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漢語大詞典 公议 (公議) 拼音gōng yì
  • (1).见“ 公义 ”。
  • (2).按公利标准而议论;公众共同评论。韩非子·说疑:“彼又使譎诈之士……使诸侯淫説其主,微挟私而公议。”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 道原 公议其得失无所隐,恶之者侧目,爱之者寒心。”明史·外国传一·朝鲜:“ 昖 卒。 光海君 琿 自称署国事,遣陪臣来讣,且请諡。帝恶其擅,不允,令该国臣民公议以闻。” 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我们同行公议,这两天的价钱是糙米五块,谷三块。”
國語辭典 公议 拼音gōng yì
  • 1.众人的评论、公断。《红楼梦》第六八回:「大家公议了,我既不贤良,又不容丈夫娶亲买妾,只给我一纸休书,我即刻就走。」
  • 2.关于国家的事情,以公共利益为标准而评议,称为「公议」。
漢語大詞典 公义 (公義) 拼音gōng yì
  • 亦作“ 公议 ”。
  • (1).公正的义理。荀子·修身:“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是法胜私也。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此言君子之以公义胜私欲也。”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二》:“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私怒伤天下公议。” 宋 秦观 《白敏中论》:“夫公义私恩适不两全,犹当以道,权其轻重,奈何无故而废之哉。” 鲁迅 《华盖集续编·死地》:“历史上所记的关于改革的事,总是先仆后继者,大部分自然是由于公义。”
  • (2).公众的议论,舆论。后汉书·袁术传:“ 绍 议欲立 刘虞 为帝, 术 好放纵,惮立长君,託以公义不肯同,积此,衅隙遂成。”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 执谊 ﹞既而为 叔文 所引用,初不敢负 叔文 ,迫公议,时时有异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晦翁 错问了事,公议不平,沸腾喧嚷。”
國語辭典 公义 拼音gōng yì
  • 公正的义理。如:「他好打不平,看到不合公义的事情,就会挺身而出。」《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法正传。法正》:「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