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宫闱典.太皇太后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宫闱典

 第八卷目录

 太皇太后部汇考二
  辽〈太祖天显三则 道宗清宁三则〉
  宋〈英宗治平一则 神宗熙宁二则 元丰四则 哲宗元祐六则 孝宗淳熙一则 光宗绍熙三则 宁宗庆元四则 嘉泰一则 开禧二则 度宗咸淳一则 恭宗德祐二则 端宗景炎一则〉
  金〈熙宗天会三则 天眷一则 皇统三则 海陵天德一则〉
  元〈总一则 仁宗延祐一则 英宗至治二则 顺帝至元四则〉
  明〈太祖洪武一则 仁宗洪熙一则 宣宗宣德一则 英宗正统二则 宪宗成化一则 孝宗弘治二则 武宗正德二则 世宗嘉靖一则〉

宫闱典第八卷

太皇太后部汇考二

太祖天显二年冬十一月太宗即位。十二月庚辰,尊皇太后萧氏为太皇太后。
《辽史·太宗本纪》云云。按《德祖宣简皇后传》:后萧氏,小字岩母斤。遥辇氏宰相剔剌之女。男、子六人,太祖长子也。
天显八年十一月辛丑,太皇太后崩,遣使告哀于唐及人皇王倍。
《辽史·太宗本纪》云云。
天显九年二月戊寅,葬太皇太后于德陵。前二日,发丧于菆涂殿,上具衰服以送。后追谥宣简皇后,诏建碑于陵。
《辽史·太宗本纪》云云。
道宗清宁元年即皇帝位。九月,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以应圣节上寿设宴。
《辽史·道宗本纪》:重熙二十四年八月己丑即皇帝位。辛丑,改元清宁,大赦。九月庚午,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十二月戊子,应圣节上,太皇太后寿宴群臣,命妇。按《圣宗钦哀皇后传》:后萧氏,小字耨斤,生兴宗。圣宗崩,诬仁德皇后谋乱,徙上京,害之。自立为皇太后。重熙三年,后阴召诸弟议,欲立少子重元。重元以所谋白帝,帝收太后符玺,迁于庆州七括宫。六年,帝悔之,亲驭奉迎,侍养益孝谨。后常不怿。帝崩,殊无戚容。见崇圣太后悲泣如礼,谓曰:汝年尚幼,何哀痛如是。清宁初,尊为太皇太后。
清宁三年十二月戊辰,太皇太后不豫,曲赦行在五百里内囚。己巳,太皇太后崩。
《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清宁四年春正月壬申朔,遣使报哀于宋。夏五月庚午,上大行,太皇太后尊谥曰钦哀皇后。
《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英宗治平四年正月丁巳,太子即皇帝位。己未,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乘舆如万安太后之制。
《宋史·神宗本纪》云云。按《慈圣光献曹皇后传》:后,真定人。明道三年,郭后废,诏聘入宫。景祐元年九月,册为皇后。英宗立,尊后为皇太后;神宗立,尊为太皇太后。帝致极诚孝,所以承迎娱悦,无所不尽,从行登玩,每先后策掖。后亦慈爱天至,或退朝稍晚,必自至屏扆候瞩,间亲持膳饮以食帝。外家男子,旧毋得入谒。后春秋高,佾亦老,帝数言宜使入见,辄不许。他日,佾侍帝,帝复为请,乃许之,因偕诣后閤。少焉,帝先起,若令佾得伸亲亲意。后遽曰:此非汝所当得留。趣遣出。按《舆服志》:神宗嗣位,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其行幸依治平元年之制。而皇太后、皇后常出,只用副金涂银装白藤舆,覆以棕榈屋,饰以凤。辇官服同乘舆平头辇之制。于是诏太皇太后出入所乘,如万安太后舆,上设行龙六,制饰率有加。金铜车,礼典不载,则如旧制。
神宗熙宁元年三月戊子,作太皇太后庆寿宫。
《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熙宁二年,奉太皇太后玉册金宝。
《宋史·神宗本纪》不载。按《礼志》:熙宁二年,神宗尊皇太后曹氏为太皇太后,诣文德殿跪奉玉册授摄太尉曾公亮、金宝授摄司徒韩绛,礼毕,百官称贺。
元丰元年春正月乙丑,以太皇太后疾,驿召天下医者。
《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二年,太皇太后崩。帝改易山陵,加恩外戚。按《宋史·神宗本纪》:元丰二年冬十月己酉,太皇太后疾,上不视事。庚戌,罢朝谒景灵宫,命辅臣祷于天地、宗庙、社稷。减天下囚死罪一等,流以下释之。乙卯,太皇太后崩。戊午,诏易太皇太后园陵曰山陵。按《慈圣光献曹皇后传》:晚得水疾,侍医莫能治。元丰二年冬,疾甚,帝视疾寝门,衣不解带。旬日崩,年六十四。帝推恩曹氏,拜佾中书令,进官者四十馀人。
元丰三年,帝不视朝,为太皇太后上谥祔庙,加恩亲属。
《宋史·神宗本纪》:元丰三年春正月乙丑朔,以大行太皇太后在殡,不视朝。戊寅,上太皇太后谥曰慈圣光献。三月癸酉,葬慈圣光献皇后于永昭陵。乙酉,祔慈圣光献皇后神主于太庙。己丑,以慈圣光献皇后弟昭德军节度使曹佾为司徒兼中书令,改护国军节度使,馀亲属加恩有差。
元丰八年哲宗即位,尊太后高氏为太皇太后,权同听政礼官上垂帘之制。
《宋史·哲宗本纪》:元丰八年一月,神宗寝疾,宰相王圭乞早建储,为宗庙社稷计,又奏请皇太后权同听政,神宗首肯。三月甲午朔,皇太后垂帘于福宁殿,谕圭等曰:皇子性庄重,从学颖悟。自皇帝服药,手写佛书,为帝祈福。因出以示圭等,所书字极端谨,圭等称贺,遂奉制立为皇太子。戊戌,神宗崩,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甲寅,以群臣固请,始同太皇太后听政。己未,命中外避太皇太后父遵甫名。夏四月乙亥,诏以太皇太后生日为坤成节。按《礼志》:哲宗即位,太皇太后权同听政。三省、枢密院按仪注:未释服以前,遇只日皇帝御迎阳门,日参官并赴起居,依例奏事。每五日,遇只日于迎阳门垂帘,皇帝坐于帘内之北,宰执奏事则权屏去左右侍卫;事有机速,许非时请对,及赐宣召,亦许升殿。礼部、御史台、閤门奏讨论御殿及垂帘仪制,每朔、望、六参,皇帝御前殿,百官起居,三省、枢密奏事,应见、谢、辞班退,各令诣内东门进榜子。皇帝双日御延和殿垂帘,日参官起居太皇太后,移班少西起居皇帝,并再拜。三省、枢密院奏事,三日以上四拜,不舞蹈,候祔庙毕,起居如常仪。帘前通事以内侍,殿下以閤门。吏部磨勘奏举人,垂帘日引。应见、谢、辞臣僚遇朔、望参日不坐,并先诣殿门,次内东门,应抬赐者并门赐之。于是帝御迎阳门幄殿,同太皇太后垂帘,宰臣、亲王以下合班起居。常制分班十六,至是合班,以閤门奏请故也。礼官请如有祥瑞、边捷,宰臣以下紫宸殿称贺皇帝毕,赴内东门贺太皇太后。从之。按《宣仁圣烈高皇后传》:后亳州蒙城人。母曹氏,慈圣光献妃姊也,故后少鞠宫中。时英宗亦在帝所,与后年同,仁宗谓慈圣,异日必以为配。既长,遂成婚濮邸。生神宗皇帝。治平四年神宗嗣位,尊为皇太后;哲宗嗣位,尊为太皇太后。驿召司马光、吕公著,未至,迎问今日设施所宜先。未及条上,已散遣修京城役夫,减皇城觇卒,止禁庭工技,废导洛司,出近侍尤亡状者。戒中外毋苛敛,宽民间保户马。事由中旨,王圭等弗预知。又起文彦博于既老,遣使劳诸途,谕以复祖宗法度为先务,且令亟疏可用者。从父遵裕坐西征失律抵罪,蔡确欲献谀以固位,乞复其官。后曰:遵裕灵武之役,涂炭百万,先帝中夜得报,起环榻行,彻旦不能寐,圣情自是惊悸,驯致大故,祸由遵裕,得免刑诛,幸矣。先帝肉未冷,吾何敢顾私恩而违天下公议。确悚慄而止。光、公著至,并命为相,使同心辅政,一时知名士汇进于廷。凡熙宁以来政事弗便者,次第罢之。于是以常平旧式改青苗,以嘉裕差役参募役,除市易之法,逭茶盐之禁举边砦不毛之地以赐西戎,而宇内复安。契丹主戒其臣下,复勿生事于疆埸,曰:南朝尽行仁宗之政矣。蔡确坐《车盖亭诗》谪岭表,后谓大臣曰:元丰之末,吾以今皇帝所书佛经出示人,是时惟王圭曾奏贺,遂定储极。且以子继父,有何间言。而确自谓有定策大功,妄扇事端,规为异时眩惑地。吾不忍明言,姑托讪上为名逐之耳。此宗社大计,奸邪怨谤所不暇恤也。廷试举人,有司请循天圣故事,帝后皆御殿,后止之。又请受册宝于文德,后曰:母后当阳,非国家美事,况天子正衙,岂所当御。就崇政足矣。上元灯宴,后母当入观,止之曰:夫人登楼,上必加礼,是由吾故而越典制,于心殊不安。但令赐之灯烛,遂岁以为常。侄公绘、公纪当转观察使,力遏之。帝请至再,仅迁一秩,终后之世不敢改。又以官冗当汰,诏损外氏恩四之一,以为宫掖先。临政九年,朝廷清明,华夏绥定。宋用臣等既被斥,祈神宗乳媪入言之,冀得复用。后见其来,曰:汝来何为。得非为用臣等游说乎。且汝尚欲如曩日,求内降干挠国政耶。若复尔,吾即斩汝。媪大惧,不敢出一言。自是内降遂绝,力行故事,抑绝外家私恩。文思院奉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人以为女中尧舜。
哲宗元祐元年,上太皇太后高氏宫名,以久旱,诣寺观祷雨。又诏添设太皇太后出入仪卫之制。
《宋史·哲宗本纪》:元祐元年二月丁未,群臣上太皇太后宫名曰崇庆,殿曰崇庆寿康。按《五行志》:元祐元年春,诸路旱。正月,帝及太皇太后车驾分日诣寺观祷雨。按《仪卫志》:哲宗即位,元祐元年,诏太皇太后出入仪卫,并依章献明肃皇后故事。其不可考者,则依慈圣光献皇后之例。既而又诏:太皇太后出入仪卫,添御龙骨朵子直三十六人,御龙弓箭直四十五人,御龙弩直四十五人,皇城司禁卫五十人,马队三百五十人,东西班、茶酒班殿侍共一百人,快行增至二十人。军头引见司监官二员,并将带承局、等子,依随驾例祗应;钧容直并动乐殿侍,侧候开乐取旨。元祐二年,太皇太后高氏诏就崇政殿,受册礼官议受册之仪。
《宋史·哲宗本纪》:元祐二年三月壬戌,太皇太后手诏,止就崇政殿受册。四月己亥,太皇太后以旱权罢受册礼。九月乙卯,发太皇太后册宝于大庆殿。按《礼志》:元祐二年,诏太皇太后受册依章献明肃皇后故事,皇太后受册依熙宁二年故事,皇太妃与皇太后同日受册,令太常礼官详定仪注。右谏议大夫梁焘请对文德殿,太皇太后曰:大臣欲行此礼,予意谓必难行。焘对曰:诚如圣虑,愿坚执勿许。且母后权同听政,盖出一时不得已之事,乞速罢之。中书舍人曾肇亦言:太皇太后听政以来,止于延和殿,受辽使朝见,亦止于御崇政殿,未尝践外朝。今皇帝述仁祖故事,以极崇奉之礼,太皇太后傥以此时特下明诏,发扬皇帝孝敬之诚,而固执谦德,止于崇政殿受册,则皇帝之孝愈显,太皇太后之德愈尊,两义俱得,顾不美欤。太皇太后欣然纳之,乃诏将来受册止于崇政殿。寻以天旱权罢。未几,太师文彦博等以时雨溥澍,秋稼有望,请举行册礼,凡三请乃从。九月六日,发太皇太后册宝于大庆殿,发皇太后、太妃册宝于文德殿,行礼如仪。
元祐三年,太皇太后诏有司寻绎典故,于是檐子饰以龙凤,伞用红。
《宋史·哲宗本纪》不载。按《舆服志》云云。
元祐四年十一月己丑,太皇太后却元日贺礼,令百官拜表。
《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祐七年,以太皇太后本命,诏斋僧设醮内外录囚。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按《礼志》:元祐七年,诏:太皇太后本命岁,正月一日,京师及天下州军,各斋僧尼、道士、女冠一日,在京宫观、寺院,开建道场七昼夜,内外狱囚并设食三日。
元祐八年,以太皇太后高氏违豫行祈祷礼。及崩,上谥特建原庙。
《宋史·哲宗本纪》:元祐八年秋八月辛酉,以太皇太后疾,帝不视事。丁卯,祷于岳渎宫。辛未,祷于天地、宗庙、社稷。乙亥,祷于诸陵。九月戊寅,太皇太后崩。己卯,诏以太皇太后园陵为山陵。庚辰,遣使告哀于辽。十二月己巳,辽人遣使来吊祭。己巳,上太皇太后谥曰宣仁圣烈皇后。按《礼志》:元祐八年,太皇太后违豫,祈祷如元丰,仍致祷诸陵。又令南京等处长吏,诣祖宗神御所在建置道场。三省请奉安神御于治隆殿,以遵元祐初诏。复以御史刘极之言,特建原庙,庙成,名神御殿曰徽音,山殿曰宁真。
淳熙十六年二月辛未,光宗受禅,尊太后曰寿圣皇太后。
《宋史·光宗本纪》云云。按《宪圣慈烈吴皇后传》:后开封人,年十四,高宗为康王,被选入宫,王即帝位封和义郡夫人。进封才人。又为婉仪,寻进贵妃。绍兴十三年,诏立贵妃为皇后。高宗内禅,后称太上皇后。孝宗即位,上尊号曰寿圣太上皇后。上皇崩,遗诏改称皇太后。光宗即位,更号寿圣皇太后,以寿皇故,不称太皇太后也。
光宗绍熙元年春正月丙辰朔,帝率群臣诣重华宫,奉上寿圣皇太后、至尊寿皇圣帝、寿成皇后册宝。
《宋史·光宗本纪》云云。
绍熙四年九月己卯,上寿圣皇太后尊号曰寿圣隆慈备福皇太后。十一月癸未,帝率群臣奉上皇太后册、宝于慈福宫。
《宋史·光宗本纪》云云。按《宪圣慈烈吴皇后传》:绍熙四年,后寿八十,帝乃觐后,奉册礼,加尊号曰隆慈备福。
绍熙五年,宁宗受禅,改尊寿圣太后吴氏为太皇太后,代行祭奠之礼。
《宋史·光宗本纪》:绍熙五年六月戊戌,寿皇圣帝崩。壬寅,寿皇大敛。皇子嘉王复入奏事,诏俟疾愈,过宫行礼。丞相以下请皇太后垂帘听政,不许;请代行祭奠礼,许之。仍有旨:皇帝有疾,听就内中成服。乙巳,尊寿圣隆慈备福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寿成皇后为皇太后。按《宁宗本纪》:孝宗崩,光宗以疾不能出。壬寅,宰相请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不许;请代行祭奠之礼,从之。丁未,宰臣奏云:皇子嘉王,仁孝夙成。宜正储位,以安人心。越六日,奏三上,从之。明日,遂拟旨以进。是夕,御批付丞相云:历事岁久,念欲退閒。七月辛酉,留正以疾辞去。知枢密院事赵汝愚见正去,乃遣韩𠈁胄因内侍张宗尹以禅位嘉王之意请于太皇太后,不获。遇提举重华宫关礼,𠈁胄因其问,告之。礼继入内,泣请于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乃悟,令谕𠈁胄曰:好为之。𠈁冑出,告汝愚,命殿帅郭杲夜分兵卫南北。翌日禫祭,汝愚率百官诣大行柩前,太皇太后垂帘,汝愚率同列再拜,奏:皇帝疾,不能执丧,臣等乞立皇子嘉王为太子,以安人心。乃奉御批八字以奏。太皇太后曰:既有御笔,卿当奉行。汝愚曰:内禅事重,须议一指挥。太皇太后允诺。汝愚袖出所拟以进,云:皇帝以疾,不能执丧,曾有御笔,欲自退閒,皇子嘉王扩可即皇帝位。尊帝为太上皇,皇后为太上皇后。太皇太后览毕,曰甚善。乙丑,太皇太后命立崇国夫人韩氏为皇后。按《宪圣慈烈吴皇后传》:五年正月,帝率群臣行庆贺礼,嘉王侍侧,后勉以读书辨邪正、立纲常为先。夏,孝宗崩,始正太皇太后之号。时光宗疾未平,不能执丧,宰臣请垂帘主丧事,后不可。已而宰执请如唐肃宗故事,群臣发丧太极殿,成服禁中,许之。后代行祭奠礼。寻用枢密赵汝愚请,于梓宫前垂帘,宣光宗手诏,立皇子嘉王为皇帝。翌日,册夫人韩氏为皇后,撤帘。
宁宗庆元元年十一月戊戌,加上寿圣隆慈备福太皇太后尊号曰寿圣隆慈备福光祐太皇太后。按《宋史·宁宗本纪》云云。按《宪圣慈烈吴皇后传》:庆
元元年,加号光祐,迁居重华宫。
庆元二年冬十月戊申,率群臣奉上寿圣隆慈备福光祐太皇太后册宝于慈福、寿康宫。十一月庚寅,诣寿康宫,上《太上皇帝宽恤诏》
《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庆元三年,太皇太后吴氏崩,帝为服期推恩优免贫民。
《宋史·宁宗本纪》:庆元三年冬十月丙申,以太皇太后违豫,赦。十一月辛丑,太皇太后吴氏崩。乙巳,诏为大行太皇太后服期。十二月丁丑,以大行太皇太后攒宫,蠲绍兴府贫民明年身丁、折帛绵绢。按《宪圣慈烈吴皇后传》:三年十月,后寝疾,诏祷天地、宗庙、社稷,大赦天下,踰月而崩,年八十三。遗诰:太上皇帝疾未痊瘉,宜于宫中承重;皇帝服齐衰五月,以日易月。诏服期年丧。
庆元四年二月丙子,上大行太皇太后谥曰宪圣慈烈皇后。三月甲子,权攒宪圣慈烈皇后于永思陵。按《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嘉泰二年,作寿慈宫,迎太皇太后谢氏还内,上尊号册宝。
《宋史·宁宗本纪》:嘉泰二年八月己丑,诏作寿慈宫,请太皇太后还内。九月己酉,朝寿慈宫。冬十月乙亥,上寿成惠慈太皇太后尊号曰寿成惠圣慈祐太皇太后。十二月甲戌,率群臣奉上寿成惠圣慈祐太皇太后册宝于寿慈宫。按《成肃谢皇后传》:后,丹阳人。幼孤,鞠于翟氏,因冒姓焉。及长,被选入宫。淳熙三年,册为皇后,复姓谢氏。亲属推恩者十人。光宗受禅,上尊号寿成皇后。孝宗崩,尊为皇太后。庆元初,加号惠慈。嘉泰二年,加慈祐太皇太后。
开禧二年,太皇太后移居大内,赐缗钱百万,以犒军士。
《宋史·宁宗本纪》:开禧二年二月癸丑,寿慈宫火。甲寅,太皇太后移居大内,车驾月四朝。三月己亥,从太皇太后幸聚景园。十一月癸丑,太皇太后赐钱一百万缗犒赏军士。
开禧三年,太皇太后谢氏崩,谥曰成肃。
《宋史·宁宗本纪》:开禧三年正月辛卯,以太皇太后谢氏有疾,赦,是日崩。六月癸亥,遣富琯使金告哀。八月己巳,上大行太皇太后谥曰成肃皇后。九月乙酉,权攒成肃皇后于永阜陵。壬寅,祔成肃皇后神主于太庙。按《成肃谢皇后传》:三年崩,谥成肃,攒祔于永阜陵。后性俭慈,减膳半,每食必先以进御。服浣濯衣,有数年不易者。
度宗咸淳十年,嘉国公显奉遗诏即皇帝位,尊谢太后为太皇太后临朝听政。
《宋史·瀛国公本纪》:咸淳十年七月癸未,度宗崩,奉遗诏即皇帝位,年四岁,谢太后临朝称诏。丙戌,上皇太后尊号曰寿和圣福太皇太后。八月甲寅,太皇太后以老不能御正衙,命暂以慈元殿为后殿。按《理宗谢皇后传》:瀛国公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太后。年老且疾,大臣屡请垂帘同听政,彊之乃许。加封五代。太后以兵兴费繁,痛自裁节,汰慈元殿提举巳下官,省汎索钱缗月万。平章贾似道兵溃,陈宜中上疏请正其罪。太后曰:似道勤劳三朝,岂宜以一旦罪而失遇大臣礼。先削其官,后乃寘法贬死。京朝官闻难,往往避匿遁去。太后命揭榜朝堂曰:我国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小大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时艰,内则畔官离次,外则委印弃城,避难偷生,尚何人为。亦何以见先帝于地下乎。天命未改,国法尚存。凡在官守者,尚书省即与转一资;负国逃者,御史觉察以闻。
恭宗德祐元年六月辛未,太皇太后诏削尊号圣福字以应天戒。
《宋史·瀛国公本纪》云云。按《理宗谢皇后传》:德祐元年六月朔,日食既,太后削圣福以应天变。丞相王爚老病,陈宜中、留梦炎庸懦无所长,日坐朝堂相争戾。而张世杰兵败焦山,宜中弃官去。太后累诏不至,遗书宜中母,使勉之。十月,始还朝。太后又亲为书召夏贵等兵,曰:吾母子不足念,独不报先帝德乎。贵等亦罕有至者。是月,大元兵破常州,太后遣陆秀夫等请和,不从。宜中即率公卿请迁都,太后不许,宜中痛哭固请,不得已从之。明日当启行,而宜中仓卒失奏,于是宫车已驾,日且暮而宜中不至,太后怒而止。德祐二年春正月,太皇太后命称臣礼于元军。按《宋史·瀛国公本纪》:德祐二年春正月,陆秀夫等至大元军中,求称侄纳币,不从;称侄孙,不从。戊辰,还。太皇太后命用臣礼。按《理宗谢皇后传》:明年正月,更命宜中使军中,约用臣礼。宜中难之,太后涕泣曰:苟存社稷,臣,非所校也。
端宗景炎元年〈即德祐二年〉五月,帝即位于福州,上太皇太后尊号。八月,太皇太后至燕京,降寿春郡夫人。按《宋史·瀛国公本纪》:大元兵迫临安,徙封是为益王、
判福州,炳为广王、判泉州元兵至皋亭山,镇等奉之走婺州。丞相伯颜入临安,遣范文虎将兵趣婺,召镇以王还,镇得报即去,同走温州。太皇太后寻遣二宦者以兵百人召王于温,宜中沉其兵江中,遂入闽。按《理宗谢皇后传》:未几,大元兵薄皋亭山,宜中宵遁,文武百官亦潜相引去。二月辛丑,大军驻钱塘,宋亡。瀛国公与全后入朝,太后以疾留杭。是年八月,至京师,降寿春郡夫人。越七年终,年七十四,无子。
《宋史·纪事本末》:益王即位于福州,改元景炎,遥上帝尊号为孝恭懿圣皇帝,又上太皇太后尊号。

熙宗天会十三年即皇帝位。九月戊寅,尊太祖后纥石烈氏、太宗后唐括氏皆为太皇太后。
《金史·熙宗本纪》云云。按《钦宪皇后传》:后,纥石烈氏。天会十三年,尊为太皇太后,宫号庆元。按《钦仁皇后传》:后,唐括氏。熙宗即位,与太祖钦宪皇后俱尊为太皇太后,号明德宫。
天会十四年正月己巳朔,上朝太皇太后于两宫。丁丑,太皇太后纥石烈氏崩。二月癸卯,上尊谥曰钦献太后,葬睿陵。
《金史·熙宗本纪》云云。按《钦宪皇后传》:十四年正月己巳朔,熙宗朝于庆元宫,然后御乾元殿,受群臣贺。是月丁丑,崩于庆元宫。二月癸卯,祔葬睿陵。天会十五年正月癸亥朔,上朝太皇太后于明德宫。按《金史·熙宗本纪》云云。
天眷元年正月戊子朔,上朝明德宫。九月戊戌,上又朝明德宫。
《金史·熙宗本纪》云云。
皇统元年九月戊申,上至自燕京,朝太皇太后于明德宫。
《金史·熙宗本纪》云云。按《钦仁皇后传》:皇统元年,上自燕京还京师,朝谒于明德宫。明年,上如天开殿,皇子生,使使驰报太皇太后至天开殿,上与皇后亲迎之。
皇统三年,太皇太后唐括氏崩,上致祭,上谥祔葬恭陵。
《金史·熙宗本纪》皇统三年三月丁酉,太皇太后唐括氏崩。五月癸亥,上致祭太皇太后。七月丙寅,上再致祭于太皇太后。八月乙巳,谥太皇太后曰钦仁皇后。戊申,葬恭陵。
皇统四年正月乙亥,上祭钦仁皇后,哭尽哀。
《金史·熙宗本纪》云云。
海陵天德二年十月辛未,杀太皇太妃萧氏及其子任王隈喝。
《金史·海陵本纪》云云。按《崇妃萧氏传》:熙宗时封贵妃。天德二年正月,封元妃。是月,尊封太妃。海陵母大氏事萧氏甚谨。海陵篡立,尊大氏为皇太后,居永宁宫。每有宴集,太妃坐上坐,大氏执妇礼。海陵积不能平,及杀宗义等,诬太妃以隐恶,杀之,并杀所生子任王隈喝。

元制太皇太后上尊号进册宝及导从摄官之仪。按《元史·礼乐志》:太皇太后上尊号进册宝仪前期二日,仪鸾司设进发册宝案于大明殿御座之前,掌谒设进册宝案于太皇太后殿座榻前,设受册宝案于座榻上,并册西宝东。侍仪司设册使副位于廷中,北面,册官位右,宝官位左,礼仪使位于前,以北为上。太皇太后殿廷亦如之。至期大昕,群臣皆公服,叙位阙前。侍仪使、礼仪使、引册使,引册、奉册、举册、读册、捧册官,由月华门入,侍仪使、礼仪使、引册副,引宝、奉宝、举宝、读宝、捧宝官,由日精门入。至露阶下,依板位立。侍仪使捧牙牌入至寝殿前,跪报外办,内侍入奏,出传制曰可,侍仪使俛伏兴。皇帝出閤升辇,鸣鞭三;入大明殿,升御座,鸣鞭三。司晨报时鸡唱毕,侍仪使、礼仪使、引册使以下升自东阶,由左门入,至御榻前,相向立。掌仪赞曰奏中严,侍仪使捧牙牌跪奏曰中严,又赞曰就拜,曰兴,曰平身,曰复位,曰礼仪使稍前跪,曰册使以下皆跪。礼仪使奏请进发太皇太后册宝,掌仪赞曰就拜,曰兴,曰平身,曰复位,曰内谒者稍前,曰搢笏,奉册宝上进,曰册使副、捧册宝官稍前,曰搢笏,曰内谒者跪进册宝。皇帝兴,以册授册使,册使跪受,兴,以授捧册官,出笏;以宝授册副,册副跪受,兴,以授捧宝官,出笏。侍仪使、礼仪使、引册、引宝官,导册宝由正门出,册使以下奉随,至阶下。掌仪赞曰以册宝置于案,曰出笏,复位。方舆舁行,乐作。侍仪使、礼仪使、引册、引宝前导,册使以下奉随,至兴圣宫前,奠案,乐止。侍仪使以导从入至太皇太后寝殿前,跪报外办。掌谒入启,出传旨曰可,侍仪使俛伏兴。侍仪使、掌谒前导太皇太后升殿。导太皇太后时,侍仪使入至大明殿,跪奏册宝至兴圣宫,请行礼。驾兴,鸣鞭三,侍仪使前引导从至兴圣宫,升御座。侍仪使出,至案所,乐作。方舆入,至露阶下奠案。册使副立于案前,册官东向,宝官西向。方舆分退,立于两庑,乐止。尚引引殿前班入起居位,相向立,起居拜舞,如元正仪。礼毕,宣赞唱曰各恭事,赞引册使以下退至起居位。通班舍人唱曰摄某官具官〈或太尉,其官无常。〉臣某以下起居,引赞赞曰鞠躬,曰平身。进入丹墀,知班唱曰班齐,宣赞唱曰拜,通赞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身,宣赞唱曰各恭事。进至案前,依位立。宣赞唱曰太尉以下进上册宝,掌仪赞曰捧册宝官稍前,搢笏,捧册宝。侍仪使引册宝官前导,册使奉随,至御榻,进册宝案前。掌仪唱曰跪,捧册宝官不跪,曰以册宝置于案,曰捧册宝官出笏复位,曰太尉以下皆跪,曰读、举册宝官兴,俱至案前跪。掌仪赞曰举册官搢笏,取册于匣,置于盘,对举。曰读册,读册官称臣某谨读册。读毕,举册官纳册于匣。掌仪赞曰出笏,曰举宝官搢笏,取宝于盝,对举。曰读宝,读宝官称臣某谨读宝。读毕,举宝官纳宝于盝。掌仪赞曰出笏,曰就拜,曰兴,曰平身,曰众官皆兴,曰复位。曰太尉、司徒、奉册宝官稍前,曰捧册宝官稍前,曰搢笏,曰捧册宝上进,曰皇帝躬授太皇太后册宝,太皇太后以册宝授内掌谒,内掌谒置于案。皇帝兴,进酒。太皇太后举觞饮毕,皇帝复御座毕,掌仪赞曰聚官皆复位。侍仪使、引册使以下,分左右,出就位。皇帝率皇后及后妃、公主,降丹墀,北面拜贺,升殿。皇太子及诸王拜贺,升殿。典引引百官入就起居位,通班舍人唱曰文武百僚具官臣某以下起居,曰鞠躬,曰平身,引至丹墀拜位。知班报班齐,宣赞唱曰拜,通赞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身。侍仪使诣班首前请进酒,双引至殿宇下褥位立,俟舞旋列定,通赞唱曰分班,乐作。侍仪使引班首由南东门入,宣徽使奉随,至御榻前,班首跪,曲终。班首祝赞曰:册宝礼毕,臣等不胜欣抃,愿上太皇太后、皇帝亿万岁寿。宣徽使应曰:如所祝。班首俛伏兴,退诣进酒位。以下并同元正仪。
皇太后上尊号,进册宝仪,同前仪。
太皇太后加上尊号,进册宝仪,同前仪。
进发册宝导从清道官二人,警跸二人,并分左右,皆摄官,服本品朝服。云和乐一部:署令二人,分左右。次前行戏竹一,次排箫四,次箫管四,次板二,次歌四,并分左右。前行内琵琶二十,次筝十六,次箜篌十六,次𥱧十六,次方响八,次头管二十八,次龙笛二十八,为三十三重。重四人。次杖鼓三十,为八重。次板八,为四重。板内大鼓二,工二人,舁八人。乐工服并与卤簿同。法物库使二人,服本品服。次朱团扇八,为二重。次小雉扇八,次中雉扇八,次大雉扇八,分左右,为十二重。次朱团扇八,为二重。次大伞二,次华盖二,次紫方伞二,次红方伞二,次曲盖二,并分左右。执伞扇所服,并同立仗。
围子头一人,中道。次围子八人,分左右。服与卤簿内同。安和乐一部:署令二人,服本品服。札鼓六,为二重,前四后二。次和鼓一,中道。次板二,分左右。次龙笛四,次头管四,并为二重。次羌管二,次笙二,并分左右。次云璈一,中道。次𥱧二,分左右。乐工服与卤簿内同。伞一,中道。椅左,踏右。执人,皂巾,大团花绯锦袄,金涂铜束带,行縢鞋袜。
拱卫使一人,服本品服。
舍人二人,次引宝官二人,并分左右,服四品服。香案,中道。舆士控鹤八人,服同立仗内表案舆士。侍香二人,分左右,服四品服。
宝案,中道。舆士控鹤十有六人,服同香案舆士。方舆官三十人,夹香案宝案,分左右而趋。至殿门,则控鹤退,方舆官舁案以升。唐巾,紫罗窄袖衫,金涂铜束带,乌靴。
引册二人,四品服。
香案,中道。舆士控鹤八人,服同宝案舆士。侍香二人,分左右,服四品服。
册案,中道。舆士控鹤十有六人,服同宝案舆士。方舆官三十人,夹香案册案,分左右而趋。至殿门,则控鹤退,方舆官舁案以升。巾服与宝案方舆官同。
葆盖四十人,次阅仗舍人二人,服四品服。次小戟四十人,次仪锽四十人,夹云和乐伞扇,分左右行,服同立仗。供卫使二人,服本品朝服。次班剑十,次梧杖十二,次斧十二,次镫杖二十,次列丝十,皆分左右。次水左,金盆右。次列丝十,次立瓜十。次金杌左,鞭桶右,蒙鞍左,散手右。次立瓜十,次卧瓜三十,并夹葆盖、小戟、仪锽,分左右行。服并同卤簿内。
拱卫外舍人二人,服四品服,引导册诸官。次从九品以上,次从七品以上,次从五品以上,并本品朝服。金吾折冲二人,牙门旗二,每旗引执五人。次青槊四十人,赤槊四十人,黄槊四十人,白槊四十人,紫槊四十人,并兜鍪甲靴,各随槊之色,行导册官外。
册案后舍人二人,服四品服。次太尉右,司徒左。次礼仪使二人,分左右。次举册官四人右,举宝官四人左。次读册官二人右,读宝官二人左。次閤门使四人,分左右,并本品服。
知班六人,分左右,服同立仗,往来视诸官之失仪者而行罚焉。
上尊号册宝,凡摄官二百一十有六人:奉册官四人,奉宝官四人,捧册官二人,捧宝官二人,读册官二人,读宝官二人,引册官五人,引宝官五人,典瑞官三人,纠仪官四人,殿中侍御史二人,监察御史四人,閤门使三人,清道官四人,点试仪卫五人,司香四人,备顾问七人,代礼官三十人,拱卫使二人,押仗二人,方舆一百六十人。
上皇太后册宝,凡摄官百五十人:摄太尉一人,摄司徒一人,礼仪使四人,奉册官二人,奉宝官二人,引册官二人,引宝官二人,举册官二人,举宝官二人,读册官二人,读宝官二人,捧册官二人,捧宝官二人,奏中严一人,主当内侍十人,閤门使六人,充内臣十三人,纠仪官四人,代礼官四十二人,掌谒四人,司香十二人,折冲都尉二人,拱卫使二人,清道官四人,警跸官四人,方舆官百二十人。
上太皇太后册官摄官,同前。
仁宗延祐七年英宗即位,尊太后弘吉剌氏为太皇太后,加上尊号册宝,行受贺告庙之礼。
《元史·英宗本纪》:大德七年,仁宗欲立为皇太子,帝入谒太后,固辞,曰:臣幼无能,且有兄在,宜立兄,以臣辅之。太后不许。延祐三年十二月,立为皇太子。七年三月庚寅,即帝位,尊太后为太皇太后。壬辰,太皇太后受百官朝贺于兴圣宫。八月丁卯,宫人官奴,坐用日者请太皇太后禜星,杖之,籍其资。十二月乙卯,率百官奉玉册玉宝,加上太皇太后尊号曰仪天兴圣慈仁昭懿寿元全德泰宁福庆徽文崇祐太皇太后。丙辰,以太皇太后加号礼成,御大明殿受朝贺。戊辰,以太皇太后加号礼成告太庙。按《顺宗昭献元圣皇后传》:延祐七年,英宗即位,十二月,上尊号太皇太后,册文云:王政之先,无以加孝,人伦之本,莫大尊亲。肆予临御之初,首举推崇之典。恭惟太皇太后陛下,仁施溥博,明烛幽微。爰自居渊潜之宫,已有母天下之望。方武宗之北狩,适成庙之宾天。旋克振于乾纲,谅再安于宗社。虽有在躬之历数,实司创业之艰难。仪式表于慈闱,动协谋于先帝。莫究补天之妙,允如扶日之升。位履至尊,两翼成于圣子;嗣登大宝,复拥佑于眇躬。矧德迈涂山,功高文母。是宜加于四字,式益衍于徽称。谨奉玉册玉宝,加上尊号曰仪天兴圣慈仁昭懿寿元全德泰宁福庆徽文崇祐太皇太后。于戏。兹虽涉于强名,庶庸申于善颂。九州四海,养未足于孝心;万岁千秋,愿永膺于寿祉。丙辰,太后御大明殿,受朝贺。戊辰,告太庙。
英宗至治二年,太皇太后弘吉剌氏崩,定谥告庙制不用乐。
《元史·英宗本纪》:至治二年九月丙辰,太皇太后崩。十二月丙戌,定谥太皇太后曰昭献元圣,遣太常礼仪院使朵台以谥议告于太庙。按《礼乐志》:太皇太后崩,太常院官奏:国哀以日易月,旬有二日外,乃举祀事。有司以十月戊辰,有事于太庙,取圣裁。制曰:太庙礼不可废,迎香去乐可也。
至治三年,为太皇太后弘吉剌氏祔庙奉上册宝。按《元史·英宗本纪》:至治三年三月戊申,祔太皇太后于顺宗庙室,遣摄太尉、中书右丞相拜住奉玉册、玉宝上尊谥曰昭献元圣皇后。按《顺宗昭献元圣皇后传》:太后见明宗少时有英气,而英宗稍柔懦,诸群小以立明宗必不利于己,遂拥立英宗。及既即位,太后来贺,英宗即毅然见于色,后退而悔曰:我不拟养此儿耶。遂饮恨成疾。崩,升祔顺宗庙配食。后性聪慧,历佐三朝,教宫中侍女皆执治女功,亲操井臼。然不事检饬,自正位东朝,淫恣益甚,内则黑驴母亦烈失八用事,外则幸臣失烈门、纽邻及时宰迭木帖儿相率为奸,以至箠辱平章张圭等,浊乱朝政,无所不至。及英宗立,群倖伏诛,而后势燄顿息焉。
顺帝至元元年,尊皇太后弘吉剌氏为太皇太后,上尊号册宝,诏告中外。
《元史·顺帝本纪》:至元元年秋七月戊申,诏曰元凶搆难,贻我皇太后震惊,朕用兢惕。永惟皇太后后其所生之子,一以至公为心,亲挈大宝,畀予兄弟,迹其定策两朝,功德隆盛,近古罕比。虽尝奉上尊号,揆之朕心,犹为未尽,已命大臣特议加礼。八月己卯,议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许有壬谏以为非礼,不从。九月庚子,命有司造太皇太后玉册、玉宝。冬十月辛未,太皇太后玉册、玉宝成,遣官告祭于太庙。十二月乙丑,奉玉册、玉宝,上太皇太后尊号曰赞天开圣徽懿宣昭贞文慈佑储善衍庆福元太皇太后,诏曰:钦惟太皇太后,承九庙之托,启两朝之业,亲以大宝,付之眇躬。尚依拥佑之慈,恪遵仁让之训,爰极尊崇之曲,以昭报本之忱。庸上徽称,宣告中外。按《文宗卜荅失里皇后传》:后,弘吉剌氏。天历元年文宗即位,立为皇后。至顺三年,文宗崩,立明宗次子懿璘质班,是为宁宗。尊皇后为皇太后。宁宗崩,大臣请立太子燕帖古思。后曰:天位至重,吾子尚幼,明宗长子妥欢帖睦尔在广西,今十三岁矣,理当立之。于是奉旨迎至京师,以明年六月即位,是为顺帝。元统元年,尊为太皇太后,仍称制临朝。
至元二年秋七月壬子,发阿鲁哈、不兰奚骆驼一百一十上供太皇太后乘舆之用。
《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元三年,以上太皇太后册宝谢太庙,诏天下。太皇太后发徽政院粮赈饥。
《元史·顺帝本纪》:至元三年二月壬午,以上太皇太后玉册、玉宝,恭谢太庙。夏四月甲戊,以太皇太后受册、宝诏天下。是月,龙兴路南昌、新建县饥,太皇太后发徽政院粮三万六千七百七十石赈粜之。
至元六年,徙太皇太后卜答失里东安州安置。按《元史·顺帝本纪》:至元六年六月丙申,诏撤文宗庙主,徙太皇太后卜答失里东安州安置,放太子燕帖古思于高丽,其略曰:昔我皇祖武宗皇帝升遐之后,祖母太皇太后惑于憸慝,俾皇考明宗皇帝出封云南。英宗遇害,正统寖偏,我皇考以武宗之嫡,逃居朔漠,宗王大臣同心翊戴,肇启大事,于时以地近,先迎文宗,暂总机务。继知天理人伦之攸当,假让位之名,以宝玺来上,皇考推诚不疑,即授以皇太子宝。文宗稔恶不悛,当躬迓之际,乃与其臣月鲁不花、也里牙、明里董阿等谋为不轨,使我皇考饮恨上宾。归而再御宸极,思欲自解于天下,乃谓夫何数日之间,宫车弗驾。海内闻之,靡不切齿。又私图传子,乃搆邪言,嫁祸于八不沙皇后,谓朕非明宗之子,遂俾出居遐陬。祖宗大业,几于不继。内怀愧慊,则杀也里牙以杜口。上天不祐,随降殒罚。叔婶卜答失里,怙其势燄,不立明考之冢嗣,而立孺稚之弟懿璘质班,奄复不年,诸王大臣以贤以长,扶朕践位。国之大政,属兀自遂者,讵能枚举。每念治必本于尽孝,事莫先于正名,赖天之灵。权奸屏黜,尽孝正名,不容复缓,永惟鞠育罔极之恩,忍忘不共戴天之义。既往之罪,不可胜诛,其命太常彻去脱脱木儿在庙之主。卜答失里本朕之婶,乃阴搆奸臣,弗体朕意,僭膺太皇太后之号,迹其闺门之祸,离间骨肉,罪恶尤重,揆之大义,削去鸿名,徙东安州安置。燕帖古思昔虽幼冲,理难同处,朕终不陷于覆辙,专务残酷,惟放诸高丽,当时贼臣月鲁不花、也里牙已死,其以明里董阿等明正典刑。

太祖洪武二十六年,定命妇朝贺太皇太后仪。
《明会典》:洪武二十六年,定凡正旦及冬至前期一日,女官陈设御座于宫中,设香案于丹墀之南。其日,内官陈设仪仗于丹陛之东西,及丹陛东西,女官擎执者,立于御座之左右,陈女乐于丹陛东西,北向,设笺案于殿东门外,设班首拜位于中道之东西,设命妇拜位于丹墀,北向,设司赞位于丹墀东西,设司宾位于命妇班之北,东西相向。设内赞二人,位于殿内东西,命妇至宫门外,司宾引命妇人,就拜位,女官具服侍班如常仪,尚宫、尚仪等官,诣内奉迎,尚仪奏请升座,太后具服出,导从如常仪,乐作,升座,乐止,司赞唱,班齐,乐作,赞,四拜,乐止,内赞唱进笺引笺案,女官前导举笺案,女官二人举案,由殿东门入,乐作,至殿中,乐止,赞,众命妇跪,内赞唱宣笺目,宣笺目女官宣讫,兴唱宣笺,展笺女官诣案前,取笺,宣笺女官宣讫,兴举案者,举案于殿东,赞,命妇皆兴,司宾引班,首由东阶升,乐作,自东门入至殿中,乐止,内赞唱,跪,班首跪,司赞唱,跪,众命妇皆跪,班首称某夫人妾某氏等,兹遇〈正旦则云履端之节,冬至则云履长之节〉敬诣太后殿下称贺。〈今班首致词称贺,俱司言女官代〉内赞司赞,同唱,兴,班首及殿外命妇,皆兴司宾引,班首由西门出,降自西阶,乐作,至拜位,乐止,赞,拜,乐作,四拜,乐止。司言前跪,将旨由东门靠东出,至于丹陛,东西向立。称,有旨。司赞唱,跪。众命妇皆跪。司言宣旨〈正旦则云履端之庆,冬至则云履长之庆〉与夫人等同之。赞兴,众命妇皆兴。司赞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尚仪跪奏,礼毕。太后兴,乐作。还宫,乐止。引礼引命妇以次出。又定中宫千秋节,命妇朝贺礼仪,与正旦冬至同。但致词云:兹遇千秋令节,敬诣皇后殿下称贺。不传旨,朝贺,女乐乐器戏竹二,箫十四,笙十四,笛十四,头管十四,𥱧十,琵琶八十二,弦八,方响六,鼓五,拍扳八,杖鼓十二。
仁宗洪熙元年,定上太皇太后尊号同皇太后仪。
《明会典》:洪熙元年,定告祭前期太常寺官,具奏致斋三日。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上亲告太宗皇帝几筵、大行皇帝几筵。上册宝前期礼部移文各衙门。是日,鸣钟鼓,百官具朝服。随班行礼前一日,内侍官于奉天门,设册宝䌽舆册东宝,西设香亭一于册宝䌽舆之南,正中,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设而不作。是日早,锦衣卫陈设如常仪,内官设皇太后宝座于宫中,陈设仪仗于丹陛上,及丹墀内设册宝案一,于皇太后宝座前又设香案一,于册宝案前设皇帝拜位,于丹陛上。正中设亲王拜位于丹墀内,设内赞二人,引礼二人。设女乐于丹陛上,设而不作。至期,皇帝临奉天门内,捧册宝官捧册宝,俟皇帝具冕服出,捧置于䌽舆,内侍官举舆导驾官,导引皇帝,随䌽舆后降阶,升辂,百官于金水桥,南北向序立。俟册宝舆至,皆跪。既过,兴,随至思善门外桥,南北向,序立。皇帝至思善门内,降辂,女官请皇太后升座,册宝舆,由中门进,至宫中丹陛上,置于皇帝拜位前。册东宝西内引礼官,导引皇帝由左门入,至丹陛上右边,北向立。内赞唱执事官,各司其事。引礼官导引皇帝至拜位,亲王各具冕服就拜位,奏,四拜。传唱,鸿胪寺赞百官皆四拜。毕,捧册宝官于䌽舆内,取册宝,捧,由殿中门入,至皇太后前,左边立。皇帝由殿左门入,至拜位,奏跪,传唱。亲王百官皆跪。奏搢圭,进册。捧册官以册跪进,于皇帝右皇帝受册献讫,以授执事官执事官跪受,置于案上之左。奏进宝,捧宝官以宝跪进。于皇帝右皇帝受宝,献讫,以授执事官执事官跪受,置于案上之右。奏出圭,奏宣册,执事官跪宣读。讫奏宣,宝执事官跪宣读。讫奏,俯伏,兴,平身传唱同奏复位导引皇帝,由左门出,至拜位。奏四拜,亲王同传唱百官同四拜。毕奏礼毕,驾兴。
谒谢 是日,皇太后受册宝毕,候皇后,皇妃,俱受册宝毕,内官先具谒告仪物,翰林院具谒谢文皇太后。皇帝,皇后,皇妃,各具服讫。皇帝奏:皇太后及率皇后、皇妃,祗谒奉先殿。及诣太宗文皇帝几筵,大行皇帝几筵前,行谒谢礼,如常仪。
庆贺 是日,皇太后行谒谢礼毕,仍于宫中服,燕居,冠服,升座,仪仗女乐如前陈设。女官具服,侍班如常仪。内引礼官,引皇帝、皇后、皇妃、亲王、公主、及六尚等女官,行庆贺礼,如常仪。次日,外命妇四品以上,入进表笺,女官先于皇太后宫中,左门外,设表笺案。仪仗女乐陈设,及侍班如前仪。命妇是日早,于长安左右门入,俱由西华门进,至宫门外候。引礼内官引入丹墀内,东西相向立。皇太后服燕居冠服,升座,引礼官引命妇入班,赞四拜,赞跪,赞进表引表案。女官二人,前导女官,举表案,由左门入,至皇太后前,置讫,赞兴,赞四拜,赞礼毕。驾兴。
宣德十年英宗即位,尊太后张氏为太皇太后。戒外戚,务循礼度。宰臣请开讲筵,以辅德性。
《大政纪》:宣德十年正月壬午,皇太子即皇帝位。二月壬子,上两宫尊号尊圣祖母皇太后,张氏为太皇太后,诏赦天下。丁巳,太皇太后谕彭城伯、张昶,都督张升尚其循礼度修恭俭率子孙毋作过愆,自今惟朔望公朝有政议悉勿预闻。
《明外史·仁宗诚孝皇后传》:后张氏,永城人。父兵马副指挥,麒具《外戚传》。洪武十六年,册为燕世子妃。永乐二年册为皇太子妃。仁宗立,册为后。宣宗即位,上尊号曰皇太后。英宗即位,加上太皇太后。
《明昭代典则》:英宗即位,太皇太后临朝,杨溥复入内阁,首言圣帝明王,莫不务学。先帝在时,屡谕臣等劝学东宫,遗音尚在,灵鉴如临。皇上肇登宝位,必明尧舜之道,以图唐虞之治。乞早开经筵,预择讲官。必得学识平正,言行端谨,老成重厚,达大体者数人,以供其职。及选宫中左右朝夕侍从之人,涵养本源,辅成德性。太皇太后喜。
正统二年,太皇太后召顾命大臣奖励之,欲诛太监王振,上及大臣跪救不果。
《大政纪》:正统二年正月,太皇太后召英国公张辅、大学士杨上奇、杨荣、杨溥、礼部尚书胡濙入。太后御便殿上,东立,辅等西下立。太后召问之人,皆有奖励之辞。因顾上曰:此五人,先朝所简贻。皇帝有行,必与之计。非五人所赞成者,不可行也。上受命初,宣庙崩,太后将宫中一切玩好之物,不急之务,悉皆罢去。禁中官不差。及上初即位,幼冲,有诏,凡朝廷大政,皆白于太后,然后行。太后令付阁下议决。每数日,必遣中官至阁问,连日曾有何事,啇确即以帖开。某日中官某以几事来议,如何施行。太后乃以帖所开验之。或王振自断,不付阁议者,必召振责之。至是振渐擅权罔上,太后宣振至,俯伏,太后颜色顿异,曰:汝侍皇帝时,多不律。今汝当死。女官加刃振颈,上为之请,诸大臣皆跪。太后曰:皇帝年少,岂知自古此辈,祸人家国多矣。我能听皇帝暨诸公留振,此后不得重令干国事也。
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张氏崩,以遗诰示天下,上尊谥群臣称受顾命。
《明昭代典则》:正统七年冬十月,太皇太后崩。遗诰曰:吾自洪武中配仁宗昭皇帝,三十馀年,为未亡人,十有八年。今命止此,得全归以从先帝于地下,足矣。允惟国家重事,存没在念。皇帝聪明孝敬,仁厚刚栗,尔内外文武群臣,宜尽诚辅导。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军民者,祖宗之军民。惟爱人为保国之本,惟施仁为爱民之道。尔群臣咸佐皇帝,惇行仁政,各秉廉公忠诚,勤慎不懈。庶几克济,宫中大小庶务,悉奏皇太后而行。诸后妃家并须遵奉皇祖训戒,不许干预国政。吾素无德,及下身没之后,丧服悉遵仁宗皇帝遗诏,以日易月,二十七日而除,哭临三日即止,君臣皆同,不可故违。皇帝宜念万几之重,群臣当极慰勉,毋得过哀。成服三日后,即听政。天地宗庙社稷之祭,不可以卑废尊,及百神之祀,皆循常制勿停。宗室诸王,藩屏为重,毋辄离本国,但遣人进香,不必送葬。在外文武大小衙门,并免进香。中外臣民之家,勿禁音乐,嫁娶悉遵行之。毋违。尊谥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太皇太后。
《大政纪》:太后大渐,召内阁诸臣至榻前,问:朝廷尚有何大事未举者。杨士奇对曰:有一二事。其一,建文君虽已灭,曾临御四年,当命史官修其实录,仍用建文年号。太后颔之。其二,方孝孺已诛,文皇帝诏:收其片言只字者,论死。乞弛其禁。文辞不系国事者,听令存之。太后默然未答。士奇等即趋下叩头,称受顾命而出。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孝宗即位,尊太后周氏为太皇太后。
《大政纪》:成化二十三年八月己丑,帝崩于乾清宫。九月壬寅,皇太子即皇帝位。冬十月,尊皇祖母周氏为圣慈仁寿太皇太后。
《明外史·孝肃周太后传》:二十三年上徽号曰圣慈仁寿皇太后。孝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先是,宪宗在位,事太后至孝,五日一朝,燕飨必亲。太后意所欲,惟恐不欢。至钱太后合葬裕陵,太后殊难之。宪宗委曲宽譬,得请乃已而。孝宗生西宫,母纪氏暴薨,太后育之宫中,省视万方。以故孝宗,事太后亦至孝。太后病疡,久之病已,诰谕群臣曰:粤自英皇厌代,予正位长乐,宪宗皇帝以天下养,二十四年犹一日。兹予偶患疡,皇帝夜龥天,为予请命,春郊宴罢,问视惟勤,俾老年疾体,获底康宁。以昔视今,父子两世,孝同一揆,予甚嘉焉。
孝宗弘治十七年,太皇太后周氏崩,详定祔葬祔庙之制。
《大政纪》:弘治十七年三月,太皇太后周氏崩。上尊谥曰: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睿皇后。立庙别祭。初成化戊子,孝庄钱太后崩,大学士彭时等议,合葬裕陵。时已有周太后,他日祔葬祔庙之说矣。至是周太后崩,随上尊谥同孝庄之制矣。既而大学士刘健等,乃上疏言,成化初,事有难处,臣子姑为委曲,将顺之意。今当再议。于是诏礼部会多官详议以闻。上御便殿,召刘健等出示裕陵图一纸,言孝庄皇太后元堂,与英皇堂相去数丈,间隔不通。因曰:此非大礼,当釐正。健等奏曰:此事,臣等初不知。今欲釐正,仰见皇上圣孝盛德,高出前古。臣等不胜忻服。上曰:卿等如何得知此事,都是内臣所为。内人有几人识道理者。昨见成化间,彭时、姚夔辈奏章,先朝大臣都忠厚为国,因论祔庙之礼。健等奏曰:先年奏议,已定孝庄太后居左,今太皇太后居右,合祔裕陵,配享英庙。且引唐宋故事为证,臣等以此不敢轻议。其实,汉以前,惟一帝一后。唐始有二后,宋亦有三后并祔者。上曰:二后已非,若三后,尤为非礼。谢迁对曰:彼三后,一乃继立,一则所生母也。上曰:事须师古,末世鄙亵之事,不足学。李东阳对曰:皇上当以尧舜为法。上曰:然宗庙事关系纲常,极重,岂可有毫发僣差。太皇太后,鞠育朕躬,恩深德厚,朕何敢忘。但一人之私情耳。钱太后乃皇祖册立正后,我祖宗以来,惟一帝一后。今若并祔,乃从朕坏起,恐后来杂乱无纪极耳。且孝穆太后,朕生身母,止尊称为皇太后,别祀于奉慈殿。今仁寿宫前殿,尽宽,意欲奉太皇太后于此,他日奉孝穆太后于后殿,岁时祭享,一如太庙,不敢少缺。东阳曰:皇上言及孝穆太后,尤见大公至正之心,可以服天下矣。上曰:此事却难处,行之,则理有未安。不行,则违先帝意,又违群臣议。违议犹可,奈先帝何。朕尝思之,夜不能寝。先帝固重,而祖宗之制尤重。卿等其详议之。健等奏曰:容臣等且出计议奏闻。时吴宽以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众推宽言。宽对众议曰:《鲁颂》姜嫄閟宫春秋,考仲子之宫,皆为别庙。自汉亦然。至宋始有并祔者,其礼已谬。然皆诸帝继室,生前作配,非后子孙嗣位追尊。所生之比,惟宋李宸妃没,仁宗悲恸,乃追尊祔祭。虽出至情,实为非礼,不足为法。众皆从之。会议疏上,上喜曰:大义深恩,并行不悖。改称孝肃太皇太后祀之奉慈殿,殿在奉先殿西。上初建以祀孝穆太后,至是令展其制中室奉孝肃,其左奉孝穆。于是中外翕然,称合礼云。
《明外史·孝肃周太后传》:弘治十一年冬,清宁宫灾,太后迁居仁寿宫。明年,清宁宫成,乃还居焉。太后弟长宁伯彧家有赐田,有司请釐正之,帝未许也,太后曰:奈何以我故骫皇帝法。使归地于官。弘治十七年三月太后崩,谥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睿皇后,合葬裕陵。孝宗与大学士李东阳、谢迁议,立奉慈殿别祀,不祔庙,遂罢谥仍称太皇太后。语在《钱皇后传》:嘉靖十五年,迁后奉慈殿主,与纪、邵二太后并祀陵殿,不系帝谥,以别嫡庶。其后穆宗母孝恪、神宗母孝定、光宗母孝靖、熹宗母孝和、庄烈帝母孝纯,咸遵用其制。
孝宗弘治十八年武宗即位,尊太后为太皇太后。按《大政纪》:弘治十八年五月辛卯,上崩于乾清宫。壬辰,皇太子即皇帝位。八月,尊祖母王太后为太皇太后。
《明外史·孝贞王皇后传》:后王氏,上元人,父中军都督。镇见《外戚传》:初,宪宗在东宫,英宗为择配,得十二人,选后及吴氏、柏氏留宫中。意颇属后及即位左右为吴地遂册吴为后,已而吴后废,册为皇后。天顺八年九月,也孝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武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
武宗正德五年十二月,尊太皇太后王氏为慈圣康寿太皇太后。
《大政纪》云云。
正德十三年,太皇太后王氏崩。
《大政纪》:正德十三年二月二日,太皇太后王氏崩。上还京,谥大行太后曰孝贞纯皇后。四月,上以大行太后梓宫,将祔葬亲诣天寿山祭告六陵。
《明外史·孝贞皇后传》:十三年二月己卯崩,上尊谥曰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合葬茂陵,祔太庙。
世宗嘉靖七年,追尊孝惠皇太后邵氏为太皇太后。按《明昭代典则》:嘉靖七年秋七月,恭上祖妣尊号,宽恤天下,诏曰:追惟我皇祖妣孝惠皇太后,夙事皇祖,
勤俭斋庄。其尊称未尽追报之忱,既莫能伸揄扬之诚。又未少罄,兹复参稽典制,爰据舆情,遣官祗告于天地宗庙社稷,于今年七月初十日,恭奉册宝,追上皇祖妣尊号为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佑圣太皇太后。大礼告成,应颁恩赉。