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物库 南北朝
刘子鸾南朝宋 456 — 465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刘子鸾 460年—460年 宋孝武帝第八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6—465 【介绍】: 南朝宋宗室。
彭城人字孝羽
宋孝武帝第八子。
封新安王
领南琅邪太守
殷淑仪,宠倾后宫,子鸾爱冠诸子。
孝武帝所盼遇者,莫不入子鸾之府、国。
官至中书令,领司徒
前废帝素疾子鸾有宠,即位后乃赐死。
明帝即位追封始平王谥孝敬
游肇北魏 452 — 5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2—520 【介绍】: 北魏广平任人,字伯始
游明根子。
幼为中书学生,通经史。
孝文帝时,为内秘书侍御中散
南安高阳二王之镇北府长史魏郡太守
宣武帝景明末,为廷尉卿,兼御史中尉黄门侍郎,凡举劾皆以儒家名教为准绳。
屡上书言事,宣武帝不纳。
孝明帝时,官至尚书右仆射
卒谥文贞
有《易集解》。
全后魏文·卷二十九
字伯始明根子。
幼为中书学生。
孝文初为内秘书侍御中散都官从事,转通直郎秘阁令,迁散骑侍郎、典命中大夫
太子中庶子,出为本州镇北府长史,带魏郡太守
宣武时,历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兼侍中
太府卿,徙廷尉卿兼御史中尉,迁侍中
孝明即位,迁中书令光禄大夫相州大中正
出为镇东将军相州刺史,徵为太常卿,迁尚书右仆射
正光元年卒,赠骠骑大将军冀州刺史谥曰文贞
王志南梁 460 — 5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0—513 【介绍】: 南朝梁琅邪临沂人字次道
王僧虔子。
宋孝武帝女,拜驸马都尉秘书郎
历仕宋、齐,所至有德政。
东阳太守,重囚十余人,冬至日,悉遣还家,过节皆返。
武帝嘉其贤,为丹阳尹,时年饥,每旦施粥于郡门,百姓称惠。
官至散骑常侍
善草隶,当时以为楷法。
家居建康马蕃巷,门风宽恕,兄弟子侄皆笃实谦和,时人号马蕃诸王为长者。
全梁文·卷四十八
字次道,琅,邪临沂人齐司空僧虔子,尚宋孝武安固公主
人齐封临汝侯右卫将军
梁台建,迁散骑常侍,及受禅,历中书令金紫光禄大夫卒谥曰安
蔡撙南梁 467 — 5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7—523 【介绍】: 南朝梁济阳考城人字景节
蔡约弟。
给事黄门侍郎
,为侍中,历临海吴兴太守
诏褒其清,加信武将军
累迁吏部尚书
性凝厉,风骨鲠正,当朝无所屈让。
女为昭明太子萧统妃。
后为中书令,卒官吴郡太守
全梁文·卷五十六
一作撙,字景节济阳考城人
宋左光禄宗子,仕给事黄门侍郎,入梁终吴郡太守,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康子
元叉北魏 ? — 5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5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伯俊小字夜叉
京兆王元继长子。
宣武帝时,拜员外郎
胡太后临朝,以为其妹夫,迁散骑常侍,历转光禄卿
以此意势日盛,恃宠骄盈。
寻迁侍中,总禁兵。
清河王元怿辅政,裁之以法。
乃与侍中刘腾大逆而杀之,并幽禁胡太后
自是擅权专决。
孝明帝胡太后合谋,解兵权,旋除名为民,杀之。
全后魏文·卷十六
字伯俊小字夜叉,继长子。
宣武时,拜员外郎
灵太后临朝,除通直散骑侍郎,迁散骑常侍光禄少卿,领尝食典御,转光禄卿
侍中,加领军将军
正光元年,奏废太后
孝昌元年太后复临朝,除名为民,寻赐死。
追赠中书令冀州刺史
裴延北魏 ? — 5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8 【介绍】: 北魏河东闻喜人字平子
涉猎文史,颇有才笔。
秀才,射策高第,除著作佐郎
宣武帝专心释典,上疏谏请兼存孔释。
孝明帝时累官幽州刺史,在州兴修水利,溉田百万余亩。
五年考绩,为天下最。
后官至侍中吏部尚书
孝庄帝初,为尔朱荣杀于河阴
全后魏文·卷三十九
延俊字平子河东闻喜人
孝文时,举秀才,射策高第,除著作佐郎
尚书仪曹郎,转殿中郎太子洗马,领本邑中正太子友。
太子恂废,以宫官例免。
寻除太尉掾,兼太子中舍人
宣武初,为散骑侍郎,除雍州平西府长史,加建威将军,入为中书侍郎
司州别驾,加镇远将军
太子中庶子,加冠军将军
孝明时,迁散骑常侍,加前将军,又加平西将军,除廷尉卿
出为平北将军幽州刺史
太常卿,除七兵尚书安南将军,徙殿中尚书,加中军将军,转散骑常侍中书令、御史中尉
侍中吏部尚书
庄帝时,于河阴遇害,赠雍州刺史
徐勉南梁 466 — 5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6—535 【介绍】: 南朝梁东海郯人字修仁
孤贫好学,六岁作祈霁文,见称耆宿。
齐时,起家国子生,射策甲科,迁太学博士
,为中书侍郎,迁尚书左丞
自掌枢宪,多所纠举。
吏部尚书,开立九品为十八班之制,自是贪冒苟进者以财货取通,守道沦退者以贫寒见没。
曾奉命主修五礼。
累官至侍中中卫将军
卒谥简肃
有《流别起居注》、《选品》等,皆佚。
全梁文·卷五十
字脩仁东海郯人齐永明初国子生,射策高第,补西阳王侍郎,迁太学博士、镇军参军尚书殿中郎,免,又除中兵、郎领军长史
梁受禅,拜中书侍郎,迁建威将军、后军咨议参军、本邑中正尚书左丞,除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迁侍中,除给事中五兵尚书,迁吏部尚书,除散骑常侍,领太子右卫率,迁左卫将军,领太子中庶子,转太子詹事,领云骑将军,迁尚书右仆射,改授侍中、宣惠将军,又除尚书仆、射中卫将军,加中书令,移授特进右光禄大夫大同元年卒,年七十,谥曰简肃公,有《前集》三十五卷,《后集》十六卷。
萧遥光南齐 468 — 499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萧遥光 479年—499年 萧凤长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8—499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元晖
萧凤子。
袭封始安王
初为员外郎
萧鸾(明帝)辅政,诛赏诸事唯遥光共谋议。
明帝即位,累迁大将军,劝明帝诛高、武子弟。
永泰元年疾甚。
河东王铉等七王一夕见杀,即出遥光之意。
东昏侯立遥光辅政,与江祏兄弟谋自树立。
诛,遥光惧,据东府反,被杀。
全齐文·卷六
遥光字元晖
高帝兄子。
袭父道生爵始安王,历员外郎,转给事黄门郎、太孙洗马,转中书郎
明帝即位,以为前将军扬州刺史,进抚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进大将军
东昏奉遗诏,加侍中中书令
永元元年,据东府反,伏诛。
王琼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太原晋阳人字世珍
王宝兴子。
孝文帝太和九年,为典寺令。
宣武帝正始中历官光州兖州刺史
去州归,以不肯阿附权臣刘腾,多年未迁官。
行为怪诞,每见道俗,乞丐无已。
孝明帝孝昌中,官至中书令
卒年七十四。
萧铄南齐 470 — 49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萧铄 479年—494年 齐高帝第八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0—494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宣朗
齐高帝子。
封桂阳王
武帝永明中,历南徐州刺史中书令
鄱阳王锵好文章,好名理,时称“鄱桂”。
海陵王立,萧鸾专政,被杀,中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不自安,诣萧鸾请处分,其夜被杀。
萧晔南齐 467 — 4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7—494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宣照小字三昧
高帝子。
封武陵王
初除冠军将军
高帝建元中会稽太守
武帝立,入为中书令
数以言忤旨,累不得志。
历仕太常卿卫将军
郁林王立,甚见凭赖。
刚颖出,好文章,能诗,工篆书,善弈棋,射为当时独绝。
卒谥昭
元澄北魏 467 — 5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7—519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道镇
拓跋云子。
少好学,父卒,袭封任城王,加征北大将军
柔然及抚安氐、羌,有功。
累迁为尚书令
孝文帝谋迁都洛阳赞成其事,并至代旧都援引古今,晓以大计,说服旧臣。
宣武帝时寿春,累败兵,除太子太保
高肇当朝,猜忌皇族,所间,惧,乃常酣饮以示荒败。
孝明帝任尚书令,加侍中,迁司徒
事有不便,必谏争不已,内外咸敬惮之。
卒谥文宣
全后魏文·卷十七
字道镜,晃孙。
太和七年袭父任城王云爵,加征北大将军使持节都督北讨诸军事,寻除征南大将军梁州刺史
侍中,转征东大将军开府徐州刺史
徵为中书令,改授尚书令
抚军大将军太子少保,兼尚书左仆射
吏部尚书,复兼右仆射
坐公事免。
寻兼吏部尚书,除尚书右仆射
宣武即位,出为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徵为镇南大将军扬州刺史,加散骑常侍
镇北大将军定州刺史
母忧服阕,除太子太保
孝明即位,进尚书令,加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迁司空,加侍中,领尚书令,迁司徒
神龟二年薨,赠太傅,领太尉,备九锡,谥曰文宣王
(案:《魏书·张普惠任城王澄司空:表议书记,多出普。)
魏兰根北魏 475 — 5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5—535 【介绍】: 北魏钜鹿下曲阳人
魏收族叔。
起家北海王侍郎,累迁本郡太守
孝明帝孝昌初,转岐州刺史,从行台萧宝夤征战。
以得西土人心,加持节、假平西将军都督岐东秦南岐四州军事,兼四州行台尚书
后依高欢,与高乾等固请欢废节闵帝,深为时论所非。
孝武帝太昌初仪同三司,加开府封永兴县侯
高乾死,兰根忧惧,乃移疾归。
卒谥文宣
全后魏文·卷四十九
兰根字兰根子建族弟。
北海王侍郎,历定州长流参军司徒掾,除本郡太守
正光末都督李崇长史,除冠军将军,转司徒右长史
孝昌初,转岐州刺史,加持节、假平西将军
入拜光禄大夫,转安东将军中书令中兴初,加车骑大将军尚书右仆射
太昌初,除仪同三司,寻加开府封钜鹿县侯
天平二年卒,赠司徒侍中谥曰文宣
萧秀南梁 475 — 518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萧秀 康王 502年—518年 梁文帝第七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5—518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彦达
梁武帝弟。
初仕著作佐郎
萧衍起兵反齐,为南徐州刺史
封安成郡王
值岁饥,以私财赡百姓,济活甚多。
累迁江、、定诸州刺史
武帝天监七年巴陵马营蛮沿江反抗甚烈,荆州刺史,派兵镇绥。
性喜学术,搜集经记,曾招学士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已行于世。
官至雍州刺史
卒后,诏许其故吏奏请,为立墓碑。
时高才游其门者王僧孺陆倕刘孝绰裴子野,各制其文,咸称实录,遂四碑并建。
全梁文·卷二十二
字彦达武帝第七子。
,为著作佐郎,迁后军法曹行参军太子舍人
武帝举义,以为辅国将军晋熙王冠军长史南东海太守,授使持节南徐州刺史
及受禅,进号征虏将军封安成王,征领石头戍,加散骑常侍
进号右将军,加领军中书令
出为平南将军江州刺史
平西将军荆州刺史,迁号安西将军
征为侍中中卫将军,复出为郢州刺史
迁镇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天监十七年死,赠侍中司空谥曰康王
王骞南梁 474 — 5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4—522 【介绍】: 南朝梁琅邪临沂人字思寂
本字玄成,避齐高帝讳改
王俭子。
诸女子侄皆嫔王尚主。
黄门郎司徒右长史
,历中书令
梁武帝造大爱敬寺有旧墅在寺侧,欲市以施寺,忤旨,出为吴兴太守
悒悒不乐,卧不视事。
官至度支尚书
羊深北魏 ? — 5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5 【介绍】: 北魏太山钜平人字文渊
羊祉次子。
学涉经史,好文章。
尚书骑兵郎。
孝明帝神龟中沙汰郎官以才用见留。
孝明帝正光末,迁尚书左丞,后兼给事黄门侍郎
孝武帝初,除书令,永熙三年,兼御史中尉东道军司
孝武帝入关,樊子鹄不从高欢,起兵于兖州,为齐州刺史,为东魏军所攻杀。
全后魏文·卷五十二
字文渊太山钜平人
初为司空记室参军,转轻车将军尚书骑兵郎。
神龟中驾部,加右军将军
正光末持节通直散骑常付侍、北海王颢行台右丞军司,仍领郎中孝昌中尚书左丞,加平东将军光禄大夫,兼给事黄门侍郎封新泰男,出为三徐行台。
孝庄即位,除安东将军太府卿,又为二兖行台,免,寻除抚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元颢,以为兼黄门郎平免,后拜大鸿胪卿。
普泰初,迁散骑常侍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兼侍中
孝武即位,拜中书令,寻转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出为兼御史中尉东道军司
及帝西迁,樊子鹄举义兖州,署为齐州刺史天平二年败死。
袁翻北魏 476 — 5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6—528 【介绍】: 北朝魏陈郡项人字景翔
少以才学称于时。
初为奉朝请宣武帝时累迁至豫州中正
孝明帝神龟末凉州刺史
柔然国内乱,其主阿那瑰、后主婆罗门先后投北魏乃表陈安置降众措施,甚得朝廷旨意。
还,拜吏部郎中齐州刺史
孝昌中胡太后宠信,拜都官尚书,加抚军将军
孝庄帝建义初遇害于河阴
全后魏文·卷四十八
字景翔陈郡项人
太和末,为奉朝请
景明初,兼著作佐郎,后迁司徒祭酒、扬烈将军尚书殿中郎
正始中,除豫州中正
熙平初,除冠军将军廷尉少卿,寻加征虏将军,出为平阳太守
神龟末,迁冠军将军凉州刺史
还,拜吏部郎中,加平南将军光禄大夫
出为齐州刺史
孝昌中,除安南将军中书令,领给事黄门侍郎
后拜度支尚书,转都官尚书,加抚军将军
建义初,于河阴遇害。
侍中车骑将军青州刺史
萧伟南梁 476 — 533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萧伟 502年—518年 梁文帝第八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6—533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文达
梁武帝弟。
起家齐晋安镇北法曹行参军
萧衍起兵,拜雍州刺史
封建安王
患恶疾,改封南平郡王,累官侍中大司马
好学重士,四方知名者多归之。
晚年崇信佛理,尤精玄学。
有《二旨义》、《性情》、《几神》等论,已佚。
全梁文·卷二十二
字文达武帝第八子。
,历晋安镇北骠骑参军
和帝以为雍州刺史、镇北将军
武帝受禅,封建安王
改封南平王,累迁至中书令大司马
中大通五年死。
侍中大宰谥曰元襄
昙无最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僧。
武安人
俗姓董
通经论,善言辩。
洛都融觉寺。
孝明帝正光元年,召昙无最道士姜斌对论,无最胜伏之。
后不测其终。
有《大乘义章》。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五 护教科
姓董氏
武安人
深入禅那。
坚持律部。
玄儒之道。
尤所该贯。
尝于邯郸崇尊寺。
拥徒说戒。
至布萨日。
依位行筹。
及计其数。
乃馀六十。
人少而筹多。
私切怪之。
既而廉知皆圣贤降集也。
后诏住洛阳融觉寺。
寺即清河文献王怿所建。
栋宇之盛。
亘三里。
最善华严涅槃。
弘敷之际。
缁素盈席。
天竺沙门菩提流支
读最所著大乘义章
必弹指唱善。
翻为梵文。
寄传大夏
每见则礼之。
谓为东土菩萨
正光初
帝加元服。
大赦天下。
会释李二教于殿上斋食讫。
帝以佛与老子出世先后。
侍中刘滕宣诏问。
时清通观道士姜斌对曰。
据开天经。
以为老子西入化胡成佛。
以佛为侍者
若是而言。
则同时明矣。
最因质之曰。
老子于周。
正当何王而生。
复于何年西入。
斌曰。
老子周定王三年九月十四日生。
简王四年
为守藏吏。
敬王元年
与崤关令尹喜西入。
此固可以考者。
最曰。
然则佛生于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
入灭于穆王五十三年二月十五日
计距老子之生。
三百四十五年。
迄其死。
盖百三十年。
悬绝如此。
同时之说无乃谬乎。
斌曰。
此于书奚所据。
最曰。
据周书异记汉本内传。
斌又曰。
孔子中国之圣人也。
于事物宜无所不知。
于纪载宜无所不及。
今求佛之迹。
而无所著见。
抑岂孔子亦有所未尽欤。
最曰。
孔子以三备十经致群类。
而佛之出处。
具中备。
仁者管窥。
又焉能以识之哉。
于是诏中书令元乂斥退姜斌。
中书侍郎魏收
尚书郎祖莹
就观取开天经。
辩验来历。
太尉萧综
太傅李寔。
卫尉许伯桃。
吏部尚书邢栾。
散骑常侍温子升
百七十人。
奏云。
老子止著五千言
馀无所作。
臣等议。
道士姜斌罪当惑众。
诏加斌极刑。
三藏法师菩提流支之谏。
遂贷死徙马邑
最后莫知其终。
昙无最
姓董氏
武安人也。
灵悟洞微餐寝玄秘。
少禀道化名垂朝野。
为三宝之良将。
即像法之金汤。
讽诵经论坚持律部。
偏爱禅那心虚静谧。
时行汲引咸所推宗。
兼博贯玄儒尤明论道。
故使七众望尘奄有繁闹。
最厌世情重将捐四部。
行施奖诲多以戒禁为先。
丞动物机信用云布。
曾于邯郸崇尊寺说戒。
徒众千馀。
并是常随门学。
至四月三十日布萨行筹依位授受。
常计之外乃长六十。
最居坐端深怪其异。
既无外众通夕怀疑。
明旦重推。
有人见从邯郸城西而来者。
并异伦大德。
衣服正帖翔步闲雅。
亦有见从鼓山东面而来。
或于中路逢者皆云。
往赴崇尊听僧说戒。
如是数般节级勘其年齿相扶人数多少洽满六十焉。
故知道会圣心。
是幽灵遐降。
竹林群隐明非妄承。
最德洽释宗屡当时望。
后敕住洛都融觉寺。
寺即清河文献怿所立。
廊宇充溢周于三里。
最善弘敷导。
妙达涅槃华严。
僧徒千人常业无怠。
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见而礼之。
号为东土菩萨
尝读最之所撰大乘义章
每弹指唱善。
翻为梵字。
寄传大夏
彼方读者皆东向礼之为圣人矣。
然其常以弘法为任。
元魏正光元年
明帝加朝服大赦。
请释李两宗上殿。
斋讫侍中刘腾宣敕。
诸法师等。
道士论义。
时清道馆道士姜斌。
与最对论。
问。
佛与老子同时不。
姜斌曰。
老子西入化胡。
佛时以为侍者
文出老子开天经。
据此明是同时。
最问曰。
老子周何王而生。
何年西入。
斌曰。
周定王三年
楚国陈郡苦县厉乡曲人里。
九月十四日夜生。
简王四年为守藏吏。
敬王元年八十五。
见周德陵迟。
遂与散关令尹喜
西入化胡。
约斯明矣。
最曰。
佛当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生。
穆王五十二年二月十五日灭度
计入涅槃经三百四十五年始到定王三年
老子方生。
生已年八十五。
至敬王元年凡经四百三十年。
乃与尹喜西遁。
此乃年载悬殊。
无乃谬乎。
斌曰。
若如来言出何文纪
最曰。
周书异记汉法本内传。
并有明文。
斌曰。
孔子制法圣人。
当时于佛迥无文志何耶。
最曰。
孔氏三备卜经。
佛之文言出在中备。
仁者识同管窥览不弘远。
何能自达。
尚书令元又宣敕。
道士姜斌论无旨。
宜令下席。
又议。
开天经是谁所说。
中书侍郎魏收
尚书郎祖莹
就观取经。
大尉萧综太傅李寔。
卫尉许伯桃。
吏部尚书邢栾。
散骑常侍温子升等。
一百七十人。
读讫奏云。
老子止著五千文。
馀无言说。
臣等所议。
姜斌罪当惑众。
时加斌极刑。
西国三藏法师菩提留支苦谏。
乃止配徒马邑
最学优程举继乎魏史。
藉甚声移肆通国
遂使达儒朝士降阶设敬接足归依。
佛法中兴惟其开务。
后不测其终。
姓董
武安人
少禀道化。
名垂朝野。
讽诵经论。
坚持律部。
偏爱禅那。
心虚静谧。
时行汲引。
咸所推宗。
兼博贯玄儒。
尤明论道。
最厌世情重。
将捐四部。
行施奖诲。
多以戒禁为先。
曾于邯郸崇尊寺说戒。
徒众千馀。
并是常随门学。
至四月三十日
布萨行筹。
依位授受。
常计之外。
增长六十。
最居座端。
深怪其异。
既无外众。
通夕怀疑。
明旦重推。
有人见从邯郸城西而来者。
并异伦大德。
衣服正怙。
翔步闲雅。
亦有见从鼓山东面而来。
或于中路逢者。
皆云往赴崇尊。
听僧说戒。
如是数般节级
勘其年齿相扶。
人数多少。
恰满六十。
是幽灵遐降也。
后敕住洛都融觉寺。
廊宇充溢。
周于三里。
最善弘敷导。
妙达涅槃华严。
僧徒千人。
常业无怠。
天竺沙门菩提留支。
见而礼之。
号为东土菩萨
尝读最之所撰大乘义章
每弹指唱善。
翻为梵字。
寄传大夏
彼方读者。
皆东向礼之为圣人。
然其常以弘法为任。
元魏正光元年
明帝加朝服大赦。
请释李两宗上殿。
斋讫。
侍中刘滕宣敕。
诸法师等。
道士论义。
时清通观道士姜斌。
与最对论。
问佛与老子同时不。
姜斌曰。
老子西入化胡成佛。
佛以为侍者
文出老子开天经。
据此明是同时。
最问曰。
老子同何王而生。
何年西入。
斌曰。
周定王三年
楚国陈州苦县厉乡曲人里。
九月十四日夜生。
蕳王四年为守藏吏。
敬王元年
年八十五。
见周德陵迟。
遂与散关令尹喜
西入化胡。
约斯明矣。
最曰。
佛当周昭王
二十四年。
四月八日生。
昭王五十二年。
二月十五日灭度
计入涅槃。
经三百四十五年。
始到定王三年
老子方生。
生已年八十五。
至敬王元年
凡经四百三十年。
乃与尹喜西遁。
此乃年载悬殊。
无乃谬乎。
斌曰。
若如来言。
出何文纪
最曰。
周书异记。
汉法本内传。
并有明文。
斌曰。
孔子制法。
圣人当明。
于佛迥无文志何耶。
最曰。
孔氏三备十经。
佛之文言。
出在中备。
仁者识同管窥。
览不弘远。
何能自达。
尚书令元又宣敕。
道士姜斌。
论无宗旨。
宜令下席。
又议开天经。
是谁所说。
中书侍郎魏收
尚书郎祖莹
就观取经。
太尉肖综。
太傅李实
卫尉许伯桃。
吏部尚书邢栾。
散骑常侍温子升等。
一百七十人。
读讫奏云。
老子止著五千文。
馀无言说。
臣等所议。
姜斌罪当惑众。
时加斌极刑。
西国三藏法师
菩提留支。
苦谏乃止。
配徒马邑
最学优魏史。
籍甚腾声。
遂使达儒朝士
降阶设敬。
接足归依。
佛法中兴。
惟其开务。
后不测其终。
穆绍北魏 480 — 5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0—531 【介绍】: 北魏代人字永业
魏亮子。
琅玡长公主
宣武帝时秘书监卫将军冀州刺史、殿中尚书等,累迁至侍中
以与元顺不谐,谢事还家。
孝庄帝立尔朱荣征之。
见荣于邙山,捧手不拜。
尚书令司空公。
元颢,以为兖州刺史败而止。
全后魏文·卷三十四
字永业,亮子。
太和中,除员外郎,侍学东宫,转太子舍人
琅邪长公主,拜驸马都尉散骑侍郎,领京兆王愉文学
宣武即位,迁通直散骑常侍高阳王雍友。
袭父爵顿丘郡公,进散骑常侍,领主衣都统
秘书监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光禄卿,又迁卫将军太常卿
中书令
孝明时,转七兵尚书,徙殿中尚书
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中书监,复为侍中,领本邑中正
特进仪同三司
去职。
孝庄时,授尚书令司空,进爵为王,仍加侍中
寻降王复本爵。
普泰元年卒,赠太保冀州刺史谥曰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