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汉语大词典 立人 拼音lì rén
  • (1).立身,做人。《易·说卦》:“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果两仪罔托,亦何取于立人。”
  • (2).扶持、造就人。《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3).人中。指人的上唇之上正中凹下的部分。释名·释形体:“鼻下曰立人,取立于鼻下,狭而长似人立也。”
  • (4).汉字“人”作偏旁时写作“亻”,称立人。 宋 姜夔 续书谱·位置:“假如立人、挑土、田、王、衣、示一切偏旁,皆须令狭长,则右有馀地矣。”
国语辞典 立人 拼音lì rén
  • 1.为人、做人。如:「谦和是处世之本,忍让为立人之基。」《易经。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七。廉耻》:「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
  • 2.辅助别人使之自立。如:「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列传。西南夷》:「西南之徼,尤为劣焉。故关守永昌,肇自远离,启土立人,至今成都焉。」
  • 3.指当偏旁的人字。如:「『信』字的偏旁是立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五。苏黄迁谪》:「当时有术士曰:『儋』字,从立人,子瞻其尚能北归乎!」《水浒传》第二回:「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