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物库 明朝
戴纶明 ? — 14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5 【介绍】: 山东高密人
永乐中昌邑训导礼科给事中
皇太孙说书,历中允谕德
仁宗时洗马,仍侍讲读。
屡谏太子出外骑射,又具疏禀帝,太子怨之。
宣宗即位,擢兵部侍郎,复以谏猎忤旨,命参赞交阯军务
坐怨望,下锦衣卫狱箠死,籍其家。
徐有贞明 1407 — 14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7—1472 【介绍】: 苏州府吴县人初名理字元玉号天全
有文武才,通天官、地理、兵法、水利等学。
宣德八年进士
编修
侍讲
正统末土木堡之变后倡言南迁,受于谦等斥责。
后乃改名有贞
景泰中治河,开广济渠以疏水,浚漕渠以通粮运,塞沙湾决口成功。
左副都御史,为石亨定计,拥英宗复辟,封武功伯华盖殿大学士
诬杀于谦、王文。
中外侧目。
得志后欲与石亨等立异,遂被构下狱,发云南金齿卫为民。
释归卒。
有《武功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初名珵字元玉吴县人
宣德癸丑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春坊谕德,擢佥都御史
天顺改元,拜华盖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封武功伯
坐累戍金齿,寻赦还。
有武功集。
有贞初名呈字元玉吴人
宣德癸丑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历修撰、侍讲春坊谕德,擢佥都御史,进左副都御史
英宗复辟,拜华盖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封武功伯
未几下狱,戍金齿
寻赦还。
有《武功集》五卷。
(《吴中往哲记》:武功伯夙负高才,谈锋文气,英迈莫敌。
《蒹葭堂杂钞》:徐武功居史馆,修何尚书文渊事,赋诗曰:「温州太守重来归,昔何廉退今何违。
却金馆在已如扫,掩月堂寒空掩扉。
人间固有假仁义,天下岂无真是非。
老夫忝秉《春秋》笔,不作谀词取世讥。
」 《匏翁家藏集》:天全翁自南诏归,适大参祝公、佥宪刘公皆致仕家居,登临游赏之乐必共之。
酒酣兴发,更倡迭和,落纸人争传之以为奇。
姑苏》:徐元玉诗文雄伟奇丽,词尤妙绝。
弇州四部稿》:武功伯于书少所不窥,能诗歌,善行草,得长沙素师、米襄阳风。
书史会要》:武功书法古雅雄健,名重当时。
田按:武功恒云:「左边堆数十万金,右边杀人流血而目不转者,真宰相也。
」此语亦太露杀机,陷于忠肃,倾险甚矣!
得流金齿,亦幸事。)
维基
徐有贞(1407年—1472年)初名珵字元玉南直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顺天府宛平县籍。
宣德年间进士出身
景泰末年,在英宗复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官至内阁首辅。
李贤明 1408 — 14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8—1466 【介绍】: 河南邓州人字原德
宣德八年进士
授验封主事
少师杨士奇欲一见,竟不往。
正统时文选郎中,从英宗北征,师覆脱还。
景泰初兵部侍郎,转户部,又转吏部
英宗复位,入直文渊阁,预机务。
旋进尚书
曹钦叔侄反时,几被杀害。
宪宗立,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
以惜人才开路为急务,名臣多所识拔。
卒谥文达
曾奉敕编《大明一统志》,有《古穰集》、《天顺日录》。
原德邓州人
宣德癸丑进士,授吏部主事
郎中,擢兵部侍郎,改户部
英宗复辟,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进尚书
坐事下狱,谪福建参政,未行,留为吏部侍郎
寻复官,进太子太保
成化初,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
卒赠太师,谥文达
有古穰集》三十卷。
(《国史唯疑》:郭琏为兵部尚书,雅持正,试造士嘉禾》诗,谓有公辅器,兴张紞之识杨士奇事同。
《双槐岁钞》:文渊阁右植芍药,有台,相传宣庙幸阁时命工砌者。
初植一本,居中澹红者是也。
景泰初,增植二本,纯白居左、深红居右。
旧常有花,自增植后未尝一开。
天顺改元徐有贞许彬薛瑄李贤同时入为学士,居中一本遂开四花,其一久而不落。
既而三人皆去,惟独留。
人以为兆。
明年暮春,忽各萌芽,左二右三,中则甚多,而彭时吕原、林文、刘定之李绍倪谦黄谏钱溥相继同升学土,凡八人。
约开共赏,首夏四月盛开八花,遂设燕以赏之。
有玉带之赐,诸学士各赐大红织衣,且赐宴,因名纯白者曰「玉带白」,深红者曰「宫锦红」,澹红者曰「醉仙颜」,惟以足疾不赴,明日复开一花,众谓足以当之。
赋诗十章,阁院宫寮咸和,汇成曰《玉堂赏花诗集》。
兰成德《渌水亭杂识》:玉堂赏花会赋诗者四十人。
学土则南阳李贤安成彭时槜李吕原莆田林文、安成李绍永新刘定之钱塘倪谦东吴钱溥侍读金城黄谏詹事庐陵陈文长洲刘铉侍讲眉山万安渔阳李泰中允则古杞孙贤赞善范阳牛纶,修撰则吴中陈鉴博野刘吉钱塘童缘华容黎淳编修西蜀李本,昆陵王㒜馀姚戚澜宜兴徐溥琼山丘浚泰和尹直安成彭华、书川陈秉中临川徐琼四明杨守陈临江吴汇检讨严州傅宗、安成张业河东邢让翰林五经博士天台鲍相,典籍则西蜀李鉴泰和陈谷侍书浙江谢昭,其二人则礼部员外郎临淮淩耀宗、中书舍人江东曹冕。
诗成,李贤序之,彭时作后序。
田按:诸公和李文达内阁芍药黄字韵》诗,彭学士时句云「色借宫袍近柘黄」,林学士句云「玉带几名新赐白,金花应瑞旧围黄」,倪学士谦句云「托根终近省闱黄」,又云「近侍曾闻亚姚魏,品题今喜得苏黄」,黄侍读旬云「资福玉盘先逞白,广陵金带总腰黄」,永新刘学士定之则「玉带白」、「宫锦红」、「醉仙颜」各赋一诗,见本集。
此后成化中徐少傅溥内阁芍药用吟、扉二韵,本院官皆和之。
正德中,大学士梁储杨一清芍药用东、、清、青为韵,诗各别纪于后。
维基
李贤(1408年—1466年)字原德河南邓州长乐林(今邓州市孟楼镇长乐岭)人,进士出身,明朝重臣。
明英宗代宗时代曾历任吏部侍郎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明朝内阁首辅,进少保,一生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是明朝历史上难得的治世良臣之一。
谥文达
宣德正统年间宣德七年(1432年)壬子河南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宣德八年(1433年)联捷进士,奉命调查河津蝗灾,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李贤竟不往。
正统初年,建议减少对塞外降人的俸禄,以消除其祸患。
明英宗不听。
当时廷臣诰敕均须有九年任期,李贤建议改以三年,后准许。
之后升为考功郎中,改文选,跟从明英宗北征,土木之变时脱逃回朝。
景泰天顺年间景泰二年(1451年),上疏谏言景泰帝勤政等策,得到景泰帝赞许,命入翰林院
随后升兵部右侍郎,改户部右侍郎
也先屡次上贡马,李贤则称给金帛以强盗并非正策,于是陈述边界战备废弛,于谦请其写章批评诸将,之后转为吏部右侍郎,并呈上《鉴古录》。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复辟,命其兼任翰林院学士,直入文渊阁,与徐有贞共同在内阁参赞机务
不久,进升吏部尚书
李贤为人气度端凝,所奏对皆中机宜,深得英宗眷用。
当时山东饥荒,英宗发帑币以赈灾,召徐有贞李贤商议。
徐有贞称有官员多在其中私饱己囊。
李贤则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
英宗于是下令增加银钱。
当时,石亨曹吉祥徐有贞争权,并忌恨李贤
诸多御史弹劾石亨曹吉祥有罪,两人怀疑此为徐有贞李贤之计,于是向英宗求诉,徐有贞李贤两人均下狱。
恰逢有风雷变,李贤得释,谪福建参政
未行之时,王翱奏请李贤可大用,遂留用为吏部左侍郎
一个月后,恢复吏部尚书,仍然在内阁参赞机务
石亨英宗向著李贤,虽怒却仍无可奈何,只能佯装与他友好。
李贤亦深居简出,非英宗召见则不入阁,而英宗却更加亲近李贤
之后,蒙古孛来进犯边界,石亨称玉玺在孛来处,可以打仗取回,英宗为之心动。
李贤则称不可再主动挑衅,而玉玺不足为宝,事情遂方休。
石亨却更加忌恨李贤
当时英宗亦厌恶石亨曹吉祥骄横,有次屏人对李贤称:「这些人干预朝政,各地奏事者均先到其门,怎么办?
李贤称:「陛下只能独断,这样的趋附方能自息。
曰:「如果不采纳他们的建议,他们的脸上就有难色。
李贤称:「希望您能以缓制之。
」当时石亨曹吉祥用事,李贤顾忌不敢尽言,然而每次都能从容应对。
曹石之变时,曹钦攻入东朝房袭击李贤,并将杀之,逼其写释己罪草奏。
幸亏王翱率军赶来救助得免。
李贤则密疏请擒贼党,英宗得疏后大喜,慰劳特加太子太保
李贤并进言,急宜诏天下停不急务,而求直言以通闭塞,得到批准。
曹石之变后,英宗再问李贤“夺门之变”事。
李贤称:「『迎驾』则可,『夺门』岂可示后?
天位乃陛下固有,『夺』即非顺。
且尔时幸而成功,万一事机先露,等不足惜,不审置陛下何地!
英宗大悟并赞同。
李贤并解释道,英宗复辟是自然之理,石亨等人才是夺门之变的真正受益者。
于是英宗下令章奏勿用「夺门」字,并议革冒功者四千余人,仅剩已袭父爵的太平侯张瑾兴济伯杨宗。
至成化初年,诸被革者诉请,李贤又进言,并夺张瑾、杨宗爵位,时论均称大快。
英宗重用李贤,其所言之事均见听,锦衣卫门达忌妒大学士李贤宠,又多次规劝自己,便曾在朱祁镇面前诬陷他,说李贤接受陆瑜的黄金,为他求取尚书一职。
朱祁镇怀疑了,半年仍不下诏书。
至此,门达拷打杨埙,教他引出李贤杨埙即谎称:「这是李学士教我干的。
门达非常高兴,立即上奏朱祁镇,请求法司午门外会审杨埙
朱祁镇宦官裴当监视
门达想抓住李贤一起审讯,裴当说:「大臣不可辱!
门达这才罢休。
到审讯时,杨埙说:「我不过是个小人物,怎能见到李学士
这都是门锦衣教我的。
门达气色沮丧,话都说不出袁彬也历数门达纳贿的情状。
法司害怕门达而不敢上报,结果仍判袁彬绞刑,以财产赎死罪。
杨埙论斩。
朱祁镇下命袁彬赎完后调到南京锦衣卫,而禁锢杨埙
天顺七年李贤英宗宽恤、罢江南织造、清锦衣卫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等事情,英宗感到为难,李贤则四次进言,同列官员均感到恐惧,李贤退则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
」截止天顺年间李贤一直担任内阁首辅,吕原彭时为辅佐。
杨鼎明 1409 — 14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陕西咸宁人字宗器
正统四年进士
编修
尝建言修饬戎备、通漕三边。
也先寇京师,诏行监察御史事,募兵兖州
成化四年累官户部尚书
湖广频岁饥,发廪已尽,用鼎言,发库贮银布,易米备灾。
淮、徐、临、德四仓,且匮,议上赎罪、中盐、折钞、征逋六事行之,诸仓有储蓄。
居官持廉,致仕卒。
维基
杨鼎(1409年—1485年)字宗器陕西咸宁县(今属西安市)人,宣德乙卯解元,正统己未榜眼及第,官至户部尚书谥庄敏
杨鼎家贫。
宣德十年(1435年)乙卯陕西乡试第一(解元)。
正统四年(1439年)中会元,殿试第二(榜眼),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多年后,与侍讲杜宁等十人入东阁。
也先进攻明朝时杨鼎监察御史,在兖州募兵。
景泰三年(1452年),进翰林院侍讲詹事中允
景泰五年,升户部右侍郎
天顺初年转为户部左侍郎
天顺三年,因陪祀陵寝不谨下狱,此后还职。
天顺七年,因上书年富有疾,杨鼎管户部事。
成化四年(1468年),代替马昂户部尚书
成化六年,负库贮银布筹集赈灾,加封太子少保
成化十五年(1479年),被给事中御史弹劾后,杨鼎辞职,赐给役四人。
大臣致仕有给赐,自杨鼎始。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六月卒,享年77岁,赠太子太保谥庄敏
刘定之明 1409 — 14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9—1469 【介绍】: 江西永新人字主静号呆斋
刘髦子。
正统元年进士,授编修
景帝即位,上言兵事形势。
旋迁洗马
成化二年入直文渊阁,进工部右侍郎翰林学士,请停征灾区租课。
四年礼部左侍郎,卒于官,谥文安
学问渊博,善文工诗。
有《周易图释》、《否泰录》、《呆斋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主静永新人
正统丙辰会试第一廷试第三入翰林成化初太常少卿侍读学士内阁侍郎谥文安有呆斋集
定之字主静永新人举人髦子。
正统丙辰第三人及第,授编修
春坊洗马,再迁右庶子
英宗复辟,改通政司参议,寻改翰林学士,进太常少卿
成化初,兼侍讲学士,入内阁,预机务,擢工部侍郎,改礼部。
卒赠尚书谥文安
有《呆斋集》四十五卷。
(《水东日记》:刘洗马定之兵部侍郎王伟遇于朝,戏刘曰:「吾太仆马多,公须二洗之。
」刘应声曰:「何止太仆,诸司马不洁,我固当洗之。
」闻者快之。
翰林》:刘井,学士刘定之所浚,在公署后堂之左。
麓堂诗话》,刘文安公不甚喜为诗,纵其学力往往有出语奇崛用事精当者。
如《英庙挽歌》、《石钟山歌》等篇,皆可传诵。
殿阁词林记》:成化中,学士刘定之应制赋元夕》诗绝句百首,顷刻而成。)
维基
刘定之(1409年—1469年)字主静号呆斋江西永新县人正统丙辰探花成化初年累官至礼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
刘定之自幼聪颖,由其父授其读书。
正统元年(1436年)会试高中第一名(会元),殿试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正统十三年(1448年)因其弟刘寅之与同乡相奸,牵连到刘定之,下狱后得冤。
之后,晋升为翰林院侍讲
景泰三年(1452年)升为洗马,并劝服明代宗接受也先使者乞遣报使。
之后,再迁右庶子
天顺元年(1457年)通政使司左参议,仍兼侍讲
之后进翰林学士
明宪宗时,进太常寺少卿,兼侍读学士,负责经筵
成化二年(1466年)十二月,入直文渊阁,进工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
成化四年(1468年)礼部左侍郎
次年卒于官,朝廷追赠礼部尚书谥文安
王进明 ? — 1426
简介
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赞善王之弟。
少时尝坐累谪五开,后来举明经,授为武昌府学训导,九年后,擢升大庾县学教谕
永乐初年,召修《永乐大典》,充副总裁
又召修《四书》、《五经》、《性理大全》,书成,皆受到重赐。
遂升翰林五经博士,授迪功郎
秩满升侍讲,授承直郎
王㒜
字廷贵武进人
景泰辛未第三人及第,授编修
侍讲,历春坊右庶子,改南翰林学士,进国子祭酒,擢南吏部侍郎,召为户部侍郎,进南户部尚书,寻进南吏部
赠太子太保谥文肃
有《思轩》十二卷。
黄谏明初 1412 — 14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2—? 【介绍】: 扬州府高邮人,先世于明初徙兰州
字廷臣别号兰坡
博学多艺,工隶篆行楷,亦善画。
正统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历官侍讲学士
天顺初兼尚宝寺卿,出使安南
翰林院学士,后谪广州通判,从学者甚众。
后召还,卒于梅岭驿。
生平好评品泉水。
有《使南稿》、《兰坡集》等。
字廷臣兰人
正统壬戌第三人及第,授编修
累官翰林学士
天顺初,改尚宝卿,坐事谪广州通判
有《使南稿》、《兰坡集》。
(《列卿纪》:黄谏工诗善书,旁及宋、元画家,吹毫运思,一一臻妙。
画史会要》:在翰林「能各体书,尤精绘事。
馆中壁旧写白菜其上,题者先后数百人。
一日圮,众共惋惜,一一书之,并绘白菜如旧,)
维基
黄谏(1412年—1471年)字廷臣号兰坡陕西临洮府兰县人
黄谏祖籍高邮,其家于明初迁居兰州
黄谏博学多才艺,善于各体书法,尤其长于八分书。
正统七年(1442年),中式壬戌科一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经筵讲官侍讲春坊庶子
天顺初年,改尚宝司卿,仍兼任侍讲
奉旨出使安南,不辱使命。
黄谏好风雅,喜好品评泉水。
石亨倒台之后,黄谏受到牵连,左迁广州通判
后被召还,途中卒于梅岭驿。
费寀明 1483 — 15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3—1548 【介绍】: 江西铅山人字子和号钟石
费宏从弟。
正德六年进士
编修
宁王朱宸濠求复护卫极言不可,遂忤权奸,罢归。
世宗即位,复官,仕至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卒官,谥文通
有《费文通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号钟石铅山人
正德辛未进士,改庶吉士历官礼部尚书少保谥文通有钟石集
维基
费寀(1483年—1548年)字子和号钟石江西铅山横林(今河口镇柴家村)人,祖籍湖广永兴(今湖北阳新)正德辛未进士,嘉靖朝官至礼部尚书
名臣费宏是其从兄。
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授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任经筵官
嘉靖四年(1525年)编修兼任左春坊左赞善
嘉靖六年(1527年)外任南京尚宝司卿,两年后回任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
嘉靖十二年(1533年)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
次年,任南京国子监祭酒
嘉靖十四年(1535年)担任南京礼部右侍郎次年南京吏部右侍郎
嘉靖二十年(1541年)北京兵部左侍郎
次年,改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翰林院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任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殿试读卷官
次年,加太子少保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太子太保
次年八月少保十二月十三日卒,享年六十六,谥文通
倪谦明 1415 — 147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5—1479 【介绍】: 应天府上元人字克让号静存
正统四年进士
编修,曾出使朝鲜
天顺初,累迁至学士侍太子于春宫。
后主顺天乡试,因黜权贵之子,被构罪戍边。
成化初,复职,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卒谥文僖
有《朝鲜纪事》、《辽海编》、《倪文僖》。
词学图录
倪谦(1415-1479) 字克让号静存
应天上元(今南京)人,祖籍钱塘
谥文僖
有《倪文僖》,词在集中。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克让江宁人
正统己未进士第三人,累官南礼部尚书赠太子少保文僖有玉堂南宫上谷归田等槁
字克让钱塘人,徙上元
正统己未第三人及第,授编修,进侍讲
景泰中,进中允,再进侍讲学士,预修《寰宇通志》,吉春坊大学士
荚宗复辟,改通政司参议侍讲,进本院举士。
坐科举事戍开平
成化初复学土,寻授南礼部侍郎,以言官劾致仕,旋复职,进尚书
赠太子少保,隘文僖
有《玉堂》、《南宫》、《上谷》、《归田》等集。
(《四库总目》:三杨台阁之体,至、正之间而极弊,冗阘肤廓,几于万喙一音。
当有明盛时,去前辈典型未远,故其文步骤谨严,朴而不俚,简而不陋,体近三杨而无其末流之失。
虽不及李东阳之笼罩一时,然有质有文,亦彬彬然自成一家。
田按:尚书在朝,颇称躁进,卒以万安铭墓,尤致讥议。
诗不为选家所称。
馀观其七古劲健拔俗,不愧当家,固不失为一时骚雅之选也。)
维基
倪谦(1415年—1479年)字克让别号静存直隶上元县人,乡贯浙江钱塘县
正统己未探花及第,成化年间累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永乐十三年(1415年)倪谦生于上元县
正统三年(1438年)戊午应天乡试,正统四年(1439年)联登己未进士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正统九年,受命祭祀北岳
正统十四年,升任翰林院侍讲,出使朝鲜,传有《朝鲜纪事》。
随后任侍讲学士中允
景泰七年,预修《寰宇通志》,迁左春坊大学士
英宗复辟,改任通政司左参议
天顺二年(1457年),充任日讲官
次年,出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黜落权宪之子,被罗织罪名,谪戍宣府。
宪宗登基,召还倪谦,并预修《英宗实录》升南京礼部右侍郎,因监察御史陈选弹劾罢免。
成化七年(1471年),再次出任南京礼部右侍郎,升任南京礼部尚书
因病辞职归养,成化十五年(1479年)卒。
赠太子太保谥文僖
朱之俊明末清初 1596 — 16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西汾阳人字沧起
天启二年进士
官至翰林院侍讲
有《周易纂》、《春秋纂》。
维基
朱之俊(1596年—1671年)字擢秀号沧起,山西汾州府汾阳县民籍。
天启元年(1621年)乙卯山西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联捷壬戌进士
刑部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四年翰林院检讨徵仕郎、纂修实录教习内书堂。
七年五月国子监司业
崇祯元年(1628年)会试同考官,转翰林院侍讲,后奉诏吴越之行。
四年(1631年),因受到党争牵连被罢免还乡。
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授予内翰林书秘院侍读,篡修明史副总裁,不久辞职回乡,与傅山王觉斯等人为友,唱和诗文。
著有《排青楼诗草》、《周易纂》、《春秋纂》等书稿存世。
于慎行明 1545 — 16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5—1607 【介绍】: 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
于慎思弟。
隆庆二年进士
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
以疾归。
居正死后复起。
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
累迁礼部尚书
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
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
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
旋卒,谥文定
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
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
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维基
于慎行(1545年11月3日—1608年1月9日)字无可更字无垢又字可远号谷山,山东兖州府东平州东阿县洪范村人,隆庆戊辰进士,万历朝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祖籍现东阿县姚寨镇前屯村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九月二十九日出生,为人忠厚老成,少而颖异,「为童子时屹然有成人之志」,「学有原委,淹贯百家,博而核,核而精」。
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山东乡试第六名举人
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会试二百八十七名,廷试二甲六十一名进士,改庶吉士隆庆四年(1570年)翰林院编修纂修世宗实录》、《穆宗实录》、《穆史》。
万历元年(1573年)六月复除编修,三年(1575年),升修撰,四年(1576年)六月经筵日讲官,「主讲唐史,每至成败得失之际,未尝不反覆论说,上辄为竦听。
」,于慎行遂得神宗信任,神宗御笔写下「责难陈善」四字以赐之,一时士林间传为盛事。
同年十二月侍讲七年(1579年)三月以病乞回藉调理。
高世泰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无锡人字汇旃
高攀龙侄。
明崇祯十年进士
湖广提学佥事
入清不仕。
笃守家学,晚年在梁溪重建道南祠、丽浔堂,重兴东林讲学之风。
祁州刁包论学为知交,学者称“南梁北祁”。
卒年七十八。
人物简介
高世泰字汇旃,晚号石屋遗氓
无锡人
高攀龙侄,士鹤子。
侍讲席,治学研深求精。
高攀龙殉死,世泰嘉善陈龙正订其遗书。
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授礼部主事
历官湖北提学佥事
进入清代,坚不出仕。
修道南祠、丽泽堂,并与高愈讲学其中。
维基
高世泰字汇旃南直隶无锡县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崇祯九年(1636年)丙子应天乡试,崇祯十年(1637年)联捷进士
崇祯十四年(1641年),任湖广按察使司佥事提督学政
入清,官至湖广提学
晚年重建东林书院燕居庙,讲学其中。
吕原明 1418 — 14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8—1462 【介绍】: 浙江秀水人字逢原
正统七年进士
编修
景泰间左春坊大学士
天顺初,入阁预机务,与李贤彭时相得甚欢。
处事果断,原济以持重,庶政称理。
翰林学士,遭母丧,归葬,以哀毁卒。
谥文懿
有《介轩集》。
字逢原号介庵秀水人
正统六年解元,明年进士,以榜眼翰林院编修
景泰中,为侍读学士中允
天顺元年,改通政司左参议,仍兼侍读,入内阁,寻升大学士
时曹、石怙宠用事,岳正列上曹石罪状,留中不报。
曹、石恐,谋摘承天门灾诏中语,为阁臣讪谤。
上怒,召对近臣,厉声曰:大胆敢尔!
原素谨厚,乃左右,何也?
既去,得留,与李贤同相。
李贤通达,见事立断。
守正谨恪,济以持重。
以母忧去,卒于家。
礼部左侍郎谥文懿
内端外和,不苟取予。
性俭约,身无纨绮,箧中惟赐衣数袭,每分禄以赡宗姻,平居无疾言遽色。
杨文懿诔及刘文安挽,词,皆实录也。
尝著宋元通鉴续编,义例精审。
书成,须发尽白,曰:使我进二阶,不若稽古获一事。
外有诗文集十二卷。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逢原秀水人
正统壬戌进士第二,除翰林编修学士礼部右侍郎谥文懿有介庵集
字逢原秀水人
正统壬戌第二人及第,除翰林编修
中允侍讲学士左春坊大学士
天顺初,改通政司参议侍讲,入内阁预机务,进翰林学士
卒赠礼部侍郎谥文懿
有《介庵》十二卷。
维基
吕原(1418年—1462年)字逢原浙江秀水人
吕原父兄为教谕训导,自小家贫,父兄过世时,没法回乡归葬,只能葬在景州暂时居地的附近,吕原时常到父兄坟墓恸哭。
后来,奉母南归,家里更加贫困。
知府黄懋欣赏吕原的文笔,补其为诸生,遣入学,正统六年(1441年)辛酉科乡试第一。
正统七年(1442年),联捷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编修
正统十二年(1447年),与侍讲裴纶等十人同选入东阁。
景泰初,进侍讲,与同官倪谦授小内侍书于文华殿东庑,那时于谦讲《国风》、吕原讲《尧典》。
后任左春坊大学士
天顺初,改通政司右参议,兼侍讲
徐有贞李贤下狱之次日,命入内阁预机务。
石亨曹吉祥用事,贵倨,独敬吕原
后来,李贤恢复官位入阁,吕原次辅
不久,彭时也入内阁,三人相得甚欢。
天顺期间,重要的三个阁老李贤通达,遇事立断。
吕原济以持重,庶政称理。
彭时善谋。
吕原翰林院学士
天顺六年,遭母丧,水浆不入口三日。
诏葬毕即起视事。
乞终制。
不允。
乃之景州,启父兄殡归葬,舟中寝苫哀毁。
体素丰,至是羸瘠。
抵家甫襄事而卒,年四十五。
礼部左侍郎谥文懿
吕原内刚外和,与物无竞。
性俭约,身无纨绮。
归装惟赐衣数袭,分禄恤宗姻。
丘浚明 1418 — 14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8—1495 【介绍】: 又作邱浚
琼州琼山人字仲深号琼台
景泰五年进士
幼孤,母李氏教之读书。
既长,博极群书,尤熟于国家典故。
翰林院编修,进侍讲,迁国子祭酒,累官至礼部尚书
弘治四年,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为尚书内阁者之始。
八年,卒于官。
太傅谥文庄
尝采群书补宋真德秀大学衍义》为《大学衍义补》,所载均可见之行事。
与修《英宗实录》,实书于谦之功。
又作传奇《五伦全备忠孝记》、《投笔记》、《举鼎记》、《罗囊记》四种(《罗囊记》今佚)。
亦工诗,有《琼台集》。
全粤诗·卷一○九
丘浚(一四二〇——一四九五),字仲深号琼台
琼山(今属海南省)人。
明英宗正统九年(一四四四)解元,明代宗景泰五年(一四五四)进士,选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入直文渊阁。
寻加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卒谥“文庄”。
有《琼台会稿》。
明史》卷一八一有传。
丘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重编琼台会稿》)为底本,校以明弘治本《琼台会稿》(简称弘治本),参校同治辛未年重刊《丘海二公合集》。
(简称同治本。)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仲深琼山人
景泰甲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编修,历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入直文渊阁,进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赠太傅谥文庄
琼台会槁。
字仲深琼山人
景泰甲戌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侍讲侍讲学士,进翰林学士,改国子祭酒
礼部侍郎,进尚书,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加少保
卒赠太傅谥文庄
有《琼台会稿》二十四卷。
(《四库总目》:相业无可称,然记诵淹洽,冠绝一时,故其文章尔雅,终胜于游谈无根者流。
在有明一代,亦不得不置诸作者之列焉。
篁墩集》:琼山丘公每谓作文必本于经,为学必见于用,考古必證于今,鄙意适然,遂舀知己。
其诗如仙翁剑客,随口所出,皆足惊人。
虽或兼雅俗、备正变,体裁不一,然谛视而微诵之,气机流触,天籁自鸣,格律精严,亦不失人间矩度。
《双槐岁钞》:琼州定安县南有五指山,即黎母山,琼崖之望也。
少保丘文庄公少时咏之,为人所传诵,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联,撑起炎洲半壁天。
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
雨馀玉笋空中见,月出明珠掌上悬。
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
」识者知其异日必贵,后竟如其言。
蒋冕琼台诗话》:仲深先生翰林为名学士,在太学为名祭酒,名闻四海。
朝鲜国人见先生张中书使其国诗,用鱼鳖成桥事,叹曰:「自古诗人未有用此者!
」诗云:「玉节煌煌照海东,羡君去意拂晴虹。
凤麟瑞世人争睹,鱼鳖成桥道自通。
天入玄菟低没鹘,江浮鸭绿澹蜚鸿。
兹行喜从文章客,多少豪吟倡相同。
」又先生《送陈修撰使高丽》诗云:海上天风吹节旄,玉堂仙客锦宫袍。
诏颁龙阙恩偏渥,诗到鸡林价倍高。
万仞鳖金浮晓日,一江鸭绿涨秋涛。
远夷未识中原凤,争睹文章五色毛
」又《送淩尚宝使交南》云:「旭日初升万国明,银函玉劄下南溟。
符台自昔瞻卿月,远道于今望使星。
老树古香生桂蠹,乱山残雨带龙腥。
兹行万里真奇绝,好把新诗纪所经。
」 《升庵》:丘文庄公夫人自南海浮江而上,过鄱阳湖,夜梦达官呵拥入舟,曰:吾乃翰林编修戚澜也,昔兴丘先生同官,义不容绝,特报尔三日后有风涛之险,只帆片橹无存,可亟迁于岸。
」夫人惊觉,如其言移止寺中。
末几,江中果有风涛,众舟尽溺。
,夫人白其事于文庄公,公以闻于朝,遣官谕祭,文庄又为文祭之。
有诗纪事曰:「幽显殊途隔死生,九原犹有故人情。
曼卿真作芙蓉主,太白常留翰苑名。
念我冥冥来入梦,哀君恻恻每吞声。
朝回坐对黄封酒,怅叹鸡坛负旧盟。
」 田按: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
右副都御史罗公亨信巡抚宣府,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
」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
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
」时寇骑日薄城下,亨信卒与总兵杨洪得全孤城。
亨信卒,泰和王公直为作慕志,略不及此。
琼山丘公作《挽罗都御史》诗以补其阙云:「六飞北狩无消息,边城四望狼烟赤。
敌马长驱去复来,何人却建捐边策。
镇朔将军生入关,北门锁钥空馀钚。
强兵健马尽南走,黄尘蔽日天漫漫。
宪臣南海客,手持一剑当门立。
誓与孤城同死生,怒发冲冠气千尺。
车轮生角马驻蹄,居人不动行人归。
叱吒之间楼橹具,金城铁壁汤为池。
云州失守赤城破,健儿蹑足城边过。
老妻稚子尽登陴,公亦援抱雪中坐。
山前山后无数城,此城屹立如巨屏。
敌骑南来资扼塞,王师北出恃屯营。
屏蔽京师功卓伟,漫有长城长万里。
江淮果赖张真源,河朔仅馀颜御史
忧国劳边两宾霜,事成乞骨归故乡。
肘金腰玉者塞路,无人上书讼陈汤
一叶扁舟五湖水,瘴海边头万山里。
折简不通朝贵书,抱膝长吟聊尔尔。
罗浮山崩天坠星,乾坤一夜收英灵。
公兮生死已无愧,边人至今嗟未平。
」《明史》括此诗意为亨信立传。
诗之有关系如此。)
维基
丘浚(1421年—1495年)字仲深号深庵玉峰琼山晚号海山老人广东琼山下田村(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金花村)人,祖籍福建晋江
正统甲子广东乡试解元,景泰甲戌传胪。
弘治年间官至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早年聪敏却丧父,其母李氏教之读书,过目成诵。
因家贫无书,曾走数百里借书。
正统九年(1444年)广东乡试中举第一(解元),正统十二年(1447年)国子监
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进士
庶吉士,授编修,参与《寰宇通志》的编纂
后进翰林院侍讲,参与编写《明英宗实录》,之后进侍讲学士
《续通鉴纲目》成,擢学士,迁国子监祭酒,进礼部右侍郎,掌祭酒事。
明孝宗时期,其上书《大学衍义补》,后进礼部尚书,掌管詹事府事。
参修《宪宗实录》,充副总裁
弘治四年(1491年)书成,加封太子太保,命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弘治六年(1493年)因目疾免朝参。
因事被言官弹劾,孝宗不问。
历加少保
弘治八年(1495年)卒,享寿七十六岁。
太傅谥文庄
尹襄明 1484 — 15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4—1526 【介绍】: 吉安府永新人字舜弼号巽峰
正德六年进士
庶吉士历官司经局洗马
有《巽峰稿》。
维基
尹襄(1485年—1527年)字舜弼号巽峰江西吉安府永新县人,民籍。
弘治十七年(1504年)江西乡试第一名举人
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十九名,登第二甲第十一名进士
考选庶吉士,踰年丁母忧归,服阕,十一年八月翰林院编修十二年任礼部会试同考官
世宗即位纂修武宗实录,嘉靖四年(1525年)六月侍讲,以实录修成,升司经局洗马经筵讲官嘉靖六年任礼部会试同考,不久去世,年四十三,赐祭一坛。
王锡衮明末清初 1598 — 16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646 【介绍】: 云南禄丰人
天启二年进士
崇祯间累官吏部尚书,以忧归。
南明隆武帝时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永历帝立,申前命,皆不赴。
土司沙定洲作乱,劫锡衮昆明,伪作锡衮永历帝疏,请以定洲镇云南,气愤而死。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龙藻云南右卫人
天启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检讨历官国于祭酒吏部左侍郎翰林学士
维基
王锡衮(1598年—1647年)字采侯又字龙藻号昆华仲山念昔别号素斋云南承宣布政使禄丰县金山镇大北厂村人,祖籍陕西华阴县,明朝末年至南明官员。
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王锡衮进士,改庶吉士,授为翰林院检讨
崇祯时,历翰林院侍讲,任四年辛未科易四房主考官,升为少詹事
崇祯十三年(1640年),官至礼部右侍郎
次年,为礼部左侍郎
他上书请崇祯帝罢黜东厂,免徵三饷,南直隶浙江人才兴盛,他希望增加中举名额。
后任吏部尚书,入值讲经筵
崇祯十六年(1643年)丁忧回乡。
隆武元年(1645年)隆武帝徵召他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兵部右侍郎总督云、贵、川、湖、广五省军务
永历帝即位,继续徵召他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但是没有入朝。
土酋沙定洲作乱,黔国公沐天波逃跑,沙定洲佔据云南府昆明县
王锡衮死难。
张邦奇明 1484 — 15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4—1544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常甫号甬川别号兀涯
弘治十八年进士
检讨,出为湖广提学副使
嘉靖间吏部侍郎,人不可以干私。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学宗程朱,躬修力践。
王守仁友善,论学则不合。
卒谥文定
有《学庸传》、《五经说》、《兀涯汉书议》、《环碧堂集》、《纾玉楼集》及《四友亭集》。
公字常甫,母沈太夫人方妊,梦神人奉玉笈宝签相授,及生公,有云如盖降于庭。
少资性绝人,于书无所不读,精思善学,期造为圣贤。
年十四,即能著作,十七举以明经计偕中进士,改庶吉士
内阁刘文靖公李文正公每称公不容口,由是名重馆阁閒。
正德初年,进简讨
时逆阉刘瑾擅政,朝士多附其门,公居常愤愤,著张骞乘槎赋以见意,盖以西域,以喻附者也。
竟力请补外,以便迎养,出为湖广提学副使
公至,修岳麓、明山二书院,身为诸生说经,且下令曰:学不师孔颜,行不希曾闵,即有文如雄褒,吾且斥之。
世庙时在安陆藩,欲就学告试。
公为别设一台课文,送入学。
至今张提学名重楚中。
未几竟致仕。
嘉靖改元,冉起为四川福建提学
国子祭酒
南京吏部侍郎
居父忧。
帝尝奉章圣皇太后过天寿山谒诸陵,言及择相。
太后曰:先王尝言提学张邦奇器识,他日必为太平宰相,其人安在。
帝谢曰:尚未用也。
即不俟公服阕,召为吏部侍郎
帝每阅公章奏,辄称善,以指书公名衣带间。
宫监数望见以白公,公答曰:上用我,当以尧、舜之道进;舍我亦有田可耕,此非吾所关心也。
诸珰为色沮。
帝常与翊国郭公、内阁李文康公论及人才,二公谓公学行文章当世第一。
帝欣然曰:朕意亦然。
时公左侍郎,摄太宰
故事,选部除擢,率先白政府
公曰:黜陟自有至公,今乃觇当轴为用舍,岂国家设铨衡意耶?
遂不往白。
李公心不平,适主断诏狱,翊国夜舁金四万诣公第,请宽其家人罪,公不受,曰:法者天下所共,即天子亦不得私之,况我曹耶!
卒入其罪,翊国更深衔之。
及帝欲迁公太宰,此二人竟尼之,且别使人摄,公不为动。
帝数欲相公都尉公秉一、陶真人俱帝所最幸,闻其语,因各遣人道意,但一枉临即可得。
相公谢终不往。
裕、景二王册封,朝议、晋、齐、楚建国甚多,今宜营浙闽,以民力。
公独不可,曰:江南财赋所出,且接壤留都,国初封吴王,即改于周,二百年来,谁敢复建此议,事遂寝。
帝慕道,于无逸殿改称永光宫,欲令内直大臣簪冠如道家。
内阁公谋之,公答曰:使我等背圣人,不能从也。
母老久思故乡,今日乞归有名矣,诸公任为之。
帝闻乃止。
同里部郎丰坊坐废家居,数从公求复用,公不可,乃辑世统,谓圣祖系出文王,宜建明堂封禅,以示万世,为图说成,帙献之
帝惑其言,心动,召所幸诸大臣与语,俱请退咨于公。
公曰:其人少有文学,行多不检,圣朝岂乏此一人。
今郊庙土木大兴,疆埸不靖,若复有此举,海内何堪。
诸大臣以复帝,更召公赐问,公答如初,帝乃止。
候久冉上卿云颂以伺意,帝终念公言,但宣付史馆而已,竟不用。
太后将合葬献陵,帝召诸大臣曰:廷臣惟张邦奇至孝,可授礼部尚书都御史以行。
翊国奏曰:张某虽诚谨,然其才不足大用,且年浅。
严相嵩久嫉公,亦奏曰:国家礼,卿无兼宪职例。
帝默然而罢。
公复以母年踰九十,力请改南,乃出为南京兵部尚书
然帝常念公,辄曰:张某何在?
数欲召公入相。
嵩更具密劄,谓公性至孝,母老不乐北来,即强之,必不为用也。
帝颇信之。
会荧惑入南斗,留都雷震,中夜星殒于江。
公谓天变异常,宜严武备。
占者曰:应在德望重臣。
次日,公不能冠栉卒,年六十有一。
是日鄞江潮赤涌起高丈馀。
帝闻讣惊悼,数曰:可惜张某,可惜张某。
即面谕辅臣遣恤,俱谓例应自请,乃止。
后阁中拟谥以文恪文敏,进帝,于疏右御书云:人谓张邦奇真道学,抹去原拟四字,大书定字于后,赠太子太保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常甫鄞县人
弘治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
累官南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
谥文定,有集。
邦奇字常甫鄞人
弘治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
出为湖广提学副使,改四川福建,入为右庶子,迁南祭酒,擢南吏部侍郎,召拜吏部侍郎
历掌翰林院詹事府事,加太子宾客,进礼部尚书,改南吏部,就改兵部
赠太子太保,谧文定
有《觐光楼》、《纡玉楼》、《四友亭》、《养心亭》、《靡悔轩》、《环碧堂》、《甬川》等集。
田按:「书提学湖广时,世宗在潜邸,就试学使,以此受知。
帝奉太后谒天寿诸陵,语及择相,太后曰:「献皇言提学张邦奇,他日可为宰相
其人安在?
」帝憬然曰:「尚未用也。
」即召为吏部侍郎
会以母老便养,改南京
帝念邦奇不已,与分宜语及之。
分宜邦奇至孝,母老不乐北来对,遂终不召。
卒后阁拟谧文恪文敏
帝抹去四字,大书「定」字,遂谧文定
庙堂制作,颇称庄雅。
《观光楼集目》,乐章仅列《秋享上帝》、《祀皇天上帝》二章,后人不知,妄将洪武及嘉靖时改制乐章一切阑入集中。
后之读文定集者,所当知也。
维基
张邦奇(1484年—1544年)字常甫号甬川兀涯浙江鄞县人
学者。
张时彻为叔侄亲戚,又同为南京兵部尚书,故二人有“叔侄尚书”之谓。
为学以程朱理学为宗,以涵养为事;与王守仁多有往来,为好友,但思想多有不合。
弘治十四年(1501年)张邦奇中式辛酉浙江乡试第十四名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乙丑进士,由庶吉士检讨,参与《明孝宗实录》的编写修订。
以双亲年老求便,出为湖广提学副使
正德十年(1515年),任湖广提学副使,任上修缮了明山书院、岳麓书院崇正书院
之后,历职有四川提学福建提学右庶子翰林院侍讲
明世宗时,历职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部侍郎
丁外艰归家。
明世宗曾经与母亲蒋太后拜谒天寿山的皇陵。
谈到择相时,蒋太后说:“先皇尝言提学张邦奇器识,他日可为宰相,其人安在?
明世宗醒悟道:“尚未用也。
张邦奇服阕后,任吏部右侍郎,并代理尚书职。
明世宗欲授张邦奇吏部尚书,被大学士李时郭勋二人所阻。
嘉靖十六年,执掌翰林院事
嘉靖十七年,任会试主考官,《玉牒》纂修官
嘉靖十八年,任太子宾客,充日讲官
后进礼部尚书,以母亲年迈改任南京吏部尚书,后改任南京兵部尚书
明世宗曾想将他召北京
严嵩答:“邦奇性至孝,母老,不乐北来。
”,世宗信之,此事作罢。
嘉靖二十三年张邦奇逝世。
涂谦明 1419 — 14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9—1457 【介绍】: 江西丰城人字恒谦
正统十年进士
御史
土木堡之役,英宗被虏,侍讲徐埕议迁都。
上疏谏。
景泰初山东按察司副使
维基
涂谦(1419年—1457年)字恒让江西南昌府丰城县人,匠籍。
江西乡试第二名。
正统十年(1445年)乙丑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山东副使,终贵州按察使
曾祖父涂文德。
祖父涂国升,父涂久载。
有弟涂观
叶桂章明 1485 — 1527
维基
叶桂章(1485年—1527年)字叔晦号少峨,四川雅州名山县民籍,江西贵溪县人
国子生中式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四川乡试第一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会试第九十四名,第二甲第三十六名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
历官翰林院编修,升侍讲
嘉靖六年(1527年)大学士杨廷和锦衣卫百户邦奇弹劾,其子杨敦下狱,义子叶桂章被令戴捕至京审讯,行至柏乡桂章以小刀自刺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