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安贫乐道
(安貧樂道)
拼音ān pín lè dào
- 谓安于清贫,以追求圣贤之道为乐。为古代儒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语本《论语·雍也》:“贤哉 回 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 颜渊 乐道,虽箪食在陋巷,不改其所乐。”《后汉书·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二十:“尝因溪结亭,号曰 瓢饮 ,盖欲少见慕贤好古安贫乐道之意。” 明 樊鹏 《何大复先生行状》:“﹝ 何大复 ﹞读书必至夜分以为常,与人讲论终日不倦,安贫乐道不念家产。” 鲁迅 《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
国语辞典
安贫乐道
拼音ān pín lè dào
- 以信守道义为乐,而能安于贫困的处境。《后汉书。卷二六。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晋书。卷九一。儒林传。刘兆传》:「安贫乐道,潜心著述,不出门庭数十年。」也作「乐道安贫」、「安贫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