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文库 序
西园引并序 晚清 · 毛澄
圆明园者,世宗皇帝潜邸之赐园也。岩峦洞壑,亭台竹石,玲珑皱瘦,窈折幽胜。渲藻绘植,粉涵黛蓄。湖光山色,演迤窗户。以皇居之壮而兼吴越山水、园林之胜,古未有也。庚申之变,毁于兵火,予尚童稚,闻而悲之。光绪三年丁丑,始来京师。蹈隙一访,则树石依然,而月地云阶已不可复问矣。承平时,离宫别馆四十馀所,乱后仅存六七,又多剥坏,独双鹤斋完好如故。毅皇翠华三度临幸,皆驻于是。有老宫监,自言以嘉庆时入宫,历述四朝遗事云:宣宗尤好园居,方春入园,至冬始归。天颜眷顾,徘徊久之乃去。园中筑复道通东西,夹道树花木,万几之暇,或辇或骑,夜则缚炬树杪,灿若繁星。禦幸龙舟,长十丈,镂黄金为鳞甲,爪鬣飞动。每夕阳西下,宫女数十人棹舟,舟中悬琉璃镫百数。入夜,概易红纱,照水尽赤。尝下船,履石,步而蹶,亲扶掖以免。犹为予指其处。又言入本朝来园中未尝一日停工作。其费之钜,则以泰西水法为甲。辘轳汲井,轮转而上。溅沫跳珠,宛若冰花。万树木枧浮空,达于亭上,檐溜凄清,四时皆雨。复琢石为穹楼,类窣堵波状,中空若城门。悬瓮下注,随石曲折。鸭舫拍浮,距尾毕肖,容一人坐卧,以手发机,行止惟意。洞天石扇,回环往复,迷惘不复可识,今惟怪礓千笏、荒草一沟而已。又言康熙乾隆两朝,六飞南巡,自西湖虎邱、惠泉焦山金山蜀冈及苏浙,士大夫家之以台榭名者,无不图写以归,增省缔构,既成复易,至于再四。自皇太后皇后以下,妃嫔、诸王皇子公主军机大臣内阁、南书房翰林,皆有赐园。东接海滨,西极香山,南尽昆明湖,百里浮青,金碧相望。晓钟甫动,鱼钥已辟,车声隆隆,自远而至,则圣躬已起,披衣听政。毕,视殿前树上白鹭,甫能辨色也。大内向无汉装,禦园奴则所不禁。咸丰间,有所谓四者,号承恩遇,而勤政如故。夷酋至,仅遗一矢,火发辄止。时管园大臣已死,羽林佽飞之士尽散,市贩乡氓,囊括席捲,尘涌络绎,始遍毁之以灭迹。同治改元,天恩浩荡,不复诘问。于是厂肆所陈,强半皆园中物。故和议之成,仅偿园值二十万,夷酋犹咋咋置辩。叙罢悯嘿,自伤笃老。问其廪给,第月领米六斗。煮菽留客,属意良厚。话既久,日薄西崦,乃拨蓬蒿寻径而出,忽闻隔崦鸡犬声急。逾岭入,则四山环合,清流萦带,槿篱板屋,田作花。不意武陵桃源,近在宫掖。出门已暝,即宿湖上酒楼。月明如昼,荷香袭人。宫门树影,荡漾水中。菱叶有光,游鱼潺灂。望玉泉山顶,孤烟直上,亭亭如淡星,则金川俘卒所作邛笼也。翌晨,复入,山重水复,都非昨日。所经导者亦疲。以非数日所能尽历,乃废然返。予惟古阿房、建章、未央宫殿,皆以崇阁瑰诡争胜。园因辽、金、元、明之旧,一变而为清閟。尺尺寸寸,皆以陂石画法为之。壮丽虽逊于古,糜金钱不啻倍蓰,侈矣!然列圣游豫,垂垂百年,累洽重熙,四海清宴。则园之毁,非园之罪也。疆场之中,视乎庙算,庙算之胜不胜,视乎枢相。始则侮之,继则畏之,蘖芽弗摧,斧柯莫假,鞠为禾黍,谁之咎欤?若羊已亡矣,牢犹不补,将可哀者,独此园耶?私成此章,聊自附于风人之义。以园在西直门之西,故以西园命篇云尔。
桂宫流水渐台沈,青松夹道隐黄昏。
野花啼鸟谈天宝,剩粉零缣画上林。
武清遗迹又榛莽,禁禦犹存气萧爽。
前湖镕镜照宫门,门前圣祖亲题榜。
四围柳陌接菱塘,兴废龙潜有赐庄。
六飞两世南巡后,平地安排作水乡。
延陵诏写秦家式,海昌亦仿陈园则。
尽占西湖十锦图,中使江南采鸂鶒。
平滩浅石学湘山,舵楼晚似越中还。
无屋不随山曲折,无山不在水中间。
铜沟泻入高粱闸,玉乳流从趵突泉
远过秦地宜春苑,肯数吴王销夏湾。
未烧以前有园后,篑士运斤不停手。
遍览须教十日游,烹茶坐对灵和
白头阿监为我言,道光初元随至尊。
是时天下久无事,鹰坊虎圈皆承恩。
大内尊严乏水木,每来不怿出园门。
园中四序多佳节,至尊最爱华林月。
月下亲骑白凤凰,清歌挟弹花如雪。
东西复道接长秋,雷殷车声走未休。
烛天灯火湖山外,知是官家福海游。
蓬壶万炬环孤岛,松栝千株系彩球。
赤龙鳞甲随风动,宫娥荡桨银涛涌。
步头扶上玉皇来,荷花满袖秋云重。
文皇禦宇尤加意,自选传头串新戏。
女史分笺纪岁华,奉诚弟子分番试。
遥望瓜洲战垒寒,羽书日夜报长安
君王宵旰多愁思,抱尽琵琶不教弹。
绣岭乌啼金屈戍,温汤人倚玉栏杆。
圌参汁冷疗消渴,海荔瓤多罢晚餐。
八里桥头鼙鼓起,惊断歌声落秋水。
侵晓开门放内人,翠华已在边风里。
汨罗不管金蟾锁(管园大臣自沈。),上阳骨葬青莲朵(有嘉庆时嫔烬于火。)
回首阿房一片红,错认湖山旧镫火。
谁念冰天七月凉,蕃河呜咽绕宫墙。
似闻天语弥留际,犹问离宫一断肠。
亲贤刻意权成败,议定先看敌兵退。
奉使迎銮消息迟,列朝宸翰缘街卖。
老妪筐中宋本书,牧童壁上元人画。
莫问丛残贝叶经,牙签四库亦飘零。
僧廊篆鼎蝌文绿,侩肆柴窑宝气青。
明年返辔延洪祚,蒙恩遣向园中住。
马埒蓬蒿一丈高,斜阳手拨常朝路。
厮养眠庋玳瑁屏,灶丁爨砍沈檀树。
康国猧儿海户收,交州鹦鹉关山去。
朝朝暮暮总堪哀,铜辇秋衾梦不来。
脂奁粉盒馀香土,宝册珠衣化劫灰。
伤心最怕秋来夕,寂历虚尘幂瑶席。
钟鼓迟迟出禁城,佩环隐隐来湖石。
柏寝流萤熠熠黄,椒房鬼火荧荧碧。
邃洞泥青蝙蝠窠,假山月黑狐狸迹。
林间何物解吟诗,楼上无人似吹笛。
老病缠绵傍晓啼,又到当年宴舞时。
银屏椽烛高花下,正侍君王看水嬉。
岂知池苑都非旧,鹢首摧残禦舟漏。
手帕鲛绡揾泪珠,年深冰结成红豆。
近来特旨兴工筑,楚南梁山括材木。
大官虚费水衡钱,万户千门那能复。
露台诏下万人呼,赵鬼徒能诵两都。
中兴大业崇朝定,太液池头许钓鱼。
广寒团殿愁仙跸,玉泉亭榭浮云失。
游人莫上万寿山,只剩明湖晒寒日。
曲江痛哭子美诗,连昌写憾微之词。
逢君半日凄凉话,转忆人间万事非。
伶元老去霜侵鬓,力士归来泪湿衣。
西陵王气犹龙虎,独立宫门望落晖。
玉署交情四首 其一 明 · 倪岳
 押阳韵
体斋东山西涯三同年以旧日同预吉士之选交谊深笃乃各赋古诗四章以赠题曰玉署交情遣人递于舟中予感其意亦赋四章以复遂因阜弟别归以寄时五月望日雨中也
青云三十年,追随鹓鹭行。
葭玉夙相倚,永记金兰芳。
知心志自合,同道非殊方。
独愧顽钝质,幸不忝冠裳。
家学不可负,友谊不可忘。
黾勉效时用,直道古所臧。
岳阳 明 · 俞好仁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一蠹先生遗集卷之三
亭在晋之岳阳县郑侯伯勖所止也。伯勖少自不羁。有泉石烟霞之疾。尝造别墅于此。仍起亭。遂名之曰岳阳。日厌饫以啸咏自娱。一朝徵为昭格署参奉。嘉其行谊也。郑君至则取科第如摘髭。翰林院称直笔。书筵阙员。又选补说书。日侍春宫。辅益弘多。仆偶叨文学。窃忝僚席。一夕同入院。侍讲之馀。谈论刺刺。因语所谓岳阳之事。其山川之胜。风景之美。瞭然在几席之下。仆闻之不觉忘倦。但侯病不乐仕。有欲归未归之志。用老杜卜居篇。求和甚苛。辞不获已。谨步韵录似清宴。冀博一粲。
一掬归心天尽头,岳阳无处不清幽。
云泉历历偏供兴,轩冕悠悠惹起愁。
杜曲林塘春日暖,辋川烟雨暮山浮。
书筵每被催三接,辜负亭前月满舟。
和答屠元勋都宪 明 · 程敏政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元勋都宪宾之院长感秋诗见示久未能和也八月廿四日朝退坐翰林东署雨中有怀次韵一首
忽忽沧洲子,京华两见秋。
望尘惊市陌,听雨忆江楼。
白发欺谁老,黄花慰客留。
归心轻过雁,君宠若为酬。
九老会诗三首 其一 在朝王大臣九人共六百七十七岁乾隆辛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十六
九老会昉于唐而继于宋然宋自别名为耆英而唐亦始以七后乃成九且彼或朝野杂厕文武错参甚至淄流并预益无取焉我国家累洽重熙渐摩培养史称世如而人多寿信非虚语恭值圣母七旬庆辰命举九老之会用晋万寿之觞盖诸王与在朝文臣为一班武臣为一班致仕者别为一班各得九人统名一会合二十七人之岁得若干所谓三寿作朋如冈如陵诗不云乎孝思不匮万寿无疆万寿维祺志所宜然事或难必合廿七人若干岁以为圣母寿天其申命锡予乎朕成首倡三章诸臣自纪其事有不能诗者命内廷翰林代成并敕画院绘图于以熙鸿介祉永兹盛典将届圣母八旬九旬期颐以至若干寿则我朝臣之登眉耋鲐者必亦蒙庥近光与年并增朕当十年一举盛会其欢喜庆幸曷其有极哉
升平人瑞有天潢,会领文臣例柏梁履亲王显亲王并以年逾古稀为是会领袖视汉柏梁联句首赓者宗臣惟梁孝王一人实已过之)
总沐列朝厚培养,共看难老效劻勷。
元丰二相今犹在大学士来保史贻直康熙间旧臣年逾八帙较宋富弼文彦博之列耆英会荣有过焉),履道诸贤讵可方。
慈庆熙鸿欣锡类,群仙引进万年觞
贺新郎 吴园次太守五十初度 明末清初 · 宋琬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二乡亭词
园次吴君延陵华胄,姑射仙姿。艺苑笙簧,执珠盘之牛耳;岩廊圭璧,羡玉署之凤毛。黄麻紫綍,领丝纶密勿之班;皂盖朱轓,在山水清幽之地。威行破柱,聿害马之先驱;惠洽穷檐,见飞鸿之爰集。跂彼织女,七襄弗困于茧丝;嗟我农人,万井无悲于星罶。行春劝稼,不惊鸥鹭之乡;载酒看云,遍践麚猿之径。郑当时之好客,邑有飞邮;范史云之饮冰,釜无馀。洵哉才望兼收,政称廉卓;风流嗣美,吏号神仙者也。节届迎长,公为始满。无疆遐算,随宫缕以俱添;有美一人,采民风而偕乐。逢斯令序,应南极之星辰;跻彼公堂,进前溪之歌舞。某偶因览胜,暂维雪夜之舟;幸与论文,屡跋萧斋之烛。言观父老,饫闻献兕之歌;滥厕宾朋,聊展放鸠之悃。敬陈下里,以侑一觞。
山水菰城好。
算从来、风流刺史颜双表。
君自玉皇香案吏,谪向方壶员峤。
隼旟至、豺狼立扫。
鸣鼓放衙无个事,对堂中、六客摅长啸。
谁唤起,孙莘老

骈阗士女欢相告。
道吾君、今年称艾,朱颜弥皎。
百榼千觚齐拜舞,不似醉翁潦倒。
佳客有、邹枚颜鲍。
洗盏高台临翠巘,任觥筹、历乱霜天晓。
何足羡,中书
余澹心曰:吴吴兴赠言,纷于玉屑,若兹定当压卷,如「黄河远上」,借发双鬟。
高阳李文正师挽诗 晚清 · 文廷式
 出处:知过轩诗钞
己丑岁,余考内阁中书文正汉军徐协揆、常熟翁尚书钱塘汪侍郎实阅卷,取余卷第一,始得谒见。公道光甲辰举人,与先大夫同年。及余入翰林,公又为教习师,故数接谭宴,奖劝兼至。甲午乙未,国事危急,公不恤下问,凡所论说,公每是之。丙申正月,余以小疾乞假数日,公由园退直,即遣人问曰:「果有疾耶?断勿续假。」盖知余意欲去也。旋被论劾,语稍侵公。迄今年馀,未敢通问。于邸钞见饰终之典,遂作此诗,存之集中,不寄辇下。
昆阆昭玉英,流彩发龙衮。
丰条能霰雪,要在植德本。
孰是更治乱,终始笃款悃。
尚书邦彦,嶷若凤立巘。
绿图授神哲,赤县洗昏燀。
执持魏国琦,风度江夏琬。
尽言夙所受,一跌志愈勉。
西园公卖鬻,北寺内排揵。
妖沴起海堧,酿乱始闱苑。
老成与谟议,王臣仗忠蹇。
狐裘政多门,唐棣偏其反。
国论时见接,衰泪犹在吻。
远猷逊谢安,谅节符卞壸。
三古不可作,学校废已远。
谬思追周文(文质之文。),宾至我乎馆。
涤耻誓尝胆,触邪或裂睅。
几同范滂锢,终赖如晦断。
修门去俄顷,别抱未及款。
硕德不慭遗,仰视白日短。
百年论相术,黄发务恪谨。
屹然守正道,帝鉴公缱绻(公殁后,饰终之典,「守正不阿」四字,上特谕也。)
祝宗久有祈,况乃乘真返。
魏阙空峥嵘,涕洒马足踠。
神州竟安届,中宵叹微管。
淮南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赵郡李公家庙碑铭841年 唐 · 白居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王建侯。侯建庙庙有器。器有铭。所以论撰先德。明著后代。或书于鼎。或文于碑。古今之通制也。维开成某年某月某日。宣武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汴州刺史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赵郡李公。斋沐祗慄。拜章上言。请立先庙。以奉常祀。于是得请于天子。承式于有司。是岁某月某日。经始于东都。明年某月某日。有事于新庙。外尽其物。内尽其志。三献百顺。神格礼成。其友居易。以李氏宗祖世家名爵。与仆射志行官业。书于丽牲之碑。谨按家略。九代祖善权后魏谯郡。八代祖延观。徐梁二州刺史。七代祖续。某郡太守。六代祖显达。颍州刺史五代祖迁。皇朝宜谷二州别驾。赠德州刺史高祖孝卿右散骑常侍。赠邓州刺史。曾祖府君讳敬元总章仪凤间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令宏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封赵国公谥曰文宪。才智职业。载在国史。今祭于第一室。以妣蓟国夫人范阳卢氏配焉。王父府君讳守一。属世难家徙。不求闻达。避荣乐道。与时浮沉。终成都府郫县。今祭于第二室。以妣荥阳夫人郑氏配焉。先考府君讳晤。历金坛乌程晋陵县令府君为人笃于家行。饰以吏事。动有常度。居无惰容。所莅之邑有善政。辞满之日多遗爱。不登贵仕。其命矣夫。今祭于第三室。以先妣上谷夫人范阳卢氏配焉。府君累赠至尚书右仆射。夫人累赠至上谷郡太夫人。前后凡三追命六告身。渥泽叠洽。自叶流根。从子贵也。郫县暨晋陵府君。咸善积于躬。道屈于位。储祉流庆。而仆射生焉。仆射名绅字公垂。六岁丁晋陵府君忧。孺慕号踊。如成人礼。九岁终制。孝养上谷太夫人。年虽幼。承顺无违。家虽贫。甘旨无阙。侍亲之疾。冠带不解者三载。馀可知也。执亲之丧。水浆不入口者五日。馀可知也。先是祖妣考妣。晋陵府君前娶夫人裴氏。无子早卒。洎叔父兄妹之殡。咸未归祔。各处一方。公在斩衰中。亲护九丧。匍匐万里。及其(一作期)襄事。礼无阙违。至诚感神。有灵乌瑞之应。事动乡里。名闻公卿。言孝友者。以为表率。宪宗嗣统三年李锜盗据京口。公居无锡。会擢第东归。闻公名。署职引用。初询以谋画。结舌不对。次强以章檄。绝笔不书。诱之以厚利不从。迫之以淫刑不动。将戮辱者数四。就幽囚者七旬。诚贯神明。有死无二。言名节者。以为准程。朝廷嘉之。拜右拾遗。岁馀。穆宗知公忠孝文行。召入翰林。特授司封员外郎知制诰。迁中书舍人。承颜造膝。知无不言。献替启沃。如石投水。俄拜御史中丞户部侍郎。既而望属台衡。朝当晏驾。时移世变。遂出掾高要。佐浔阳。旋为滁寿二州刺史。大凡公之为政也。应用无方。所居必化。卧理二郡。以去害为先。故有盗奔兽依之感。廉察浙右。以分忧为功。故有恤邻活殍之惠。尹正河洛。以革弊为急。故有摘奸抉蠹之威。文宗知公全才。以汴难理。乃授鈇龯。俾镇绥之。初宣武师人。骄强狠悍。狃乱徼利。积习生常。公既下车。尽知情伪。刑赏信惠。合以为用。一年而下惩劝。二年而下服畏。三年而下耻格。肃然丕变。薰然太和。抚之五年。人俗归厚。至于捍大患。禦大灾。却飞蝗。遏暴水。致岁于丰稔。免人于垫溺。噫。微公之力。汴之民其为殣乎。其为鱼乎。殊绩尤课。不可具举。天下征镇。淮海为大。非公作帅。不足以长束诸侯。制加银青光禄大夫扬州长史淮南诸道节度观察等使。馀如故。诏下之日。出次于外。军门不击柝。里巷无犬吠。从容五日。按节而东。百姓三军。挈壶浆。捧箪醪。遮道攀饯者。动以万辈。皆呜咽流涕。如婴儿之别慈母焉。噫。若非襦裤之惠及其幼。鸡豚之养及其老。又推赤心置人腹中者。则安能化暴戾之俗。一至于此乎。西人泣送。东人歌迎。梁楚千里。风变化移。膏雨景星。所至蒙福。于时开成会昌之际。上方致理。公未登庸。熙熙苍生。环望而已。盛矣哉。大丈夫生于世也。以忠贞奉乎君。以义利惠乎人。以黻冕贵乎身。以宗庙显乎亲。以孝敬交乎神。宜其百禄。辅一德。为有唐之宗臣者欤。君子谓李氏之庙也休哉。公之祭也顺哉。然曰有孙如此。有子如此。可谓孝矣。故其碑铭曰。
祭祀从贵,爵土有秩
诸侯之庙,一宫三室。
皇皇西室,皇祖中书
孝孙追远,昭穆有初。
显显中室,王父
顺孙祇享,尽悫尽敬。
肃肃东室,先考晋陵
嗣子奉荐,孝思蒸蒸。
嗣子其谁,仆射公垂
公垂翼翼,斋严谅直。
为子为臣,有典有则。
载膺休命,载践右职。
以孝肥家,以忠肥国。
乃授侯伯,纛龯旂戟。
乃飨祖祢,牲牢黍稷。
家声振耀,国典褒饰。
六命徽章,三世血食。
光大遗训,显扬先德。
子孙承之,垂裕无极。
有唐善人墓碑铭820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唐有善人曰李公。公名建。字杓直陇西人魏将军申公发。公十五代祖也。周柱国阳平公远。六代祖也。绥州刺史明。高祖也。太子中允进德。曾祖也。绵州昌明珍玉。大父也。雅州别驾礼部尚书震。考也。赠博陵郡太君崔氏。妣也。陈许节度礼部尚书逊。兄也。渭源县君房氏。妻也。容管招讨使济。外舅也。长庆元年二月二十三日夜。无疾即世于长安修行里第。是岁五月二十五日。归祔于凤翔某县某乡某原之先茔。春秋五十八。有二女五男。曰纳朴恪悫硕。公官历校书郎左拾遗詹府司殿中侍御史比部兵部吏部员外郎兵部吏部郎中京兆少尹沣州刺史太常少卿礼部刑部侍郎工部尚书。职历容州招讨判官翰林学士鄜州防禦副使转运判官知制诰吏部选事。阶中大夫。勋上柱国。爵陇西县开国男。有史官起居郎渤海高钱作行状。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河南元稹作墓志。有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原白居易作墓碑。大署其碑曰善人墓。善人者何。公幼孤。孝养太君太君老疾。常曰。㹻子劝吾食。吾辄饱。劝吾药。吾意其疾瘳。㹻子。公小字也。及长。居荆州石首县。其居数百家。凡争斗。稍稍就公决。公随而评之。寖及乡人。不诣府县。皆相率曰。往问李君。公养有馀力。读书属文。业成。与兄逊起应进士。俱中第。为校书时。以文行闻。故德宗皇帝擢居翰林翰林时。以视草不诡随。退官詹府。詹府时。以贞恬自处。不出户辄逾月。鄜帅路恕高之。拜请为副。在鄜时。有非类者至。以病去。为御史时。上任有遏其行事者。作谬官诗以讽。为吏部郎时。调文学科暨吏课高者得无停年。又省成劳急成状限。繇是吏史辈无缘为奸。迄今选部用其法。知制诰时。笔削间有以自是不屈者。因请告改少尹少尹时。与大议岁减府税钱十三万。在沣时。不鞭人。不名吏。居岁馀。人人自化。在礼部时。由文取士。不听誉。不信毁。公为人质良大。体与用绰然有馀裕。为政廉平易简。不求赫赫名。与人交外淡中坚。接士多可而有别。称贤荐能未尝倦。好议论而无口过。远邪谀而不忤物。其居家菲衣食。厚宾客。敬兄嫂。礼妻子。爱甥侄。初先太君好善。喜佛书。不食肉。公不忍违其志。亦终身蔬食。自八九岁时。始讽诗书日三百言。讽毕尽得其义。善理王氏易左氏春秋。前后著文凡一(一作三)百五十二首。皆理义撮要。词无枝叶。其卓然者。有詹事府司直比部员外郎厅记请双日坐疏与梁肃书上宰相论选事状。秉笔者许之。薨之日。不识者惜。识者叹。交游出涕。执友恸哭。夫如是。其善人乎。传曰。善人国之纪也。语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噫。善人之称难乎哉。独加于公无愧焉。铭曰。
古者墓有表。表有云。
显其行。省其文。
季札死。仲尼表其墓曰君子。
今吾丧李君。署其碑曰善人。
呜呼李君。有知乎。
无知乎。君之名与此石俱。
唐故武昌军节度处置等使正议大夫检校户部尚书鄂州刺史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赠尚书右仆射河南元公墓志铭832年7月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公讳稹。字微之河南人。六代祖岩。兵部尚书封平昌公五代祖宏。北平太守高祖义端。魏州刺史。曾祖延景。岐州参军。祖讳悱。南顿县。赠兵部员外郎。考讳。比部郎中舒王府长史。赠尚书右仆射。妣荥阳郑氏。追封陈留郡太夫人。公即仆射府君第四子。后魏昭成皇帝十五代孙也。公受天地粹灵。生而岐然。孩而嶷然。九岁能属文。十五明经及第。二十四试判入四等。署秘省校书。二十八应制策入三等。拜左拾遗。即日献教本书。数月间上封事六七。宪宗召对。言及时政。执政者疑忌。出公河南。丁陈留太夫人忧。哀毁过礼。杖不能起。服除之明日。授监察御史使于蜀。按任敬仲狱得情。又劾奏东川帅违诏条过籍税。又奏平涂山甫等八十八家冤事。名动三川。三川人慕之。其后多以公姓字名其子。朝廷病东诸侯不奉法。东御史府不治事。命公分台而董之。时有河南离局从军职。尹不能止。监察使死。其柩乘传入邮。邮吏不敢诘。内园司械系人踰年。台府不得知。飞龙使匿赵氏亡命奴为养子。主不敢言。浙右帅封杖决安吉至死。子不敢愬。凡此数十事。或奏或劾或移。岁馀皆举正之。内外权宠臣无奈何。咸不快意。会河南尹有不如法事。公引故事。奏而摄之甚急。先是不快者。乘其便相噪嗾。坐公专逞作威。黜为江陵士曹掾。居四年徙通州司马。又四年移虢州长史长庆初穆宗嗣位。旧闻公名。以膳部员外郎徵用。既至。转祠部郎中。赐绯鱼袋知制诰制诰王言也。近代相沿。多失于巧俗。自公下笔。俗一变至于雅。三变至于典谟。时谓得人。上嘉之。数召与语。知其有辅弼才。擢授中书舍人赐紫金鱼袋翰林学士承旨。寻拜工部侍郎。旋守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既得位。方将行巳志。答君知。无何。有佥人以飞语构同位。诏下按验无状。上知其诬。全大体。与同位两罢之。出为同州刺史。始至。急吏缓民。省事节用。岁收羡财千万。以补亡户逋租。其馀因弊制事。赡上利下者甚多。二年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将去同。同之耆幼鳏独。泣恋如别慈父母。遮道不可通。诏使导呵挥鞭。有见血者。路辟而后得行。先是明州岁进海物。其淡蚶非礼之味。尤速坏。课其程日驰数百里。公至。未下车。趋奏罢。自越抵京师。邮夫获息肩者万计。道路歌舞之。明年。辨沃瘠。察贫富。均劳逸。以定税籍。越人便之。无流庸。无逋赋。又明年。命吏课七郡人各筑陂塘。雨水溉旱苗。农人赖之。无凶年。无饿殍。在越八载。政成课高。上知之。就加礼部尚书。降玺书慰谕。以示旌宠。又以尚书左丞徵还。旋户部尚书岳节度使。在鄂三载。其政如越。太和五年七月二十二日遇暴疾。一日薨于位。春秋五十三。上闻之轸悼。不视朝。赠尚书右仆射。加赙赠焉。前夫人京兆韦氏。懿淑有闻。无禄早世。生一女曰保子。适校书郎韦绚。今夫人河东裴氏。贤明知礼。有辅佐君子之劳。封河东郡君。生三女。曰小迎。未笄。道卫道扶。龆龀。 子曰道护。三岁。仲兄司农少卿积侄御史台主簿某等。衔哀襄事。裴夫人韦氏长女暨诸孤幼等号护廧翣。以六年七月十二日祔葬于咸阳县奉贤乡洪渎原。从先宅兆也。公著文一百卷。题为元氏长庆集。又集古今刑政之书三百卷。号类集。并行于代。公凡为文。无不臻极。尤工诗。在翰林时。穆宗前后索诗数百篇。命左右讽咏。宫中呼为元才子。自六宫两都八方至南蛮东夷国。皆写传之。每一章一句出。无胫而走。疾于珠玉。又观其述作编纂之旨。岂止于文章刀笔哉。实有心在于安人治国。致君尧舜。致身伊皋耳。抑天不与耶。将人不幸耶。予尝悲公始以直躬律人。勤而行之。则坎壈而不偶。谪瘴乡凡十年。发斑白而来归。次以权道济世。变而通之。又龃龉而不安。居相位仅三月。席不煖而罢去。通介进退。卒不获心。是以法理之用。止于修一职。不布于庶官。仁义之泽。止于惠一方。不周于四海。故公之心不足也。逢时与不逢时同。得位与不得位同。富贵与浮云同。何者。时行而道未行。身遇而心不遇也。执友居易。独知其心。以泣濡翰。书铭于墓曰。
呜呼微之。年过知命。
不谓之夭。位兼将相
不谓之少。然未康吾民。
未尽吾道。在公之心。
则为不了。嗟哉惜哉。
道广而俗隘。时矣夫。
心长而运短。命矣夫。
呜呼微之。巳矣夫。
张铁枪歌阏逢阉茂 清 · 舒位
 出处:瓶水斋诗集卷十六
淮宁张铁枪,尝以乡兵三百破贼五千人于卢氏。时嘉庆二年丁巳春二月,白莲教女贼齐王氏自楚掠豫,势将南趋襄城、叶。张兵邀击其冲,贼遇而溃,遂从武关折窜、蜀间,而中州无贼矣。当事者给张把总衔,弃之而去。又十年仪徵云台阮公巡抚河南,张乃效力麾下。嗣阮公再抚浙江,命从行,教习温宁营枪法。俄公内召,张送别至公家,而翰林钱塘屠君孟昭改知仪徵,君尝出阮公之门,谒辞俶装。公赠以诗,有云:「枭徒颍泗来,小斗竟如战。我昔谋增兵,请者议未善。为此多隐忧,保障非易见。」孟昭既至邑,遂从公所聘,得张,捕缚蒋光斗等若干人,寘诸法,胥十馀载漏获之戎首也。其他馀枭,禽治略尽。然张客邑廨三年,未尝言及卢氏战功。至是有清河沈司马者始为详述之。当张杀贼时,司马固河南,言特有据。孟昭称张诸技皆长,而枪法尤绝。其人则恂谨若书生,忠信出于天性。既为歌诗,并属余和。余惟古之以铁枪称者,最著为王彦章,然彦章虽屡建奇功,跻身将帅,而为朱梁所用,不善其终,诚遭时使然,抑亦实命不犹。今张身际清晏,善刀而藏,又得名卿茂宰先后识拔,间出其馀勇,以佐诸大夫除害安良,为太平之人以老,是王铁枪遇而不遇,张铁枪未遇而贤于遇也。故余赠诗之旨若此,既叙其功,且乐其志焉。
王铁枪,古之王彦章
张铁枪,今之张永祥
以古枪法杀今贼,古今人岂不相及。
贼掠信阳州,遂犯卢氏县
龙头天灶兵不战,紫微勾陈贼乃窜。
中军罗拜黑槊公上将閒挥白羽扇。
铁枪非弁亦非将,独帅偏师出奇仗。
万户义结毛葫芦,一丈威当麦铁杖
张铁枪,势莫当。
五千者乌合,三百者龙酿。
尉迟三夺走且僵,哥舒半段颀而长。
上马杀贼今日路,明日下马草露布。
不闻寡妇唱莲花,独见将军坐大树。
铁枪有贼铁枪来,铁枪无贼铁枪归。
雅歌投壶羊叔子斗酒彘肩呼壮士。
一试河南北,再试浙东西。
浮云冒沧海,落日照大旗。
此际名高八阵图,此时枪急万人呼。
识一丁字到处有,挽两石弓绝世无。
铁缠槊是韦欣庆,刺虎矛如毕众敬
关前独送阮中丞江上相逢屠大令。
鸣琴可以治,横槊足以豪。
取人无复崔蒲泽,宴客有时甘蔗梢。
但知铁枪之技绝,不知铁枪之功高。
张铁枪,尔岂张红眼、王三铁,孰者矮张竹园张。
长子弟子师出律,无咎无誉坤括囊。
至今不见铁枪之杀贼,铁枪斑斑贼之血。
髀肉复生壶口缺,三十六州不铸铁。
古之王铁枪,身死名不芳。
今之张铁枪,身存力方刚。
不愿铁枪从观诸将壁,但愿铁枪老作诸侯客。
枪苔枪不花,铁绣铁不雪。
长歌已是豹留皮,短歌休为骥伏枥。
题宋澄泥蕉叶研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五
懋勤殿库贮新旧研不下千馀内侍典司识件数而已不复别其优劣因命内廷翰林拣择以进得宋澄泥研六枚此其一焉阅之果皆旧物也系之诗者凡四(即以下四首)系之铭者凡二(入御制文本)盖内侍供奉笔研惟务笔美饰观其材质佳否初不之计此固非若辈所能知亦非若辈所宜知也然此诸砚库藏不知几何年矣溷迹尘土之中与众研伍一旦甄录及之则拂拭而登诸凡席显晦顿殊若有定数亦如瑰奇之才或有沦弃者非待识拔无由表见可因以悟用人之道矣
库贮懋勤阅岁时,几曾绨几一陈之。
岂无遗者聊令捡,遂有贲如屡得奇。
囊异李郎紫云割,庵疑怀士绿天披。
珊瑚笔架琉璃匣,彼所知哉斯岂知。
王氏拜庆诗 元 · 王恽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秋涧集卷十三
集贤大学士王颙太夫人张氏元贞丙申寿八十有八视听聪明起居康健剪制纂组之事老犹能工正月十四日盖生辰也中书右丞张公以外堂拜礼义重诸人前期诞弥启之太母特召见宫閤存问再四嘉其贤淑留宴赐币下暨二孙皆沾宠渥明日翰林诸君相与奉觞上寿百拜献诗猥当卷首
九秩康宁寿,亲承燕赐恩。
香融彤管炜,春满绣舆温。
世与名郎孝,天全五福尊。
佩环声合度,清响彻宫门。
喜晴赋(次明使陈公韵) 明 · 金守温
 出处:拭疣集卷之四
赋者。敷陈其事。古诗之流也。诗之不足。则作赋以尽其意焉。翰林陈公之来使也。随其所遇。形于篇什。动盈卷轴。间赋喜晴。流丽动荡。浑涵演沲。以抒其不尽之意。要其归。将以叙道途之经由。述原湿之咨询。勤王事而喜礼成。彬彬文雅之盛欤。仆窃不自揆。敢依高韵。缀拾以请教昔太冲三都赋。覃思十载。始克成篇。仆謏闻陋学。且成于率尔。诚不足观。虽然。公为王人。故谋于宣命而为之喜晴。仆陋人也。伏睹皇恩之罔亟。慕公之德。艳公之才。惜公之法而不可留也。立赋之。旨虽同。遣辞之意则异。谨录以为行赆。惟公之恕狂僣。其词曰。
凤历记元。
苍龙建丑
子虚子过乌有子。
相与出入乎百代。
周流乎六合。
宇宙为室庐。
四海为林薮。
御汗漫而浮游。
登昆崙而矫首。
三光运于捭阖。
胡越在于指授。
子虚子乃属乌有子而告之曰。
呜呼噫戏。
古今一马也。
天地一指也。
包牺齧缺氏之前。
邈乎不可议也。
三五以降。
载籍具存。
或贤或否。
果孰上而孰副。
天心仁爱。
岂薄此而彼厚。
然而治不常治。
乱不常乱。
纷乎不齐。
罔有纪极。
孰能泛文澜之轻舟。
驾艺苑之四牡。
驰骋上下。
为我扬摧而不留也哉。
乌有子曰。
吁。
夫子所谓见秋毫而失舆薪。
睹拳石而矇泰山者也。
人我皇明
定鼎燕云。
控扼幽滦。
幅员万里。
澶澶漫漫。
外薄四海。
物阜民安。
寒者煖衣。
饥者饱食。
山行水宿。
不复设关。
是谓乾坤交泰。
万物享而不屯者也。
与其抚缥帙而尚论。
曷若从当世而是询。
不于目击而致信。
将于耳听而实陈。
是岂非大野之骄无所止宿。
而率天下之路也。
于是。
子虚子犹然以笑。
欲与乌有而共去。
钻龟兆以观祯。
遂凌厉乎九州。
太仪而造旬始兮。
缤群灵以与浮。
揽云霓为衣裳兮。
羌马鸣兮仆愁。
三山如积苏兮。
黄河耿耿一流。
濯余发于咸池。
晞扶桑之朝夕。
欻阖欻辟。
一低一昂。
薅收欣欣以告余兮。
子苟修姱以信良。
何必翩翩其高举兮。
徒沐芳兮兰汤。
于是按节迢遥。
陟险历埼。
挹王霸之盛烈。
览都邑之环奇。
循冀野而容与兮。
觑土宇之脩直。
虽使夸父逐日以健步兮。
盖不可一二而已觉其疲矣。
尔其医问耸其镇。
黄河荡其原。
居庸赑屃。
千里冲奔。
是乃天地之奥区。
燕赵之抵根也。
乌有子乃俯而吁仰而叹曰。
于赫皇明
应天顺人。
光造丕业。
恢皇图稽帝文。
建都于此。
宅中图治。
普天之下。
率土之滨。
跄跄颙颙。
辐辏于中原。
制作文物之懿。
郁郁沨沨。
其崇罔极。
其密无隙。
是乃观百王之会通。
历万世而不易。
譬众浍之趋海。
若箸络之付脊。
虽使五帝迭兴。
无以加施。
三王复起。
不能更绎。
乐明法度箸。
垂徽猷建长策。
烟火万里。
民物蕃息。
致治之盛。
超轶古昔。
销锋镝以为锄耰。
扰犷顽以兴太平。
南北一徽。
东西一揆。
重译梯航。
执贽于京。
莫不稽颡。
受我章程
朱厓朔漠。
殊方绝域。
亦莫不置吏分竹。
敷心腹制手足。
昆虫之微。
草木之细。
蒙雨露而得栖宿。
寒暑调其四时。
日月明于昏旭。
虽然。
自古圣天子之临大宝也。
不事虚文。
唯德之行。
民或执热。
濯以清冷。
世或阴曀。
示以明晴。
是以。
一视同仁之化。
罔有内外。
当厚往而薄来。
必济乏而扶嬴。
理道由是而焕赫。
四海以之而隆平。
不必穷兵黩武。
汉武帝噬脐于大宛之城。
不必破斧缺斨。
周公东征于濛雨之零。
且吾闻上下同功。
君臣相成。
易曰。
云从龙风从虎。
水流湿火就燥。
圣人作而万物睹。
气机之感。
初不得以隔形。
此自然而然。
非有待于智能也。
是故。
上有明天子。
下必有贤诸侯。
岁事来辟。
以朝于王。
锡之秬鬯。
示我宠灵。
眷玆有国。
号曰朝鲜
渤海涨南。
长白北横。
延袤千里。
表里山河。
国富兵强。
先万国鸣。
俗尚礼义。
聪明视听。
君有君德。
士有士行。
等威隆杀。
以明上下。
咸英韶濩。
以和其声。
衿袍之固。
汤池金城。
沟塍之达。
行不竛竮。
其人心之淳。
风化之美。
宣圣之所欲居。
箕子之所留停。
重惟国祖。
高丽之季。
王昏臣暴。
秽德贯盈。
寇盗抢攘。
干戈猬起。
百战摧陷。
高屋之瓴。
生民赖以奠枕。
国势从而不倾。
于是应天命顺人情。
化家为国。
四境清宁
登崇俊良。
退斥顽冥。
族忠伐谀。
封干戮丁。
调五气摄三精。
盖抚民。
必欲吾仁。
格天。
必以吾之诚也。
称藩内附。
请命帝庭。
天子乃喜。
且嘉而惊。
世承宠眷。
以保生民。
今王嗣履。
摅忠奋赤。
时节土物。
王府之呈。
惟天眷命。
惟德是徵。
锡赉便蕃。
络绎连搄。
呜呼噫嘻。
其遭太平庆会之熙运也欤。
星使聿来。
王郊于迓。
兵卫森列。
画戟彫楯。
皇恩覃沾。
霈㵧汪濊。
陨越稽首。
天威至近。
小心畏天。
至仁绥远
帝德广运。
如天地之恢恢。
王诚纯至。
如日星之皎皎。
从此而泰阶平玉烛调。
凤于冈麟于郊。
以成泰和雍熙之盛功。
正犹鸿毛之赴燎也。
子虚子曰。
子信皇明大朝之盛。
而知东国王德之贤矣。
然天道不言而品物亨者。
五行之吏宣其气矣。
王者不言而万国宁者。
专对之臣宣其道矣。
今夫翰林陈公太常高子。
文章之美节义之高。
江汉之濯秋阳之皓。
摛藻掇英。
驰奇骋巧。
词林之干。
文苑之老。
匪规矩则莫由。
必礼法之是蹈。
是犹凤凰芝草生于大庭。
景星庆云丽于晴昊。
是宜为千里鹿鸣。
九重赴召者也。
当文明之世。
以二子之贤。
奉纶綍于海邦。
将使命之独专。
杖皇华节。
传天子言。
震动山岳。
旋干坤乾。
以敷皇上至仁大泽于普天者。
不其宜乎。
当使还前席之时。
达王心之诚敬侯度罔愆。
俾东邦永皇灵。
以及曾孙。
继继绳绳。
以至千万世而永传矣。
乌有子曰。
诺。
遂与揖样周旋撝谦。
叹孔席之不煖。
慨墨突之不黔。
云驭启行。
鸣驺载严。
奋髯。
海山露尖。
晓云拖缣。
望行尘兮不可及。
但见岩石之渐渐。
大贤诗三首 其一 元 · 王恽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秋涧集卷二十二
甲午岁正月廿二日癸巳翰林诸君谒太傅巴延公于东城甲第之北堂公姿威不见猛简不失和真魁杰人也公初至燕首询诸何右辖翰林诸老今右者谁及是历问各官寿期今供何职酬礼间顾相谓曰朝家所以养褚老者正以乞言论政而巳如事会议各顾官守未免或偏若集之同僚则议纶通一所益良多某曰前世立益政院者正此意也中丞崔相亦以为然乃知公深谋远至气量含弘朝廷之上军国大计心无或不在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也既而公出众俟门屏间遣纪纲来谢曰不敢多劳遂退因得大贤诗一首纪其披睹之快后二年公府掾张楚持画像恳题哀挽既书鄙辞载惟畴昔情有不能已者且念六合虽一相业未展天不憖遗老哀斯民之不幸也噫因附录于后
万马龙骧宿汉陲,朔云边月避旌麾。
麟游近薮人歌瑞,虎在深林气甚夷。
解甲齐山降宋日,鞠躬趋陛入朝时。
有怀不尽苍生事,空咏皮公七爱诗。
东园诗赋得字并序1041年2月16日 北宋 · 宋祁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东园诗者,端明学士献臣李君、翰林伯中王君、天章侍讲原叔王君、馆阁校勘景纯刁君、永叔欧阳君、子庄杨君暨予,仲月既望之宴所赋。是集有三胜焉,地之胜,则如左睨都,前眺畿隧,林薄灌丛,铺棻自环;时之胜,如载阳之辰,戢惨傃舒,惠气韶华,怡豫天区;宾之胜,则如朝髦国俊,清交石友,驾言相从,簪盍就閒。三者先具,吾人所以挤天下细故,彷徉萧散而自适其适也。若夫頫撷仰援,有蘤有枚;参行迭馈,有胾有醪。时哢嘤然,可以悦耳;野芳芚然,可以藉席。轻风舞于快馀,鲜云曳于晒表。乐斯咏,咏斯陶,佥谓会之难常,诗之可以群也。俾永叔列韵,坐者陈章,予与题辞焉,以诧其美。昔郑区区一寰内侯,使七子从赵武赋诗,以观郑志,《阳秋》尚之。今多士乐事,萃此王国,选言足叹,一出治音。使如者,观诸君之篇,则知贤郑人远矣。章别十二句,句五言,杂附左方云。康定纪元之次年序。
茂气遍逵,结客并游轸。
胜践属园墟,欢言驻驺引。
跼情适野豁,远目向天尽。
林馥树才花,町疏篁未
饮来无留釂,嘲往有馀冁。
耳热谢时人,戚戚良可悯。
天启宫词 其九 明 · 陈悰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司钥库检得天启,钱数枚古色斑驳,不知何代物。进至御前上问昔年拟年号者谁,改日召来面问左右,以阁下及翰林官对上容怫然。明日客氏入见,谀词庆贺,谓此天隆嘉祥钱源不竭之徵也。上解颐为改前命,云台即后,左门召对大臣之所亦称平台。
少府呈钱次第看,篆文肉好尽朱丹。
纤腰拜贺天威霁,诏免云台史官(《汉制》:藏钱之府,天子曰少府,诸侯曰私府。《礼记注》钱璧之体外为肉,内为好)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乳保部
重游玉泉 其一 元 · 王恽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秋涧集卷三十三
元贞二年龙集丙申三月二十八日大驾北狩同翰林诸君送次大口回独与孙笴西过玉泉因忆至元七年御史里行时来游者一十有五人岁月如流转首廿五年今在者李司卿辅之温漕使次霄与不肖三人耳人欲久不死而于人世何如也凡得诗三绝留三间而去
轻辘泽车转碧崖,山烟喜客望中开。
畸人问我从何自,适送銮舆大口来。
送忠翁南归 元 · 王恽
五言排律 押歌韵 出处:秋涧集卷十二
元贞乙未春翰长忠翁年七十七致仕南归行有日平章侯同诸僚寀祖道于遂初亭馆予亦忝陪席次明日赋律诗廿四韵非敢以为诗庶几表吾皇元崇儒重道跨越前人府相眷怀始终尽礼张大续鹿庵之贶咏歌见杨尹之荣岂惟上国之光华永作翰林之故事其词曰
供帐都门宴,非缘岁例过左相城南别墅每岁春例一宴诸公)
时清连日胜,簪盍半銮坡
酒美凌金谷,歌酣掩艳娥。
盛于清洛禊(用裴晋公上已同刘白泛舟洛水此别筵何。
爱客终青顾,伤离赋绿波。
散花簪席帽,泥饮捲鹦螺。
人世真浮梗,年光易掷梭。
琐轩凉吹急,绮席落花多。
散粉沾裀绣,吹香入袖罗。
暂留春色住,莫恋去程蹉。
峻秩惭同列,醺容惨弗酡。
新亭收老泪,官舸送长河。
圣代吾儒重,词林宠数颇。
诺从丞相允,义见柏台番。
祖饯贤疏傅,衣冠似永和。
生还梁庾信,赆重鲁邹轲
盛事传千古,儒流耸四科。
丹青前日画,叹息路人歌。
有客孤吟悄,临风两鬓皤。
图南鹏运海,绕树鹊依柯。
早晚同长往,徜徉隐涧阿。
此怀从落寞,起舞且婆娑。
道在无南北(朝家立贤无方果才何间南冠北土),材非谩琢磨。
醉归扶路晚,里巷认鸣珂。
十月牡丹 元 · 王恽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秋涧集卷五
彰德路监郡沃哩嘉议治甚有声壬辰秋辞职让其叔伊啰布哈中顺是岁冬十月新侯府第发牡丹二本明年秋计吏伯耕香林先生孙不远千里来求诗于翰林诸公因首为赋此
玄冥气折胶,草木馀萎悴。
邺城乐土郊,画戟清香地。
谁留翠被暖,小试丹砂艺。
一枝鹤翎红,照映朝袍贵。
散彩冰雪中,造物有深意。
正缘二侯贤,抚字见早岁。
蔼然礼让馀,涵蓄坤灵秘。
欧九谱花神,百种第佳丽。
洛花固芳妍,根盛气或异。
春华复冬荣,彼祥端可记。
无乃后来者,踵治更和惠。
虽云有浅深,锡类由不匮。
奚烦鉴傍州,一段中和气。
慇勤将二美,千里偕计吏。
遍求翰林诗,拟荐金盘瑞。
我欲论五行,推测涉茫昧。
浩浩二气中,事或有关系。
重荣说紫荆,偏反咏唐棣。
佳花原致祥,恶草终可畏。
未若中庸篇,继述皆自致。
栽者即封培,倾者随覆坠。
由来衰盛间,为善不中废。
曰善即胡为,不出让与悌。
神明与扶持,声誉日四至。
君能驯是理,获利馀百倍。
何翅天香台,卿云摛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