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鸣鼓
(鳴鼓)
拼音míng gǔ
- (1).即鼓。《楚辞·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淮南子·氾论训》:“撞大钟,击鸣鼓,奏《咸池》,扬干戚。”
- (2).击鼓。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 冯夷 鸣鼓, 女娲 清歌。”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好》之七:“盗息无鸣鼓,朝回自走车。” 宋 徐竟 《高丽图经·礼成港》:“舟侧欲倾,人大恐惧,即鸣鼓招众。”
- (3).借指声讨。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作邑启事》:“每嗟民力,至叔世而张弓;欲竭吏能,恐圣门之鸣鼓。”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昔 子产 增赋, 浑罕 致讥, 冉有 倍粟, 仲尼 鸣鼓;盖据末反本之难也。”参见“ 鸣鼓而攻 ”。
汉语大词典
鸣鼓而攻
(鳴鼓而攻)
拼音míng gǔ ér gōng
- 谓宣布罪状而加以声讨。语出《论语·先进》:“ 季氏 富于 周公 ,而 求 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先生须索鸣鼓而攻,免使得罪圣门名教。”《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他们竟自闭门不出,还道我不是安分之徒,竟大家‘鸣鼓而攻’起来。” 郭沫若 《沸羹集·新文艺的使命》:“作家以他的文笔活动来动员大众,努力实际工作,而竟目之为‘从政’,不惜鸣鼓而攻,这倒不仅是一种曲解,简直是一种诬蔑!”亦省作“ 鸣攻 ”。 唐 杜牧 《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仗义悬无敌,鸣攻故有辞。”
国语辞典
鸣鼓而攻
拼音míng gǔ ér gōng
- 群起声讨。《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如今见我这等回来,他们竟自闭门不纳,还道我不是安份之徒,竟大家鸣鼓而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