载,游历诸方。
还至枣彊,与大姓霍氏契,因结庵于其所居。
自谓“行不坚洁,诚负佛”,乃辟谷,持大悲章句。
不出户庭者五年。
一日霍氏儿供鲜二枚,隆冬食之,遂多灵异。
其邻火自却,攘暴自禁,鸡啄香而爇,牛受戒而驯,至于愈奇疾,扶危困,复冽泉于涸井,溢浙米于众供,皆前世所希见。
尝诵经传,古义妙理,超然领悟。
饭僧以亿万计,持犯不间,斋敬等视。
甘陵有塔基,欲为治之,发土得石,记名焉,且获舍利,即其地建大道场。
会开元虚席,郡僚率阖属缁素,请住持。
盖自贞祐癸酉中州板荡,所在萧条。
说网罟而保郡县者,无几人逮。
戊寅己卯以来,大兵频岁南出,而邢为冲,驲使络绎,穹帐迁卓,郡或不能容。
以故九流流寓,行客往返,逆旅无所投,皆为之馆谷。
他郡则父逋逃于前,子窥隙于后,独此一方,以之故,晏如也。
玄风所扇,遐迩怀芳,元勋懿戚,豪门贵族,不爱金宝重币。
以圆照塔因故基而崇起之,众不靳力,工不秘巧,辇饟不惮数千里,艰险万状,皆得平达,随度施用,靡不如意。
曾未十稔,屹然崒嵂,突地矗空。
虽瑶光永宁之盛,未易过此。
癸卯仲冬十有八日示寂,春秋四十有九,腊三十,著有《密莲集》。
度具戒僧千馀,寺众恒不啻万指,纪律如一。
弟子万松述其行状,乞房山刘百熙为之碑铭,御弟忽必列以旨谕五路兵马史万户天泽立石。
戴良元末明初 1317 — 13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7—1383 【介绍】: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
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
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
学诗于余阙
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金华,召之讲经史。
旋授学正
不久逃去。
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
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
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
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
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
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
逾年自杀。
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
有《九灵山房集》。
字叔能浦江人
少学文于柳待制贯黄侍讲溍,学诗于余忠宣阙,皆得其师承。
起为月泉书院山长。
至正辛丑,以荐授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儒学提举
然时事已不靖,无可行其志。
乃携家浮海至中州,欲与豪杰交,而卒无所遇,遂南还四明
四明多山水,耆儒故老往往流寓于兹,因相与宴集为乐,酒酣赋诗,击节歌咏,闻者悲而壮之。
洪武壬戌,召至京师,试文词若干篇,留会同馆,命大官给膳,欲官之,以老病固辞,忤旨待罪。
次年四月,卒于寓舍,年六十七。
叔能世居九灵山下,自号「九灵山人」。
有《九灵山房集》三十卷。
王袆谓其诗质而敷,简而密,优游而不迫,冲澹而不携,上追汉魏之遗音而自成一家。
叔能自元亡后,故国旧君之思,往往见于篇什。
其自赞曰:处荣辱而不二,齐出处于一致,歌黍离麦秀之诗,咏剩水残山之句,则于二子,庶几无愧。
苏伯衡赞其画像曰:其跋涉道涂也,类子房之报韩,其傍徨山泽也,犹正则之自放,叔能殆欲终其身为有元之遗民者欤!
字叔能浦江人
元末为儒学提举
九灵山人集。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叔能浦江人
至正中以荐授淮南江北儒学提举有九灵山房集二十卷
张宏范
淮阳》一卷;附录《诗馀》一卷。
·张宏范撰。
宏范字仲畴易州定兴人汝南忠武王柔之第九子也。
官至镇国上将军蒙古汉军都元帅
将兵入闽广,灭宋于厓山
师还而卒。
累赠太师淮阳王谥宪武
事迹具《元史》本传。
其遗诗一百二十篇,词三十馀篇。
燕山王氏尝刻之敬义堂,故宋礼部侍郎庐陵邓光荐为之序。
光荐,即宏范南征时被获不屈,因命其子圭,事以为师者也。
后其曾孙监察御史旭重刋。
明正德中公安知县周钺又重刋之。
此本即从刻传录,盖犹旧帙。
宏范从事郝经,颇留心儒术。
其诗皆五七言近体,虽沿南宋末派,然大抵爽朗可诵,如“中酒未醒过似病,搜诗不得胜如愁”,置之江湖集中不辨也。
亦无愧曹景宗之赋竞病矣。
曩者,天兵克季宋于崖山时,则淮阳献武王实以元帅统师,爰振其武用,熸赵烬,勋劳之大,载在史册,藏之金匮,天下后世知其功高。
乃若词章之盛,人或不能尽知也。
王之里人金台王氏尝以王之诗歌、乐府刻于其家敬义堂。
虽特其仅存之稿,然,于是足以知王之词章为优为耳。
盖王以事业之馀,适其性情而聊以见之吟咏,往往托物感兴为多,而在于射猎击毬之事者无几。
况夫,雅韵清辞,雍容谐协,固非服介胄者之所能及。
至其读韩信李广传诸作,英气伟论,卓荦发扬,又岂拘拘律度之士所能道哉。
惟王世在名门,天资超迈,幼尝学于郝公伯常,而友邓公光荐,恒与钜儒学士大夫交,故属意文字为甚。
王之子恒阳忠献王历事累朝,弼成文治,为世文臣。
平生立朝,大节若汉之丙魏、唐之房杜,皆王所素教焉。
今其曾孙旭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监察御史访求先世遗文,得敬义堂刻。
顾其集,犹王之旧谥“武烈”题其首,欲重梓之,从宣因僭为之叙,以著王之好儒尚文,辞章祇其馀事,且使天下后世之人知王之世家不独高于武功也。
至正十年庚寅九月吉日 中宪大夫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治书侍御史 许从宣 谨叙 故都元帅赠平章谥武烈张公讳宏范字仲畴河内人蔡国武康公第九子也。
天分英特。
少从郝经学士,虽观书大略率意,吐辞往往踔厉奇伟,据鞍纵横,横槊酾酒,叱咤风生,豪快天纵。
其诗类楚汉间烈士语。
余尝谓气,文章之主,诗笔特功名馀。
豪曹氏父子,气雄建安
刘越石悲愤之作,犹度越晋人远甚,斛律金《敕勒》、六朝文士无,唐刘幽求严武张建封辈,一联半句音节豪宕,自别是。
固难以常人捡押翰墨,径畦论也。
中原,文献荒芜,士少有,得辄自有馀。
武烈公作,未尝属稿,篇什随手散落,后亲友网罗遗失,得其仅有者,为诗词若干。
将传于后,属余序。
惟立功立言,自古难并勋业,盖世往往掩其他长。
矧公文章,赫赫照映,非出偏长以与文士角逐者,然英英在纸,略见其人决非营度出吻,笔下辄止者能学,亦非凌烟阁上进贤冠、大羽箭能尽存之穹壤。
要是:古今一奇。
庐陵邓光荐
胜国淮阳张献武王,初以中州著姓,臣事蒙古,为之奔走效力,逼海隅,遂灭其国,功业虽盛,君子弗取,独其诗集之仅存者。
尝取读之,据鞍撗槊,意气豪放。
由军中雅歌而下,少见其比况。
时,方驰逐金戈铁马间,自非有志于投戈讲艺,息马论道,奚暇及此,是则为可取焉者也。
诗集首题【淮阳张献武王】,人盖侈其爵谥云尔
乃今僭易之曰《张淮阳诗集》。
若唐之韦苏州以诗鸣、宋之秦淮海以乐府鸣之类是已。
乐府仍附于其后。
顾旧本,触首随落,且传之者复甚钞。
于是拾遗补阙,重加校正,命工翻刻,庶备元诗之一家。
张讳宏范字仲畴中州河内人,履历之详,具载《元史本传》云。
时正德辛未岁孟冬之吉公安县事宿人 周钺
李俊民金末元初 1176 — 12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6—1260 【介绍】: 泽州晋城人字用章号鹤鸣道人
得程氏之学及邵雍《皇极》数。
章宗承安五年进士第一,授应奉翰林文字,未几,弃官教授乡里。
宣宗南迁,隐嵩州鸣皋山,后徙西山
蒙古忽必烈在潜藩,以安车召之,问以祯祥。
卒年八十。
有《庄靖集》。
俊民字用章
别号鹤鸣老人
唐韩王元嘉之后。
家于泽州
少通程氏之学,金承安中,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
未几,弃官教授
南迁后,隐于嵩山
元世祖在藩邸,刘秉忠盛称之,以安车召见,延访无虚日,遽乞还山。
卒,赐谥庄静先生
(集作庄靖。
世祖尝曰:「朕求贤三十年,惟得窦汉卿李俊民二人。
」泽守段正卿刻其遗集十卷,长平李仲绅、王特升序之。
谓自筮仕后,冥搜隐索四十馀年,虽片言只字,亦必有据。
刘瀛云:「先生诗格律清新似东坡,句法奇杰似山谷。
集句圆转,脉络贯穿,半山老人之体也。
雄篇钜章,奔腾放逸,昌黎公之亚也。
」盖为当时所推重如此。
先生尝自书登科记后曰:余阅承安庚申登科记三十三人,革命后,独与高平赵楠庭干二人在。
一日,邂逅于乡邑,哽咽道旧。
壬寅五月庭干复挈家之燕京,感慨忍泪,书五十六字寄之:「试将小录问同年,风采依稀堕目前。
三十一人今鬼录,与君虽在各华颠。
君还携幼去燕然,我向荒山学种田。
千里暮鸿行断处,碧云容易作愁天。
」是时,蔡州失守已十年矣。
故云。
赵琏元 ? — 135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许州人字伯器赵宏伟孙。
英宗至治元年进士,授嵩州判官
累除杭州路总管,吏服其明决而不敢欺。
浙江徭役重,为坊里正者多破家。
建议以属县坊正为雇役,里正用田赋以均之。
浙人称便。
吏部侍郎
后为淮南参知政事,移镇泰州
张士诚反元,出战被擒死。
维基
赵琏(?
—1353年),字伯器元朝许州襄城人赵宏伟之孙。
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进士,授嵩州判官
后任汴梁路祥符县,入朝为国子助教,出任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杭州路总管
官吏佩服他明察决断而不敢欺骗。
浙江徭役重,坊正里正多破产。
赵琏建议以属县坊正为雇役,里正用田赋来均衡。
浙江人感觉很便利。
因为有政绩,召为吏部侍郎,历任中书左司郎中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出为山北辽东道廉访使
至正十一年(1351年),为淮南江北行省参知政事,镇守扬州,改镇真州
至正十三年(1353年)张士诚泰州降元,他移镇泰州
张士诚再次反元,攻陷泰州兴化后,他率兵在泰州围剿,被擒获后杀害。
其弟赵琬
牟巘宋末元初 1227 — 13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7—1311 【介绍】: 隆州井研人,徙居吴兴字献甫,一作献之
牟子才子。
以父荫累历浙东提刑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
宋亡,不出,与子应龙自为师友,讨论经学,学者称陵阳先生
有《陵阳集》。
字献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
宋端明学士子才之子,擢进士第
官至大理少卿
子应龙,咸淳进士,元初起教授阳州,以上元簿致仕。
当宋亡时,献之已退不任事矣。
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学,以义理相切磨。
应龙遂以文章大家见推于东南。
是时宋之遗民故老,伊忧抑郁,每托之诗篇以自明其志。
谢皋羽林德阳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
其他仇仁近戴帅初辈,犹不免出为儒师,以升斗自给。
献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缁。
元贞大德之间,年在耄耋,岿然备一时文献,为后生之所矜式。
所著《陵阳集》若干卷,次子帅府都事应复所编,国史编修程端学为之序。
谓其出处有元亮大节,正不当徒以诗律求之也。
全宋诗
牟巘(一二二七~一三一一)字献甫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井研(今属四川)人,徙居湖州(今属浙江)
以父荫入仕,曾为浙东提刑
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
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
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
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
 牟巘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
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字献之陵阳人
全宋文·卷八二二二
牟巘(一二二七——一三一一)字献之一字献甫隆州井研(今四川井研)人,后徙吴兴
进士
尝知武冈军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公事。
在朝历大理正、侍右郎中,累官朝奉大夫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
入元不仕,闭户穷经者三十六年,至大四年卒,年八十五。
学有所宗,为文典实详雅,学者称陵阳先生
著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又与其子应龙合撰《六经音考》。
见《宋史翼》卷三四本传及《陵阳集》内诸文,参《四库全书总目》陵阳集条。
释文述元 ? — 1313
文述
字无作
明之慈溪人
自幼不御不洁。
读书吾伊。
入口辄成诵。
既长。
从师受五经。
纵观子史百家之书。
阅佛书。
忽心融神会。
恍然如素习。
即日白父母。
愿出家度生死。
落发于东溪牧公。
得戒于大用諿公。
参历至径山元叟端公
亟称赏之。
以为有道之器。
过净慈。
谒海东屿。
亦见器许。
然俱无所解悟。
遂杖策入天童。
见怪石奇禅师
与语契合。
奇欲倚之以大其家。
即令入室侍书
其后砥平石主是山。
掌藏钥。
诸山法侣。
遂籍籍闻师声誉。
咸愿礼迎宣演大法。
会凤跃山等慈法席虚。
行宣政院
起师主之。
俄迁大梅之护圣
二刹皆衰陋。
丛林仪范多废缺。
师至。
申以约束。
人人自律。
至其为众说法。
则脱略窠臼。
拨去枝叶。
使听者涣然无疑。
名缁奇衲。
风靡而至。
师之名益闻。
帝师锡以觉智圆明之号。
归老于福昌
辟一轩于寺之左。
扁曰舒啸。
湖海名德。
若断江月江商隐梦堂诸公。
皆迎致其中修供养。
缙绅之贤者。
亦时时过从。
为方外友。
柳道传
黄晋卿
危太朴
李季和
尤号知己。
年近七旬益畏烦杂。
退居花屿湖。
当白莲盛开。
月色娟好。
趺坐一小艇。
泛湖水中。
清绝如须菩提可画也。
居恒必蚤起。
礼拜诵持。
虽祁寒溽暑不懈。
临众甚严。
接宾朋则津然。
喜见眉目。
抵掌笑语。
滚滚不能休。
有以为问者。
师曰。
成就后学。
不可不肃。
客以欢来。
故不然也。
三山文海郁公。
以一钵行四方。
每视其去留为重轻。
然独从师游湖上。
钦重爱恋。
久而忘去。
盖阅世愈多。
而情之所及者愈淡。
乃更求深山密林。
浩然长往。
使人投筇顿足。
以想见其风裁。
皇庆二年九月
示疾终。
段成己金末元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稷山人字诚之号菊轩
段克己弟。
哀宗正大间进士,授宜阳主簿
入元不仕。
成己字诚之,克己仲弟。
金正大进士第,授宜阳主簿
克己殁后,自龙门山晋宁北郭,闭门读书。
元世祖降玺书,即其家起为平阳儒学提举,不赴。
年过八十,优游以终,世称菊轩先生
祭酒周文懿评其文在班、马之间,河汾遗老之卓然一门,未有如段氏者也。
胡奎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
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
有《斗南老人》。
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海宁人
宁府教授
字虚白海宁人
洪武中以儒学徵授宁府教授
有《斗南老人》六卷。
(《四库总目》:元至顺间,尝游贡师泰之门,集前有宁王权序。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吾乡云东逸史曾手录其稿,旧藏项氏天籁阁,继归高氏稽古堂,后为华山马思赞所藏。
」案今世所传集皆出天籁阁钞本,止有四卷,前有项元汴题识,而无宁王原序。
此本为明初宁王文英馆所刊,见于《宁府书目》。
昆山徐氏传是楼又从刻影钞,实分六卷,凡诗一千九百馀首。
与项氏所藏互校,乃知彼多所脱佚,不为足本。
宁王序中载宗哲徐将军西山,有道士过访食道士吟一绝句云:「一拳打得地皮穿,握住东风不放拳。
只待杜鹃啼血后,放开凤尾始朝天。
」问其所作,以箸书斗南老人四字。
先生未有是称,后得先生稿,方知先生诗也。
与所载「望湖亭」一事,文相连属。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独未采录,知彝尊所见惟天籁阁残本,其记「望湖亭」事亦从都穆《南濠诗话》摭入耳。
诗不事雕饰,往往有自然之致。
彝尊谓其功力既深,格调未免太熟,诵之若古人集中所已有者,其言诚不为过。
然舂容和雅,其长处亦不可掩。
视后来之捃拾摹拟者固有间矣。
清江集》:虚白从民曹贡公玩斋学诗,公为指授三经、三纬法,及论汉、魏以下之变。
虚白未三十,已进于诗,凡触物而成者,粲然春翘之擢颖,翕然天籁之投曲。
《诗谈》:海昌胡虚白:一鹗横秋,群鸟敛翼。
《七修类槁》:浙省员外郎张光弼庐陵人,元末政坏,遂弃官不仕,以诗酒自适,号一笑居士
尝曰:「吾死埋骨西湖,题曰『诗人张员外墓』足矣。
」后果如其言。
海昌胡虚白作诗以吊云:「二仙坊里张员外,头白相逢只论诗。
今日过门君不见,小楼春雨燕归迟。
」「西子湖头碧草,天留山水葬诗人。
老逋泉下应相见,为说梅花写得真」二仙坊在杭之寿安坊西,即今之花市也。
田按:虚白长于乐府,七言断句,风藻翩翩,殊有标致。
余所见《斗南集》系影钞宁国文英馆本,与《四库》著录一千九百馀首之数适合,洵为罕见之笈,《诗综》第录六诗,不足见其所长,特广为甄录,与海内谈艺家共赏之。)
瞿佑元末明初 1341 — 14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41—1427 【介绍】: 名一作祐
浙江钱塘人字宗吉
学博才赡,年十四能即席和杨维桢诗,俊语叠出,被誉为“瞿家千里驹”。
洪武中以荐历仁和临安宜阳训导,升周府右长吏
永乐中以诗祸下诏狱,谪戍保安十年
洪熙元年释归,复原职内阁办事
有《剪灯新话》、《存斋诗集》、《乐府遗音》、《余清词》、《归田诗话》等。
瞿佑(一作祐)(1341—1427)字宗吉自号存斋钱塘人
洪武初以荐历宜阳训导、迁周府长史
永乐间以诗祸谪戍保安洪熙元年放归。
著有《香台集》、《乐府遗音》、《剪灯新话》等。
字宗吉钱塘人
洪武中周府长史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宗吉钱塘人
洪武中以荐历仁和临安宜阳三县训导周王府右长史永乐间谪戍保安洪熙初赦还有存斋乐全集香台百咏
宗吉钱塘人
洪武中以荐历仁和临安宜阳训导,迁周府长史
永乐间谪戍保安洪熙时赦还。
有《存斋乐全集》、《香台百咏》。
(《诗谈》:钱塘瞿宗吉组织工丽,其温飞卿之流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瞿宗吉风情丽逸,见之诗篇者,往往有歌扇舞裙之兴。
金公素谓之司空见惯者,诚然也。
夏时正修《杭州府志》独不录其诗词,而白、苏、杨、萨偎红倚翠之篇悉皆衷裒采,岂非贵耳而贱目哉!
钱塘陈端子肃者,喜游侠,为奇俊语,宗吉甚奇之。
春日游湖有句云:「茜红女儿歌《白纻》,墨黑燕子来乌衣。
」后商于闽中,盘桓妓馆赋诗云:「青铜三百一斗酒,荔枝十八谁家娘?
」逾一岁而卒,年二十三云。
宗吉作念奴娇词悼之,曰:「海山何处,叹人间,别有芙蓉城阙。
雾阁云窗深几许?
独驾青骡超越。
香霭云屏,被朋锦浪,笑捧龙绡袜。
镜鸾舞罢,半帘灯影明灭。
谁信一钦琼浆,玉山自倒,魂逐惊鸿没。
瘅雨蛮烟归梦断,愁满空梁残月。
畴昔相期,杀鸡炊黍,中道成长别。
故山秋晚,何人共
」 《归田诗话》:元遗山编《唐鼓吹》,专取七言律诗,郝天挺为之注,世皆传诵。
少日效其制取宋、金、元三朝名人所作,得一千二百首,分为十二卷,号《鼓吹续音》。
自为八句题其后云:「《骚选》亡来雅道穷,尚馀律体见遗风。
半生莫售穿杨技,十载曾加刻楮功。
此去未应无伯乐,后来当复有扬雄
吟窗玩味韦编绝,举世宗唐恐未公。
」既成,求观者众,转相传借。
或有嫉之者,藏匿其半,因是遂散失不存,再欲裒集,无复是心矣。
姜南《洗砚新录》:世之瞽者,或男或女,有学弹琵琶演说古今小说以觅衣食,北方最多,京师特盛,南京杭州亦有之。
尝读瞿存斋《过汴梁》一律云:「歌舞楼台事可誇,昔年曾此擅豪华。
尚馀艮岳排苍昊,那得神霄隔紫霞。
废苑草荒堪牧马,长沟者不藏鸦。
陌头盲女无愁恨,能拨琵琶说赵家。
」观此,则自昔盖有之矣!
田按:宗吉才华烂漫,咏古之作最为警策。
若徒赏其《安荣美人行》、《美人画眉歌》及《漫兴》、《书生叹》诸篇,鲜不为才人之累矣!)
张昱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
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
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
明太祖征至,厚赐遣还。
卒年八十三。
有《庐陵集》。
字光弼庐陵人
少事虞文靖公集,得诗法焉。
又为张潞公翥所知。
左丞杨完者镇江浙,用才略参谋军府事,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
左丞死,弃官不出。
张士诚礼致之,不屈。
策其必败,题蕉叶以寓志。
周伯温杨廉夫辈交游最相得。
张氏亡,明太祖徵至京师,闵其老,曰:「可閒矣!
」厚赐遣还。
自号可閒老人
徜徉西湖山水间,年八十三卒。
其生平所作,散亡已多,杨文贞公士奇搜得其遗稿,为之序曰:虞文靖才高识广,其诗浩博而不肆,变化而不穷,而一宿于正。
先生之诗,气宇闳壮,节制老成,而从容雅则,称其所传。
元季用兵,藩府僚属,多侵官怙势。
光弼以诗酒自娱,超然物表,退居西湖寿安坊,贫无以葺庐,凌彦翀为疏募焉。
酒间为瞿宗吉诵《歌风台》诗,以界尺击案,渊渊作金石声
笑曰:「我死,埋骨湖上,题曰『诗人张员外墓』足矣。
钱牧斋列朝诗集》,次光弼廉夫之后,皆以元官终其身者也。
字光弼庐陵人
元末官员外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光弼庐陵人
仕为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枢密判官自号可閒老人庐陵
沙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柳泉人,本哈剌鲁氏,初名抄儿赤
五岁时,为宋军所虏。
十八岁,居刘整幕下,以沙为姓。
后从降元,授管军百户
从攻江南,屡立战功,累官松江万户府达鲁花赤
宋翼元 1267 — 13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7—1332 【介绍】: 泽州高平人字云举
沉静好学。
核洽经传,旁通百家。
初除大都路儒学正,迁中山怀庆两府教授,改永宁县主簿
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贵。
官至佥太常礼仪院事
所至有善政。
僧念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松江华亭人号梅屋俗姓黄
仁宗延祐中,居嘉兴祥符寺
英宗至治间,尝驿召至京师,缮写金字佛经,因受法于帝师帕克巴。
有《佛祖通载》。
念常
号梅屋
华亭黄氏子。
母杨。
梦僧庞眉雪发。
大长老
托宿焉。
因而娠。
至元壬午三月十有二日诞。
于夜神光烛室。
异香袭人。
逾日不散。
既长。
喜焚香孤坐。
风骨秀异。
年十二。
恳求出家。
父母钟爱之。
诱以世务。
终莫夺其志。
遂舍之。
元贞乙未
江淮总统所。
授以文凭。
薙发受具。
遍游江浙大丛林
博究群经。
宿师硕德
以礼为罗延之。
皆撝谦弗就。
至大戊申
佛智晦机和尚
江西百丈。
迁杭之净慈。
师往参承。
于言下有省。
俾掌记室
服勤七年。
延祐乙卯
佛智径山
师职后版表率。
明年
朝廷差官理治教门。
承遴选住嘉兴祥符
至治癸亥
乘驿赴京。
得以观光三都之胜。
览燕金遗墟。
五台礼曼殊。
出入金门
讨论坟典。
司徒云麓洪公。
别峰印公
帝师以下。
皆尊而爱之。
自京而回。
姑苏万寿法席。
师精通内义。
外博群书。
乃取佛祖住世之本末。
传授之源流。
及夫时君世主之所尊尚。
王臣将相之所护持。
参异同。
考讹正。
运弘护之心。
秉至公之笔。
缉而成书。
谓之佛祖历代通载。
凡二十有二卷。
翰林道园虞公序其首。
慨僧史无续而失传。
志磐书事之无法。
盖深有取于师言也。
宝洲上人谓。
师此述。
理明事实。
出入经典。
考五宗传。
殊有补于名教。
于是。
普觉文房。
采摭内外典籍成编。
题曰稽古略。
与师并行于世。
详略各得其宜也。
刘肃金末元初 1188 — 12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8—1263 【介绍】: 金元间威州洛水人字才卿
金宣宗兴定二年词赋进士
尚书省令史,曾辨析冤狱,使十一人得免死刑。
金亡,依东平严实,为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改行军万户府经历
奏罢东平重赋。
忽必烈在藩府时,用为邢州安抚使
中统间,累授左三部尚书,官曹典宪,多所议定。
寻兼商议中书省事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