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张宏唐末宋初 939 — 10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9—1001 【介绍】: 青州益都人字巨卿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
累迁著作郎,预修《太平御览》。
遂州,以勤干闻。
雍熙中吕蒙正等荐其文行,授主客郎中史馆修撰
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真宗咸平二年,累官知登闻鼓院
循谨守位,不求赫赫之誉,居官未尝败事。
王能北宋 942 — 10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2—1019 【介绍】: 广济定陶人
太宗朝累官济州团练使、知静戎军
建议决鲍河,断长城口,北注雄州塘水为戎马限,方舟通漕,以实边塞。
又开方田及击退北敌之进攻。
真宗朝官至彰信军节度
全宋文·卷一○一
王能(九四二——一○一九)广济定陶(今山东定陶)人。
初事太宗于蕃邸,太宗朝累迁殿前左班指挥使殿前右班都虞候兼御前忠佐马步军都军头,领潘州刺史
咸平初,为济州团练使,知静戎军
后历为定州副都部署、镇定副都部署静江军节度
天禧元年,转都指挥使、领保静军节度
二年,授彰信军节度
三年,卒,年七十八。
宋史》卷二七九有传。
石保兴北宋 945 — 10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5—1002 【介绍】: 开封浚仪人字光裔
本名保正
石守信子。
以荫补供奉官
太宗雍熙初契丹扰边,为澶州前军驻泊。
李继迁入抄,徙银、、绥、府都巡检使
真宗咸平中威虏军,夏人来,保兴发官库钱给战士,主者不可,保兴愿以家财偿之。
夏人退,真宗不问。
棣州防御使,徙知邢州,改澶州
以疾还京师卒。
田钦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颍州汝阴人
后周世宗淮南,为前军都监
宋初,历西上閤门使,领贺州刺史
太祖开宝三年,为定州马都部署,与契丹战于遂城,自旦及晡,杀伤甚众。
江表既平,以功加领汾州防御使
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太原,屯石岭关以捍契丹
性刚戾负气,所受月俸刍粟,多贩鬻规利,为部下所诉,责授睦州团练使
官终银、、绥、宥都巡检使
查道北宋 955 — 1018
全宋文·卷一六三
查道(九五五——一○一八)字湛然歙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解褐馆陶
寇准荐,授著作佐郎
淳化中通判遂州
至道中徙知果州
咸平四年代归,出知宁州
贤良方正,拜左正言直史馆,历西京转运副使、充度支副使,出知襄州
大中祥符元年预修《册府元龟》,三年龙图阁待制
天禧元年出知虢州二年五月卒,年六十四。
有集二十卷。
宋史》卷二九六有传。
郑希甫北宋 956 — 1027
全宋文·卷一六四
郑希甫(九五六——一○二七)字源明荥阳(今河南荥阳)人。
咸平中进士第,为建阳,授大理寺丞,知吉州龙泉县,移知康州安顺军滑州等地。
天禧中都官员外郎
天圣五年卒,年七十二。
苏舜钦郑公志》。
郭延浚北宋 ? — 9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9 【介绍】: 徐州彭城人字利川
郭廷谓子。
父死,太祖录为供奉官,屡使西北,宣谕机事。
太宗太平兴国中始置合同凭由印,命与刘蒙正同掌。
淳化四年,充成都十州都巡检使,破李顺军。
汉州,改洛苑使
又命率兵屯遂州
内园使卒。
黄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州浦城人字伯起
太宗端拱二年进士
累官通判遂州,时有诏至西川给军士缗钱,东川独不及,军士谋为变,谓诏书稽留,开州帑给钱如西川,众遂定。
江淮发运使,发前任李溥奸赃数十事,坐废,亦为所讼,夺一官。
后复官知饶州,徙广东转运使
全宋诗
黄震字伯起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
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进士(《福建通志》卷三三)。
累迁著作佐郎通判遂州,擢江淮发运使
后知饶州,徙广东转运使
宋史》卷三○三有传。
毋宾古北宋
简介
咸平元年(998)三司度支判官
咸平三年(1000)许州知州
大中祥符二年(1009)遂州知州
李延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并州晋阳人
李进卿子。
以荫补供奉官,寻为閤门祗候,三迁至西京左藏库使
真宗咸平初,历知平戎、宁边顺安军保州威虏军钤辖,又知冀州
六年,徙瀛州
景德初,率州兵力战来犯之契丹兵,获铠甲兵矢竿牌数百万。
二年,徙知邢州
历天雄军、贝州副都部署,知博三州
大中祥符九年,以左武卫大将军致仕。
天禧初卒。
李虚己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州建安人字公受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
累官殿中丞,出知遂州,以能称。
真宗称其儒雅循谨,特擢右谏议大夫
权御史中丞给事中,知河中府洪州
工部侍郎知池州分司南京
喜为诗,与曾致尧晏殊唱和,精于格律。
卒年六十九。
有《雅正集》。
全宋诗
李虚己字公受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进士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五)。
累迁殿中丞,知遂州
入为龙图阁待制,历判大理寺,迁右谏议大夫、出知河中府
权御史中丞,后进给事中
真宗天禧五年(一○二一),知洪州(《北宋经抚年表》卷四)。
知池州,求分司南京,卒,年六十九。
有《雅正集》十卷,已佚。
宋史》卷三○○有传。
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二六七
李虚己字公受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太平兴国二年进士,历沈丘县,知城固县,知遂州
通判洪州提点荆湖南路刑狱,徙淮南转运副使
兵部郎中,为龙图阁待制判大理寺
特迁右谏议大夫,出知河中府,召权御史中丞
给事中、知洪州
尚书工部侍郎分司南京卒。
喜作诗,精于格律,有《雅正集》十卷。
宋史》卷三○○有传。
释重显北宋 980 — 10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0—1052 【介绍】: 僧。
遂州人
俗姓李字隐之
家世豪富,以儒业传。
幼承家学而志存出世,因离俗入道。
得法于智门祚禅师
明州雪窦寺
仁宗皇祐中赐号明觉大师
有《瀑泉集》。
全宋文·卷三二六
重显(九八○——一○五二)俗姓李字隐之遂州(治今四川遂宁)人。
幼出家,受具足戒。
方至随州,参云门宗大师智门光祚,居五年,尽得其道。
池州景德寺首座讲僧肇《般若无知论》。
后为苏州洞庭山翠峰寺住持。
曾会请,住持明州雪窦山贤圣寺三十一年,朝廷赐号明觉大师
重显工翰墨,曾举古代公案百则,以韵语颂其奥旨,此即《雪窦颂古》,于禅宗影响深,云门宗风由是大振,世称「云门中兴」。
皇祐四年卒,年七十三。
著作除《颂古集》一卷外,尚有《祖英集》二卷、《瀑泉集》一卷、《拈古集》一卷等,门人集其著述及语录,后合编为《明觉禅师语录》六卷(存)。
事迹详见吕夏卿明觉大师塔铭》(大正藏卷四七《明觉禅师语录》卷六附)。
禅师名重显
字隐之
遂州人
太平兴国五年四月八日
生于李氏。
幼精锐。
读书知要。
下笔敏速。
然雅志丘壑。
父母不能夺。
竟依益州普安院。
沙门仁铣为师。
落发受具。
出蜀浮沈。
荆渚间历年。
典客大阳。
与客论赵州宗旨。
客曰。
眼禅师
昔解后觉铁觜者。
金陵
赵州侍者也。
号称明眼。
问曰。
赵州柏树子因缘。
记得否。
觉曰。
先师无此语。
莫谤先师好。
法眼拊手曰。
真自师子窟中来。
觉公言无此语。
而法眼肯之。
其旨安在。
曰。
宗门抑扬。
有规辙乎。
时有苦行。
韩大伯者。
貌寒寝侍其旁。
辄匿笑而去。
客退。
数之曰。
我偶客语。
尔乃敢慢笑。
笑何事。
对曰。
笑知客智未正
择法不明。
曰岂有说乎。
对以偈曰。
一兔横身当古路。
苍鹰才见便生擒。
后来猎犬无灵性。
空向枯桩旧处寻。
阴异之。
结以为友。
盛年工翰墨。
作为法句。
追慕禅月休公
尝游庐山栖贤时。
禅师居焉。
简严少接纳。
藞苴不合。
作师子峰诗讥之(师子峰在栖贤之后)。
曰踞地盘空势未休。
爪牙安肯混常流。
天教生在千峰上。
不得云擎也出头。
齐岳者为侣。
同谒五祖戒禅师
于山前庄。
先往。
机语不契。
亦竟不见。
北游至复州
北塔祚禅师者。
香林远公嫡子。
云门之孙也。
蜀人
知见高。
学者莫能觏其机。
俊迈。
爱之。
遂留止五年
尽得其道。
学士曾公会厚善。
相值淮上。
何之。
曰将游钱塘绝西兴。
天台雁荡
曾公曰。
灵隐天下胜处。
珊禅师吾故人。
以书荐
灵隐
三年。
陆沈众中。
俄曾公奉使浙西。
访灵隐
无识之者。
时堂中僧千馀。
使吏捡床历。
物色求之。
乃至曾公问。
向所附书。
袖纳之曰。
公意勤。
然行脚人非督邮也(一本曰。
然行脚人。
于世无求。
敢希荐达哉)。
曾公大笑。
珊公以是奇之。
吴江翠峰虚席。
举显出世。
开法日。
顾视大众曰。
若论本分相见。
不必高升此座。
乃以手指曰。
诸人随山僧手看。
无量佛土一时现前。
各各子细观瞻。
其或涯际未知。
不免拖泥带水。
于是登坐。
又环顾大众曰。
人天普集合。
发明何事。
岂可互分宾主。
驰骋问答。
便当宗乘去。
广大门风。
威德自在。
辉腾今古。
把定乾坤。
千圣只言自知。
五乘莫能建立。
所以声前悟旨。
犹迷顾鉴之端。
言下知归。
尚昧识情之表。
诸人要识真实相为么。
但以上无攀仰。
下绝己躬。
自然常光现前。
个个壁立千仞。
还辩明得也无。
未辩辩取。
未明明取。
既辩明得。
便能截生死流。
踞佛祖位。
妙圆超悟。
正在兹时。
堪报不报之恩。
以助无为之化。
后住明州雪窦。
宗风大振。
天下龙蟠。
凤逸衲子
争集座下。
号云门中兴
尝经行植杖。
众衲环之。
忽问曰。
有问云门。
树凋叶落时如何。
曰体露金风。
云门答遮僧耶。
为解说耶。
有宗上座曰。
待老汉有悟处。
即说。
熟视。
惊曰。
韩大伯乎。
曰老汉瞥地也。
于是令挝鼓众集。
曰。
大众今日。
雪窦宗上座
乃是昔年大阳韩大伯
具大知见。
晦迹韬光。
欲得发扬宗风。
幸愿特升此座。
宗遂升座。
僧问。
宝剑未出匣时如何。
曰神光射斗牛
又问出匣后如何。
曰千兵易得。
一将难求。
僧退。
宗乃曰。
宝剑未出匣。
神光射斗牛
千兵虽易得。
一将实难求。
便下座。
一众大惊。
暮年悲学者寻流失源。
作为道日损偈曰。
三分光阴二早过。
灵台一点不揩磨。
贪生逐日区区去。
唤不回头争奈何。
馀敷扬宗旨。
妙语遍丛林。
皇祐四年六月十日
沐浴罢。
整衣侧卧而化。
阅世七十三。
坐五十
建塔山中。
得法上首天衣义怀禅师
雪窦禅师
名重显
字隐之
遂州李氏子
幼精锐抗志尘表。
普安诜上人。
出家受具。
遍历讲筵
游刃经论。
问辩风驰。
同学敛气。
不敢伸。
弃而归禅。
出蜀入
典客大阳。
与客论赵州宗旨。
客曰。
眼禅师
昔解后觉铁觜于金陵
赵州侍者也。
号称明眼。
问曰。
赵州柏树子因缘。
记得么。
觉曰。
无此语莫谤先师。
法眼拊手曰。
真自师子窟中来。
觉公言无此语。
法眼肯之。
其旨在。
曰。
宗门抑扬。
有规辙乎。
时有苦行名韩大伯者。
貌寒寝侍其傍。
辄匿笑而去。
客退。
师数之曰。
我偶客语耳。
乃敢慢笑。
笑何事。
对曰。
笑知客未正。
择法不明。
曰。
有说乎。
对以偈曰。
一兔横身当古路。
苍鹰才见便生擒。
后来猎犬无灵性。
空向枯椿旧处寻。
师阴异之。
结以为友。
师盛年工翰墨。
作为法句。
追慕禅月休公
有诗云。
红芍药边方舞蝶。
碧梧桐里正啼莺。
离亭不折依依
况有春山送又迎。
尝依栖贤湜公
机不合。
作师子峰诗而去。
齐岳者为侣。
同谒五祖戒师。
于山庄前。
先往。
机语不契。
师亦竟不见。
遂南游。
谒智门祚禅师
者。
香林远公嫡子。
云门之孙也。
知见高。
学者。
莫能觏其机。
师俊迈。
智门爱之。
一日伸问曰。
不起一念云何有过。
智门召师。
师近前。
智门以拂子蓦口。
打拟开口。
随又打。
师豁然开悟。
依止五年。
尽得其道。
师与学士曾公会厚善。
相值淮上。
问师何之。
曰将游钱塘绝西兴。
天台雁荡
曾公曰。
灵隐天下胜处。
珊禅师吾故人。
以书荐师。
师至灵隐
三年陆沉众中。
俄曾公。
奉使浙西访师。
灵隐无识者。
时堂中僧千馀。
使吏捡床历。
物色求之。
乃至曾公问向所附书。
师袖纳之曰。
公意勤然。
行脚人非督邮也。
曾公大笑。
珊公以是奇之。
师出世。
初住吴江翠峰
后迁明州雪窦。
曾公守越时。
敦请也。
上堂云。
春山叠乱青。
春水漾虚碧。
寥寥天地间。
独立望何极。
便下座却顾谓侍者曰。
适来有人看方丈否。
曰有。
曰。
作贼人心虚。
师举宗教三十馀年。
海内奇衲子争赴之。
暮年。
悲学者寻流失源。
作为道日损偈曰。
三分光阴二早过。
灵台一点不揩磨。
贪生逐日区区去。
唤不回头争奈何。
又书壁文。
戒进后学。
其略曰。
身如行厕。
利称软贼。
百年非久。
三界无安。
惜寸阴
当求解脱。
读者鼻为之酸师一日偶经行。
植杖于林下。
众衲环之。
忽问曰。
有问云门树凋叶落时如何。
曰体露金风。
云门答这僧耶。
为解说耶。
有宗上座出众对曰。
待老汉有悟处即说。
师熟视惊曰。
韩大伯乎。
曰老汉瞥地也。
于是令挝鼓。
众集。
曰。
大众。
今日雪窦宗上座
乃是昔日大阳韩大伯
具大知见。
晦迹韬光。
欲得发扬宗风。
幸愿特升此座。
宗遂升座。
僧问。
宝剑未出匣时如何。
曰。
神光射斗牛
又问。
出匣后如何。
曰。
千兵易得。
一将难求。
僧退。
宗乃曰。
宝剑未出匣。
神光射斗牛
千兵容易得。
一将实难求。
便下座。
一众大惊。
宗即承天宗禅师也。
师一日游山。
四顾周览。
侍者
何日复来此。
侍者哀乞遗偈。
曰。
平生惟患语之多矣。
翌日出杖履衣盂。
散及徒众。
乃曰。
七月七日复相见耳。
至期盥沐摄衣。
北首而逝。
阅世七十三。
坐五十夏。
塔全身于寺之西坞。
赐号明觉禅师
系曰。
云门一宗。
得雪窦而中兴。
不然亦扑扑矣。
师器宇凝重。
即袖中一书。
三年仍还本人。
便足气压千古。
家声浩浩。
子孙绳绳。
岂偶然哉。
张存北宋 984 — 10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4—1071 【介绍】: 冀州人字诚之
真宗景德二年进士
安肃军判官
屡荐为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西边兵事起,以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
元昊求款附,建言息兵役,反对攻讨。
后入知开封府
王则起事,坐失察降知汀州
又坐事夺职知池州,徙郴州
久之复职,以吏部侍郎致仕。
卒谥恭安
全宋诗
张存(九八四~一○七一)字诚之冀州(今河北冀县)人。
真宗景德二年(一○○五)进士,为安肃军判官
天禧末,官殿中侍御史
仁宗康定元年(一○四○)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
庆历二年(一○四二),由知成德军徙为河北转运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六)。
嘉祐二年(一○五七),以吏部侍郎致仕。
神宗熙宁四年卒,年八十八。
谥恭安(《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一司马光张恭拨公墓志铭》)。
宋史》卷三二○有传。
全宋文·卷三三○
张存(九八四——一○七一)字诚之冀州(治今河北枣强东北)人。
景德二年进士
蜀州赵州司理,迁安肃军判官
天禧中,中身言书判科,改著作佐郎知大名府朝城县,历京东陕西河北转运使户部度支副使陕西都转运使,知延州泽州、成德军。
知开封府,降知汀州,夺职知池州,徙郴州
吏部侍郎致仕,累迁礼部尚书
熙宁四年三月卒,年八十八,谥恭安
事迹详司马光礼部尚书张公志铭》(《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七七),《宋史》卷三二○有传。
卢鉴北宋
全宋文·卷三二六
卢鉴字正臣金陵(今江苏南京)人。
累举进士不中,授三班奉职、监房州酒税,以右班殿直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
大中祥符二年閤门祗候,为本路兵马都监
利州都监,知仪州利州
天禧三年保州,历知广信军原州庆州环州丹州
累迁西京左藏库使恩州刺史,为环庆路钤辖兼知环州,改西上閤门使、知秦州,卒。
宋史》卷三二六有传。
滕世宁北宋
简介
天禧元年(1017)遂州知州
陈执古北宋
全宋文·卷四○九
陈执古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人,执中弟。
以父任授秘书省校书郎,历知邵武县通判秀州,知淮南军、遂州临江军
明道元年,官至比部员外郎通判建州
有文集二十卷。
王安石比部员外郎陈君志铭》(《临川先生文集》卷九五),《宋史》卷二六七《陈恕传》。
任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人字应之
进士第
安肃军判官,上疏请饬边备,真宗识其名。
累官枢密副使,无所建树。
罢知河阳,改蔡州
太子少保致仕
卒谥恭惠
全宋诗
任布字应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进士及第,补安肃军判官
真宗天禧四年(一○二○)屯田员外郎越州事。
五年,移建州(《嘉泰会稽志》卷二)。
官至枢密副使,以工部侍郎罢知河阳蔡州
仁宗皇祐间,诏陪祀明堂,称疾不赴。
卒。
宋史》卷二八八有传。
李景北宋
简介
天圣九年(1031)遂州知州
冯文显北宋 1010 — 1080
全宋文·卷九三二
冯文显(一○一○——一○八○)字晦之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人,太尉守信之子。
初以父任为右班殿直
景祐初左侍禁定州酒税,历任唐、陈州巡检滑州都监江东路、京西路提点刑狱,湖北路、益利路兵马钤辖,知鄜州广信军,所至以廉能称。
累官至左藏库使银青光禄大夫封始平郡开国公
元丰三年卒,年七十一。
杨杰无为集》卷一四《冯侯墓表》。
蹇周辅北宋 1013 — 10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3—1088 【介绍】: 成都双流人字磻翁
进士
知宜宾、石门二县,通判安肃军,入为御史台推直官
以治李逢狱为神宗所称,擢开封府推官
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改福建转运使,镇压廖恩起事。
元丰初大理少卿,迁三司度支副使,累官刑部侍郎
哲宗元祐初,坐立江西福建盐法事,罢知利州,徙庐州卒。
善属文,神宗尝命作《答高丽书》,屡称善。
全宋文·卷一五一二
蹇周辅(一○二三——一○八八)字皤翁双流(今四川双流)人。
少与范镇为布衣交。
年未冠,试大廷,不第。
贵达,周辅始特奏名,再举进士,知宜宾、石门二县,通判安肃军,为御使推直官
以鞫狱有劳,擢开封府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
元丰初,选为大理少卿,迁三司度支副使,以集贤殿修撰河北都转运使,进宝文阁待制,召为户部侍郎知开封府,改刑部侍郎
元祐初为言者所劾,罢知和州,徙庐州
元祐三年卒,年六十六。
宋史》卷三二九有传,又见《东都事略》卷九八,《北宋经抚年表》卷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