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文库 序
天禄琳琅鉴藏旧版书籍联句乾隆乙未 清 · 弘历
七言排律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二十五
芸编蕴古香盈群玉之藏茗榼延韶欢洽重华之赏溯前度签罗缥碧联吟美已窥全递今番响戛琳琅比例珍宜居上繄此传称善本取之而尽拔其尤原夫刻贵初摹数焉而必从其朔盖自石经乍泐制创成都雕字旋繁文详广顺范移铁板存中之旧话堪稽倚向书床邦彦之遗闻弥艳况复西廊东库颁官留胄监之书兼看崇化麻沙入肆走巾箱之式考纪年于大定翠琰曾镌徵掌署于兴文白藤竞印逮胜国技沿剞氏苏州样比杭州更谁家影付钞胥汲古妙偕述古别梓而选粹宁徒边论单双验楮墨而差良奚止画分粗细嗤耳食钤题漫信摭名则赝鼎都删任手披摸索非难审体则善刀能品物克聚于所好喜四百部甲乙都排书在佳而不多阅半千年菁华尽备历宋金元明而完弆护持应藉六丁依经史子集以胪陈整娖真同二酉爰乃拈题举典因之授简分曹日是初三中适春朝元旦人仍四七班兼凤阁鸾坡计祈年尚及经旬招宜徵角顾侍宴才过畴昔乐逮臣邻讵矜中垒阁名沿天禄略仿新吴府玉韵叶青阳矧兹储以昭仁在予益凛体仁之义亦曰喻惟求旧愿尔无忘由旧之规
上正三节肇祥,茶宴重华例有常。
黄阁玉堂胥就列(御制),赤文仙藻首成章。
什研丽则抽中秘,笺授臣邻侍左厢。
四库昨曾赓竹素(上年茶宴以四库全书联句臣舒赫德,百城兹又咏琳琅。
涵书味复融诗味,挹茗香频沁墨香。
照以青藜卑汉阁(臣于敏中,积来元圃陋曹仓。
府区典籍西都固,美埒球玕禹贡梁。
漫诩邺侯签插架(臣李侍尧,浪吟何氏屋连床。
乙光偕赋乙未宴,甲观联披甲子装(书自乾隆甲子重装以来凡有所得均签书年月以志鉴藏先后)
各按部分部系句(诸书各系以句臣福隆安,总胪目举目归纲(宋版及影宋钞全入题咏亦如四库全书例以经史子集为次其元明版则各举其尤佳者入咏)
宋金鉊椠元明继,经史精华子集襄。
续后韦编王弼(周易)。(御制),笺依毛传郑公(监本毛诗)
吕诗真鉴属元汴吕祖谦诗纪项氏天籁阁藏本),周礼精锓标建阳(周礼本宋建
纂附阙官逸教补(无名氏周礼纂图互注臣官保,解求盲左癖奚忘杜预春秋经传集解)
腴词音辨唇兮齿陆德明左氏音义),墨守疵攻膏与肓(公羊传注疏)
红印鄂州沾纸湿(公羊解诂建即何休注徐彦疏宋本末有鄂州州学官印臣程景伊,缪纹晋第带芸芗(谷梁传注疏之首有晋府书画印)
中书劄付胥徒掌程公说秋分记书未有元大德间奉江浙行中省劄付红印),小字巾箱尺寸强(五经小字本)
缋匠六经贻越殿杨甲六经图书籍印有宋缉熙殿臣王际华,学童四子溯衢庠(四书州宋衢庠本)
详申邹邑推张栻张栻孟子详说),广梓闽中野王(孙彊大广益会玉篇中增顾野玉原本宋闽刻)
迹对𣆀规尝纪数(六经之名始见庄子天运篇谓吾何以规老𣆀哉及六经先王之陈迹云云臣蔡新,类虚班艺匪遗亡(汉书艺文志无史类盖是时诸史未兴如楚汉春秋䓁书今入史类者皆在春秋类匪阙遗也)
惟欣文景能休养(汉书),亦曰明章号治康(后汉书)
五代即隋尚如(隋书)。(御制),两家改煦并存唐(唐书监宋祁欧阳修刘煦旧唐书明本廿一史遂不收作论者谓旧书自有胜处武英殿板新旧并存)
考钞涑水聊稽异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鉴刻庐陵肇间行(朱子资治通鉴纲目本是书初刻温陵别其纲为提要此乃继刻庐陵者纲目分行间列如春秋经传例)
具本末全启冯谷袁枢通鉴纪事本末按昉为此体冯琦宋元纪事本末谷应泰明纪事本末皆袭之臣稽璜),念终始典冠羲黄范祖禹帝学)
提其要取括繁冗(钱瑞礼诸史提要),纠厥缪爰资救匡吴镇新唐书纠谬)
真笔几家窥笔削吕夏卿唐书直笔新例臣英廉,确评谁某汇评量(唐宋名贤历代确论不著汇人姓氏)
重儓蓝本痴循顾刘向古列女传为每传有图传顾恺之制),半壁黄图僻剩杭祝穆方舆胜览时宋偏安馀杭书中不及中原郡县)
上下岁三千可计(历代史书虽未备然已具编年纪事两体可得经世之全臣阿思哈,寓卮说九百相望(诸子虽立意不同总不越漆角寓言卮言之旨)
志皆论也迁仍况荀子子史记礼志即取荀礼论为之),蝶或周与绂写庄(南革经人有庄子明永乐间王绂奉敕作赞)
争逞仪秦用嬴赵(战国策溎臣张若),特模耕织更农桑汪纲农桑书轩向曾题刻楼璹耕织图于多稼兹书乃集陈敷农书秦观蚕书及楼璹耕织图诗成之)
洪怀逸少笔随记洪迈容斋三笔),程演仲舒意寓良程大昌演繁露)
钟鼎虫鱼亚尔雅王俅啸堂集古录)。(御制),形声点画匹凡将李锡排韵字类)
虞初嗣渐淆群喙(小说始自虞初乃子家之流𣲖),挚别沿徐撷众芳(汉志但云某家若干篇集之名始挚虞流别)
纫佩秋兰托湘沅(楚辞先臣曹秀),翻阶春草接池塘谢朓集)
拾遗句配黄金匮杜工部诗史),九注函翻败锦囊九家集注杜诗书是书从之武英殿库贮残内检得)
淮蔡仆碑压山斗韩昌黎文集治臣梁国,溪潭游记辟蛮荒柳柳州文集)
博夸五百狐留腋(五百家注昌黎集十辑者自夸摭拾之富实祗百四八家而已),巧遇一双剑合铓(五百家注柳子厚集乃校武英殿旧贮因新得五百家注韩集取之同为韩醇刊本足称双璧)
思颍手排杂琴局欧阳修六一居士集臣周煌,和陶神遇引壶觞苏轼和陶诗)
箕弓裘冶兄师教苏辙栾城集为其曾孙所刊),轮辂水冰宾客(六臣注丈选)
了识佚名录枚傅徐陵玉□新咏傅按文选古诗十九首不著作者姓名其云枚乘毅之诗仅见于玉台新咏臣王杰,不收新律韵宫商姚铉唐文粹体此书祇收古诗而不及律自属有见)
遗苏文选疑难解(圣宋文选不内独无三苏此可解),忆杜正宗慨以慷真德秀文章正宗而其自序以自昔集录文章者若杜预诸家湮没不传行世之昭明文选唐文粹二书未得源流之正云云)
赋拟青钱盖小技选青赋笺)。(御制),考凭玉枕祇专长桑世昌兰亭考以上宋版)
金源印独畴骖靳吴兢贞观政要之乃金时版祗此一种为世所罕见),宋影誊佳拟颉颃(藏书家竞贵宋椠今远内府所储影抄各种精好实有过雕本者)
闻扩九师通奥窔赵汝禖周易辑闻臣彭元瑞,说宗七日契微茫赵彦肃复斋易说)
赞爻象彖猜图马王宗传童溪易传数其说主义理以言象),徵夏商周爱饩羊聂崇义三礼图)
会读论须淳祐蔡蔡节论语集说臣汪廷玙,艳题名讶状元张九成孟子传)
颉篇约谱物从朔夏竦古文四声韵),内则少仪谦弗遑张时举小学五书)
年表自然堪缀范熊方后汉书年表臣董诰,长编焉肯遽侪光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按司马光作通鉴先徘长编纪宋事不敢自谓续通鉴但云续长编而已)
河山故汴雁横塞(王存九域志),风月清波雀处堂周煇清波杂志)
鲁语馀犹传孔圣(家语肃臣阿),台仪精敢企轩皇(新仪象法要圜宋苏颂编当时台郎所肄理精皇祖学契穹会通西法钦定数蕴仪象考成诸书实足为天下后世法)
全图庚鼎足冠冕(以大临考古图铜辑绘三代秦汉玉古器首载庚鼎),杂记金壶颇博详宋释适之金壶记)
屈子志宁在草木吴仁杰离骚草木疏)。(御制),刘郎词早叶笙簧刘宾客外集)
友朋辋水言都妙王摩诘集),昆弟盘洲誉最扬洪适盘洲集)
写笔钩摹观太乙(以上影宋抄本椿臣达),琴偏郑重牒文昌元时书集并由中书省牒下诸路刊行)
义原靡尽圣经大真德秀大学衍义,音所由生乐记彰陈旸乐书)
琐载续貂补安取李肇国史补传记续之刘餗作国朝臣汪永锡,瑰谭铸象怪何妨(山海经)
戈矛西蜀乃同室李心传道命录),斧钺东莱空望洋吕祖谦东莱博议)
才隽左司韦苏州绶臣吴诏),谋深内相为裴伤陆宣公集)
大都丛简搜瑜瑾(以上元版入选者共八十馀部今略举数种以例其馀),胜国雕梨太莠稂内府所藏明版指不胜屈今取其最精者尚得二百五十馀部)
王侍书饶瘢且垢(明版黄伯思东观馀论精是书内有法帖刊误一释种辨正王著之失颇称核钦定淳化阁帖文考异多采之臣曹文埴,元才子直走而僵(白氏长庆集逮当时元白齐名其实微之不乐天远甚也)
辑今弆古非同事,天禄文渊故别藏(旧藏宋金元版书籍汇为天禄琳琅至新辑录之四库全书则特建文渊文源文三阁分贮之)
赝制还因重订正(近因重校天禄琳琅旧藏凡伪充宋元椠卯者俱详加别择改正)。(御制),兼权严与判低昂(有确系旧刻而时代向未详者并为核正归入)
二坊私版官三舍祝穆建宁崇化麻沙二坊号图书之府今所藏有建本麻沙本盖宋时坊书其监本则官版也),诸邸外储内两廊(中有东宫书府晋府诸印又内殿缉熙殿诸玺乃东西廊书库物)
鲜于枢赵孟頫(文)王世贞董其昌(毛)季振宜跋皆鉴藏诸书人各有题印记臣沈初(衢守长沙赵淇临邛韩醇临安鞔鼓桥南陈宅书铺相台岳氏家塾)(世䌽堂)建安有堂新安汪纲有以上七家皆宋时刻书姓氏惟余氏勤堂则自宋至元明世守其业)
流传手眼衡殊允(诸书中如汉书唐书紏缪久经鉴赏流传确有可据),绘尽须眉兴欲狂(汉书前有赵孟頫王世贞像楚辞前有屈原朱子像)
少益贵乎多益善(有一书而自两部以至十数部之多者臣纪昀,前思作矣后思臧(有一书而宋元明各有梓本以后仿前而并工者兼为收录)
盘螭玺叠登璚笈(每部用乾隆琳琅御览之宝及天禄雨盐),萦虬章鲜揭宝房(间有旧用文渊阁及内府图书等章)
宠贲天颜知有喜(内最善本如前汉书资治通鉴纲目九家注杜诗皆命写御容于卷端臣陆锡熊,褒题奎翰训无疆(曾经三十御题者计二种)
聚珍井井超模范(殿武英聚珍版制极精良简备如书中无锡华氏铜活字长庆集亦此法然致用较为不便),扫叶纷纷对勘戕(诸旧本皆完善精确凭以较对或可少免扫叶之误)
联咏服膺源出水(委一御制三阁记并以水言文涵汇万有源贯以田部六义乃诗之渊源也臣陆费墀,蒇编拭目派归沧(所收各种并即缮入四库全书)
旧时寝息仰霄汉(天禄琳琅之书贮于昭仁殿乃昔日皇祖寝官也),此日书声达尚方(上书房即对此殿皇子读书声每达于此向曾有诗)
铭著昭仁深体验,行斯未逮敢无蘉(御制)
纪事四首(存三首) 其一 元末明初 · 周伯琦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至正十一年岁辛卯二月一日,天下贡士国子生会试京师,凡三百七十三人。中书承诏,校文取合格者百人,充廷对进士。先二日锁院,凡三试,每试间一日,十有二日揭榜。时参政韩公伯高知贡举尚书赵君伯器知贡举,予与左司李君孟豳、考试博士杨君士杰、修撰张君仲举同考试,收掌试卷则典籍毛君文在也。诸公皆翰苑旧游,诚盛会也。纪事奉呈。
凤皇衔诏下亨衢,多士盈庭总八区。
北斗光芒明策府,东风生意满皇都
墨池净几环香鼎,烛影疏帘听漏壶。
拭目庆云谷旦,敢令沧海有遗珠。
诈马行 元末明初 · 周伯琦
 押词韵第一部
国家之制,乘舆北幸上京,岁以六月吉日。命宿卫大臣及近侍服所赐只孙,珠翠金宝,衣冠腰带,盛饰名马,清晨自城外各持䌽仗,列队驰入禁中。于是上盛服,御殿临观。乃大张宴为乐,惟宗王戚里宿卫大臣前列行酒,馀各以所职叙坐合饮,诸坊奏大乐,陈百戏,如是者凡三日而罢。其佩服日一易,大官用羊二千噭马三匹,他费称是,名之曰「只孙宴」。「只孙」,华言一色衣也。俗呼曰「诈马筵」。至元六年岁庚辰,忝职翰林,扈从至上京六月廿一日,与国子助教君叔亨得纵观焉。因赋《诈马行》以记所见。
华鞍缕玉连钱骢,彩晕簇辔朱英重。
钩膺障颅鞶镜丛,星铃䌽校声珑珑。
高冠艳服皆王公,良辰盛会如云从。
明珠络翠光茏葱,文缯缕金纡晴虹。
犀毗万宝腰鞓红,扬镳迅策无留踪。
一跃千里真游龙,渥洼奇种皆避锋。
蔼如飞仙集崆峒,乘鸾跨凤来曾空。
是时阊阖含薰风,上京六月如初冬。
金支滴露冰华浓,水晶殿阁摇瀛蓬。
扶桑海色朝曈曈,天子方御龙光宫。
衮衣玉璪回重瞳,临轩接下天威崇。
大宴三日酣群悰,万羊脔炙万瓮醲。
九州水陆千官供,曼延角抵呈巧雄。
紫衣妙舞腰细蜂,钧天合奏春融融。
狮狞虎啸跳豹熊,山呼鳌抃万姓同。
曲阑红药翻帘栊,柳枝飞荡摇苍松。
锦花瑶草烟茸茸,龙冈拱揖滦水潨。
当年定鼎成周隆,宗藩磐石指顾中。
兴王彝典岁一逢,发扬祖德并宗功。
康衢击壤登时雍,岂独耀武彰声容。
愿今圣寿齐华嵩,四门大启达四聪。
臣歌天保君彤弓,更图王会传无穷。
见心上人 元 · 月鲁不花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至正乙巳秋八月,访见心禅师于定水。出翰林欧、虞诸公往来诗文,皆当代杰作也,叹赏久之。因语及同年鼎实监州将挈家赴任,客死于鄞,贫不能丧。见心买山以葬,使其存殁皆有所托。感其高义,因成一律以谢。
名山登览意舒徐,不觉留连七日馀。
童仆饱餐香积饭,主宾閒阅翰林书。
买山葬友开神道,度子为僧奉母居。
方外高风敦薄俗,同年感激更何如?
翰林院斋宿听琴诗 明 · 邹缉
 押支韵 出处:明诗纪事 乙签·卷五、御选明诗卷二十
永乐三年春正月丁未上将祀南郊誓戒群臣致斋三日百官既受誓各就宿别馆于是侍读曾公日章修撰钱公仲益徐公孟昭检讨苏公伯厚沈公民则暨无锡王公孟端与予凡七人皆会宿于翰林之公署于时天宇澄霁月色清朗诸君子相与秉烛坐于公署之东偏沈公善琴因请鼓之作商调数引舒徐安适淳古澹泊有三代之遗音坐者听之莫不心畅神怡乃相与分韵赋诗以纪其事且要孟端为之图云
禁直夜迢递,斋居澹无为。
同心聿来集,良友具在兹。
欢言适嘉会,秉烛坐弹棋。
华月照虚牖,微风动绮帷。
上客发幽兴,援琴挥素丝。
一弹孤鹤舞,再鼓心神怡。
清商既激烈,雅调亦舒迟。
秋鸿唳远空,猗兰芳葳蕤。
俯仰极馀韵,邈与高山期。
燕赏亦云洽,倾耳遂忘疲。
沉吟永终夕,逍遥起遐思。
仰观庭户间,烂然明星垂。
旭景不知曙,永言歌此辞。
《墨缘汇观》:王绂《斋宿听琴图》,白纸本中挂幅,长三尺七寸九分,阔一尺四寸八分,中心四周乌丝界一方栏,径九寸,内水墨写虚堂烟月、剪烛鸣琴,其竹坡石,笔墨苍润秀逸,为孟端佳作。左下押「孟端王氏」白文印,乌丝栏外右下角自题五言长诗一首,款「无锡王孟端」下押「九龙山道士」、「孟端」二白文印,纸首上一段画乌丝界行,邹缉撰序,楷书精工,前书《翰林院斋宿听琴诗序》,其序云:「永乐三年春正月丁未上将祀南郊誓戒,群臣致斋三日,百官既受誓,各就宿别馆。于是侍读曾公日章,修撰饯公仲益、徐公孟昭检讨苏公伯厚沈公民则暨无锡王公孟端与予凡七人,皆会宿于翰林之公署。于时天宇澄霁,月色清朗,诸君子相与秉烛,坐于公暑之东偏。或弈棋,或赋诗,或谈说古今,辨论人品贤否得失,亦杂然而并举。然皆以为此虽君子之所乐,而未足以极一时之欢也。沈公故为云间人,善鼓琴,其传得之于其郡人刘仲礼。前数年间,仲礼以善琴闻,当时沈公盖得其妙。因请鼓之,沈公欣然就坐,为作商调数引,舒徐安适,疏越和畅。其淳古淡泊,若有三代之遗音;其清厉激烈之思。若孤鹤宵唳、高崖泻泉,而馀音锵然震发也,坐者听之,莫不为之心畅神怡,有不知夫邪慢之气之去其体者。然后知琴之为妙,不特可以为君子之至乐,而又足以荡涤人之私虑也,此古之君子所以无故琴瑟不去于前欤!昔三代学者,于《诗》、《书》、六艺之教,以乐为治心养性成德之。未尝一日舍之而不习。故其息焉游焉之际。必取适于琴瑟之间。所以和悦其心志、动荡其精神、且以是为文武张弛之道。则琴之为用,固非苟悦其音声之谓也。今诸君子获为斯会,而乐其心于是琴,岂非幸之至者欤!夫君子会而能乐者既难,乐而得其所以乐者又难。琴虽予未有暇学,而心窃好之、况又为诸君子之所同欲者乎!乃相与分韵赋诗,以记述其事,且要孟端为之图,而予僭序其端云。」翰林侍讲承直郎庐陵邹缉撰。」下押「范阳世家」「邹缉仲熙」印,二印皆白文。前首有尚友斋」白文小长印,下有「幼裳」白文小方印,又燕山曾日章番阳徐旭锡山钱仲益三人排书各五言长诗一首,曾、钱二人皆端楷,徐旭篆书,俱佳。画右邹缉又楷书题五言长诗一首,款「庐陵邹缉」。画左乌丝栏苏伯厚楷书题五言长诗一首,款「建安苏伯厚」。下曾棨题七言长诗一首,楷书宋克,款「江西曾棨」。又庐陵周孟简沈度五言长诗各一首,周书行楷,沈书隶古,诸题皆有印章,因其繁多,未及全录。
石渠随笔》:王黻《斋宿听琴图》轴,画七人杂坐,秉烛。横琴,庭轩月色。掩映竹树。此盖永乐三年正月,南郊诸公斋宿翰林院者。侍读曾日章、修撰钱仲益徐孟昭检讨苏伯厚沈民则王孟端邹仲熙共七人。邹仲熙作诗序,弹琴者为沈民则。幅内诸人皆题诗,惟民则无诗。其不在图内而题诗者,又有永丰曾棨吉水周孟简二人。此可补一则翰林典故也。
田按:安氏《墨缘汇观》所纪,与《石渠随笔》小有不同,考明人倡和图凡在列者,家有一轴。此《斋宿听琴图》人间合有数轴。详略不同,不足怪也。恭读高宗纯皇帝文集,安氏书画。乾隆年间多入内府,此轴当别是一本。今将诸公诗可考者,并录于此。苏伯厚诗云:「玉署宿斋居,盍簪谐素约。坐中有鸣琴,宫商时间作。波澄楚江。露下九皋鹤。流泉响幽涧,灵籁起寥廓。维时雨初霁。微月映疏箔。炉薰轻烟袅,烛花红烬落。春风送馀寒,夜久觉衣薄。清谈杂今古,亦足资一噱。相对竟忘眠,更取欧瀹。鸡鸣整朝冠,晨钟动高阁。」钱仲益诗云:「圣皇重郊祀,闻戒恒兢兢。斋宿玉堂署,共集金兰朋。谈柄方亹,荧煌灿华灯。今夕复何夕,同此瀛洲登。听鼓绿绮琴,拂拭朱丝绳。初如鸣冈凤,嗈嗈日初升。又如幽涧泉,泠泠泻春冰。杳渺不可状,掩抑情何胜!虞歌怅既远,襄教亦莫徵。知音无高士,绝调沈《广陵》。寥寥太古音,千载谁复能?若人抱奇才,令誉众所譝。下指发妙意,于何得师承。况今文明运,礼乐方当兴。以兹弦歌化,至和庶其凝。嗟予临老大,世纷非所膺。忽闻《阳春曲》,坐使烦襟澄。于时春风微,夜寒袭青绫。曲罢残月落,馀晖转觚棱。分题纪佳会,用以书剡藤。」
五台山新贡天花恭纪 清 · 陈廷敬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午亭文编卷十二
闰三月(臣)廷敬同翰林院侍读(臣)士正直南书房盖是时(臣)谬掌翰林篆前后同内直诸臣率常寓直是日蒙赐手诏朕召卿等编缉适五台山新贡天花鲜馨罕有可称佳味特赐卿等使知名山风土也(臣)恭纪
珍蔬远贡自瑶岑,翰墨亲题赐禁林。
三殿恩颁天上蚤,九重封送御前深。
含风玉蒂香仍动,映日金茎露未沉。
退食和羹添味美,盐梅还欲效馀箴。
朝会燕飨乐章十四篇 其一 隆平(朝会皇帝升坐中和韶乐作奏隆平之章) 清 · 陈廷敬
四言诗 出处:午亭文编卷一
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定飨祀乐章诏礼部翰林院明年正月尚书(臣)帅颜保学士(臣)陈廷敬等集议言郊庙乐章世祖章皇帝所亲定(臣)等不敢变易独朝会燕飨沿习前明典章未备祈敕下(臣)等考古乐之原定声律之节作为雅歌用昭盛美曰可于是礼臣曰此词臣职也以属(臣)廷敬(臣)待罪掌院事乃集诸词臣谓之曰廷敬材能浅薄不足以光制述之事乐歌之作无如公等为宜诸词臣固以让(臣臣)不得辞尝考古乐之备者莫如诗朝会之乐正大雅之诗是也燕飨之乐正小雅之诗是也汉以来失雅诗之义魏得杜夔所传古乐四篇遂仿鹿鸣作于赫篇以祀武帝仿驺虞作巍巍篇以祀文帝仿文王作洋洋篇以祀明帝则直以雅为颂且乱以风又乌能得雅诗正义乎晋以后去古虽远间存雅诗之遗逮梁武帝南北郊明堂太庙三朝悉名为雅则是颂声亡而正雅之用混也唐分雅俗二部然所谓雅者以别俗之名耳其实皆俗乐也宋郊之乐曰安其义亦犹唐曰和隋曰也而朝会燕飨之乐亦以安名词皆短歌其亦犹有雅诗之遗意者与惟六变之曲声调靡曼实皆五字长句也及乎明之乐无有足观者矣我朝郊庙之乐名曰平今(臣)所撰乐章实先定名义朝会皇帝升坐曰隆平还宫曰显平万寿升坐曰乾平还宫曰泰平元旦升坐曰元平还宫曰和平冬至升坐曰遂平还宫曰允平小宴升坐曰协平还宫曰兴平郊祀导迎曰祐平庙祀导迎曰禧平谢见曰庆平外藩谢见曰治平虽略仿乎宋而要皆以雅诗之义为准至于六变之曲则槩无取焉(臣)又尝诵正雅朝会之诗曰无念尔祖曰无遏尔躬燕飨之诗曰视民不佻曰遍为尔德罔不尽其反覆丁宁之意而不专主乎铺张扬厉之辞(臣)虽愚陋窃取此义故十四章之中所以陈述天命之不易大业之艰难者虽不能尽其辞亦略举其指焉(臣)不任皇恐顿首谨序
赫矣天鉴,眷求惟圣。
保右我清,既集有命。
假乐大君,天位以正。
莅下有容,监于万方。
念兹崇功,骏命孔常。
庚寅惊蛰示小女二首 其一 庚寅 当代 · 林英男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小女芳龄廿三,将硕士毕业,凭自身实力,就业也有理想去处。近日又向余寻根:『我从何处来?』二十春秋,余一反常理,煞费苦心,暂不晓之家族史。见今已成材,端庄成熟,即答曰:『南林姓儒门,清季三代士子无白身,有进士翰林辛亥,内外祖皆同盟会。抗战,父母、伯父尽共产党。粤东姓外祖清末秀才,一门忠烈,可读拙诗及注。内外殉道先烈有五。无一乡愿小人。』遂开列芳名若干,上网搜索均可查阅。呜呼!庄生曰:『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过江谁念旧清门(借冒鹤亭先生句。过江,过长江。泛指时代沧桑。特指西晋衣冠东渡事。《晋书•王导传》:『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清门,寒门。),汝是翰林玄侄孙(玄侄孙:先从曾祖父林公讳壬,字二有清光绪三年〔一八七七年〕丁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先祖父起世系称谓依次为:侄,侄孙,曾侄孙,玄侄孙。)
济世情怀皆士子,衔须(衔须:代指就义。《后汉书》温序传:衔须于口曰:『为贼所迫杀,无令须污血。』遂伏剑。)烈节五昆崙。
漫漫求索风云路,灿灿光辉日月魂。
一卷青毡(青毡:《太平禦览》引晋裴启《语林》:王子敬在斋中卧,偷人取物,一室之内略尽。子敬卧而不动,偷遂登榻,欲有所觅。子敬因呼曰:石染青毡是我家旧物,可特置否?于是群偷置物惊走。《晋书。王献之传》也载此事。指士人家传珍重之物。)早斑驳,血痕浸罢复啼痕。
南乡一剪梅(2014.8.21下午) 当代 · 张海鸥
 押阳韵
诗词学校弦歌二日,秋雨绵绵暑热略消,康乐园林软红酥土芳草萋萋,杏坛砺锋陈永正二夫子殷勤授业,翰林陶公文鹏大士声带已哑,握别时唯指喉挥手致意,笑容疲惫,已乘祥云北归,幸夫人怜之而谅我也。料学林美少年彭玉平教授正徘徊于倦月楼中斟酌有无之境,香江诗老黄坤尧教授亦将启驾。107弟子潜心修业于郁文堂中,诗道彬彬,文质彬彬。
南国雨声长。
碧草红巾照海棠
点检蛮腰千万尺,情也苍苍。
意也苍苍。

诗事可商量。
莫老风怀曲径藏。
止水先生明正误,牵我心香。
知我心香。
药名诗赠郑完 其一 明 · 郑文康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药名诗始于唐张籍有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寒半下枝句宋元来亦有作者永乐初曾状元翰林有十首多写幽思之情有半生空带宜男草远客当归尚未还又石髓难将补骨脂乳香消减见青皮句脍炙人口蒋恭靖集中有八首皆述已怀其言曰莫道衰残能独活丹砂曾遇葛仙翁又曰人言此老当归去总得回乡已白头题曰和翰林邹仲熙韵想一时唱和必尚有人也蕲阳尊生郑侯作宰吾昆三年子完来省亲平生最爱曾公药名诗行坐咏歌似有膏馥沾染其齿舌间亦其嗜好在是也今因其还相祖道上采廿八味缀四首送之
草果堆盘酒满觞,羹调五味郁金香。
谁言没药延亲寿,炼得灵砂贯众方。
集石鼓所有文成十章制鼓重刻(八句凡二十九字重文三)乾隆庚戌 清 · 弘历
四言诗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五十二
凡举大事者必有其会与其时而总赖昭明天贶以成其功武成九次无论矣即如四库全书及以国书译汉藏经皆始于子六旬之后(自癸巳年蒐辑海内遗书并于永乐大典内采纂散编命馆臣依经史子集督缮四库全书四分又佛经本出厄讷特克一译而为膺古特之番再译而为震旦之汉其蒙古经则康熙及乾隆年陆续译成而未有国书之佛经先于三十七年亦命开馆译定兹二事卷帙浩繁俱非易于观成者乃皆在予六句后始命举行初亦不觉其迟也)既而悔之以为举事已晚恐难观其成越十馀载四库全书则早参考装潢毕以贮之阁而所译汉藏兹亦将告毕就此非天恩垂佑俾予虽老而成此二事乎近因阅石鼓文惜其岁久漫漶所存不及半夫以国学兴贤述古之为使千万年之后并此仅存者胥归无何有之乡有治世之责者视之而弗救予且不成为读书之人矣斯事体大千古读书人所不能任亦从无道及者予故不怍不文及此未至耄耋智昏爰蒇此事盖石鼓之为宣王时作与夫宜置国学为万世读书者之津逮自以韩昌黎之见为正车攻吉日之章班班可考也(后人议论纷出如董逌程大昌据左传成有岐阳之蒐以为成王郑樵据殹丞二字见秦斤秦权以为秦鼓马定国后周书以为宇文鼓陆反仁据北史以为元魏鼓至杨慎之伪作全文为尤谬甚总不若韩愈之见为正盖即本鼓之文取证小雅可信也若欧阳修集古录云韦应物以为文王宣王刻今应物石鼓歌具存明以为宣王何曾有文王之说近者尚误况与论三代以上哉)夫昌黎有其见而无其力且未思及存其诗则予较昌黎为胜矣兹用幸翰苑之例(乾隆九年重修翰林院落成亲临锡宴以张说东壁图书府五律四十字为韵予赋东字及末音字二韵其馀饬诸臣各分一韵赋诗)亲定首章截其长以补后数章之短即用文中字并成末章自第二至第九命彭元瑞按馀字各补成章非因难以见巧实述古以传今于是石鼓之文仍在十鼓井井有条而不紊矣旧鼓旧文为千古重器不可轻动但置木栅蔽其风雨以永万世而新为十鼓以刻十章并列国学以公天下惠后儒则仍周宣之文也热河文庙为岁岁惠远诘武之地则亦命置之以诏来世庶乎宣王中兴之烈不泯宣圣牖世之道恒昭而予及耄耋之年尚得蒇此崇文之举孰非会之萃时之合深蒙昊贶之所致哉希周家卜世之久鬯皇清重道之规后世子孙尚慎念之是为序
𨖍(我)车既工(攻),𨖍(我)马既同。
𨖍(我)车既好,𨖍(我)马既𩢿(阜)
君子员员(云),邋邋(猎)其斿。
麀𢉖速速,君子之求。(一章)

(廓)猷𣅎(合)(道),允□(炽)(维)𡩦(宣)
天子谓公,𨑒(徒)我其以(以)(田)蕳。
𨑒(徒)(徇)除,□(道)具驾驱𨖍(我)
(驭)其亚帅,𨖍(我)弓其射。(二章)

亚车趍趍(音),□(酋)车䢱䢱(续)
左骖骜骜(敖),右骖𩥹𩥹(音速)
其斿𣬒𣬒(丑若反司马相如大人赋休𣬒奔走),其𣃵(未详)幡幡。
君子其来,𡭑(导)𨖍(我)鸣銮。(三章)

驱车趩趩(丑亦反行声也),敕(策)马䟏䟏(音沥)
𡭑(导)𠬱(彼)(盩)(原),隮𠬱(彼)大□(陆)
彤矢□□(镞),𠧪(𠧪)弓𤐮𤐮(音壹),其斿𤾾𤾾(音洛)
君子其来。(四章)

遄来騝騝(音坚),寺(时)余世(三十)里。
余射𢉖于兹,六辔写(卸)止。
出勿𡔀(忧)微□(霾),或以时雨。
(原)湿(隰)阴阳,霝(灵)(泊)(华)𨖍(籞),天子之所。(五章)

其渊殹(也)孔深,帛(泊)淖𡊺𡊺(洋)
滔丞沔沔(泛),澫(漫)之一方。
其鱼不识,丞丞(烝)(维)鱮。
𩵮(鲨)𩺂(鲠)𩺹(鲋)𩸊(音白),又极(楫)又罟。(六章)

其𨹘(阪)又多,□为棕(棕)(音咎)
棫朴杨柳,及既氐(柢)既柞。
如𦳕(莽)如箬,及𠂹(华)及硕。
禽翰(翰)𨔟(攸)宫,以寺(时)而乍(作)(七章)

其原(原)孔庶,兽𠧠(乃)(宁)处。
麋豕𧱽(豚)(犊),麀𢉖雉兔。
□□(音即)其旲(古老反白泽也),𧾨𧾨(音宪)其虎。
左骖马执之,大黄弓射之。(八章)

即鹿又奔,搏麀又真(填)
鲜𥶎(菹)时𣅀(旨),异𦚎(音拉今作䏠博雅晔谓之䏠)是申。
如天之□(喜考潘迪作嘉朱彝尊石鼓据施宿引说文作喜),秀□(艺)(云)(作)
□□(未详)𤰋𤰋(未详),即以写乐。(九章)

𨑒(徒)𩤾(驭)既射,𨖍(我)马载止。
用贤孔庶,康康敕𡭒(治)
田车既安,日隹(维)丙申
用各为章,害(曷)不永宁。(十章)
温日观葡萄 元 · 曾遇
 出处:御选元诗卷二十六
至元庚寅以写经之役起驿入京濒行之际先一日至灵隐虎岩长老出至廊庑一老僧素昧平生闻予华亭乡音近揖而笑握手归房叱其使令于方丈索酒果款洽执缣素者填咽于其门叱拒而不纳问之甫知其为温日观也以遇将有行役引墨写葡萄二纸一寄子昂学士一以见赠且以荣名相期此意厚甚别后留燕书经讫事将得官而轰荐福之雷此卷偶留集贤翰林诸老处多为著语大为归装之光今遂裒集成巨轴南还未及数载不独师化去卷中名胜半归思伯之阡抚卷感叹系之以诗曰
我初不识温玉山,偶然邂逅湖山间。
戏写葡萄赠行色,呼酒酌别期荣还。
人言此僧性绝物,法书名画求不得。
一时青眼信有缘,乡物乡人尝宝惜。
淋漓醉墨蛟龙蟠,磊落圆珠星斗寒。
疏略之中自精绝,工与造化争毫端。
殷勤携上金台去,袖惹天香杂烟雾。
价轻不敢凉州,但费玉堂评品句。
万里归来家四壁,沙鸥笑人空役役。
惟馀翰墨烂生光,十年俯仰成陈迹
奉使李中父还朝 元 · 李齐贤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稼亭杂录
翰林李中父奉使征东。已事将还。过辞予。因语之曰。进士取人。本盛于唐。长庆初。有金云卿者。始以新罗宾贡。题名杜师礼榜。由此以至天祐终。凡登宾贡科者五十有八人。五代梁唐又三十有二人。盖除渤海诸蕃十数人。馀尽东士。逮我高丽。亦尝贡士于宋。淳化孙何榜。有王彬崔罕咸平孙仅榜。有金成绩。景祐张唐卿榜。有康抚民。政和中。又亲试权适,金端等四人。特赐上舍及第。举是可见东方代不乏材矣。然所谓宾贡科者。每自别试。附名榜尾。不得与诸人齿。所除多卑冗。或便放归。钦惟圣元一视同仁。立贤无方。东士故与中原俊秀并举。列名金榜已有六人焉。中父虽后出。乃擢高科。除官禁省。施及二亲。俱沾恩命。光捧诏书。来使故国。谒母高堂。焚黄先陇。为存殁荣。得志还乡。不独长卿翁子夸于蜀,越矣。吾家文昌公。(讳致远。本国追封之。)年十二西游。十八。登咸通十五年第。历尉中山。佐淮南高侍中幕。官至侍御史内供奉。二十八。奉使归国。乡人至今传以为美谈。当是时也。属于唐季。四海兵兴。而公以羁旅孤踪。寄食于藩镇。虽授宪秩。职非其真。及乎东归。国又大乱。道梗不果复命。论其平生。可谓劳勤。而其为荣无足多者。曷若吾中父遇世休明。致身华近。而且年方强壮。志愈谦光。其前途有未易量者。则显荣家国。岂止此一时。必见富贵苦逼。功名满天下。昼锦之堂。将大作于东韩。未识后来视中父与昔东人为何如也。因记在至治元年。亦自猥滥与计而偕。是年。举子尚未满额。登左榜者才四十三人。予幸忝第二十一名。拜盖牟别驾。赴官数月。以病求免。今兹退安里巷十有三年。壮志日消。无复飞腾之势。比见中父。益知予之终于自弃而无成也。惭负圣明。又奚言哉。中父尚勉旃。毋以一篑进止。而亏九仞之高也。予与中父厚。既美其行。且讼予拙而复勖之云。元统乙亥三月初吉。鸡林崔瀣。序。
早知毛骨异凡流,刮目青云得意秋。
三级风雷起蓬荜,九天雨露洽松楸。
鸭江柳暗牵离思,鳌禁花开待胜游。
尊酒论怀更何日,白头身事付沧洲。
秋夜与故人同宿作 其一 (六年。丁卯九月 清 · 袁枚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五
余与同年曾南村、黄笠潭改翰林为令,官江南六年。丁卯九月,二公校秋闱毕,来宿署中。时南村已迁广德,而余刺秦邮之信,部议不果。
一帘捲月光寒,满座灯痕当水看。
州郡久烦梁敬叔,弟兄重醉小长干。
文昌星动兰台聚,旧雨谈深桂烛残。
三十四人徵士颂,几回欲赋又阑珊。
蒋苕生太史 其一 戊寅 清 · 袁枚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十四
壬申春过扬州,见僧壁题诗绝佳,末有苕生二字,遍访无知者。熊涤斋前辈为言,苕生姓蒋,名士铨江西才子也。因得芳讯,寄余词曲尤多。今年入翰林,作诗寄之。
豆蔻花开月二分,扬州壁上最怜君。
应刘才调生同世,嵇吕交情隔暮云。
大礼赋成南内献,清商歌满六宫闻。
为他萧寺题诗者,曾把纱笼手自熏。
万九沙先生小像 清 · 袁枚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二十六
先生讳经康熙戊辰翰林任学使,罢官。乾隆元年召试鸿博,以老疾辞。全谢山作《公车徵士录》,海内凡一百八十人,序齿先生冠首,枚署尾。今年在杭州,其季子福持遗像索题。
当年丹诏召耆英,骥尾龙头记得清。
未共殿前挥彩笔,忽从画里见先生
春风有影须眉在,流水无声岁月更。
幸喜小同才绝世,礼堂经学继康成
哭钱箨石先生 其一 甲寅 清 · 袁枚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五
先生名载字坤一嘉兴人乾隆丙辰与余同举鸿博,召试保和殿壬申翰林,官至礼部侍郎。予告还家,得风痹之疾,年八十七而薨。
词科同日赋长杨,甲子迢迢六十霜。
陶令山中琴早挂,郗诜殿上初芳。
屡操文柄无遗彦(两次典试江南。),曾祭尧陵有奏章(有辨尧陵奏疏。)
四十二人徵士颂,伯恭此日倍神伤。
韦绶 清 · 袁枚
七言绝句 押豪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五
偶阅《谈荟》载唐宋词臣恩幸事,疑其不实。后又见他书载蜀主王建过礼翰林,人尤之,蜀主曰:「我昔直禁军,见唐天子待翰林之厚,虽朋友不如也。我不过万分之一耳。」审是,则《谈荟》所言,容或有之矣。为纪以诗。
天子临门酒未消,西清酣寝月轮高。
醒来陡觉春寒薄,身上韦妃蜀缬袍。
恭和御制诗四首 其一 清 · 汤右曾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怀清堂集卷十八
康熙五十八年六月上赐大学士王掞等七言律诗一章都人传诵口沬手胝(臣)右曾亦得擎跽回环寻绎熟复仰见我皇上勤劳机务优厚耆旧至意而铿金戛玉美备八音瑞日卿云光呈五色(臣)伏思七律所自权舆有唐沈宋始导其源高岑复衍其派王孟继之以清隽杜韩加之以沈郁刘白之流便精切温李之致密婉丽以逮钱刘皮陆各有所长并臻其奥至我皇上骈罗百代囊括诸家诗学萃于大成琅函垂诸万世今兹圣制一篇正如神龙片甲萦带风云丹凤一羽照耀日月(臣)幼耽吟咏粗习篇章遭逢圣明尘忝侍从蒙恩拔擢以至今职亲见钦明文思之君获窥媲雅俪颂之什诚欢诚忭心慕手追伏念宋时太平兴国以后凡有御制多命近臣属和唐时张说集贤院学士有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及赐崔日知潞州诸作(臣)现直翰林不揣弇鄙窃附斯义敬和四章上请圣慈俯赐诲示(臣)虽衰钝尚得仰禀训词知所师法(臣)不胜欣幸颙望之至
四始钧陶第一人,宫商入律协君臣。
高词冠古篇篇妙,至德根心字字真。
道贯百王言作范,书穷万卷笔如神。
挥毫旰食宵衣后,六十年来慎笑嚬。
怀旧诗十首人各一小传以相识之岁月为先后尔 其四 清 · 赵执信
 押有韵 出处:怀旧集
沧州刘果实提因与余同康熙己未榜榜下相见长余四岁后同入翰林相于如同气居数月假归甲子授编修明年被调去遂不出提因貌白晰秀异行动如鹤坐必跏趺幼精内典其于世味了无所系恋三十丧妻竟不复娶意其前身盖高僧也诗文恢诡雄辨菲薄迂儒不可以法度求之余于甲申冬过其家出沧酒共饮词色古淡使人意消余甚愧之近闻尚无恙
翛然野鹤姿,不著世尘垢。
借问何处来,夕阳一回首。
三年出游戏,璞玉偶然剖。
毕世归沉冥,落月不可取。
拂衣尚朱颜,扃户遂黄耇。
隐居大小间,道在夷惠后。
昔傍集灵台,岁星昵为友。
近访华阳洞,壶公沃以酒。
嘲弄人尽亡,酣放吾何有。
相待净居天,无颜开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