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漢語大詞典 三百 拼音sān bǎi
  •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
漢語大詞典 三百篇 拼音sān bǎi piān
  • 相传《诗》三千余篇,经 孔子 删订存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有目无诗,实有诗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称三百篇。后即以“三百篇”为诗经代称。史记·太史公自序:“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唐 韩愈 《荐士》诗:“周三百篇,雅丽理训誥。”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一:“予谓三百篇正不必作经读。只以读古诗乐府之法读之,真足陶冶性灵,益人风趣不少。” 姚华 《论文后编》:“三百篇,诗之古者也,风土人情,政事所详,犹地志然。”
國語辭典 三百篇 拼音sān bǎi piān
  • 《诗经》经孔子删定后存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称为「三百篇」,后即为《诗经》的代称。《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