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物库 唐朝
罗好心
好心
德宗朝官检校太子詹事
从幸奉天
奉天定难功臣
尹拙五代至宋 891 — 9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1—971 【介绍】: 五代、宋间颍州汝阴人
后梁贞明五年举三史。
后晋天福中仓部员外郎,与张昭同修《唐史》。
后周显德中又同详定《经典释文》。
入宋,迁判大理寺太祖乾德六年秘书监致仕。
全宋文·卷九
尹拙(八九一——九七一)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
后梁贞明五年举三史。
后唐长兴中著作佐郎直史馆清泰二年忠武军掌书记
后晋天福四年右补阙八年左司员外郎
后汉初为司马郎中弘文馆直学士
后周显德初检校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通判太常礼院事,与张昭同修后唐应顺清泰及周祖《实录》,又与田敏同校定《经典释文》。
宋初检校工部尚书太子詹事判太府寺,迁秘书监判大理寺
开宝四年卒,年八十一。
宋史》卷四三一有传。
颍州汝阴人
梁贞明五年举三史。
摄本镇馆驿巡官
后唐
累迁御史大夫检校虞部郎中
晋天福四年入为右补阙
八年左司员外郎
汉初召为司马郎中宏文馆直学士
周显德初检校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
入宋终秘书监
赵上交后唐至宋初 895 — 9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5—961 【介绍】: 涿州范阳人
本名远,避后汉高祖刘知远讳,以字称。
后唐庄宗同光中、秦二镇州节度判官
后晋时累官御史中丞,弹举无所避。
后周太祖显德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请告不朝,出游别墅,被论劾免官。
宋初,起为尚书右丞
好吟咏。
所莅官以干练闻,时称有公辅器
远字上交
范阳人
汉祖讳以字行。
后唐
历泾秦二镇节度判官
晋初召为左司郎中
累迁刑部侍郎
户部侍郎
御史中丞
契丹入汴。
明宗幼子许王从益为帝。
以远为右丞相
汉祖即位。
检校礼部尚书太仆卿
秘书监
周广顺初礼部侍郎
户部
太子詹事
显德初宾客
二年吏部侍郎
寻免官。
建隆二年卒。
韦建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人字正封
博学工诗,与萧颖士刘长卿游。
玄宗时河南令
官至秘书监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士经一字正封排行九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天宝中,为河南令(刘长卿《客舍赠别韦九建赴任河南韦十七造赴任郑县就便觐省》),后为太子詹事
贞元五年(789),以秘书监致仕。
韦建“中明外纯”(李华《三贤论》)。
生平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二、《唐会要》卷六七、《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上》、《唐诗纪事》卷二四。
萧颖士刘长卿高适等人交游,与萧颖士最为友善。
全唐诗》存诗2首。
唐诗汇评
韦建,生卒年不详,字正封一字士经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天宝末河南令,与萧颖士交厚。
贞元初,官至太子詹事
五年,授秘书监致仕。
全唐诗》存诗二首。
杨凌(一作陵)
凌字恭履
太子詹事凭子。
侍御史
杨昭俭后唐至宋初 902 — 977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2—977 字仲宝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后唐长兴中进士第,累官左拾遗,迁殿中侍御史
后晋天福初,出使契丹回,授职方员外郎,迁虞部郎中知制诰
六年(941),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后任河南少尹,改秘书少监,复为中书舍人
后周显德二年(955),改御史中丞,后以鞫狱之失,贬为武胜军节度行军司马
入宋任太子詹事礼部尚书
太平兴国二年(977)卒。
生平散见《南部新书》卷癸、《宋史》本传。
昭俭善谈名理,能诗善文,尤长史才。
曾预修《明宗实录》及《开元通礼》。
全唐诗》存诗1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2—977 【介绍】: 京兆长安人字仲宝
后唐长兴中进士
历官殿中侍御史
后晋时中书舍人,尝以河南少尹兴役治河。
柴荣后周,召为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
宋初,为太子詹事,以工部尚书致仕。
善谈名理,利口喜讥訾,执政大臣惧其构谤,多曲徇其意。
全宋诗
杨昭俭(九○二~九七七)字仲宝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后唐明宗长兴中进士
仕后唐、后晋、后周,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宋太祖开宝二年(九六九)太子詹事
六年,以工部尚书致仕。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卒,年七十六。
宋史》卷二六九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一
杨昭俭(九○二——九七七)字仲宝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父景,梁左谏议大夫
昭俭后唐长兴中进士第,解褐成德军节度推官
后迁殿中侍御史
晋天福初,改礼部员外郎
寻拜中书舍人,又为翰林学士
骄将张彦泽泾原,暴杀从事张式昭俭上疏请诛彦泽以谢军吏,为权臣所忌,停官。
后起为河南少尹中书舍人
开宝二年太子詹事六年工部尚书致仕。
太宗即位,就加礼部尚书
太平兴国二年卒,年七十六。
宋史》卷二六九有传。
昭俭字仲宝
京兆长安人
后唐长兴中进士
殿中侍御史
累迁中书舍人
周显德中翰林学士
御史中丞
出为武胜军节度行军司马
入宋。
累官礼部尚书
太平兴国二年卒。
杨崇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弘农华阴人
杨师道从兄子。
高宗朝,历太子詹事常州刺史工部侍郎鸿胪卿散骑常侍太子少师封郑国公
卒谥懿
姚珽初唐 641 — 7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1—714 【介绍】: 京兆万年人
姚璹弟。
武则天时,举明经第。
历授定、汴等六州刺史,皆有善政。
太子詹事节悯太子稍失道,数上书谏,不能用,及太子败,索宫中得谏书,中宗嘉叹。
右散骑常侍,迁秘书监
睿宗立,累官户部尚书
有《汉书绍训》。
刘宪初唐 ? — 7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1 【介绍】: 宋州宁陵人字元度
进士,调河南,累进左台监察御史
武周天授中奉诏按来俊臣罪,反为所构,贬潾水
俊臣死,召为给事中,转中书舍人
坐善张易之,出为渝州刺史
复入为太仆少卿修国史,兼修文馆学士
官终太子詹事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1 字元度宋州宁陵(今河南宁陵)人。
弱冠举进士,授河南,累迁左台监察御史
武后天授中,奉诏推按来俊臣罪,反为俊臣构陷,贬潾水
俊臣死,召为给事中,转凤阁舍人
中宗神龙初(705),自吏部侍郎出为渝州刺史
俄复入为太仆少卿,兼修国史,加修文馆学士
睿宗景云初,迁太子詹事,明年卒,赠兖州都督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刘宪集》3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26首,几全为应制之作。
宋州宁陵人
进士
累除凤阁舍人
神龙初
坐为张易之所引。
吏部侍郎出为渝州刺史
景云初太子詹事
卒赠兖州都督
元行冲唐 653 — 7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3—729 【介绍】: 河南人名澹,以字行。
进士第,累迁通事舍人
睿宗景云中太常少卿
玄宗开元初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复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
终拜太子宾客弘文馆学士封常山郡公
行冲博学多才,尤通训故,以本族出于北魏,乃撰《魏典》,又为玄宗所注《孝经》疏义,立于学官
行冲名澹
以字显。
河南人
进士
累官太常少卿
开元中国子祭酒
太子宾客宏文馆学士
封常山郡公
致仕。
十七年卒。
年七十七。
礼部尚书
谥曰献
徐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海郯县人字光烈又字景韵修文
徐筠子。
武周天授二年,自并州录事参军著作郎
时为收人望,擢授试官百余人,故有“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之谚。
后官库部郎中万年县太子詹事
沈佺期初唐 656 — 7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3? 【介绍】: 相州内黄人字云卿
高宗上元二年进士
武则天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
协律郎累除给事中考功员外郎
中宗神龙初,坐赃配流岭表。
后召授起居郎,加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宴宫中。
中书舍人太子詹事
工诗,尤长七言,始定七律体制。
诗与宋之问齐名,时号“沈宋”。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6—715 字云卿排行三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人。
官终太子少詹事世称沈詹事
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任协律郎
武周时通事舍人,曾与修《三教珠英》。
大足元年(701)考功员外郎次年,复迁给事中
四年坐贿入狱,旋获释。
次年中宗复辟,坐阿附张易之驩州,越明年,遇赦北返。
景龙中,以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终太子少詹事,约当玄宗开元初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一。
佺期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
于律体定型,其功尤伟,时称“苏(味道)李(峤)居前,沈宋比肩”(《新唐书·宋之问》),而佺期之与七律形成较之问作用更大,为王维唐代七律创作成就最著者。
其所作,虽多奉和应制,而每能心与境会,自铸秀句。
五律如《游少林寺》、《铜雀台》,或清丽警秀,或吞吐含芳;七律如《兴庆池侍宴应制》、《奉和春初太平公主南庄应制》均揽景阔远,词气飞动。
凡此均承上官仪而转变,初见开宕起伏之工。
又七律《龙池篇》、《独不见》,一气盘旋,含秀俊于古雅,最能见出七律由骈俪化歌行蜕出之步武。
南贬中所作,更承四杰之绪,题材扩大,洗削铅华,如五律《过七盘岭》、《岭表逢寒食》,七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等,均通篇沉挚,清丽中见凄惋抑郁,下启张说,得盛唐先声。
此外七古《入少密溪》整丽虽不脱初唐体格,而尽去浮词肤言,由即目之秀景,婉转以见清远之意,为当时仅见,预示王维《桃源行》一路格调。
张说称:“沈三兄诗,直须还他第一”(《隋唐嘉话》卷下),可见当时声望之高。
原集10卷,久佚,明王廷相辑为《沈詹事诗集》7卷。
明以来各本多作2卷。
宋人又著录5卷本,有抄本传世。
注本有今人陶敏《沈佺期集校注》。
全唐诗》编其诗为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2首,断句4联。
唐诗汇评
沈佺期(656?
-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
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第
武后荃历中累迁通事舍人,转考功员外郎,授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
中宗景龙间,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
开元初卒。
佺期工诗,尤长于律体,与宋之问并称“沈宋”。
有《沈佺期集》十卷,已佚。
今存清抄本《洸云卿文集》五卷。
又有《沈詹事诗集》七卷,乃明人所辑。
全唐诗》编诗三卷。
词学图录
沈佺期(656-714) 字云卿
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
上元二年进士及第
协律郎累迁考功员外郎
曾因受贿入狱,后复职,迁给事中
中宗即位,因谄附张易之,被流放。
神龙三年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宫中。
后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
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史论以为律诗体制定型代表诗家。
有文集10卷,已散佚。
明人辑有《沈佺期集》。
曾作《回波乐》词。
佺期
相州内黄人
进士
神龙中历官太子詹事
开元初卒。
作品评论
《唐诗品》
云卿诗,其命意周委,如雪舞岩林,随形宛转,无象不得,其𣁎词丽则,如春在瑶池,气色照映,自含华态,可谓意象纵横、同锋姿媚者也。
其拙语如田家,而殊深俊朗;其形器如木石,而更被华要。
仰承贞观,弥见周留:俯待开元,先咀意旨。
旷代高之,无以为过。
置之往哲之中,岂但叔源失步,明远变色者耶!
《沈诗评》
沈诗五言宛丽,迥出一时。
《艺苑卮言》
五言至沈、,始可称律。
律为音律、法律,天下无严于是者,知虚实平仄不得任情而度,明矣。
二君正是敌手,排律用韵稳妥,事不傍引,情无牵合,当为最胜。
摩诘似之,而才小不逮。
少陵强力宏蓄,开合排荡,然不无利钝。
馀子纷纷,未易悉数也。
沈佺期吞吐含芳,安详合度,亭亭整整,喁喁叮叮,觉其句自能言,字自能语,品之所以为美。
苏、李法有馀闲,材之不逮远矣。
《诗源辨体》
初唐七言古,自王、卢、骆再进而为沈、宋二公,、沈调虽渐纯,语虽渐畅,而旧习未除。
……然析而论之,沈气为促,宋实胜之。
《诗源辨体》
七言古,沈如“水晶帘外金波下,云母窗前银汉回”、“燕姬彩帐芙蓉色,秦子金炉麝香”、“灯华灼灿九衢映、香气氤氲百和然”、“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让镜台”、“玳瑁筵中别作春,琅玕窗里翻成昼”等句,偶偭极工,语皆富丽,与王、卢、骆相类者也。
《诗源辨体》
五言自王、杨、卢、骆,又进而为沈、宋二公,沈、宋才力既大,造诣始纯,故其体尽整栗,语多雄丽,而气象风格大备,为律诗正宗。
或问:以入录观沈宋五言律,制作实工,而后人独推盛唐,何耶?
曰:盛唐五言律入圣者,虽人止数篇,然化机流行,在在而是。
沈宋制作虽工,而化机尚浅,此升堂、入室之分也。
《唐律消夏录》
沈、宋工力悉敌,确是对手。
其高妙不及射洪,遒密不及必简,然闲情别绪,句剪字裁,已极文人之致。
若沈虽沉切处时有轩豁,宋虽显露处更觉粘滞,此则两人心地中事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古称沈为靡丽,今观之,乃见朴厚耳。
……然朴厚自是初唐风气,不足矜,当取其厚中带动,朴而特警者。
如《芳树》、《和赵麟台元志春情》、《叹狱中无燕》、《和元万顷临池玩月》,最其振拔。
《载酒园诗话又编》
长律至沈而工,较杜、宋实为严整。
然唯“卢家少妇”篇首尾温丽,馀亦中联警耳。
结语多平熟,易开人浅率一路,若从此入手,恐不高。
沈、宋诸公七律之高华典重,以应制故,然非诸诗皆然,而可立为初唐之体也?
《唐诗英华》
七律肇自唐初,工于沈、,浸淫渐盛,率务高华。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陈德公先生曰:沈、宋上接六代,下开盛唐,进绮丽而益工,运便妍而极秀。
音韵吐含,温婉不迫;姿态流媚,生溢行间。
王、岑由此准绳,钱、刘亦共嗣续。
唐代正音,端在是尔。
济南止拔华亮,不录尖新,所谓崇雅味于生致者欤?
《石州诗话》
沈、宋律句匀整,格自不高。
杼山目以“射雕手”,当指字句精巧胜人耳。
《石州诗话》
沈、宋应制诸作,精丽不待言,而尤在运以流宕之气。
此元自六朝风度变来,所以非后来试帖所能几及也。
其源亦出谢、沈,植骨清隐,舒芬华秀,在考功之亚,名并当时。
律体特取风神,开盛唐之派。
陆景初唐 665 — 7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5—736 【介绍】: 苏州吴人字崇贤
初名景初睿宗赐现名。
陆元方子。
举制科第。
历迁监察御史中书侍郎
睿宗景云二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玄宗初,不从太平公主废立之谋,及太平公主败,帝以其保护功,封兖国公
出为剑南按察使,政尚仁恕
河东,民吏怀之。
累迁太子少保
卒谥文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5—736 睿宗赐名象先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举制科高第,授扬州参军事,擢洛阳
入为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迁中书侍郎
睿宗景云二年(711),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玄宗先天二年(713)封兖国公,出为益州长史剑南按察使
开元六年(718)隰州刺史润州刺史九年,转蒲州刺史,兼河东按察使
入为太子詹事,历工部尚书户部尚书知吏部选事,加刑部尚书,以继母忧去官。
十三年,起复同州刺史十七年入迁太子少保
二十四年卒,赠尚书右丞相,谥文贞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苏颋《授陆景初大理少卿制》,《册府元龟》卷一七二、八六二。
全唐诗》存诗1首。
姜师度唐 ? — 7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3 【介绍】: 魏州魏人
明经
调丹陵尉、龙岗令。
中宗神龙初河北道巡察,兼支度营田使
后迁司农卿
出为陕州刺史
太子詹事
玄宗时进为河中尹,徙同州刺史
官终将作大匠、摄御史中丞
所到多修渠漕,颇为后世利。
王晙唐 662 — 7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沧州景城人
弱冠明经擢第。
历迁殿中侍御史
开元初吐蕃,大败之,寻除并州大都督府长史
突厥有功,授兵部尚书,复充朔方军大总管封清源县公
累拜户部尚书,复为朔方军节度使
卒年七十余。
尚书左丞相谥忠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2?—732 沧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人,后徙家洛阳(今河南洛阳)
长安王行果子。
弱冠明经及第,调清苑
永昌令殿中侍御史,出为渭南
景龙末桂州都督,转鸿胪大卿,充朔方军副大总管,兼安北大都护
以击吐蕃功进并州大都督长史
左散骑常侍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御史大夫
开元八年(720)兵部尚书,复充朔方军大总管次年梓州刺史,后拜太子詹事封中山郡公
吏部尚书
十一年张说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王乔谋反,贬蕲州刺史,转定州
入迁户部尚书,官终朔方军节度使
二十年卒,赠尚书左丞相谥曰忠烈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唐会要》卷七〇。
好学能文,《全唐诗》存诗1首。
又《全唐诗》有王俊,乃王晙之误。
沧州景城人
徙家洛阳
弱冠明经擢第。
景龙末充朔方军副大总管安北大都护陇右偫牧使。
开元十年太子詹事
封中山郡公
十一年同中书门下三品
朔方军节度大使
二十年卒。
年七十馀。
尚书左丞相
谥曰忠烈
姚班武周
太常卿思廉孙。
明经
累除定汴沧虢豳等五州刺史
银青光禄大夫
秦州刺史
神龙元年封宣城郡公
三迁太子詹事
以谏节悯太子擢拜右散骑常侍
秘书监
先天二年户部尚书
金紫光禄大夫
开元二年卒。
年七十四。
陆馀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吴人
以博学称。
少与陈子昂宋之问等交游,虽才学不逮,而风流强辩过之。
举制策甲科。
武则天时,擢监察御史,累迁凤阁舍人
于寒品晚进,必悉力举荐。
人有过,辄面折,退无一言。
玄宗开元初,迁大理卿
官终太子詹事
卒谥庄
馀庆
元宗朝官右散骑常侍
源光乘唐 670 — 7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0—746 【介绍】: 相州临漳人
中宗神龙中,以荫入仕,历陕州硖石同州白水县丞,入为太常寺协律郎,累迁太子中允
坐累贬衢州长史,徙润州别驾
玄宗开元中,历任、庐二州刺史扬州大都督府司马汝二州刺史
天宝初,历绛郡冯翊太守
官至太子詹事
裴胄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绛州闻喜人
裴炎侄。
以荫为太仆丞
死,坐流岭南
上奏求面陈得失,武则天召见,胄先言宜还太子东宫,罢诸武权。
则天怒,杖朝堂,流瀼州
岁余逃归,为吏迹捕,流北庭
胄先娶降胡女为妻,以财自雄,养客数百人,多诇候朝事,则天惧之。
睿宗景云元年,帝求后,除胄先太子詹事丞,累进工部尚书,官终东宫留守
卒年八十六。
李元纮盛唐 ? — 7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3 【介绍】: 京兆万年人,其先滑州人字大纲
李道广子。
初为雍州司户参军,不避权贵,抑太平公主之势。
玄宗开元间京兆尹,拜户部侍郎,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清水县男
性清俭,抑奔竞之路,务进者惮之。
在政累年,家无储积,宋璟尝称之。
后罢为曹州刺史,起为太子詹事
卒谥文忠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3 字大纲,祖籍滑州(今河南滑县东),世居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初为泾州司兵,转雍州司户,改好畴县令,迁润州司马,入为度支员外郎吏部郎中
玄宗开元初,为万年县,擢京兆尹
工部兵部吏部户部侍郎
十四年(726),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清水县男
十七年,出为曹州刺史,以疾去官。
后以户部尚书致仕。
二十一年,起为太子詹事,卒,赠太子少傅谥文忠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苏颋《授李元纮度支员外郎制》。
全唐诗》存诗3首。
元纮字大纲
京兆万年人
开元十四年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银青光禄大夫
封清水县男
杜暹不叶。
知政事
出为曹州刺史
以疾去官。
户部尚书
仍听致仕。
二十年起为太子詹事
卒赠太子少傅
谥曰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