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物库 元朝
敬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易州人字威卿
好学能文。
以荐为殿中知班
选充中书省掾,典海运文牍,不受朱清张瑄贿赂。
大德间吏部主事监察御史
至大初,擢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治书侍御史,以忤宰臣,左迁转运使
场官之贪污者,盐课收入大增。
延祐间累官中书参知政事
天历初,以平章政事告归,家居十余年,勤学不废。
卒谥文忠
释茂元 1273 — 1357
松隐
茂禅师
字实庵
奉化郑氏子。
自幼喜趺坐。
十六依传法寺希颜出家。
使司米盐细务。
师叹曰。
离家为求道。
苟羁绁于此。
何异狗苟蝇营者耶。
乃潜行大江之西。
见南涧泉公。
师昼夜系念。
无须臾间断。
一夕。
月下炤。
起步檐隙间。
闻泉声有触。
遽往白之泉公。
泉公曰。
此间寻常施设。
不足发子大机大用。
盍往见古林茂公乎。
师即担簦启行。
既至。
古林问曰。
尔来欲何为。
师曰。
正为生死事大。
特来求出离尔。
林曰。
子明知四大五蕴。
是生死本根。
何缘入此革囊耶。
师儗议欲答。
林以杖击之。
师豁然有所悟入。
自是机辩峻绝。
纵横自如。
林深器之。
命居第一座。
至正壬午
宣政院
命长瑞云之清凉。
学徒奔凑。
机锋相加。
如兔走鹘落。
瞬目辄失。
沙门至问。
对未竟。
以手拍地而笑。
师曰。
滞货何烦拈出耶。
沙门嘘一声。
师厉声喝之。
沙门有省而去。
住清凉十五年
时退隐东堂。
影不出山。
凝尘满席。
元明良公。
师法侄也。
迎归天童之此轩。
一旦示微疾。
左右请书偈。
师举手指心曰。
我此中廓然。
何偈之为。
端坐凭几。
握右手为拳。
以额枕之而逝。
世寿八十五。
腊七十。
引龛行茶毗法。
火方举。
忽有物飘洒晴空中。
似雪非雪。
霏微缤纷。
盘旋烈𦦨之上。
至火灭乃已。
盖天华云。
火后舍利如珠玑者。
颇众。
宋文宪序曰。
闻方策所载。
灵僧示灭。
多有天华之祥。
或者谓。
大乘境界。
去来无迹。
奚以神异为事。
殊不知末习浇漓。
人怀厌怠。
苟无以耸动瞻视。
何以表真悟
而启正信哉。
示现微权。
固与诸法实相同一揆。
有如师者其事。
盖无让于古云。
禅师松隐者。
明州郑氏。
为古林大茂之嗣。
开法郡之清凉。
晚则高枕此轩。
湖海莫得而亲疏之。
共称为此轩铁老人。
老人常捋须笑曰。
释迦老子
塞井为臼。
达磨大师
以油益薪。
临济德山聻。
自点胸曰。
还较此轩百步。
复呵呵大笑。
是时所归仰者。
必指大茂小茂云。
少时常终日不言。
夜则趺坐。
其母恶之。
推使仆。
辄达旦。
目不少瞑。
年十六。
杭州法寺希颜落发。
颜以寺务属小
私叹曰。
以道故弃家。
胡为复入其家耶。
乃弃去孤游。
时云居有南涧泉禅师
鄱湖而谒之。
频为饶舌。
益不领。
乃疑宗师有密语。
故曰祖祖相授。
既有授受。
则教外别传之旨。
复安在哉。
于是。
不离南涧左右。
哀求不已。
南涧悯之。
乃谓曰。
子缘不在此。
当今有古林者。
乃横川之仲子。
现住饶州永福。
去此不远。
子宜往之。
或可发子之机。
如不相契。
紧抱一经一咒。
以待来生参禅可也。
奋走永福
见古林。
古林问曰。
道者来何所图。
对曰。
生死事大。
求出离耳。
曰。
你明知四大五蕴。
是生死根本。
何缘撞入此革囊中。
又拟对。
古林击之。
辄證于棒下。
乃趋出。
急搭伽黎向云居。
展拜曰。
禹力若不到。
河声流向西。
久之。
辞还两浙
古林曰。
教育英材。
贵顺时宜。
你以古而行今。
吾恐你与时违耳。
时违而欲唱道。
不亦难乎。
茂对曰。
以古而行今者。
俭也。
顺今而非古者。
奢也。
俭之病也。
不过无人。
然是其人亦至矣。
奢之弊也。
则狮虫出焉。
狮虫既出。
必成厉阶。
故传云。
与其奢也宁俭。
其今日之谓与。
古林贤之。
既还浙。
游道峰分月江印之座。
于法门轻重。
不阿其意。
每以事拂
不怿。
良久曰。
首座
乃人天眼目。
所见甚当。
识者两贤之。
至正壬午
出世清凉。
剿绝枝蔓。
纯以真实接人。
有僧才申问。
便以手拍地而笑。
曰。
滞货何劳拈出。
僧乃嘘。
便喝。
僧彻旨而去。
每疾时弊。
架声名罗禅者。
又疾禅者乏正因。
上他勾当
互相热瞒。
上者。
以为一期佛事毕。
下者。
以为多生事足。
故燕坐常失声曰。
痛哉痛哉。
胡僧再来。
无复柰何。
遂退隐东堂。
屏绝人事。
天童元明良。
建朝元阁。
阁外更筑此轩而迎
喜就之。
良父事茂公
常勖良住持。
莫取先名。
须责晚效。
茂老且耄矣。
忽与侍者约期而死。
侍者请留偈。
曰。
此中廓然。
何偈为哉。
遂端坐凭几。
握右手为拳。
枕额而逝。
越七日色明顶温。
引龛。
阇维于太白峰前。
炬方举。
空中有物。
飘洒缤纷。
非雨非雪。
盘旋烈𦦨上。
火灭乃已。
识者曰。
天花也。
获舍利如珠者不胜计。
塔于瑞云山
谥曰佛光普炤禅师
赞曰。
丹沙出神龛。
啖之鸡犬。
鸡犬立化麟凤。
验实效也。
松隐生平语句。
味之者。
岂独为麟为凤而已哉。
则其实效。
更当何如也。
或惊公之作略。
别有一壶风月。
嗟乎。
曹溪波浪相似。
而人被陆沉。
公之有补于当时。
古今孰得而浅深之。
燕铁木儿元 ? — 13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3 【介绍】: 铁又译作帖。
钦察人
床兀儿子。
初为海山(武宗)宿卫,从镇朔方,特受爱幸。
及即位,拜同知宣徽院事
仁宗皇庆元年,袭左卫亲军都指挥使
泰定帝时,累迁佥书枢密院事
泰定帝崩,在大都定策立武宗文宗,时丞相倒刺沙在上都泰定帝阿速吉八,出兵南下。
燕铁木儿击败之。
封太平王,拜中书右丞相。
而初议本拟立文宗兄明宗文宗以路近先至得立,明宗至和林以北即位,以文宗皇太子
燕铁木儿遂与文宗毒杀明宗
文宗即位后,拜为右丞相,独揽大权,沉溺酒色。
文宗死,立明宗子(宁宗),宁宗旋死。
文宗后定议立妥欢帖睦尔(顺帝)。
燕铁木儿意不自安,溺血死,谥忠武
李源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关中人字仲渊号冲斋
历官四川行省员外郎
卜居蚕茨,植竹十万个,名万竹亭,兄弟对床,吟哦其中。
累迁翰林侍读学士
仕至云南行省参知政事
有《仲渊集》。
源道字仲渊号冲斋关中人
宦学三川,历四川行省员外郎
与弟叔行乐成都风土,卜居蚕茨,买田百馀亩,因所居植竹十万个,覆以白茅,颜曰「万竹亭」,兄弟对床吟哦其中。
后入为监察御史
延祐中,迁翰林直学士,出为云南肃政廉访使
累迁翰林侍读学士,出为云南行省参知政事
仲渊尝自录其五言诗,题曰《宗雅》,蜀郡虞集序之曰:五言之道,近世几绝,数十年来,人称涿郡卢公
仲渊自序,亦属意卢公,然仲渊来朝廷为学士,而卢公去世已久,独吴兴赵公深知之,至以为上接苏州,信知言哉!
临川吴澄序曰:仲渊易直而气劲健,其为诗也肖其人,古体五言如生在魏、晋,略不涉齐、梁以下光景。
七言杂言,翩翩乎钟山丞相雪堂学士之间而无留难。
约之而为近体也亦然。
今古诗散亡,止录近体数首。
杜本元 1276 — 1350
相关著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6—1350 【介绍】: 清江人字伯原号清碧
博学,善属文。
隐居武夷山中。
文宗即位,闻其名,以币征之,不赴。
顺帝时以隐士荐,召为翰林待制奉议大夫,兼国史院编修官,称疾固辞。
为人湛静寡欲,尤笃于义。
天文、地理、律历、度数、无不通究,尤工于篆隶。
有《四经表义》、《清江碧嶂集》等。
字伯原临江清江人
博学善属文,江浙行省丞相忽剌木得其所上救荒策,大奇之,力荐之上,召至京师
武宗晏驾,去隐武夷山中。
文宗江南,闻其名,及即位,以币徵之,不赴,书《周书·无逸篇》以进。
至正三年春丞相脱脱以隐士荐,授翰林待制,兼国史编修官
使者趣之行,至杭州,以疾笃辞归。
伯原为人湛静,无疾言遽色,笃于行义。
所著有《四经表义》、《六书通编》、《十原》等书。
学者称为清碧先生,年七十有五,卒于武夷
门人程嗣祖录其遗诗为《清江碧嶂集》。
伯原自谓得浦城杨仲弘诗法,尝集宋末遗民二十九人诗百篇,题曰《谷音》。
平日所作诗,未尝存稿,或问之,笑曰:亦尝念之。
然观《艺文志》所古人文集,何翅千百,今其存者,百无一二,又有幸不幸焉。
故不必存也。
今集中所,应酬俚率,殊不称其名。
又安知伯原之不欲存稿者,非自为藏拙地耶!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伯原临江清江人
至正二年处士荐授翰林待制国史编修官引疾笃辞有清江碧嶂集
别吉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人阿速氏。
拔都儿子。
武宗至大中,积官怀远大将军
丞相燕铁木儿擒倒剌沙党乌伯都剌等,领诸卫军守居庸关及诸要害地。
文宗天历初,从丞相击败王禅军。
伯颜元 ? — 13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40 【介绍】: 蒙古蔑儿吉䚟氏。
明达果断。
十五岁侍武宗于藩邸。
大德间从征海都累捷。
武宗立,拜御史中丞
尚书平章政事。
仁宗时,拜江南行台御史中丞,升御史大夫,改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泰定帝泰定间江西河南行省平章政事
帝卒,从丞相燕铁木儿迎立怀王图帖睦尔(文宗),扈从北行。
文宗至顺间封浚宁王
顺帝即位,拜中书右丞相,进太师
唐其势谋乱,奉诏诛之。
封秦王,为大丞相
秉国钧,专权自恣,帝患之,与其侄脱脱等谋,乘其出猎,出之为河南行省左丞相
寻徙南恩州阳春县安置,病死于道。
陈柏元 ? — 13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9 【介绍】: 泗州人字新甫号云峤
尝为侍仪舍人
馆阁诸老、朝省名公折辈行与交,称陈公子。
历官太常太祝,累迁余姚州同知
性豪宕结客,积金七屋,不数年散尽。
不乐小官,怒骂宰相
年逾六十,不得志而卒。
字新甫号云峤泗州人
其祖平章,故宋制置,即龙麟洲琵琶亭以讥之者。
尝为侍仪舍人馆阁诸老、朝省名公,莫不折辈行与交,咸称之曰陈公子。
官至太祝,年逾六十,不得志而卒。
临终作偈,有「前身本是泗州僧」之句。
云峤性豪宕,结客,积金七屋。
不数年散尽,平日喜居钱塘,不乐小官,怒骂宰相
尝被命监铸祭器于杭。
无锡倪元镇慕其名,来见之,张燕湖山间,罗设甚至,酒终为别,以一帖馈米百石,云峤命从者移置近所,举巨觥,引妓乐驺从者而前,悉分散之,顾倪曰:吾在京即熟尔名,云南士之清者,他无与比,其所以章章者,盖以米沽之也,请从今日绝交。
且骂诸尝誉之者,时张伯雨在坐,不胜跼蹐,其豪气类如此。
和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蒙古乃蛮台氏。
袭父职为后卫亲军百户
武宗至大三年,进后卫亲军副千户
仁宗延祐二年,从元帅乞住镇压赣州蔡五九起事。
泰定帝致和元年,从丞相燕帖木儿击败上都倒剌兵。
累功领八卫把总金鼓都镇抚司事。
僧允若元 1280 — 13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0—1359 【介绍】: 僧。
绍兴人俗姓李字季蘅号浮休又号若耶
九岁能通《春秋》,十五岁受具戒。
历主兴化教、园通、天竺灵山等寺。
后退居云门,为云门三高之一。
善诗,为文雄健有法,赵孟頫称之为僧中御史
有《内外集》。
释允若季蘅浮休因云门之傍有若耶溪又号若耶
郡之相里人。
年九岁能通春秋大义。
父母钟爱之。
稍长翛然有绝尘之趣。
遂依云门元和尚
十五祝发为大僧。
随渡涛江。
首谒大山恢法师于杭之兴福。
山授以天台四教仪金錍十不二门指要钞诸书。
一览而知大旨。
湛堂主南竺往依焉。
法智所结立阴观别理随缘六即蛣蜣理毒性具等文靡不精究。
至于思清之兼业昭圆之异说齐润之党邪仁岳之背正。
亦皆察其非是。
于是湛堂甚器重之俾司宾客
元至治初湛堂奉诏入燕都校大藏。
因奏若之行业锡以慈光圆照之号。
即命出住昌源净圣院。
其院颇颓弊。
乃力为经度。
田芜者辟之。
室圮者葺之。
三年遂成巨刹。
湛堂复招之。
徕归命居第一座摄众规范。
泰定中复出主杭之兴化
时与天岸济我庵无玉庭罕三公
道望并峙湖上。
世称为钱塘四依
未几退居越之云门。
又与断江恩休耕逸。
临风吟咏不知夕阳在树。
又称为云门三高
至正住越之圆通迁上竺。
其山旧有缨络泉涸久。
至持锡叩岩祷曰。
苟吾缘在是泉当为我一来。
不然则涸如故。
言讫泉涌出渊冷渐盈。
户部尚书贡师泰称比慈云之重荣
命之曰再来泉。
复退隐云门。
筑精舍专修法华三昧为暮年净业。
会天下大乱干戈纷扰。
众欲拥避去。
斥曰。
难可苟免乎。
吾对将至。
待以酬之。
众遁独危坐。
贼众入其舍。
毅然不为屈。
辞色俱厉。
贼首知为有道者约退。
一贼独怒直前挥刃中之。
白乳溢出于地。
元至正十九年二月二十九日也。
世寿八十僧腊六十有五。
贼退众归荼毗。
舍利如菽算。
平生风度简远不妄言笑。
赵孟頫称为僧中御史
得法弟子集庆友奎演福良谨延庆如莹隆德法让净圣圆證干人。
所著内外集黄溍为叙。
允若
字季蘅
自号浮休子
族相里氏。
越人也。
代为簪缨。
师生有绝尘之趣。
初为童子。
给侍云门元上人
十五圆具。
为大僧。
虎林
谒恢大山于兴福。
自是习天台教。
湛堂澄公
主南天竺。
师与焉。
声入心通。
知解日至。
湛堂甚器之。
既出世净圣矣。
湛堂念之弗置。
招之徕归。
请居第一座。
摄众千馀人。
持规峻整。
经其指示。
多所悟入。
泰定中
行宣政院
请主兴化
当是时。
倡道杭之南北两山者。
天岸济
我庵无
玉庭罕。
与师皆有重望。
人称为佛海会中四天王。
居亡何退居云门。
视荣名利养。
恬不屑意。
翱翔岩壑间。
时同断江恩师休耕逸师。
临风笑咏。
不知夕阳之在树。
君子又目之。
云门三高师
前后凡四座道场。
教雨所及。
如甘露醍醐。
饮者心泰然。
终以云门为归。
筑深居精舍。
以法华观慧三昧。
为暮年净行。
会天下大乱。
于戈纷扰。
法师与之。
遇胁以白刃。
毅然不为屈。
辞色俱厉。
因遇害。
白乳溢出于地。
寿八十。
腊六十有五。
兵退阇维之。
获舍利如菽者算。
瘗于云门山之麓。
师风度简远。
暮年神气完固。
刘伯温
称其诗文古雅峻洁。
而有奇风。
故一时名。
公卿咸倾倒焉。
师素履之美。
虽不获考。
终命而定业所制。
在古贤圣或未免。
初无伤乎道德之崇高也。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允若字季蘅号浮休,因云门之傍有若耶溪,后又号若耶,郡之相里人。
年九岁,能通《春秋》大义,父母钟爱之。
稍长,翛然有绝尘之趣,遂依云门元。
十五祝发为大僧,随渡涛江,首谒大山恢于杭之福山,授以《天台四教仪》、《金錍》、《不二门指要钞》诸书,一览而知大旨。
湛堂主南竺,往依焉。
法智所结,《立阴观别理》、《随缘六即》、《蛣𧏙理毒性具》等文,靡不精究。
至于恩清之兼业,昭圆之异说,齐润之党邪,仁岳之背正,亦皆察其非是。
于是,湛堂甚器重之,俾司宾客
元至治初湛堂奉诏入燕都校大藏,因奏若之行业,锡以“慈光圆照”之号,即命出住昌源净圣院。
其院颇颓弊,乃力为经度,田芜者辟之,室圯者葺之,三年遂成巨刹。
湛堂复招之徕归,命居首座,摄众规范。
泰定中,复出主杭之兴化,时与天岸济我庵无、玉庭罕三师道望,并峙湖上,世称为钱塘四依
未几,退居越之云门,又与断江恩、休耕逸,临风吟咏,不知夕阳在树,又称为云门三高
至正,住越之圆通,迁上竺,其山旧有缨络泉,涸久。
至,持锡叩岩,祷曰:“茍吾缘在是,泉当为我一来,不然则涸如故。
”言讫,泉涌出,渊泠渐盈。
户部尚书贡师泰,称比慈云之重荣,命之曰“再来泉”。
后退隐云门,筑精舍,专脩法华三昧,为暮年净业。
会天下大乱,干戈纷扰,众欲拥,避去。
斥曰:“难可茍免乎,吾对将至,待以酬之。
”众遁,独危坐,贼众入其舍,毅然不为屈,辞色俱厉,贼首知为有道者,约退。
一贼独怒,直前挥刃中之,白乳溢出于地,实元至正十九年二月二十九日也。
世寿八十,僧腊六十有五。
贼退,众归,荼毗舍利,如菽算。
平生风度简远,不妄言笑,赵孟頫称为僧中御史
得法弟子集庆、友奎、演福、良谨、延庆如莹隆德、法让、净圣、圆證十人。
所著《内外集》,黄溍为叙。
答里麻元 1279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9—? 【介绍】: 元哈剌火州人
弱冠入宿卫
成宗时召拜监察御史,弹劾丞相铁木迭儿专权贪肆,风纪大振。
后以铁木迭儿复相,辞去。
旋除燕南道廉访副使
泰定初,升福建廉访使
文宗即位,迁淮东廉访使,召拜刑部尚书
顺帝时陕西行台中丞致仕。
僧祖铭元 1280 — 13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0—1358 【介绍】: 僧。
庆元奉化人字古鼎俗姓应
年五十四始出主隆教寺,迁杭州径山,赐号慧性宏觉普济大师
有《古鼎外集》。
祖铭字古鼎,奉花应氏子。
年十八,从金峨横山锡公学出世法,二十五得度。
竺西坦公主天童,使掌书记,后遍参诸尊宿,闻元叟灵隐,往谒焉。
言下豁然开悟,元统元年,始自径山出住昌国之隆教,迁普陀,复迁中天竺。
至正七年,还主径山,锡号慧性文敏宏学普济禅师
十七年,退居妙明庵。
十九年书偈而逝,有《四会语录》暨外集若干卷,古鼎洞彻玄微,踔厉纵横,袁伯长胡汲仲黄晋卿虞伯生欧阳原功皆称慕之。
原功赠诗,有「上人能举龙文鼎,坐断淩霄第一关」之句。
初在中竺时,有童子仇姓者,从师荷包笠。
夜宿苏之承天寺,见空中有一宝鼎
左右翼卫皆天神,曰:「天帝以此鼎还赐径山
」诘旦以事质其僧,曰:「此必古鼎师还迁径山也。
」俄而径山命下,闻者异之。
师讳
临济十五世孙。
四坐道场。
将示寂。
谓其徒曰。
观世音持莲华至矣。
安坐而逝。
火化。
舌根齿牙数珠不坏。
五色舍利无数。
国史危先生为之碑。
有四会语录行世。
祖铭
字古鼎
奉化应氏子。
幼颖悟。
不近荤食。
稍长学通百氏书。
而尤嗜佛典。
年十八厌处尘俗。
从金峨锡公。
学出世法。
二十五得度受具戒。
出游诸方。
首依竺西坦公。
记室
复走闽浙。
多所参访。
莫有契者。
元叟灵隐
师往谒焉。
一语之下。
遂坦然无疑滞。
久之。
臻其阃奥。
一时德誉蔼著。
所与交游。
皆雅望之士。
去留为丛林重轻。
而师愈谦抑自持。
有以舆从为相迎者。
悉谢绝之。
唯杖履而已。
顺帝元统元年
师五十有四。
始自径山出。
昌国之隆教。
学者不惮步险。
争愿趋往座下。
后八年
迁普陀。
浙东都元帅完者都公
威震海上。
而于师至礼甚恭。
日本商航。
奉国命。
盛赍金币来聘。
师每避去。
未几。
迁中天竺。
至正七年
还主径山
师在中竺时。
有童子仇姓者。
从师荷包笠。
夜宿苏之承天寺
见空中有一宝鼎
左右翼卫皆天神。
若有所告曰。
天帝以此鼎。
还赐径山
诘旦以事质。
其僧曰。
此必古鼎师
还迁径山也。
因与之俱来。
为求给役。
俄而径山命下。
闻者异之。
朝廷以师法席之盛。
锡号慧性文敏宏学普济禅师
十一年
颖豪乱作。
师治妙明庵于放生池上。
曰。
吾将老于是。
十七年
杭再兵。
师退而庵居。
又数月。
苗獠焚掠径山
丞相达识帖木迩。
延师入云居庵
暇则诣师问道。
请礼弥笃。
一日请看经次。
师惟默坐。
公问。
长老何不看经。
师云。
寻行数墨为看经耶。
公无语。
师翻经云。
老僧看经。
看经去也。
公以手覆经云。
请与说破。
师云。
伊尹公阿谁做。
公遂领悟。
已而示微疾。
更衣危坐。
致书丞相
嘱以外护佛法之意。
俄而指语其徒曰。
观世音金台至矣。
吾平生兼修之功。
有验也。
乃大书偈曰。
生死纯真。
太虚纯满。
七十九年。
摇篮绳断。
书已掷笔而逝。
留七日。
颜貌如生。
行院概郡府官僚。
设俎奠于道。
茶毗。
舌根数珠不坏。
得五色光舍利无算。
建塔于径山及隆教普陀青山。
有四会语录。
暨外集若干卷。
传于世。
师意度直率。
不为缘饰。
居处物用。
清苦淡泊。
晨兴盥颒以至浣濯。
未尝役童仆。
自幼至耆年。
未尝少休。
修净业礼观音像。
日必千拜。
而于大法。
洞彻玄微。
开示直截。
踔厉纵横。
应变无穷。
虽门庭峻拔。
若不可少杀。
随其夙器。
慈悲诱掖成就为多。
至于文学
乃师之世业。
里中袁文清公桷
金华胡公长孺
黄公溍
蜀郡虞文靖公集
长沙欧阳公玄
咸称慕之。
见诸文字者。
举可徵已。
古鼎禅师
讳祖铭
出于四明应氏。
风骨轩昂。
谈论超人意表。
得道于元叟端公
出世。
谈禅之会有四。
皆名山广泽之中。
四众围绕。
其升堂入室之鼓。
日不停声。
当是时。
六宗之徒。
互相犯诤。
著书千百言以解之。
声达朝廷。
朝廷赐号。
慧性文敏弘学普济禅师
丛林共美其功。
楚石琦有语曰。
具眼宗师。
超方哲匠。
传列祖之灯。
息六宗之抗。
身非身相非相。
天教擎在千峰上。
初与楚石
同参元叟端
端公喜怒不测。
所举者皆流俗鄙事。
所诃者皆贤圣章句。
大疑之。
乃诣端公之室。
呵呵大笑。
曰。
自远趋风。
师何谑耶。
端公蓦起顿足曰。
山僧罪过不少。
瞠愕而却。
书记寮虚职。
林首座
欲举补之。
曰。
见弹而求鸮炙。
不亦早乎。
林曰。
何谓也。
曰。
待渠识得西来意方可耳。
不然流成文字蠹鱼。
何益哉。
闻大惭陨涕。
自誓求决大事。
一日参罢。
复进曰。
黄龙南倾心。
请益于慈明。
慈明屡诟骂之。
何也。
曰。
赵州道
台山婆子。
被我勘破。
与慈明笑曰。
是骂耶。
为复肝胆相似。
为复鼻孔不同。
曰。
一对无孔铁锤。
曰。
立悟去。
又且如何。
曰。
病眼见空花。
曰。
金沙混杂。
政未得在。
又拟进语。
震声喝之。
失声笑曰。
祖铭此回做得书记也。
端公亦笑而许之。
住后僧问。
如何是佛。
曰。
秤锤蘸醋。
又曰。
如何是佛向上事。
曰。
仰面不见天。
僧曰。
云门乾矢橛。
又作么生。
曰。
不是好心。
僧曰。
乾矢橛与秤锤蘸醋。
相去多少。
曰。
镬汤里𨁝跳。
僧又拟问。
便喝。
言行平易。
不以绳墨制学者。
尝曰。
沧海有择流之心。
则成牛迹。
春日有偏炤之意。
仍似萤光。
所以大冶烹金。
不须九转。
众生成佛。
只在刹那。
分之别之。
远之弃之。
岂大慈长者之心哉。
晚住径山
禅流益心归之。
恕中愠
早受业于元叟
既出游方。
径山之席。
乃归访
蒙堂
间与商确古今。
于是二公互相肯可焉。
出世灵岩
法嗣紫箨道公。
复称之。
或曰。
愠公向亲先老人。
今其背德承绍无名老衲
师反奖之。
何也。
曰。
不然。
当今吾老人之望。
故重天下矣。
裨贩之徒。
往往承虚接响。
愠公得意于紫箨。
不以声名而忘其本。
节操如此。
岂可及哉。
年垂耄。
爱携衲子山游。
不计远近。
意得即到。
归便高枕。
鼻息如雷。
一日命侍者遍插香。
声钟告寂。
众趋绕之。
则宴然侧身长往矣。
有遗偈曰。
生死纯真。
太虚纯满。
七十九年。
摇篮绳断。
其门下继居径山者。
象源淑也。
径山
百尔躬先率之。
勤奋乃言。
先老人。
弗以絮务劳贤者。
淑曰。
安有贤者。
而弗劳乎。
于是。
冰风四峻。
廉士大集。
一日趋出门。
大叫曰。
杀来了。
杀来了。
众惊集。
淑乃庄立蜕去。
其次门人力金者。
主持天界。
张起岩元 1285 — 135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5—1353 【介绍】: 济南人字梦臣号华峰
博学能文,尤工篆隶。
初以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一度摄县事,听断明允
仁宗延祐二年进士第一,除同知登州事。
集贤修撰,历国子监丞监察御史
丞相倒刺沙诬陷御史台臣,力争于泰定帝前,事乃得释。
侍御史、燕南廉访使,搏击豪强,不少容贷。
顺帝时诏修辽、金、宋三史,入翰林承旨,充总裁官
以熟于金代掌故及宋儒道学原委,于史稿多所改正。
史成致仕。
有《华峰漫稿》、《华峰类稿》、《金陵
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徙家济南
延祐乙卯进士,除同知登州事,改集贤修撰,转国子博士,升监丞,进翰林侍制,兼国史院编修官
丁内艰,服除。
监察御史,迁中书右司员外郎,进左司郎中,拜太子右赞善
丁外艰,服除,改燕王府司马,拜礼部尚书知制诰修国史,知经筵事。
江南行台侍御史,入为中台侍御史,转燕南廉访使,升江南行台御史中丞,拜翰林学士承旨
俄拜御史中丞,诏修辽、金、宋三史。
复入翰林承旨,充总裁官,积阶至荣禄大夫
史成,上疏乞骸骨归,卒年六十九,谥文穆
梦臣面如紫琼,美髯方颐,而眉目清扬可观。
博学有文,熟于金源典故,史官立言未当,梦臣据理窜定,深厚醇雅,理致自足。
善篆、隶,自号华峰真逸,有《华峰漫稿》、《类稿》、《金陵》若干卷。
先是至元乙酉三月乙亥太史奏文昌星明,文运将兴。
元世祖行幸上京明日仁宗降生于儒州是夜梦臣亦生。
其后仁宗践祚,始诏设科取士。
及廷试,梦臣遂为第一人。
论者以为非偶然也。
维基
张起岩(1285年—1353年)字梦臣号华峰
元朝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祖先为章丘人,五世祖时迁至禹城(今山东省禹城县)高祖张迪徙至历城
起岩延佑二年(1315年)左榜进士第一名
历官侍御史
泰定时,为监察御史,与丞相倒剌沙不合。
文宗时,拜礼部尚书,再转中书参议
至元年间,担任南台御史,后入中台,再转为燕南廉访使
至正十三年(1353年)卒。
主要活动
  • 1315年,状元,延祐二年(1315年)乙卯科廷試金榜,左榜,漢人、南人,第一甲,賜進士及第
马祖常元 1279 — 13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9—1338 【介绍】: 光州人,先祖为汪古部人字伯庸
仁宗延祐二年进士
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
劾奏丞相铁木迭儿十罪,帝黜罢之。
累拜御史中丞,持宪务存大体。
枢密副使
卒谥文贞
文章宏赡精核,以秦汉为法,自成一家言。
诗圆密清丽。
尝预修《英宗实录》。
有《石田文集》。
祖常字伯庸,世为雍古部,居靖州天山
高祖锡里吉思,当金季为凤翔兵马判官,子孙因号马氏
曾祖月合,乃从元南伐留,后徙光州
祖常七岁知学。
延祐初,贡举法行,乡贡会试皆第一,廷试为第二人。
应奉翰林文字,擢监察御史
劾奏柄臣铁木迭儿十罪,罢之。
柄臣复相,左迁开平县,因欲中伤之,退居光州
铁木迭儿死,乃除翰林待制
累迁礼部尚书,两知贡举,一为读卷官,寻参议中书省事,参定亲郊礼仪。
元统初,拜御史中丞,转枢密副使,辞归。
起为江南行台中丞,又改陕西,皆不赴。
至正四年卒,年六十。
河南行省右丞魏郡谥文贞
伯庸文章宏赡而精核,刮除近代南北文士习气,而专以先秦、两汉为法。
与姚文公燧、元文敏公明善,实相继后先。
尤致力于诗,大篇短章,多可传者。
所著曰《石田集》,以所居有石田山房也。
浙东廉访苏天爵请于朝,刻以行世。
序之曰:「公诗接武隋、唐,上追汉、魏。
后生争效慕之,文章为之一变。
会稽袁公、蜀郡虞公东平王公更唱迭和。
金石相宣,而文益奇。
史官陈旅亦曰:「公古诗似汉、魏,而律句入盛唐,散语得西汉之体。
文宗尝驻跸龙虎台祖常应制赋诗,尤被叹赏,曰:「孰谓中原无硕儒乎!」
主要活动
  • 1315年,进士
自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蒙古人
英宗时速古儿赤监察御史
治狱明断。
泰定帝时,纠参知政事庭玉赃罪,不报,即纳印去。
帝令人追之,使复任,即再劾庭玉
工部员外郎
文宗即位,除中书左司郎中,屡有建白。
累官浙西肃政廉访使
时有以驸马江浙行省丞相者,其宦竖恃公主势,令有司强买民间物,不从辄殴之。
自当逮之,械以令众,自是丞相府无敢为民害者。
召为同知经筵事。
后以忤权贵,左迁同知徽政院事。
释处林元 1279 — 1361年五月一日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处林字平山姓王氏仁和人也。
母黄氏,方诞之,旦有异僧过其家,持木刻梵僧像长尺许,遗其父曰:此即汝所生儿也。
言讫不知所往,其家人始异之。
年十二,即欲出家学佛,父母以其有夙因,弗夺也。
礼邑之广严寺僧广脩为薙度师。
年十七受戒具。
溯涛江,上金华山,谒及庵信于西峰
一见器之,命居侍席。
一夕,及庵燃纸沁膏以代烛,举示曰:“龙息吹灭,作何观念?
”因之有省。
会及庵迁主湖之道场,携与偕,遂典藏钥,分座说法。
冬至之夕,秉拂跻席,新学毕萃,发百馀问,随叩随应,响如钟鸣,辩同瓶泻,众皆叹服。
已而及庵化去,若失所依,闻虚谷陵在仰山,时门庭孤峻,莫有当其机者,因之江西求印焉。
初在众中,未有知者,一日为茶瓢僧作颂,虚谷读之不胜惊喜,曰:“宗门有人。
”乃处以副座,主宾之间,相与激扬。
此事犹灵树之待云门也。
久之去,游江汉湖湘间,遍礼祖塔而还。
皇庆癸丑,始出世于大慈山定慧禅院,瓣香所归,为及庵嗣。
延祐戊午嘉兴之当湖张氏新建兰若曰福源,请开山,乃为创立制度,重规垒矩,纤悉备具,昭示来者,有所遵守。
至元庚辰,迁中天竺。
三年,高公纳麟由枢密使行宣政院事,知有道行,贯通宗教,谓“净慈虚席,非有德望不容倖进”,遂迎主之。
学徒云集,动至万指,檀施泉涌,不期而至,因以馀力造建庭宇,观音罗汉诸殿,华饰备臻,近而祖堂,远而三塔,凡所宜有,皆一新之。
然林自奉则甚薄,二时粥饭,必首众赴堂,不厌粗粝,寒暑布衲而已。
至于勘辩学者,随机策励,皆得其归趣。
或滞于文字,必从容诱导,曰:“当知佛祖心传,不碍教相,乃成妙觉。
”居净慈十八年,始终如一日。
灵隐方燬于火,丞相达识帖睦尔起移住灵隐,将事复,已庀材具,会天下多故。
泰州张氏自苏入杭,明太祖以兵讨之未下,灵隐宿兵,殿材焚焉。
未几,兵事亦解,忽谓左右曰:“吾缘殆尽。
”遂入城别丞相与素所往还者,至净慈取纸笔作《辞世颂》,泊然而化。
元至正辛丑五月一日也。
寿八十有三,腊六十有六。
所著有《净居吟》二百馀首,虞文靖公集读之大喜,因为作记,叙其前代住持传次,赖之不坠。
高丽国王遣僧赉币迎阐宗旨,辞以老,其使乞所撰《四会法语》录之而去。
赵师鲁元 1285 — 13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5—1337 【介绍】: 元霸州文安县人字希颜
以官家子在太学,力学如寒士。
仁宗延祐初,为兴文署丞,补中书省掾,典章故实,律令文法,无不研习。
典铨选,平允无私。
泰定中,官监察御史,忠直不畏权贵。
宰相倒剌沙虽刚狠,亦服其敢言。
文宗天历中,官兵部侍郎
后出为河间路转运盐使,弃官归。
鲜于必仁
简介
字去矜号苦斋渔阳郡(治所在今天津蓟县)人。
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元英宗至治(一三二一到一三二三)前后。
其父太常典簿鲜于枢,“吟诗作字,奇态横生”(见《新元史·文苑·鲜于枢》),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
女嫁高昌王雪雪的斤之孙,江浙行省丞相荆南王朵尔的斤为妻,外孙伯颜不花的斤好学,晓音律。
必仁既受家学熏陶,又同妹夫家的维吾尔亲友交好,受到维吾尔音乐的影响,因此“工诗好客,所作乐府,亦多行家语”(见近人吴梅《顾曲麝谈》)。
释明孜
明孜
字舜田
浙之黄岩人
童幼读书。
记性绝人。
内典过目。
辄神解心领。
仙居三学寺
礼雪山景公落发。
闻天童坦禅师道望。
诣之一见。
问曰。
达磨不东来。
二祖不西往。
其意云何。
师应声曰。
金不博金。
水不洗水。
曰。
此子。
机锋敏绝。
宗门令器也。
因遍参耆硕。
若古林茂公。
原道公
东州永公
元叟端公
东屿海公。
尤器重之。
时日溪泳公。
居天宁。
拉掌三藏。
相与激扬宗旨。
声誉益著。
泰定初
始领陀。
天台净惠
仙居之广度。
处州之连山。
皆师敷座处。
寻谢院。
归隐雁山
为登高临深久计。
丞相别怯里不花。
强起王天宁。
辞不获。
乃笑曰。
出处随缘尔。
遂行。
先是寺毁于火。
师至升堂集众扬翇。
曰吾徒赤手。
尚能有所建立。
况兹寺力犹可为乎。
于是众志坚一。
施财以资经始。
曾不踰年。
而穹殿突堂。
重门修庑。
凡楼阁库藏之制。
靡不雄伟壮丽。
内外秩然。
行院上师行。
锡金襕衣。
佛智普慧之号。
师法轮初轫时。
每为三学诸宿所牵。
曰。
此吾师受经地。
其可使为他山重乎。
如斯至再。
累历望刹。
说法。
时众林立捧拥。
气肃如
闲则诗文自娱而已。
尝即中峰下。
辟室以居。
松下畜一鹤。
自号鹤松主人
每朝夕瀹茗款客。
引鹤起舞。
顾影蹁跹。
翛然自得。
外虑不入于心。
忽一日鹤死。
赋诗悼之。
不踰年。
师亦厌世矣。
师生赤城黄岩之野。
赫然名动东南。
生能被恩宠于朝。
死能使公卿贵人
奔走叹惜。
非其卓行高识。
有以异乎人者。
其何以致是。
葛闻孙元 1285 — 13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5—1345 【介绍】: 合肥巢湖人
少丧父,勉力学问,事母孝。
尝以贫出为州文学,既而云“此非养志之道”,遂归。
后为宰相荐,擢翰林国史院编修,不就,居家教授以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