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物库 清朝
赵德昌
维基
赵德昌(约1710年代—?
),又名兆德昌字绍文号鹤泉兆佳氏正黄旗满洲包衣。
清朝官员,进士出身
乾隆元年(1736)丙辰举人四年己未进士(时隶内务府正黄旗富旺佐领下)。
翰林院散馆后授检讨,后改主事
侍讲侍读学士
乾隆十五年,遣侍读学士德昌祭拜南岳衡山(载《湖南通志》卷53)。
乾隆二十年,受遣祭拜西岳华山(载《同州府志》,1851)。
主要活动
  • 1739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田志勤
田志勤字崇广号平圃,大兴人。
雍正癸丑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历官侍讲
有《业精堂诗草》。
维基
田志勤字崇广号平圃顺天府大兴县人
清朝翰林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雍正帝御批其“才干中平”。
累官翰林院侍讲
乾隆九年(1744年),出任贵州乡试主考官
后奉旨休致。
主要活动
  • 1733年,榜眼,第一甲,賜進士及第
杨述曾清 1698 — 17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8—1767 【介绍】: 江苏武进人字二思号企山
杨椿子。
少承家学,有史才
乾隆元年举鸿博。
七年进士,授编修,擢侍读
二十四年,充《通鉴辑览》馆纂修官
书将脱稿时卒。
有《南圃文稿》。
杨述曾字二思号企山阳湖人
乾隆丙辰博学鸿词
壬戌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历官侍讲
有《使车集》。
主要活动
  • 1736年,宏词科
  • 1742年,榜眼
许应骙晚清 1830 — 19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3 【介绍】: 广东番禺人字筠庵
道光三十年进士
翰林院侍读学士甘肃学政,迁兵部侍郎光绪间累官礼部尚书
戊戌维新期间,守旧迂谬,阻挠新政
政变后,擢为闽浙总督,兼署福州将军
维基
许应骙(1830年—1906年)字昌德号筠庵
祖籍潮州府澄海县广东番禺人(今广州市越秀区),同进士出身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己酉广东乡试举人次年联捷庚戌进士
庶吉士散馆检讨
历任翰林院侍讲侍读左右庶子甘肃学政詹事府少詹事内阁学士兵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顺天府学政仓场侍郎等职,升左都御史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工部尚书
次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礼部尚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李鸿章许应骙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七月十九日,以抑格言路,首违诏旨,夺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侍郎坤岫、徐会沣、溥颋、曾广汉等职。
最后戊戌变法失败,九月,擢为闽浙总督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拳乱引发八国联军时,参与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山东巡抚袁世凯四川总督奎俊等人的东南互保。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解职,1906年7月22日逝世。
主要活动
  • 1850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钱桂森晚清 1830 — 1902
维基
钱桂森(1830年—1902年)初名桂枝字馨伯一字辛白号樨庵一号犀盦江苏泰州人,教育家、藏书家。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江苏乡试举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
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历官监察御史
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讲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
光绪十年(1884年)内阁学士
光绪十四年(1888年)提督安徽学政
晚年主江宁钟山书院扬州安定书院讲席,后返回家乡泰州,任胡公书院山长。
主要活动
  • 1850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夏廷芝
维基
夏廷芝(生年不详—卒年不详),字茹紫号啸门
江苏扬州府高邮州(今扬州市高邮市)人。
雍正十一年(1733年)考中癸丑科第二甲第三十六名,赐进士出身
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元年(1736年)散馆授编修
乾隆三年(1738年)编修内阁一统志馆纂修官
乾隆五年(1740年)任国史馆纂修官
翰林院侍讲
乾隆六年(1741年),任陕西乡试主考官
乾隆七年(1742年)壬戌会试同考官
乾隆九年(1744年)提督山西学政
乾隆十二年(1747年)湖北学政
主要活动
  • 1733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徐以烜
维基
徐以烜(1702年—1771年)字养资号润亭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举人雍正八年(1730年)二甲五十七名进士
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任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侍讲侍讲学士
乾隆十八年(1753年)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同年提督顺天学政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太常寺卿
官至礼部侍郎,因患病告假回籍。
主要活动
  • 1730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周德润晚清 1832 — 1892
维基
周德润(1832年—1892年)字生霖号义庐广西临桂(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进士出身
同治元年,登进士,改庶吉士
次年翰林院编修、后升任国史馆协修、国史馆纂修国史馆总纂
光绪元年,任实录馆纂修
光绪五年,改国子监司业
次年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司经局洗马,署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读七年,担任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翰林院侍讲学士
光绪八年,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少詹事,署汉经筵讲官
光绪九年,任内阁学士武会试副考官
光绪十三年,任工部右侍郎管钱法堂事务
后任刑部右侍郎
光绪十四年,担任顺天学政
光绪十七年任武乡试正考官
光绪十八年,担任管理三库大臣
子周承炯、周承楙。
孙周清任清俊。
主要活动
  • 1862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开泰清 ? — 17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3 【介绍】: 满洲正黄旗人,乌雅氏。
雍正二年进士
乾隆间,历任江苏学政内阁学士兵部侍郎湖北湖南贵州等省巡抚湖广四川等地总督
以处理诸土司事不当,夺官,以头等侍卫伊犁办事,寻卒。
维基
开泰(?
—1763年),字兆新号敬庵,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
清朝官员。
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九年(1731年),迁侍讲
雍正帝御门,开泰未入侍班,黜令乾清门行走
十三年(1735年),复编修
乾隆元年(1736年),迁国子监司业
八年(1743年),迁祭酒
督江苏学政
再迁内阁学士
三迁兵部侍郎,仍留学政任。
十年(1745年),授湖北巡抚
江西
十三年(1748年),又调湖南
十五年(1750年),因徇庇门生,议夺官,命留任。
寻调贵州
湖广总督,加太子少傅
乾隆二十年(1755年),调四川
二十三年(1758年),加太子太保
二十四年(1759年)潘镇总兵杨朝栋入朝觐见,开泰岳钟琪奏朝栋衰老,难期胜任。
乾隆帝开泰何以不先奏,下吏部议,夺官,命仍留任。
二十八年(1763年)六月开泰奏九土司大举击破金川
乾隆帝听闻郎卡使人诣成都开泰许进谒,抚慰之,而阴令九土司兵,谕曰:“郎卡于绰斯甲布等屡肆欺凌,众土司合力报复。
开泰既闻其事,惟应明白宣示,谕令悉锐往攻;而于郎卡来人严为拒绝,且谕以尔结怨邻境,谁肯甘心?
断不能曲为庇护。
如此,则郎卡既不敢逞强,绰斯甲布等亦可泄忿。
乃既用谲以笼络郎卡,又隐为各土司援助,郎卡素狡黠,岂能掩其耳目?
殊非驾驭边夷之道。
”命夺官,以头等侍卫伊犁办事
不久逝世。
主要活动
  • 1724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蔡新清 1707 — 17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7—1799 【介绍】: 福建漳浦人字次明号葛山
蔡世远侄。
乾隆元年进士
以理学名。
尝辑先儒操心、养心、存心、求放心诸语录,编为《事心录》。
为上书房总师傅四十年
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
卒谥文端
有《缉斋诗文集》。
蔡新字次明号葛山漳浦人
乾隆丙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师
谥文恭
有《缉斋诗文集》。
维基
蔡新(1707年—1799年)字次明号葛山又号耐庵
福建漳浦人
曾任吏部工部刑部、礼部、兵部五部尚书
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二甲一名进士(传胪),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升侍讲
乾隆十一年(1746年)出督河南学政
累迁刑部工部侍郎
乾隆二十年(1755年)任上书房总师傅
乾隆三十三年(1767年),擢工部尚书,同年转刑部尚书三十四年兵部尚书三十八年再转礼部尚书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官拜文华殿大学士,仍兼吏部尚书衔
乾隆五十年(1785年)太子太师
嘉庆四年(1799年)卒,享年九十三,谥文端
主要活动
  • 1736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张若需清 1709 — 175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9—1753 【介绍】: 安徽桐城人字树彤
张英孙。
乾隆二年进士,由编修累官左春坊左赞善
长于歌诗。
有《见吾轩诗》。
张若需字曙彤号中畯桐城人
乾隆丁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讲
清诗别裁集
字树彤江南桐城人
乾隆丁巳进士,官左春坊左赞善
著有《见吾轩诗》。
宫赞药斋公令嗣,孝友笃实,一承前人。
诗笔各标面目,而性情温厚,异而仍同,人比之苏瑰有子。
主要活动
  • 1737年,进士
高世泰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无锡人字汇旃
高攀龙侄。
明崇祯十年进士
湖广提学佥事
入清不仕。
笃守家学,晚年在梁溪重建道南祠、丽浔堂,重兴东林讲学之风。
祁州刁包论学为知交,学者称“南梁北祁”。
卒年七十八。
人物简介
高世泰字汇旃,晚号石屋遗氓
无锡人
高攀龙侄,士鹤子。
侍讲席,治学研深求精。
高攀龙殉死,世泰嘉善陈龙正订其遗书。
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授礼部主事
历官湖北提学佥事
进入清代,坚不出仕。
修道南祠、丽泽堂,并与高愈讲学其中。
维基
高世泰字汇旃南直隶无锡县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崇祯九年(1636年)丙子应天乡试,崇祯十年(1637年)联捷进士
崇祯十四年(1641年),任湖广按察使司佥事提督学政
入清,官至湖广提学
晚年重建东林书院燕居庙,讲学其中。
主要活动
  • 1637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蒋朾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常熟人字作梅
蒋溥子。
善画花卉。
乾隆十六年进士
编修累迁至兵部侍郎
维基
蒋朾字作梅江苏常熟人
清朝官员、画家。
蒋朾出身常熟蒋氏望族,祖父蒋廷锡、父蒋溥均官至大学士
乾隆十六年(1751年)蒋朾中式二甲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历升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侍讲左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转左侍郎
因病卒于任内。
朝廷赐祭葬。
主要活动
  • 1751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僧明中清 1711 — 1768年二月一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浙江桐乡人俗姓施字大恒号烎虚又号啸崖
七岁在嘉兴楞严寺出家,其师于佛经外,兼教以儒书。
乾隆中西湖天竺南屏、净慈诸道场。
高宗南巡,三次赐紫,刊石净慈。
工诗,善山水,尤精篆刻。
有《烎虚诗钞》等。
明中原名演中字大恒又字烎虚号啸岩桐乡人本姓施
尝侍世宗讲禅学,雍正乙卯放还。
晚年住持杭州净慈寺
乾隆乙酉南巡,赐紫
有《烎虚大师遗集》。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八
释明中字大恒一字烎虚
原名演中,后得法于无阂永觉,始从玉琳支派,易演为明。
姓施氏桐乡人也。
七岁薙染于秀水楞严寺,其师早世。
太师含明读内典外籍,过目不忘,颖悟非凡儿所及。
清雍正十二年,受皇戒于京师法源寺
世宗耆年,潜心释氏,宏度千僧,留选二十二人侍讲佛楼,明中与焉。
复于二十二人选得四人,明中又与焉。
命住吉祥苑池南,参究禅学。
万几之暇日,必一至讨论课程,训谕翔切,于明中尤笃恩赐,手敕数千言发挥本地光明,及杖、钵、如意、法帖诸物。
未三岁,龙驭上宾。
高宗御极,始各还本籍。
乾隆四年,受法于永觉
六年,主席西湖圣因寺,寺为圣祖行宫,百寮肃谒,绣岭屏围,花堤带绕,规模崇焕,冠于诸刹。
众仰清望,檀施云集,禅侣日臻,常数百人。
住持十载,香积无缺,山阴俗。
介邑侯舒瞻请驻锡乾峰寺,智杖暂临,旋归湖上,移主上天竺
此间香市,盛于补陀,僧伽所欣羡。
明中为大吏所引重,清操弥励,纤尘不染。
十六年春三月,翠华南幸,驻跸寺,御制七言,命明中赓和,日未移晷,恭进一律,并南巡颂十八首,册皆留览。
及法驾重临,从容奏称曰:“三竺有上中下者,本土人习称,恳肇锡嘉名,以光青简。
”竟邀俞允,赐额“法喜寺”。
宸眷俯肯,天章下贲。
是岁冬,皇太后万寿,赐如意一柄。
二十二年,移住净慈,会高宗重游江南赐紫
二十七年,圣驾三巡,复赐紫,御书“片石孤云”联语。
三十年,驾幸净慈,三次赐紫,御制诗一首,刋石寺
云汉昭回,照耀山谷,前所未觏。
乾隆三十三年二月一日示寂,年五十八,腊五十一。
其辞世偈有“披蓑赤脚千峰去,不问芦塘旧钓舟”之语。
得法弟子六人,为建塔慧日峰下。
杭世骏为之铭,具山志。
所著《语录》上下卷,诗集三卷。
明中天性冲夷,耻与物迕。
瓶拂萧然,犍椎不设,而戒律精严,道风秀出。
禅馀为诗,性海游泳,了自忘机。
间涉绘事,妙参三昧,得其片楮,咸知宝贵
晋有林远,唐惟禅月,反覆比儗,庶几彷佛云尔。
宋邦绥清 ? — 17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0 【介绍】: 江苏长洲人字逸才号况梅
乾隆二年进士
累擢至湖北巡抚,缘事革职。
旋起为广西巡抚,查出私售军田十二万余亩。
官至户部侍郎
维基
宋邦绥(?
—1779年),字逸才号况梅江苏省苏州府长洲县人,清朝官员。
宋邦绥乾隆二年(1737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翰林院编修,乾隆9年河南乡正考官;乾隆9年-乾隆?
年,翰林院侍读;乾隆9年-乾隆12年;乾隆12年-乾隆15年,湖北学政;乾隆12年,山西学政;乾隆18年-乾隆?
年,侍讲;乾隆18年-乾隆?
年,日讲起居注官;乾隆19年-乾隆21年,四川川东道;乾隆21年-乾隆22年,河南按察使;乾隆22年-乾隆25年,广东布政使;乾隆25年-乾隆27年,山西布政使;乾隆?
年-乾隆?
年,山西巡抚(护理);乾隆27年-乾隆28年,湖北巡抚;乾隆?
年-乾隆?
年,兵部右侍郎(坐衔) ;乾隆?
年-乾隆?
年,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坐衔) ;乾隆27年-乾隆?
年,湖南巡抚(署) ;乾隆29年-乾隆30年,陕西布政使;乾隆30年-乾隆33年,广西巡抚;乾隆?
年-乾隆?
年,广西学政(署);乾隆33年-乾隆34年,兵部右侍郎;乾隆34年,仓场侍郎(署);乾隆34年,知武举;乾隆34年-乾隆35年,户部右侍郎
主要活动
  • 1737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龙湛霖晚清 1837 — 19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7—1905 【介绍】: 湖南攸县人字芝生
同治元年进士
编修
光绪间历充江西、江苏学政,在赣聘皮锡瑞主讲经训书院;在苏行格致新法,购置译籍仪器,使南菁书院声誉日著。
官至内阁学士刑部右侍郎
因病乞归。
虽病废久卧,仍移书中外,力保粤汉铁路主权。
维基
龙湛霖(1837年—1905年)字芝生湖南攸县(今湖南省攸县)人。
进士出身
咸丰七年,乡试中举。
同治元年,登进士,改庶吉士
次年,授翰林院编修
光绪元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光绪二年,任云南乡试正考官
光绪九年,任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
光绪十年,任翰林院侍读
光绪十二年,署国子监祭酒,改侍讲学士
光绪十三年,任翰林院侍读学士
光绪十四年,任江西学政翰林院少詹事
光绪十七年,任詹事内阁学士
光绪十九年,任福建乡试正考官刑部右侍郎
光绪二十年,任江苏学政
音乐家邱之稑的《律音汇考》作序。
主要活动
  • 1862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张仁黼晚清 1837 — 1908
张仁黼字劭予固始人
光绪丙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吏部侍郎
维基
张仁黼(1837年—1908年)原名张世恩字劭予河南省光州固始县人
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进士,改庶吉士
光绪三年(1877年)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光绪十年,改上书房行走、授溥伦溥侗读、光绪十一年提督湖北学政
光绪十五年载济读文渊阁校理
光绪十八年任国子监司业
光绪十九年,任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左中允司经局洗马,后任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
光绪二十一年,任翰林院侍读
光绪二十二年,改鸿胪寺卿。
次年,任四川正考官
光绪二十四年,任奉天府府丞光绪二十七年,任顺天府府尹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署兵部右侍郎
次年考试提督衙门笔帖式、验看月官、朝审大臣
光绪二十九年,任磨勘试卷大臣阅卷大臣读卷大臣江西正考官
光绪三十年,任拣选官、从耕大臣
次年,任搜检大臣覆检朝审大臣兵部右侍郎学部左侍郎
光绪三十二年,任工部右侍郎法部右侍郎
光绪三十三年,任大理院卿、吏部右侍郎汉经筵讲官
有子张玮宣统三年进士
主要活动
  • 1876年,进士,丙子恩科貢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王延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钱塘人字介眉
雍正四年举人
乾隆初举鸿博,官至国子监司业,加翰林院侍讲衔
史学
有《补通鉴纪事本末》。
王延年字介眉号涌轮钱塘人
雍正丙午举人乾隆丙辰博学鸿词历官翰林院侍讲
主要活动
  • 1736年,宏词科
张之洞清末 1837 — 19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7—1909 【介绍】: 直隶南皮人字香涛又字香岩孝达号壶公又号无竞居士晚号抱冰又号广雅
少时工词章。
同治二年进士
光绪初,擢司业,迁洗马
遇事敢言,曾请斩崇厚,毁俄约。
宝廷陈宝琛张佩纶号为清流
中法战争时任两广总督,起用冯子材击败法军。
又设广东水陆师学堂,立广雅书院,武事与文备并举,以谋自强。
后督湖广二十年,筹卢汉铁路,办汉阳铁厂、萍乡煤矿、湖北枪炮厂,设纺织四局,创两湖书院等,为后起洋务派首领
提倡“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维护封建纲常,反对戊戌变法,作《劝学篇》以明宗旨。
庚子之役,参与东南互保,镇压两湖反洋教斗争及唐才常自立军起事。
光绪末,擢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兼管学部,定清末教育制度,力谋振兴国势,而为满族宗贵所挠,不能有所作为。
卒谥文襄
所作文章典瞻,诗亦淹博沉丽。
有《张文襄公全集》。
张之洞字孝达一字香涛晚号抱冰南皮人
同治癸亥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太保谥文襄
有《广雅堂集》。
词学图录
张之洞(1837-1909) 字孝达一字香涛又号壶公抱冰
谥文襄
直隶南皮人
同治二年进士,官至显位。
宣统继位,以顾命重臣太子太保
有《广雅堂诗集》。
张之洞(1837—1909) 清末洋务派首领
字孝达香涛芗涛号壶公抱冰
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
咸丰二年(1852)乡试解元,同治二年(1863)殿试探花
累官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署理两江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13岁回家乡南皮应童子试时曾游黄鹤楼
同治六年(1867)湖北学政时为黄鹤楼写楹联一副:“江汉中兴,愿诸君努力匡时,莫但赏楼头风月;輶轩访文献,记早岁放怀游览,曾饱看春暮烟花。
”后来又为黄鹤楼奥略楼)再次题联:“昔时整顿乾坤,缔造皆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
”还曾作七律《黄鹤楼太白堂》。
同治黄鹤楼被焚毁后,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曾拟重建并主张“此楼当造铁壁,才能避免火灾”,后因种种原因重建方案未能得到实施。
光绪三十三年(1907),擢升军机大臣后,其僚属捐款在黄鹤楼故址处筑建一楼,拟名为“风度楼”。
张之洞知道后,建议用“奥略”二字为名,并亲笔题写“奥略楼”楼名。
此后较长一段时间,一些游客将此楼视作“黄鹤楼”前来登临、游览。
维基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
字孝达一字香涛号香岩又号壶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人称“张香帅”,直隶南皮县(今河北南皮)人,晚清重臣。
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
咸丰二年(1852年)15岁中顺天乡试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进士第三名探花,据说是因为慈禧太后喜欢张之洞的文章,因此破例提拔,授翰林院编修
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早年一度是清流派健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他注重教育和治安,主导了中国近代的警察制度,对清末教育和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还曾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
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太子太保次年宣统元年(1909年)病卒,谥文襄
著有《广雅堂集》。
张之洞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主要活动
  • 1863年,探花,第一甲,賜進士及第
联元晚清 1838 — 19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8—1900 【介绍】: 镶红旗人,崔佳氏,字仙蘅
同治七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以力陈用义和团攻击外国使馆之非,逆旨被斩。
和议后昭雪,谥文直
联元字仙蘅满洲旗人
同治戊辰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历官内阁学士
谥文直
维基
联元(1838年—1900年8月11日)字仙蘅,崔佳氏,满洲镶红旗人
晚清官员,庚子事变受难者,与徐用仪许景澄袁昶立山合称“庚子被祸五大臣”。
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检讨,累迁侍讲
后出任安徽太平府知府,调安庆府,改署滁和道,迁广东惠潮嘉道道员
光绪二十四年(1899年)安徽按察使,入觐后改三品京堂,在总理衙门行走
次年,补内阁学士
义和团运动爆发后,拳民入北京,围攻各国使馆
徐桐崇绮称“民气可用”,纵容拳民。
在御前会议上,联元崇绮争论,谓:“民气可用,匪气不可用。
”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大沽后,载漪等仍一味主战。
联元反驳:“甲午之役,一日本且不能胜,况八强国乎?
傥战而败,如宗庙何?
”载漪斥其言不祥,七月十七日,与徐用仪立山一同被斩。
后得到平反昭雪,予谥文直
主要活动
  • 1868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