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物库 宋朝
郑仲饶
全宋文·卷八二一○
郑仲饶,咸淳前后任太医院监局翰林院提举
钱丕北宋
全宋诗
钱丕字简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吴越王之后。
太宗雍熙中,召试内署,授秘书丞,累迁驾部郎中
尝知新淦县,又知衡州
丁父忧,以将作少监起复,俄为三司户部判官,卒于光禄少卿
事见《宋史》卷四八○《钱惟治传》。
李维北宋 961 — 10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洺州肥乡人字仲方
李沆弟。
太宗雍熙二年进士
保信军节度推官
真宗初献《圣德诗》,擢直集贤院
累迁中书舍人
仁宗初为尚书左丞侍读学士,预修《真宗实录》,迁工部尚书
相州观察使,为谏官所诋,知亳州,改河阳
久之还朝,复出知陈州
博学,以文章知名。
真宗巡幸四方,典章名物,多所参定。
尝预定《七经正义》,修《续通典》、《册府元龟》。
全宋诗
李维(九六一~一○三一)字仲方洺州肥乡(今属河北)人。
沆弟。
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进士(《郡斋读书志》卷一九),为保信军节度推官
真宗咸平三年(一○○○),擢直集贤院(《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出知歙州
景德四年(一○○七),为兵部员外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五)。
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为翰林学士(《学士年表》),累迁中书舍人
天禧二年(一○一八),罢知许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二)。
五年,复为翰林学士承旨,加史馆修撰(《学士年表》)。
仁宗初,迁尚书左丞侍读学士
天圣四年(一○二六),改相州观察使(《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七、《学士年表》)。
后知陈州,卒,年七十一。
有《李仲方集》二十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已佚。
宋史》卷二八二有传。
 李维诗,存《崧坪小稿》一卷(见《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二三)。
今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西昆酬唱集》(中华书局王仲荦集注本)。
另自《天台续集》等书辑得集外诗三首。
底本所收《直夜》、《寄田锡舍人》等诗,皆系羼入,一并删归存目。
全宋文·卷一九○
李维(九六一——一○三一)字仲方洺州肥乡(今河北肥乡)人,李沆弟。
雍熙二年进士,为保信军节度推官
真宗初,擢直集贤院
多主持辽使事务,擢为翰林学士
天禧二年年五十八,以疾辞翰林学士,罢为户部侍郎集贤院直学士,出知许州
复入翰林学士承旨,加史馆修撰
仁宗初,预修《真宗实录》,迁工部尚书,后出知陈州
卒,年七十一。
博学,以文章知名,好为诗。
景德以后,真宗巡幸四方,典章名物,多所参定。
尝预定《七经正义》,修《续通典》、《册府元龟》。
著有《大中祥符降圣记》五十卷。
见《春明退朝录》卷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二。
宋史》卷二八二《李沆传》有附传。
李宗谔北宋 965 — 10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5—1013 【介绍】: 深州饶阳人字昌武
李昉子。
太宗端拱二年进士
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
真宗即位,拜起居舍人,预重修《太祖实录》。
知制诰判集贤院,纂《西垣集制》。
景德二年翰林学士,判太常大乐、鼓吹二署,整顿乐工,修完器具,编次律吕法度、乐物名数为《乐纂》。
大中祥符中,从封泰山同修昭应宫。
右谏议大夫
工隶书。
有《翰林杂记》、《谈录》、《大中祥符封禅汾阴记》等。
全宋诗
李宗谔(九六五~一○一三)字昌武饶阳(今属河北)人。
昉子。
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进士(《隆平集》卷四),授校书郎
真宗景德二年(一○○五)翰林学士
大中祥符元年(一○○八)工部郎中
四年,拜右谏议大夫
六年卒(此据《学士年表》,《宋史》作五年),年四十九。
有文集六十卷、《内外制》四十卷(《隆平集》、《东都事略》卷三二本传),均佚。
宋史》卷二六五有传。
今录诗十二首。
全宋文·卷一九八
李宗谔(九六四——一○一二)字昌武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昉第三子。
七岁能属文,耻以父任得官,独由乡举,第端拱二年进士
校书郎,迁秘书郎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
咸平三年,命知制诰判集贤院
景德二年,为翰林学士
大中祥符三年知审官院;四年,拜右谏议大夫
五年五月卒,年四十九。
有文集六十卷、《内外制》三十卷、《乐纂》一卷、《永熙宝训》二卷、《翰林杂记》一卷、《诸路图经》九十八卷,今存《先公谈录》、《龙瑞观禹穴阳明洞天图经》。
另与宋白纂《续通典》二百卷,与丁谓等纂《大中祥符封禅汾阴记》五十卷。
宋史》卷二六五《李昉传》有附传。
陈彭年北宋 966 — 10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6—1017 【介绍】: 建昌军南城人字永年
幼好学,年十三著《皇纲论》万余言。
南唐李煜召入宫与幼子游。
金陵平,师事徐铉
太宗雍熙二年进士
真宗景德初直史馆崇文院检讨,预修《册府元龟》。
王钦若丁谓,预东封、西祀。
大中祥符元年与丘雍同修广韵》。
六年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因修国史
九年刑部侍郎参知政事
天禧大礼,为天书仪卫副使、参详仪制奉宝册使。
卒谥文僖
性敏给,博闻强记,详练仪制沿革、刑名之学。
有《唐纪》、《江南别录》及文集。
全宋文·卷一八七
陈彭年(九六一——一○一七)字永年抚州南城(今江西南城)人。
雍熙二年进士,调江陵府司理参军,历、怀二州推官
秘书郎,为大理寺详断官
咸平中,召试学士院,迁秘书丞、知金州
景德初,代还,直秘阁
杜镐等荐,命直史馆崇文院检讨
右正言,充龙图阁待制
大中祥符初,进秩工部郎中,加集贤殿修撰
三年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
六年,召入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同修国史
国史成,迁工部侍郎
九年,拜刑部侍郎参知政事,进兵部侍郎
天禧元年卒,年五十七。
彭年著述甚富,有文集百卷、《唐纪》四十卷,早佚。
今存《江南别录》、《贡举叙略》,并预修《册府元龟》、《玉篇》、《广韵》等书。
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盛度北宋 968 — 10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8—1041 【介绍】: 宋应天府人,徙居杭州馀杭字公量
太宗端拱二年进士
济阴
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
契丹扰边,数上疏论边事。
奉使陕西还,绘《西域图》、《河西陇右图》。
累擢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
坐交通周怀政,出知光州,再贬和州团练副使
复为翰林学士给事中
仁宗景祐二年参知政事,迁知枢密院事,坐事罢。
复知扬州,加资政殿学士应天府
卒谥文肃
尝奉诏同编《续通典》、《文苑英华》,有《愚谷》、《银台》、《中书》、《枢中》等集。
全宋诗
盛度(九六八~一○四一)字公量馀杭(今属浙江)人。
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进士(《咸淳临安》卷六一),补济阴
学士院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
奉使陕西,绘《西域图》以献。
开封府判官,坐决狱失实,降监洪州税。
起知建昌军三司盐铁判官,改起居舍人知制诰
翰林学士,加史馆修撰,同编《续通典》、《文苑英华》。
寇准罢相,出知光州
丁谓贬,起知筠州,更、苏三州。
知审刑院,出知扬州
仁宗景祐二年(一○三五)参知政事,迁知枢密院事
罢知扬州应天府
太子少傅致仕。
康定二年卒(《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四六),年七十四(《东都事略》卷五五)。
谥文肃
有《愚谷》、《银台》、《中书》、《中枢》等集,已佚。
宋史》卷二九二、《东都事略》卷五五、《咸淳临安》卷六五并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二一○
盛度(九六八——一○四一)原名玄字公量,世居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后徙杭州馀杭县(今浙江临安东旧馀杭)。
端拱二年进士
直史馆知制诰,入翰林学士,加史馆修撰,进承旨,以礼部侍郎端明殿学士
景祐二年,拜参知政事,迁知枢密院事,后知应天府,以太子少傅致仕。
庆历元年八月卒,年七十四。
谥文肃
尝奉诏同编《续通典》、《文苑英华》,有《愚谷》、《银台》、《中书》、《枢中》四集,又有《中书》、《翰林》二制集。
宋史》卷二九二有传。
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五。
王安中宋 1076 — 11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6—1134 【介绍】: 中山阳曲人字履道号初寮
哲宗元符三年进士
徽宗政和中,自秘书少监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以疏劾蔡京,迁翰林学士承旨
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
三年,迁左丞
五年,授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
辽降将郭药师知府事,骄横跋扈,安中不能制,曲意奉之。
召还,为大名府
钦宗靖康初,为言者所劾,累贬象州安置。
善属文,尤工四六。
有《初寮》。
全宋诗
王安中一○七六~一一三四,此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及《宋史》本传推算,如按《文忠》卷一五《跋初寮王左丞赠曾祖诗及竹林泉赋》所记推算,生年提前一年),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
哲宗元符三年(一一○○)进士
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历秘书省著作郎
徽宗政和间,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蔡京罪,为翰林学士,迁承旨
宣和元年(一一一九),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
五年,主联金攻,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二○)。
七年,宋金启衅,以上清宝箓宫使侍读召还(同上书职官五四之一一)。
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北京留守司。
钦宗靖康初,连贬随州象州安置。
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
绍兴四年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五),年五十九。
有《初寮》七十六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
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王安中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初寮集》为底本,校以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全宋文·卷三一五○
王安中(一○七六——一一三四)字履道号初寮中山曲阳(今河北曲阳)人。
元符三年进士及第,调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
秘书省著作郎
政和间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因疏劾蔡京,迁翰林学士,又迁承旨
宣和初尚书右丞
三年,为左丞
五年,授庆远军节度使、燕山府路宣抚使,与辽降将郭药师知府事
药师跋扈,安中不能制。
召还,除检校太保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北京留守司公事。
靖康初为言者所论,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
累贬象州安置。
绍兴初,复左中大夫
四年,卒,年五十九。
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事迹又见周必大初寮集序》(《初寮》卷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五。
高应松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州长乐人字贫亩
理宗开庆元年进士
衡州教授通判广德军,召为国子监丞权礼部员外郎翰林院权直
兵至临安,挟宋降,应松不肯草降表。
及元兵自涌金门入,举朝奔窜,从官唯应等九人在留。
后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从恭帝至燕,绝食不语,越七日卒。
全宋文·卷八二四六
高应松字筼亩福州长乐(今福建长乐)人。
开庆元年进士
衡州教授通判广德军,召为国子监丞权礼部员外郎、翰林权直
兵陷临安,举朝奔窜,从官留者九人,应松其一也。
权工部侍郎,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人掳恭帝太后北行,应松扈从至燕,绝粒不语,越七日卒。
见《昭忠录》、《宋史》卷四五四《忠义传》九、《宋史翼》卷四一。
杨亿北宋 974 — 10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4—1020 【介绍】: 建州浦城人字大年
幼颖异。
年十一,太宗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
淳化中,献《二京赋》,赐进士及第
真宗即位,超拜左正言,预修《太宗实录》;又与王钦若同总修《册府元龟》,其功居多。
曾两为翰林学士,官终工部侍郎,兼史馆修撰
性刚介耿直,重交游,与王旦刘筠谢绛等友善。
娴熟典章制度,喜奖掖后进。
为文才思敏捷,精密有规裁。
诗学李商隐,词藻华丽,号“西昆体”。
卒谥文
编《西昆酬唱集》,有《杨文公谈苑》、《武夷新集》等。
全宋诗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
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
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
四年,直集贤院
至道二年(九九六)著作佐郎
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
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
三年,召还,拜左司谏
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
景德二年(一○○五)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
三年,为翰林学士
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
天禧二年(一○一八)工部侍郎
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
四年,复为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
谥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
所著《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
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昆酬唱集》二卷。
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为底本。
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
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昆酬唱集》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
另从《宋文鉴》、《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八卷。
词学图录
杨亿(974-1020) 字大年
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
雍熙初,年十一,授秘书省正字
献《二京赋》,赐进士第
曾与刘筠钱惟演等唱和,编成《西昆酬唱集》,号西昆体,存《少年游》词一首,见《梅苑》。
全宋文·卷二八二
杨亿(九七四——一○二○)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
幼颖异,雍熙元年,年十一,诏试阙下,授秘书省正字
淳化中,命试翰林,赐进士第,直集贤院
真宗即位,超拜左正言,预修《太宗实录》。
处州,召拜左司谏知制诰
景德初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俄判史馆,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
三年,召为翰林学士,又同修国史
大中祥符七年,知处州,代还,以为参详仪制副使,知礼仪院判秘阁太常寺
天禧二年,拜工部侍郎
四年,复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判馆事
十二月,卒,年四十七。
仁宗时追谥「文」。
亿才思敏捷,工文章,诗学李商隐,词彩华丽,号「西昆体」。
著作甚富,有《括苍》、《武夷》、《颍阴》、《韩城》、《退居》、《汝阳》、《蓬山》、《冠鳌》、《辞荣》等集,及《内外制》、《刀笔》共一百九十四卷,今仅存《武夷新集》二十卷。
宋史》卷三○五有传。
窦仪五代至宋初 914 — 9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4—967 【介绍】: 五代宋初蓟州渔阳人字可象
后晋高祖天福间进士
侍卫军帅景延广记室
后汉初,召为右补阙礼部员外郎
后周时翰林学士给事中,改礼部侍郎权知贡举,详定制度。
世宗召拜端明殿学士,从征淮南判行在三司
宋太祖建隆元年,迁工部尚书,兼判大理寺,以学问优博,多知典故,为太祖所重。
三年,奉诏重定《刑统》,以刑分类为门,附载敕、令、格、式,成书凡三十卷。
后拜翰林学士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4—966 字可象蓟州渔阳(今天津蓟县)人。
右谏议大夫窦禹钧之长子。
后晋高祖天福三年(938)进士第,历任使府从事
后汉初,召为右补阙礼部员外郎
后周太祖时,为翰林学士
世宗显德二年(955)礼部侍郎权知贡举
世宗淮南判行在三司
后官兵部侍郎,曾出使南唐
入宋,迁工部尚书,兼判大理寺
奉诏重定《宋刑统》30卷。
后再为翰林学士
宋史》有传。
有《端揆集》45卷,已佚。
诗话总龟》前集卷二七引《古今诗话》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宋诗
窦仪(九一四~九六六)字可象蓟州渔阳(今天津蓟县)人。
后晋天福中进士
历仕后汉后周,官至翰林学士兵部侍郎
宋太祖建隆元年(九六○),迁工部尚书,兼判大理寺
再入翰林学士
乾德二年(九六四),加礼部尚书
四年知贡举,是冬卒,年五十三。
宋史》卷二六三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四
窦仪(九一四——九六六)字可象蓟州渔阳(今天津蓟县)人。
十五能属文,晋天福中进士,历仕
入宋,迁工部尚书,兼判大理寺
以学问优博,多识典故,甚为太祖所重。
建隆三年,奉诏重定《刑统》(存),至乾德元年成书,分为三十卷。
同年拜翰林学士,后加礼部尚书
四年卒,年五十三,赠右仆射
有四弟,皆相继登科,时号窦氏五龙
著有《端揆集》四十五卷。
宋史》卷二六三有传。
字可象
蓟州渔阳人
晋天福中进士
汉初召为左补阙礼部员外郎
周广顺中累迁仪部侍郎
端明殿学士
判河南府兼知西京留守事。
恭帝即位
兵部侍郎
乾德四年卒。
李光宋 1078 — 11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8—1159 【介绍】: 越州上虞人字泰发号转物居士
徽宗崇宁五年进士
高宗时宣州,缮城池,聚兵粮,建义社,守境有方。
后为吏部尚书
绍兴中,宋金和议成,秦桧借其名押榜以息异议,拜参知政事
及见淮南守备,夺诸将兵权,即极言金人不可信,和议不可恃,斥怀奸误国,为所恶。
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
后移琼州昌化军
死,得复官秩。
卒谥庄简
有《庄简》。
全宋诗
李光(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舆地纪胜》卷二四、一二五),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
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
入为符宝郎,以言事贬监汀州酒税。
钦宗即位,擢右司谏,迁侍御史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擢秘书少监
三年,知宣州
知临安府
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除知婺州,甫至郡,擢吏部侍郎
二年,授淮西招抚使,改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寿春府,落职提举台州崇道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一、五二、五八)。
寻知湖州,历知平江府台州温州
七年,为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同上书卷一一七)。
八年,拜参知政事
九年,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同上书卷一二四、一三三)。
十一年,贬藤州安置;十四年,移琼州二十年,移昌化军二十五年秦桧死,内迁郴州二十八年,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同上书卷一五二、一六一、一七○、一八○)。
二十九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同上书卷一八二)。
孝宗即位赐谥庄简
有前后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八存《亭小集》一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有《庄简》十八卷。
宋史》卷三六三有传。
 李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庄简集》为底本,参校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本,藏北京图书馆)、《亭小集》简称小集》等。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八卷。
全宋文·卷三三○六
李光(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发一字泰定号博物居士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人。
崇宁五年进士第
宣和中,累迁司封司勋员外郎
钦宗立,擢右司谏,迁侍御史,反对割地乞和。
建炎三年,知宣州,守备有方。
知临安府
绍兴初,知婺州,擢吏部尚书
寻充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
吕颐浩所挤,落职提举宫观
五年,复知湖州平江府
礼部尚书,去知台州温州
七年,为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
八年,自吏部尚书参知政事
以为和不可恃、备不可撤,并于高宗前面斥秦桧「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为所恶,执政一年而罢。
十一年,复谪于藤州安置。
居三年,移琼州
居六年,又移昌化军
二十五年卒,始得内移郴州
二十八年,复官听自便。
二十九年卒,年八十二。
孝宗立,追复资政殿学士谥庄简
尝学于刘安世,著有《读易老人详说》十卷、文集三十卷、《兵略》十卷、《神仙传》十卷。
见《宋史》卷三六三本传,《会稽》卷一五,《会稽续志》卷五。
宋登科记考
字泰发一字泰定谥号庄简
越州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人。
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
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除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
左朝奉大夫
王曾北宋 978 — 10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8—1038 【介绍】: 青州益都人字孝先
真宗咸平五年进士第一
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
规谏真宗造天书、大建玉清昭应宫事。
仁宗立刘太后听政,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朝廷倚以为重。
以裁抑太后姻亲,罢知青州
景祐元年,召入为枢密使次年复拜相,封沂国公
因与吕夷简不协,俱罢,出判郓州
卒谥文正
有《王文正公笔录》。
全宋诗
王曾(九七八~一○三八)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
真宗咸平五年(一○○二),试礼部及殿试皆为第一,除将作监丞通判济州
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翰林学士
天禧四年(一○二○)擢为中书侍郎
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门下侍郎
景祐元年(一○三四)枢密使
二年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
宝元元年卒,年六十一(《隆平集》卷五作六十)。
谥文正
有《王文正笔录》(《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五宋祁王文正公曾墓志铭》、卷四四富弼王文正公曾行状》),不传。
宋史》卷三一○有传。
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三一九
王曾(九七八——一○三八)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
咸平五年,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
景德初,迁右正言知制诰史馆修撰,迁翰林学士,两度为参知政事
仁宗初立,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王钦若卒,以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以忤太后意,天圣七年出知青州,改天雄军,判河南府
景祐元年枢密使明年再入相,封沂国公
四年罢,出判郓州
宝元元年冬卒,年六十一,谥文正
著有《九域图》三卷、《契丹志》一卷、《王文正公笔录》一卷(存)。
宋史》卷三一○有传。
章得象北宋 978 — 10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8—1048 【介绍】: 建州浦城人字希言
真宗咸平五年进士
大理丞、知玉山县
历知南雄洪州
翰林学士,积官礼部侍郎龙图阁学士,进承旨侍讲学士
翰林十二年,刘太后听政时能独立自守,为仁宗所赏识。
景祐三年,擢同知枢密院事,改户部侍郎
宝元元年拜相。
中书八年,不用宗党亲戚。
庆历中,于范仲淹等推行新政持缄默态度,遂以久居相位无所建明遭劾。
五年,出判陈州河南府,寻以疾致仕。
卒谥文宪,改文简
全宋诗
章得象(九七八~一○四八)字希言,世居泉州(今属福建)高祖浦城(今属福建)
真宗咸平五年(一○○二)进士知邵武军归化县
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屯田员外郎泉州(《嘉定赤城志》卷九)。
仁宗景祐三年(一○三六)同知枢密院事
宝元元年(一○三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庆历五年(一○四五)镇安军节度使
七年进封郇国公
次年司空致仕,六月卒,年七十一。
谥文宪皇祐中谥文简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宋祁章丞相得象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今录诗十七首。
全宋文·卷三二○
章得象(九七八——一○四八)字希言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
咸平五年进士第,为大理评事、知玉山县,历知南雄洪州
杨亿所荐,召直史馆知制诰,为翰林学士,累迁礼部侍郎龙图阁学士承旨侍讲学士同知枢密院事
宝元元年,以户部侍郎集贤相,进工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
庆历五年,拜镇安军节度使封郇国公,徙判河南府,守司空致仕。
八年卒,年七十一,谥文宪
皇祐中改谥文简
著《国朝会要》一百五十卷。
宋祁景文》卷五九《文宪章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一本传。
胥偃北宋 983 — 10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潭州长沙人字安道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进士
历知开封县,为考官试进士,既弥封,辄发视,择有名者居上,坐降官,监光化军酒。
后起通判邓州,累迁工部郎中,为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
因爱欧阳修文,召置门下,以女妻之。
初未仕时,家有良田数十顷,既贵,悉分与族人。
以清节为时名臣。
全宋诗
胥偃字安道长沙(今属湖南)人。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进士,授大理评事通判湖、舒二州。
景祐初知制诰
后迁工部郎中,入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
卒年五十七。
事见《隆平集》卷一四,《宋史》卷二九四有传。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83—1039 宋人
字安道长沙(今属湖南)人。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进士第,授大理评事通判湖、舒二州,累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
欧阳修即其婿。
宋史》卷二九四有传。
全唐诗》收其《梦中诗》2句,系误作唐人收入。
全宋文·卷三五八
胥偃(九八三——一○三九)字安道潭州长沙(今湖南长沙)人。
大中祥符五年进士甲科,授大理评事通判湖、舒二州,直集贤院同判吏部南曹知太常礼院,再迁太常丞、知开封县
降监光代军酒,起通判邓州许州,徙知汉阳军
判三司度支勾院修起居注
累迁尚书刑部员外郎知制诰,迁工部郎中,入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
宝元二年卒,年五十七。
尝爱欧阳修文,召置门下,妻以女。
宋史》卷二九四有传,又见《欧阳文忠公外集》卷一八《与刁景纯书》宋人校语,《隆平集》卷一四。
夏竦北宋 985 — 10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5—1051 【介绍】: 江州德安人字子乔
以父战契丹死,授丹阳主簿
真宗景德四年贤良方正科
累迁知制诰
仁宗天圣五年,除枢密副使
七年,拜参知政事
因与宰相吕夷简不合,复为枢密副使
康定中陕西经略安抚使,怯于用兵西夏,自请解兵权,改判河中府
庆历三年召拜枢密使,为台谏所攻,改知亳州
七年,复为枢密使,旋再被论罢,出知河南府
有才智,然尚权术,性贪婪,世人目为奸邪。
卒谥文庄
有《文庄》、《古文四声韵》。
全宋诗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
初以父荫为润州丹阳主簿,后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
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
仁宗初迁知制诰,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襄州
历知、寿、安、、青等州及永兴军
庆历七年(一○四七)宰相,旋改枢密吏封英国公
罢知河南府,徙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
皇祐三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年六十七。
谥文庄(《东都事略》卷五四)。
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夏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庄》为底本,参校清张杰过录、孔继涵跋本(简称孔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史记》、《三国志》、《天台续集》等书。
另从《天台续集》、《宋诗略》等书辑得集外诗六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三三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
承皓,与契丹力战死,录润州丹阳主簿
景德四年贤良方正科,累迁知制诰,出知诸州。
天圣三年知制诰,充翰林学士侍读龙图阁学士,迁枢密副使
七年参知政事
吕夷简不合,寻罢为枢副,复出知州府。
宝元初,入为三司使赵元昊反,出知永兴军,徙泾州,还判永兴军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
自请解兵柄,改判河中府,徙蔡州,改知亳州,复拜河阳三城节度使、判并州
庆历七年,拜同平章事、判大名府,改枢密使封英国公
罢知河南府,加兼侍中,进郑国公
皇祐三年卒,年六十七,谥文庄
资性明敏,好学,经史百家,外至佛老,无不通晓。
文章典雅藻丽,朝廷典策多以属之。
有集一百卷,策论十三卷,又著《古文四声韵》五卷(存)。
见《华阳》卷三五《夏文庄公神道碑》及《宋史》卷二八三本传。
晁宗悫北宋 985 — 10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5—1069 【介绍】: 澶州清丰人字世良
晁迥子。
以荫为秘书省校书郎
召试,赐进士及第
累迁许州通判
仁宗朝历知制诰翰林学士,一夕草将相五制,褒扬训诫,咸得所宜。
权发遣开封府事,辨雪疑狱有能名。
元昊反,被命安抚陕西,与夏竦议攻守策,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后以疾罢,官终资政殿学士给事中
卒谥文庄
全宋诗
晁宗悫(九八五~一○四二)字世良澶州清丰(今属河南)人。
迥子,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
召试,赐进士及第
仁宗天圣中,累迁祠部员外郎知制诰
康定元年(一○四○),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庆历二年以疾免,同年卒,年五十八。
谥文庄
隆平集》卷七、《宋史》卷三○五有传。
全宋文·卷三三二
晁宗悫(九八五——一○四二)字世良澶州清丰(今河南清丰西北)人,晁迥子。
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
屡献歌颂,召试,赐进士及第
天圣中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知制诰
父子掌诰,世所稀见。
后入翰林学士,又兼龙图阁学士
康定元年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庆历二年罢,除资政殿学士给事中
卒,赠工部尚书谥文庄
宋史》卷三○五有传,又见《宋宰辅编年录》卷四。
苏耆北宋 987 — 1035
全宋诗
苏耆(九八七~一○三五)字国老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人。
太宗淳化四年(九九三),以父荫为宣节校尉
逾年,授秘书省正字
真宗时奉礼郎
既冠,举进士,后一年赐及第,知乌程县
改知开封县,迁三司户部判官
出为京西转运使,移使河东、两河、陕西
仁宗景祐二年卒,年四十九。
有文集二十卷(《苏学士》卷一四《先公墓志铭》),已佚。
宋史》卷二六六有传。
全宋文·卷三六○
苏耆(九八七——一○三五)字国老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人,苏易简次子。
幼年以父任官。
易简卒,恩授通直郎秘书省正字
祥符三年赐进士及第
大理评事,出知乌程开封县
累迁太常博士祠部度支员外郎,历三司判官、知明州判户部,出为京西转运使
天圣末,就改兵部,加直集贤院
移使河东,迁工部郎中,移使陕西
景祐二年正月卒,年四十九。
著《闲谈录》五卷(今存一卷)、《次续翰林志》一卷(存)、《续文房四谱》,并文集二十卷。
见苏舜卿《先公墓志铭》(《苏学士文集》卷一四)。
朱昂唐末宋初 925 — 10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5—1007 【介绍】: 南阳人,后徙潭州字举之
朱葆光子。
少好读书,时朱遵度称“朱万卷”,称“小万卷”。
宋初,为衡州录事参军
真宗咸平二年,召为翰林学士
逾年,以工部侍郎致仕。
喜购奇书,以讽诵为乐,自称退叟
卒,门人私谥正裕先生
有《资理论》、文集。
全宋诗
朱昂(九二五~一○○七)字举之
先世家渼陂(今陕西户县),其父于唐末南渡,寓潭州(今湖南长沙)
后周
宋初,历宜城
太祖开宝六年(九七三),知蓬州,徙知广安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泗州,迁监察御史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知鄂州
真宗即位,迁知制诰判史馆
咸平二年(九九九),为翰林学士
四年,以工部侍郎致仕(同上书卷四八)。
景德四年卒,年八十三。
门人谥曰正裕先生
有集三十卷,已佚。
宋史》卷四三九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四九
朱昂(九二五——一○○七)字举之,其先京兆人,唐末徙南阳,其父葆光又南渡,侨寓潭州(今湖南长沙)
少好读书,人称「小万卷」。
周世宗时扬州扬子县,入宋为衡州录事参军
开宝中,拜太子洗马,知蓬州,徙广安军
寻迁殿中丞、知泗州
太平兴国二年,知鄂州,加殿中侍御史,后迁转运使
端拱二年,以本官直秘阁
咸平二年,召入翰林学士
三年,拜工部侍郎致仕。
景德四年卒,年八十三,门人谥曰「正裕先生」(一作静裕先生)。
闲居以讽诵为乐,自称「退叟」。
著有《资理论》三卷、文集三十卷。
宋史》卷四三九有传。
金葵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徽州休宁人字景阳
孝宗淳熙间进士
翰林,后知建昌军
尝以总督兵务有功,受白金绮币之赐。
进秩为司农寺
宁宗庆元间同知枢密院事嘉泰间以病乞归,卒于家。
梁周翰唐末宋初 929 — 10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9—1009 【介绍】: 郑州管城人字元褒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进士
宋初,为秘书郎直史馆,擢右拾遗
善属文,与柳开宋代古文运动之先声。
太宗淳化五年,兼起居郎,创起居注每月先呈皇帝、后付史馆之例。
真宗时知制诰翰林学士,官终工部侍郎
有《续因话录》及文集。
全宋诗
梁周翰(九二九~一○○九)字元褒管城(今河南郑州)人。
后周广顺二年(九五二)进士
后周开封府户曹参军
宋太祖乾德中,擢右拾遗通判眉二州
开宝三年(九七○),迁右拾遗
太宗太平兴国中,知苏州
雍熙中,召为右补阙,兼史馆修撰,迁起居舍人
真宗时,为驾部郎中知制诰
咸平三年(一○○○),为翰林学士
明年,授给事中
大中祥符元年(一○○八),迁工部侍郎
二年,卒,年八十一。
有集五十卷及《续因话录》,均佚。
宋史》卷四三九有传。
今录诗二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收《赠米都知》诗一首,不载其名。
近人岑仲勉《读全唐诗札记》疑为梁肃,不确。
梁补阙,应为梁周翰(929-1009)字元褒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进士第
入宋,历官秘书郎直史馆右拾遗眉二州通判
宋太祖开宝间,以左补阙兼知大理正事。
后出知苏州等地。
宋太宗雍熙中,为右补阙,仕至翰林学士工部侍郎
事详《宋史》本传。
《赠米都知》诗出《南部新书》卷癸,应为其两次官补阙时作。
全唐诗》误作唐人收入。
全宋文·卷五一
梁周翰(九二九——一○○九)字元褒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
周广顺二年进士,任开封户曹参军
入宋为秘书郎直史馆,历通判眉二州,知苏州
周翰以辞学为流辈所许,习尚淳古,与高锡柳开范杲齐名友善,时有「高、、范」之称。
又有史才,太宗命兼史馆修撰,迁起居舍人,与李宗谔分领左右史,首创起居注进御之制。
真宗立,擢为驾部郎中知制诰
判史馆昭文馆
咸平三年,入翰林学士,迁工部侍郎
大中祥符二年卒,年八十一。
著有文集五十卷、《翰苑制草集》二十卷及《续因话录》。
宋史》卷四三九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