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物库 明朝
周洪谟明 1420 — 14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0—1491 【介绍】: 四川长宁人字尧弼一字尧佐号箐斋南皋子
正统十年进士
编修
博闻强记,善文辞,熟当代典故,喜谈经济。
居官屡有建白,多被采纳。
累迁至礼部尚书
有《群经辨疑》、《箐斋读书录》、《南皋子集》、《箐斋集》。
洪谟字尧佐长宁人
正统乙丑第二人及第,授编修
春坊赞善侍讲侍读侍读学士
进南国子祭酒,改北,擢礼部侍郎,进尚书
卒谥文安
有《南皋集》二十卷、《箐斋集》五十卷。
(《坚瓠集》:长宁周尧佐正统甲子发解,赴公车,舟泊邗江,夜梦一人谓曰:「吾乃子前身也,前程万里,终身清要。
」周问:「子何人?
」曰:「吾友鹤山人也。
姓丁,家维扬
乙丑周榜眼及第后,官南京,以诗寄维扬太守三原王恕曰:「生死轮回事杳冥,前身幻出鹤仙灵。
昔年一觉扬州华表归来又姓丁。
」王得诗甚讶,集郡中耆老询之。
罗文节曰:「友鹤山人鹤年,吾友丁宗启之父,官武昌,遂家焉。
伯氏登进士者三人,友鹤独恬然布素,以诗名家,元末隐居,建文中没于成都
」王以复周。
世以为异,如羊祜房琯事云。
田按:尚书《雪山》句云:「疑有五城十二楼,玉色玲珑界天白。
」又《登翠屏山》句云:「一带岩峦多宿雾,半天楼阁自秋风。
」颇称高唱,惜不得其全集录之。)
维基
周洪谟(1420年—1492年)字尧佐四川叙州府长宁县在城乡(今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人。
生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
博闻强记,善文词,正统九年(1444年)甲子四川乡试第一名举人正统十年(1445年)联捷,成一甲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曾参修《环宇通志》。
景泰元年(1450年)疏谏帝亲自主持经筵,不久升侍读
成化十二年(1476年),升为礼部右侍郎,不久转任左侍郎成化十七年(1481年)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病笃时仍上疏《安中国定四裔十事》疏。
赐谥“文安”。
陈秉中明 1422 — 1475
维基
陈秉中(1422年—1475年)字宗尧浙江乌程县人探花
景泰元年(1450年),乡试中举。
天顺元年(1457年),登进士一甲第三名(探花),参与纂修大明一统志》。
成化元年,参与修撰《英宗实录》。
成化三年,升翰林院侍讲
次年南京翰林院侍讲,署院事。
母丧后归养,卒于家中。
王㒜明 1424 — 14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4—1495 【介绍】: 常州府武进人字廷贵
景泰二年进士
编修
先后与修《大明一统志》、《英宗实录》。
成化间南京国子监祭酒,严立程制。
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有《毗陵志》、《王文肃集》。
维基
王㒜(1424年—1495年)字廷贵号思轩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官籍,景泰辛未探花
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正统九年(1444年)应天府乡试中第十二名举人
景泰二年(1451年),登辛未科会试第十五名,一甲第三名(探花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升侍讲,侍皇太子东宫讲读
宪宗即位后,升任左春坊左庶子
王㒜因家母老弱,请改任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
南京国子监祭酒,任上有政绩。
九年后,升南京吏部右侍郎,召入为户部左侍郎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升为南京户部尚书、改南京吏部尚书,年七十后请求致仕归养,不被批准。
两年后再次请求,获准归乡,弘治八年(1495年)五月去世,赠太子太保谥文肃
邝灏明 1488 — ?
维基
邝灏(1488年—?
),字子元号台冈直隶河间府任丘县(今河北省任丘市)民籍,广东高要县人
顺天府乡试第七名举人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会试三十五名,廷试二甲八十七名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
十四年八月编修嘉靖四年(1525年)六月以修成《武宗实录》,升侍讲六年十一月外放为山东布政使司左参议,累官至河南提学副使
乞休归,卒于家。
胡经明 1488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庐陵人号前冈
嘉靖八年进士
官至翰林侍讲太常少卿提督四夷馆事。
有《胡子易演》。
维基
胡经(1488年—?
),字用甫江西吉安府庐陵县人,民籍。
江西乡试第四十名举人
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会试第十一名,登第二甲第五名进士
考选庶吉士,授兵部主事十年五月户部主事焦维章主考云贵乡试,十二年六月改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因翰林侍从人少,七月转任翰林院编修十五年九月以重录列圣训录成,升侍讲
十八年二月选置东宫官员,升司经局洗马侍读二十年七月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
周如砥明 1550 — 1615
维基
周如砥(1550年—1615年)字季平号砺斋山东即墨(今属青岛市)人,同进士出身
幼年丧父,寄养于伯父周民家,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进士,改庶吉士十九年八月翰林院检讨二十二年正月奉命编纂六曹章奏,二月经筵展书官,又充正史纂修官九月以母于氏殉父死莭,未获表扬,乞付史局收采入传。
伯母孙氏抚养恩深,乞假归葬。
历官右庶子
二十八年四月左赞善简讨二十九年二月充经筵讲官九月右中允管国子监司业事三十一年七月左谕德陶望龄主考应天府乡试,十二月右谕德俱兼侍讲三十三年十二月左谕德三十四年十二月右庶子翰林院侍读,次月掌右春坊三十五年七月国子监祭酒三十六年五月以病乞休,三十七年九月以不候明旨,擅自出城,着冠带闲住。
以文章著名,有《青黎馆集》。
退休后仍关心社会,曾上书朝廷减免百姓苛捐杂税。
为人雅好道教、释教,常与道士僧人来往,据说也曾经信仰罗清教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母恸而随死。
萧良有明 1550 — 16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0—1602 【介绍】: 湖广汉阳人字以占号汉冲
少有神童之名。
万历八年进士
官修撰,领国子祭酒
史局十五年,自阁部卿寺以至台省,凡关国家大计,无不咨询。
给事中叶继美良有六部权,遂乞归。
有《玉堂遗稿》。
萧良有(1550~1602) 明代官员、学者。
字以占号汉冲
湖广汉阳人
少有神童之名,万历八年(1580)庚辰科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二名榜眼,进修撰,充经筵讲官,领国子祭酒
史局十五年,自阁部卿寺以至台省,凡关国家大计,无不咨询。
著《玉堂遗稿》,撰《龙文鞭影》,《荆楚文库》收有《萧良有集》。
有七律《泛舟望鹤楼》《望黄鹤楼太岳韵》等。
维基
萧良有(1550年—1602年)字以占号汉冲湖广汉阳府汉阳县人,民籍。
湖广乡试第五十四名。
万历八年(1580年)会试第一,殿试登一甲第二名进士
四月授官翰林院编修丁忧归,十二年三月起复原官,七月会典纂修官,大典成,十五年二月晋修撰,十七年九月充经筵讲官
十九年六月右春坊右中允管国子监司业事八月充经筵讲官二十年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修撰二十一年九月右春坊右谕德侍讲二十二年六月左庶子侍读八月刘应秋顺天乡试,二十三年二月国子监祭酒四月因被论乞休,诏准回籍。
二十七年二月以科道纠拾致仕。
杨守陈明 1425 — 14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5—1489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维新号镜川
景泰二年进士,授编修
成化时侍讲侍讲学士
编《文华大训》,改变不录涉及宦官诸事之成例,备列善恶得失。
弘治初,擢吏部右侍郎
修《宪宗实录》充副总裁
上疏言帝王治世之道。
后以编纂事繁,乞解部务,以本官兼詹事府,专事史馆
卒谥文懿
字维新,母张太夫人,梦大星入怀,乃妊。
及公生,天庭有黑子七如北斗。
五岁,读书五行下,举于乡第一,以进士翰林五品,十六年不调。
当轴有欲相援者,公谢不往,私曰:吾犹婺妇也,今老矣,岂至白头改节?
孝宗出阁,充日讲,时太子以奉制立听,阁臣请殿下坐,讲官宜跪讲,公执不从。
文华大训成,进讲凡事,涉中官俱削去。
公曰:此不足训。
为迹其善恶,具录以进。
诸因事开陈,冀感上意,在侍俱竦,然退语曰:杨学士讲官也。
孝宗即位阁臣忌公,拟迁南京吏部侍郎,上手除南京二字下之。
次年改元,二月,公上劝学听政疏,略曰:陛下御极以来,听纳忠谏,躬览题奏,人谓可几尧舜
臣愚过虑,若内养未深,外资未博,岂能始终如一?
伏愿遵祖宗遗制,开大小经筵以讲学,御早午二朝以听政,慎择讲官,与之徵诘疑义,曲赐清问,左右惟置经书及祖宗典训。
轮阁大臣尝值殿右厢,备顾问,必使居文华之时多,居乾清宫之时少,则所得于内者深矣。
午朝章奏,俱亲为裁决。
有大政,则召诸大臣面谕得失,使各尽谟议,诸臣俱得进言。
常用天下之耳目,为一人之聪明,则所资于外者博矣。
内外交养,日深以宏,即尧舜何远之有?
若日讲午朝,徒应故事章奏,并付司礼,积弊未革,臣窃忧其所终。
上温旨报闻。
次月,即御经筵午朝。
后数年,上时召辅臣论政,人谓孝宗十八年圣治,俱公一疏发之。
公在部,与三原王公恕左右,共持正论,为阁臣所忌。
公因屡疏请老,且言吏部进退百官,众怨所集。
尚书恕老成公忠,然且不免,于臣何有,盖为阁臣发也。
诏以本官兼詹事,专职史馆
乃太息言:国家史事,有三大阙未举。
靖难后不记建文帝事,使当时朝政与方黄死事诸臣,皆阙落无传。
及今蒐采,尚可辑补。
景帝已复位号,英宗实录犹书郕戾王附,宜改正。
凡疏留中者,即有可传,例不登实录,宜宣付史馆,择而书之。
疏巳具,病不果上。
适金星犯进贤,占者谓贤臣当厄,公竟卒。
上闻讣惊悼,赠礼部尚书谥文懿
公生平孝友方直,喜论著,为五经四书私抄,常以所见立说,务求其是,不尽从先儒传注。
文章力追大家。
所著有晋庵藁、桂坊藁、镜川藁、东观藁、金坡藁、铨部藁行世。
维风编载公为洗马,乞假归里,次一驿,其丞与公抗坐,卒然问曰:公职洗马,日洗几何?
公漫曰:勤则多洗,懒则少洗。
忽有一御史乘传至,则公门人也,跪而起。
居此丞乃匍伏请死罪,公笑,使去。
其雅量复如此。
公自为儿时,作诗辄能吐奇语,在史馆,遂以文章名世李文正公称其博采深诣,典则沉厚,自成一家言。
而爱君忧国,感事写物,则得诸三百篇者深。
盖公诗裒然大家,为宗匠所推重,固如此矣。
守陈字维新鄞人
景泰辛未进士,改庶吉士,除编修
侍讲洗马,进侍讲学士,再进少詹事,擢吏部侍郎
卒赠礼部尚书谥文懿
有《晋庵》、《桂坊》、《镜川》、东观》、《金坡》,《铨部》等集三十卷。
(《双槐岁钞》:景泰初经筵,每讲毕,命中官布金钱于地,令守讲官拾之,以为恩典。
户部尚书高谷,年六十馀,俯仰不便,恒莫能得。
有一讲官忘其氏名,常拾以贻之。
有识者病其媟渎。
时宫中又赐诸内侍以银豆等物为哄笑。
杨文懿公守陈时在翰林,赋银豆谣》云:「愿将银豆三千斛,活取枯骸百万人。
」呜呼!
国阜用汰,至此极矣!)
维基
杨守陈(1425年—1489年)字维新号镜川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市)栎社人,明朝大臣。
景泰庚午浙江解元,联捷进士
弘治初官至吏部右侍郎詹事府府丞
卒谥文懿
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浙江乡试第一名举人景泰二年(1451年)联捷辛未科二甲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成化初年,授经筵讲官
成化八年(1472年),迁侍读学士
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明孝宗即位后,授南京吏部右侍郎
弘治二年(1489年),请辞不准,兼任詹事府府丞
逝世于京(今北京吏部右侍郎任上。
卒谥文懿,赠礼部尚书
杨维杰明 1489 — ?
维基
杨维杰(1489年—?
),字英甫顺天府固安县(今河北省固安县)人。
明朝嘉靖年间榜眼,政治人物。
嘉靖四年(1525年)乙酉顺天乡试举人嘉靖五年(1526年)联捷丙戌进士,位列殿试一甲第二名(榜眼),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充经筵讲官,校录明祖列圣御集等,书成,嘉靖十四年(1535年)升任翰林院侍讲
官至左春坊左庶子翰林侍读学士
陆可教明 1552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兰溪人字敬承
万历五年进士
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
有《葵日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敬承兰溪人
万历丁丑进士,改庶吉士编修历官礼部右侍郎学士遗槁
维基
陆可教(1552年—?
),字敬承号葵日浙江金华府兰溪县人,民籍。
万历元年(1573年)癸酉浙江乡试第三十五名举人五年(1577年)中式丁丑科会试第二名,二甲第二名进士
庶吉士七年九月编修,寻掌诰敕,乞假归省。
十一年七月复原职十二月会典纂修官十三年二月经筵展书官十四年十二月编纂六曹章奏,十五年二月以大典告成,侍讲十六年七月江西乡主考官十七年九月洗马王祖嫡任武举考试官十一月右春坊右谕德侍讲,掌司经局事,十八年正月玉牒纂修官十九年七月余继登主考应天府乡试,二十年八月侍读学士
掌南京翰林院印信,二十一年四月南京国子监祭酒十二月改北祭酒二十二年二月充经筵讲官,又兼充正史副总裁十一月南京礼部右侍郎,南下至苏州患病,乞休不允,二十三年十一月以本生父去世上疏乞终制,不久哀毁而卒。
刘吉明 1427 — 14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7—1493 【介绍】: 保定府博野人字祐之号约庵
正统十三年进士,改庶士,授编修
宪宗即位,召撰《英宗实录》,进礼部左侍郎
成化十一年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累迁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为人精于营私,常受言官攻击。
弘治初,以深受信用,乃数兴大狱,贬斥异己。
孝宗颇有所觉,乃于弘治五年,讽令致仕。
卒谥文穆
维基
刘吉(1427年—1493年)字祐之号约庵京师保定府博野县(今河北省博野县)人。
宪宗成化年间著名的“纸糊三阁老”之一。
虽屡遭弹劾,却稳居内阁长十八年,人称“刘棉花”。
孝宗初期,为首辅。
卒赠太师谥文穆
正统十三年(1448年)戊辰进士
先任庶吉士,授编修
《寰宇通志》成,进修撰。
天顺四年侍讲读于东宫
(曾为明宪宗的老师)刘吉工于心计,左右逢源,锐于结党营私,时常被言官所批评攻击。
内阁十八年,人称之为「刘绵花」,就是说其“耐弹”(不惧被弹劾)。
明宪宗即位刘吉的官位由侍读侍读学士、到礼部左侍郎
成化十一年刘珝一同被任命入阁,兼翰林学士任礼部尚书
(纸糊三阁老形成)明孝宗出閤,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
文华大训》成,加太子太保,进武英殿大学士
久之,进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寻加少保太子太傅
孝宗继位后,当万安尹直先后致仕后,刘吉便为首辅。
为了怕被言官批评攻击不断,还建议提拔很多言官,如贺钦强珍等数十人,作为拢络手段;但是还是有人不领情,还是不断批评,如林俊张升曹璘欧阳旦方向、陈嵩等。
刘吉针对这些,非常气愤,于是与太监蒋琮合作,驱逐了许多大臣、御史
之后,中外侧目,言者就渐渐不敢批评。
孝宗初登位期间,刘吉结合道士,颇受宠信,初即位进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
及《宪宗实录》成。
又进少师、及华盖殿大学士(全衔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知制诰史总裁经筵事)。
刘吉柄政久,权势烜赫。
孝宗初倾心听信,后眷颇衰。
但是刘吉始终没有离去的意愿。
弘治五年孝宗封后弟为伯爵,命令刘吉撰编诰券,以便册封。
刘吉却说一定要先封二太后家子弟之后才可,惹得孝宗不悦,遣中官太监到他家,讽刺叫他致仕辞官,才上章引退。
刘吉怀疑过批评他的言语是出自于落第举子,还因此提出建议政策,举人三试不第者,不得复会试。
还好当时刚好在会试期,举子已群集都下,礼部还是先让举子考试,等之后再执行政策。
后来刘吉致仕,这个政策还是没有执行到。
刘吉回乡之后,逾年卒。
金幼孜明 1368 — 14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8—1432 【介绍】: 江西新淦人名善,以字行。
建文二年进士
户科给事中
成祖即位,改翰林检讨,与解缙等同值文渊阁,迁侍讲
永乐七年从幸北京
八年从北征。
所过山川要害,帝辄命记之,常与之论敌中事。
自后北征皆从。
十八年文渊阁大学士
二十二年成祖于还军途中病逝,幼孜护梓宫归。
洪熙元年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宣德六年十二月卒,谥文靖
有《北征录》、《金文靖》。
幼孜名善,以字行,新淦人
建文己卯举人,授户科给事中
永乐初,改翰林检讨,入直文渊阁。
侍讲右谕德学士,进文渊阁大学士
洪熙初,拜户部侍郎,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进礼部尚书
宣德中卒,赠少保谥文靖
有集十二卷。
(《颐庵集》:金谕德《北征》诗词雄句杰,远扬天声,如金钟大镛,震乎寥廓之外。
田按:文靖杨文敏胡文穆成祖时最为亲幸,征伐巡幸,常在左右。
有句云:御前视草冰生砚,帐下题诗雪满毡。
」又云:「近苑猎回犹赐馔,行宫朝罢更题诗。
」文臣遇,于斯极矣!
徐霖明 1430 — ?
维基
徐霖(1430年—?
),字洪沾,河南开封府许州襄城县人
进士出身
河南乡试第三十六名。
成化二年(1466年)丙戌科会试第一百二十八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二百三十七名。
忻王朱见治出阁读书,命徐霖张宽等人侍讲读。
六年二月翰林院检讨,后官刑部员外郎
董越明 1431 — 15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1—1502 【介绍】: 赣州府宁都人字尚矩
成化五年进士
编修
孝宗即位,迁右庶子
曾出使朝鲜
官至南京工部尚书
谥文僖
有《圭峰文集》、《使东日录》、《朝鲜》。
字尚矩宁都人
成化己丑第三人及第,授编修
侍读庶子太常少卿,擢南礼部侍郎,进南工部尚书
赠太子少保谥文禧
有集四十二卷。
(《四库总目》:《朝鲜》一卷,明董越撰。
孝宗即位
庶子刑科给事中王敞使朝鲜,因述所见闻以作此赋。
又用谢灵运《山居赋》例自为之注,所言与《明史朝鲜传》合,知其信而有徵,非凿空也。)
维基
董越(1430年—1502年)字尚矩号圭峰江西宁都人
探花及第。
官至南京工部尚书谥文僖
天顺三年(1459年)己卯江西乡试。
成化五年(1469年),登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成化十一年十四年两次奉旨出任科举主考官,选中王鏊梁储等一代名臣。
成化十八年,升翰林院侍读,直经筵,为孝宗讲学九年。
孝宗即位后,董越右庶子侍讲,奉命出使朝鲜,并撰写《朝鲜》。
弘治四年,参与纂修宪宗实录》成,升太常寺少卿,兼侍讲学士,充日讲官
不久,升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尚书
弘治十五年去世,赠太子少保谥文僖
罗璟明 1432 — 15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2—1503 【介绍】: 江西泰和人字明仲号冰玉
天顺八年进士
编修,进修撰,预修《宋元通鉴纲目》。
孝宗即位,授福建提学副使弘治五年召为南京国子监祭酒
有《北上稿》。
维基
罗璟(1432年—1503年)字明仲江西泰和人
罗璟天顺八年(1464年)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升修撰,预修《宋元通鉴纲目》,累官洗马
孝宗尚为太子时,罗璟授其读书,因母丧归里。
罗璟尚书尹旻侍讲尹龙为姻亲,因尹旻得罪,被指为同党,外调南京礼部员外郎
孝宗即位后,经王恕等推荐,授福建提学副使
弘治五年(1492年),召为南京国子监祭酒
弘治十六年卒。
明史》有传。
彭华明 1432 — 14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2—1496 【介绍】: 江西安福人字彦实
彭时族弟。
景泰五年进士
成化时累官吏部左侍郎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
万安李孜省朋比,排挤异己。
未几以疾去。
卒谥文思
有《彭文思集》。
字彦实安福人
景泰甲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侍读侍读学士翰林学士詹事,进吏部侍郎,入内阁,参预机务。
太子少保,进礼部尚书
卒赠太子少傅谥文思
有《素庵集》十卷。
维基
彭华(1432年12月2日—1496年11月10日)字彦实江西安福县人
大学士彭时之族弟,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会试第一。
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参与编修大明一统志》。
英宗实录》成,升侍读充经筵讲官,进日讲起居注官,升翰林院侍读学士,署詹事府事。
太子朱祐樘出阁,侍讲读,不久掌翰林院事,升詹事府詹事,再兼翰林院学士
《文革大训》成,加从二品俸。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升吏部左侍郎,仍兼翰林院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
半年后得疾,遂进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舆归其乡。
弘治九年十月六日1496年11月10日)卒,赠资政大夫太子少傅谥文思
彭华为人深沉阴险,善用小人计谋,善于暗中批评他人的短处缺点,与当时万安李孜省齐名,为万安一党,两人合作排除异己刘珝王恕马文升秦纮耿裕
刘震明 1433 — 15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4—1501 【介绍】: 江西安福人字道亨号励斋
成化八年进士第二
翰林编修,进侍讲,累迁南京国子监祭酒
严课试,济寒士,节公用以修南监舍。
有《双溪》。
维基
刘震(1433年—1501年)字道亨号双溪江西安福人明朝榜眼,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
天顺六年刘震乡试中举。
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成化二十三年,升任翰林院侍讲
孝宗登基后,升任右谕德,掌管国子监
弘治九年,改任南京国子监祭酒
弘治十四年去世。
童承叙明 1495 — 15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2 【介绍】: 湖广沔阳人字汉臣一字士畴
正德十六年会试中式,世宗即位,成进士
编修,官至左春坊左庶子
有《平汉录》、《沔阳州志》、《内方集》。
维基
童承叙(1495年—1542年)字士畴一字汉臣号内方湖广沔阳州人
弘治⼋年(1495年)生。
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进士
庶吉士,后任翰林院编修
嘉靖十一年(1532年)任国子监司业,升左庶子侍讲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归里,不久病卒。
刘戬明 1435 — 14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5—1492 【介绍】: 江西安福人字景元
成化十一年进士第二,授编修,进侍讲
弘治时奉使安南,馈遗均不受。
预修《宪宗实录》,迁右春坊右谕德,卒于官。
有《晋轩集》。
维基
刘戬(1435年—1492年)字景元号晋轩江西安福县人
景泰元年(1450年)随祖母北迁山东
景泰七年(1456年)乡试中举,成化十一年(1475年)谢迁进士第二及第。
编修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侍讲
明孝宗弘治时奉使交趾(今越南)交趾国王赠与犀牛角、象牙,均不受。
归来后升任谕德,次年去世。
邹守益称道主:“砺行似周恭叔而益励于晚节,绥远似陆大中而无金以遗子孙。
”著有《晋轩集》。
吴伟业明末清初 1609 — 16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9—1671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太仓人字骏公号梅村
复社张溥弟子。
明崇祯四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
弘光时少詹事,以马士英阮大铖当权,乞假归。
入清,闭门不出,仍主持文社,声名甚重。
后以陈名夏陈之遴等荐,地方官敦促就道,被迫于顺治九年进京,官至国子监祭酒
十四年南归家居。
奏销案起,几至破家。
遗命以僧服殓,题“诗人吴梅村之墓”。
学问渊博,诗尤工丽,所作歌行均足备掌故。
有《梅村家藏稿》、《绥寇纪略》、《太仓十子诗选》。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人
明崇祯辛未一甲二名进士历官庶子
王时,召拜少詹事
入国朝,授秘书院侍讲,擢国子监祭酒
有《梅村》。
词学图录
吴伟业(1609-1683) 字骏公号梅村
江南太仓人
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
编修,迁左庶子
南明弘光朝授少詹事
顺治十一年(1654)被迫出仕,历官秘书院侍讲国子监祭酒
后二年乞假归。
工诗,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
少作才华艳发,吐纳风流,及阅历兴亡,则激楚苍凉。
尤工七言歌行,人号"梅村体",一时称为绝调
亦工古文辞,能作戏曲。
馀事填词,长调苍莽无尽,小令流丽稳妥,亦负时名。
有《梅村家藏稿》及传奇《秣陵》、杂剧《临春阁》、《通天台》。
词集名《梅村词》。
今人辑有《吴梅村全集》。
清诗别裁集
字骏公江南太仓人
崇祯辛未进士第二人
国朝官祭酒
著有《梅村》。
梅村七言古,专仿元、白,世传诵之。
然时有嫩句、累句。
五七言近体,声华格律不减唐人,一时无与为俪,故特表而出之。
梅村故国之思,时时流露。
《遣闷》云:“故人往日燔妻子,我因亲在何敢死,不意而今至于此。
”又《病中》词曰:“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沈吟不断。
草间偷活。
”“脱屐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
”读者每哀其志。
虞山不著一辞矣。
此二人同异之辨。
梅村诗馀·序
词者,诗之馀也。
乃诗人与词人,有不相兼者。
如李杜,皆诗人也。
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为词开山,而子美无之也。
温、李皆诗人也,然飞卿《玉楼春》、《更漏子》为词擅场,而义山无之也。
欧、苏以文章大手,降体为词,东坡「大江东去」卓绝千古,而六一婉丽,实妙于苏。
介甫偶然涉笔,而子固无之。
眉山一家,老泉子由无之也。
辛幼安之豪气,而人谓其不当以诗名,而以词名,岂诗与词若有分量,不可得而踰者乎。
有明才人,莫过于杨用修汤若士用修亲抱琵琶度北曲,而词顾寥寥。
若士四梦,为南曲野狐精,而填词自宾白外无闻焉。
即词与曲亦有不相兼者,不可解也。
近日词林宗匠,往往专意诗古文,至度曲倚声,则多搁笔,兼人之才,吾目中惟见梅村先生耳。
先生文章,仿佛班史,然犹谦让未遑,谓予曰:「若文则吾岂敢,于诗或庶几焉。
」今读其七言古律诸体,流连光景,哀乐缠绵,使人一唱三叹,有不堪为怀者。
及所制《通天台》、《临春阁》、《秣陵春》诸曲,亦于兴亡盛衰之感,三致意焉。
先生之遇为之也。
词在季孟之间,虽所作无多,要皆合于国风,好色小雅,怨诽之致。
故余尝谓先生之诗可为词,词可为曲。
然而诗之格不坠,词曲之格不抗者,则下笔之,古人所不及也。
休宁孙无言遍徵当代名家词,将以梅村编首,亡何而梅村殁矣。
孙子手卷不释,仍寓余评次刻之,可谓笃好深思。
而余于先生,琴樽风月,未忘平生。
故谬附知言,序其本末如此。
予观先生遗命,于墓前立一圆石,题曰「词人吴某之墓」。
先生退然以词人自居矣,夫使先生终于词人,则先生之遇为之也。
悲夫。
兰陵邹祗谟
字骏公太仓人
顺治初,官祭酒
梅村集。
维基
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祖籍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市),祖父始迁居太仓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明末清初诗人、政治人物,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钱谦益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
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五月二十日生于江南太仓的一书香家庭。
幼时受学于同乡张溥,文名卓著,积极参加复社,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和当时的陈维崧吴兆骞严绳孙等才子有交往,且与著名歌妓卞玉京有过一段姻缘。
陈之遴为儿女亲家。
崇祯三年(1630年)吴伟业应天乡试,中举人
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会试第一名,温体仁党人诬陷周延儒伟业被控与延儒勾结作弊,崇祯帝调阅试卷,御览之后,在吴的试卷上批“正大博雅,足式诡靡”,殿试高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赐驰节还里门”,娶先室程氏。
崇祯十一年(1638年)崇祯帝临场视学,观看皇子就学情况,亲问《尚书》大义,讲毕,获赐“龙团月片,甘瓜脆李”。
历官南京国子监司业左庶子
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明朝灭亡,清兵入关后,短暂出仕弘光帝朝廷,任詹事府少詹事,不久请假归乡。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南下,吴伟业携家眷逃难,先后投奔到同宗繇青房及公益兄弟家,之后再逃往矾清湖亲戚家,隐居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