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漢語大詞典 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 《韩非子·和氏》:“ 楚 人 和氏 ( 卞和 )得玉璞 楚 山中。奉而献之 厉王 。 厉王 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 和 为誑,而刖其左足。及 厉王 薨, 武王 即位, 和 又奉其璞而献之 武王 。 武王 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 和 为誑,而刖其右足。 武王 薨, 文王 即位……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 之璧’。” 明 张煌言 《黎大行濒行》诗:“殿上未归 和氏 璧,橐中谁赐 陆生 金。”亦省称“ 和璧 ”。汉书·邹阳传:“故无因而至前,虽出 随 珠、 和 璧,祇怨结而不见德。” 南朝 梁 沈约 《咏帐》:“甲帐垂 和 璧,螭云张桂宫。”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贺方回 作 王子开 《挽词》:‘ 和 璧终归 赵 , 干将 不葬 吴 。’” 清 姚鼐 《咏古》:“ 和 璧非珠翠,流光悦妇人。”参见“ 完璧归赵 ”。
國語辭典 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 春秋时楚人卞和自楚国山中得一玉璞,献给楚厉王,经玉工鉴定其为普通的石头,厉王以卞和撒谎欺骗,乃刖其左脚。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献,仍视为石头,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荆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终得一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也称为「和璧」。
漢語大詞典 完璧归赵 (完璧歸趙) 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 战国 时, 赵惠文王 得 楚 和氏 璧。 秦昭王 遗 赵王 书,愿以十五城换璧。 藺相如 自愿奉璧出使 秦国 ,并表示:“城入 赵 而璧留 秦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 赵 。” 相如 入 秦 献璧后,见 秦王 无意偿 赵 城,乃设法复取璧,派从者送回 赵国 。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遂用“完璧归赵”比喻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我家如此巨富,嫁女无一典肆,恐为宗族乡党羞。女故无利心,祇求伪饰外观,终当完璧归 赵 耳。”亦省作“ 完赵 ”。 清 顾炎武 《与归庄手札》:“弟诗不足观,以比兄作,则瓴甋之于宝鼎矣。何足污翣!敬完 赵 。”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难既平,妾返 苏 ,索寄物, 金 少与之。妾索全璧, 金 曰:‘僕非乾没也,闻小主在 陇西 ,僕必访得之,他日当完 赵 耳。’”
國語辭典 完璧归赵 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 蔺相如奉使秦国,交涉以和氏璧换取秦城时,识破秦国讹诈,巧妙的使璧安然回到赵国。典出《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物归原主。明。汪廷讷《种玉记》第一五出:「再休思重会兰房,那虏骑如云不可当。便得个完璧归赵也。」也作「归赵」、「原璧归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