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物库 唐朝
释法恭隋末唐初 568 — 640年10月16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生吴之顾氏。
初娩有异光烛室。
童年事武丘聚法师出家。
登具后。
受成实于馀杭宠公毗昙于玘公。
建宠将终。
乃付以麈尾托之。
道统。
自尔法席之盛。
不减前辈
复游建康
询历宗匠。
尽祛平生碍膺之惑。
旋轸乡里。
其进修视昔有加。
隋开皇中
刺史刘权躬谒山庭。
起住回向寺。
国朝贞观十一年
诏与常州法宣
同赴洛对杨黼扆侍燕经筵
屡赐缣。
且留供养。
魏邸出牧雍州闻而敬慕遥致书疏。
请为戒师。
既发大心。
仍颁丰施
于是朝野缁素。
骈肩而至。
负笈而趋矣。
十四年十月十六日
迁化于西京庄严寺
春秋七十有三。
诏加赙赠官给灵舆资费。
使弟子慧驡扶护归。
葬。
十五年二月十五日
窆于山之南岭
碑则中书令江陵公岑文本朝散大夫著作即刘子翼铭。
释法恭
姓顾氏
吴郡吴人也。
正信天发成德自然。
妙识悟道高情拔俗。
故知为道者贵其精力。
通方者归其至当。
立朝者宗其笃诚。
招隐者味其闲放。
详之于
谅法侣之羽仪。
人伦之准的矣。
初生之夕室有异光。
爰洎抚尘便能舍俗。
事武丘聚法师为弟子也。
受具之后。
馀杭宠公成实屺公毗昙。
逮宠将亡。
乃以麈尾付嘱。
凡斯先达皆人杰也。
既受法寄相续弘持。
三吴九派之流。
争趋问道。
而劳谦终日应对不疲。
行高而挟如愚。
学广而陈面壁。
后言游建业历询宗匠。
深疑硕难每祛怀抱。
固有无得之道大弘
遗名之情斯著。
乃旋轸旧壤。
幽居于武丘山焉。
烧指供心。
痛恼之情顿遣。
檐禽庭兽。
长往之志弥存。
开皇中年
州将刘权
政成吴土心游释教。
乃严驾山庭屈还城邑。
住回向寺。
既迫兹固请翻然回虑。
以为体道由心。
道存则丧于彼我。
立教在迹。
教行则混其显晦。
乃游洛转法通流甘露。
挹河仰岳均美前奇。
大唐阐化弥崇弘演
贞观十一年下敕赴洛。
常州法宣同时被召亦既来仪。
深降恩礼对扬帷扆。
辩说纷纶明像教之兴灭。
證遗法之嘱付。
入侍宴筵既摛雅什。
田衣作咏仍即赐缣。
有感圣衷深见颜色。
特诏留住传送京师
四事资给优厚。
雍州魏王
遥加钦请以为戒师。
亲降疏曰。
道安晦迹襄阳
声驰秦阙。
慧远栖心庐岳
名振晋京。
故知善言之应非徒千里。
明月所照不隔九重。
法师笠泽上仁震维高德。
律行净于青眼。
威仪整于赤髭。
传灯之智不穷。
法施之财无尽。
弟子摄此心马。
每渴仰于调御。
垦此身田常载怀于法雨。
若得师资有托。
冀以祛此六尘。
善尊启行。
庶无迷于八正。
谨遣咨祈伫承慈诱。
既膺斯请供施特隆。
自尔朝野明达缁素清高。
闻风延伫望室奔凑者。
厥罕书矣。
然其广植德本遐举胜幢。
宝殿临云金容照日。
讲筵初辟负笈相趋。
谈疏才成名都纸贵。
加以博通内外。
学海截其波涛。
鸿笔彫章。
文囿开其林薮。
贞观十四年十月六日
迁神于西京庄严寺
春秋七十有三。
冕旒兴悼有识含悲降敕加以赙赠。
并造灵舆。
递给传乘。
付弟子慧袭送柩还乡。
十五年二月十五日
窆于武丘之南岭
道俗奔赴望途悼泣。
门人等师资增感岁序易驰。
非夫琓琰孰陈不朽。
乃共竖丰碑。
式陈偈颂。
中书令江陵公岑文本制序。
朝散大夫著作郎刘子翼制铭。
两叙风声各其志矣。
萧瑀唐初 574 — 647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萧瑀 583年—587年 梁明帝第八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4—647 【介绍】: 唐初人,原籍南兰陵字时文
南朝后梁明帝萧岿子。
姊为隋炀帝后。
爱经术,善属文,好释氏,性偏狭。
银青光禄大夫、内史侍郎,出为河池郡
后以郡归唐,封宋国公,拜民部尚书尚书右仆射
太宗即位,迁左仆射
曾建议封建诸侯以为藩屏。
房玄龄杜如晦等新用事,心不平,乘隙诋诮,又不能容人短,与大臣御前忿争。
求出家为僧,蒙允而复反悔,数忤旨。
屡废屡起,官至同中书门下三品
卒谥贞褊
字时文
后梁明帝子。
封新安郡王
入隋累官河池郡
高祖京师
遣书招之。
以郡归唐。
封宋国公
民部尚书
右仆射
贞观中图形淩烟阁。
太子太保同中书门下三品
罢为商州刺史
二十一年卒。
年七十四。
诏赠司空荆州都督
太常谥曰肃
以其性忌。
改谥贞褊
韦澄隋末至初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末唐初京兆杜陵人
在隋任大丞相府法曹东京兵部侍郎定陵郡尚书左丞国子司业等官。
入唐。
高祖武德初任国子祭酒,出为绵州刺史
卒谥敬
郑元璹初唐 ? — 6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6 【介绍】: 开封人字德芳
郑译子。
隋时以父荫拜仪同大将军,为文城郡
后以郡归唐,拜太常卿
为人机敏有谋略。
五聘绝域,不辱使命,太宗尝比之于苏武张骞
后为宜州刺史,以老致仕。
卒谥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46 字德芳荥阳开封(今河南开封)人。
隋沛国公郑译子。
初仕,袭爵沛国公,更封莘国公
炀帝大业末文城郡太守
降唐后,拜太常卿
高祖武德三年(620)奉使突厥,被留数载。
八年,放归,拜鸿胪卿
后数次出使突厥
太宗时,累转左武侯大将军
因事去职,寻起为宜州刺史封沛国公
卒谥简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日本藏唐卷子本《翰林学士集》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诗续补遗
元璹字德芳荥阳开封人
封莘国公大业末文城郡
入唐,官太常卿
尝使突厥,被留数年,归拜鸿胪卿
贞观间封沛国公二十年卒。
诗一首。
(《全唐诗》无郑元诗,传据《旧唐书》卷六二本传)
李子和初唐 ? — 66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郭子和 正平 617年三月—618年七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同州蒲城人
本姓郭
左翊卫
炀帝大业末以罪徙榆林,与敢死之士十八人攻郡门,斩丞王才,开仓赈穷乏,称永乐建元正平
南连梁师都,北附突厥
高祖武德元年降唐,为榆林郡,拜灵州总管
后平刘黑闼有功,赐姓李氏封夷国公
黔州都督
卒于高宗时
杨越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虢州弘农人字复圭
嵩山十余年,以修道为志。
太宗贞观初,以世平出仕,授石州方山
入为监察御史,转宗正寺丞
高宗龙朔中,除冀州司马,转魏州,皆知州事,所至称治。
麟德初,改梓州长史
卒于任,时年六十四。
李载义中唐 788 — 8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8—837 【介绍】: 唐人
字方谷
性矜荡,好与豪杰游。
幽州
敬宗时杀尔朱融之子延嗣。
朝命使为卢龙节度使
功加司空,进阶金紫。
文宗同平章事
晚年骄恣,大和五年,为郡将杨克诚所逐,入朝。
卒赠太尉
崔公佐客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据宋潘若同《郡阁雅言》,崔公佐为郡守,宴宾僚,有客衣裳褴褛而来,引满数觥,神色自若,因献诗1首。
全唐诗》录存此诗。
卢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幽州范阳人
李翱婿。
敬宗宝历二年进士第
后累佐节度使幕。
宣宗大中九年,为西川节度从事
节度使白敏中之命,撰《成都记》五卷,历记成都风俗物产及古今逸事。
官至刺史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李翱婿。
敬宗宝历二年(826)进士第,累佐节度使幕。
宣宗时白敏中节度西川,辟为从事,后终于刺史任。
大中中于兴宗绵州刺史,赋诗寄朝中知友,亦有诗酬和。
大中九年(855),奉白敏中之命,撰《成都记》五卷,今已佚。
事迹散见《唐摭言》卷八、《旧唐书·卢携》、《新唐书·艺文志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上》、《唐诗纪事》卷五三。
全唐诗》存诗1首。
范阳人
宝历初进士
诸府辟召。
位终郡守
郑详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里不详。
纵情诗酒。
曾至舒州郡守,醉后作诗赠妓。
诗话总龟》卷二三引《南部新书》载其事迹,并存诗1首。
《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另《登科记考》卷二二载,武宗会昌四年(844)进士第者,有郑祥,汉南(今湖北随州)人,与赵嘏为友。
郑详、郑祥,疑为同一人。
卢携唐 ? — 8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1 【介绍】: 幽州范阳人字子升
宣宗大中九年进士,授集贤校理,出佐使府
懿宗咸通中,为右拾遗殿中侍御史,累迁郑州刺史,入为谏议大夫
僖宗乾符元年,迁翰林学士
四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加门下侍郎兵部尚书
郑畋同为李翱甥,同居相位,然所议多驳。
因对镇压黄巢起义军意见不一,投砚于地,遂两罢之。
僖宗复召辅政,内倚田令孜,外以高骈为援,朝廷大政在握。
黄巢潼关罢相,为太子宾客,是夜服毒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0 字子升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宣宗大中九年(855)进士第,授集贤校理,出为浙东观察使幕推事
懿宗咸通中,入为右拾遗,历殿中侍御史员外郎中,出为郑州刺史,复召拜谏议大夫
十四年左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旋加承旨学士
僖宗时中书舍人,迁户部侍郎同平章事
乾符五年(878)罢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后复入为兵部尚书,进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广明元年(880)黄巢潼关罢为太子宾客,旋服毒自尽。
生平详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玉泉》、《金华子》卷下、《资治通鉴》卷二五二至卷二五四、岑仲勉《补唐代翰林两记》。
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诗外编》补1首。
字子升
郡守求子。
大中九年登第。
集贤校理
咸通中累拜谏议大夫
乾符中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门下侍郎兵部尚书
罢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高骈可为统帅
复召辅政。
黄巢潼关
乃罢为太子宾客
是夜仰药死。
释智广唐末 ? — 876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崔氏
始见之雅州开元寺
羯帝神堂内。
然异术奇行。
不可测。
遇疾者。
辄以杖扑之一掴。
一叱。
烧纸缗。
散饮食。
甚者捩纸蘸水贴之。
𤼣者起。
跛者奔。
病立愈。
其律己尤严。
女人至门。
辄斥去。
每斋净饭菜豉汁外。
不容他物。
食毕即去。
无所辞谢。
人有以钱䞋者。
不过二十文。
过则不取。
且使投之一箜中。
满则于佛殿声钟集。
众平等分之。
虽齐士夫家亦然。
乾宁中
王氏始定蜀。
雅守罗公携广上谒。
王氏。
以圣师呼之。
先是咸通中
南诏蛮王及坦绰。
引兵围成都
危甚而毗沙门天王。
忽现沙门形。
长五丈许。
立城上。
怒视之日光迸射。
坦绰惧即遁去。
人寻于宝历寺建阁。
立天王沙门像奉之。
后为牛尚书所毁。
而蜀兵大连绵不绝。
及是王氏请广脩治。
广许诺施者填噎。
收币至二十万。
又劝使输材。
皆水杭陆挽。
坌至。
工佣效力斧斤。
畚锸交作。
光化元年
阁成。
因循江渎池。
祝食掷水中。
明日鱼之二尺许者。
万亿计。
死浮水上。
岂其所谓乘功德力。
而超生善道欤。
释智广
姓崔氏
不知何许人也。
德瓶素完道根惟固。
化行洪雅特显奇踪。
凡百病者造之。
则以片为杖指其痛端。
或一扑之无不立愈。
至有𤼣者则起。
跛者则奔。
其他小疾何足言哉。
乾宁初王氏始定成都
郡守罗(亡名)罢任。
携广来谒蜀主。
王氏素知奇术。
唯呼为圣师焉。
先是咸通中南蛮王及坦绰来围成都府几陷。
天王沙门形高五丈许。
眼射流光。
蛮兵即退。
故蜀人于城北宝历寺
立五丈僧相。
后为牛尚书预毁。
次兵火相仍。
唯惧毗沙门之颓圮耳。
王氏乃语广曰。
郎之异术道德动人。
乘此可料理天王否。
吴尚书行鲁曾梦令修吾像。
方事经营。
除书忽到请法力成之。
广唯其命徙就天王阁下。
居一隅小榻而已。
翌日病者填噎其门。
日收所施二十万至三十万钱。
又发言劝人出材木。
浃旬皆运至堆积。
令三纲掌管焉。
广在雅郡本寺羯帝神堂内居其半室。
低门苫蓐不许女人到门。
唯有一竹箜子。
每斋受嚫二十文必投箜内满。
则置之佛殿。
声钟集众自他平等分之。
常日俗家请斋亦体广意。
止施二十文。
净饭菜豉汁此外不许一物。
嚫多不取。
食毕而去。
亦无辞告。
其后益加神验。
或遇病者一掴一叱皆起。
或令烧纸缗掇散饮食。
或遇甚痛恼者。
捩纸蘸水贴之亦差。
光化元年天王阁。
向毕乃循江渎池咒食饲鱼。
经夜其鱼二尺已上。
万亿许皆浮水面而殒。
聊蹑流水救十千鱼生忉利同也。
释智广
姓崔氏
不知何许人也。
德瓶素完道根惟固。
化行洪雅特显奇踪。
凡百病者造之。
则以片为杖指其痛端。
或一扑之无不立愈。
为𤼣者则起。
跛者则奔。
其后益加神验。
或遇病者一掴一叱皆起。
或令烧纸缗掇散饮食。
或遇甚痛恼者。
捩纸蘸水贴之亦差。
循江渎池咒食饲鱼。
经夜其鱼二尺已上。
亿万许皆浮水面而殒。
聊蹑流水救十千鱼生忉利天也。
咸通初九座山
忽逢巨蟒欲来吞师。
师锡自飞撑拄其口。
师入其口趺坐入定。
神来谢罪师不顾之。
逮出定蟒化为石矣。
继而雷雨大作涌沙成地。
山神移山。
八维荫映。
乾符三年示寂。
杜洪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一902 【介绍】: 鄂州人
本为里俳儿。
僖宗乾符末刺史崔绍募民强雄者为土团军,入军参加镇压黄巢起事。
为州,有功,逐岳州刺史居之。
光启二年,乘虚入鄂州,自为节度留后,帝即拜本军节度使
阴附朱温,绝东南贡路。
昭宗时,为杨行密部将所败,被杀。
僧鸿楚五代 858 — 9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8—932 【介绍】: 五代时僧。
永嘉人
俗姓唐字方外
鸿莒弟。
温州大云寺
后梁太祖曾赐以紫衣。
尝刺血写《法华经》一部,人奉为异宝。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字方外
姓唐氏
永嘉人
幼从表兄弟。
出家越之龙宫寺。
既受具。
乃回乡里。
州将朱褒
知其名。
尤钦挹之。
唐大顺中
请以城南废大云寺
修治以居。
诏许焉。
于是裒施率工。
追还旧观。
乾化初
吴越钱氏。
钱唐龙兴寺
临坛开戒。
且奏赐紫衣师号。
以凉德不称其服。
力辞。
诗人郑说高其义。
赠以篇什。
于法华经尤所通贯。
其集众讲演。
凡五十馀座。
又尝刺血缮写。
以充供养。
长兴三年
忽莲华产于讲堂之中。
重跗复萼。
香气芬郁。
六月五日夜
犹行道诵经。
顷之侍者但觉声微镫暗。
就视则趺坐而逝矣。
寿七十五。
腊五十二。
释鸿楚字方外
姓唐氏
永嘉人也。
生而符彩且异群儿。
及甫髫龄器度宏旷。
楚之外昆弟皆出俗越之龙宫伽蓝。
遂祈二亲亦愿随往网疏鱼脱笼揭鹤飞。
杜若殖于兰洲。
新缯染于绛色。
互相切直诵习弥通。
年二十三方升上品无作。
及回本郡时州将朱褒
知其名节钦揖愈勤。
唐大顺中以城南有废大云寺荒墌表闻昭宗欲重缔构。
帝俞其请。
于是百工俱作。
躬主之。
施利程功不愆于素。
而讲经礼像无相夺伦。
武肃王钱氏。
乾化初年杭州龙兴寺开度戒坛
足临坛员数。
因奏荐梁太祖赐紫衣并号。
固让弗听终不披著。
自言。
凉德何称法门命数之服。
时诗人郑说南游访鸿静法师
邂逅与会。
体知高行杼诗赠云。
架上紫衣闲不著。
案头金字坐长看。
宽慈人未尝见其愠色。
神气清爽。
厥颐丰下且皤其腹。
目不邪视顾必回身。
世俗之言不轻掉舌。
所讲法华经计五十许座。
一日楚之讲堂中忽生莲华。
重柎复叶香气芬荂。
长兴三年壬辰六月五日无疾而化。
俗龄七十五。
法腊五十二。
道俗孺慕。
其年迁塔于慈云右冈焉。
讲贯外深夜行道诵经。
将逝夕灯光忽暗经声绝微。
告门人曰。
劳尔给使吾将往矣。
其所卧之榻中。
先有白蛇。
其大若肱。
恒同卧处。
长诫童侍无妄惊扰。
生常撰上生经钞。
刺血写法华经一部。
至今永嘉人谓为僧宝中异宝焉。
僧怀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秭归人
昭宗乾宁中,至巴东
工诗书,喜作狂草,儒、道、佛以至歌诗、俗语,无不集于笔端。
性孤高,或与之语,阿唯而已,以此人称阿唯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五代间诗僧
约为福建人
昭宗乾宁初归州
能草书,笔法天然,常于寺观店肆书佛道经语及俚俗歌诗。
又善言未来之事,间有应验,州民视为神圣。
刺史于公以其惑众,系狱诘之。
乃作诗2首自陈,于公异而释之。
约卒于南平王高从诲时。
宋高僧》卷二二有传。
全唐诗》存诗二首。
另《太平广记》卷九八引《北梦琐言》尚存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不知何许人。
姿性若痴戆。
善草书。
所至挥染墙壁。
乾宁中
见之巴东
言笑动止无常。
然所指必神验。
故行旅寓公。
皆从问吉凶。
荆南大校周崇宾谒入。
𤀹就书其刺曰。
皇都勘。
方朝廷问罪荆南
而崇宾且入贡。
遇其兵南府
遂先执之。
戮以徇书。
押牙孙道能刺曰。
竹林寺
后道能以是年死。
而所葬之地。
即古竹林寺基也。
知州事皇甫铉。
则画一荷校者。
于女子旁。
后铉以娶部民女。
焚锢终身。
又波斯人穆昭嗣工方药。
童子时。
偶侍其父诣
遽画道士提匏壶乘云状。
且署其下曰。
指挥使高从诲衙推
昭嗣果以医术。
有宠于南平王
使脱道士服。
辟为其府衙推
久之乃上诗南平王有曰。
马头渐入杨州路。
亲眷应须洗眼看。
高氏卒款附。
忽题其所居廷前芭蕉叶曰。
今日还业债。
州县无更勘。
往来见者。
始不以介意。
未几而身首异处。
刺史为踪迹之贼不得。
由是知业债语有在也。
众共茶毗焉。
释怀浚者。
不知何许人。
其为僧也憨而且狂。
乃逆知未兆之事。
其应如神。
乾宁中无何至巴东
且能草圣。
笔法天然。
或于寺观店肆壁书佛经道法。
以至歌诗鄙俚之词。
靡不集其笔端矣。
与之语阿唯而已。
里人以神圣待之。
刺史于公患其惑众。
系狱诘之。
乃以诗通状。
辞意在闽川之西东。
然章句靡丽。
州将异而释之。
又详其旨疑在海中。
得非杯渡之流乎。
行旅经过必维舟而谒焉。
辩其上下峡之吉凶贸易经求物之利钝。
客子恳祈。
唯书三五行。
终不明言。
其事微密验。
荆南大校周崇宾谒之。
书遗曰。
皇都勘。
尔后入贡因王师南讨。
遂絷南府
终就戮也。
押牙孙道能谒之。
书字曰。
竹林寺
其年物故营葬于古竹林寺基也。
皇甫铉知州
乃画一人荷杖一女子在旁。
寻为取民家女。
遭讼锢身入府矣。
有穆昭嗣者。
波斯种也。
幼好药术随父谒之。
乃画道士乘云提一匏壶书云。
指挥使高某牒衙推
穆生后以医术有效。
南平王高从诲令其去道从儒。
简授摄府衙推
属王师伐荆州
乃为诗上南平王曰。
马头渐入扬州路
亲眷应须洗眼看。
是年高氏输诚于淮海。
遂解重围。
其他异迹多此类也。
尝一日题庭前芭蕉叶云。
今日还债业。
州县无更勘穷往来多见殊不介意。
忽为人所害身首异处。
刺史为其茶毗焉。
释怀浚者。
不知何许人也。
憨而且狂。
乃逆知未来之事。
其应如神。
乾宁中无何至巴东
且能草书笔法天然。
或于寺观店肆壁书佛经道法。
以至歌诗鄙俚之词。
靡不集其笔端矣。
与之语阿唯而已。
里人以神圣待之。
刺史于公患其惑众。
系狱诘之。
乃以诗通状。
辞意在闽川之西东。
然章句靡丽。
州将异而释之。
又详其旨疑在海中。
疑为杯渡之流。
行旅经过必维舟而谒。
辨其上下峡之吉凶贸易经求物之利钝。
客子恳祈。
惟书三五行终不明言。
事后多验。
荆南大校周崇宾谒之。
书遗曰。
皇都勘尔。
后入贡因王师南讨。
遂絷南府终就戮也。
押牙孙道能谒之。
书字付竹林寺
其年物故。
营葬于古竹林寺基也。
皇甫铉知州
乃画一人荷校一女子在傍。
寻为娶民家女遭讼锢身入府矣。
有穆昭嗣者。
波斯种也。
幼好药术。
随父谒之。
乃画道士乘云提一匏壶。
书云。
指挥使高某牒衙。
穆生后以医术有效。
南平王高从诲令其去道从儒。
简摄府衙。
推属王师伐荆州
乃为诗上南平王曰。
马头渐入扬州路
亲眷应须洗眼看。
是年高氏输诚于淮海遂解重围。
其他异迹多此类也。
尝一日题庭前芭蕉叶云。
今日还债业。
州县无更勘穷往来多见殊不介意。
忽为人所害身首异处。
刺史为其茶毗焉。
僧恒超五代 877 — 9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7—949 【介绍】: 五代僧。
范阳人俗姓冯
通“六籍”,尤善《》、《楚辞》。
后梁太祖乾化三年五台山受戒。
末帝龙德间,于棣州开元寺置院讲经,历二十余载,学徒百余人。
后汉相国冯道重之,奏赐紫衣,自此忽忽不乐,卒。
赐号德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7—949 俗姓冯范阳(今北京西南)人。
15岁已通六籍,诗调新奇。
后投驻跸寺出家。
后梁末帝乾化三年(913)五台山受戒。
因两河兵事,遂于魏博并汾间学大小乘经律论。
龙德二年(922)驻锡棣州开元寺
置院讲经论20余年,声闻齐鲁之间。
宰相冯道表奏于后汉高祖赐紫衣,又赐号德正
宋高僧》卷七有传。
全唐诗》存诗1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冯氏
范阳人
世业儒。
而货殖累钜万。
幼有异志。
年十五。
入庠校。
工文艺。
尤善骚律。
一日偶阅佛经。
乃叹曰。
人生富贵。
幻泡尔。
复何足恤。
遽往依驻跸寺大德剃染。
未几。
本师云逝。
服其丧。
以孝称。
梁乾化三年
获登具于五台
且将行迈以究所闻。
而兵阻两河间
龙德二年
遂挂锡无棣开元寺
久之别构院。
以事开演。
迄三十馀载不替。
是宜遐迩臻集。
而缁素慕向也。
以故秀造质问。
守牧扣访。
辄使童子辞谢而已。
州将李君。
欲表乞紫衣师号。
不可。
且曰。
苟尔则吾必在卢龙塞外矣。
丞相冯道
知其为族人。
卒奏赐之号德正
自是忽忽不乐。
乾祐二年二月三日
以微恙卒。
春秋七十三。
腊三十五。
维。
收舍利起塔以葬。
释恒起。
姓冯氏
范阳人也。
祖父不仕。
世修儒道。
而家富巨万。
生而聪慧。
居童稚群不贪戏弄。
年十五早通六籍尤善风骚。
辞调新奇播流人口。
忽一日因阅佛经洗然开悟。
乃叹曰。
人生富贵喻等幻泡。
唯有真乘可登运载。
遂投驻跸寺出俗。
未周三祀方议进修昼夜不疲。
而属师亡。
亦遵释氏丧仪。
守礼无怠。
孝悌之名燕人所美。
梁乾化三年五台山受木叉戒。
由是陟遐自迩。
切问近思。
俄徵伐木之章。
且狎或人之友。
结契远求名匠。
阻两河间
兵未罢路不通。
南则梁祖。
北则庄宗
抗衡于轻重之前。
逐鹿在存亡之际。
当是时也。
止于本州魏博并汾之间。
学大小乘经律论。
计七本讲通思于雍洛。
梁宋名师杳然隔绝。
虽然巡历非远宏畅殊精。
瓶满见知翼飞名字。
是故并部息尘中山贞辩夫二人者。
言行俱臻證修有位。
一见叹曰。
义龙之头角悉完备矣。
待飞奋而为霖雨焉。
其为硕德题目多此类也。
龙德二年挂锡于无棣
曰。
此则全齐旧壤邹鲁善邻。
遂止开元伽蓝东北隅
置院讲诸经论。
二十馀年宣导。
各三十馀遍。
节操高迈举措舒徐。
缁素见之无不怯惧。
声无叱咤语不夸奢。
自然而然。
且非威势凌𨏦之所得也。
前后州牧往来使臣
向誉钦风修名执刺。
相礼重者止令童子。
辞以讲贯罕曾接对。
初有所慊终伏其高。
齐鲁之间造秀不远数百里。
造其门以诘难。
诸公一睹容傍听议论。
参乎子史證以教宗。
或问因明。
答以诗一首。
辞新理妙皆悉叹降。
郡守李君素重高风。
欲飞章举赐紫衣。
闻惊愕遂命笔为诗云。
虚著褐衣老。
浮杯道不成。
誓传经论死。
不染利名生。
厌树遮山色。
怜窗向月明。
他时随范蠡
一棹五湖清。
李君令人劝勉愿结因缘。
确乎不拔。
且曰。
而其复尔则吾在卢龙塞外矣。
郡将闻而止。
相国瀛王闻其名知是乡关宗人
先遗其书。
序以归向之意。
曰。
贫道闲人早舍父母剋志修行。
本期弥勒知名。
不谓浪传于宰衡之耳也。
于吾何益。
门人敦喻。
不得已而答书。
具陈出家之人岂得以虚名薄利而留心乎。
瀛王益加郑重。
表闻汉祖
遂就赐紫衣。
自此忽忽不乐。
乾祐二年仲春三日微疾。
数辰而终于本院。
院众咸闻天乐沸空。
乃升兜率之明證也。
春秋七十三。
僧腊三十五。
门人洞徵与学徒百馀人持心丧。
倾城士庶僧尼会送城外。
具茶毗礼收舍利二百馀颗。
分施之外缄五十颗于本院。
起塔以葬之。
瀛王未知。
别奏赐师号曰德正
乃刊敕文于石塔焉。
姓冯
范阳人
祖父修儒。
而家富巨万。
生而聪慧。
年十五。
早通六藉。
犹善风骚。
忽一日因。
阅佛经。
洗然开悟。
乃叹曰。
人生富贵。
喻等幻泡。
唯有真乘。
可登运载。
遂投驻跸寺出俗。
昼夜进修。
而属师亡。
遵释氏丧仪。
守礼无怠。
梁乾化三年
五台山
受木叉戒。
由是远求名匠。
阻两河间
乃止于本州。
魏博并汾之间。
学大小乘经律论。
计七本。
龙德二年
挂锡于无棣
曰。
此则全齐旧壤邹鲁善邻。
遂止开元枷蓝东北隅
置院讲诸经论。
二十馀年。
宣导各三十馀遍。
齐鲁之间。
造秀不远数百里。
造其门以哲难。
诸公一睹容。
傍听议论。
参乎子史。
證以教宗。
或问因明。
答以诗一首。
辞新理妙。
皆悉叹降。
郡守李君。
素重高风。
欲飞章举赐紫衣。
闻惊愕。
遂命笔为诗云。
虚著褐衣老。
浮杯道不成。
誓传经论死。
不染利名生。
厌树遮山色。
怜窗向月明。
他时随范蠡
一棹五湖清。
李君令人劝勉。
愿结因缘。
确乎不拔。
僧仪晏五代 876 — 9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6—990 【介绍】: 五代时僧。
湖州人
俗姓许
少游历诸方。
已而归省父母,入定于舍旁陈司徒丛竹间,蚁蠹其衣,败叶没髀。
旋诣括苍,参禅德严,遂剃发为僧。
尝摘桃山间,浃旬不归,忽见攀倚石,泊然在定。
后晋出帝开运中游江郎崖,睹石龛,命弟子慧兴垒石塞门,入定经年乃出。
后回信安乌巨山
吴越国君钱俶医目疾,因赐号“开明禅师”。
宋太宗淳化元年示寂。
乌巨山仪晏禅师
吴兴许氏子。
唐乾符三年
将诞之夕。
异香满室。
红光如昼。
光启中
随父镇信安
强为娶。
师不愿。
遂历诸方。
机契镜清。
归省父母。
乃于郭南。
创别舍以遂师志。
舍旁陈司徒
有凛禅师像。
师往瞻礼。
失其所之。
郡守展祀。
祠下见师入定庙后丛竹间。
蚁蠹其衣。
败叶没䏶。
或者云。
许镇将子也。
自此三昧。
或出或入。
子湖讷禅师
未知师造。
问曰。
子所住定。
盖少乘定耳。
时方啜茶。
师呈起橐曰。
是大是小。
骇然。
寻谒栝仓唐山严禅师
问汝何姓。
曰姓许。
曰谁许汝。
曰不别。
嘿识之。
遂与剃染。
尝令摘
浃旬不归。
往寻见师攀倚石。
泊然在定。
鸣指出之。
开运中
游江郎岩。
石龛
谓弟子慧兴曰。
予入定此山。
汝当垒石塞门。
勿以吾为念。
兴如所戒。
明年。
兴意师长往。
启龛视之。
师素发披肩。
胸臆尚煖。
徐自定起。
了无异容。
复回。
乌巨侍郎慎公
信安
馥师之道。
命义学僧守荣。
诘其定相。
师不与之辩。
荣意轻之。
信安人
竞图师像而尊事。
皆获舍利。
荣因愧服。
礼像谢𠎝。
亦获舍利。
叹曰。
此后不敢以浅解测度矣。
钱忠懿王。
感师见梦。
遣使图像。
至。
适王患目疾。
展像作礼。
如梦所见。
随雨舍利。
目疾顿瘳。
因锡号开明。
及述偈赞。
宝器供具千计。
端拱初
太宗皇帝闻师定力。
诏本州加礼津发赴阙。
师力辞。
僧再至谕旨。
特令肩舆入对便殿。
命坐赐茗。
咨问禅定。
奏对简尽。
深契上旨。
丐归。
复诏入对。
得请还山。
送车塞途。
淳化元年示寂。
寿一百十五。
腊五十七。
阇维白光属天。
舍利五色。
邦人以骨塑像。
至今州郡雨旸祷之。
如向斯答。
周匝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
后唐庄宗宠伶。
后梁末帝贞明四年陂之役陷于后梁
庄宗后梁,复得之,欣然慰接。
后梁教坊使陈俊保庇之恩,请除郡守庄宗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